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42章

作者:老老王

 督兼第一军区司令,被吴庭艳和政变军两边同时封官的阮正诗上校,最近向我们的地下党组织投诚了!”

 黎笋十分得意地说道,“并且,他还同意以顺化总督和第一军区司令的身份,公开邀请北方同胞出兵南下,平定顺化乱局,解万民于倒悬!”

 胡志明:……

 ——吴庭艳的这个「义子」阮正诗,今年究竟是认了几个爹啊?

 作者的话:  PS:甘肃发现南佐古城遗迹,时代略迟于良渚,为夏朝之前一千年,规模颇为宏伟。但令人惊讶的是,当地发现的炭化粮食竟然是水稻! 而且与长江流域存在明显的商贸关系,还发现了山东出产的商品。

 可见,中华各个上古文明之间,联系远比后人想象的紧密。

 或许,真的存在过一个从陇西高原到江南水乡,囊括九州大地的上古超级部落联盟吧?

 第225章、三姓家奴阮正诗!投共了!

 1963年4月23日,越南,岘港

 当那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到岘港的时候,菲里·金少校正百无聊赖地躺在行军床上,用挂在胸口的魔法水晶球,跟远在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的未婚妻玛丽塔,进行一场私密的远程聊天。

 由于远隔着半个地球的时差,当岘港还是烈日炎炎的时候,洛杉矶这边早已夜深人静。

 此刻,玛丽塔正在被赤裸的女奴们服侍着洗澡,一边舒适的躺在浴缸中跟菲里远程聊天,神游天外,一边任由女奴们为她打上肥皂,用乳酪般嫩滑的双乳和肥臀来涂抹她的身体。

 接着她们又为她擦干身子,并领她一起坐到一张充气软垫上。就在玛丽塔跟菲里聊天的时候,姑娘们已经用这两年来因为充分锻炼而愈发灵活的舌头,带给了玛丽塔两次极致愉悦的美妙体验。

 ——高大健美的阿莱娜,躺到玛丽塔的下面充当人肉软垫,而玛丽塔跪坐在她脸上,享受她的口舌侍奉。可爱的胡安妮塔则在后面舔弄玛丽塔的另一处洞穴,伊莎贝莉在前面跟玛丽塔口舌交缠,漫长地热吻。

 玛丽塔在魔法通讯中跟菲里表示,这种多人组合的玩法真是棒极了,等菲里回到家,她也会带着大家像这样为菲里服务……嗯,顺便还问了一下菲里,有没有在岘港找几个越南小妞?亚洲姑娘的味道怎么样?

 呃,找越南小妞?

 这个,怎么说呢?菲里还真的是去找了,但绝不是为了发泄欲望。

 基辛格博士为了做越南的社会调查,整天往岘港的酒吧和俱乐部里跑,偶尔还去集市里闲逛。

 菲里在营房里悠闲地躺平了几天之后,也被基辛格博士派了个差事:去教堂——基辛格博士是犹太人,不太适合往天主教堂里跑,菲里是爱尔兰人,表面上也是一个天主教徒,去教堂就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的重要社交中心,在教堂里确实可以见到诸多三教九流之辈,而且越是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乱世之中,人们的心灵就越空虚,精神压力就越大,越是需要宗教的麻醉。

 所以,南越内战爆发后,岘港的教堂里一直都是人满为患,人们在祈祷之余,也频繁地交流各种信息。

 但想要在教堂里调情和泡妞,未免就有点太亵渎了。

 雪上加霜的是,菲里既不会说越南语,法语也说得非常差,岘港又没多少本地人是会说英语的……

 这副模样,就连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都存在障碍,又该如何搜集情报呢?

 更别提什么找越南妹子骚聊和打情骂俏了。

 当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靠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菲里总算是在岘港当地的教堂里,认识了一些越南的华人天主教徒,包括一名华裔神父,此外也有几个年轻的越南华侨姑娘。

 但她们都是好人家出身的女孩,家里起码也是中产阶级,并且因为信仰虔诚的缘故,全都十分保守,功课斋戒不断。若是菲里真想要明媒正娶的话,看在同为教友的份上,说不定还有几分成功的可能。但如果只是玩玩……那就属于是想多了——除非他实在憋得发疯,不惜用上超凡手段来进行精神操纵……

 很显然,眼下的菲里还没被憋到这份上,而且实在憋不住了,他还能去酒吧找女招待。

 当然,虽说勾搭上床是不可能的,但在教堂里跟这些越南华侨和华裔姑娘聊聊天,倒是没什么问题。

 从这些越南华人天主教徒的嘴里,菲里获得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信息。

 首先,吴庭艳总统虽然是一个狂热而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真正的统治根基和基本盘,却不是南越本地的天主教徒,而是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时,从北越迁徙南下的七十万北方天主教难民!

 ——也不知是为什么,虽然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和传教,是从南越开始启动的,西贡也一直是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首府。但截止到法国殖民者撤退之时,北越的越南天

 主教徒数量,却远远超过了南越。

 南越和北越分离时,北越有150万天主教徒,南越却只有60万左右。

 当时,北越的天主教徒担心自己会遭到越共迫害。为此,吴庭艳不惜冒险亲自赶赴河内,动员和营救北越天主教徒南下,给自己刷声望。他最初以为能拉走一万人就不错了,结果最后竟然拉出来几十万人。

 美国也出动船只和飞机,尽力支持了这次人口大迁徙,还取了个名字叫做「自由之路行动」。

 最终,有90万北越天主教徒,在协议签署的300天内迁徙南下。由于他们在南方一无所有,必须从零开始积攒家业。于是就成了吴庭艳总统的铁杆支持者,仗着总统的支持,在南方到处圈占土地「创业」。

 怎么圈地呢?吴庭艳在南越搞了一场「逆向土地改革」,大地主的土地不动,小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无偿没收,一部分发给大地主作为封口费,剩下的土地拨给北方来的天主教难民,培养自己的亲信死忠。

 宛如当年清朝入关中原、跑马圈地的八旗,又像是日寇侵华时期在东北搞的「开垦团」。

 后果也可想而知:失去了土地的南越农民,整村整县地加入了越共游击队……

 可想而知,看着这么大一群来抢地盘抢房子的「北佬」,南越的佛教徒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大致上,这既像是台湾「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冲突,又有点类似于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的关系。

 至于南越这边本来就有的几十万越南天主教徒?

 呃,恰如那些世世代代就一直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虽然对于欧洲来的犹太移民在圣地搞出的遍地战火,感觉很是不爽。但在实际利益的驱使下,也只能捏着鼻子站在教友这边了。

 所以,现在的南越西贡政府,就算没有美国人的参与,实质上也依然是一个殖民政权,一个东方版本的以色列,而且还是一个得不到外界移民补充,也没有东欧犹太老兵来输入武德的超级劣化版以色列。

 ——从北越大规模迁徙南下的越南天主教徒。自从「自由之路行动」结束之后,就基本没有了。

 由于没有外地老兵来输入武德,结果南越就只能靠美国大兵来输入武德,才能撑得起架子和体面。

 当然,尽管是超级劣化版的以色列。但为了维持政权的生存,南越也还是搞了一些人民武装建设。

 比如,以色列大名鼎鼎的「基布兹」农场,在南越其实也有类似的版本,就是天主教移民的武装村落——全民皆兵,家家持枪不说,还造得跟小堡垒似的,可以说是低配版的以色列定居点。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直到1975年,南越覆灭之时,天主教移民村庄依然是抵抗最顽强的反动堡垒。

 当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天,天主教民兵还在死守边和机场,只靠火箭筒就一天三次打退了越共装甲兵。

 但问题是,跟以色列相比,南越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南越的天主教徒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虽然以色列是被包围在阿拉伯人海洋之中的一叶扁舟。但至少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数量是差不多的。可是另一边,即使只在南越境内,天主教徒也只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六!

 至于南越周边,除了北方死敌之外,剩下的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也都是清一色的佛教国家。

 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和文莱,倒是不信佛了,但却是拜的真主。

 距离南越最近的天主教国家,竟然是南中国海对面的菲律宾!

 这就使得南越的天主教徒,处于一种非常孤立的状态,其心理状态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糟糕。

 菲里在跟岘港当地的越南天主教徒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尽管享受优待,属于南越的特权人群,但却普遍对未来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很多家里条件殷实的富人,都已经在香港或菲律宾安排了后路。一旦形势不妙,就全家卷细软跑路。此外,甚至还有人当面向菲里询问起了,要怎样才能全家移民美国……

 诶诶?这么一想的话,自己若是想要拐几个可口的越南小萝莉去美国,似乎也很容易的样子?

 正当菲里一边跟玛丽塔远程聊天,一边在头脑中想入非非的时候,跟着他一起来越南的德州肥宅无线电员沃尔夫·李,却挥舞着一张纸片,门也没敲就撞进屋里,吓得他猛地从行军床上弹了起来。

 接下来,还没等吓了一跳的菲里,开口对无线电员进行呵斥,对方就发出了兴奋而又惶恐的声音:“别睡了!长官!不得了啦!顺化的军阀通电投共了!越共的坦克就要开过来啦?”

 “什么?”由于信息量过大的关系,菲里的大脑瞬间宕机了……

 ——

 自从阮正诗拿着陆军总司令杨文明上将的密令,在「三三零政变」当天刺杀了同属于政变阵营的第一军区司令

 杜高智少将,企图强行夺权接管顺化,结果却搞得第一军区总崩溃,顺化陷入大乱之后,他就仓促处决了被他骗来的第一军区高层军官,然后抢在自己被乱兵攻杀之前,逃出司令部跑路了。

 以至于义愤填膺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叛军,只能把第一军区司令部烧了泄愤,然后就解散抢劫去了。

 ——虽然很丢脸,但阮正诗实在没办法不跑路啊!他先是杀了忠心投奔的第一军区司令杜高智,之后,吴庭艳又给他空投了担任顺化总督的委任状:这下,就连他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是站哪边的了。

 随后,自己都糊涂了的阮正诗,带着几个亲信,躲在顺化郊外的阮朝皇陵里,看着整个顺化陷入大骚乱,打成一锅粥……即使是他再怎么迟钝,也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他这回闯的祸,实在是太大了!

 镇守边境的两个精锐步兵师,还有多年经营的一系列火力基地和高地据点,都被他来了个内部爆破!

 大概就跟中国古代的边将弄塌了整条长城差不多!

 无论是西贡那边的政变军打败总统成功夺权,开始赏功罚过算旧账,还是吴庭艳总统剿灭军官团平定叛乱,并且搞清楚了阮正诗为什么会出现在顺化之后,事后恐怕都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

 就算是美国人,多半也不会愿意庇护他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惹祸精。

 怎么办呢?

 阮正诗在胆战心惊,后悔不迭之余,也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开始逆向思维……

 ——自己对于南越来说,固然是闯下了大祸,那么对于北越来说,岂不是等于立下了大功?

 或许,可能,大概,自己现在应该要仔细盘算一下,投奔北越是不是更有性价比?不管怎么说,阮正诗迄今还是得到吴庭艳总统和政变集团双重承认的顺化之主,光是这个头衔,就很有统战价值了!

 正在这个时候,阮正诗的几个手下,偶然接触到了在顺化地区活动的越共地下党。

 很快,阮正诗就联系上了顺化地区的劳动党书记,并且在这些地下党的劝说下,主动穿过非军事区分界线,北上河内,拜会胡志明,公开邀请北越出兵顺化,以平定乱局,从而为北越提供了一份勉强站得住脚的出兵借口……拿游戏里的话来说,就是越共获得了一份出兵顺化的「弱宣称」。

 ——虽然不是强宣称,但有一个宣称权,总比完全没有宣称权来得好。

 反正也就是一个在国际上打嘴仗用的谈资嘛!

 现在,这位前空降兵司令阮正诗上校,同时既是南越军方政变集团任命的第一军区司令,又是吴庭艳总统生前派飞机空投手令亲封的顺化总督,还是北越领袖胡志明紧急委任的顺化地区过渡委员会主席……

 这可真是……货真价实的三姓家奴啊!

 当然,阮正诗究竟认了几个爹,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随着这个三姓家奴的突然投共,南越与北越的交界处,就此门户大开!北越的T-34坦克,可以踩着油门冲进顺化,一路畅通无阻啦!

 而顺化以南八十公里,就是岘港……

 

 ">

 第226章、西贡又政变!阮庆的三日天下! (加更)

 总而言之,「三姓家奴」阮正诗上校的这一手「借北虏剿寇」或者说「引北兵南下」,主动邀请北越军队跨过北纬十七度线「竹幕」,接管越南古都顺化的骚操作,实在是让所有人都雷得不轻。

 当菲里赶到那座以少女粉色外墙而著称,外观如糖果盒一般的「岘港大教堂」时,教堂里已经满是当地天主教徒们焦虑不安的身影。有人在无能狂怒,捶胸顿足,有人在大骂阮正诗是当代的吴三桂和石敬瑭,更多的人则是神神叨叨地抱怨——“这个国家究竟是怎么了?国家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一位华侨少女看到菲里这个美国军官进来,立刻就拖着她的母亲和父亲,急匆匆地迎上来,跟菲里寒暄几句之后,就询问西贡那边有没有对此事做出反应,还有美国是否会出兵庇护岘港的安全。

 ——谁都知道,如今第一军区的部队和北纬十七度线的边防线,已经等同于不复存在,有了阮正诗这个边境总督的开门揖盗,北越大军必然能像朝鲜战争初期的朝军一样,轻松横扫整个顺化平原。

 当然,顺化丢了也就丢了吧。

 对于这座阮朝古都里那思想顽固的佛教徒,岘港这边自诩「文明开化」的天主教徒,都没什么好感。

 但问题是,顺化距离岘港……只有短短的八十公里啊!

 一旦顺化易主,越共下一步肯定就会直扑岘港而来!

 虽然在这两座城市之间,隔着青史留名的天险「海云岭」,岭上筑有号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海云关,越南人常将其与中国古代的函谷关相比。

 但是,再怎么险要的关隘,也得有军队来镇守,才能抵御得住敌人的来犯。

 就凭南越如今这副人心浮动、纲纪不存的乱象,很难说还有没有哪一支军队会去防守海云岭。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恐惧而彷徨的越南天主教徒,自然会第一时间想要抱上美帝王师的大粗腿。

 “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自由国家盟友。但是肯尼迪总统想要给这里提供军事援助,至少也得要走一遍流程,花费几天的时间。至于西贡那边,呃,估计短时间是指望不上了。”

 菲里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实话,“刚刚收到的坏消息,昨晚的西贡又政变了!阮庆将军不幸遇害!第二军区和第三军区的部队正在街头混战,怕是没有谁顾得上顺化这边的事情……”

 “什么?西贡又政变?阮庆死了?!上帝啊!我国的将军们都疯了吗?”

 听了上述噩耗,岘港大教堂里的众人顿时就是一片哀嚎,宛如被五雷轰顶了一般,各个如丧考妣。

 ——没错,就在「三姓家奴」阮正诗投共,邀请胡志明出兵顺化的同时,西贡又双叒叕政变了!

 这次政变的主谋,是之前背叛了吴庭艳总统的情报部门头子,担任安全总监的杜茂。

 虽然因为权欲熏心的缘故,杜茂背叛了吴庭艳总统,投靠了陆军司令杨文明领导的总参谋部政变集团。但他很快就发现,政变集团对他这个做脏活的也很是排挤,完全没得到想要的待遇,搞得杜茂愤愤不平。

 第二军区司令阮庆少将入主西贡之后,对杜茂同样不怎么待见,并且准备将杜茂踢出西贡的中央政府,外放到地方上当省长,再派自己的心腹去当安全总监,接管吴庭艳总统遗留的情报部门和间谍网。

 毕竟,对于现代的任何独裁者来说,性命攸关的情报机关,都是绝对不能掌握在「外人」手中的。

 然而,杜茂却根本不能接受这种好像夜壶一样,被用了就丢的下场,他很清楚,像自己这样掌握了太多秘密的特务头子,是不能失去权柄的,苏联的贝利亚是什么下场,大家都有目共睹啊!

 更别提,阮庆还主张「招降纳叛」,把吴庭艳的几个嫡系残党重新拉回西贡政府,还要委以重任——届时,杜茂这个背刺吴庭艳的叛徒,该怎么跟尊室订,胡进权这些「吴氏忠臣」同朝为官呢?

 说不定哪天就被谁给弄死来刷声望了!

 于是,阮庆的《国内和平倡议》刚刚发出,杜茂就在西贡干劲十足地行动了起来,并且迅速串联了一帮失意军人,大致包括手底下只剩四架飞机的空军副司令阮高祺上校,刚刚收拾起少量残部的第五师师长阮文绍少将,还有临时接管海军陆战队的梅友春少将,以及杨文明的副官兼保镖阮文戎少校等等。

 这些军人稍一合计,就决定发动「兵谏」——“不能让阮庆葬送我们的革命成果!”

 4月23日的凌晨时分,也就是北越宣布出兵南下顺化的几个小时之前,杜茂领导的这个仓促拼凑起来的政变班子,悍然对阮庆发动了「兵谏」,准备快速冲进总参谋部,抓捕阮庆,逼迫阮庆「正视将士们的呼声」,「不可姑息养奸,必须对吴匪残党除恶务尽」等等——当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夺权而已。

 然而,尽管靠着在总参谋部里的内应,这帮乌合之众成功冲进了总参谋部,杀到了跟阮庆只有一墙之隔的院落内。但阮庆的贴身卫队却临危不乱,用冲锋枪和手榴弹竭力抵抗,企图掩护阮庆少将逃走。

 为了防止阮庆逃脱而导致变数,身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阮文戎少校,下令用火箭筒轰击阮庆所在的大楼,并且架起重机枪展开扫射,使得穿着睡衣逃出卧室的阮庆将军,不幸被一发流弹爆头,当场毙命。

 ——从入主西贡到意外横死,阮庆对西贡政府的统治,仅仅持续了极为短暂的三天。

 一位此时身在西贡的日本记者,借用日本战国时代的明智光秀。在刺杀织田信长之后,曾经短暂地当了三天征夷大将军的典故,在新闻稿中将其称为「阮庆的三日天下」。

 事后,「三日天下」这种颇具戏剧性的说法,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并且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