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285章

作者:老老王

 ——至此,还在太平洋上坐着雪风号赶路(中途去巴厘岛天体战俘营接了一批女「密宗大师」)的菲里,愕然得知这下不用去芽庄了,因为这世上已经没有芽庄啦!

 就连残留在芽庄附近几个海岛上的美军散兵游勇,在氢弹的轰击下,也可以视为死人,不用考虑了:

 只要当地没有人发出无线电信号向美军求救,那么五角大楼就一律当做他们不存在!

 (核爆影响范围内的无线电设备,如果没有预先防范的话,肯定是早已在EMP攻击下报废了。)

 再接下来,3月13日,滞留在头顿港的最后一批美军,以最快的速度,轻装撤离完毕,丢下了上万名哭天抢地来不及上船的南越狗腿子,以及海量的物资给养和武器装备,几乎是徒手撤退到了菲律宾。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表示,因为泰共武装在今年大举南下,攻入前几年分离出泰国的北大年地区,舰队刚刚接到了南下马来半岛、封锁克拉地峡的新命令,实在没有余力继续滞留在越南海域了。

 但国会山的保守派依然在继续鼓噪,认为不能放任头顿港的遗留物资,落入到赤色分子手中。

 于是,在3月8日,美国战略空军对越南发动了最后一次核打击,向头顿港投掷了一枚氢弹。

 就这样,在九百万吨TNT当量的惊天伟力之下,一朵比芽庄更高

 的蘑菇云,从已经竖起红旗的头顿港冉冉升起,将这座满目疮痍的港口彻底摧毁,也为这八年惨绝人寰的越战,暂时画下了一个休止符……

 ——

 “总之,伴随着两朵蘑菇云的冉冉升起,驻越美军在越南本土的最后两个据点,也算是完蛋了。”

 昆仑岛的首府,昆仑镇的驻越美军司令部驻地,菲里耐心地听完了留守参谋军官的简报,不禁唏嘘地感慨说道——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雪风号的祥瑞之力。非但依旧不减当年,甚至犹有过之:

 居然在横渡太平洋赶往越南的一个多月里,就已经把越南前线的最后一点儿美军给祥瑞完了啊!

 “现在我们已经跟越共武装完全脱离接触了,是吗?”基辛格博士追问说。

 “是的,越南本土和近海岛屿的美军,都已经全部撤出战场了。”

 那位隶属于驻越美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指着地图如此答道,“富国岛则是被红色高棉占领。目前仍然在自由阵营控制下的越南领土,就只剩下了我们脚下的这个昆仑岛。”他跺了跺脚。

 ——跟其它那些距离海岸线很近的岛屿相比,昆仑岛距离最近的头顿港也有185公里,近似于台湾岛到福建省的距离。在这片浩瀚海洋的阻隔下,百废待兴的越共,显然暂时无力渡海向昆仑岛继续进军。

 即使他们真能凑出些破船,在海上也注定只能成为美国海空军的活靶子。

 如果驻越美军坚持要继续赖在昆仑岛,那么越南人在至少二十年内,恐怕都根本没办法夺回来。

 就像阿根廷拼死拼活、流血流泪了几十年,都夺不回看似就在家门口的马岛一样。

 第462章、最后的驻越美军司令官

 “既然我军已经跟越共脱离接触,完全放弃了大陆上的所有据点,那么之前几个月里,那些从头顿和芽庄撤出来的部队呢?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就我所知,最少应该也有十万人左右吧?”

 听着驻越美军司令部留守人员的汇报,菲里扭头望了望窗外零零落落的营帐,困惑地说,“在这座昆仑岛上,我只看到了最多两三千名美军士兵,还几乎都是病兵……”

 “按照新任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阁下的指示,昆仑岛只负责收容一部分伤员和病患。

 其余还有战斗力的健康士兵,全部运往马来西亚,转隶于新加坡司令部的厄尔·惠勒上将(前参联会主席)指挥。在就地休整和整编之后,继续在马来半岛的中部山区,跟马共和泰共武装作战……”

 那位驻越美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回答道,“现在这些部队已经结束休整,再次投入战斗了。”

 “啊,那他们可真是不幸。本来以为能回家了,结果却是从一个战场转移到了另一个战场”

 菲里感慨地咂咂嘴,感觉五角大楼这一次当真又是不做人事,缺德缺到让人想要挠墙:

 这不是相当于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大兵从中东撤军,结果发现竟然是从伊拉克撤到阿富汗吗?

 所以,如今这些从越南战场撤退到马来半岛的美国大兵,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再次闻着熟悉的硝烟和腐臭味儿,看着森林中熟悉的「会说话的树」,一定会感动到喜极而泣,乃至于抱头痛哭吧?

 哦,对了,还有刚刚熟悉起来的原子弹!苏联不仅把微型原子弹给了越共,也同样给了泰国人啊!

 像这样的退出越战,跟继续在越南打仗,能有什么区别?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嘛!

 大兵们是块砖,华府老爷们需要他们在哪儿就往哪儿搬。

 ——虽然越战打到如今已经算是基本结束了,但美军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却还在旷日持久。

 当越共在核弹的一朵朵蘑菇云中,向美军发动最后进攻之时,已经收复首都曼谷的泰共武装,也继续沿着克拉地峡的东侧,高举红旗浩荡南下,企图收复最南方的剩余国土——以北大年为首的泰南四府。

 两年前,因为一贯以来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信奉伊斯兰教、以马来人为主的泰南四府,已经利用泰国崩溃的乱局,成功恢复独立,重新建立了古代历史上的北大年苏丹国,并推举了一个老头儿当苏丹。

 按照美国专家们的观点,信佛的泰族和信伊斯兰教的马来人,在克拉地峡两头对峙,彼此南北拉锯了几百年。泰国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彻底征服北大年,并且始终不能有效消化这片不同文不同种的异邦。

 所以,现在北大年既然已经独立成功,那么接下来完全可以靠着民族主义旗帜,将泰共拒之门外!

 就像半个世纪之前,白色波兰的毕苏斯基,成功在东欧平原上演「维斯瓦河的奇迹」,打败了苏联的第一次大举西进,让波兰没有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一样。

 美国专家们认为,北大年苏丹国也应该能够守住克

 拉地峡,将北方的泰国赤色分子拒之门外。

 但问题是,如今已经过了民族主义的鼎盛时期,意识形态才是冷战时代的主流思潮。

 在当前这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可是阶级矛盾大于天啊!

 世界革命的浪潮还在继续,固有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阶级矛盾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昔日的苏丹、国王和酋长们,在如今这个时代,早已无法只靠尊贵的血脉出身,就让民众信服。

 或者说,就像西藏的喇嘛们没办法动员出大批农奴去对抗解放军一样,北大年王国的马来人旧贵族,也无法动员起穷人,去对抗那些打着土改旗号的红色革命力量。

 同时,泰共却表示在推翻北大年苏丹国上层腐朽剥削阶层之后。可以充分尊重北大年地区的马来人的信仰和风俗,仿效苏联前例,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重新加入泰国,并保留脱离的权力。

 一边是腐朽落后的贵族世袭封建苏丹国,一边是先进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北大年人民会怎么选?

 占有了土地和资产,残酷剥削着他们这些穷人的,可不是远方的泰共,而是身边的地主权贵啊!

 更何况,泰共可是有核弹的,北大年苏丹国的贵族们就算脑壳再硬,又能扛得住核爆吗?

 除此之外,活跃于马来西亚北部边境的马共游击队,也北上进入泰南四府(北大年苏丹国),配合红色泰军分割包围了这个反动封建的分裂政权,让北大年苏丹国在孤立无援之中,迅速陷入绝境。

 最后,泰共的红色泰军,在1969年12月攻入北大年苏丹国之后。仅仅只用了十多天时间就席卷北大年全境,彻底消灭了北大年苏丹国的反动封建政权。

 接下来,完全收复南方领土的红色泰军,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稍事休整之后,就在1970年1月继续联合马共游击队,南下攻入马来西亚境内。

 就像当年速通马来亚的日军山下奉文大将一样,这支红色武装也在马来半岛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攻占了西海岸的亚罗士打和东海岸的哥打巴鲁。马来西亚政府军屡战屡败,濒临瓦解,首都吉隆坡一日三惊。

 眼看着马来西亚都快要被赤化,五角大楼只能把刚刚被越共轰垮和拖垮的驻越美军残部,重新调动到马来西亚,换一片热带丛林,继续跟另一拨赤色分子打游击战。太平洋舰队也调集了大批作战舰艇,紧急赶赴克拉地峡,用炮火和舰载机的轰炸,封锁克拉地峡的公路交通,以切断马共和泰共的后勤补给线。

 前参联会主席厄尔·惠勒上将亲自坐镇新加坡,担任驻马美军司令官,负责马来半岛战事。

 而之前属于驻越美军的各路残兵败将,则统统划入惠勒上将的麾下,投入到马来半岛的新战场。

 总之,曾经兵强马壮的驻越美军,如今在司令官空缺的情况下,已经被差不多掏空了。

 菲里觉得,它大概就跟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一样,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撤销了吧?

 但让菲里出乎意料的是,雪风号才刚刚抵达昆仑岛没多久,华盛顿就给他发来了一份委任状:“什么?尼克松总统任命我来当最后一任的驻越美军司令官?给越战收个尾?”

 ,越南遭遇的损失,简直比二战后的德国或苏联还惨,举国百姓十室九空,青壮年劳动力死伤殆尽,人口被一口气打到骨折不说,全国精华地带还几乎统统都变成了核污染区!所以,战后的越南就算还想要反华,也已经反不动了。除非越共准备大举征发女兵,对中越边境发动肉弹攻势……

 而在南方,此时的红色越南同样是无力也无心入侵柬埔寨。反而还得担心红色高棉出兵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人称之为下柬埔寨),收复这片古代的失地:虽然柬埔寨也在残酷的抗美战争之中损失惨重,全国人口减少了200万之多。但作为次要战场,终究比越南挨的核弹更少,保留了更多的元气、丁壮和兵力。

 所以,对于之前红色高棉特工队渡海奇袭富国岛,以及在越柬边界做小动作的事儿,越南方面都是憋着鼻子表示了默认——国家百废待兴,从军事到经济都处于崩溃状态,实在没有余力再打下去了。

 眼下只能先搁置争议,保持和平,然后休养生息若干年。待到国力恢复了几分之后,再跟高棉人计较!

 “然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阵营联军,也在越南战场上付出了死伤350万,仅美军就有50万人战死,100万人残疾,30万人进入战俘营的沉重代价!我们在越战的死亡人数,都已经超过二战了!”

 在菲里的对面,《纽约时报》的传奇战地记者,大卫·哈伯恩斯坦,也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吐槽,“更可怕的是,战争到现在还是没有结束,美国的小伙子们还得继续在马来半岛的热带丛林里流血流汗!”

 ——虽然越南战场的美军,这会儿已经被彻底赶下了海,但东南亚的反美战争并未结束。

 在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相继翻红之后,其南方的马来西亚,也迎来了举着核弹越境来犯的红色泰军,以及马共游击队在得到慷慨援助之后的蓬勃兴起。

 面对开了核弹外挂的赤色分子,腐朽废弛的马来西亚政府军,很快被打得一败涂地,土崩瓦解。

 五角大楼只能像当年加入越战一样,于今年春天再次投入大批美军,干涉马来西亚内战。

 但问题是,新加坡的驻马美军司令部辖下。如今几乎都是刚从越南前线撤回来的残兵败将。

 马来半岛地区的美军兵力看似尚有不少。但早已兵劳师疲,士气和组织度都十分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从别处抽调生力军过来顶上,先扛住敌军的这一波攻势再说。

 可五角大楼一时间已经几乎无兵可调了。

 此时,留守本土的美国陆军,已经被基本抽空,并且因为全国反战运动再一次风起云涌、来势汹汹的缘故,美军目前征召新兵极度困难。而驻欧美军的兵力规模,也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数量。

 按照现任驻欧美军司令官的说法,如今驻欧美军的地面部队已经只剩了4个师。若是再继续抽调的话,面对苏联装甲兵钢铁洪流的突击,整条铁幕就会像纸糊似的一捅就破!

 同理,三八线上的驻韩美军,也表示三八线这边风声鹤唳,没有富余兵力可以挪到别的战场上。

 至于驻日美军,一向以海空军为主,地面部队不过三四千的人规模,即使全调到马来亚,也不堪大用。

 于是,飞到新加坡司令部,接任驻马美军司令的厄尔·惠勒上将,只能捏着鼻子把从越南前线陆续撤下来的美军,紧急进行了重新整编,补充上一批素质堪忧的新兵,就派去讨伐赤色分子。

 在这些残兵败将里,包括刚刚在越南连续打了八次败仗的陆战一师,以及一批「麦克纳马拉的傻子」——虽然麦克纳马拉国防部长已经卸任,但他那个征召傻子充军的兵役制度并没有取消,还在继续运转。

 至于这些残兵败将和傻子新兵的精神面貌、士气、战斗力?

 呃,怎么说呢?就连得到批准前去采访这些部队的美国记者,都在私下里一致表示绝望。

 果然,这些早已精神崩溃的美军很快再次刷新了下限,在3月底的玻璃市战役中,上演了3万美军被800名马共游击队正面打崩,丢弃了上百辆坦克和堆积如山的辎重,夹着尾巴落荒而逃的超级大笑话。

 眼看着过去总是吹得牛皮哄哄的「美帝天兵」,竟然在战场上表现得如此废物,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巫统」也是着急上火,首都吉隆坡一时间暗流涌动,让一些记者声称「仿佛又看到了十年前的西贡」。

 同时,美国海军对克拉地峡的封锁,也进行得不尽如人意。因为,在地峡东侧的泰国湾沿岸,遭到美国海空军的轰炸和炮击之后,泰共就把南下延伸的运输线,改到了地峡西侧的印度洋沿岸,甚至借用了一段克拉地峡北部的缅甸领土,以避开美军的海空火力,被新闻界称之为「泰国的胡志明小道」。

 ——什么?泰军的运输部

 队强行穿过缅甸领土,仰光方面难道就没有跳出来说两句?

 嗯,抗议是抗议了,但也就是抗议而已。毕竟,仰光的缅甸中央政府,如果真正能够有效控制这些边境地区,缅军跟各路地方武装的内战,还会从独立建国一直打到二十一世纪,都还打得没完没了吗?

 最后,心急火燎的五角大楼,再次批准前线动用了核弹,让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连续对克拉地峡的最窄处投掷了多枚氢弹,以彻底切断马来半岛上赤色联军的后勤补给线。

 据说效果好像非常不错,炸得五十多公里宽的克拉地峡处处地动山摇,不要说公路,就连地道都完蛋了,被欧洲新闻界形容为——“美国佬用氢弹帮泰国挖克拉运河!”

 至于克拉运河是不是真的能用氢弹给炸出来,菲里表示他也不太清楚。但他清楚那边肯定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新闻热点地区——所以,为什么会有战地记者不去前方抢新闻,却来昆仑岛拜访他呢?

 “

 所以,你为什么来到我这个偏僻的破地方溜达,而不是待在真正的热点地区抢新闻呢?记者先生,无论是在克拉地峡还是马来半岛,眼下都是打得热火朝天,劲爆新闻也是接连不断。”

 菲里对大卫·哈伯恩斯坦问道,“昆仑岛这边只有晒太阳的伤兵,没有什么刺激的事儿。”

 作者的话:  PS:突然发现,如果按照名侦探柯南的时间线,工藤新一读小学时,刚好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故事开始于1994年,那么工藤新一就是1991年小学毕业,1985年读小学。

 很多年之前,我曾经有个「穿越过头了」的脑洞——去名侦探柯南的世界,却穿到了工藤新一本尊的小学生时代。但因为只有一个梗,具体想不好该写什么,就放弃了。现在想想,把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各种真实怪事叠加起来,配合神奇的工藤新一和阿笠博士,似乎也蛮好玩的。

 第464章、谨防神风「核攻」队

 “克拉地峡的核爆和马来亚的丛林战,自然有别的记者去跟踪采访和报道,《纽约时报》还没落魄到什么事情都非我不可的程度。将军,我来您这儿,是为了稍微放松一下精神。”

 大卫·哈伯恩斯坦耸了耸肩,对菲里坦诚地说,“过去的半年里,我几乎每天都跟鲜血、死亡和硝烟相伴,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从一片废墟走到另一片废墟,光是子弹就挨了四发——全都是自己人误击的,给我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到最后已经是靠嗑药都顶不住,再撑下去怕是要发疯了。

 在不想离开彻底前线的情况下,我准备给自己就近放松休息一段时间,所以就到您这儿来了。

 嗯,给报社的理由,是采访您第二次出任驻越美军司令官的感受,顺便给自己在昆仑岛上放个假。”

 “休假啊?呃,如果是这样的话,眼下的昆仑岛,倒确实是个休养身心的好地方。”

 菲里会意地点点头——他也是上过战场的人,当然知道一个普通人若是长期在高烈度战场上跌爬滚打,动不动挣扎在生死边缘,神经一直保持高度紧绷的话,其精神状态最终会变得何等的濒临崩溃。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疯子或者脑瓜报废。哪怕是最尽职尽责的战地记者,也得时不时摸鱼休整一段时间。

 如果大卫·哈伯恩斯坦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此次来访不是为了挖掘新闻,而是为了公款偷懒摸鱼,才溜达到了昆仑岛的话……那么,他倒是确实挑了一个很适合放松摸鱼的好地方。

 ——扭过头,看着晴朗天空中倾泻的灿烂的热带阳光,窗外那些枝叶婆娑的棕榈树,以及挂在棕榈树下随风晃悠的吊床,还有躺在吊床上听着海涛声打瞌睡的伤兵,听着广播里放出的夏威夷风情音乐,感受着仿佛无处不在的慵懒氛围……菲里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对这位记者先生的就近休假选择,表示暗自点头。

 虽然在南中国海上的诸多岛屿之中,昆仑岛的风景谈不上多么出色,总共才区区七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积,也委实有点儿偏小。但至少有沙滩,有森林,有珊瑚礁,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一个还算像样的镇子。

 水清沙幼、椰林婆娑,满满的热带风情,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果香,跟东南亚其余海岛一般无二。

 嗯,岛上最近还多出几个酒吧,以及从四面八方涌来伺候美军大兵,做皮肉生意的热情姑娘们。

 只要没遇上台风天气,在这里度过一个浪漫的热带海滩假期。对于走下战场的人来说,还是蛮享受的。

 但菲里没想到的是,大卫·哈伯恩斯坦这位战地记者,接下来很快话锋一转,把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

 “金少将,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我们也算是相处了一整天。可是在这一天里,我注意到您上午欣赏好莱坞明星的劳军表演,

 下午就是听收音机和看报纸杂志,却完全没看到您处理什么公务……”

 大卫·哈伯恩斯坦很有职业风范地拿出一个小小的速记本和一支圆珠笔,好奇地问道,“跟您上一次担任驻越美军司令官,督战海云岭时,我亲眼见识的那种日理万机、公务繁冗的模样,似乎是截然不同啊!请问您是特意腾出了今天休假,顺便接受我的采访,还是因为在昆仑岛上,生活真的比较悠闲呢?”

 “啊,眼下我是挺悠闲的,因为确实是没有多少事情需要我来做。”

 虽然感觉有点被冒犯,但菲里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你看,我的辖区就只有这个岛,手下只有三千名士兵,其中两千多人还是疗养中的伤兵和病患,剩下的人也只够客串一下野战医院的保安。

 不过越共也远在185公里之外,跟我们隔着一片大海,暂时不用担心有敌人的游击队摸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