作者:风兮破地
他亲自扛着步枪,背着行李,跟两万大军一起在雪地中艰难行军。去年远征伊尔库兹克回来后,林永昌发誓再也不在大雪天的时候行军打仗,除非是万不得已。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
日本陆军第一军的近卫师团被击溃后,司令官黑木为桢紧急派遣第二师团和第十二师团补上了缺口,挡住了人民军的兵锋。第二军也抽调了第三师团,骑兵第一旅团以及野战炮兵联队前去支援。
随着日军在德川,龟城,五老里一线的兵力密度变大,正面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那就从侧面进行迂回攻击好了。人民军在正面修战壕只是为了麻痹日军,并不是真的想要跟日本人在朝鲜再打个三年,林永昌都想好口号了,“打到釜山去过年!”“在除夕前结束战争!”
嗯,其实这都是假的,真正的目标还是外东北的十几万日军,那边不光是十几万日军精锐,还有日本陆军的绝大部分技术兵器。
挽马拖着大炮和炮弹在冰原上奋力前行,士兵们喊着号子,推着一门门大炮和大车前进。除了不小心受伤的士兵外,所有的人都是步行,骑兵也是一样。林大帅肩膀上扛着一支毛瑟步枪,站在土丘上,朝着士兵们大喊道:“同志们好!”
士兵们在经过这处山岗的时候,看到了站在土丘上的林大帅,都是高声欢呼。
“人民党万岁!”
“林主席万岁!”
林永昌哈哈大笑,“什么万岁?谁能活万岁?我们活着的时候永远健康就好了!”
“林主席永远健康!”
人民军兵锋的最南边推进到了德川,那是整条战线上最突出的地方,也是兵力最多,大炮最多的地方,日军针锋相对的在德川附近堆积了大量兵力,进行了凶猛的反扑,然后被重机枪和野战炮杀的尸横遍野。
只是一次攻击,日军就伤亡了两千多人。黑木为桢已经习惯了惨重的伤亡,他手中近卫师团直接被打崩了,第一军损失了好几个两千人。赶来的第二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却是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失败,拿着伤亡报告,他的身体和声音都颤抖起来了。
“怎么会死伤这么多人?是不是后面多写了一个零?”
黑木为桢摇了摇头,
掀开门帘,在呼啸的寒风中指着远处的德川,“大将,守在那里的是人民军,不是北洋军!”
第三百一十七章 壬辰战争
朝鲜的冰天雪地中,中日双方士兵在漫长的战线上互相对峙。人民军的重火力更强,重机枪数量是日军的五倍,大炮是日军的三倍,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有火力上的优势,但是因为铁路只修到了盘锦,临时铁夜袭群:⑥九④⑨,叁六①三伍路也只铺到丹东的缘故,人民军的重火力优势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除了运输力量不够,人民政府生产重型榴弹和超口径炮弹的能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战争是烧钱的游戏,但是对军事工业的发展也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几年的时间下来,人民政府的军火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了太原兵工厂外,林大帅在北平,巩县,开封,洛阳等地都设立了兵工厂,这些兵工厂的生产能有高有低,大部分只能生产毛瑟步枪和手榴弹。还有一些小的兵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十几条步枪,主要作用是对枪械进行维修。
人民政府在过去几年中主要精力放在生产步枪、手榴弹、重机枪、步兵炮和迫击炮上,今年还建立了两条野战炮和山炮的生产线,并没有生产重型榴弹炮、大口径要塞炮和舰炮的能力。因为缴获了不少重炮的原因,倒是有开了三条炮弹生产线,但生产能力依旧不够,即便兵工厂已经实行了三班倒的工作方式,生产出来的炮弹也远远不够用,需要从德国、英国和法国进口许多重型榴弹。
日军也是差不多,日本的生产能力有限,也就能生产一些步枪手榴弹什么的。山县有朋等人曾经计划给陆军列装更多的重机枪,但是因为日本自己生产不了,从国外购买又太贵,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总的来说,人民军在火力上已经压倒了日军,在朝鲜战场上占据了优势,但想要取得胜利,还需要通过一场场艰难的战斗。日军的装备不如人民军,可是他们的士气并不低,进攻是不行了,防守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哪怕日军重机枪和大炮的数量远远不如人民军,只要他们有坚定的意志,就能在防御作战中打出近乎一比一的伤亡比。黑木为桢及时地将军队撤了下来,并且在后方挖掘了战壕,避免了日军遭受更大的损失,
黑木为桢对率军来援的奥保巩大将说道:“中国人的数量太多了,大炮和重机枪的数量也太多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坚守待援。”
奥保巩连连摇头,“不,我们不能在这里干等着,元帅他们还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要是我们不想办法,十几万将士可就要被堵在外东北了。”
“联合国军”分为南北两线,北线是尼古拉斯大公率领的西伯利亚军,南线则是以人民军为主,蒙古军为辅,朝鲜人民军和琉球复国军只是打酱油的。人民军又分成了东西两路,西路军将战线推进到了龟城,德川,五老里一线;东路军从珲春出发,向东一直打到了海边,切断了大山岩带领日军的退路。
中日开战后,大山岩震惊之余,立刻派出了手中仅有部队向罗津城前进,意图打通返回朝鲜的道路,最差也要利用罗津城的不冻港给外东北的日军提供补给。但是因为主力部队都撒在外东北广阔的土地上,尚未来得及收拢起来,大山岩手中的兵力不足,因此并未能击退当面的人民军。
夺取海参崴后,日军本来是能使用海参崴的港口撤退的,但海参崴不是不冻港,到了冬天是会上冻的。强行使用把士兵运走不是不行,冰面破碎掉进水里也就冻死几个人,但是大炮机枪之类的装备估计都要扔掉了。
日军不缺人,缺的是钱和装备。在外东北的日军不是被困在海滩上的英法联军,大山岩没可能为了拯救日军而扔掉所有的重装备。那些武器装备可比士兵的生命珍贵多了,士兵多便宜啊,五分钱一张明信片就能从农村里面招募一个年轻人。
为了打通返回朝鲜的道路,在外东北的日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大山岩收拢一个联队就将一个联队扔到战场上,并且连续给在朝鲜的军队发去电报,要求黑木为桢和奥保巩他们从西边发起进攻,和外东北的日军东西对进。
黑木为桢说他们只能坚守待援,奥保巩表示援军到来还要一段时间,从外国购买的武器装备要好几个月才能到位,大山岩元帅他们等不了这么长时间。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让海参崴那边的人全都饿死了。
“必须要想办法,黑木,我们不能看着那种事情发生。”
黑木为桢沉默了一会,说道:“那就从云山、咸兴那边进攻,德川这边由我挡住就行,你把其他部队都带过去。”
奥保巩再次摇头,“那你手上就只剩下两个师团了,守不住这么长的战线的。”
黑木为桢的第一军本来有三个师团
,近卫师团作为天皇的御亲兵,装备最好,战斗力最渣,开战后没几天就被打崩了,到了现在都还没缓过气来。仅仅依靠两个师团挡住中国人的进攻?奥保巩很担心这边会再次出现大溃败的情况。
“把国内的预备旅团调几个给我就行。”
“预备旅团........他们使用的是十年前的装备,战斗力很差的。”
黑木为桢道:“十年前的装备也比没有好。我还可以征发朝鲜人去防守。”
“朝鲜人是靠不住的,你难道没听说朝鲜人民共和国的事情?”
安重根、金在熙等人跟着真正的王师一起杀回了朝鲜,在占领了一小块地盘后就宣布成立了朝鲜人民共和国,然后在那么一小块地盘上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朝鲜人民军很多都是从日本人的杀戮中逃出去的,回来后表现的非常激进,对“朝奸”进行了大清洗。很多跟日本人合作的朝鲜人都被枪毙了,其中大部分是两班贵族和大商人、大地主,这些身份有时候是重合的。
虽然朝鲜人民军杀了不少人,但是还有很多朝鲜人支持这个自己人的军队。不管怎么样,总比日本人好吧?跟日本人一比,朝鲜人民军就显得很有王师范了。真正的王师当然是中国军队,每次朝鲜被日本人欺负的时候,都是天朝上国来拯救朝鲜于水火之中。
这次人民军杀过来,很多朝鲜人将之看成了壬辰战争的翻版,而忘记了十年前是朝鲜人自己将日本人请进来的。壬辰战争指的是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为万历援朝战争,说起来还真的跟现在的情况有些像,就是不知道朝鲜人现在的李舜臣在哪里。
第三百一十八章 优势在我
极端寒冷的天气对中日双方的军队是都是一种灾难,1903年的冬季比一百年后更加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中光是行军就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日军在八甲山的雪中行军造成了超过九成的人死亡,也获得了一些在极端寒冷情况下的应对技巧,比如说往手、脸等部位涂抹油脂,能有效地防止裂口。但是这些技巧只能说有一些用处,并不是说就能让士兵不怕寒冷了。
人民军做了更多的战争准备,包括棉衣和大量的食物,但是准备依旧不足。人民军的入朝部队超过了十五万,有将近两倍的后勤人员,光是这些人每天就要吃掉几十车皮的食物。
西伯利亚大公国失去了海参崴、双城子等大城市,滨海省遭到了日军的洗劫,却有二十万大军需要养着,尼古拉斯大公三天两头的拍电报过来诉苦,要求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给他们调拨更多的食物,面包、面粉、大米、黄油、小麦、大麦、燕麦,不管是什么都好,哪怕是给牲口吃的苜蓿他们都要。
日军在北平的时候表现的像是文明人,那是装给洋人看的,大部分时候,日军都是非常凶残野蛮。在外东北那种地方,日军毫无顾忌地使用暴力,乃木希典的第三军有组织地进行了劫掠和屠杀。
西伯利亚大公国的俄罗斯人能在日军杀过去的时候逃走,但是没办法带走太多的食物,他们大约能养活自己,可实在是没办法再供应二十万西伯利亚军。海参崴被日军占领了,就算没被占领,封冻之后的海参崴也没办法继续使用。
沙俄内部正在闹革命,尼古拉二世就是为了甩掉远东的包袱,这才同意了西伯利亚大公国的成立,自然是不会再往远东这边运输物资的。尼古拉斯大公几次给圣彼得堡发去电报,但那边都表示爱莫能助。很多地方的铁路和工厂都瘫痪了,即便尼古拉二世大发善心,想要拯救身处远东的俄罗斯人也没有那个能力。
于是尼古拉斯大公只能求到人民政府的头上了,奥尔加公主也收到了很多西伯利亚大公国内的信件,恳求她看在上帝的份上,拯救她饥饿的军队和子民。人民政府很困难,但没办法对饥饿的西伯利亚大公国不管不问。
西伯利亚军士气不怎么高,作战效率也不怎么高,但好歹有二十万人,多多少少能牵制一些日军,使得大山岩不能将军队全部抽回去作战。本来吧,林永昌那么爽快的将俄军战俘都给释放了,就是为了节省一些粮食,谁知道最后事情还是转回来了?不过西伯利亚大公国还是解决了的一些补给问题的,不多,勉强到了二分之一。
为了给西伯利亚军多分配一些食物,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分出了了很大的运力,甚至影响了人民军出兵朝鲜的计划。本来是要派遣二十万军队入朝作战的,只过去了十五万人。这其中还有五万人因为缺少食物几乎动弹不得,只能在朝鲜解放区内修路铺桥。
除了要给西伯利亚军提供一部分食物外,朝鲜解放区内的朝鲜人也缺衣少食,需要人民政府救济。黑木为桢在撤退的时候,带走了城镇中的所有食物。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坚壁清野,而
是日本本身也缺少食物。
摆在人民军、日军、西伯利亚军和朝鲜人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寒冷和饥饿,甚至比战争更让人煎熬。被子弹打死、被炮弹炸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饥饿和寒冷则是无时不刻地纠缠在身边,没有一刻消停。
人民政府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粮仓里面有足够的粮食,让一百万人吃上一年都没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运力把粮食运到朝鲜前线去。日军控制了渤海湾,人民军只能通过陆路运输,在离开了铁路后,每向前多运输十公里,损耗就要增加许多。不管是用小推车,还是用牛马等牲口运输,他们本身就是要消耗粮食的。
为了运输更多的食物,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不得不削减了弹药的占比,这使得前线部队的战斗力被削弱了不少。为什么林大帅就带着两万人去打仗?都是因为没办法才这样干。要是有条件,当然是用大炮将小鬼子都炸上天才最爽。
现在人民军情况很糟糕,王总理跟很多军中的高级将领都对此表示忧虑,只有林大帅依旧乐观。是的,人民军现在的状况不好,但那要看跟谁比,跟日军相比,人民军的情况就可以称作是很不错了。要是跟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志愿军相比,人民军遇到的困难也还能接受。
林大帅在带着两万人出发之前,在联合国军总司令部里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就讲话,“我军有八十万(算上后勤),日军只有六十万,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日军向来不注重后勤,后勤人员跟战斗部队差不多1:1,人民军是2:1。要是真说起来,日军还是有兵力上的优势的,就是火力太糟糕了。
林永昌还说:“朝鲜这个地方,历来就是中日交兵的战场。朝鲜战场的胜负,决定了中日两国的盛衰兴亡。抗日援朝,不光是为了解放朝鲜人民,也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十年前,北洋军在朝鲜打了败仗,十年后,中国人又回来了!”
“我们来解放朝鲜,是为了稳固我们的后方,为将来解放全中国做准备!虽然才解放了朝鲜的一小块地方,但是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大家应该都是看在眼里。抗日援朝,是大义所在,是民心所向!”
“我讲过,抗俄战争快不得,解放朝鲜的战争拖不得。现在看来,这个话,没有错。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绝不可进入战略决战。对俄战争三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了有利决战的条件。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抗日援朝战争,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第三百一十九章 急转直下
当280 mm榴弹炮被运到海参崴城外后,看着那些粗大的炮管,所有的日军士兵都欢呼起来,为大日本的昌隆武运而兴奋而雀跃。大山岩笑着对耳语源太郎道:“有了这些大炮,优势就在我们这一边了!”
儿玉源太郎捂着嘴巴用力地咳嗽了几声,脸上有病态的潮红,“那....咳咳......那就尽快开始吧。”
攻城炮兵司令丰岛阳藏说道:“抱歉,这些大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投入使用。我们必须先平整土地,然后用水泥浇筑底盘,构筑发射阵地,然后才......”
“我知道......我.......咳咳......知道,我是说,尽量快一点。”
儿玉源太郎比大山岩要小两轮,但是健康状况却是要差的多。他是日军的救火队长,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在台湾镇压当地人反抗的时候,他就已经染上过疾病。对俄开战后,作为大山岩的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带着参谋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包括进军路线、后勤补给、分配弹药和食物等各方面,经常忙碌到凌晨两三点。
繁重的工作和严酷的环境击垮了儿玉源太郎的身体,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了。大山岩已经在考虑让儿玉源太郎返回日本去修养。但是现在还不行,必须要等到攻下海参崴才行。大山岩是日军统帅,是全军之胆,只要他在,日军的士气就有保障。儿玉源太郎则是军队的大脑,其他人也能制定作战计划,但是那些计划里面,哪一个才是最佳的选择?只有儿玉源太郎才能让所有人都放心。
280mm口径榴弹炮的到来改变了日俄之间的炮兵力量对比,儿玉建议集中使用火炮轰解决在西南角的炮兵阵地,然后将己方的炮兵阵地前移,用炮击摧毁俄军的粮仓,接下去饥饿就会迫使俄军投降。
大山岩听从了儿玉的建议,顺利地打垮了海参崴俄军的战斗意志,眼见得俄军的士气越来越低,投降只是时间问题,然后就出现了问题。因为国力孱弱的缘故,日军的280mm榴弹炮的炮弹装药量太少,而
俄军在城内的建筑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榴弹落下去后居然有些没爆炸。
没爆炸也就算了,俄军把那些没炸的炮弹捡回去又打了回来。俄军的280mm口径臼炮跟日军的280mm榴弹炮是同一口径的,弹药可以通用。俄军的炮弹已经打光了,收到了日本人“送”过去的炮弹,反过来用臼炮击毁了日军的两门280mm榴弹炮。
每一门超口径榴弹炮都是花大价钱从德国进口的,损失了两门大炮让丰岛阳藏少将心痛不已。但这只是小问题,士兵也好,大炮也好,在战争中都只是消耗品罢了。俄军的反击造成了一些麻烦,也只是麻烦。让大山岩忧心的是从国内传来的消息。
海军居然跑去渤海炮击了大沽口和旅顺,在这种时候!
儿玉源太郎本来躺在帐篷里面养病,听说海军跟中国人打起来了之后,那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连呼海军误国。之后人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了赔款、道歉的事情,并没有立刻开战,这让儿玉源太郎和大山岩等人稍微放心了一些。
等到海参崴的俄军突围失败,日军趁机夺取了沙俄在远东的第一大城市的时候,噩耗突然传来,人民政府对日本发出了“哀的美敦书”,并在二十四个小时的期限后,宣布中日两国间自动进入了战争状态。
此外,西伯利亚大公国,蒙古国,朝鲜人民共和国,琉球流亡政府都对日本宣战了。一时之间,东亚出现了日本被群殴的情况。情况是如此的糟糕,连攻陷了海参崴的好消息也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战前日本明治政府想的是先迫使沙俄退出战争,从俄国那里拿到战争赔款后,接着跟中国打。日本是不缺兵员的,农村里面到处是穷困潦倒的青年,一张五分钱的明信片就能招募一个士兵。日本缺的是钱和武器装备,只要拿到了沙俄帝国的赔款,日本就能继续打下去。
要是沙俄就是不肯赔款呢?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
甲午战争之前,日军就多次挑起战争,在朝鲜,在台湾都遭受过惨重的失败,甲午打赢了之后,全部都赚回来了。甲午赚的太多,以至于日本人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俄国人也会像女真人那样给出一大笔战争赔款。
现在沙俄是没能力继续在远东开片了,但是并没有退出战争,这就让日本明治政府坐蜡了。拿不到战争赔款,欠的那么多债务怎么办?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找英国爸爸借钱。为此,明治政府抵押出去了更多的主权。本来日本是有希望在几年内将关税给收回来的,现在不行了,不光是关税继续让英国人把持着,其他的什么盐税、茶税之类的也哦度给抵押了出去,就为了换钱续一波。
借到了钱也不是说就能转危为安了,不讲武德中国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狂暴轰入了朝鲜,还切断了外东北日军的退路。天寒地冻的,港口都给冻上了,日军就算是想从港口撤退都不行。
也不是完全不行,但是在面临西伯利亚军和人民军两面夹击的时候,强行撤退会有很大的损失,还得要扔掉所有的重型装备。日军的大部分重火力都在外东北,包括那些宝贵的280mm榴弹炮,怎么能把它们都给仍了?
日本的财团在东亚是首屈一指,富得冒油,但日本是是个穷国,日军是一支穷困潦倒的部队,为了攒下那些装备,多少少女去南洋卖身去了。很多日本女人客死他乡的时候,都会说“让我的墓碑背对着日本吧,即便是死了,我也不愿意再多看它一眼”。
要是没了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重机枪和大炮,日军的战斗力至少要去掉一半。为了保住那批重装备,大山岩选择从陆地上打穿中国人的阻拦,杀回朝鲜去。儿玉源太郎听说后路被断,急的吐血,但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支持大山岩的选择。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第三百二十章 饺子皮
打下海参崴后,日军缴获了大批的枪炮。俄军打光了280mm口径的炮弹,其他小口径的炮弹和子弹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城中没有剩下多少粮食。沙俄远东的地盘没有多少人,粮食的产量本来就不多,要供应几十万大军,早就有很多人在挨饿了。日军攻城的时候,特意用重炮轰击了俄国人的粮仓,想要用饥饿逼迫俄军投降。
日本人达到了目的,海参崴的守军饿的两眼冒绿光,忍不住突围跑路,被日军歼灭俘虏了大半,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跑了出去。
摧毁俄军的粮仓是神来之笔,大山岩还曾得意洋洋的自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到后路被切断,挨饿的人立刻就从俄军换成了日军。之前补给道路畅通的时候,日军的口粮就有些不足,底层的士兵有时候一天只能得到两个饭团。等到后路被断,日军顿时就陷入了饥饿的困境。
“必须要打通返回朝鲜的道路!”
“不击退当面的中国人,大家都要饿死在异国他乡了!”
为了回家,为了不被冻死饿死在外东北的荒凉土地上,日军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发起了连续不断的冲击,从早上厮杀到傍晚,连续击破了中国人的两道防线,从涅伊列克道对面海港一直打到了哈桑斯基的外围。
那个海港夏天的时候能用,到了冬天就跟海参崴一样,也被冻上了。日军一路杀过来,所见到的都是漫天大雪和被冻得硬邦邦的海面。虽然一路杀了过来,但是补给线依旧没有打通。
“我们必须继续进攻。”
“中国人进了城里,没有重炮支援,战斗会很艰难。”
“再艰难也必须进攻!我们的粮食不多了!”
大山岩让土屋光春中将的第11师团接替已经疲惫的日军继续进攻,他心中存在着某些不能说出来的理由。在外东北的日军有十六万之多,加上后勤辎重部队等,差不多有二十五万人。要是能多死一点人,粮食也能多支撑几天。
外东北地广人稀,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勉强能够使用的道路就这么一条。林海雪原看着很漂亮,大量的军队很难通行。绕路过去也不是不行,做好损失一半的重装备和士兵的心理准备就可以。
土屋光春是日军中的一员老将,跟日军中的其他老头子一样,他有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接到命令后没有废话,立刻指挥部队展开,然后就对哈桑斯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人民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队伍里面充满了二十来岁的团长,旅长,师长,甚至连兵团司令也有二十多岁的。日军就不一样,师团长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旅团长,联队长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跟人民军截然不同。
年轻人富有朝气,老头子经验丰富,也不能说哪一种情况就更好。但有的时候,经验丰富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过时的经验会带来灾难也说不定。
土屋光春战争经验丰富不假,但是他的经验都是在倒幕战争、西南战争、甲午战争里面刷出来的,第11师团并没有很好的适应重机枪和速射炮越来越多的时代。远东俄军的大部分技术兵器都堆在了辽阳那边,依旧用重机枪给日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土屋光春看到了日军伤亡的提高,但是除了感慨几句之外,没有对陆军战术做出任何的改进。
这不是土屋光春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日军的装备、战术都已经落后的问题,也是日本国力孱弱的问题。日军依旧在使用密集冲锋战术,对于缺少支援火力和重火力的日军来说,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杀给给!”
“天闹黑卡板载!”
“板载!板载!”
日军一边呐喊,一边冲锋,他们排着紧密的队形,比俄军的冲锋队列更加密集。哈桑斯基城并不算大,但土屋光春第一波攻击就出动了一整个联队,几千把刺刀在呼啸的北风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徐无忌在观察所里面用望远镜看到了日军冲锋的场面,然后对边上的军官和参谋们说道:“要是我们有足够的机枪和大炮,能轻松的杀光这些小鬼子。”
不等其他人给出回应,他就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但我们没有足够的机枪和大炮,就算有,也没有那么多的弹药。”部队不光是弹药补给困难,兵力的补充也很困难。因为太冷的缘故,有的时候士兵连枪栓都拉不开,只能用刺刀和日军战斗。
日军缺乏重武器和弹药,人民军的情况好一些,但也缺乏。极端寒冷的天气使得弹药的运输非常困难,在野外过夜的时候,大批的牛马被冻死。有时候早上醒来,会发现营地里多了几头牲口的冰雕。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