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361章

作者:老老王

 所以,在1929年之后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尽管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变成无业游民,也冒出了名为「银衫军」的纳粹组织。但由于人民武德匮乏、费拉不堪的缘故,那些开着汽车逃荒的游民,始终没有变成大规模的流寇,更没有能力攻城略地——就连寻常警察都能用警棍拦住他们,把他们抓起来或驱赶走!

 三棍打碎牛仔魂!华尔街的恩情报不完!

 可现在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帝国,美军的规模自然也随之飙升。因为刚刚结束不久的越战和内战,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的数量,在去年曾经一度膨胀到了300万人的巅峰——虽然现在又被一口气裁军到了不足一百万人。但那两百万被输出社会的退役老兵,可没有忘记他们的战斗技艺和杀人经验。

 更何况,在并不遥远的二战时期,美国曾经有1000万人服役参战,并且现在距离二战结束才只有二十多年,很多二战时代的百战老兵依然在世,并且保留着他们的武器和勋章,对昔日的世界大战记忆犹新。

 现在,这么多拥有丰富战斗厮杀经验的人,在超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突然失业的失业,破产的破产,没了退休金的没了退休金……银行还要来收走他们的房子,把他们驱赶到街头去当流浪汉……

 你觉得,他们是会乖乖就范呢?还是会拿起武器,拼死一搏?

 尤其是如今华盛顿的这个尼克松政府,理论上还是个未经选举产生的非法政府?

 “那又怎么样?失去了军队的组织和秩序,他们不过是一群暴徒罢了。”

 听了菲里的这番叙述,黑格上校却不以为然,“就像某位古希腊哲人说的那样,一群暴民不等于军队,正如一堆建材不等于房屋——就算他们聚集起来闹事,只要政府下定决心,也是能够轻易击垮的。

 当年华盛顿的退伍老兵大军,不是也被麦克阿瑟的坦克和骑兵轻松驱散了吗?”

 “确实,一群退役老兵是打不过正规军的,但他们也不需要跟军队正面对决。”

 菲里先是点点头,随即却又摇摇头,“当他们守在要塞里的时候,正规军的优势就被抹平了。”

 “要塞?他们哪来的要塞可以据守?这里可是一百年没打过仗的美国本土!”

 黑格上校撇撇嘴,“你说的该不是南北战争时代遗留的那些堡垒吧?就我所知,除了被改造成博物馆的那几座,剩下的早就坍塌的坍塌,拆毁的拆毁了。再说,那时候的堡垒,到现在还有什么用?”

 “哎,你这就错了,黑格上校,他们在地面上没有要塞,但地下却多的是啊!”

 菲里叹了口气,“你忘了过去十多年来,全美人民大兴土木挖出来的那么多避难所吗?

 当核战爆发,美国变成辐射废土的时候,这些避难所会变成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但当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响,美国却陷入内乱动荡的时候,这些地下避难所就要变成叛乱分子的坚固据点了啊!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三防设施完备的地下避难所,都比巴黎的街垒难打多了!”

 避难所?!!卧槽!怎么忘了这个?

 听了这话,黑格上校顿时瞪圆了眼睛,头脑里一个激灵,思维一片空白。

 “黑格上校,你知道吗?过去的十几年里,整个美国总共修建了一百多万个地下避难所,其中超过80%都是私人修建的,很多都是直接修建在他们的自家后院里——眼下的美国,可是遍地碉堡啊!

 你觉得,这些扛得住核爆冲击波的避难所。难道会防不住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偷袭?”

 菲里继续侃侃而谈,“而且,这些避难所不仅有着乌龟壳,还是一个个存量巨大的军火库。

 就我所知,国内绝大多数的避难所,就算没来得及囤积饼干和罐头,也肯定囤积了枪械和子弹,目前民间囤积的火箭筒和冲锋枪,说不定比现役美军的装备数量还多呢!

 像这样设防坚固,物资充裕,火力又强大的避难所,简直就跟太平洋战争那些日军修建的海岛工事一样令人头痛啊!若是再有几个退役老兵守在里面,你让警方怎么帮银行收房子?往避难所里灌毒气吗?”

 至于白雪公主的黑皮肤,都已经吐槽几年了,也没得说了。

 但我迄今还是搞不懂,迪士尼本来就有一个黑人公主蒂安娜的IP(《公主与青蛙》),为啥政治正确搞了那么多年,愣是一直不肯拍《公主与青蛙》的真人版,反而硬是要改其它公主的肤色呢?

 《公主与青蛙》的背景还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按道理分明更加接地气才对。

 第 598章、情报泄漏!国家从顶上漏水!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候,美国本土是基本没什么军事要塞和现代化防御工事的。

 ——南北战争的硝烟,那时早已随风散尽,印第安人的最后抵抗,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入了尾声。

 之后美国参与的历次战争,美军都是主动出击,渡海远征异国,再也没有让任何一个敌人踏上过美洲大陆的本土。同样,美国也没有再爆发过大规模的国内武装冲突,让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从此远离了战火。

 凭着国土南北无强敌,东西方各有一片浩瀚的大洋充当护城河,美国本土城市都是不设防状态,没有任何的军事防御规划,更不用说什么要塞化城市了——同理,在美国的乡下,也不存在多少碉堡和要塞。

 这样一来,在无形之中,也消除了美国民间出现武装割据的风险,让潜在的叛乱者没有寨堡可以据守。

 而在其它国家,这种消除地方割据潜力的事情,往往是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实现的。

 ——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之后,奠基江户的德川幕府之所以要颁布《一国一城令》,命令各地诸侯毁弃除了自家居城之外的其余城寨,并且就算是诸侯自己住的居城,也得要幕府批准才能修缮,目的就是消除地方势力起兵反抗中央的根基。让国内基本不设防,潜在的叛徒在举兵之后没有现成的要塞可以使用。

 同理,美国既然本土完全不设防,那么国内就算出现了小规模叛乱,叛军也没有坚固的据点可以利用。在政府军的讨伐面前,这些没有工事要塞的乌合之众,必然只能一触即溃,无法变成令人头痛的钉子户。

 这种美国本土不设防的情况,直到1957年的「斯普特尼克时刻」,随着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才骤然发生了改变——当时的全美各界一片恐慌,因为美国在时隔数十年后,又一次重新遇到了本土可能遭到敌对势力打击的威胁,民众普遍担心苏联核弹有朝一日会从头顶落下,把家园烧成灰烬。

 美国两侧的海洋曾使孤立主义者感到可以高枕无忧。如今看来已变成为可以涉水而过的小溪了。

 艾森豪威尔总统公开发表讲话,鼓励人们在自家后院挖洞和囤积罐头——结果发现更多的人选择屯枪。

 全美各地的建筑公司,则纷纷开始推出他们的家庭避难所,五十年代的美国人只要支付最多两三千美元,就能拥有一个看起来还挺不错的末日之家——内有色彩鲜艳的混凝土墙壁,草绿色的塑料地毡,巧妙隐蔽起来的入口和通风口,以及单独的滤水器、发电机和测量辐射的盖革计数器等等。

 还有更多的美国手工达人,嫌弃建筑公司提供的标准款式避难所不合意,宁可自己搞图纸,利用每天下班之后的时间一点点「愚公移山」,给自家后院修一个更气派的地下避难所。

 ——如果是在冷战后,这种擅自施工的做法是肯定通不过审批的,但在冷战时期,就没人计较了。

 否则,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刚刚发表讲话,鼓励全民大挖避难所和囤积物资,法院就宣布想挖避难所得要审批和缴费,囤积物资也是非法行为——这不是等于逼着白宫和法院大战一场吗?

 这场全民参与的深挖地球、大建避难所的宏伟运动,迄今已经轰轰烈烈地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美国人来说,「后院的地洞」已经几乎成为了中产阶级家庭的标配。

 而更有钱的富豪,也热衷于花钱修建他们的地下城堡和地下宫殿——总比修建豪华陵墓更有积极意义。

 到了七十年代初,在美利坚合众国的诸多地区,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葱郁森林,到碧波荡漾的五大湖畔,从亚利桑那州的炎热沙漠,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河口沼泽地,到处都藏匿着各式各样的避难所。

 虽然这些避难所不如欧洲中世纪和日本幕府时代的城堡那么高大显眼,引人注目,令人望而生畏。反倒深藏于地下,就连入口也做过精心的伪装。但其实际功能,却基本跟历史上的军事要塞都别无二致——同样有着坚固的防御力和强大的自持能力,能够让攻击者望而却步,对躲在里面的人一筹莫

 展。

 除此之外,美国民间的避难所,还普遍都有着不弱的火力——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在修建避难所的一开始,就需要面临一个伤脑筋的问题:那就是在核弹降临、避难所启用之日,要怎样安排那些没有远见、未能建造自己的掩护所的邻居?你钻进了自己的防空洞以后,没有空处给邻居,那就必需把他们关在外面,偏偏你的邻居很可能还是拿着枪的。为此,躲在避难所里的你,必须要有武力来驱逐闲人。

 所以,每个像样些的避难所,都囤积了大批枪械弹药,甚至还有简易的子弹复装设备。并且在门口安装了射击孔,某些大型避难所还在门口安装了电力驱动的自动机枪塔,外围拉了电网,或者囤积了地雷。

 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金融危机和破产风潮却先一步降临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

 那么,你作为一个突然破产的人生败犬,是会选择乖乖让银行收走房子和一切资产,流落到街头去当流浪汉?还是赶紧卷起细软,带着家人躲进豪华的地下避难所,看看拖一段时间之后,能否还有转机?

 甭管怎么想,都是先钻进避难所里猫着,要比直接去当流浪汉,多少会来得强一些吧?

 然后,一旦这些破产老赖们躲进了避难所,警察想要再把他们抓出来,可就难办得很了。

 ——说到这里,菲里的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一部名为《地道战》的老电影,以及「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的激昂歌词……

 怎么说呢?跟抗日地道战里的土坑道相比,美国的地下避难所,论设施装备肯定还要更加先进得多。

 虽然这些美国民间的避难所,一般来说并没有互相联通,无法立刻构成一个反扫荡的作战网络。

 但如果避难所的主人们能够彼此团结起来,想要互相配合作战的话,似乎也不是完全办不到……

 他赶紧甩甩脑袋,把杂乱的思绪驱离脑海,随即继续说了下去:“黑格上校,我过去就是做避难所生意的。所以,没人比我更清楚这些避难所有多么难打!

 这么说吧,二十多年前的太平洋战争之中,海军陆战队的前辈们,在塔拉瓦、硫磺岛和塞班岛面对的日军坑道阵地,恐怕还没有国内的避难所那么坚固呢!”

 菲里对着面色愈加难看的黑格上校,如此说道,“

 如果这些家庭用的地下避难所,都能符合三防标准,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就连核弹的冲击波都无法敲破这些乌龟壳,把主人从避难所里赶出去!

 既然如此,换成只有常规火力的普通军队,想要攻克这些坚固的地下堡垒,就更艰难了……”

 “虽然日本鬼子在海岛上守得很顽强,海军陆战队还是打下了他们的工事。”黑格上校抬杠道。

 “是的,你说的没错,再坚固的地堡也是能够被攻下的。但是代价呢?”

 菲里撇撇嘴,“黑格上校,假如警方每一次没收房子的驱逐行动,都要打成一场微型的硫磺岛战役,那么作战的费用和警察的死亡率,将会飙升到一个什么水平?届时还有人愿意当警察吗?

 总不能从监狱里强征囚犯当特警,命令杀人犯穿着警服攻打避难所吧?这也太地狱了!

 此外,如果我们选择像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岛屿上做的那样,把喷火器、燃烧弹、轰炸机、榴弹炮、坦克。甚至是毒气弹都搬出来,在美国本土针对各处避难所展开特种作战。

 那么就算是打赢了。最后除了一堆尸体和废墟,又还能收获什么?治安只会越打越乱吧?”

 他一边说着,一边想象了一下美国大兵和警察每天像打地鼠一样顶着机枪扫射,强攻成千上万的避难所……好吧,这场面绝对比漫威世界里的纽约和DC世界里的哥谭还热闹,每天打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唯一的好处是,美国的土木狗再也不愁没活儿干了,动不动就把城市打成废墟再重建!订单太多啦!

 但问题是,美国经济撑得起这样频繁的大规模内战吗?畏惧风险的资本,只怕是第一时间就要逃了!

 虽然像尼克松政府现在做的事情一样,肆无忌惮地痛击盟友,用核弹头把其它地方轰得比美国更乱,从而让天天巷战的美国看起来也显得相对安全,同样是一个很有地狱笑话色彩的解决问题思路……

 ——我把国家治理得民不聊生也无所谓,只要其它国家都变成人间炼狱就好啦!

 可是,就算资本无处可逃,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承受不住如此疯狂的社会动乱。

 结果恐怕只能是资本原地蒸发,产业链彻底完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大踏步倒退……怎么说呢?颇有一种罗马帝国崩溃,黑暗中世纪降临的既视感。

 “我想应该还不至于如此,底层的无知愚民姑且不论,那些体面人还是敬畏法律的……”

 黑格上校刚刚如此嘟囔了几句,就看到咖啡馆的电视机里播出了最新的本地新闻,赫然乃是——“某个投资失败的破产富豪,赶在讨债公司打手杀来之前逃离比弗利山庄别墅,躲进海岸山脉的私人避难所,用乱枪击退讨债人员和警察的搜捕,目前还在跟警方对峙之中……”

 略显模糊的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出浑身血污、裹着绷带的警察被人用担架抬下来,远处还有黑烟袅袅。

 好吧,看起来,美国中产阶级或许在平时确实任劳任怨,敬畏法度。但等到他们破产变成流浪汉的时候,原本对于法律和制度的畏惧,也就荡然无存了:反正情况已经不会变得更坏了。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既然你明明有着一座坚固的堡垒,那又为什么还要束手就擒呢?

 然后,一旦破产的老赖躲进了地下避难所,皮球就被重新踢回给了官方。

 发兵攻打这些多如牛毛的避难所,只怕是得不偿失;但要是看到点子扎手,就暂时放过不管的话……呃,很多银行就会因为收不到抵押品,陷入坏账成山的窘境。而面对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政府只能开启核动力印钞机,靠着疯狂的「量化宽松」或者说狂印钞票,来给银行救急。

 届时,本来就已经水涨船高的物价,更是会继续坐着火箭上天,一年通胀个百分之几千也是寻常事。

 ——想到这种恐怖的可能性之后,黑格上校瞬间就感到了不寒而栗。

 “美元的形势确实不妙,但这只是暂时的。”

 他捧着咖啡杯,如此喃喃低语道,也不知是想要说服对面的菲里,还是想要说服自己,“只要我们在非洲向法国佬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应该就是这几天了吧?”

 “嗯,大概是后天开战吧,现在我们的舰队应该已经快要摸到几内亚湾了。”

 菲里一边看着刚从报童手里买来的新报纸,一边答道。

 “后天?等等,您怎么知道的,这种军事机密,华盛顿也会向我们通报吗?”黑格上校皱眉问。

 “机密?什么机密?都已经登在报纸上了啊!”

 菲里把报纸摊开在桌上,推到黑格上校面前,黑格低头一看,顿时就两眼一黑。

 ——只见这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就是——“我军四个航母战斗群携三万登陆部队远征非洲几内亚湾!预期将与法国海军展开对决!二战后全球最大规模的海战即将打响!”

 再仔细一看,新闻的内容颇为详实,连出征部队的番号,舰艇的名称,指挥官的人选,都一一罗列了出来,甚至还有一张简略地图,示意了美军本次非洲攻略的主要攻击路线!

 “这,这是高层的情报泄漏了?”黑格上校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惊魂甫定地说。

 “没错,应该是华盛顿那边漏了消息,参加行动的基层人员不可能知道那么多内幕。”

 菲里撇撇嘴,“国家这艘船在沉没的时候,总是从顶上漏水的啊!”

 第 599章、高卢鸡总是竖起白旗(上)

 “诶-这不是我们最爱扮演硬汉的尼克松总统嘛?

 亚洲的盟国都快被你丢光了,还在那儿自吹自擂呢?

 说好的跟布尔什维克势不两立,要带领美国走向胜利,结果转头就先访问北京,又访问莫斯科,对两位红色领导人拍马屁拍得肉麻无比,当真是一点儿脸面都不要了,连小女孩看了你都觉得害臊!

 造了那么多核弹,说是为了抵御苏联,实际上却在痛击欧洲盟友,这就是传说中的'我打我自己'吗?

 哦嚯-经济不行了,就要抢法国佬的非洲殖民地,联合国里的法国代表又在跳脚了哦!

 啧啧,背信弃义痛击盟友上瘾了是不是?你的名声已经比纳粹德国的大骗子戈培尔还差了哟!”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街道上,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坐在出租车上,一边努力揉着太阳穴,以缓解长途旅行带来的晕眩,一边听着车载收音机里嘲讽尼克松总统的脱口秀节目,顿时让他感觉两眼一黑。

 ——这世上比背刺盟友更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那就是已经亮出毒刃,正要背刺盟友的时候,旁边突然有人跳出来,举着摄像机对准你进行全球直播!

 你那把背刺盟友的毒刃还没戳下去,无数的嗜血观众就已经开始议论纷纷,观察你究竟要从哪个角度、用几分力气去背刺盟友,讨论你事先有没有跟明面上的敌人串通,并且给你的背刺姿势打分……

 这可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而当这种离谱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时,那就更是几乎要让人扑街挠墙,乃至于心脏病发作啦!

 就在48小时之前,刚刚退烧病愈不久的基辛格博士,才以总统特使的身份,飞越大西洋,出访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会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和瑞典首相

 奥洛夫·

 帕尔梅,向他们表达「自由世界的支持与善意」,鼓励瑞典人继续跟苏联毛熊硬抗到底,「整个自由世界都站在你们背后」!

 结果他跟瑞典首相的会谈还没结束,新闻媒体就爆料了——“渡海出征的美军改弦易辙,转道攻向非洲,即将背刺法国非洲舰队与外籍军团”的爆炸性消息,接着法国的爱丽舍宫也发出了警告声明。

 于是,前一刻还跟基辛格博士相谈甚欢的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瞬间大怒变脸,斥责基辛格是「想要重演慕尼黑会议」,一边跟苏联串通演戏,一边还要把瑞典人民当成傻子一样玩弄。

 而瑞典国王也表示「瑞典绝不是捷克斯洛伐克」,他宁可向苏联屈服,也绝不当一个被玩弄的傻瓜。

 接下来,两边自然是不欢而散,基辛格博士几乎是被瑞典人抡起扫帚赶出了斯德哥尔摩,回机场的一路上,还沿途到处有人朝他的坐车丢垃圾,弄得他好像是过街老鼠一样的狼狈。

 虽然基辛格博士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被人嫌弃的时候。但像这次瑞典之行一样难堪,却还是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