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5章

作者:老老王

 “什么解释?当我听说你竟然要从西礁岛出发,入侵古巴,就已经感觉不对劲了!等到伊娃打电话告诉我,你还找了公关公司搞宣传的时候,我立刻就骑着摩托车赶了过来!”

 似乎是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过来实在累人,埃斯特莱恩的语言有些凌乱。但还是充分表达了他的愤怒和困惑,“结果我看到了什么?小学生组成的军乐队?还有扛着法棍面包的士兵?这都是怎么回事?”

 “啊,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埃斯特莱恩先生。本来我也不太想雇佣小孩子客串军乐队的。但因为时间卡得太紧,只找到了迈阿密一家小学的校乐队愿意接受雇佣,来给孩子们赚点零花钱。”

 菲里看了看那些跟在宣传车后面一边吃汽车尾气,一边还要吹小号和敲鼓的小孩子们,略感怜悯地说,“所以,我只好先用这支小学的校乐队顶一顶再说了。既然您觉得这有碍观瞻,我下次一定整改!”

 “至于雇佣兵手上的法棍面包,那也是实在没办法之下的替代品啊!

 虽然我已经拿出了CIA的证件好说歹说。但西礁市的市长和市议会,还是不允许一群外国雇佣兵在这里带着步枪上街游行,据说是担心会吓到游客。所以我只好把枪械弹药放在船上,等上了船再发枪。

 可如果让士兵空手游行,看起来又很不对劲。因此我就给他们发了长棍面包,抗在肩上代替步枪。”

 菲里如此叫屈道,“等到游行结束之后,这根法棍面包还可以充当他们今天的下午茶点心……”

 “虽然你的解释跟我看到的事实一样离谱,但我更关心的还不是法棍面包!而是这个!”

 埃斯特莱恩伸手指着车上的摄像师,“你究竟是怎么想的?哪有让电视台直播出兵打仗的道理?”

 “啊,埃斯特莱恩先生,局里交给我负责的任务,好像是佯攻吧?

 既然是佯攻,那么就一定要大张旗鼓,让敌人对我们的动静一清二楚,甚至是全程关注才好呐!”

 菲里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所以,我就找了公关公司,请来了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让我们还没出动,就能让卡斯特罗在电视里看得一清二楚——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这么丢脸的事情,怎么可能没问题呢?”埃斯特莱恩组长都快气得笑了。

 “哎,就算是丢脸,也不过是丢了「古巴民主革命阵线」那帮人的脸,可那帮人啥时候有过脸?”

 菲里笑着答道,“埃斯特莱恩先生,您来都来了,就一起去参加佯攻部队的出征誓师大会吧!”

 说罢,他就示意吉普车司机重新启动汽车,绝尘而去。

 埃斯特莱恩组长见状,也只得长叹一声,骑着哈雷机车尾随跟上。

 ——

 总之,在小学生军乐队的吹吹打打和女子高中生啦啦队的抬腿踢踏舞中,这支宛如闹剧般的「法棍面包军」,昂首穿过了西礁岛最繁华的几条街道,最终来到了岛屿西南部一片风光宜人的热带沙滩上。

 此时此刻,十五艘二战时期遗留的美军LCVP步兵登陆艇,就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这片沙滩上,等待着它们的乘客登船——这批已经退役的老式登陆艇,可不是中情局提供的,而是菲里凭着中情局的身份,还有他之前在五角大楼攒下的人脉和面子,从佛罗里达州的几个军事主题公园临时租借的。

 当这四百名「法棍面包军」抵达登船地点的时候,背

 后已经跟了一千多名看热闹的闲人。

 在沙滩上,被预先清理出一块平地,卡多纳前总理乘坐的宣传车就直接开了上去,充当主席台。

 随即,宣传车的两侧就被插上了旗杆,拉起了横幅,上书「自由古巴战士出征誓师大会」一行大字。

 而「古巴民主革命阵线」的其余流亡政客们,也三三两两地陆续汇拢过来,面色晦暗,表情麻木地站在宣传车四周,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检阅着聚集在他们面前的四百名「自由古巴斗士」。

 嗯,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齐步走,也没有齐刷刷的列阵敬礼——这帮临时聚拢、草草磨合的乌合之众根本做不出如此高难度的复杂动作,只是勉强排成了一个还算凑合的大方阵而已。

 除了每个人手里揣着的法棍面包之外,唯一比较有看头的,大约就是人群前方摆着的一门火炮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迫击炮或野战炮,而是一门美国南北战争时代的拿破仑青铜炮!

 也不知道这究竟真的是一百年之前内战时代的老古董?还是好莱坞拍电影用的道具炮?

 “哦,这门炮是我从「共和国大军」那边租借来的,临时用一下,没花几个钱……”

 菲里指着那门青铜火炮,对着几乎要翻白眼的埃斯特莱恩组长,如此得意洋洋地炫耀道。

 嗯,虽然名头大得有点过分,听着有点像是星球大战里的画风。但其实「共和国大军」仅仅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地方民兵组织,最多也就两三百人的规模,叫这个名字纯属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就像二十一世纪美国中南部的著名红脖子右翼民兵组织,以摩托车骑士而闻名的「蒙古人」里面,别说是什么正牌的蒙古人了,就连一个亚裔都没有——也不知道那群白人种族主义者摩托车骑士,是怎么跟精神分裂一样,一边以「新大陆的蒙古铁骑」自居,一边各种歧视、排斥和打压有色人种的……

 总之,因为宪法里规定的公民持枪权力,在美国各州,一直都活跃着各式各样的武装民兵组织,而且为了吸引眼球、刷存在感和拉赞助,这些民兵组织往往是规模越小,名头越响——比如几百人规模的「共和国大军」,几十人规模的「北美自由同盟」,以及只有十几个人的「地球防卫军」等等。

 听名字当真是一个比一个唬人,但真正看了之后,却只能让人感到无语和失望。

 前段时间,这个「共和国大军」民兵组织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来到西礁岛摆摊,变卖自己的家当——各种南北战争时代的军装、帐篷、军刀等等,还有一门据说是内战时代遗留的古董青铜炮。

 当时正在岛上跟市长交涉阅兵事宜的菲里,偶然路过「共和国大军」的摊子,看到了这门古炮,觉得很有历史气息,就出了点钱,临时借来用一下,充当阅兵仪式上的礼炮。

 于是,随着菲里的下令,已经预先装填完毕的拿破仑青铜炮口顿时火光乍现,一声轰鸣响彻海天。

 站在宣传车上的「古巴民主革命阵线」领袖,何塞·米罗·卡多纳前总理,见状也提起了几分精神,再次朗声控诉了一番卡斯特罗「威胁人权」、「打压自由」的罪状,号召战士们奋勇作战,反攻故乡。

 而站在下面的古巴雇佣兵们,也都还算给面子,一个个嘴里叼着法棍面包,双手拍起了巴掌。

 接下来,这四百名乌合之众的军事指挥官,何塞·米罗·卡多纳前总理的儿子托雷斯,也勉为其难地爬上了车顶,接过老爹的话筒,对着雇佣兵、记者和围观闲人们,说了几句「自由万岁」的场面话。

 然后,四百名雇佣兵再次「啪啪」鼓掌。随即转身走向海边,陆续钻进了登陆艇的船舱。

 再接下来,一艘又一艘塞满了人的登陆艇,相继收起船头的跳板,喷出一股黑烟,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倒车离岸,在海面上划出白色泡沫,掉头朝着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古巴岛缓缓驶去。

 岸上的小学生校乐队见状,也应景地再次演奏起了《星条旗永不落》。

 各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闲人们,跟啦啦队女队员们,纷纷对着登陆艇又喊又跳,拼命挥手送别。

 而记者们也在拍了一堆照片之后,转身将长枪短炮对准了留在沙滩上的古巴流亡政客,开始采访。

 在沙滩的一个角落,看着这些LCVP步兵登陆艇相继出海而去,埃斯特莱恩组长不禁感觉头脑有些懵逼。

 就这么……带着四百人渡海直扑哈瓦那,去讨伐卡斯特罗了?!

 这也太过于儿戏了吧?

 虽然只是佯攻,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取得什么战果。但也不能就这么直挺挺地上去送人头啊?

 现在渡海到古巴去,只怕才刚刚靠岸,就要被卡斯特罗的空军飞机舔地扫射了吧?

 然而,正当他如此恍惚的时候,却发现那十五艘步兵登陆艇,并没有从西礁岛驶出多远,而是

 仅仅在海面上兜了个圈子,就掉头开回了这片沙滩!随即,各艘登陆艇陆续冲滩搁浅,放下了艇首的跳板。

 刚刚上船不到半小时的士兵们,也都拿着啃了一半的法棍面包,溜溜达达地下船重新回到了沙滩上。

 接下来,菲里金上尉也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径直爬上停在沙滩的宣传车,对着麦克风朗声宣布:“你们今天辛苦了!今天的彩排很成功!现在请跟我过来,在岛上找个地方搭帐篷扎营休息!

 晚上我请大家喝啤酒吃烧烤,稍微放松一下。然后明天再来一遍!”

 听了菲里的这番话,无论是站在宣传车上吼了半天的「政治招牌」何塞·米罗·卡多纳前总理,还是骑着摩托车追来的埃斯特莱恩组长。顿时全都眼前一黑,差点当场喷出一口老血来。

 作者的话:  PS:哎,现在看来,我在上一本书里是严重高估了以色列的情报能力和军事能力。

 就算有了核弹并且敢于丢出去,光靠以色列一国之力,恐怕也很难独斗中东列国了吧?

 法国日常丢人倒也罢了,以色列身处如此险境,怎么也拉胯到一定程度了呢?

 别人是居安思危,以色列是居危都能忘了思危。

 不过想想也对,赎罪日战争都过去半个世纪啦!现在的以色列,也早已不是昔日的那个铁血之国了。

 第57章、被重力束缚的灵魂

 “什么?彩排?!今天这都是在彩排?!!”

 反应过来之后,埃斯特莱恩不可置信地扑到菲里身边,揪住他的衣领吼道,“你是在开玩笑吗?”

 “没开玩笑啊!打仗这么重要和严肃的事情,不多彩排几次怎么行呢?”

 菲里拨开埃斯特莱恩的手,正色答道,“反正,卡斯特罗又不知道,我们哪一次是真的出击,哪一次是彩排和演习。如果他不做准备,就有可能被成功偷袭。如果他做了准备,又有可能白忙一场。

 你看,这样一来,我们的佯攻行动,不就成功地调动了古巴方面的注意力吗?”

 说罢,他就径自走了,只留下埃斯特莱恩组长,还在后面跺脚咒骂:“疯子!这真是一个疯子!”

 就这样,四百名刚刚出海十几分钟就打道回府的乌合之众,一边向沙滩上那些衣衫清凉的美女们吹着口哨,一边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西礁岛西南部的这片沙滩。而电视直播也到此进入了尾声。

 当然,就凭这么粗浅的障眼法,显然是骗不过卡斯特罗兄弟这样的老江湖的。

 距离西礁岛170公里之外的古巴首都哈瓦那,在看过西礁岛上的电视直播,并且捧腹哈哈大笑一番之后,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就给自己点上了一根雪茄,重新恢复了平时的冷静。

 “你说的没错,切,这确实是一场愚蠢至极的入侵。甚至还没有开始入侵,就已经够蠢的了。”

 他吐出一团烟气,淡淡地说道,“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都知道,佛罗里达的那帮叛徒,为什么会这样故意假装自己很蠢——危地马拉的雷塔卢莱乌训练营,最近有什么特别的动静吗?”

 “根据最新的情报,叛徒们在危地马拉开办的军事训练营,已经因为雨季将近而关闭了。”

 一说起正事,原本有些嬉皮笑脸的切·格瓦拉,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除了一小股轻步兵被转移到佛罗里达之外,其余叛军主力都聚集在了危地马拉的卡贝萨斯港,似乎是在做渡海前的最后准备。

 另外,驻扎在关塔那摩湾的几艘美国海军驱逐舰,最近也有不正常的表现,频繁在我国南部领海夜间航行,似乎正在勘察古巴海岸,并且被沿着海岸线巡逻的我方民兵发现……”

 “根据美国方面的公开情报,美国海军第81.8特混舰队旗舰的「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两艘LST坦克登陆舰和5艘驱逐舰,近期将在加勒比海地区举行演习。”劳尔·卡斯特罗补充说。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已经很清楚了。敌人是兵分两路,一虚一实。”

 菲德尔·卡斯特罗取下嘴里叼着的雪茄,扣在玻璃烟灰缸的边缘磕了磕,“一小股敌军待在北方的佛罗里达,充当烟幕弹,用一些做作而浮夸的表演,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真的有可能渡海南下,骚扰哈瓦那附近的海岸线——但那最多也只是佯攻而已。

 与此同时,敌人的精锐主力,则从危地马拉渡海来袭,准备从南方对我们捅出致命的一刀!

 总之,决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了!古巴的红色政权能否生存下去,就要看接下来的战场交锋!”

 他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古巴地图,如此总结说,“切!劳尔!行动起来吧!让军队立刻进入备战状态——尤其是空军!然后动员我们的民兵!动员我们的人民!准备迎接美帝国主义的无耻入侵!”

 就这样,伴随着大胡子卡斯特罗的一声令下,原本就并不安宁的古巴,立刻变得愈发动荡起来……

 ——

 第二天,4月16日,菲里带着临时划到他手下的四百乌合之众,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游行和阅兵表演。

 一样的宣传车开路,一样的军乐队和啦啦队,一样的不带枪械,每人一根法棍面包扛在肩头。

 只不过那家小学的校乐队在折腾一天之后不干了,小学生不仅全都累得趴下,而且还得回去上课。

 倒是女子高中生啦啦队依旧兴致勃勃,表示只要钱给够。就算让她们跳上一个星期也不成问题。

 所以,第一天的小学生军乐队,从第二天开始换成了一支在西礁岛上雇佣的黑人爵士乐队,跟女啦啦队员们一起载歌载舞——不得不说,精壮黑人搭配大长腿白妹,也有一番奇妙的反差感,同样惹人瞩目。

 然后,跟昨天一样,士兵们在挤进登陆艇之后,依旧只是出海兜了个圈子,又原路返回了沙滩。

 但是,前来看热闹的岛上闲人和跟踪报道的各路记者,跟昨天相比都少了大半,似乎是看腻了。

 就连扛着摄像机过来直播的摄影师和电视台记者,也都是一副哈欠连天,无精打采的模样——如果不是公关公司给了钱,他们恐怕也同样懒得再做一遍重复报道。

 埃斯特莱恩组长倒是骑着摩托车又来看了一遍。但当登陆艇再次去而复返的时候,他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朝菲里高声嚷嚷道:“我算是看出来了,金上尉,你根本就没打算去古巴,对吧?

 算了,你假如实在不想去古巴冒险,那就不用去了吧。反正,凭着你在这儿表演的滑稽戏,也足够让卡斯特罗和特鲁希略,都以为我们要去攻打古巴了……”

 “埃斯特莱恩组长,其实我这边不管是否渡海发动佯攻,结果都是一样的。”

 菲里坐在一张沙滩椅上,懒洋洋地答道,“因为之前几乎可以说是四面漏风的保密措施,危地马拉那边的训练营,根本就瞒不住卡斯特罗,当雇佣兵登上运输船队的同时,哈瓦那就该收到消息了。

 所以,卡斯特罗从一开始就明白,佛罗里达方向只会有调动他注意力的佯攻。但他唯一不知道的是,即使是从危地马拉渡海出发的雇佣兵,这一次同样也不会进攻他的地盘而已。”

 “是的,这次先饶过他一回,等到干掉了特鲁希略之后,我们再回头去找这个大胡子混蛋算账!”

 埃斯特莱恩点点头,“我现在要回去指挥多米尼加作战了!你就在这边继续表演吧!”

 等到埃斯特莱恩走了之后,菲里的身边就彻底清净了下来。

 至此,菲里的这一波忽悠,总算是基本成功了。

 忽悠是一门学问,就得看谁的脑子灵光,没脑子的人一辈子被忽悠,也是活该。

 忽悠成功了,捧场的人就多,行情也会越来越好,然后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

 ——傻乎乎的本地人以为古巴雇佣军会从佛罗里达渡海直扑古巴,精明的卡斯特罗以为敌人会从南方的危地马拉来袭。但事实是,没有任何人会进攻古巴,中情局的矛头指向了另一座岛屿。

 于是,所有需要忽悠的人,都被成功忽悠了,而菲里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他躺在沙滩椅上,仰头望着晴朗无云的蔚蓝天空,心中不禁感到一丝空虚,以及一丝惆怅。

 虽然自己最近的这几天,在西礁岛上挖空心思的各种整活表演,已经够卖力了。但对于美国的新闻舆论来说,实在是连个浪花都算不上,能够在报纸的边角料上刊登一篇豆腐干趣闻,就已经是极限了。

 除了他塞过钱的佛罗里达州地方电视台之外,那些顶流媒体全都对他视若无睹,连瞟一眼都欠奉。

 因为,最近这几天里,全世界舆论界的目光,都被聚焦在了那无垠的太空之中。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东方号」进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旅行者!

 当加加林乘坐的飞船进入太空的时候,苏联各地的孩子都走出教室,售货员走出商店,工人也走出厂房,好奇地仰望苍穹,似乎难以想象在他们的头顶上,真有一个自己的同胞正在繁星中飞翔。

 当加加林安然无恙地回到地面之后,更是立刻就成了全世界的明星人物。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是希望的赞歌。

 而开拓进取的奋斗、勇于发现的冒险,永远是最值得赞叹的英雄事迹。

 所以,加加林冲上太空的成功,让全人类都为之欢欣鼓舞。无论是冷战铁幕的哪一边,各国的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竞相报道着这场宇宙航行的消息,传颂着加加林的名字。

 足足27个国家热烈邀请加加林前去访问,尊贵的

 英国女王好像粉丝一样期盼着跟他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