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196章

作者:老老王

 在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的扫荡、反扫荡,暗杀,偷袭和谈判之后,荷兰人实在承受不了长期严重亏本的殖民地战争,同时还被美国人施压,终于在194

 9年12月撤出印尼,结束了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接下来,苏加诺又出兵远征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镇压了当地试图搞分裂的安汶人,暂时统一了全国。

 但独立之后的印尼,因为采用了不利于集权的议会民主制,导致国家依旧乱得一塌糊涂,兵变、骚乱、民族冲突没完没了,西方欧美各国势力继续插手扶持代理人,印尼的国民经济更是糟糕得让人绝望。

 作为印尼的国父,苏加诺显然看不得国家乱成这副德行。于是就跟法国的戴高乐一样,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试图改革松散的西方式议会民主制,推行大权独揽的威权制度,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问题是,这种试图中央集权的做法,必然会触犯到地方势力的利益。

 偏偏苏加诺只是政治领袖,并不会打仗,对军队的控制力非常弱,导致军方被诸多利益集团掌控。

 于是,为了反对苏加诺的削藩和收权。除了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其余外岛的军队纷纷造反。

 ——从1956年底开始,苏门答腊岛的印尼军队相继叛乱独立,公开割据作乱。

 到了1957年,苏拉威西岛也宣布脱离雅加达的中央政权,形成了另一个叛乱中心。

 至于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武装骚乱,更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

 再加上当时依然处于荷兰人殖民统治下的西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

 此时已是众叛亲离的苏加诺,似乎真有把自己从印尼总统,给一口气缩水为爪哇岛总统的风险!

 到这里为止,印尼局势还只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集权与分权的冲突。

 此时的苏加诺也并非左派,而是倡导不结盟运动的中立派领导人,相比苏联,他其实更加亲美一点。

 但问题是,在两极对抗的冷战时代,想保持中立也是需要资本的。或者说,不是谁都有资格中立的。

 在霸气滔天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看来,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美国不允许印尼当墙头草!

 于是,就跟同一时期在柬埔寨发生的事情一样,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国政府,很快就主动干涉印尼内乱,让CIA竭力支持各路叛军,试图肢解「个头太大」的印尼,把它变成一堆容易掌控的中小型国家。

 为此,CIA不仅给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的印尼叛军,前后送去了大笔的经费和军火弹药,还派遣了美国志愿军直接参战,为叛军开飞机,以对抗印尼中央政府的海空军优势。

 如此一来,就逼着苏加诺只能在国际上放弃中立,迅速左转跳进东方阵营,向中苏求援,在国内则依靠左派,跟赤色分子捐弃前嫌,不顾一切地大力扶持印尼共,跟背后有美国CIA站台的地方军阀对抗。

 原本普遍亲美的印尼军队,眼看着美国竟然要分裂印尼,也只能捏着鼻子跟美国扶持的叛军开打。

 ——从二战结束开始,全世界不知道多少反美政权和反美势力,都是这样被美国硬生生给逼反的。

 遗憾的是,虽然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政府,为了肢解印尼,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和海量的援助,怎奈扶持起来的叛军,依旧是烂泥糊不上墙——苏门答腊岛上的叛军主力,在1958年春天就被政府军歼灭。苏拉威西岛的其余叛军,因为得到了台湾海空军的直接支持。所以坚持得稍微久一点,但也只是多扛了几个月。

 等到1958年的内战结束后,痛定思痛的苏加诺,就彻底向左转了——谁让美国没事就要他的命呢?

 接下来的几年里,印尼与美国的关系持续恶化,印尼共则在苏加诺的纵容和扶持下迅速发展,成为了拥有300万党员的全球第三大赤色政党。同时,苏加诺还插手马来西亚局势,支持马共游击队造反。

 由于跟西方交恶,还有试图统一马来西亚的缘故,到了1965年1月,印尼居然主动退出了联合国。

 ——主动退出联合国啊!这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最后,虽然苏加诺暂时还没有公然在雅加达升起红旗。但也已经公开表示,等到他退休或死了以后,就直接把政权移交给印尼共!让印尼成为世界上人口和面积第三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再结合如今越共在印度支那半岛上的攻略如火……若是印尼也加入战局,美军在越南还待得下去吗?

 只怕是得要远遁千里,跟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麦克阿瑟大帅一样,转进布里斯班,保卫澳洲袋鼠了吧!

 很显然,五角大楼和白宫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发生。但昔日的大错已经铸成,后悔也是徒劳。

 想要挽回即将走向赤化的印尼,要么靠CIA在印尼的秘密情报站大肆撒币埋暗线挑拨离间,收买和扶持印尼军队里的亲美右派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苏加诺,进而血腥清洗印尼共;要么像之前的古巴攻略那样,出动航母战斗群和海军陆战队,直扑

 印尼首都雅加达,用武力为印尼换一个亲美「自由」政府。

 但问题是,印尼的体量,是古巴的十倍以上。如果不能让印尼右翼自己来解决问题,而是要美帝王师出场代打的话……谁知道会不会把印尼内战,打成一个比越战还要更大更坑人的泥潭呢?

 ——

 “从泰国湾到婆罗洲,从湄公河到马来半岛,到处都是一片战火熊熊啊!”

 看着地图上被标注出来的一条条战线,还有即将「翻红」的印度尼西亚的巨大版图,比尔·莱尔少校忍不住沮丧地叹了一口气,“自由阵营正在一步步后退,怎么感觉太平洋战争就快要白打了似的?”

 “怎么会白打呢?就算在印度支那半岛站不住脚,美国至少也牢牢掌控了加起来超过一亿人口的日本和韩国,光是这么多人口的劳动力,还有相应的市场和生产力,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菲里耸耸肩,“而且,东南亚各国就算翻红了,也还是得继续跟自由世界做生意,中国和苏联都没办法有效控制它们——至少现在还做不到。所以,就算东南亚的多米诺骨牌倒了,损失也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可能的话,华盛顿肯定还是不希望看到赤色势力的任何扩张。”

 “你说的没错,但这世上总有很多事情不尽如人意。”

 菲里叹了口气,“你看,我这边的这座沙漠难民营,最初只是负责接收越南难民,去年又来了许多的柬埔寨难民。接下来,你负责的王宝将军,还有他手下的老挝苗民,怕是也得到这儿来吃救济粮。”

 “这个,就算王宝将军被泰国赤色分子切断了补给线,导致他守不住沙耶武里省。但他完全可以撤到泰国,给泰国政府当雇佣兵,协助泰王抵御越共啊!他的一万苗兵还是能在泰国打一下的。”

 比尔·莱尔少校质疑道,“似乎没必要让他们在泰国一仗都不打,就直接流亡美国吧?”

 “相信我,莱尔少校,除非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否则泰国政府绝对不愿意看到一支苗族军队待在他们的领土上。因为跟越南人一样,泰国人也有「赶苗拓业」的传统,他们跟苗族的关系同样糟糕。

 比如说,如今泰国的赤色游击队,领导层是中国人和泰国华裔,底层士兵则大多是苗族人。”

 菲里摊摊手,“你原本就是在泰国情报站工作的,所以,请你对我实话实说——如果王宝将军带着十几万苗族人跑到泰国。鉴于泰国以前对待苗族的态度,他们倒戈投向赤色分子的概率有多少?

 一旦王宝的部队和臣民,都跑到泰国赤色分子那边去了,你作为CIA的负责人,又会有怎样的下场?”

 “好吧,这么看来的话,让苗族人直接来美国,竟然还是最安全的对策了?”莱尔少校沮丧道。

 “是的,就算你还指望让王宝的士兵去跟越共打仗,起码也得把这些苗族雇佣兵的家眷给安顿好啊!如果他们的家人被丢在越共或泰国赤色分子的地盘上,你觉得他们在战场上难道就不会调转枪口?

 再往后,如果越共能够继续保持势如破竹的进攻速度,我估计这里很快还会出现泰国难民和马来西亚难民。若是五角大楼决定武装干涉印尼局势,那么印度尼西亚难民恐怕也少不了——假如白宫到那时候还没有改变移民政策,继续对亚洲盟国的战争难民敞开大门,允许移民拿绿卡的话。”

 菲里伸手指着这座沙漠绿洲难民营里,连绵不绝的板棚和帐篷,继续说道,“更麻烦的是,除了越来越多的其它国家难民之外,每个月送来的越南难民,也一直都没怎么减少!

 你听,那边正在唱歌的人,就是最近几个月刚刚逃出越南的船民……”

 比尔·莱尔少校抬头望去,发现这些人正聚集在露天食堂里,一边看着电视里城市和乡村熊熊燃烧的越战画面,一边用越南语悲伤地唱着歌,曲调哀婉,歌声凄凉。

 菲里给他翻译了一下,歌词的大意是:“午夜的火箭点燃山峰,大炮夜夜在城里轰鸣,街上的清洁工收起扫帚聆听。成千上万的炸弹落向村庄,成千上万的炸弹落向田野,村中的家门熊熊燃烧,每夜的爆炸吓醒孩子,每个明亮的夜晚都流淌着祖国的泪水……”

 好吧,越战时代的当地民众,确实是每天都过着这样胆战心惊的日子。

 “唉,我明白了,在老挝的苗族人已经失去了故乡之后。如果还想让王宝将军的部下好好打仗的话,我们确实是有义务安置好他们的家眷亲属,不能让军属在枪林弹雨里过日子。”

 莱尔少校表情落寞地说,“几个月之后,如果王宝将军的部下来到这里,希望您能照顾一下。”

 “放心,我跟王宝将军也算是老交情了,两年前的海云岭战役,我还欠着他一个人情呢!”

 菲里立刻

 拍胸脯保证,“一定都会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作者的话:

 另外,关于勋宗曾经放话想要刺杀赫鲁晓夫,有很多人都在事后的回忆录里证实。但这并不影响勋宗的宽厚风格,只能说人在精神压力巨大的时候,很容易冒出一些激进的念头。

 再说,勋宗勃列日涅夫也就是随口说了一嘴,根本没有具体的计划,被别人劝阻后就没再继续。

 事实上,以他的脾气,就算真得到了同谋的支持。一旦要策划动手,说不定就突然怂了。

 第318章、六十年代的大学校园

 正如菲里之前预料的那样,在被泰共游击队切断了补给线之后,孤悬老挝的王宝将军,还有他麾下那十几万已经沦为丧家之犬,缺吃少穿的苗族人。果然没能在老挝和泰国的边境上坚持多久。

 到了1965年4月,王宝所部十几万军民,就放弃了沙耶武里省,举族迤逦撤入泰国境内。

 至此,老挝全境易帜赤化,被越南深度操纵的「巴特寮」成功统一全境。

 另一边,撤入泰国境内的苗兵,因为给养告罄,十几万人没吃没喝,再加上苗族雇佣兵的军纪原本就不怎么样,泰国这边吝啬到又一毛不拔,仿佛是想要等着他们饿死似的。

 结果,搞得王宝所部苗兵为了吃饭,毅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犹如流寇过境,一路劫掠而过。不仅跟泰国的地主民团、乡村警察爆发了无数的冲突,还打崩了泰军的五个团,干掉了泰国的一堆警察局长。至于被抢劫的泰国村镇,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当真是宛如蝗虫过境一般,吓得泰国人纷纷往山里逃。

 如此一来,这支久经沙场的苗族山地部队。非但没能成为泰国政府抵抗「赤匪」的盟友。反而把泰国腹地搅得乱七八糟,牵制了泰国的大量兵力——为了在美军、苗兵和泰军之间进行调停,让匆匆飞回东南亚的比尔·莱尔少校,当真被搞得左右为难,两边不是人,短短几天就活生生地愁白了头发。

 雪上加霜的是,泰共的赤色游击队,也跟着苗兵的屁股后面,不断动员民众,发展壮大。再加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借道越南和老挝,向他们输送的海量武器弹药,导致泰国的乡村地区迅速大面积赤化。

 与此同时,越军两个师和少量红色高棉游击队,在猛将黎仲讯的指挥下,从泰柬边境的亚兰城出击,轻松打穿了泰军仓促部署的防线,随后一路长驱百里,最远打到距离泰国首都曼谷只有一百公里的巴真府。

 一时间,听闻苗寇和越军同时逼近,泰国首都震动,泰王拉玛九世甚至吓得几乎要逃离曼谷。

 不过,跟他那位日后穿着花臂小背心访问外国,常年待在欧洲「遥领」王位的街溜子奇行种儿子相比。如今的这位泰王多少还有点儿担当。在镇定下来之后,他很快就调兵遣将,准备筹备首都防御战。

 而驻扎在泰国的美军,在一败再败之下,也已经是打红了眼睛,竟然从乌塔堡机场一天就起飞了超过三百个架次的攻击机,反复轰炸越军的先头部队和后方补给线,以阻挠越南人的前进脚步。

 还有两个美国航母战斗群,奉命紧急驶入泰国湾,出动飞机为一败再败的泰军提供空中火力掩护。

 此时,打到巴真府的越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看到泰国的反击还很给力,就主动撤退回柬埔寨了。

 随后收复失地的泰国人,同样面对着数不清的麻烦和乱子,短期内也没有力量重新打过国境线。

 至此,本年度印度支那半岛的西线战事基本结束,东线则在西原山区又打了一系列的烂仗。驻越美军司令官威斯特摩兰将军,在西原战场上投入了最新锐的第一骑兵师,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此时的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已经不再是世纪初那支牛仔范儿的正牌骑兵,也不是朝鲜战场上那支钢铁洪流的机械化部队,而是以直升机为坐骑的「空中骑兵师」,简称「空骑一师」。

 为了验证新的军事理念,凭着五角大楼不计成本,配备给第1骑兵师的大量「支奴干」直升机和「休伊」直升机,让第1骑兵师不仅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空中机动部队,也成了美国陆军中最昂贵的明星部队。

 既然价值连城的宝刀已经铸成,那么接下来自然就得试刀见血。

 当越共主力在柬埔寨战场上高歌猛进的同时,驻越美军的第1骑兵师也开赴西原山区,依靠直升机的高机动性,对当地散布在群山沟壑之间的各处越共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犹如庖丁解牛的拔点作战。

 不管越共根据地有着再怎么险要的地形,再怎么隐秘的通道,在这些轰鸣着从天而降的死神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而越共游击队只有少量高射机枪的贫弱火力,也完全不是武装直升机的对手。

 ——如今

 这会儿,单兵防空导弹还是一个比较科幻的概念,越共游击队暂时还用不上:八十年代的阿富汗「圣战士」可以用「毒刺」单兵导弹打苏联直升机,六十年代的越共游击队可没这条件。

 再加上,第1骑兵师学习了夏威夷第25师「热带闪电」的「先进经验」,在战斗中总是秉持着「面对子弹会跑的是越共,不跑的是训练有素的越共」的理念,所过之处无不斩草除根,杀得越共人头滚滚。

 而配合美军作战的西原山区「土著蛮夷」,也有着类似台湾高山族「猎头」和「出草」的习俗。对于落难的越共素来都是斩尽杀绝,突出的就是一个原始淳朴,不留后患,不知人道主义为何物。

 如此先进与野蛮结合的反复扫荡之下,渗透进来的越共游击队,在处处弥漫着敌意的西原地区。不管怎么挣扎都站不住脚,只得又一次撤出了西原,退入老挝,靠着胡志明小道的输送物资来回血。

 但问题是,西原山区的面积太狭小了,地缘太恶劣了,不足以长期支持一个强敌环伺的独立国家。

 就算越共暂时撤出了国境,但只要美军一旦退走,他们随时可以从老挝那边重新渗透过来。

 而美军是不可能一直追着越共游击队的屁股打下去的,这支「火力型」的军队,从来就缺乏穷追猛打、不死不休的坚韧毅力,更缺乏以命换命的牺牲精神,在海外战争中承受不了太大的伤亡。

 ——二战之后,在全世界各个主要工业国相继产能过剩,重工业普遍利润菲薄、生存艰难的时代,区区军械弹药并没有那么值钱,而敢打敢战、死不旋踵的忠义勇士,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只要越共不畏惧战争的血与火,愿意付出「全民族牺牲一代人」的代价,年复一年地慨然赴死,靠堆积如山的尸骨来填平跟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军力鸿沟,就一定能最终把貌似强悍无敌的美军给耗垮掉!

 总之,尽管五角大楼从一开始就竭力控制战争规模。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战变成绞肉机。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的难民,正在逆着美军前来的方向,从战火燎原的东南亚,向着美国本土涌去。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土,菲里的老熟人,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凭着家族的势力和他哥哥肯尼迪总统的余荫,于1965年的春天,成功当选了纽约州的参议员,踏上了他自己迈向总统之路的第一步。

 而菲里的大哥伯纳德,也艰难地赢得了同期的换届选举,连任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众议员,让金家保住了「寒门以上、豪门未满」的逼格。

 至于菲里自己么,除了负责洛杉矶这边各处难民营的人口输送,让来自东南亚的战争难民源源不断进入美国社会,从而改变美国的种族人口结构之外,又开始鼓捣起了一些更加缺德冒烟的破事。

 比如说,向六十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们,推销更加丰富多样的麻药……

 ——

 洛杉矶,南加州大学

 这里是好莱坞的摇篮,恐怖喜剧《忌日快乐》的拍摄地,美国娱乐圈的很多名人,都曾经在此求学。

 凡是从校园开始写的美娱小说,大多都会对这所学校提上一笔。

 当然,除了电影学院之外,南加大的其它科系也都称得上一流,并不是一座单纯的艺术学校。

 初夏的热风之中,菲里开车载着玛丽塔,缓缓驶入这所享誉全球的加州名校,观察着四周那些活蹦乱跳、挥洒着青春汗水,或者弹吉他唱歌搞文艺的大学生,还有灿烂阳光下颇具历史风情的红砖楼。

 “真是有活力的年轻人啊!不过,这里的校风似乎不太严肃嘛!”

 今年其实也才25岁的玛丽塔,看着正在嬉笑打闹的大学生,不无感慨地说,“抽烟喝酒什么的倒也罢了,他们竟然连这种杂志都敢当众拿出来看吗?就不怕撞上教授,弄得很尴尬?”

 她伸手指着一个正在跟女友一起看《花花公子》裸女海报的长头发男生,好奇地问道。

 ——虽然早就已经被菲里驯化成非常合格的后宫奴隶了。但玛丽塔的道德观念,其实依然停留在比较保守的层面:在家里不管怎么乱搞都无所谓,但在外面还是得要注意公序良俗……

 所以,对于大学生竟然在校园里当众看小黄书的事情,她还是忍不住有点诧异。

 “啊,他们恐怕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尴尬的。毕竟眼下的风气,可是越叛逆就越时髦嘛。”

 菲里在停车场把车停下,然后指着不远处一个赤裸上身,只戴了个花环,以稍稍遮住胸部,下身穿超短裙,连内裤都露出来的女大学生,“你看,跟穿成这样出门相比,看看小黄书似乎也不算什么了吧?”

 在某些年代,社会风气的变化速度,往往会快得惊人,几乎是眨眼间就已经天翻地覆。

 ——在肯尼迪总统刚刚上任的时候,美国的民间在整体上还很保守,依然强调清教徒的艰苦朴素。

 在那个时候,奇风异俗是被人怀疑的,奇装异服也是被人鄙视的——化装舞会是另一回事。年轻人抽点儿麻烟,就被认为是坏到难以想像的事情,女孩子标新立异画个烟熏妆,都会被嘲笑是母浣熊。

 至于未婚男女私下里偷偷乱搞,更是不能说出来的事情。女高中生搞出私生子,在当时还是大新闻。

 但是,只过了短短四五年之后,美国的民风却一下子就变得豪放起来,或者说堕落得一塌糊涂。

 姑娘们的裙子越来越短,直到超短裙出现,堂而皇之地秀出整条美腿,顺带露出内裤和半个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