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194章

作者:通吃

雇的人越多,修的自然就快。于是货车运更多的老旧农机过来,也同样把修好的机械快速运走。

不到十天,维修车间的效率从每天五台提升到每天五十台。按这速度,不到一-个月,-千台的订单就会完成。

就当车间里众人担心后续还有没有活,‘圣光贸易再次下了两千台的订单,同样是老旧落后的农机动力设备。

从十多马力到几十马力,都要。

叶老板大喜之余还是忍不住问'圣光贸易’的业务员,“那些网红天天跑来打卡拍摄,时不时打探消息。你们公司收购这些破烂真运往俄罗斯吗?

业务员- -脸凝重,“这事在公司内部都不是秘密了,我们找的货代确实在帮忙订购朝俄罗斯跑的'中欧班列。每天至少七八个货柜。

除了老旧发动机,我们还朝俄罗斯那边发很多奇奇怪怪的货。从开水瓶到煤油炉,从棉大衣到羊皮靴,好多都是国内早已没啥销路的款式。

这一个月来,我们采购的金额已经超过六七百万。这对一个成立没多久的公司来说也不少了。”

叶老板听得哇哇"惊叫,“难不成,我们真是毛子的代理公司,专门在中国采购军需?”

“谁知道呢?国内很多民用产品都在俄乌战场上使用,卡车对讲机无人机,做类似生意的太多了。我们不过是搞了个煤气罐才出名,实际上压根不是大头。”

“哇,看来我们真的是在支持俄罗斯啊!”叶老板开心的很,“其实我算俄友来着,就希望俄罗斯雄起一把。中俄果然是背靠背的盟友!”

.呃.....其实我们也在向乌克兰发货。

“那我也支持自由和民主!”

66章不满

1881年,11月15日, 圣彼得堡。

玛兹汽车公司的厂区内,十几辆卡车运来上百台柴油发动机和配套的变速器。

公司创立者,来自罗马尼亚的流浪穿越者,曾跟周青峰见过一面的道格先生阴沉脸走进卸货的仓库,盯着工人用葫芦吊将设备从车厢放置在地面。

每台发动机或变速器都用木箱固定封装,内部塞了稻草做简单缓冲。

拆开包装后,里头是看着崭新的机器,新漆新壳新包装。道格先生抓了一支手电将机器仔仔细细的查看了一遍,并现场让工人启动测试。

设备铭牌已经看不出原本的产商信息,但功率之类还是有的。

测试的工人表示发动机内都有些油,用打火棍启动也很顺畅。所有机器在突突突"的冒一阵黑烟后均稳定运行,工况良好。

"先生,这些发动机启动非常顺畅,油箱里的柴油质量非常不错。十一月的低温,它们居然没冻上,不需要额外加热就能用。

测试的工人乐呵呵的,仿佛占了大便宜。只有道格先生的神情依旧严肃,像家里死了人似的难看。

俄罗斯这鬼地方,冬天气温动不动就降到零下二三十度。

这对发动机有特别要求,比如水冷系统就必须用更好的防冻液,而不是直接用水。机油也容易凝固,启动电池电量下降之类也是常事。

同样的,油料也不能马虎,必须用更高标号的油品,否则启动前就得在底盘下用火把车体烤个半小时。

可高标号油品需要高水平的炼化工业,目前很难大批量供应。这事哪怕到原历史的二战时期都如此。

“如果苏维埃能获得足够的高标号油料,作战车辆想启动就启动,单这一点就足 以在战斗中获得巨大优势。

摩托化部队在接到命令后马上出发,对于当前圣彼得堡的局势而言,就能赢得至少半个小时的优势。

目前在圣彼得堡,哪怕是位高权重的亲王或皇储,想出门都必须提前吩咐,提前准备。

而在基本普及无线电的当前爆发战争,半个小时的差别足以奠定或逆转胜局了。

道格先生瞧着测试中稳定工作的发动机,心中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发动机和配套变速器的马力都较低,基本在十二到五十之间,可它们的数量...

多得有点吓人。

当前世界的科技水平也就在原历史一战末期, 大概在1920年水平。受限于材料和配套产业的水平,工厂能生产的车辆都非常原始。

所有车辆中,最贵的就是动力和传动,然后是轮胎什么的,地盘就是个框架,车身更是简陋。

只要有足够的动力设备,造车并不难。也许发动机和原有采购的型号不太匹配,但生产线稍作改造就能适应。

道格先生就是仗着自己有些机械制造方面的特殊能力,在伊凡六世手里获得投资和信任,进而建立自己的汽车工厂。

目前沙俄每年汽车产量加起来就五万辆左右。玛兹汽车厂能生产其中三分之一,也将是一-万七千辆左右, 每天产量大概是五六十辆。

考虑到当前汽车产业的复杂度不高,这个产量真不多。最大瓶颈就在动力系统的产能跟不上。

可最近玛兹汽车公司每天都能收到一百台左右的柴油机动力,还配了变速器,甚至连带传动轴都有。

价格则不到市场采购的一-半,可谓是买到就是赚到,能让汽车产能凭空提升两倍。

以当前汽车的紧俏供需,道格先生的财产将会在短时间内翻倍增加。可如此发财的机会出现在眼前,他一-点不高兴,反而倍感不安。

因为提供这些动力机械的是‘苏维埃’,一直不被道 格等流浪穿越者看好的苏维埃。

没谁想到这个人数不多,势力不强,后援不足的组织会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出叫人看不懂的实力。

这打乱了太多入局者的计划,原本的构想变得非常可笑,逼得很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站队。

在道格先生身后,穿一身日式武士服的武田信繁傲然而立,扫了几眼卡车运来的机械,不屑的问道:“道格先生,你在发愁什么?”

道格先生反问道:“苏维埃为什么能提供这么多发动机,亲王殿下难道不想知道吗?”

武田低头瞧了眼,哼'了两声,“不过是些破烂而已,就算把它们造出车辆也影响不了大局。苏维埃找你合作,你拖几天不就好了。”

道格先生横了一眼,心想:“这日本人懂个屁。俄国道路稀烂,- -向有拿拖拉机当运载动力的习惯。

这些发动机-看就非常适合改装成轮式或履带式拖拉机,用来拖曳火炮或者挂车是再合适不过。

特别是俄国虽然有丰富的油田,但石化工业不咋地,炼油厂生产的油品非常差。 拖拉机用的动力偏偏适合灌各种低标号燃料,适用范围非常广。

况且苏维埃'低价出售这批动力设备的前提就是将一半 成品出售给他们。这相当于每天至少几十部卡车或拖拉机加入其队伍。

至于说什么拖几天,我不干还有别人干,凭什么放着钱不赚去拖几天。这不是给其他汽车厂送钱么?真以为现在俄国所有穿越者都听那位亲王的?”

武田瞧了眼道格,掩饰不住的轻蔑。他看得出对方的想法,索性不搭理,转身离开装卸发动机的库房。

在库房外,一名沙俄内务部的官员走近几步,用日语向武田通报道:“阁下,我们已经查清,这批发动机来自圣彼得堡以南的加特契纳。

已经确认,宪兵队的柳宾斯基少校是苏维埃的骨干,且苏维埃高层正准备在圣彼得堡发动叛乱。”

武田问了句加特契纳到圣彼得堡的距离,讶然道:“四十公里外有叛军,你们不立刻调兵镇压?”

内务部官员沉默了一-会,答道: "现在不知该调那支部队好?好像每一支 部队都不太可靠。

亲王殿下希望等绝对忠于罗曼诺夫皇室的哥萨克部队来了再动手。但在这之前,我们也希望能搞清加特契纳到底什么情况?"

“你们没派人去调查?”

“派了,去了不少人,没一个出来的。

武田听得眼睛一亮,大笑道:“我知道了,肯定有猎物在那里等着。派辆车送我过去,速度快的话,今晚就能解决。”

“阁下,你一个人?加特契纳的苏维埃’叛军数量只怕很多。”

“不怕。”

"叛军的装备很强,机枪和火炮特别多。”

“不怕。”

"叛军被洗脑,极其狂热,很不好对方。

“我完全不怕。"武田信心满满,就差狂拍胸脯,“现在沙俄全境没有比我更强的个体,绝对没有。”

内务内部的官员不太相信,却又没法反驳。因为眼前这个日本人最近深得尤苏波夫亲王的信任,连续干掉了好几个亲王殿下的政敌。

“好吧,我马上派车送阁下过去。"官 员转身便去安排。

武田昂首挺胸的独自站立,默默腹诽道:“俄国人学日语学的不好,都不知道这时候应该祝我武运长久。”

另一边,加特契纳训练营,仓库区。

周青峰躲在仓库里正接受来自未来的货物,苏维埃主席马特严科站在旁边看,只见少年头顶打开幽深的时空通道,- 件件货物凭空出现,呼呼呼的接连砸下。

每当有货物传送而来,就是周青峰狼狈的时刻。他必须时刻闪避,免得自己脑袋被砸中。若是闪避不及时,他就算不被几十上百的包装箱砸死,也会被埋了。

这会出现的是汽油桶,每桶近一百六十升, 基本是92号。也有零号或负十号二十号的柴油,- -桶接-桶的落下。

为了提供缓冲,仓库地面铺了厚厚的秸秆,足有两三米,才能保证货物落下不受损坏。可汽油桶一买就是上百桶,落下时哐当哐当的彼此碰撞,还是发出不小动静。

马特严科站在旁边看,问了句:“这是- 家炼油厂多久的产量?”

“多久?”收货完毕的周青峰不好估算,挠头道: "可能就几分钟吧。

“几分钟就能生产上百桶汽油?”

"这可是百年后的生产能力,别这么- -惊一一乍的。生产这些油料不难,倒是为了买这些油,我不得不收购了-家私营加油站,否则根本弄不到这么多。”

“百年后买东西很难?

“别提了,我买个白糖多了都难,必须想办法搞定批发渠道,否则警察就上门。好处是发现只要是我自己的产业,运输更方便,连装模作样的运输流程都可以省了。”

周青峰从堆积的秸秆堆上跳下,拍拍身上的灰尘,让马特严科安排人手把油料运走,现在苏维埃'正在快速扩编,尤其加强机动能力,格外需要燃料油。

走出仓库时,他打开直播窗口,想着今晚继续玩点‘毛妹开炮’的把戏。只是直播间一开,涌进来的老色逼一个个表示不满。

“能不能别再开炮了?”

“天天开炮,早看腻了。”

“再这样,我们就不买货了。”

"搞点别的,搞点别的,我们要看刺激的。”

“主播啊,你在俄罗斯就不能再整点新鲜活吗?擦边球也行啊,我们爱看!”

67章三轮车霸主

为安排人员搬运燃料,苏维埃主席马特严科也跟着走出仓库。

油桶很重,靠人力搬运太难太累,于是仓库管理员用大号的电子管对讲机调来+几辆机动三轮车。

看到这些突突响的小车,马特严科就想起自己不久前跟周青峰的一番对话,“如果未来的中国整体穿越到当前,占领全世界要几年?”

周青峰当时琢磨了半天,摇头道:“我不知道百年后的中国占领当前的世界要几年,但我知道毁灭这个世界只要半小时。”

这话让马特严科很无语,她又问:“靠核武器,是吗?如果是百年后的俄罗斯呢?毁灭当前世界需要多久?”

"这就很难说了。很多人总觉着俄罗斯常规军力差,核武库应该没问题。但我不这么认为。

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败绝不会仅仅表现在常规军力上,维护核武库也是很花钱的。但这事很难进行验证,所以我没法作出预估。”

唉.....马特严科对这个回答原本很不服气,但在看到少年很随意的获得‘巨量‘未来货物,她不得不相信百年后的中国确实很强。

体现这一点的不是仓库里出现的发动机,而是另一种看似不起眼实则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农用机动三轮车。

相比载重两三吨甚至十吨的大马力发动机,农用三轮车用-两百毫升排量的小型二冲程汽油发动机。

传动也用不上什么轴,搞根皮带就行。变速器?没有那金贵东西。动力直接到后桥带动轮子转就得了。

顶多为了适应俄罗斯的寒冷天气,给发动机加个保暖的预热器,用铅酸蓄电池供电。只要几分钟预热就能把机器发动起来。

周青峰搞来较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拉拢圣彼得堡各家制造业群体。他也发现很多货运场景用不上两三吨载重的卡车,需要更灵活的小车。

那还等什么?直接机动三轮车走起啊!

周青峰开始还打算弄些小型二冲程发动机来搞组装,但很快发现没必要如此麻烦,他让圣光贸易的业务员直接采购了一千辆新车运了过来。

100,150, 250, 三种排量的发动机,油耗低,马力足,拉个两三百或者四五百公斤毫无问题。

一千辆机动三轮车的出现,把'苏维埃'上上下下全给镇住了。

马特严科对外表示这是新中华秘密空运来的援助物资。很多苏维埃骨干对此深信不疑,毕竟车是实实在在的,做不得假。

而从几千公里外空运如此多的车辆,足以体现'新中华的援助力度,也让联盟力量’的信任度大幅提升到九点几。

有这一-千辆三轮车,苏维埃的机动能力跃升两三个数量级。

加特契纳训练营大力度扩编,一下组建 五个合成机动营。每营三百多人,单兵装备波波沙",每个连配重机枪,无线电配到排,可以临时加强超级'煤气罐重炮。

这种机动营还在训练,具体编制也在摸索。但所有军官都表示有轮子和没轮子的步兵,战斗力能差十倍以上。

没轮子的步兵只能自己背装备给养,- 天机动三十公里就快累死,很难持续战斗。

有轮子的步兵能携带数倍的辎重,带更强的武器。路况好的话,- -小时就能跑出三十公里。路况差,半天也能机动到位,且体力消耗很低。

特别是当前苏维埃的军官基本半路出家,真搞- -堆装甲战车来,他们还不会玩,士兵也难以训练。唯有这三轮车,用着太方便了。

周青峰提供三轮车是给苏维埃做通勤运输的,没想到对方如获至宝,赞不绝口,并将其连同‘波波沙'- -起,视作王牌部队的标配。

看着受训的年轻人穿着廉价工地迷彩,背着波波沙', 坐在三轮车上进行战术训练,他总有看笑话的乐呵劲。

马特严科也觉着违和。她想象中的苏俄军队应该是飞天遁地,骑狮驱虎的钢铁洪流,现在是骑着耗子满地乱窜的杂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