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章

作者:老老王

 所以,掀起这场文字狱风潮的麦卡锡议员,也有一个「美国希特勒」的绰号。

 虽然麦卡锡议员在1954年就被人给斗倒了。但「非美活动委员会」却要到1969年才解散。

 很显然,对于美国日后傲视全球的软实力来说,这样的严厉审核和重拳打击,无异于自废武功。

 整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在此等文字狱的打击下。可谓是万马齐喑,一切稍微具备思想性的影片,或者仅仅是因为「莫须有」而遭到举报的影片,都根本无法拍摄上映,数不清的导演和演员被牵连封杀。

 在麦卡锡主义最强势的那几年里,除了少数爱情片和歌舞片,以及美国版的「主旋律」献礼片还能勉强过审上映之外。就连某些除暴安良的西部片,都因为「宣扬犯罪思想」而不能过审……

 (很多五十年代拍的美国老电影,是被封了好几年,甚至拖到六十年代才得以上映的。)

 就跟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封禁《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反书」,顺手还禁了《金瓶梅》差不多。

 当好莱坞影坛只允许留下一种声音后,整个影视行业自然也就死了。

 事实上,按照麦卡锡议员的想法,大约是想要将整个好莱坞连同迪士尼乐园一起推平的。

 至于摧毁了美国的软实力?拜托,如今的美国是靠拳头和钞票暴打世界的,哪里需要什么软实力?

 娱乐圈只不过是曝光率高,影响力大而已。实际创造的GDP数字,根本就不值一提。

 你看铁幕对面的苏联,在二战后每年才拍四五部电影,克里姆林宫的声音还不是响彻半个世界?

 所以,软实力和文化输出什么的,都是娘儿们的软弱做派,硬汉子就应该暴打一切不服才对!

 而麦卡锡的支持者之中,甚至还有人觉得麦卡锡都不够强硬,应该更严厉,想要重新颁布禁酒令!

 只是鉴于二十年代那次全国禁酒造成的可怕灾难,才没有让这种无视现实的空想,被再一次化为实践。

 然后,依靠麦卡锡主义的封锁舆论,这段时间的美国政府和军方,也是最不做人的——什么往本国地铁里放病毒,给旧金山和洛杉矶释放瘟疫,抓本国公民试毒药等等缺德操作,都毫不顾忌地搞了出来。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麦卡锡主义一直在美国横行的话,美国的软实力就基本上算是完犊子了。

 ——打仗只会拼资源,文化一片惨淡,科技被政治扼杀,穷得只剩钱……这不就是沙特狗大户么?

 正是因为五十年代被管得太狠,六十年代的美国嬉皮士才会那么叛逆,明显是对麦卡锡运动的反弹。

 ——自古以来,越是禁止什么,就越是禁不住什么。压制的越厉害,反弹起来也就越恐怖。

 所谓矫枉必须过正,美国人在麦卡锡主义浪潮中右转得有多离谱,接下来的左转发癫便只能更厉害。

 任谁被当成囚犯或高三学生似的,喋喋不休地严厉管教了十几年之后,也很难不生出叛逆思想啊!

 咳咳,回到正题,因此,在文字狱盛行,到处风声鹤唳的五十年代,菲里在美国无论是写了些什么,拍了些什么,都有被查禁的风险,甚至有可能被扣上「卖国通苏」、「腐蚀民心」之类的屎盆子。

 ——日后的美伶宗,里根总统,如今就在好莱坞当密探,天天琢磨着怎样罗织罪名、陷害同行呢!

 还有貌似和蔼的华特·迪士尼大叔,也在大肆罗列着「好莱坞黑名单」,借麦卡锡之力封杀竞争对手,顺便洗白自己在二战

 前曾经吹捧纳粹的黑历史(迪士尼叔叔真不是啥好人)。

 ——真正高端的商战,绝不是靠价格竞争,而是靠着让政府帮你打击竞争对手!

 全美各地更有数不清的告密者,正在瞪着血红的眼睛,想要找茬举报几个名人,给自己刷成绩。

 因此,在美国版文字狱搞得如此丧心病狂的「白色恐怖」时代,贸然去当文抄公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那些后世的经典作品被「非美活动委员会」看了,基本上都是过不了审核,甚至还得把作者抓起来的。

 有个美国导演只是因为拍过关于流浪汉的故事,就在二十年后被扣上了「抹黑美国形象」的罪名!

 这种动辄得咎的社会氛围,让人怎么敢在娱乐圈大胆地突破创新,搞文艺创作呢?

 第2章、菲里·金同学不想逐梦好莱坞

 更何况,跟那些满脑子明星梦,从小喝着蔬菜汁保持身材的少男少女不同。作为一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这辈子又是家住好莱坞的土著,菲里眼中的好莱坞名利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滤镜。

 相反,他早已透过光鲜亮丽的明星梦,看明白了这一行的苍白底蕴。

 娱乐圈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于国于民的作用都不算很大,对应的权力自然也有限。

 哪怕是到了几十年之后,那个「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时代,娱乐产业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产值。

 一部爆款电影,票房顶多不过几十亿人民币;而小米公司新发布的手机,一分钟的销售额就破亿了。

 全球所有娱乐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恐怕也没办法跟微软、苹果这样的巨头相提并论。

 而在电视才刚普及的当下就更别提了,整个好莱坞影视圈的经济总量,都不如一家普通的美国巨企!

 那么,这些娱乐圈明星的真实含金量,也自然是很有水分的,其社会地位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

 所以,影视圈的那些偶像明星和导演们,看起来确实很风光,知名度有时甚至可以跟政客名流相提并论。但戏子终究只是戏子,充其量只是社会舞台上的点缀,以及转移舆论焦点的垃圾桶和黑手套。

 比如,每逢竞选的时候,菲里的老爹帕特里克,就经常在餐桌上吐槽说——“某些天真的女明星以为她们的影迷很多,投票时肯定可以一票顶一万票。但事实证明,她们的一票也就只是一票而已……”

 而纽约和华盛顿的名门贵妇们,更是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在公然宣称「名媛不与戏子为伍」!

 更何况,菲里只是金家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老爹在好莱坞的这份家当,日后多半是分不到他手里的。他的前途只能靠自己打拼,家里最多能请人提携一把,通一下路子而已。

 鉴于此,菲里左思右想,在脑海中复盘经典案例,沉淀行业头部打法,串联深耕思想模型,打通引爆关键路径后,最终决定还是别一门心思搞电影,扎在好莱坞这个实际上并不大的池子里混了。

 ——通常来说,不管在哪个国家,想要形容一个人非常厉害,通常都得说他是「有钱有势」。

 如果你只有钱财,没有权势,那么注定很快就会撞上天花板,沦为别人嘴里的肥肉。

 所以,好莱坞的名利场,充其量只是戏子们的虚拟游戏。真正的名利场还得看华盛顿!

 就像唐朝诗人李白和高适一辈子都想着做官一样,菲里觉得自己也应该往仕途上闯一闯!

 ——在中国,一等人做官,二等人经商,三等人一边骂商人,一边为商人打工。

 美国其实也差不多,但选举上台的政务官往往更亲近商人,从而搞出一种官员权势不如商人的假象。

 可是,实际上,美国的官员依旧是一等人。只不过美国的商人和官员往往是一家人,商人治国可不是说说的。所以美国商人之所以能威风,本质上还是一小群人垄断权势,同时控制了政治和经济而已。

 如果你挤不进这个小圈子,那么你就算生意做得再大,也只是随时会被没收财产的肥羊而已。

 后世的「钢铁侠」马斯克就是因为挤不进这个小圈子。哪怕当了世界首富,依旧日子过得如履薄冰。

 ——真正有底蕴的富豪权门,是不会出现在财富榜上的。

 被暴露在榜上的,一般要么是白手套,要么是待宰肥羊。

 所谓的福布斯财富榜,根本就是杀猪指南榜啊!

 而且,美国是联邦制,中央集权程度比较低,总统很难干涉各州内务。故而某些地方政府经常公然联合商界力量,对抗中央,叫板总统,使得白宫有时候看起来很肾虚的样子。

 实质上,这依旧还是一等人之间的对抗。只不过一等人的屁股未必坐在中央这边罢了。

 然后,既然立志从政做一等人,那么在美国想要走上仕途,大约有这样几条路子。

 一种是想办法给国会议员、州议员之类的大人物当几年助理,然后看你

 的表现,干得好就会得到恩主的推荐信,帮你到政府、大学或企业里谋个职位。干砸了自然是后世的临时工待遇,背个黑锅自己滚蛋。

 很多名人都是这么起步的,比如自称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就曾经在1971年当过国会议员的助理。

 这种路子属于走捷径,起步快,运气好的话只要三十几岁就能参加选举,当上国会议员。

 但如果家族势力不够大的话,就可能会根基不稳,同时容易缺乏底层经验,有可能会不接地气。

 更要命的是,万一在州议会或国会里卷入什么丑闻,就有可能导致名声狼藉或被打压,仕途就此止步。

 那些仅仅三四十岁就被迫退出政界的家伙,基本上都是一心走政务官,却遇到了类似的霉运。

 除了当助理之外,还有一条路是学里根总统和施瓦辛格州长,先当明星,然后靠着银幕上的名气参选市长或州长……当然,这属于「杂途」,相对来说更加艰难,成功率也更低。

 另一种是当公务员,做事务官,从基层一步步往上爬,这样的晋升速度自然很慢,有可能被卡在某一步就上不去。但好处是根基能够打得比较扎实,还能在往上爬的过程之中,慢慢打造出自己的班底和人脉。

 换而言之,当公务员或者说事务官,就算被卡在某个位置。一般来说也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到退休。

 但如果是选举上来的政务官,那么能不能熬到下次选举,就都还是个未知数了。

 这两条路,各有利弊,但鉴于自家大哥伯纳德从华盛顿实习回来之后,已经在竞选洛杉矶的市议员。

 为了避免跟自家人抢同一个赛道,浪费家族并不多的社会资源,菲里觉得自己还是去考公务员吧。

 更关键的是,菲里作为重生人生最大的外挂,谎言之神希瑞克塞给菲里的系统,已经迫不及待地催促宿主,快点出去骗人,给它的创造者刷存在感了!

 第3章、五角大楼的优秀推销员

 嗯,既然菲里的系统来自于谎言王子希瑞克,那么自然是一个帮人撒谎的系统。

 不过,跟DND设定里那位傲视众神、唯我独尊的暗日「上帝」不同,等到希瑞克联系上菲里这个穿越者的时候,这位谎言王子的处境貌似已经变得异常之扑街,居然一口气从强大神力跌落到了弱等神力。

 祂原本曾经一度拥有的谎言、谋杀、阴谋、诈骗、幻象五大神职,已经在希瑞克的自己作死和诸神之间的混战中,陆续丢失了三个,只剩下了作为核心的谎言神职,以及作为添头的幻象神职。

 大约也正是因为混得太惨,越活越回去的希瑞克,才会在多元宇宙广撒网到处推销信仰……

 不过,希瑞克的衰弱和扑街,对于菲里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是一件好事。

 ——因为谋杀、诈骗、阴谋等邪恶神职相继丢失,导致如今的谎言王子希瑞克,已经不再要求信徒制造毁灭和谋杀血案,也不再以让人们自相残杀和举办血祭为乐,而是只以耍人和骗人作为唯一要务。

 这当然不是说,现在的谎言王子希瑞克已经弃恶从善了,只是意味着。既然死亡、血祭和杀戮,都无法再取悦现在的扑街版谎言王子,那么希瑞克的信徒也就没动力专门做这种事,而是专心当起了骗子。

 大致上类似于某部仙侠小说里的「坐忘道」,崇尚各种耍人的「癫乐」。

 毕竟,热衷于杀戮的人只是极少数。如果活人血祭并没有好处,那么就算是邪恶之人也懒得这么做。

 所以,穿越者菲里从谎言之神(癫乐之神)希瑞克手里得到的系统,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忽悠系统。

 只要宿主能够说谎忽悠人,无论目标是好是坏,只要撒的谎越大,忽悠的人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高!

 于是,穿越者菲里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想办法到五角大楼,谋了个军队文职。

 没办法,如今这年头的美国,尚且还称得上是「民风淳朴、武德充沛」,一个人若是有加入军队的经历,或是胸前挂着勋章的话。不仅说出来相当有面子,在政治上也是极好的加分项。

 至于军人地位被污名化,年轻人成群结队逃兵役什么的,那都是越战之后的事情了。

 但菲里没读过军校,又不想当大头兵,想到五角大楼镀个金,沾点儿武德,就只能当个文职公务员了。

 更何况,他穿越的时间不太对,二战和朝鲜战争早已打完,越战又还没开启,想要拿勋章也没处混军功。在这样没仗可打的太平盛世之下,军队文职的仕途并不比正规军官差,说不定还机遇更多呢!

 从此,菲里就充分发挥自身天赋和外挂加成,在五角大楼当上了一名专业对口的推销员。

 呃?谎言之神的契约者当推销员,确实是称得上专业对口,但……五角大楼也需要推销员?

 美国又没有生产建设兵团,军方一般不都是签支票的买主吗?

 答案是

 ……是的,五角大楼也同样需要推销员。

 至少,五角大楼的战争资产管理局(WAA),是绝对需要「推销员」这种非主流军人的……

 ——

 所谓的战争资产管理局,简称WAA,是美国二战后为甩卖庞大的库存军用物资,而建立的专门机构。

 ——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二战中的美国为了供应总兵力高达一千万的自家军队,同时还得为诸多反法西斯盟国的友军输血,全国工业体系几乎是拼了命的生产,然后五角大楼照单全收。

 甭管是什么军事物资,只要你敢生产,我就敢要!

 但战争总是不定期爆发,而又不定期结束的,根本没办法预先做好安排。这就导致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军不但还有天文数字的剩余物资没用完,甚至还有大批订单没来得及进行生产。

 这批世界大战的剩余物资,究竟有多少呢?

 按照当时的币值,总估值超过34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000亿美元,多达400多万种分类,光商品目录就有两大摞共28本,每摞高达2米多,上面登载的东西,从给格陵兰岛基地配发的狗拉雪橇,一直到在南太平洋作战土兵使用的蚊帐,小到子弹大到飞机军舰坦克,分布在美国各地的181个仓库。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任何一家财团的总资产了。

 如此天文数字的资产,别说是使用或者甩卖了,就算白送都得花费很长的时间。

 所以,WAA成立之后,就卖了五年旧货,给五角大楼回笼资金。但还没等卖完。随着三八线上一声炮响,朝鲜战争爆发。于是WAA的工作暂时冻结,所有未卖完物资直接回笼,投入朝鲜战场二次使用。

 又是三年血战之后,随着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半岛的硝烟消散之后,WAA再次开张营业。

 除了还没用掉的二战剩余物资,还有韩战期间生产的各种军需品,也得归这个部门设法卖出去。

 在各种剩余物资之中,最容易卖出去的是一款军用小型钢管手推车,家庭主妇可以推着它上街买菜购物,农夫可以用它拉东西下地——这年头还没有电动三蹦子,卡车也很笨重,种地更多地依赖人力。

 其次是吉普车和摩托车,二战时期美国为了优先保障军车供应,基本停掉了民用车辆的生产线,老百姓拿着钱也没处买新车,无形中积攒下了一个庞大的,有价无市的饥渴市场。

 即使战争突然结束,有关厂家要将军车生产线改回民用车辆生产线,也需要一段过渡时间。

 于是,在第一批新生产的民用车辆上市之前,从军队淘汰下来的吉普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自然会在民间销售火爆——因为赶上了卖方市场,这些车在市面上销路极其火爆,真是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

 再接下来,办公用的打字机、笔记本和文具,睡觉用的毛毯等日常实用物品,也都卖得不错。

 防空气球虽然难看,但在气囊涂上字母,下面挂了条幅之后,可以客串广告气球,打折后也卖掉了。

 荷兰和挪威买了一大堆的旧船,除了自由轮之外,很多护航航母都被直接改回了货轮。意大利买了好几条军鞋和军服的生产线,准备改一改用于重振服装产业。东亚那边赊账买了大批的面粉来抵御饥荒。

 但问题是,当时除了美国以外,其它国家基本没有什么现钱,所以只能赊账、赊账、再赊账。

 最后变成了一笔笔的呆账、坏账。

 更可怕的是,不管是否能收得到帐,上述这些容易卖的玩意儿,只占WAA总资产的七分之一,剩下的那些帐篷、蚊帐、医疗器械、飞机零件、修理工具等等,就几乎无人问津,哪怕赊账打折也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