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1章

作者:老老王

 由于比斯尔副局长似乎对中国过去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他说的内容也是模模糊糊。

 菲里在仔细琢磨了一番他的话语,又回想和联系起某些穿越前的尘封记忆之后,才终于恍然大悟。

 这不就是重庆「红岩魂」里的那个「中美合作所」么?

 真是万万没想到啊,埃斯特莱恩组长竟然也去过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

 哎,感觉最近见到的屑人真是越来越多——在朝鲜半岛草草划分三八线的腊斯克,在重庆拷问革命先烈的埃斯特莱恩……跟这些恶贯满盈的家伙相比,我搞出的这点小奸小恶,根本就不值一提嘛!

 “叮铃铃!”

 就在这时,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比斯尔副局长就径自接起了电话,同时示意菲里继续等着。

 于是,菲里就一边很识趣地移开视线,一边继续在脑海中浮想联翩。

 嗯,在如今这会儿,休·海夫纳已经创办了他的《花花公子》,并且一炮走红、名声大噪。

 中情局在把间谍道具魔改为情趣道具之后。如果保密等级不高的话,是不是能在他的杂志上打广告?

 甚至干脆让中情局跟休·海夫纳合作,拍几个宣传片?

 比如用他的兔女郎们,拍几个避难所女郎和女间谍主题的片子,为中情局接下来的人口生意做铺垫?

 虽然这生意比较掉节操,但对于这些已经陷落在中情局地窖里的女人而言。作为高档商品被卖到富豪们的宅邸或避难所里金屋藏娇,总比在帮派控制的地下妓院里挨打饿饭染毒瘾和高强度接客要好些吧?

 呃,等等,突然想起来了,像《花花公子》这种「有颜色」的片子,在美国似乎是归FBI监管?

 届时就是CIA拍片,FBI监管,两大情报机构一块儿伺候那些偷偷看片的闷骚男人,这是何等的福分?

 若是等到苏联解体之后,再从克格勃挖来几个退役的「燕子」女特工,充当新片的女主角……

 那岂不是每次欣赏《花花公子》的时候,都相当于体验到了全球三大情报机构的联手服务?

 这可当真是听着就感觉好爽啊!

 呵呵,菲里的心中都忍不住有点跃跃欲试,想要提前开发如今还只是一片农业区的圣费尔南多谷了!

 当然,以上只是发散思维的瞎想想罢了,完全不必当真。

 因为,他很清楚,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这种人口贩卖的生意,中情局是做不了多久的。

 等到再过几年,越南战争正式打响,五十万美军进入中南半岛,跟着美军行动的中情局特工,趁机跟东南亚的金三角毒枭搭上线,真正控制贩毒市场之后,局里恐就看不上人口买卖这点三瓜两枣的小钱了。

 菲里如此轻松地想着,但随即却又猛地一个激灵,想到了什么,不禁顿时感到毛骨悚然:

 等等,到了那个时候,局里该不会还想要让我当毒贩。不,麻药促销员,去推销各种新产品吧?

 比如用了特殊烟草的水烟壶?掺入了麻草成分的糖果?还有储存笑气的小钢瓶和某些毒蘑菇?

 呃,尽管菲里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好人。但这种事情,还是有点儿突破了菲里目前的道德底线。

 虽然他刚才还在跟比斯尔副局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贩卖女奴的生意,但他并不觉得这很缺德。

 因为,被中情局绑票拐卖来的这些女人,根本不用菲里动手推,就已经是在火坑里了。

 如果局里能够采纳菲里的主意,把她们包装培训成避难所女郎/中情局肄业女间谍,然后高价出售给富豪的话。反倒还能让这些火坑里的女人过得稍微好一点——至少是把她们脚下的柴堆,换成了低温蜡烛。

 可若是要他去促销麻药的话……这个名声就太臭了,当真变成毒害广大人民的罪魁祸首啦!

 正当菲里如此胡思乱想的时候,比斯尔局长已经打完了电话,并抬头对他吩咐说:“金上尉!局里的私活就先放一放吧!你有一个新的任务来了!

 有一批我们的人刚刚刺杀卡斯特罗失败,想要走海路撤退回佛罗里达。

 我已经把船准备好了,你尽快安排人手,跟船到古巴海域去接应他们返回!”

 “啊?现在局里还有特工滞留在古巴?不对啊!他们不是全都撤退了吗?”菲里顿时听得愣了。

 ——他上任接管古巴组以来的这大半个月,并没有只顾着搞私活,也没忘了本职工作,继续与已经潜入古巴的特工保持着联系。

 最初,局里让这些特工继续在古巴执行原来的计划。

 但在上星期,似乎是多米尼加特别任务小组那边搞得很不顺利的缘故,杜勒斯局长对已经潜入古巴的全部间谍发布了召回令,让他们放弃任务火速回来,直接转入多米尼加组听用。

 按照菲里知道的情况,凡是没有死掉或被捕的间谍,应该都已经从古巴撤回来了才对。

 那么,现在要他去接应撤退的,又是些什么人?

 “编制内的特工当然都已经召回了,但还有外包的暗杀人员没撤退呢!”比斯尔副局长答道。

 “啊?暗杀任务也能外包?”菲里大吃一惊。

 “为什么不行?”副局长纳闷地看了他一眼——“局里的暗杀任务,一向都是以外包为主的啊!”

 菲里:?!!!

 作者的话:  PS:有时候世界真的很小,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其实都有同一个小人物出场。

 第51章、又怂又坏的中情局

 在后世,美国的服务外包行业被发展得非常发达。二十一世纪大部分美国公司的客服电话,用户打过去听到的都是一口咖喱味英语——因为接电话的人远在印度。

 至于把各种软件编程、照片修图和动画绘图之类的活儿,外包到印度和中国,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但问题是,中情局的暗杀任务,居然也能搞服务外包?这事儿听着就感觉非常离谱好不好?

 而菲里更是忍不住想起了2020年的搞笑诺贝尔管理学奖——五个中国杀手把业务层层外包,酬金从200万缩水到10万,最后没有一个人去执行暗杀,连环转包的五个杀手却全都进了监狱的爆笑故事。

 国际上对此暗杀外包案例的评价是:外包界的天才,管理学的大冤种。

 如果中情局也把暗杀任务外包的话。难道就不怕同样被搞成这种层层外包的大冤种吗?

 而比斯尔副局长的回答是:就算是被层层外包搞成了大冤种,最起码也好过自己拼命啊!

 花国家的钱,拼别人的命,最后自己领功劳,这又何乐而不为?

 ——那些通过看007、碟中谍、谍影重重等电影来了解谍战的人们,往往以为间谍们都很能打,动不动就是拿着一把手枪或几样奇门兵器,一路大开杀戒血流成河,一两个人就轻松杀穿一个基地。

 嗯,但其实呢,如果真有这么勇的猛人,那还当啥间谍啊?直接当特种兵不是更合适吗?

 实际上,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在追杀那些见不得光的纳粹余孽时,能够搞得明火执仗、肆无忌惮,把暗杀弄得跟处刑一样——这是欺负纳粹残党乃是全球公敌,杀了也没处伸冤。

 (摩萨德特工曾经因为遥控炸弹失效而大怒,直接破门闯进目标家中,用炸弹把目标敲破头砸死。)

 除此之外,就算是凶名在外的克格勃特工,平时看起来也挺怂的,就算奉命搞刺杀,也尽量暗搓搓地下毒、埋雷和狙击,讲究的是一击不中远遁千里,基本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跟敌人贴身肉搏、短兵相接。

 至于中情局的美国特工,在遇到需要豁出小命厮杀的时候,表现得就更是怂之又怂了。

 在冷战时期,中情局特工在盟国和附庸国境内,比如日本、韩国、菲律宾、西欧国家和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国,或许确实是称得上横行霸道。但一旦真正跑到了敌国的地盘上,CIA的人通常都会变得很怂。

 没办法,克格勃特工的心中有理想,摩萨德特工的心中有信仰,中情局特工的脑子里就只剩下钱了。

 既然是为了钱而当的CIA特工,那怎么能让人去拼命啊,拼了命还怎么挣钱?

 普通特工每个月也就这么点儿死工资,犯得着那么卖命吗?

 可是,不管CIA特工的心里再怎么怂,上级的任务还是得要完成,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外包给别人。

 其中一种比较离谱的外包方式,就是像绑架玛丽塔那样,找几个合适的人选绑回来,各种忽悠洗脑,然后突击培训一番就丢出去,充当探路炮灰——与其说是服务外包,还不如说是抓壮丁。

 但问题是,战场上可以靠抓壮丁填壕沟,可谍战刺杀也靠抓壮丁……这是怕叛逃者不够多吗?

 反正呢,这种抓来的壮丁,除非是绑着自爆背心去冲检查站。否则稍微复杂一点的战术都做不了。

 另一种不太离谱的办法,是外包给黑手党,这些犯罪组织原本就是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偶尔接中情局的单子,去执行一些高难度的暗杀任务,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可是,如果让情报人员在抵达古巴之后,再去找当地黑手党的话,一方面是容易遇上骗子,见面时胸脯拍得山响,说是只要钱到位,分分钟弄死卡斯特罗不在话下。但拿了钱就溜之大吉,再也找不到人了。

 另一方面,在敌人的地盘上公开放出消息,招募当地黑手党,也很容易会因为消息走漏,而引来古巴军警的关注和追捕——伊娃·阿玛斯老板娘在哈瓦那经营的情报站,就是因为新来的菜鸟特工冒冒失失放风招募杀手去搞卡斯特罗,而被古巴军警循迹而来一锅端,还让阿玛斯老板娘中弹成了独腿女郎的。

 于是,某些特别怂的中情局特工,脑子里就灵机一动,认为可以来个双重外包,先把暗杀任务外包给美国的黑手党,再让他们去招募古巴黑手党动手,而自己连古巴都不用去了——这不就绝对安全了吗?

 ——连招工的事情都外包了,那么就等于是将风险彻底外包,自己只要安

 心等着领功劳啦!

 此外,同为犯罪分子头目,总该有一些特殊手段和信息渠道,能够看出对方是真黑手党还是骗子吧?

 至于愿意跟中情局合作的黑老大,那肯定是有的——哪个帮派老大不想当线人,把自己给洗白了啊?

 所以,在1960年8月,中情局的一个暗杀小组,成功联络上了芝加哥的美国黑手党头目科萨·诺斯特拉,委托他去古巴找人暗杀古巴政府首脑菲德尔·卡斯特罗、劳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作为交换,如果行动成功,美国在古巴扶植起亲美政权,中情局许诺将会扶持科萨·诺斯特拉的组织发展为跨国黑帮,垄断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赌场、妓院和贩毒生意。

 于是,科萨·诺斯特拉动身来到迈阿密,在这里通过美洲各路黑道之间的秘密沟通渠道,联络上了一个名叫约翰·罗赛利的古巴黑手党头目,请他到华盛顿的CIA总部共商大事。

 然后,这个约翰·罗赛利就在中情局总部一顿吹嘘,说这事好办!你们真找对人了,那个卡斯特罗的身边就有我的内线……当即就让中情局的官员们喜出望外,立刻封官许愿,催促他火速办事。

 这个约翰·罗赛利还真不是骗子,他有个内线胡安·科尔多瓦,当时正是古巴政府办公厅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卡斯特罗打转,搞点小动作非常容易。可偏偏胡安实际上跟卡斯特罗有着深仇大恨。

 ——除了政府里的薪水和黑道给的孝敬,胡安还在古巴的几家赌场里有很多股份,收益十分可观。但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改革,强制关闭了所有赌场,导致胡安的收入缩水惨重,自然恨透了卡斯特罗。

 所以,约翰·罗赛利回到古巴,将胡安·科尔多瓦喊来露了点儿口风,两边立刻一拍即合,摩拳擦掌地打算搞死卡斯特罗,然后凭着这份大功向美国人请功邀赏。

 可问题是,胡安只是个文官,不是猛男,身手很差,要他动手去杀了卡斯特罗,那是想都不用想。

 想要让他去谋害卡斯特罗,只能用一些暗地里的手段。

 然而,中情局也不知脑子是怎么想的,居然第一时间没给胡安提供毒药,而是特制了一批雪茄炸弹。

 ——众所周知,卡斯特罗爱抽雪茄,整天都烟不离手。所以中情局在雪茄烟里面装上了一颗微型炸弹,只要点火抽到某一个部位,就会轰然爆炸,让抽烟的倒霉蛋当场暴毙。

 很快,胡安收到了中情局送来的一盒特制的雪茄炸弹。而他也很轻松地就把雪茄放到了卡斯特罗的家里,接下来就是天天盼着「卡斯特罗被炸身亡」的好消息。

 谁知等来等去,转眼半个月都过去了,他们却还是没有听到一点动静,难道雪茄炸弹失灵了吗?

 胡安一打听才知道,雪茄炸弹的计划之所以没成功,全都要怪中情局的功课做得不够细致。

 原来,卡斯特罗虽然爱抽雪茄,但也不是什么雪茄都抽的,偏偏中情局提供的那盒特制雪茄的牌子,恰好是卡斯特罗最讨厌抽的那种,一见到家里有这个牌子的雪茄,卡斯特罗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结果,中情局特制的雪茄炸弹没炸死卡斯特罗。反倒是把几个街上翻垃圾桶的流浪汉给炸着了。

 虽然出师不利,中情局却也没泄气,这用炸弹的办法不行,那就传统一点儿,还是上毒药吧。

 谁知,中情局才刚刚把特制的毒药送到古巴,却发现胡安已经没机会给卡斯特罗下毒了。

 原来,自从接了中情局的活儿之后,胡安整天琢磨着如何暗杀卡斯特罗,根本没心思处理公务,连续搞砸了好几件事情,此外还被人告发跟犯罪分子有交往。结果,胡安就被一撸到底,直接革职坐牢去了。

 好么,内线都没了,这还怎么下毒啊?

 但之前在华盛顿夸下海口的约翰·罗赛利。因为有芝加哥黑帮的督战,依然不敢轻易放弃。

 既然下毒一时搞不成,那就狙击吧!

 当然,让他自己狙击那是万万不成的,还得继续「服务外包」,忽悠别的炮灰动手。

 正好,卡斯特罗有个老同学兼老朋友奥瓦莱兹,家里的农场自从土改后被充了公,导致奥瓦莱兹在一夜之间家产荡尽,从富裕农场主变成了普通农民,自然对这个「不讲情面」的老朋友恨得咬牙切齿。

 约翰·罗赛利找到奥瓦莱兹一通忽悠,劝说他去狙杀卡斯特罗,又给他弄了一支步枪。

 于是,对卡斯特罗的性格脾气非常熟悉的奥瓦莱兹,就端着枪守到了卡斯特罗经常去吃饭的餐厅附近,在一座楼房的天台上布置了掩体,准备跟卡斯特罗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瞄准卡斯特罗准备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奥瓦莱兹却犹豫了。

 因为,就算打死了卡斯特罗,自己的农场也回不来了,中情局许诺的好处,恐怕也未必会兑现。

 嗯,说不定除了许诺

 的奖励跳票之外,还会想要干掉自己灭口呢!

 ——作为一个有点儿身份的古巴人,对于CIA堪称不堪入目的名声, 奥瓦莱兹自然不会完全不了解。

 更何况,他跟卡斯特罗是那么多年的好朋友了,彼此之间虽有夺财之恨,却无杀父之仇。

 真要杀了卡斯特罗吗?杀了他之后,自己的家人又该怎么办呢?

 结果,因为软肋太多,一直在犹豫,奥瓦莱兹迟迟没能动手。反倒是因为形迹可疑,而遭到举报。

 接下来,在被古巴军警抓起来施展了一番「大记忆恢复术」之后,这家伙就把一切都招了出来。

 于是,措手不及的约翰·罗赛利直接被捕。但跟着到古巴监督他干活的芝加哥黑帮头目科萨·诺斯特拉,却因为反应机敏,察觉到了不对,提前撤出了哈瓦那,来到海边的乡下小渔村,发电报向中情局求救。

 ——

 对于中情局来说,在古巴发展的线人都是消耗品。如果有必要的话,就算全都死光也没关系。

 但从芝加哥请来的当地黑手党头目科萨·诺斯特拉,中情局这边就不能随意抛弃不管了。

 否则,人家黑老大自带干粮给中情局做牛做马,出生入死,最后的结果却是被丢在异国他乡……

 这种砸牌子的事情一做,中情局日后可就没那么容易招募到线人啦!

 所以,在收到科萨·诺斯特拉的求救电报之后。作为中情局古巴特别任务小组的代理组长,菲里·金上尉就有责任安排接应,把这个芝加哥的黑手党头目,还有掩护他的一票古巴喽啰,从敌境内弄出来。

 正好,中情局原本为第2506旅一千多名古巴雇佣兵准备的5艘商船和2艘登陆艇。因为要改用于多米尼加攻略的缘故,已经提前离开路易斯安那州,抵达了迈阿密港口的码头靠岸,进行最后的战前休整。

 于是,比斯尔副局长就命令菲里,让他从这支船队里面抽出一条船,开到古巴去接人回来。

 对此,菲里自然是应了下来,唯一让他有点忐忑的是,接应地点居然是……猪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