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
总之,在离开皇居之后,菲里和玛丽塔就跟着梦露小姐,一起来到东京铁塔脚下临时搭建的演唱会舞台,跟日
本这边的偶像歌手,以及伴奏的乐队和制造特效的团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合练与排演。
——对于眼下刚刚开始振作起来,渴望得到欧美承认的日本文艺界来说。作为「美利坚国家形象代言人」的国际巨星玛丽莲·梦露小姐来到日本进行巡回演出,在当今的日本,也算是一件轰动性的盛事。
所以,承办此事的日本广播协会(NHK),感到甚为兴奋。于是拿出了举办新年红白歌会的劲头,拉来了日本国内最一流的歌手和演员,要把这场「美日联谊」的演唱会活动,搞得尽可能隆重和盛大。
呃,还有一些在美国混不出头的八十八线小明星和新人歌手,也纷纷飞来日本,想要靠着跟玛丽莲·梦露同台献艺,多少蹭点儿履历和名气。哪怕只是拍个合影照片回去,多少也能提升点儿咖位。
就这样,美日两国的大批艺人们,在东京铁塔的脚下,开始了热热闹闹的联合排演。
原本,菲里还担心日本艺人在跟好莱坞的明星与歌手们合作时,能不能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隔膜。
结果在东京的酒店房间里住下,打开电视机之后,他才愕然发现。如今的日本各大主要电视频道,除了政府的新闻和商家的广告,有超过90%的电视节目,居然是直接从美国那边直接照搬过来的!
从脱口秀到歌舞剧再到肥皂剧,内容包罗万象。至于日本这边的电视台,就是配了个字幕而已。
好吧,文娱产业的振兴,通常都会落在经济腾飞的后面,不是吗?
——日本的电影、动漫等文化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乃至于走出国门,那都是七十年代的事儿了。
这样一来,就像当年港剧和香港电影风靡大陆,北京人都开始学粤语和唱粤语歌的情形一样,六十年代初的整个日本社会,也是各种美国文化产品泛滥成灾,日本的年轻人几乎都会唱几首美国的流行歌曲。
而日本的艺人,更是连日语流行歌曲里,都要设法掺杂进几个英语单词,以彰显高端洋气上档次。
依靠战后日本社会的慕强心理,以及对欧美白人文化的一贯崇拜,梦露在日本应该不难广受欢迎。
另一边,对文娱表演不是很感兴趣的基辛格博士,则请假离开了团队,自己出钱找了个翻译,随后在东京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闲逛,又去图书馆和书店坐了很久,似乎是进行了一番社会调查。
当天晚上,带着一堆报纸杂志和书籍回到酒店之后,基辛格博士就跟菲里再次开始了键政聊天,对日本在战后的经济腾飞唏嘘不已,并且感觉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会不会导致以后的日本有失控的风险?
因为,按照美国在二战刚结束时做出的计划,在亚洲的重点扶持对象,应该是已经被美国统治了半个世纪的菲律宾,让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亚洲的代理人。对于刚刚征服,仇恨滔天的日本,则是以提防为主。
——某些香港骨灰级老电影里出现的「菲律宾财团」,就是在这一时期由美国烧钱扶持起来的。
结果,被美国慷慨解囊,砸下了海量投资的菲律宾,战后这么多年来发展得不愠不火,半死不活。
而原本被各种提防和针对的日本,却是抓住了机遇,一飞冲天,现在甚至都能跟美国打贸易战了!
再联系上日本民间对麦克阿瑟元帅的普遍崇拜和爱戴,基辛格博士就忍不住向菲里吐槽:“是不是麦克阿瑟元帅在战后对日本扶持得过了头,结果才养出了这么一头不可思议的经济怪兽?”
“嗯,就我所知,这个问题似乎非常复杂。对于战后的日本经济复兴,呃……怎么说呢?”
菲里想了想答道,“麦克阿瑟大帅的本意是坏的,只是被下面的人执行好了……”
基辛格博士:?!
帅的靴子!
至于日本的社会经济?这关我屁事!老子只会打仗(作秀)!
事实上,麦克阿瑟大帅在日本的五年里。除了极少数几次为出风头和拍照宣传而搞的巡游之外,其它时间基本就是个老宅男,每天上班也不做什么事,就是偷懒摸鱼,在办公室里用放映机看好莱坞电影。
被他接见过两次以上的日本人,算上裕仁天皇和大帅的日本情妇在内,总共才十六个人而已。
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麦克阿瑟大帅在日本一直都是悠闲度日,专心享福。
——就凭这么消极怠工的态度,想要让麦克阿瑟大帅主导日本战后经济复兴,那是基本没指望的。
当然,麦克阿瑟大帅可以偷懒怠工,他手下的一干美国文武官员,在来到日本之后还是很努力的。
只不过,他们努力的方向,跟振兴日本、创造经济奇迹之间,好像有着足足一百八十度的偏差。
或者说恰恰相反,他们是在努力摧毁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走向停滞和衰弱!
——要知道,作为复仇者和征服者,美国为什么要带领日本这个仇敌翻身崛起、做大做强呢?
按照纳粹德国崛起的前车之鉴,当时有很多美国人都相信,日本复兴之日,就是对美复仇之时!
所以,必须给日本小矮子牢牢栓上一条最粗大的铁链,绝对不能允许这个老冤家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为了防止己方的亲日派心慈手软,给日本留下复兴的根基,战后管理日本占领区的美军民政局。在找专家进行咨询的时候,故意把美国的知日派专家排斥在外。反而专门去找那些敌视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
最终,负责制订美国对日统治政策的,都是一批亲华仇日的美国专家,比如著名的汉学家拉铁摩尔。
在他们的建议下,美国占领军在日本的核心施政方针,就是铲除日本的战争潜力,彻底搞垮日本!
占领军在日本制订的统治策略,也都饱含恶意,招招戳向了日本经济的死穴(他们认知中的死穴)!
首先,按照美国占领军的要求,日本在投降后必须拆除50%的机床和发电设备、70%的炼钢设备等各类重工业设备,赔给中国、韩国、菲律宾等被日军入侵过的邻国,以降低日本对于亚洲邻国的工业优势。
其次,根据美国专家的观察,日本的政局原本跟早期美国一样,都是长期分裂,藩镇林立,地方势力强大。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各地分裂成几百个藩国,已经维持了七百多年的豪族自治,可谓根深蒂固。
旧日本帝国的中央政府,之所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是靠帝国军队弹压地方,另一方面是靠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和十几家中等财阀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硬是把松散的日本给凝聚了起来。
想要铲除日本的战争潜力,就得摧毁这个岛国的中央集权工具,让日本重新恢复到地方割据的常态。
此时因为战败,昔日的日本军队已经不复存在,那么为了让日本更加一盘散沙,就把财阀也给干掉吧!
于是,日本帝国刚刚投降一个月,美国占领军就宣布「财阀解体」,声称日本的各大财阀都是国家的寄生虫,也是把日本推向侵略战争的罪犯!为了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必须把整个财阀制度连根拔除!
别跟我提什么「大到不能倒」!在美国老爷面前,天皇都得下跪求饶,财阀更是只能任凭宰割!
本老爷下令了!所有那些「大到不能倒」的日本财阀,立即、全部、彻底给我解散!
具体的操作过程,就是把大公司切成小公司,集团企业分割成独立企业,老板统统滚蛋。财阀家族作为战犯,必须低价出售全部股份,所有跟财阀家族关系密切的企业高管,也必须全部离职。
嗯,因为美国人对日本财阀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清楚其中的远近亲疏。所以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来了个一刀切,变成了任何企业的所有高管一个不留!统统开除!换那些中层干部上来!
毕竟,在原来的财阀企业里,你如果跟财阀家族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又怎么可能当上高管呢?
既然如此,原本的高管就统统滚蛋吧!
好么,这下可真是要斩草除根啊!日本的财阀们见状犹如脑门挨了一记重锤,全都傻了。
正常情况下,那些财阀家族在日本都是手眼通天,在政界和舆论界掌握着无孔不入的人脉关系。
可是战败之后,他们昔日经营的人脉关系,统统都不管用了,就算找关系找到天皇面前,也是白搭。
因为,就连裕仁天皇自己,都被麦克阿瑟爆了金币,绝大部分的皇室财产都被美军没收了,甚至连皇位都有可能飞走——为了敲打这位天皇,让他乖乖听话,美国占领军可是时常放风说要考虑废黜天皇的。
如果想要保住皇位,就乖乖闭嘴
,再交出财产!不许隐藏!否则我们就要换个人来当天皇啦!
或者干脆彻底结束日本的君主制度,搞个日本共和国或者日本联邦出来,似乎也不错哦?
所以,日子过得朝不保夕的裕仁天皇,在美国老大面前伏低做小还来不及,哪里敢为财阀说话?
无论财阀家族怎样上蹿下跳,只要他们没路子到华盛顿去游说,美军都置之不理,依旧强制执行。
所有财阀一律干掉,全体高管一律开除!
什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公民的基本权力?
拜托,你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战犯诶!战犯能有什么权力?没把你挂到绞刑架上就不错啦!
反正,在日本这块地上,我们美国人说谁是战犯,那谁就是战犯!哪怕是天皇亲自来求情都没用!
于是,几十个日本财阀家族的全部股份和产业,都被强制没收,只给了一点点现金和国债作为补偿。
从此之后,日本的三井、三菱等财阀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已经跟这几个家族没多少关系,而是换成了十五万个各类关系户持股做主。可是因为高度稀释后的股权太分散,股东们说话也变得没什么分量。
那么,在股东说话不响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的管理层就可以完全不甩股东,自己集体管理了。
按照美国专家的想法,给企业搞了这样的斩首战术之后,管理层肯定会大肆贪污,把企业统统搞垮。
——遗憾的是,现实似乎跟他们的想象不太一样……
折腾完了日本城市里的财阀,下一步就是折腾日本乡下的地主了。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想要发挥自身潜力。除了靠财阀掌握经济命脉、集中力量办大事之外,另一个优势就是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因为地主的压榨,导致日本农民不断破产,只能进厂打工混饭吃。
具体来说,就跟英国的圈地运动,导致失业农民涌入城市沦为耗材,催生出工业革命的流程差不多。
为了摧毁日本工业的廉价劳动力来源,美国人就得反其道而行之:消灭日本地主,把耕地分给农民!
同时,大片耕地一旦切成了小块,还能让日本乡村的农业生产方式,退化回落后的小农经济,从而阻止现代化大生产的推广和农业技术的升级,由此降低日本农业的生产效率,干掉日本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样一来,就能迫使日本只能依赖美国粮食为生,没了美国粮食就得饿肚子,再也不敢炸刺啦!
就这样,民政局指示日本政府搞一个土地改革方案出来,日本的公务员们讨论了一番,激进派认为只给每一户地主留下三公顷耕地就够了,保守派认为不能步子跨得太大,还是给地主留下五公顷吧!
两派日本公务员争执不下,就跑到美国人面前评理,占领军民政局的美国专家表示,土地改革这种事情,就是要一步到位,你们都太保守啦!只给每家地主留下一公顷的耕地,其余土地全都分给自耕农吧!
全日本的地主对此自然是火冒三丈。但毕竟没胆量对抗美帝王师,最后也只能把耕地交了出去。
所以,现代日本所谓的大地主,手里其实没多少耕地,拥有的主要是大片山林。因为耕地都被美国佬做主分掉了,只有不适合耕种的山地和森林,还有可能保留下来——在现代倒是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
就这样,无论是城里的财阀,还是乡下的地主,都失去了核心产业,只拿到了一点赎买的钞票和国债。
偏偏接下来的日子里,日本爆发了一场超级通货膨胀,物价在短短一两年里暴涨七十倍,财阀和地主手里的那点儿钞票和国债,很快贬值得一文不值。运气好的还能当个富户,运气不好的就直接变穷鬼了。
收拾完了日本乡下的地主,美国专家们又再次把目光转移回城里的日本企业身上,目的还是摧毁日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日本乡村的土地改革固然是治本,但已经进入工厂的廉价劳动力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强迫日本企业涨工资,让劳动力不再廉价,不就可以了?
听说占领军要企业涨工资,刚刚当上老板的前中层干部全都慌了,他们纷纷表示,日本资源匮乏,全靠搞外向型经济,做来料加工,出卖廉价劳动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日本工人的工资涨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没了,以后怎么在国际市场上混呐!
美国专家表示,怎么经营是你们老板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日本工人一天的工资还不够买两瓶可乐,这像话吗?
美国工人一个小时的工资就够买八瓶可乐啦!
还不速速的给我涨起来!
当然,我也不是只许你们涨薪,不许你们降薪。以前日本工人的薪水虽然微薄,但企业高管的收入却极为优渥,动不动就是普通工人的几百倍、上千倍!这同样很不像话!
你们回去就把工人的工资涨上去,把高管的薪水降下来,这一增一减之后,不就平衡了吗?
注意,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
不听话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哦!
就这样,日本工人的薪水,在战败后居然翻着跟头往上飞升,甚至跑赢了战后的大通胀。
相反,日本企业高管的薪水,在战败后出现了跳水式暴跌,只剩下了基层员工的三倍左右。
不过,由于战前原来的高管全都被开除了,战后的高管都是刚提拔上来的,倒也没有非常的不适应。
从此,整个日本社会一下子变得极度公平。哪怕是部长、课长的收入,最多也就是职员的两三倍而已。
日本社会的基尼系数,因为战败后的改革,瞬间从零点六五暴跌到零点三,公平社会一夜成真啦!
而且,这一传统之后又延续了很久。即使到了日本经济鼎盛时期的八十年代,日本大公司总裁的工资,也只有基层员工的七倍左右,全靠各种灰色收入、额外福利和公款消费,才能维持住上流社会的范儿。
强制调整完日企的薪水之后,美国专家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就算工资涨了,但日本企业还可以裁员啊!
虽然如今日本的老板已经没办法降工资了。但只要不拿人当人看,勒令工人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三年就累坏一批工人。然后把这些人裁员踢掉,向社会输出废渣,再换下一批新鲜「人矿」进厂卖命……
这不就等于是成功绕过了美国专家设置的涨薪门槛,重新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吗?
不行!这个漏洞一定得堵上!无论如何也得把日本资本家的劳动力成本给抬上去!
为此,民政局的美国专家又挖空心思,给日本企业量身定做了一套「终身雇佣制」!
其核心思想只有一条,那就是不准裁员!
不搞绩效,不准开除员工,除非企业破产,否则一辈子不准裁员!
没有能力的员工可以靠边站,但不能开除!
就算是懒人,只要没犯大错,公司也要把他一直养到退休!
哼哼,我们把裁员机制给你堵了,看你还怎么挖人矿!
对此,日本企业表示实在忍无可忍了——生意不好就裁员,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你强迫我们搞终身雇佣制,根本就是逼着我们的公司养懒人啊!实在是太不资本主义啦!
这种完全没有考虑资本家利益的思想,我们根本不能接受!
美国专家的答案也很简单:不换思想就换人。
如果总裁不听话,那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接解决总裁!
你不想当总裁,还有的是人想当总裁呢!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还不好找?
什么?我无权干涉企业内务?开玩笑,谁不知道在日本这块土地上,美利坚的权力是无限的啊!
就这样,由于胳膊拧不过大腿,终身雇佣制最后还是在日本被占领军强推成功了。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