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吃
但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同样装备全新雷达且加强防空能力的大型巡洋舰也会出现,数量会铺天盖地。
由于晶体管的突破,反舰和防空这对矛与盾’的对决会持续升级。中小口径速射炮将成为舰艇标配,且都将跟舰艇指挥火控系统联机。
再想想一年后,更可怕的航母群就要出现了。一口气给你来五艘,还是第一批,后头有更多--这他妈的谁受得了啊?
得出这个推论后,伊戈尔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几乎哀求的向美法两国领袖发电报,请求对方将自己纳入同盟体系,共享2023年的全球制造能力。
僧多粥少,几家列强本不想搭理咖喱佬--过去几十年,咖喱佬仗着大不列颠的国力干了不少恶心人的事,现在轮到他得报应了。
但2023年的中国制造业产能太吓人了。
麦金莱和福熙同样被吓到,他们惊愕的发现哪怕自己收罗全球产业居然也难以跟中国抗衡,这其中日韩造船厂的建造能力远不如想象的大。
特别是韩国造船厂前几年接了很多船舶订单,挤占了船坞,导致他们腾不出多少位置来帮忙造航母。
这世上有足够船坞多余的只有中国。
日韩为了赚钱还死命坑欧美两位‘王者',报价三亿的‘二战水平航母就造个壳,为了省事,他们真的照抄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吨位都没变。
更别提封闭舰体,直通甲板变斜角甲板这些改进-- 想要的话请加钱。
这些问题发现的早,加钱还能解决。
可等周青峰的航母订单逐渐在船坞里成型,麦金莱惊讶的发现对手造的压根不是埃塞克斯’级,更像是放大-倍的福莱斯特'级。
后者是地地道道的超级航母,用来起降螺旋桨战机纯属浪费。可正因为它够大,作战效能比埃塞克斯’级大三倍。
更糟的是韩国和日本并没有航母制造经验,缺乏相关技术储备。比如说弹射器,别说没蒸汽的,液压的也没有。
可中国是真造过航母,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产业链更大更全。很多东西是真可以拿来就用的,不需要再去开发。
麦金莱在意识到这点后,跟福熙发电报,“跟这样的对手战斗太可怕了,我们加一起都比不过,必须再想点别的办法。”
无奈,美法的‘王者只能扭过头,捏着鼻子重新考虑跟伊戈尔的合作。不如此是根本打不赢新中华。
26章欧美也要自力更生
“大意了,真的大意了。
不得不加强跟伊戈尔的合作后,作为美利坚之王的麦金莱总统在白宫的办公桌后苦恼的捏着额头。哪怕桌面上-连串的技术进步报告也没能提振其信心。
“早知道联合技能有如此威能,就该早些和盟友搞好关系。此外也该早些动手,将百年后美国军舰坟场的那些超级战舰买下。”
美国费城造船厂里曾经停靠了大量退役的美军舰艇,包括数万吨排水量的超级航母。可这些钢铁巨兽一直在拆解。
最近被出售拆解的是两艘八万吨的小鹰'号和肯尼迪"号。
若是将其买下,拆掉过于先进的设备,对动力系统做些维护什么的,或许就能直接拉到十九世纪的美国。
“太可惜了。”
麦金莱懊恼的很,又不知该骂谁。他手里有一-叠来自2023年的卫星照片,中国的造船厂订单爆满,船坞船台热火朝天。
中国有735家船舶制造企业,1万吨以上的船坞、船台共计529座,其中1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坞和船台共56座。有38座 船坞长度超过300米且宽度超过75米。
和造船相关的冶炼轧钢和船用主机辅机等行业也非常发达,沿海物流也非常便利。数百万产业工人嗷嗷待哺,就等着大客户下单。
“该死的中国人,他们怎么会搞出这么多造船产能? "在卫星照片上,建造最快的驱逐舰真的跟下饺子似得,每天都有好几艘下水。
‘圣光集团为了求速度,愿意在签订合同后立刻全额付款,锁定船坞和船台。
造船厂下水一艘,它就补一艘订单--船厂方面从未见过如此豪气的客户,拼了命的加班干活。
更可气的是周青峰干自媒体的,有种混不吝的作秀性格。他让人在好几家船厂附近的空地上挂十几米宽,上百米长的横幅-- “跟我比产能, 死去吧!”
麦金菜的卫星照片上能清楚看到这行字,看不懂中文也有助理给他翻译,能把他活生生气到吐血。
憋了半天,麦金莱只能怪美国金融业吸血太狠,把制造业逼得不得不外迁,反而给了对手相关产业发展的空间。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没法从麦金菜的订单中获得多少好处,自然没啥配合的动力和意愿。
中国却在跟圣光的合作中有巨大获益,极大解决就业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制造业盈利。
根据美国穿越者自己的估算,新中华将在1882年获得超过两百万吨的大小军舰,总数超过三百艘。
这只占2023年中国42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的很小-部分。也就是说人家还没出全力,只伸出一根小手指,你已经扛不住了。
如果不对此予以遏制,那么再过一年,新中华能获得的就不是军舰这么简单,很可能将获得一整套的工 业体系。
其技术水平将很快从‘二战前期跨越到冷战中期。电子化、信息化、产业化,两个世界的中国将配合无间。
五年,最多五年,新中华的科技能力将跨越五十年,达到冷战后期,‘海湾战争时期的水平--以2023年中国的体量,做到这点绝无问题。
怎么办?
不想死就得拼上一切。
2023年的日韩也有几千万载重吨的造船能力,可除非麦金莱愿意全款锁定船坞船台,否则这两条狗并不愿意在交期上予以配合。
这又涉及到钞能力’的问题。日韩的造船报价比圣光跟国内企业谈的价格贵两三倍,麦金莱得有两三倍的财力才能打平。
“钱钱钱,最终还是财力比拼。‘
让麦金菜腾起获胜希望的是跟伊戈尔的和解”,美英法三家'王者面对新中华"的压力,不得不报团取暖,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连同未来的权限从十人提升到三十人。
人多了好干活,至少业务能力增强了。
伊戈尔认为自己手下的印度穿越者别的不会,业务能力绝对世界第一。他拿走十五个名额,表示将安排六十名穿越者二十四小时不停轮替,抓紧赚钱。
这位大不列颠之王确认自己获得联合技能的好处后,满血复活般再次重获自信,他在电报中拍胸脯的下保证。
“诸位,印度人有无与伦比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个中国人也许能跟一个印度人打平手, 但十个中国人绝对无法跟十个印度人比拟。”
“中国人太娇气了,他们必须在空调房里才能工作,在吃苦耐劳方面也没法跟印度人相比,这点无需质疑。。
“只要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我们真可以组建上千万的军队,一口气打到成都去,给那些无知的家伙一点教训。”
要说伊戈尔这番话到底靠不靠谱,麦金莱摸不准。但他也没打算完全指望咖喱佬,而是采取多方面的举措。
比如借助2023年提供的科技指导,大力发展1882年美利坚的制造业。他希望能复制'二战美国疯狂爆装备的奇迹- - -时空运输加自我建造。
美国也曾经是基建和制造业大国强国,魔改世界的美利坚在这方面也有巨大优势,麦金莱认为自己没道理要轻易放弃。
在另一面,伊戈尔为了自己的地位、财富和尊严也在拼上老命。
在威斯敏斯特宫的上议院发表一通演讲提振士气后, 咖喱味的国务顾问打算回自己的官邸仔细规划发展路径,具体措施和其他几家大同小异。
但是...伊戈尔抵达自己在泰晤士河附近的豪宅,有心腹过来报告-桩奇事 --市郊的希斯罗机场机降落了-架来历不明的双发战斗机。
“机场人员表示,驾驶飞机的是一名年轻人。对方说自己从德国而来,执行秘密任务,还请机场代为给飞机加燃油。
那名年轻人很快离开并不知去向,机场人员在检查其战机后决定上报。
皇家空军派人赶到后发现战机涂装咋-看是德军标识,但最显眼的铁十字'却不对,是个万字符',还不是纳粹万字符,而是佛教'万字符。”
这就太可气了,纯属戏弄人呢。
“派人查了吗?”
“有掌握回溯和预知'技能的穿越者前往机场,试图搞清楚具体情况。但这尝试失败了。”
伊戈尔大为惊奇,"怎么 可能会失败?”
"提示是权限不够。”
这就更匪夷所思了。
“能在英国本土压制大不列颠的穿越者,还提示权限不够。这人的权限得多高?”
王者,还得是五大流氓’的王者。
不可能是伊戈尔,不可能是已经死掉的伊凡六世,更不可能是麦金莱和福熙。排除-切可能,真相只有一个。
“正常穿越者在进入敌国领土时会丧失-切超能力,只有最高权限的王者才不受影响。所以只可能是那个叫维克多的小子。
“他不在圣彼得堡么?跑到英国来干嘛? "伊戈尔精神错乱了,换他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事的。别说去敌国,盟国也不会去。
等等,四处乱跑还真是那小子的风格。他跑了马尼拉,淡马锡,圣彼得堡,来一趟伦敦也不是啥不可能的事。
关键是他来干嘛?
暗杀?
伊戈尔认为自己是对手最渴望除掉的目标,一定是他的存在阻碍新中华"的野望,在不能拉拢他的前提下,自然想杀了他。
"立刻给我加双倍,.不.... 三倍的安保。我是大不列颠的守护神,是自由时间的灯塔,是人类文明的导师,那小子肯定忌恨我的才华和威望,想除掉我。”
印度穿越者对此深表同意,认为这肯定是对手得知伊戈尔和美法结盟,心生恐惧之余被迫铤而走险。
二三十名战力强大的印度穿越者奉命而来,守在伊戈尔身边。-定要确保其安全,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另外,那小子会不会来搞破坏?
伦敦不单单是英国首都,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这鬼地方被称作雾都可不是仅仅因为阴冷潮湿的天气,更不是夸奖,而是在蒸汽机时代有太多的工厂烟囱。
想要打击英国,在伦敦搞事显然有最高性价比。于是伊戈尔又命令加强对英国全境,特别是伦敦重要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安保。
到最后,伊戈尔才考虑周青峰有没有可能是来勾搭自己反对者的?前不久逃亡加拿大的阿尔伯特亲王偷偷摸摸返回伦敦,就闹出不小的乱子。
“派人盯着点白金汉宫,特别是维多利亚女王身边的几个女官。如果那小子想来找茬,说不定女王陛下也是他的目标。”
伊戈尔总算判断对了,周青峰就在白金汉宫的房顶上蹲着。他压根没打算去联系女王身边的女官,而是决定直接找上门去,面对面的跟BOSS谈。
白金汉宫的守卫实在不咋地。
原历史的1838年和1840年,有个叫琼斯的男孩多次溜进白金汉宫,东躲西藏,四处乱逛,偷走过女王的内衣。
1982年,又有个叫费根的男人两次溜进白金汉宫,直接闯入女王卧室,把正在睡觉的伊丽莎白二世吓的够呛。
现在托伊戈尔的"照顾’,白金汉宫的安保也是千疮百孔。周青峰很轻松的找到在宫殿西北角的三楼,停在奥古斯塔.维多利亚的卧室外。
女王姐姐的卧室书房亮着灯,她在写信,思绪繁杂。
27章社死的御姐
在女王的书房桌上摆着成堆的简报,大多是从圣彼得堡流出的报纸。特别是苏维埃党报《红星报》,每周都会由留守的外交人员收集寄出。
和简报放在一起的还有近半年来,由苏维埃中央政治局、武装力量委员会、宣传部等多部门刊发的正式文本。包括演讲、社论、法律,等等等等。
这些是研究苏维埃的第一手资料。
“御姐'维多利亚对去年十一月末到十二月初,圣彼得堡革命暴动期间的文本最为关注。那是苏维埃'爆发的一刻,也是最危险的一刻。
能在当时保持头脑清醒的人真没几个,比如马特严科在内的苏维埃高层就集体梦游。当时尚未成为特别委员的周青峰却是例外。
《苏维埃战时粮食征购条例》,《苏维埃征兵规定和准则》 ,《苏维埃保密和通讯条例》 ,《苏维埃 城市管理规定》。
在被围攻期间,周青峰像台精密运转的机器,稳定而持续的工作半个多月,制定大量规章制度并予以执行。
外交人员收集了少年在此期间下达的一千多条命令,此刻汇聚成册,摆在书桌上。
仅仅从这些命令中,御姐女王就能感受到当时状况的危急和困窘- -组织混乱,号令不一,人心不齐,联络不畅。
马特严科等人也在下达命令,但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不够利索,不够明确,总是在询问,总是找不到人,总是搞不清状况。
将所有命令连贯起来看,女王才恍然大悟- -周青峰- - 直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他会亲自跑去找到要执行命令的人员,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等通讯兵传递消息。
"是个有勇有谋的家伙,脑子也很清醒。但我大不列颠的贵族军官也能如此,绝不逊色。“维多利亚不吝赞赏,更不愿被比下去。
没有经历'一战”二战的清洗,现在的欧陆列强贵族还是挺猛的,为了荣誉而决斗的事此起彼伏,不失血勇之气。女王对此很有信心。
看战时命令,能看到周青峰面对具体事务时的细枝末节;而看《红星报》的社论,才能看到周青峰在架构设计上的高屋建瓴,对发展方向的掌舵领航。
当丢失远东、中亚,当波兰、芬兰接连独立,当莫斯科、基辅同时割据,俄国上下都为之哀嚎,只有周青峰在发文劝慰'国民。
“同志们,为什么要不高兴呢?我们丢掉了包袱,可以重新开始。苏维埃甩掉所有旧制度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句重新开始’给了无数俄国人莫大信心。在这信心背后,则是周青峰提供的巨量援助物资。
要知道马特严科在跟周青峰达成联合技能时有个约定,苏维埃放弃绝大部分权益,只要求一点--周青峰获得的好处必须分给苏维埃”一半。
不管什么好处,哪怕是一坨狗屎,也得分平均分--马特严科就靠这点坐稳了她的党主席,谁都不敢动摇她的地位。
萧金浪事后都想骂,“这老女人赖上我们了。啥好处都要一半:以后俄国干脆并入新中华,当个自治区算了。”
对俄国而言,这一半的好处有利有弊- -- 往好了说,苏维埃在发展初期有充沛的物资供应,肯定垮不了。往坏了说,苏维埃再也别想脱离新中华’,死死捆绑。
免费的可是最贵的,贵到让人丧失自我-- 维多利亚看苏维埃'的现状,也会考虑要如何该如何跟周青峰合作。
拿一半好处却毫无话语权,这绝对不行;想要话语权就得作出相应的义务,可御姐女王又能做什么呢?
思虑许久,维多利亚摊开印着王室徽章的纸页,提笔写下,"尊敬的青峰周阁下....划掉,“殿下”。
上一篇:自带世界修改器的我是个反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