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62章

作者:老老王

 真见鬼,FBI的新闻审查部门究竟在干什么?居然能让这种捅破天的消息见报?

 在回国的路上,基辛格博士曾经如此抱怨。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能责怪FBI的工作态度有问题。

 毕竟,自从去年的内战爆发以来,FBI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几任局长都死得不明不白,还有一大批高管或是叛逃。或是失踪,或是被处决,或是被关进了监狱……至于下面的人也被折腾得无所适从。

 即使到了现在,FBI也不能说是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只能说是「假装恢复了运转」。

 更何况,过去FBI能在全国趾高气扬地发号施令。但到了现在,地方上却未必还买FBI的帐。

 ——现在的尼克松政府,严格来说应该属于非法政府,那么FBI自然也变成了非法部门。

 各州县的地方警局到底要不要给FBI面子,属于一种自由心证的状态。

 真要遇到不听话的地方部门,FBI也没啥办法。

 所以,只要情报被泄漏出来,如今权威大损的华盛顿,就根本没办法阻止全国人民得知真相。

 而美国各大媒体的记者……哎,素来都是讲究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他们为了抢新闻,可以连命都不要,又哪来的政治觉悟,能让他们事事都顾及政府的脸面?

 眼下的新闻媒体,还远远没有被资本和政界驯服,依然是活跃于社会上的「第四权力」!

 至于情报是从哪里泄漏出来的?这会儿已经根本顾不上追查了,怎样填补窟窿才是最要紧的!

 幸好,虽然遭遇了上述意外,但美军的本次西非攻略,还是按部就班地初步展开了。

 小鹰号航母和肯尼迪号航母护送陆军第一师,漂洋过海抵达利比里亚,这个由美国黑人在非洲建立起的美式共和国。作为这次西非攻略的总预备队,并就地构筑起了后勤基地。

 101空降师也在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的邀请下,进驻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监控住当地的法国驻军。

 除此之外,塞内加尔和加蓬的反政府武装,也在美军的策应和中情局特工的扶持之下,相继起兵作乱。

 虽然塞内加尔叛军对达喀尔的攻势遭到挫败,被法国外籍军团打得一败涂地。但加蓬的军事政变却获得了成功,亲美派叛军依靠中情局私兵的加盟助战,还有美国海军航空兵的直接下场轰炸,击败了政府军和法国雇佣兵,打死了现任总统,占领了首都利伯维尔,并对加蓬的法国驻军发出了逐客令。

 然而,法国在非洲的驻军依然数量众多,西非各地依然有着大批亲法的黑人高层拥趸。

 同时,法国海军的福煦号航母,也已经从布雷斯特港起锚出航,带着一支舰队南下几内亚湾。

 最后,由于塞内加尔的军事政变失败,当地亲美武装被打得落花流水,使得法国依然保留着达喀尔这个重要港口,美军未能在第一时间切断非洲法语区的对外后勤线,没有把法国在非洲的基地封锁于内陆。

 接下来的事态究竟会怎样发展,基辛格博士也是内心忐忑不安。

 难道要抛弃非洲本地的土著黑手套,让海军陆战队直接进攻法军驻守的达喀尔,让美法两军血染黄沙?

 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真的要在几内亚湾打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海战吗?

 这可不是之前还能寻找替罪羊和借口的「恐怖袭击」,而是明火执仗的两军对阵!

 即使当真打赢了,接下来所谓「自由阵营的团结」,也就彻底变成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冷笑话了。

 ——虽然敲定了展开「对法特别军事行动」,从高卢鸡的爪下抢走整个非洲法语区的军事战略。但即便如此,五角大楼和白宫还是想要尽量避免跟法军爆发全面战争,至少是不要大打出手。

 而是想

 要靠军事威胁、外交恐吓和营造有利形势,迫使法国佬咽下这颗苦果。

 若是能够以「殖民地解放」为旗号,让美国和法国体面地实现非洲势力范围的交接,就最好不过了。

 但现在由于军事行动被新闻媒体提前暴露,美国想要实现这一最高目标,似乎很有些难度。

 不仅法国本土已经是群情激奋,叫嚣请战,世界舆论同样对此一片哗然,欧洲各国都在纷纷指责美国这一背刺欧洲朋友的卑劣行为。在联合国,面对法国代表的愤慨指责,狼狈的美国人匆忙间抛出一个所谓「帮助非洲实现民族解放」的理由,试图以此来应付潮水般涌来的国际指责,但效果约等于零。

 ——铁幕对面的红色国家依然是各种冷嘲热讽,铁幕这边的「自由国家」更是都在歇斯底里的大骂。

 除了身为苦主的法国,其余欧洲国家也都是一片兔死狐悲的感受,觉得美国这个领袖真是还不如没有——不仅贪婪地对自己人动刀割肉,还要假惺惺地骗盟国去对抗苏联的第一线填坑当炮灰!

 怎奈政治体制和阶级利益都决定了,这些国家根本不可能连夜绣红旗投奔苏联,于是只好无能狂怒。

 与此同时,原先就已经乱象纷呈的美国本土,这会儿更是风起云涌,怒火喷涌,遍地都是抗议游行。

 随着出租车在首都华盛顿的拥挤街道上缓缓蠕动,车上的基辛格博士看到了街边挤满了高喊反战口号的示威民众。其中除了那些精力旺盛的大学生之外,还大批无所事事的失业者。

 很多刚刚流落街头的破产白领和失业工人,这会儿都在愤怒地挥舞着拳头,咆哮着发出他们的控诉。

 毕竟,一边是哀鸿遍野、百业凋零的经济危机,另一边却是不顾民生依旧准备大打出手的疯狂政府,此时早已厌战到极点的美国民众,他们胸膛里的愤怒当真是宛如火山喷发!

 除此之外,在尼克松总统执政以来屡屡遭受沉重打击的民主党,也在暗中发力,串联各种民间团体,为它们筹集资金和物资,或是提供种种方便,只求能够造出声势,给尼克松政府添堵。

 听收音机里的描述,如今不仅是在首都华盛顿,还有纽约、亚特兰大、休斯敦、芝加哥、旧金山和洛山矶等在内的全美五十多个城市,这会儿都在爆发着空前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派往非洲的军队,停止这场「耻辱而不义」的海外战争,把精力用在拯救国内经济上。

 尽管白宫照例宣布全国城市进入紧急状态。但根本遏制不住已经形成了浪潮的反战运动。

 哎,白宫之所以要背刺法国,发动这场痛击友邦的非洲攻略,还不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吗?

 如果不能吞下法国的势力范围,摧毁法郎的金融地位,给美元寻找更多的锚定物和使用范围,给美国商品开辟更大的市场,现在的经济危机又怎么可能很快结束?被打断的生产链条又该如何恢复?

 坐在出租车上的基辛格博士,如此暗自唏嘘——但他也清楚,美国的政治运动一贯以来都是这样,组织者的热情有余而思考的深度不足,往往把注意力过度放在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它最重要的本质。

 没办法,美国政客一直努力把公民培养成这种不太聪明的样子,以便于随时忽悠、操弄和煽动。

 接下来,在抵达白宫附近之后,下了车的基辛格,看着眼前的一派人山人海,顿时愈加头大如斗。

 ——此时正有一万多民众聚集在白宫外,高举各式标语,焚烧尼克松总统的大幅头像,强烈抗议政府的这种背信弃义、趁火打劫和无视人民生死的好战做法。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宗教团体也趁乱煽风点火,煽动民众进行各种抗议示威活动,让整个华盛顿到处陷入一片混乱。

 基辛格博士奋力挪动他的肥胖身材,在人群中挤得满身是汗,脚上和裤腿上留下无数鞋印,才好不容易凑到了戒备森严的白宫入口检查站,又经过好一番盘问和仔仔细细的搜身,才被允许进去。

 看着白宫这副如临大敌的情形,基辛格博士觉得,尼克松总统这会儿应该是已经大难临头了,又是天崩地裂的经济危机,又是国际国内的反对浪潮,又是进退两难的非洲攻略

 如果说,经济危机的责任,尚且可以推卸到前几任总统头上的话,那么其它事件都与尼克松总统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非洲攻略像越战一样失败的话,基辛格博士能够想像得出,总统将会遭遇什么。

 弹劾、下台、最高法院的听证会……基辛格实在不敢再想下去,甚至认真考虑起了更换老板的途径。

 然而,当基辛格博士坐着电梯进入戒备森严的白宫地堡,在战略情报室内见到尼克松总统时,却发现总统先生依旧是一副非常镇定而淡然的轻松表情。仿佛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

 接下来,对于基辛格本

 次出使瑞典的失败,尼克松总统也非常宽宏地表示了理解,说这不是他的错,而是命运的恶作剧,绝不应该受到怪罪。于是,基辛格博士趁机说了一下他在回国途中见到和听到的各种糟糕情况,并且希望总统能够认识到眼下形势的紧迫和严峻……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

 “感谢你的关心,但这已经不再是问题。”尼克松总统如此说,“法国人刚刚向我们投降了。”

 基辛格:??

 第 600章、高卢鸡总是竖起白旗(下)

 法国首都巴黎,爱丽舍宫总统府

 一间装修豪华的会议室内,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高官政要们济济一堂,但却人人脸色难看得如丧考妣。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绝望的味道,氛围压抑得几乎要令人窒息。

 “也就是说,美国人已经吃定我们了?咳咳,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脸色铁青的法国总统蓬皮杜,伸手从口袋里摸出小药瓶,往手心里倒出两枚药片,仰脖吞下,然后才稍微缓过气来,恹恹地说,“伟大的法兰西在撤出亚洲之后,难道又要撤出非洲了吗?”

 回答他的只有一片尴尬的沉默。

 ——尽管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提前捅出秘密,爆料了美军即将对非洲展开的军事行动。但即使在打明牌的情况下,法国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势力的迅速坍塌。

 目前,科特迪瓦的博瓦尼总统已经倒戈,邀请美国101空降师进驻;加蓬则是一夜变天,CIA扶持的亲美武装掌握了首都利伯维尔,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即跟进,瘫痪了法国在几内亚湾的核心据点之一。

 虽然法国外籍军团从乍得的拉米堡紧急出动,坐飞机长途西征,成功挫败了塞内加尔的亲美武装叛乱,守住了塞内加尔首都——直面大西洋的良港达喀尔,但整体上依然是处于一片兵败如山倒的颓势。

 比如说,法国外籍军团刚刚离开乍得,驰援达喀尔,乍得北部的阿拉伯人游牧民叛军就立刻大举南下,背后还有利比亚的卡扎菲趁火打劫——长期出于阿拉伯人之间的同胞之谊,在北方支持乍得叛军的利比亚,这一次干脆直接出兵跟叛军一起南征,合力打得乍得的托姆巴巴耶总统是一败涂地、屁滚尿流。

 现在,叛军和利比亚军队已经杀穿浩瀚沙漠,打到了拉米堡(恩贾梅纳)郊外,烂泥一般的乍得政府军已经基本崩溃,全靠当地留守的1500法军和2000还堪一战的总统卫队,才勉强扛住了敌人的凶猛攻势。

 但托姆巴巴耶政府已经人心惶惶、士气涣散,高官争相出逃,在首都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如果法军主力再不回师乍得,托姆巴巴耶就要流亡海外,让卡扎菲在乍得扶植起一个反法政府了。

 但让法国外籍军团回援乍得也是不可能的,达喀尔城这边只是战火放熄,塞内加尔的亲美叛军尽管被击退。但实力尚在,军械弹药更有美军敞开供应,只要稍微休整一下,就能很快卷土重来!

 更何况,下一次再围攻达喀尔的时候,恐怕就会有美军的黑人士兵混在叛军里直接参战了。

 只靠塞内加尔那个买办政府吃空饷吃到飞起的废物军队。如果没有法军压阵,肯定是守不住达喀尔的。

 什么?让驻扎非洲的法军,在拉米堡和达喀尔来个两头兼顾?这根本办不到啊!

 法国在非洲的驻军总共只有五万,其中还有三万多人是完全不能打的「办公室兵」,真正的作战人员不到两万。再扣掉各处基地的最低守备兵力,能够随时抽出来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其实才五六千人

 这么少的兵力,充其量只能应付一个地区的中等烈度战斗。一旦被人上了强度,或是多点起火……

 那么,在非洲的法军,就会很快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了。

 更何况,就算东边的乍得和西边的塞内加尔都稳住了,南边还蹲着虎视眈眈的几万美国佬呢!

 这局面真是要说多绝望,就有多绝望!

 一般来说,遇到这种前线摇摇欲坠的危急状况,正常国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发兵增援。

 而法国的蓬皮杜总统也是这么想的,但问题是……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和埃及,有哪个国家同意向我们开放领空了吗?”

 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外交部长,但外交部长却神色黯然地摇摇头,“抱歉,埃及和所有的北非国家,都拒绝向我们开放领空,还表示如果法国运输机擅自闯入它们的领空,就会被它们的防空部队击落!”

 ——如今,在法国本土和非洲法语区之间。不仅隔着浩瀚的地中海,还隔着被称为「马格里布」的北非三国和全世界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

 法国想要从本土空运部队去西非救急,运输机群必然要穿过北非各国的领空。

 然而,独立才十年的阿尔及利亚,在五十年代可

 是被法国佬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会儿伤疤都还没愈合,举国上下跟法国殖民者可谓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又怎么可能给法国行个方便?

 利比亚原本是在英法美苏之间反复横跳。但如今的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已经亲自出兵,南征乍得,必须要拔掉法国驻军的拉米堡(恩贾梅纳),肯定也是封闭领空,不准法国人过来给自家兵马添麻烦。

 再接下来,突尼斯和摩洛哥倒是没那么反法,也没有参与美国牵头组织的本次「围猎高卢鸡」行动。

 但突尼斯的版图狭小,法国运输机通过了它的领空之后,还得经过阿尔及利亚或利比亚的国土,才能抵达目的地。摩洛哥则是畏惧美国,更不愿破坏「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故而同样拒绝向法国开放领空。

 这样一来,法国本土的援军想要抵达非洲法语区,就只能从马赛或土伦港上船出海,前往达喀尔登陆。再向东长途跋涉三千公里,才能抵达眼下激战正酣的乍得前线:

 三千公里!并且沿途几乎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和戈壁!

 在没有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可用的情况下,维持这么长的陆地补给线,真是想一想就能让人发疯!

 而且,整个海上航程,都有美国海军构成威胁。即使在陆地上,也有可能随时被美国空军「误炸」。

 最后,就算打赢了乍得之战,又能怎样?浩浩荡荡的三个美国航母战斗群就部署在几内亚湾,四万美军正在陆续登陆上岸,五角大楼都已经宣布成立「美国非洲军」了,怎么看也不是轻易就能退缩的。

 如今法军还只是跟美国扶持的叛军交手,就已经打得左支右绌。若是美军亲身上阵,还不得一溃千里?

 尽管作为反制措施,法国海军已经紧急起锚出港,开赴西非海域,跟美国舰队进行对峙。

 但法军上下都知道,这不过是摆个姿态,装装样子,表现一下强硬而已。

 美国海军如果一定要坚持非洲攻略的话,法国舰队恐怕是只能主动退缩的。

 ——法国海军目前只有两艘常规航母,克里蒙梭号和福煦号(未来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这会儿还根本不存在)。其中,克里蒙梭号还在船厂大修,真正能出航的只有一艘福煦号。

 相比之下,如今闯入西非海域的美国海军,却有三个航母战斗群,真要冲突起来就是三打一……

 不,其实是四艘美国航母打一艘法国航母!

 因为,在南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还驻扎着美国地中海舰队的一艘航母和其余十多艘作战舰艇呢!

 总之,根据军方的分析,如果跟美国展开非洲争夺战,两个国家的军力实在是众寡悬殊。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和背后蜂起的非洲叛党,兵微将寡的法军在非洲差不多是战则必败,而且在战败之后还得不到国际舆论的同情——因为,反对殖民主义这种事,在当前的国际社会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法国还想要在非洲继续维持殖民势力,本身就是一件既不得非洲土著之心,又在国际上属于政治不正确的事情,说是旧时代的罪孽都不为过,怎么可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呢?

 但若是不战而退,丢掉非洲的法国势力范围,后果也很严重——法郎的流通范围会大幅度变小,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会彻底失去前殖民地国家的供养,法郎瞬间变得疲软无比,导致国内经济雪崩和金融风暴。

 之前法国利用美国动荡、美元疲软而获得的好处,统统都得连本带利地吐出去,自己还得再额外割掉一大块肉,在外国人面前也站不起腰——此后民心士气注定一蹶不振,什么大国梦想都要化为泡影了。

 最后,无论是在非洲战败而逃也好,不战而退也罢,自尊心爆表的巴黎市民,都是肯定要上街游行抗议的,此乃法兰西自从中世纪晚期以来的特色风景线,任何在巴黎开张的法国政府都不能不尝。

 但是,有哪个法国总统愿意遭遇这么不体面的下场?

 远的如巴黎公社和1848年革命暂且不说。如今距离第四共和国被军事政变推翻,才几年呐?

 这可真是令人挠头,打又不敢打,退又不敢退,卖惨哭委屈都不占理,好像不管怎么决策都是错。

 正当爱丽舍宫这边迟迟疑疑做不出决定时,非洲法语区又传来了新的坏消息——昔日的奴隶海岸,现在的达荷美(1975年改名为贝宁)共和国首都科托努发生军事政变,空降兵司令马蒂厄·克雷库少校带领伞兵第一纵队(简称一空输)攻入总统府,武力解散了政府和内阁,把总统委员会的三个大佬丢进监狱。

 ——别的国家有一个贪污腐败的总统,就让老百姓够受的了,达荷美这个国家与众不同,政界有三个大佬互不相让,最终三人搞了个总统委员会,三个人一起当总统分享权力,一起疯狂贪污民脂民膏,把达荷美这个曾经以出产“

 达荷美女战士”而出名的国家给搞成了「三日凌空」,烤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像这种非洲穷国,一个暴君尚且养不起,更何况是三个暴君呢?

 所以,克雷库少校带着一帮青年军官,指挥「一空输」杀进总统府,推翻文官政权,建立军政府做法,在当地百姓看来并不是什么「武夫乱政」。反倒是一桩大快人心的好事情,满街都是欢呼与喝彩。

 然后,尽管克雷库少校并非亲美派别,而是举着红旗的「社会主义者」,刚一上台执政就宣称要在达荷美(贝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跟还没来过的美国人相比,新政府肯定还是更厌恶法国人。

 所以,克雷库少校的红色军政府,在第一时间就跟法国殖民势力做了切割,宣布停止使用非洲法郎,解雇政府里的法国顾问,要求法国银行归还达荷美共和国的财政储备,还勒令法军撤出他们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