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9章

作者:老老王

 能发动民众参战的古巴,和无法发动民众,甚至军队都未必能发动的多米尼加,孰强孰弱,不问可知。

 更关键的是,如果是对付古巴,目前只能通过中情局搞暗箱操作,无法让国会批准五角大楼出兵。

 但如果是讨伐多米尼加,新政府却可以直接出动航母战斗群和海军陆战队!

 因为,出动美军所需的一切法理依

 据,特鲁希略已经全都为我们准备好了……”

 ——听到这话,罗伯特·肯尼迪和麦克纳马拉的眼神,顿时全都亮了起来……

 作者的话:  PS:今天迟些还有一更。

 第33章、讨伐多米尼加,大义在美方!(第二更)

 虽然被全球舆论形容得好像非常横行霸道的样子。但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待海外战争,总体上还是比较谨慎、保守和讲规矩的。

 二战之后,美军的每一次正式出兵海外参战。实际上都要走过一个合法流程,拥有基本的法律依据:

 或是得到了作战地区某个政府的求援。或是得到了联合国授权,或是被敌方主动挑衅的反击。

 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到了韩国李承晚政府的求援,并且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批准。

 参加越南战争,是受到了南越政府的邀请,并指责北越违反了1954年的和约(其实两边都违反了)。

 格林纳达之战,是当地发生军事政变,叛军的活动「据说」威胁到了当地上千美国侨民的安全。

 入侵巴拿马,是巴拿马的政客在混乱中率先宣战,并与美军士兵交火,被美国政府抓住了借口。

 发动海湾战争, 是美军为了惩戒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且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和全球的广泛支持。

 在发动海外战争的问题上,美军始终坚持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至少在法理上马马虎虎说得过去。

 而且,绝对不能像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来个不宣而战,为此甚至可以牺牲军事打击的突然性:

 美帝王师打仗都是要昭告天下的,怎么能跟山贼强盗一样偷鸡摸狗呢?

 ——鉴于罗马共和国覆灭的前车之鉴,国会山可是跟防贼一样,时刻严防着美军的失控和暴走啊。

 否则再冒出一个凯撒或奥古斯都,各位家财万贯肥的流油的元老们,岂不是都得上「公敌名单」了?

 就算只是来一个苏拉或马略,在华盛顿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那也让老爷们根本吃不消啊!

 所以,美军是绝对不能随便乱动的,一乱动就会触及国会议员们的敏感神经,然后暴跳如雷。

 至于在伊朗、危地马拉、刚果等地的颠覆行动,那都是中情局特工在暗搓搓地搞事,美军可没出动。

 (这也是为什么肯尼迪不愿意贸然出兵古巴的缘故——中情局当时没给肯尼迪准备好出兵的借口。)

 总的来说,要触发「美帝天征」的条件,其实是很严苛的,并不是随便嚷嚷几句反美口号,或者撕毁几分跟美国公司的合同,随后就会有美国大兵踹门——通常来说,来踹门的应该是中情局特工或线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美国总统很难下决心贸然对古巴宣战,然后命令五角大楼出动几十万大军强攻古巴,干掉卡斯特罗——因为这既得不到国会的批准,也得不到联合国的授权。

 毕竟,虽然美国政府将卡斯特罗的古巴赤色政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对于「苦美久矣」、承受着联合果品公司和美国各大粮商的残酷盘剥的拉美人民来说,卡斯特罗的革命成功,却堪称指路明灯啊!

 再说,古巴也没有什么侵略其它国家的举动,想要让联合国授权美军进攻古巴,眼下是不可能的。

 毕竟,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家伙是多么鸡贼啊,他怎么会随便给美国提供宣战的理由呢?

 中情局之所以要那么大费周章地雇佣古巴流亡者,就是为了给美国制造一个出兵古巴的借口。

 ——按照中情局的原计划,是想要让2506旅在古巴登陆后占领一块地盘,建立一个「自由古巴政府」。然后以这个「自由古巴政府」的名义,模仿朝鲜战争之中李承晚政权,邀请美军上岛助战。

 这样一来,美军就从蛮横的侵略者,变成了受到「古巴人民」邀请的助拳友军,参战也就合理合法了。

 但中情局似乎没有想过,就凭着半个旅的微弱兵力,第2506旅真能在古巴岛成功占领一个城市或一个省的地盘,然后成立一个能够召唤美帝王师上岛助剿的「自由古巴政府」吗?

 若是连一个跟卡斯特罗抗衡的「对立政府」都建不起来,你让总统拿什么借口去说服国会同意参战?

 国会两党不知道有多少议员,都在天天盼着打着维护法度的旗号卖直求名,给总统上眼药呢!

 ——

 但是,跟古巴岛上刁钻滑溜、不好下手的卡斯特罗相比,多米尼加的独裁者「祖国恩人」特鲁希略,似乎是在年老之后头脑发昏,居然在1960年的短短一年内,就把触发「美帝天征」的条件,给凑齐了!

 首先,作为一个天主教国家的统治者,特鲁希略却在今年跟罗马教廷彻底闹翻,已经年老昏聩的特鲁希略下令迫害国内的修女和教士。罗马的教皇也反应激烈,当即发布《教会书》,正式与特鲁希略决裂。

 ——这要放在中世纪,就相当于「破门律」的绝罚,从此革除了特鲁希略的基督徒身份。

 以后,多米尼加的基督徒无论是造反也好,暗杀特鲁希略也好,都是得到上帝祝福的善行了。

 其次,1960年6月,特鲁希略派遣多米尼加军情局特工,用汽车炸弹刺杀委内瑞拉总统,结果非但没能干掉委内瑞拉总统,还被抓了个人赃并获。于是在舆论界和外交界激起了轩然大波。

 ——苏联在日后入侵阿富汗,杀了个阿明总统,尚且引发了全世界的反感和抵制。多米尼加这么一个小小的热带岛国,怎么有胆子做这种超级大国的活儿?真是僭越到不知哪里去了!

 实际上,在此之前,特鲁希略派遣的多米尼加军情局特工,就已经在1957年干掉了危地马拉的独裁者,绰号「斧头脸」的阿马斯上校——只是那一次的行刺,似乎没能抓到实锤的证据,阿马斯上校的人缘又太差,在周边各国都没啥朋友,刺杀之后也没人替他主持公道,所以才让特鲁希略给混了过去。

 但1960年6月的这一次,特鲁希略就混不过去了。

 他这种悍然刺杀别国领导人的做法,激起了所有美洲国家的众怒。为了表示跟特鲁希略划清界限,美洲国家组织随即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集体与多米尼加断绝外交关系,中断一切贸易往来,启动最严厉的制裁程序。直到多米尼加不再对和平构成威胁——也就是特鲁希略下台为止。

 接下来,拉美各国对美国摊牌,表示如果美国还想跟拉美合作,就必须把特鲁希略这条疯狗给铲除掉。

 为了照顾整个拉丁美洲的情绪,艾森豪威尔总统在8月宣布跟多米尼加断交,不再庇护特鲁希略。

 再接下来,联合国也在1960年9月8日通过了156号决议,全面制裁多米尼加的特鲁希略独裁政权,敦促特鲁希略尽快下台——到了这一步,多米尼加已经被全世界孤立了。

 然后,都已经到了这等地步,特鲁希略居然还不知道收敛,又在11月25日派人乱棒打死了三个女权运动家,著名的「米拉瓦尔三姐妹」。于是激起了全球进步人士的强烈愤慨。

 为了纪念米拉瓦尔三姐妹的殉难,联合国大会将这一天定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

 这下,米拉瓦尔三姐妹成了圣徒,那么打死她们的特鲁希略,又该算什么?大恶魔么?

 凭着这一年里各种让人目瞪口呆的骚操作,特鲁希略成功得罪了国内外从左到右的几乎所有阵营。

 从八月开始,艾森豪威尔总统三次派遣特使,敦促特鲁希略辞职下野,放弃权力流亡美国避祸。但特鲁希略一律置之不理,反而寄希望于总统换人之后,对待他的态度会有所改变。

 结果到了十二月,特鲁希略在跟下一任的肯尼迪总统取得联系,发现肯尼迪同样敦促他放弃权力下台之后,彻底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竟然威胁说。如果美国不保住他,他就要挂起红旗投奔苏联!

 虽然这只是特鲁希略自己的口嗨嘴炮,苏联那边的赫鲁晓夫也没做出什么回应。但只要这事儿泄漏出去,被舆论界搞得广为人知,那么就等于是往他的墓穴里,填上了最后一铲子泥土。

 ——你这混蛋都已经大大咧咧地口嗨要投苏投共了,美国的极右翼麦卡锡主义者还敢包庇你吗?

 若是再包庇下去,他们自己的极右翼人设就要崩塌啦!不速速切割还能怎么办?

 总之,截止到1960年12月底,多米尼加的独裁者「祖国恩人」特鲁希略,已经成功凑齐了罗马教皇的破门律绝罚,联合国的全球性制裁,全美洲所有国家的集体断交和断绝往来,美国的断交制裁和敦促下台……等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历史成就,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正常的政治家感到心惊肉跳。

 偏偏这老家伙还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蹲在美国的家门口,口嗨着自己要投靠苏联……

 如果不是因为恰好遇上了美国总统换届的大选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出于传统和惯例,不想在最后的几个月任期里大动干戈的话,特鲁希略早就该被安排去体面地上天堂了。

 但「特鲁希略这条疯狗不能要了」,也已经成为了美国朝野和民间的一致共识。

 ——在当前的环境下,谁敢给特鲁希略说好话,那都已经不是政治不正确,而是自绝于人类了!

 所以,美军出兵古巴,会在国际上招致苏联和全球左翼政治力量的反对,在国内也会受到各种牵制。

 但若是美国想要出兵多米尼加,铲除特鲁希略,那就真的是大义在手,一点妨碍也不会有。

 大约就跟911事件之后,小树丛总统怒征阿富汗一样,谁都没法表达出反对的立场。

 “另外,只要操作得当的话,中情局派遣第2506旅登陆多米尼加,铲除特鲁希略的特别

 军事行动,甚至可以得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合法总统,华金·巴拉格尔的邀请!”

 朝着未来的肯尼迪内阁要员们,菲里·金上尉又爆出一个猛料,“这样一来,中情局在多米尼加的行动,就从侵略外国领土,变成了受多米尼加政府的邀请,平定该国叛乱!

 即使特鲁希略负隅顽抗,第2506旅的进攻受挫,五角大楼也可以让海军陆战队直接出动,作为后援。”

 呃,虽然拉斐尔·特鲁希略作为独裁者统治多米尼加三十年。但在表面上,他还是遵循了美式民主的原则,没有自封终身总统或者称王称帝,而是在干了几届总统之后就退居幕后,让其它傀儡来当总统。

 当然,总统可以让别人当,权力是一点也不会分给别人的——下野之后的拉斐尔·特鲁希略,学习古代日本的先进经验,自封大元帅,在家开了幕府,彻底架空了表面上的多米尼加总统。

 所以,现在的多米尼加总统,华金·巴拉格尔,就犹如日本幕府时代的天皇一般,空有头衔而无半点实权,早就不爽得很了——就像日本天皇都想着倒幕一样,巴拉格尔总统也想着打倒特鲁希略啊!

 鉴于此,中情局在寻找多米尼加内部的反对派时,就跟巴拉格尔总统建立了联系——虽然特鲁希略在多米尼加建立了军事情报局,实行高压的特务统治。但这套系统一旦被用来对付美帝老大,就直接失灵了。

 因为,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特务系统,从一开始就掺了不知道多少美国人的沙子……

 如今随着特鲁希略的大厦将倾,多米尼加上下都是人心惶惶,不知多少人想要傍上美国大腿找后路。

 就连特鲁希略豢养的特务们,肯定也不例外——他们为特鲁希略家族干了那么多的脏活,积累了太多的仇恨。如果背后没有一个靠山的话,等到特鲁希略倒台之后,他们哪里还有活路?

 而在美洲大陆,哪个靠山能有美国更硬?只要中情局肯递出救命稻草,绝对不怕没人来抓!

 唯一的问题是,菲里觉得中情局长似乎高估了刺杀的作用,只干掉拉斐尔·特鲁希略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已经统治了多米尼加三十年的特鲁希略家族,会立刻随之土崩瓦解。

 即使有合法总统提供的大义名分,特鲁希略的家族成员,恐怕还是会凭着手中的军队,继续垂死挣扎。

 想要让多米尼加的局势不失控,并确保该国建立起一个亲美的新政权,美国不出兵是绝对不可能的。

 与其让第2506旅的古巴雇佣兵,在古巴岛的猪湾或者别的某一处沙滩上全军覆没,成为全世界的笑话,还不如把他们拉到多米尼加担当正义使者,堂堂正正地风光一回呢!

 第34章、为糖而战!

 事实上,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在刺杀特鲁希略之后,美国也确实是出兵多米尼加了,而且是两次。

 第一次,肯尼迪总统只是出动了1800名海军陆战队,协助多米尼加的反对派镇压特鲁希略家族余党。

 ——有句话叫做烂泥扶不上墙,多米尼加的反对派实在太过于废柴。即使「祖国恩人」特鲁希略已经被乱枪打成马蜂窝了,这帮怂人还是干不掉特鲁希略余党控制的几支嫡系部队,只能摇人叫美爹。

 第二次是在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约翰逊总统出动了四万两千大军,以平息多米尼加爆发的内战。

 原因是推翻特鲁希略之后,各方力量分赃不均,彼此互不服气,只能靠武力来决出高下。偏偏特鲁希略又给这个国家遗留下了太多的武器装备——结果就把这个曾经富裕的国家打成了一片废墟残渣。

 不得不说,这真是太可惜了。特鲁希略遗留的那些资产,与其毁于战火,还不如进贡给美国多好?

 按照菲里的想法,与其等到局势恶化到不可收拾,美国再派兵进入多米尼加,搞得一地鸡毛,吃力不讨好,还不如一开始就以雷霆万钧之势,打着主持正义的旗号,堂堂正正地发兵打进多米尼加。

 然后把特鲁希略这个可恶的罪人装进铁笼里,拉到华盛顿游街,想必一定能让新政府涨一波声望吧?

 对于菲里的上述看法——出兵比刺杀更有效,在座众人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赞同。

 于是,菲里又提出了他初步构思的具体行动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对媒体放风说,走投无路的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准备投靠苏联,以获得庇护,维持他的邪恶统治——这本来就是真的,甚至可以请肯尼迪总统亲口证实。

 当然,总统先生本人不宜说得太多。但那些小报记者和广播电台主持人,可以描述得更刺激一些。

 比如,特鲁希略打算邀请苏联舰队进驻多米尼加的海军基地,特鲁希略希望苏军在多米尼加部署核弹等等。从而营造出一种特鲁希略已经丧心病狂的形象。”

 对于忽悠人的事情,菲里在【谎言系统

 】的辅助下,当即就是信口拈来,“有了这一层铺垫之后,就算是国内最极端的反苏分子,应该也没有理由反对新政府先去解决多米尼加的特鲁希略了……”

 说话的时候,菲里还有意无意地瞟了坐在旁边沙发上的布热津斯基博士一眼。

 布热津斯基博士:???

 “接下来,为了让民众充分认识到出兵多米尼加的意义,使得人们知道这场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虚名,我们需要进行舆论动员,比如可以请人撰文宣称,美国在失去古巴之后,不能再失去多米尼加了。

 当然,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古巴曾经是加勒比海上的糖岛,每年可以向欧美市场输出蔗糖500万吨。

 但自从卡斯特罗竖起红旗之后,古巴的蔗糖就都跑到俄国佬的茶炊里去啦!那帮俄国佬吃起糖来都跟狗熊似的,一罐罐的往嘴里倒还嫌不够。此外,俄国佬还喜欢用糖酿酒,整个古巴的蔗糖都给他们包圆啦!

 现在的加勒比海上,还能够给美国市场稳定提供大量优质蔗糖的生产地,就只剩下了多米尼加。

 如果连多米尼加的糖,也被苏联拉走了,美国人又该到哪里去找蔗糖吃?”

 菲里挥舞着拳头,一脸激动地作势说,“为了美国厨房的糖罐,我们不能失去多米尼加!”

 “听起来有点类似于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元帅在十年前的宣传,说美国在失去中国之后,不能再失去韩国了什么的。但宣传的效果挺不错,成功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多国部队去朝鲜半岛打仗。”

 腊斯克国务卿插嘴说,“同样的舆论宣传模式,用在多米尼加之战,应该也行得通。”

 “用这种口号来推动多米尼加战役的效果,应该会更加打动人心吧!

 毕竟,在美国,恐怕没几个人喜欢吃韩国的泡菜。但大家的糕点和咖啡里,都离不开加勒比海的蔗糖。”

 麦克纳马拉感慨地说,“虽然近些年已经有了用淀粉制造的玉米糖浆,而且价钱更加便宜。但口感和味道总是有点古怪,没有蔗糖吃起来那么习惯……没错,美国确实不能失去多米尼加!”

 ——在二战之前,全世界人民吃的糖,基本都还是用甜菜和甘蔗榨出来的天然蔗糖。

 中美洲加勒比海的甘蔗虽然产量很大,但这玩意儿毕竟是季节性的经济作物。万一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的话,还会大幅度减产。因此二战前的糖价很贵,战时的美国甚至一度出现糖荒,美国人只能凭票买糖。

 至于苏联人就更惨了,他们的国土太寒冷,种不了甘蔗,只能吃到一点不太甜的甜菜糖,数量还很少,不仅得凭票供应,经常还得打折——在1950年之前,苏联人民一直都没办法足额买到规定的砂糖配给量!

 到了五十年代之后,随着制糖技术的突破,世界上终于出现了用玉米淀粉制成的高果糖玉米糖浆,凭着价格便宜和全年均可生产的技术优势,这种高果糖玉米糖浆在食品加工业上迅速取代了蔗糖。

 但是,蔗糖和果糖的口感终究有些差异。在玉米糖浆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吃惯了天然蔗糖的人,还是不太适应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口感,只要有条件的话,都想要尽量跟过去一样吃蔗糖。

 ——在古巴和美国翻脸为敌,互相贸易封锁之后,古巴蔗糖就不再进入美国,眼下美国市场上的蔗糖供应,主要依靠跟古巴岛地理位置相近,气候环境相仿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各处甘蔗种植园。

 若是多米尼加的蔗糖货源也断了,短时间内找不到替代品的话,那么美国市场上就又要闹糖荒了。

 一想到咖啡里就要没糖可放了,再爱好和平的美国家庭主妇,恐怕也要嗷嗷叫着快去打多米尼加!

 ——糖的上瘾性其实远超麻药,只是戒糖没有戒毒那样可怕的戒断反应,所以一直没人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