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232章

作者:通吃

14章超然

好不容易跟日韩谈妥造船协议后,麦金莱又被新的问题困扰。他的现金流出现大问题-- -利用时空物流送 货是个赚钱的好手段,可货运订单却没想象的大。

原因很简单,能被运输的货物大多是低端原材料或者农牧产品。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运往东亚,特别是送到中国进行加工生产。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也是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诸如此类的"第一大还有很多。

况且中国工业体量世界第一,国内人口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足以支撑圣光赚取巨额利润,又提供了廉价工业品。

而美国呢?

服务业才是美国最强之处。

服务业发达有利于财富的再分配,这也是大量低端移民涌向美国的原因。在餐厅当个厨子,或者到农场摘西红柿的收入就足以让-户墨西哥农民全家吃喝不愁。

可发达的服务业却很没法制造巨量的原材料需求,反而抬高了制造业的成本。虽然美国也对外输送石油和粮食等初级原材料,但这些物流往往也被送往东亚。

麦金莱倒是可以给日韩印度越南等国搞运输,总量其实也不小。

但这个物流市场又必须跟其他盟友分,特别是法德两国’王者的关系是绝对要维持的,否则信任度就要下降。

“可恨,我赚的很可能没那位新中华之王'多,而花的却肯定比他多。”麦金莱坐在1882年的白宫办公室内,捏着一叠报告 ,皱起眉头。

“这帮该死的中国佬为什么非要来挑战白人对这个世界的统治权?偏偏他们还过于勤快,太勤快了。”

连同未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物资流通,更是能直接跟未来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当新中华'的科技在快速提升,作为对手的欧美也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以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为例,过去每半年提升五十马力,现在每个月获得同样提升。仅仅是1882年开头的三个月,美利坚最新的航发已经达到五百五十马力。

“糟糕的是,这些进步对新中华而言并无技术壁垒,也获得同样的突破,甚至更多。”

麦金莱手里的报告来自驻新中华'大使韦伯,后者想方设法调查对手的科技和社会进步,结果令人沮丧。

“新中华推翻了之前所有的军备发展计划,转而利用其理工科毕业生数量巨大的优势,在所有自然学科上全面平推,有计划的突破关键技术。

我无法判断这个国家的技术在实验室状态到了什么地步,但我认为也应该关注其正在发生的剧烈社会变革。

比如从今年开始,南京的在建工地多了五倍,道路上的车辆多了十倍。几十上百万的农村居民进入建筑业,城市的天际线每天都在向外延伸。

又比如从上月开始,新中华在全国范围开设飞行学校和驾驶学校,有大量初级教练机和汽车出现在学校内。

其国内很多没能被大学录取的高中生有了新的就业选择。身体好的去学开飞6机,差一点的则去学开车。

只需一年,这个国家就会多上百万的车辆驾驶员,以及十万量级的~飞行员。其可怕的人力优势将展露无疑。

在过去几十年,新中华'的农业人口还远大于其工业人口。可现在这个局面必将在三到五年内发生扭转。”

麦金莱看到报告中的数据都快麻木了,因为不管他如何努力也无法抹平中美在人力上的巨大差距。

按照韦伯的报告,新中华’目前的发展策略很巧妙,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为战争做准备。

工地上的年轻人稍作训练就能化作数百万大军,守卫国家边疆。

广袤的国土在平时可以养活上千万卡车司机和几十万民间飞行员。他们战时入伍,就能驾驶战车和战机,铺满陆地和天空。

对了,还有海军。

新中华"的海事学校在扩招,其海运船队也在快速扩张,光是东南亚地区的物流就能养活巨量的商船。

韦伯催促"美利坚'尽早动员,快点开战,首先要保卫澳大利亚,进而反攻东南亚--趁着欧美整体对新中华还有优势,早早动手。

在报告末尾,他回忆自己穿越前在泰国享受租妻的经历。

白人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雇个漂亮的当地姑娘,享受对方青春肉体的同时还可以高高在上的指责对方的国家很失败。

“我曾经住在泰国曼谷的高档酒店内,有精致的三餐和舒适的住宿。欧美的面孔在酒店总是受到优待,妓女和人妖永远带着媚笑讨好我们。

在酒店几分钟的路程外就是臭水沟般的河道,河道两岸有脏兮兮的高脚屋,住着黑瘦而可怜的当地人,吃我们剩下的食物。

东亚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应该回到这种的历史轨道上去。至少在我们活着的时候,理应如此。”

对于这位堪称鹰派的驻新中华大使,麦金莱摇着头看完其报告后,随手将纸页丢下。他现在要关注的可不是东南亚,而是更紧要的东欧。

因为苏维埃在过去三个月里发展的太快了。了

刚刚跑去2023年考察大连造船厂的周青峰返回1882年的圣彼得堡,他正坐在马林斯基剧院的台下,欣赏一幕新排练的芭蕾舞剧。

俄罗斯版本的‘白毛女’,控诉沙俄权贵欺压贫民的残酷和暴虐- -这剧是周青峰要求编排的,同时向公众开放。

芭蕾舞剧上演一一个半小时,周青峰看到一半就拍手示意暂停,对陪同观看的苏维埃文化部长梅厄夫人下达指示。

"这剧还是脱离底层民众的生活,演员过于做作,台词不够精炼。我认为主创人员还是要继续深入到民众当中去,不能再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御用人物。

另外芭蕾舞剧的表现形式不太适合这种批判现实的艺术,可以考虑话剧和电影等新的艺术形式。文化部不能故步自封,必须走在时代的潮头。”

梅厄夫人一把年纪了,此刻却在少年面前战战兢兢,小心应对,表示会再组织主创人员开研讨会,传达特别委员阁下的指导意见。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周青峰此刻在苏维埃内部的地位极其超然。

马特严科试图剥夺少年的军权却完全没能限制住他的权力。

这小子依旧掌握了巨量的资源供应,又特别喜欢朝基层跑,喜欢调查和解决问题,威望不降反升。

相比去年战争时期动不动就以反革命的名义下达处决令,现在的周青峰越来越少下达干掉谁的命令,越来越从容大度。

肃反的工作压根不需要周青峰动手,他甚至会约束契卡’,不允许暴力机构过度膨胀,免得尾大不掉。

他乐意放权,乐意提拔不同出身的人才,又或者派出调查组清查某个社会问题,在批评教诲和冷面无情间切换自如。

正是这份稳重,连最讨厌周青峰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苏维埃权力架构的正规化是这个十几岁小子引领的。没有他的话,百万人口的圣彼得堡绝对乱成-团糟。

小心应付周青峰之余,梅厄夫人不忘向舞台招手,将今天参演的演员喊来跟小阿尔伯特阁下见见面,握握手。

演员中不乏年轻漂亮的女人,或明眸善睐,或娇媚动人,或飒爽帅气。

梅厄夫人仔细观察少年的神态,以此决定接下来让谁去当文化部跟特别委员协调工作的联络员。

目前整个苏维埃高层正在分化权力,马特严科在内的各个政治局常委和委员开始各司其职,构建政府。

这是个笨拙而小心的过程,地位超然的周青峰发挥了旁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哪怕作为主席的马特严科也需要少年的支持,常委和委员们更加不例外。

大家很快发现派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去跟周青峰协同工作往往比较顺利,于是环肥燕瘦的联络员出现在少年身边。

至于这招为什么好使,大家心知肚明,甚至是暗中松口气- -- -这有弱点总比没弱点好,否则碰到个有权有势还油盐不进的家伙,真不好对付。

梅厄夫人年初担任苏维埃文化部部长。她前次因为部门]经费的问题,派了雕塑家安科托维奇的孙女充当联络官。那是个娇小而俏皮的富家女。

再前次是因为文化部办公大楼选址的破事,跟宣传部看重同一块地皮,梅厄夫人派了国立艺术学院纳尔科姆教授的儿媳去,那是个文静淑雅的少妇。

这次是文化部编制的问题,梅厄夫人希望多安插些自己人。她在考虑要让谁去?丰满的,高挑的,可爱的,人选很多,一时难决。

主要是竞争太激烈了,各部门派到周青峰身边的联络员每天都换,这小子只挑合自己胃口的深入交流。偏偏他的喜好多变,眼光又高,难以把握。

"唉,这小子现在堪称整个俄国最有权势,也最幸福的人了。每天都有漂亮女人围绕着他,俨然是国民情人。”

梅厄夫人在权力的漩涡中转悠多年,哪怕是沙俄时期,也没见过谁能像这小子似得,快把城里的名媛贵妇睡一个遍。

等到握手结束,梅厄夫人也没看出周青峰对那个女演员特别感兴趣。倒是有保卫局的干部过来,低声说了句: "特别委员同志,英国特使到了。”

15章英国特使

1882年的3月底。

- -架四发的三叉戟客机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柏林、华沙和明斯克,花了五天时间,向东飞行三千公里,抵达圣彼得堡的苏维埃国际机场。

大不列颠亲王,前英国国务大臣,流亡加拿大多年的穿越者,现今的英女王特使,弗朗西斯阿尔伯特殿下从三叉戟'的机窗俯瞰这座刚刚经历战火的城市。

降落前,亲王殿下特意要求飞行员在城区上空转一圈。 他想看看去年年末的那场革命暴动到底造成多大的伤亡和损失。

不过在‘三叉戟转了半圈后,两架双身恶魔飞过来,在无线电通讯中要求‘三叉戟'不要偏离航线,按地面引导降落,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帮俄国人还挺警觉的。”

亲王殿下略感不高兴,因为在半圈的观察中,他并没看到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城市。苏维埃战后重建的速度挺快的。

艾丽.阿尔伯特陪在父亲身边,微笑道: "有维克多在的地方,总是有秩序。他讨厌闹哄哄的环境。”

亲王撇撇嘴,“艾丽,我认为你对那小子的评价过高了。我宁愿相信是苏维埃的功劳。毕竟俄国人虽然很莽撞,但时不时也能让人大吃一惊。

艾丽没多争辩,只觉心潮起伏。这是一场延误小半年的访问,期间各方势力博弈,波折颇多。

双身恶魔在晃动机翼,示意‘三叉戟转向。‘三叉戟的飞行员不得不听话,返回正确的航线。

亲王的目光转向双身恶魔',这种战机在去年末-战成名,把德国援俄航空团揍的满头是包。

带领航空团的尤里乌斯上校回德国就前往国会发表演讲,要求立刻开发同样乃至更好性能的战机,还威胁说苏维埃的空中力量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最开始,德国军方对此并不当回事。其总参谋部认为这是新中华介入俄国内战的手段,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但要说什么绝对优势就属于危言耸听。

可仅仅过了三个月,苏维埃完成了自己的军队建设,大批沙俄军队投诚,沙俄空军换身制服就变成苏维埃'空军。

来自新中华'的援助像浮在海面的冰山,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藏在水下的主体才真正要命- - -苏维埃空军从一个大队骤然扩编成五个航空师。

'双身恶魔'的数量从十几架变成两百多架,其性能还出现升级。

当德国策划波兰独立,向来莽撞的俄国人出动了一-个航空师,通过地面转场,也借助双身恶魔'的大航程,空袭了波兰首都华沙。

当时独立仪式和庆典在华沙市中心的城堡广场举行,现场有成千上万的官员、军人、外交人员以及游行的民众队伍。

波兰人就没想过俄国人会飞-千多公里来袭击自己,结果是欢乐的庆典变成一场空中屠杀。 有五百多人死于航空机枪的掠飞扫射。

苏维埃的空军司令策划了这场报复性的无脑空袭,政治局默认了空袭的合理性,觉着应该给波兰人一个深刻教训。

转向民政事务的周青峰事后才知道,无奈的向同在圣彼得堡的王弘毅表示,“这场空袭除了让波兰人铁了心要独立,毫无意义。

换我是党主席,只会让宣传部门口头谴责,绝不会轻易寻求武力解决。‘苏维埃这帮人根本不会搞外交,大国沙文主义真是刻在他们骨髓里的意识。”

虽然周青峰总是在打打杀杀,且政治手腕却属于鸽派'。

他在挑动日本民众推翻武田信繁后,强力要求新中华给日本送吃送喝送物资,不惜倒贴也要收买人心,以便将‘大日本帝国'变成东瀛省。

王弘毅却有不同意见,“别拿中国大-统'的想法套欧洲。 这里的民族彼此间仇深似海,战乱和屠杀才是常态。”

'双身恶魔空袭华沙,犹如扇了德国人- -记大耳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对中俄联手的威胁性有了切肤之痛,转而发癫似得提升军备。

欧洲媒体更是把华沙遭遇空袭‘反复报道,将双身恶魔渲染的极其可怕。民众原本对远在东方的新中华没啥太大感觉,现在隐隐知道对方很强。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阿尔伯特亲王以英女王特使’的身份前往被苏维埃'控制点圣彼得堡,名义上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具体就是来寻求谈判解决争端的可能。

三叉戟降落跑道,尚未停稳,- 辆舷梯车开了过来。

舱门打开,亲王殿下的随从先行走出。现场的欢迎队伍顿时躁动,乐队开始奏响友谊地久天长。

早春时节,俄国全境气温基本在十度以下,夜间更是只有一-两度。人们虽然褪下厚实冬装,但还是得穿些皮毛类的料子才能御寒。

阿尔伯特亲王由女儿的陪同和搀扶,在舱门挥手致意后缓缓走下走舷梯。苏维埃党主席马特严科亲自到场迎接,双方亲切握手,笑语如珠。

至少现场记者拍摄的画面是如此。

可实际上,亲王和党主席两人的对话却不怎么和谐。亲王殿下见面第一句就问道:“马特严科女士,为什么没见着我那位外孙维克多来迎接?”

马特严科毫不客气的回答: "很抱歉,这里没有您的外孙。”

“看来传言不假,苏维埃还是个不成熟的政权,在暗中排挤帮助自己夺权的朋友。

“阿尔伯特殿下,您的挑拨未免太低级。我们彼此知根知底,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影响执政决策。

我们都清楚英国人不喜欢’苏维埃,可你们还是来了。我们也清楚英国跟新中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你们不得不捏着鼻子来认亲。”

在跟欢迎人员握手后,一辆豪华轿车开过来,马特严科邀请亲王上车。没了外人干扰,亲王殿下开门见山的问道:“我要见维克多。”

“没问题,他也想见你。”

“那他为什么不来迎接?”

“新中华之王认为你不够格。

阿尔伯特亲王满头白发了,听到这话差点在轿车后座跳起来。他先是瞪着马特严科,跟着怒视车内陪同的女儿,不悦道: "这就是你- -直夸赞的天才小子?如此傲慢。”

马特严科也看着艾丽,觉着这英伦女人虽然漂亮,但俄国也不是没有同等颜值的美人。可周青峰得知她要来,颇为高兴,显然是情有独钟。

亲王一行人被安排住在英国驻俄国大使馆。艾丽先赶往充当苏维埃政务办公地的斯莫尼尔宫,以外交人员身份拜会周青峰。

见面前,艾丽乘坐车辆驶过城市街道,脑子里回想过去的一-年,颇有些激动和感触- --可车子开到一半,前方修路给堵了。

艾丽以为司机掉头换条道,又或者跑出去骂人,可不成想那个由苏维埃外交部派来的司机径直下车,跑去跟修路的民工一起推运砂石的小车。

等运砂石的小车推开,司机再回来继续启动车辆。他顶多瞧了眼后视镜,对发愣的英国客人说一句: "抱歉,耽误点时间。”

瞧见司机一身漂亮的制服沾满泥水,艾丽大受震惊的问道:“你们公务人员也要干这些体力活?”

司机只笑笑,"看见了就帮一把,特别委员同志也是这么干的。”

“维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