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52章

作者:老老王

 他叹了口气,起身走到书房,拿起了电话听筒。随即就听到了比斯尔副局长的愤怒咆哮。

 “金上尉!我看到你传真过来的圣费尔南多谷避难所女郎项目教学计划大纲了!真是岂有此理!

 你怎么能给我做出一份两年的培训计划来?如果每个女奴,不,女间谍,都要训练两年才能拍卖,这样的生意怎么可能不亏本?且不说养着她们的成本问题,光是这么长的时间,就根本拖不起啊!

 这份教学大纲,我现在就驳回了,你立刻给我做一份速成的培训计划,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

 然而,电话这边的菲里也很委屈:“三个月的速成班?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办得到?

 局长,您可能没有仔细看我的传真吧?您给我弄来一群拉丁美洲的女孩,而且普遍没多少文化,我光是让她们从零基础开始,学会基本的英语,看得懂各种机械设备的英文说明书,起码就要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她们连英语都不懂,又该怎么跟她们的买主交流?更别提操作避难所里的各种设备了!

 您总不能只找那些会说西班牙语的富豪做人口生意吧?这样的客户在美国又有几个?”

 比斯尔副局长:??!!

 从拉丁美洲「进货」的女人不会说英语?上帝啊,我怎么忘了这一茬?

 第81章、有人远征月球,有人远征厕所

 总之,接通了菲里的电话之后,中情局的比斯尔副局长,才终于发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盲点。

 ——中情局从拉丁美洲拐卖来的女人,嘴里说的自然也是西班牙语,没几个会说英语的!

 毕竟,中情局过去搞人口贩卖时,无论是把姑娘卖到妓院,还是卖给富豪,都不用考虑语言问题。

 谁管她们会不会说英语啊?只要长得美貌身材好,丢到床上能让男人玩得爽就行!

 像这种花钱买来的外国女人,如果不会英语,说不定还更吃香,因为不容易跑掉!

 但问题是,如果要让她们成为避难所的女主人,美国富豪们在核爆末世之后的废土伴侣……

 这个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就不能不想办法解决了。

 否则,避难所女郎们连英语都不会说,避难所里各种设备的说明书都看不懂,怎么可能不闯祸?

 而避难所里囤着的,不仅有堆积如山的罐头,更有大量的汽油和弹药,外加自给自足的电力系统……管理这一切的避难所女郎,要是一不小心闯了祸,那可就绝对是大祸了啊!

 所以,不教她们英语是不行的,这是对买主生命安全的极度不负责任!

 可这样一来,就会如菲里所说的那样,让一个外国女人,从零基础开始学英语,要多少时间?

 想要达到能够基本会话的水平,一两年是最起码的了吧?

 嗯,确实有些头脑非常灵光,在语言上很有天赋的学霸,可以只用两三个月就掌握一门外语——欧洲各国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类似,德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学英语,都比东亚民族要容易些。

 所以,拉美人学英语的难度,也没有东亚黄种人学英语那么高。

 可问题是,就算拉美人学英语的难度低,前提也得是有学上、有书念啊!

 确实,在美利坚合众国如日中天的年代,隔壁拉丁美洲稍微有点文化的知识分子,都会说几句英语。

 但问题是,此时的拉美,又有多少文化人?尤其还得是有文化的年轻女

 人呢?

 ——中情局从拉丁美洲各国拐骗收购来的女人,大多要么是乡下村姑。要么是逃家少女,要么是转手了好几次的女俘虏,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文盲,连西班牙文字都不一定认得!

 至于会说几句英语的拉美女郎,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十个人里面也未必有一个。

 而且,就算是这些会说几句英语的女人,也很难做到流畅的英语读写,说话时还得打手势……

 没办法,在二十世纪中叶,全民教育还是一个很奢侈的概念,只有苏联和德国由于各自的考量,真正不惜工本地推广了全民教育,完成了扫盲事业。英国则在二战后的工党执政时期,终于在「福利社会」的框架内推广了义务教育。至于其它的欧洲国家,都还没有完成全民扫盲和普及教育的最后一点收尾工作。

 与此同时,作为冷战另一极的美国,更是要到六十年代中期的约翰逊总统时代,才在「伟大社会计划」的口号下,勉勉强强算是真正普及了公立教育——尽管仅仅十年之后,美国公立教育就开始放羊了……

 在全世界最发达的欧美国家,普通人的受教育水平尚且如此,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文化水平,就更难指望。且不说人均胎教肄业的非洲黑叔叔,以及学问都在宗教上的中东阿拉伯人和南亚印度人。即使是完美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拉丁美洲人民,其人民的知识水平,也就比非洲黑叔叔稍好些而已。

 拉美各国的独裁者,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普遍都比较的焚书坑儒,上等人的子女可以读收费昂贵的私立小学,然后再到美国或欧洲去留学;中产阶级的子女读教会学校,穷人的孩子只能当文盲。

 比如,统治尼加拉瓜四十年的索摩查王朝,只有二代目路易斯总统还多少搞了点儿国民教育事业。

 等到三代目「小塔乔」上位后,就立刻把尼加拉瓜的教育开支削减到零,全国学校纷纷倒闭。有看不下去的教师,设法找到他据理力争,他居然当众宣称:“我不想要有文化的人民,我想要蠢笨的牛!”

 这还是相对和平的尼加拉瓜,而在其它的南美战乱国家,可就更不得了——此时的哥伦比亚已经打了十多年的内战,政府军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惨无人道的屠杀和酷刑,不算战场上的死伤。仅仅是被捕杀的「疑似革命者」,就有足足二十万,而当时整个哥伦比亚的全国总人口,也才一千万左右而已。

 另一边,面对政府军的屠刀,游击队也以牙还牙,不断劫掠城镇,屠戮庄园主,焚烧教堂和修道院。

 在这种战火燎原、尸横遍野的环境下,整个哥伦比亚就更加没人有闲心思搞什么教育了。

 换而言之,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拉丁美洲,能懂一点英语的年轻姑娘,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她们落到中情局人贩团队手中沦为「货物」的可能性,就更加微乎其微,堪比从阿拉斯加的冰冷溪流里淘金。

 除非中情局的捕奴队能够杀进拉美国家的大学里,抓捕大批的女大学生……但这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即使是CIA也兜不住。毕竟拉美国家能读大学的都是上等体面人,其活动能量绝非贫民人家可比。

 所以,面对菲里的这一诉苦,比斯尔副局长一时间也拿不出解决的办法。

 虽然他依旧顽固地觉得,只是为了让绑来的拉美女人卖出高价,就要用一两年时间来养着她们攻读语言学校,未免也太离谱了。但菲里立刻就反驳说,中世纪的阿拉伯奴隶贩子,为了让漂亮的女奴能够卖进苏丹的后宫。可是不惜花费重金教导她们礼仪、歌舞和才艺,养上好几年才出售的。

 如果中情局连这点耐心都没有,那还做什么高端生意?直接利用手里的情报,去华尔街炒股算了!

 可是,比斯尔副局长和杜勒斯局长也有他们的难处:中情局的正副局长宝座,可不像FBI的胡佛局长那样,能够一坐就是几十年,恰恰相反,他们很可能再过一两年就要退休了。

 如果在退休前,这个「避难所女郎」营销方案,还是没有见到回头钱的话,他们岂不是白折腾了?

 最终,无可奈何的比斯尔副局长,只能让菲里按照他的计划,继续培养现有的这几个「女奴学员」。

 但这个避难所学院的扩招事宜也就此打住,暂不考虑。除非能有解决零基础学英语问题的方案……

 ——

 九月末的又一个周末,菲里再次前往圣莫尼卡海滩海滨大道625号,参加了帕特丽夏·肯尼迪举办的肯尼迪家族周末派对。这一次,他没带玛丽塔作为女伴,而是带着他的小妹玛利亚过来见见世面。

 因为,在这一天,约翰·肯尼迪总统终于在百忙之中抽空带着家眷来到洛杉矶,参加海滨大道625号的周末派对,会见西海岸的各路名流人士,争取他们对本届政府「新边疆」政策的支持。

 这次派对的主题,

 是在全球引起热议的美苏太空竞赛和最近逐步公开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对于全体美国人,甚至是全体地球人来说,月球确实是一个新得不能再新的「新边疆」了。

 所以,在举办派对的大厅里,到处挂满了月亮和星星图案的小旗子,还有重启的玩具火箭和一个想象中的宇宙飞船模型——当然,根据菲里的观察,似乎与真正的「阿波罗」登月飞船相去甚远。

 打扮得格外帅气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宾客们众星捧月般的崇拜目光中侃侃而谈,推销着规模宏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阐述着它的必要性,并对那些指责该计划「奢侈浪费」的评论者予以回击。

 “有人说,这个计划太花钱了,我们干嘛非要登上月球?他们也可以问,我们干嘛非要攀登世界最高峰?干嘛非要飞越大西洋?干嘛非要勇闯北极点和南极点?

 许多年以前,那个死在埃佛勒斯峰(中国称之为珠穆朗玛峰)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就曾经被人询问,干嘛非要去爬那座山峰?他说:“因为那儿有那么一座山峰。”

 对,因为我们头上有那么个宇宙空间,有月亮和行星。因为那儿有整个人类文明的新希望……”

 对于肯尼迪总统的这一番豪言壮语,派对上的各位宾客全都热烈鼓掌,表示赞成。

 然而,当美国的上流社会都在仰望星空,畅想着跟苏联展开登月竞赛之时,美国贫民窟的黑人们,却在马丁·路德·金的鼓舞下,从首都出发,意气风发地远征南方各州的厕所。

 ——1961年的夏天,美国「争取种族平等大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集会。随后,七名受到感召的北方黑人乘公共汽车离开华盛顿,准备远征美国南部各州。

 七位黑人做好了被南方3K党人打死的准备,从华盛顿出发,以一条曲折的路线穿越美国南部各州:向南穿过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转向西南到达亚特兰大城;再向西穿过亚拉巴马州,继续前进,跨过密西西比州,最终抵达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这个南北战争之前最大的黑奴输入港。

 这些勇敢的北方黑人们,自称是「自由乘客」,发动本次远征目的是要蔑视当地习俗,挑战南方各州长途汽车站在候车室、餐厅和厕所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白人专用的车站厕所。

 嗯,虽然在几十年后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在当时的北方黑人眼里,去南方真的就跟去敌国相差无几。

 除了这七个黑人之外,还有五个支持他们的白人也跟着一起行动,共同组成了十二人的旅行团队。

 旅途的一开始,在靠近北方的里士满、彼得斯堡、林奇堡这些地方,黑人们小心翼翼地闯进「白人专用」的厕所,坐进挂着「招待白人」牌子的快餐店里吃东西,结果发现他们这种挑战种族隔离制度的行为,最多不过惹得别人恶狠狠地瞪上几眼,咕哝几句脏话而已,并没有任何人拿着棍子把他们赶出去。

 相反,很多好事的记者发现了这一趣闻,立刻追在了这群「自由乘客」的后面,试图第一时间抢新闻。

 报纸和广播电台上实时跟踪了他们的旅行路线,摆出了一副等待出事看热闹的架势。

 果不其然,在被南方种族主义者盯上之后,他们很快就出事了。

 首先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城,一名黑人自由乘客走进白人专用的理发馆要求理发,并拒绝离开,结果被警察以擅入他人房屋的罪名逮捕。

 其他自由乘客甩下他继续前进,然后被守在南卡罗来纳州罗克希尔车站的三K党暴打了一顿,有三名自由乘客负伤,两名自由乘客因为反抗还手,而被警察逮捕。

 再接下来的一段路太平无事,佐治亚州的警察如临大敌,在亚特兰大等地车站严密戒备,唯恐3K党人搞事,让「自由乘客」们搭乘的公共汽车顺利通过。

 然而,在亚拉巴马州的七十八号公路上,他们乘坐的长途汽车,遭到一群手持棍棒和燃烧瓶的三K党人的伏击,汽车被烧毁,全体自由乘客被暴打。幸好警察及时赶到,朝天放空枪救下了他们。

 而当地黑人也听到斗殴的消息,纷纷开车赶来,把伤员送去了医院。

 再接下来,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长途汽车站,剩余的「自由乘客」再次遭到一群手持钢管的白人伏击。尽管事先已经有人向FBI和警察局报告了此事。但当地警长扣下了消息,FBI也没向司法部报告。

 于是,在一大群记者的实况拍摄下,这群挑战种族隔离制度的自由乘客,又一次遭到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私刑殴打,全程没有任何警察来插手,其中有三个人的伤势非常严重,被迫住院。

 直到这个时候,罗伯特·肯尼迪司法部长才终于注意到了这群「自由乘客」的作死旅行,他立刻打电话给亚拉巴马州的州长,

 要求帕特森州长保护「自由乘客」。州长一开始满口答应,但一转眼就变了卦。因为帕特森是靠着三K党人投票支持才当选的。如今万万不能因为几个黑人的命,而得罪了三K党。

 此时,因为在伯明翰汽车站被打得太惨,最初那批「自由乘客」已经吓得放弃了行动,坐飞机逃到了新奥尔良。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很快又动员了一批黑人大学生接替了他们,继续旅行。

 在华盛顿,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发表声明,试图劝说双方克制一些。

 新加入的第二批自由乘客立刻保证他们不会主动打人。但亚拉巴马州方面却拒绝做出任何回应。

 与此同时,肯尼迪总统,接到了他弟弟的请求,立刻打电话联系帕特森州长,想要设法化解此事。但州长拒绝接电话,只同意跟总统的私人代表见面。

 肯尼迪兄弟们商量了一番,派了个名叫约翰·塞根塔勒的田纳西州年轻人去亚拉巴马州调解矛盾。

 在这位总统特使的施压下,帕特森州长又一次变了卦,表示可以派遣州属骑警保护「自由乘客」。

 于是,新的「自由乘客」坐上公共汽车,前往蒙哥马利市,结果在当地一头撞进了三K党人的伏击圈——整个场面混乱无比,成百上千的暴徒围攻「自由乘客」,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全程消极旁观,警察局长沙利文公开宣称「绝不会保护一群来捣乱的人」,而州属骑警的人数又太少,根本拦不住那么多暴徒。

 很快,整个车站都打成了一团,还有小混混趁乱洗劫商店搞零元购,有人被打断了腿。有人中了枪,还有人往公交车上泼汽油烧火。可怜的总统特使约翰·塞根塔勒,开着租来的汽车冲进现场试图阻止骚乱,却被暴徒拖出汽车,拽到人行道上打得头破血流,昏倒在自己的血泊中人事不省。

 更不幸的是,全市医院都拒绝收治总统特使,导致总统特使约翰·塞根塔勒差点挂掉。

 消息传到华盛顿,联邦政府上下瞠目结舌——纵容暴民差点打死钦差?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所以,几乎气疯了的肯尼迪兄弟,立刻派遣司法部副部长拜伦·怀特,带着四百名联邦法警进驻蒙哥马利市,配合闻讯赶到蒙哥马利市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一起震慑弹压当地的三K党暴徒。

 而因此认为「州权受侵犯」的帕特森州长,再次倒向了三K党一边,竟然召集了亚拉巴马州的一群高级警官开会,准备声称亚拉巴马州遭到了联邦政府的入侵,然后动用武力抓捕联邦法警!

 好么,为了黑人们一场行为艺术式反对种族隔离的「远征厕所」,美国竟然差点打起了第二次内战!

 作者的话:  PS:美国在冷战时期,如果一直不取消种族隔离制度,那么是很难取得意识形态优势的。

 举例来说,假如排华法案到现在都没取消,中国还能有那么多的精神美国人吗?

 第82章、从厕所开始改变美国

 危急关头,司法部副部长拜伦·怀特孤身强闯敌营,闯进会场,质问帕特森州长究竟要做什么。一番唇枪舌战之后,虽然帕特森州长依旧固执己见,但亚拉巴马州的警官们全都怂了,拒绝跟联邦法警对抗。

 ——州里就给那么几个死工资,州长居然要跟中央打内战?这是疯了吗?

 三K党或许会给州长投选票,但绝对不会给他们发军饷的啊!

 而发动内战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不让黑人跑到白人专用的厕所里撒泡尿?这值得吗?

 想到自己可能会在一场名为「厕所战争」的历史事件中青史留名,在场的警官们都觉得这事太离谱。

 就算真要对抗中央,拜托州长您也找个像样的理由好吗?

 为了把黑人赶出厕所而发动叛乱?咱们听着都感觉丢人啊!

 因为高级警官的识大体顾大局,帕特森州长这边的异动总算是镇压了下来,但三K党暴徒还在行动。

 当时,剩余那些还没逃走的「自由乘客」,正跟马丁·路德·金一起待在第一浸礼会教堂里。

 但与此同时,很多凶相毕露的三K党暴徒,也聚集在教堂对面的公园里,准备强攻教堂制造惨案。

 而驻守教堂附近的当地警察再次神隐消失,暗示暴徒们可以尽快血洗教堂,干掉里面的黑鬼。

 幸好,从马丁·路德·金那边得到消息的司法部副部长拜伦·怀特,很快就当机立断,立刻征集了附近一切能弄到手的运输工具,包括运送邮件的卡车、私人汽车,还有一辆囚车,把四百名联邦法警派到第一浸礼会教堂现场,在教堂外面排成了一道散兵线,跟拿着燃烧瓶的暴徒们展开激战。

 忠于职守的联邦法警们放了好几排催泪瓦斯弹,总算顶住了冲过来的三K党暴徒,没有让他们焚烧教堂,把黑人烤成焦炭——看过相关美国电影的人都知道,三K党暴徒最喜欢玩这种烧烤黑人的「游戏」了。

 期

 间,不甘心的帕特森州长,继续给司法部长和总统打电话,抗议说亚拉巴马州遭到了侵略,然后开出条件,只要允许暴徒弄死马丁·路德·金这个「黑鬼匪首」,他就会保护教堂里其他人的安全。

 但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既不相信这位州长的保证,也不能坐视马丁·路德·金这个战友去死。

 双方互相恐吓了一番之后,帕特森州长终究没敢继续坚持动用武力反对联邦,最关键的是该州国民警卫队和骑警全都倒戈了,拒绝跟着发了疯的州长对联邦升起叛旗,而是接受了司法部副部长的指挥。

 随着国民警卫队的士兵和亚拉巴马州的骑警,相继抵达黑人聚集的第一浸礼会教堂,加入联邦法警的清场作战,色厉而胆薄的三K党暴徒见到事不可为,终于放弃了纵火的打算,掉头分散逃跑了。

 在第一浸礼会教堂的混战之后,「自由乘客」们离开了亚拉巴马州,来到了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城。

 跟优柔寡断的亚拉巴马州州长帕特森先生相比,密西西比州的种族歧视态度更加简单粗暴——全体自由乘客都在杰克逊城的车站结束了旅程,被直接抓起来送进监狱。

 虽然联邦法院最后推翻了密西西比州对他们的判决。但是这一迟到的否决,对被关的人已没什么意义。因为那时他们都已服满刑期,被释放了,并且也没得到密西西比州的任何赔偿。

 嗯,不愧为全美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州,把奴隶制度在法律上一直延续到2013年的道德洼地啊。

 就这样,随着第一批「自由乘客」中途逃跑,第二批「自由乘客」集体坐牢,整场运动就此结束,没有一个参加活动的黑人能抵达预定的终点,在新奥尔良汽车站的白人专用厕所里,撒上一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