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相比之下,越南的会安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千年古城,颇有几分独特的内涵和韵味。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早在越南还没独立的时候,魏晋隋唐时代的中国海商,就经常来到这里做生意,并且在岸上修建房屋居住,渐渐形成了古代的港口城市。
到了明代,常年停泊于会安的中国商船,更是多达上百艘,定居的中国移民更是数以万计。
从而在这片异国之地,打造出了一座充满华夏风情的繁华商埠。
(即使是越南分离之前,海云岭以南的会安,也长期属于占城国,中国在这里的统治很短暂。)
整个会安港,有一大半都是货真价实的唐人街,还按照中国移民的来源不同分为五个区,分别是福建区、广东区、潮州区、海南区和客家区。建起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和中华会馆。
所以,在城内各处,中国式的深宅大院到处可见。虽然已经非常老旧,但还是保存得很完整。一般都有参差不齐的山墙、彩色的瓦片盖顶,外加用硬木做成的柱椽和门扇,而且大多前门通街道,后门是河边的小码头,在竹丛和绿树的掩映下,听着居民嘴里的粤语和闽南话,感觉真是颇有几分华南水乡的神韵。
除了深
宅大院之外,各种雕梁画栋的庙宇,也是会安古镇吸引游人的一大特色。菲里在这里看到了妈祖阁、关公庙、观音寺、伏彼将军庙,当然也有越南这边遍地都是的二征姐妹庙。
说起来也真是有趣,虽然东汉初年在交州造反的二征姐妹,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讨平的。但越南这边却是既盖庙纪念征氏姐妹,又不忘给伏波将军盖庙上香——要对抗北方中原王朝的时候,就纪念二征姐妹,自称越人;要进攻南方蛮夷、开疆拓土的时候,则供上伏波将军,自诩汉军。
(越南京族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自称「汉人」,同时把正牌汉人称呼为宋人、明人、清人等等。)
当然,会安作为古代的亚洲国际商业港,中国移民虽然占了主流,但其它民族的移民,也在会安有着自己的聚居区。比如日本侨民就在这里有一条日本街,还盖了一座日本风格的带顶石桥。
后来的欧洲商人和法国殖民者,又在会安镇上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法式古典建筑和庭院式建筑群,宛如古典低配版的上海外滩一般。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所散发出独特的神韵和魅力,实在令人陶醉。
当然,雨季毕竟不是适合旅游的季节。
在绵绵细雨中漫步,徜徉于古镇的小巷之中,感受着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韵味,或许还能称得上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但等到狂风暴雨大作,冰冷的雨水顺着领口往衣服里灌时,再要出门可就是折磨了。
不过,就算是暴雨倾盆,菲里只能待在屋子里时,也有找乐子的办法,不会感到多么的无聊。
——在此时这间屋子的黄花梨拔步床上,就四叉八仰地躺着一位赤裸的越南少女,有着一头乌黑顺直的头发,体态婀娜窈窕,脸蛋秀气而又精致,再加上白皙而滑嫩的肌肤,实在是很棒的床上尤物。
这是本地商人「孝敬」给菲里的礼物,一位天生丽质的华裔孤女「秋娘」,她据说是在逃难途中跟家人失散,被会安这边的青楼老鸨收留,正准备培训调教一番之后,再送到那些有钱的阔佬床上。
结果,却遇上了美国总统跟前的红人,刚刚得胜卸任的驻越美军司令官来会安下榻休假。
虽然此时的菲里已经不再是驻越美军总司令。但就凭他最近享誉世界的名声,依旧还是炙手可热的人物。面对这等「大佬中的大佬」,招待菲里下榻的福建会馆,自然要陪着一万个小心来殷勤伺候。
于是,在小心地打听了一番菲里的喜好,得知菲里这人比较讲究「干净」,不像很多美国粗人那样荤素不忌,同时还知道菲里会说中国话之后,会安镇福建帮的华商们商量了一番,就摊派凑钱买来了「秋娘」这位娇小可爱的「雏儿」,送给菲里消遣陪床。
显然,自从离开美国之后已经憋了很久的菲里,对这位娇嫩的小处女很满意,证据就是她过来时身上穿着的那条白绸子奥黛裙,被整齐折叠着摆放在梳妆台上之后就没拿下来过,现在都已经积灰了……
当然,就算越南小妞的滋味很不错。但作为一名公务员,菲里多少还是有点想要上进的追求。
所以,在结束了一次畅快的白日宣淫。从床上爬起来之后,菲里便披着军装,捧着茶杯,又一次研究起了笔记本里夹着的那张已经被各种线条画得乱七八糟,写满各种标注的越南地图……
——
不同于另一个历史时空中的逐步升温和添油战术,本时空的美军正式参加越战。因为提前十二年的「西贡铁拳」,而有了一个天崩般的炸裂开局,更加类似于朝鲜战争初期,李承晚丢下汉城逃亡釜山的情形。
但是,比麦克阿瑟大帅出兵参加朝鲜战争时更糟糕的是,一方面,美军在开战之初就损失惨重,一万多人进了战俘营,另一方面,南越政权不仅丢了首都西贡,甚至连政府都被打到瓦解了。
而且,肯尼迪政府虽然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大举出兵越南,以重振美军的声威。
但究其本心而言,肯尼迪总统是非常不愿意将越南战事无限扩大化,从而让国家挥霍掉太多财力的。
所以,美军在大张旗鼓出兵远征越南,「拯救自由阵营盟国」的同时,其实际的作战行动却非常保守。
自从美军第25步兵师登陆岘港,陆战一师登陆芽庄之后,进入越南的美军并没有继续大举扩张。而是仅仅在芽庄和岘港之间的520公里海岸线上进行展开,控制沿海五省的主要港口城市。
然后,以每个省分配美军一个师的方式,进行分兵驻守——按照白宫的初步规划,这片狭长的沿海地带,就是未来的「广南国」疆土,也是驻越美军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作战范围。
至于内陆那些不靠海的省份,则全部划给西原山区的苗人、嘉莱族等少数民族,让他们成立自己的「德伽自治国」。但驻越美军除了援助军械弹药,并适当出
动飞机之外,一般并不直接出兵保护这些山民,而是把这个未成型的国家。作为越共势力范围和广南国之间的「缓冲带」来使用。
大体上,老挝苗族的王宝将军享受什么待遇,西原山区的「德伽自治国」就享受差不多的待遇。
——国土在地图上都划给你们了,但能拿下多少,就看你们跟越共打得怎么样:当然,子弹管够。
如此一来,驻越美军的战场范围就被大大缩小了,作战目标也被大大降低了。
虽然同样都是扶持盟国的生存,但广南国的体量,跟过去的南越相比,可是完完全全的天壤之别啊!
在吴庭艳统治时期,南越的国土面积大约为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四百万,版图还算是颇为辽阔。不过其中有30%到50%的乡村地区,长期被越共和其他反政府力量控制,南越政权的实控面积要小得多。
而新生的广南国,或者说被动了一次「瘦身手术」的迷你南越,在扣掉被美国租借的金兰湾之后,只剩下了北到岘港,南到芽庄的狭长土地,包括广南、广义、平定、富安、庆和五个沿海省份的大部分——这五省里一部分不靠海的土地,也被按照山川走势,划给了西原地区土著山民的「德伽自治国」。
整个广南国,最后还剩三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跟台湾的体量差不多,人口约二百万,比台湾还要少。
并且,广南国目前的全部疆土,都散布在南中国海的海岸线上,宛如智利一般,乃是细细长长的一条线,南北长度五百多公里,国土宽度仅有三四十公里,全国就不存在任何距离海洋超过五十公里的地方。
如此一来,另一条时间线的那场越战中,著名的德浪河谷战役和溪山之战,都不会发生了。因为这些内陆山区都被广南国放弃得一干二净,不是被北越占领,就是划给了西原土著建立的「德伽自治国」。
然后,美国的「绿色贝雷帽」特种兵,也不用继续去湄公河三角洲的芦苇荡里,跟越共捉迷藏了。因为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如今几乎都是「红色南越」的国土了,白宫暂时也没有要打回去的计划。
面对这样一个大幅度缩小的越南战场,威斯特摩兰将军和他带来的十几万美军,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美军的作战范围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兵力密度则提高了五倍……越共还有打游击的空间吗?
除此之外,原本美国每年支付给南越吴庭艳政权的巨额财政援助。如果用在领土和人口都只有不到南越五分之一的「广南国」身上,似乎光是靠发福利收买,就能让广南国百姓免疫「赤化」了。
最后,原本的吴庭艳政权,把统治基础放在只占南越总人口百分之六的天主教徒上,自然难以稳定。
但现在的广南国,虽然还是以天主教为尊,不过因为放弃了绝大部分的南越人口和土地,导致在剩下的国民之中,天主教徒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0%到40%,倒是可以作为主体国民了。
最关键的是,以前经常在南越跟天主教对垒的佛教僧团、和好教与高台教组织,他们能够深度控制的地盘,都已经像马来西亚踢掉新加坡一样,被缩小了的「新南越」放弃,不再处于广南国的境内。
换而言之,跟昔日那个大而无当的南越相比,广南国的版图虽然变小了,但也变得更加纯粹了。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组织度,就被大大的拉升了。
昔日那些让吴庭艳头疼的桀骜不驯的军官团、盘踞顺化的佛教僧团、群魔乱舞的地方邪教,以及法国殖民时代遗留的白人种植园主,基本都被划在了新的国境之外,无法再对广南国的政治生态指手画脚。
相反,借助越南的天主教会组织,广南国的统治者,理论上倒是可以把控制力深入到农村和基层——这确实并不容易,但真有可能办得到!尤其是在有个慷慨的美国爸爸,愿意烧钱包揽社会福利的情况下。
“这么算来的话,在放弃了湄公河三角洲、西原山区和西贡之后,越战反而变得容易打了?
至少不再需要往越南战场上投入五十万美军,阵亡官兵也能压到一个比较低的数字……
嗯,如此看来,一个小小的南越,反而变得更可爱了嘛!”
菲里放下手中的铅笔,摸着自己的下巴,对着地图如此嘀咕道,却没有注意到在他背后的床上,正有一对狡黠中带着精明的眼神,在一眨不眨地盯着他。
第247章、印支战国七雄录
当然,跟昔日的南越相比,如今这个只剩三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广南国,也有着自己的致命缺陷。
作为一个国家,它的体量太小,不像过去的南越那样,能够跟北越差不多等量齐观,南北对垒。
用一个现代互联网上很流行的「通辽宇宙」概念来形容。如果说,胡志明的北越和吴庭艳的南越,都约摸相当于2.7
个通辽,那么,尊室订的「广南国」,就只剩了0.5个通辽。
虽然在排除了大量的杂质成分之后,广南国的凝聚力提高了很多。但只要北越凭着体量优势,纠集大军正面杀来的话,那么广南国除非一直得到美国的驻军保护。否则是没办法独力与之长期对抗的。
不过,菲里觉得,在美军已经下场代打的情况下,广南国只要自己能够站得住,上述缺陷就不是缺陷——至少在美国从越南撤军之前,北越是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消灭广南国的。
就像美国一天没有从半岛撤军,朝鲜就一天没有办法打过三八线,征服韩国一样。
此外,如果广南的独立国家地位,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甚至是成为了联合国的会员国。
届时,北越想要通过战争来统一南北,就会遭到更加巨大的阻力。
若是能够撑到中越翻脸,解放军出兵暴揍越南小朋友的时候,广南国就更是安全无忧了。
但问题是,现在的驻越美军司令官,威斯特摩兰将军,是否会满足于守住广南国现有的版图,而不是迅速打回西贡和顺化,在更加广阔的战场上,狠狠地教训越共,给自己捞取更多的功勋呢?
毕竟,军人都渴望着更多的功劳和勋章,而军工复合体则渴求着更多的战争和军费啊!
如果这位老派军人抵挡不住将越南战争扩大化的诱惑,重新把脚踩进已经避开的坑……
那么,美军很可能又会在越南战场上重蹈覆辙,陷入打不完的治安战之中。
根据威斯特摩兰将军抵达岘港之后的这几天的情况来看,似乎已经有了这样好大喜功的傲慢苗头。
比如说,之前被菲里从老挝拉来镇守海云岭的苗兵,在第25步兵师登陆岘港之后,就被打发回去了。
虽然基辛格博士劝说威斯特摩兰将军,“王宝将军的(苗族)士兵便宜又好用。如果让他们走了,就得让美国士兵去流血牺牲”,并建议继续留用王宝的苗兵——反正在雨季里,北越也无法进攻老挝苗区。
但威斯特摩兰却不以为然地表示,这些「心慕王化」的蛮族雇佣兵,确实在海云岭打得不错,但那是因为之前我们还没来。既然现在正牌美军已经到了,那么就「没必要让一群土著抢走我们的功劳」。
当然,威斯特摩兰将军也不是什么卸磨杀驴的吝啬之人,对待这些有功于美国的苗族士兵,还算是好聚好散——在离开海云岭防线后,每个苗族士兵都被发了一大笔美钞,死人也都发了抚恤金。此外还给他们补充了新的枪械、迫击炮、火箭筒、地雷、手雷和一批弹药,外加若干军需给养、罐头饼干等等。
让这些贫穷的苗族士兵都能扛着一大堆「洋货」,还有从难民中抢来的老婆,开心地回家显摆。
——可以预想得到,如果下一次还要找他们来「打零工」,想必这些苗兵都会很高兴地来赚快钱的。
接下来,来自夏威夷的美军第25步兵师官兵,就接管了海云岭防线,一边挥舞铲子、开着推土机,进一步增修和加固战壕掩体,一边摩拳擦掌地等待北越军队冲上来送死,也好给自己赚几枚勋章。
但很遗憾的是,也不知是菲里卸任前的恐吓传单生效了,还是雨季里的军队当真寸步难行。自从美军和苗兵换防之后,北越军队不但没有继续猛攻海云岭。反而大踏步地撤回了顺化城内进行休整。
等了几天没听到半声枪响之后,有些按捺不住的美军官兵,甚至想要主动杀下海云岭,到敌人的地盘上去溜一圈。但问题是,海云关以北的翻山公路已经被彻底破坏,铁丝网的外面还布设了无数的地雷,并且菲里一开始就打着静态防御的主意,根本没留出任何安全的进攻通道……
最终,第25步兵师还是没敢冒着踩地雷的风险下山出击,而是继续蹲在山上看风雨。
虽然广南国的北方边境,因为坐落着海云岭这条天险,导致北越军从陆地上打不过来,美军同样也打不出去。但在广南国预定的南部边界线,也就是陆战一师登陆的芽庄,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所以,美军陆战一师在庆和省的芽庄登陆之后,又顺势沿着一号公路继续南下,赶在今年雨季的第一场暴雨降下之前,攻克了越共在五月初刚刚控制的宁顺省首府,占城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都城(藩郎)
——因为美国海军想要在越南租借的著名深水港金兰湾,就位于庆和省与宁顺省的交界处。这样一来,陆战一师不得不打下两个省,才能确保把整个金兰湾的四周,都插上美利坚的星条旗。
不过,陆战一师的进展也止步于此。因为此时已经进入雨季了,而越南的泥泞雨季是没法打仗的。
威斯特摩兰将军和他麾下的职业军官们,就算有着再怎样的雄心壮志,也无法悖逆大自然的伟力。
所以,至少在今年的年底之前,正在陆续抵达的十五万驻越
美军,不可能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半年时间正好可以让初来乍到的美军,适应一下越南的湿热气候,也为日后更艰苦的大战做准备。
除了「广南国」范围内的军事行动之外。对于在内陆地区分割出的「德伽自治国」,美军并没有直接进驻,只是给多乐省的苗族民兵,还有嘉莱族的自治组织,空运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同时把原本留守在波来古和昆嵩等地的南越国军残部,还有军属人员从内陆深山撤出来,疏散到沿海平原重新安置。
不得不说,这场迁徙实在是一项大工程。因为有足足三十万人需要搬家,还是在道路泥泞的雨季。
——大部分南越军队都是拖家带口打仗的,官兵跟家属一起住在据点里,这使得他们在蹲坑死守时很有韧性,因为背后就是家人。但一旦要转移机动,或是下乡扫荡的话,就会瞬间变得非常之拉胯了。
像这样长途搬迁的过程,原本是这种军队最脆弱的时候。一旦被敌人咬住穷追猛打,就有崩盘的风险。
幸好,在经历了今年四五月间的狂飙猛进之后,整个南方的越共游击队,在啃下了南越的一半版图和70%人口之后,已经基本耗尽了他们的全部动能,暂时没有多余的兵力,继续远征西原地区了。
更何况,随着雨季的到来,胡志明小道的后勤运输也随之关闭,就算越共建立的「红色南越」还想再打,之前旱季囤积的军火,也被越共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消耗了绝大部分,剩下的弹药已经不多了。
——跟二十年前那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中国土八路不同,越战中的越共游击队,在后勤上可要宽裕得多,军火弹药从来都不是依赖于缴获,而是有着一套完善的后勤运输体系。
换而言之,如果没有胡志明小道的运输补给,越共游击队只靠缴获的话,是不可能独立赢得胜利的。
因此,根据从岘港那边获得的消息,波来古和昆嵩的雨季撤军行动。除了暴雨导致的道路难走之外,其余都进行得还算顺畅,并没受到什么严重的武装骚扰,更没有出现「边打边走」的噩梦场面。
等到这批人撤退到沿海港口之后,尊室订就能获得一批训练充足、经验丰富的老兵,然后可以从中考核选拔出若干精锐,组成自己的嫡系部队了——按照基辛格博士和菲里帮他制订的练兵计划,以未来的广南国约摸「半个通辽」的体量,只需要组建一个师的基本部队,总统兼任师长,然后再搞一点伞兵团、海军陆战队团、武装警察之类的机动部队,合计两万人左右的正规军,外加八万左右的民兵,就差不多了。
毕竟只是一个总人口二百多万,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国,能拉出十万大军,就已经很夸张啦!
在南越国军撤走之后,嘉莱族、色当族、埃德族和苗族等附近山民的「被压制民族斗争统一战线」民兵武装,就接管了昆嵩、波来古、波来美等山区城市,从纸面上控制了一片比广南国还要大的疆土。
虽然这些山地土著民兵的作战素养很堪忧,纪律性也就是一般,但至少更有作战的主观能动性。
毕竟,跟那些打工心态、人浮于事、吃空饷盗卖军火,把分配到山区视为苦差事的南越国军京族士兵相比,西原地区土生土长的各族山民、显然对于守护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有着不能不战斗的理由。
其中,多乐省的苗族民兵,之前就在盛产优质咖啡的邦美蜀,多次打败越共的袭击,牢牢地将越共排斥于多乐省之外,最近又协助邻近的嘉莱族,一举消灭了嘉莱省的残余越共势力,在整个西原山地,打得所剩无几的越共游击队东躲西藏——当敌人换成「美械土著」之后,越共在这片地区就攻守易势了。
虽然这些土著想要真正建立起一个「德伽自治国」。哪怕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也还要面对诸多艰难的挑战,光是协调内部各族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族的利益分配,就足够让人头大如斗。
但在越共的强大威胁之下,想必他们这些「蛮子」吵归吵,最后多半还是能做到「相忍为国」的吧?
——志在一统印度支那的北越劳动党,素来「理想远大」,就连老挝和柬埔寨都想要吞并,泰国和马来西亚都想要染指。对于西原地区的这些少数民族,是绝无可能允许他们独立建国,保留祖传土地的。
除了西原各省之外,按照菲里之前跟基辛格商量的方案,考虑到如今是海洋文明的时代,封闭在内陆的国家不会有前途。所以还准备在广南国的更南方,给「德伽自治国」安排一个出海口。
具体来说,就是把金兰湾南岸的宁顺省,也划给「德伽自治国」。这个省的首府藩朗,原名宾童龙,乃是占城国的最后一个都城,这个世界上苟延残喘的最后20万占城人,基本都聚居在这里——相信跟迫害了他们上千年的越
南京族相比,在美国的协调下,这些占城人应该更愿意和山区蛮族抱团取暖才对。
这样一来,未来的广南国,北方是海云岭天险,东方是浩瀚大海,西方和南方跟越共势力范围隔着一个缓冲国,越共游击队想要再渗透过来,就得「越国以鄙远」,美国搞治安战的压力自然会变得更低了。
嗯嗯,看着一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地图,在自己手上逐渐出现,还真是有种P社玩家的快感呢!
“少爷,这个地图究竟是怎么啦?为什么被划得七零八落的?还有上面写的那么多国家?”
看着菲里一直用铅笔在地图上写写画画,赤着身子「秋娘」忍不住裹了条被单下床,好奇地凑过来看,然后用粤语味儿很重的汉语,对菲里问道,“呃,如果是机密的话,就当我没说过吧……”
“你看得懂?哦,对了,记得你说自己姓赵?以前在西贡念过书?嗯,那么就不奇怪了。
这个也没什么好保密的,就是今年旱季大战之后,最新出现的印度支那时局图。”
菲里随口对秋娘答道——按照越南的姓名传统,应该称她为赵氏秋,或者赵秋娘,也可以简称赵秋。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