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战略忽悠局 第53章

作者:老老王

 但尽管如此,这场远征南方厕所的「自由乘客运动」。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不太圆满的成功。

 抱着赴死之志南下的各位「自由乘客」们没死一个人,而种族隔离政策却终于在事实上被打破。

 ——实际上,南方各州的种族隔离法令,早在1950年就被最高法院宣布为非法。但由于阻力重重的缘故,直到1961年这场「自由乘客运动」之后,才被远征南方厕所的黑人们,在实际上突破了。

 鲁迅先生曾说,在旧中国即使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同理,在旧美国,黑人想上个厕所也得拼命。

 事后,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发出条例,要求机场、汽车站和火车站都不得实行种族隔离措施。

 经过一番冗长的行政流程,该条例终于在1961年九月下旬被颁布。虽然有少数城市以不合当地法律为借口,拒绝执行,而司法部则对这些城市提起公诉。但绝大多数城市都默默地遵行了新条例。

 从此,在全美各州的候车室和车站厕所里,再也看不到「白人」、「有色人」的字样了。

 尽管数不胜数的种族隔离壕沟,在现实中依然存在。但白人和黑人总算是能走进同一个公共厕所了。

 ——实际上,对于种族隔离制度,最反感的就是执行隔离的航空公司、公交车公司和客运铁路公司。因为这迫使他们不得不设置双倍的厕所,双倍的候车室,甚至还不能雇佣黑人清洁工去打扫白人厕所。

 南方各州只会对这些公司提出隔离要求——还是违反最高法院裁定的非法要求,却不给一毛钱补偿。

 所以,对这些公司来说,种族隔离制度根本就是一种无偿的苦役,是被胁迫着很不情愿地执行的。

 如今终于可以一切向钱看齐,实在是让这些公司的老板、经理和股东们,有种摆脱镣铐的畅快感。

 总之,纯粹基于肤色的,在明面上公开执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乍一看似乎跟冷战铁幕一样牢不可破。但真正发动挑战的时候,其实却是如草纸般一推就倒,一戳就破,甚至有种「墙倒万人推」的错觉。

 ——不能给资本家带来任何利益,反倒会带来麻烦的种族歧视政策,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愿意坚持?

 就这样,在美国南方各州延续了近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肯尼迪总统一击而碎,轻松砸开了大洞。

 肯尼迪总统也因此沾沾自喜,认为这是能够名垂青史的一大政绩。

 要知道,在1961年6月的维也纳峰会上,赫鲁晓夫可是没少嘲笑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并且要求肯尼迪总统在美国的白人和黑人可以进同一个公共厕所之后,再说什么人权和自由的漂亮话。

 围绕着这个话题,肯尼迪总统显得十分尴尬。因为他既不能否认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也不能说黑人在种族隔离下生活得更幸福,更不能说种族隔离和歧视是美国的传统风俗,跟人权和自由无关。

 难道美国三K党烧烤黑人,玩活人血祭,也是美国的传统风俗?必须要求全世界尊重和理解吗?

 嗯,几十年后的美国「类人」总统,或许

 真能说出这种话,比如核污水有益健康。比如把某些人开除人籍,为屠杀平民叫好,把种族灭绝包装成「集体安乐死」,宣称「死亡是最高的人道主义」等等。

 但现在的肯尼迪总统,拟人度还是太高了些,脸皮不够厚,有些颠倒黑白的话根本说不出口。

 以至于在种族隔离问题上,美国总统竟然被苏联人说得无言以对。

 如果现在再见到赫鲁晓夫,肯尼迪总统就能挺起腰杆,得意洋洋地宣称,美国的人权和自由理念绝不是虚假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让美国的白人和黑人可以进同一个公共厕所啦!

 总之,在1961年的秋天,肯尼迪总统对于自己的政绩还是很满意的。

 执政第一年,高喊着「新边疆」口号入主白宫的他。虽然还没来得及征服月球,但也对外出兵主持正义,轻松征服了多米尼加,对内指派黑人团体入侵了南方州的公厕,打破了南方州的种族隔离制度。

 ——第一批黑人自由乘客是自发行动,但接替的第二批黑人自由乘客就是肯尼迪兄弟授意派遣的了。

 在肯尼迪兄弟的眼里,他们仅仅是通过一次「行为艺术」,就成功打败了色厉内荏的南方种族主义者,并且摸透了对方的虚实。这怎么能不让年轻的肯尼迪总统踌躇满志,渴望着在下一年取得更大的成功呢?

 所以,在被众人轮番吹捧一番,又多喝了几杯酒之后,肯尼迪总统似乎有些发飘了,竟然当众宣称自己要继续改变美国,进一步支持美国的民权运动,扫荡种族隔离制度的残余,迫使南方各州认同最高法院的权威,让美国的有色人种和「低等白人」,能够跟「上等白人」在同一座学校里读书等等。

 好吧,现在美国只是取消了交通公司的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完全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

 而为了让黑人能够走进白人的校园,接下来的美国还得继续流血……

 但这确实是必要的流血,如果连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都无法打破,一心想要当蓝星球长的美国,又该怎么吸收有色人种国家的学生来美国留学,从而培养出遍及全球的亲美派呢?

 ——既然想要当普世帝国,那么就不可以坚持民族国家的血统纯粹性,必须对着主体民族狠狠开刀!

 同时,肯尼迪还信誓旦旦地宣称,打赢了多米尼加战役之后,美国接下来最重要的海外行动目标就是古巴,他一定会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着手解决古巴问题,绝不把这个麻烦留到自己的第二个任期!

 嗯,虽然传闻第2506旅的古巴雇佣兵又在多米尼加扩招了一波,中情局利用「祖国恩人」特鲁希略遗留下来的家当,把这支私兵的规模扩充到了五千人以上,其行军打仗的能力,也在多米尼加得到了锻炼。

 但是,如今的加勒比海,正处于热带雨季,任何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暴雨和泥泞中都无法展开。

 等到雨季结束,又已经是年底了,美国人都想着开开心心地过圣诞和新年,没人愿意在这时候打仗。

 所以,肯尼迪总统想要出兵古巴、推翻卡斯特罗政权,最快也得等到明年二三月份。

 然而问题是,1961年的古巴岛上只有几十辆T-34坦克。但到了1962年,古巴岛上可就有核弹了啊!

 不知道在这条回避了猪湾之战的时间线上,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不是还会如期而至呢?

 这可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以及人类在二十世纪距离核战争最近的时刻!

 如果因为入侵古巴的作战推迟,而让这场脍炙人口的两大超级强权对撞就此消弭,可就太遗憾了啊!

 美国和苏联,终究是要在核战边缘走一遭,才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类明白和平的可贵呐!

 ——身为职业乐子人的菲里,如此没心没肺地想着,同时转身离开总统身边,准备去吃点东西垫肚子。

 跟任何派对一样,在这里的舞池边缘,也摆了几张铺有雪白亚麻布的长桌,摆着整齐码放的餐点。

 菲里凑过去一看——培根卷、肉酱芝士薯条、枫糖浆华夫饼……嗯,经典的美式高热量快餐三件套嘛。

 虽然是招待肯尼迪总统的派对,但桌上似乎也没看到什么珍馐美味。

 不过,人们来到这里,本来就不是为了吃喝的,而是为了参加社交活动。

 能够有点儿寻常小吃垫垫肚子,再来几杯低度酒润润喉咙,就已经很足够了。

 真要找几个大厨,架上锅灶,现场颠勺秀厨艺的话。反而不是很合适,会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

 他伸手过去,正要拿起一个培根卷,却听到耳旁传来一个陌生的女声。

 “嗨?恕我冒昧,请问您是菲里·金先生吗?”

 “是的,我就是,请问小姐您是?”

 菲里闻声转过头来,发现是一个眉清目秀,留着波波头齐耳短发的姑娘,正端着一杯气泡酒,

 好奇地打量着自己,乍一眼看去似乎有点眼熟。但仔细回想了许久,依旧想不起对方是谁,他只得开口反问。

 “啊,我是南希·达利桑德罗,今天刚刚从华盛顿飞来洛杉矶参加派对……”

 作者的话:  PS:所谓城管徒手拆高达只是笑谈,不过巴勒斯坦游击队是真能徒手拆坦克了。

 可见只有在绝境的考验下,才能看出一个组织的成色。而有勇有谋的勇士,总是值得歌颂的。

 另外,就像欧洲的绿色环保高调可以瞬间熄火一样,人道主义思想也是可以瞬间被抛弃的。

 指不定再过几年,屠城灭族就是「对野蛮人的必要教育手段」了。

 所以,思想钢印万万要不得啊。

 第83章、跟黑道大小姐谈笑风生

 众所周知,美国尽管整天唱着平等、自由和人权的高调,其实依旧是一个门阀世家主导政坛和经济的「贵族共和国」。尽管没有摆在明面上的贵族爵位,但还是存在着无数势大根深的门阀豪族。

 只是由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比较短暂,门阀世家的历史也只有最多一两百年,远不如德国和英国的贵族世家那么悠久。乍一看似乎有种平民化的错觉,没有欧洲贵族那么过分的摆谱和讲究繁文缛节罢了。

 在二战以前,主导美国政坛的最大门阀集团,乃是盎撒新教徒的「波士顿婆罗门」。

 他们处于美国权力金字塔的最高层,是最早移民到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各州的那批人的首领。

 也就是美利坚建国神话之中,那一批所谓的「五月花号」移民船后代,相当于其它民族的「神裔」。

 ——出过两位总统和一位副总统的亚当斯家族,出过两位总统的罗斯福家族,还有日后南下德克萨斯州,出过两任总统和若干议员的布什家族,都是「波士顿婆罗门」集团的成员。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政坛就是北方的「波士顿婆罗门」和南方的「弗吉尼亚王朝」轮流坐庄。

 大约可以比拟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长州和萨摩两大派阀对峙的局面。

 等到南北战争结束后,弗吉尼亚王朝土崩瓦解,波士顿婆罗门于是独揽美国大权近百年。

 从南北战争直到冷战初期,美国历代总统要么是波士顿婆罗门的成员,要么是他们的附庸代理人。

 肯尼迪家族一开始也是波士顿婆罗门的附庸和帮闲,为罗斯福家族奔走效力。

 但很快,肯尼迪总统的父亲老肯尼迪就发现,由于自己家族的爱尔兰人出身和天主教信仰,他在由英裔白人新教徒组成的「波士顿婆罗门」之中,永远都是格格不入的异类,很难真正地融入其中。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苦活累活归他们干,论功行赏靠边站,能得些残羹冷炙就已经是极限了。

 在「波士顿婆罗门」的眼里,就算是荷兰人和德国新教徒,也比爱尔兰人更算是「自己人」。

 所以,从二战之后开始,肯尼迪家族就渐渐与新英格兰各州的「波士顿婆罗门」分道扬镳,转而联络其余那些因为血统、族裔和信仰而遭到排斥的地方豪强,抱团对抗代表美国传统白人的波士顿婆罗门。

 为了对付垄断华府权位近百年的波士顿婆罗门,肯尼迪家族必须来个全国大团结,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中,肯尼迪家族出身的爱尔兰人,自然是肯尼迪家族绝对的基本盘,掌控媒体和华尔街的犹太人,是需要竭力拉拢的核心盟友(当时犹太人对媒体的渗透也已经很厉害了)。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打着「民权运动」的旗号,争取黑人团体的支持,顺便驱使这些渴望平等的黑人卖命冲锋在前。

 约翰·肯尼迪总统本人,则把公关重点放在了美国的意大利人移民身上——好歹都信天主教嘛!

 而来自意大利的达利桑德罗家族,就是肯尼迪总统大力笼络的党羽之一。

 该意大利移民家族是马里兰州的地方豪强,在该州的巴尔的摩市长期经营,拥有不俗的影响力。

 巴尔的摩市有一个小意大利,是早期的意大利移民社区。从1820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大约550万意大利人怀揣「自由女神之梦」,移民到了美国,其中就包括了来自意大利南部的达利桑德罗家族。

 跟二十一世纪那些一盘散沙的新移民不同,早期的移民普遍家庭观念浓厚,来到新大陆之后也喜欢抱团生活,建立自己的社区和势力范围,排斥其它族裔,然后推举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阿尔伯马尔街245号的达利桑德罗家族,就在本族的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意大利社区的权力中心。

 现任的家主托马斯·达利桑德罗二世。不仅从1947年开始,在巴尔的摩市担任市长十二年之久,还曾五次出任国会议员。在整个巴尔的摩市,人人对其敬而远之,尊称其为「老汤米」。

 嗯,听到这个称呼,是不是就想起了经典美国黑帮电影《教

 父》?

 没错,达利桑德罗家族就是一个真正的意大利黑手党家族。

 在美国这个斗兽场,政治不仅仅是传单上的漂亮口号,更代表着实际的工作、生活和福利问题,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意大利人,想要在新大陆活得像样,而不是动辄被欺负、被敲诈,就得有点手段。

 其中既包括白道上的竞选从政,也包括黑道上的刺杀和斗殴。

 同理,肯尼迪家族同样也是爱尔兰人黑手党出身,甚至还是达利桑德罗家族的老前辈。

 ——在意大利黑帮兴起之前,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地下社会最强势的其实是爱尔兰帮。

 在南北战争时期,爱尔兰黑帮甚至发起过「纽约征兵暴动」,一度打垮驻军和警察,占领了大半个城市,林肯总统紧急调动巡洋舰炮击纽约,混战四天,才收复了这座美国第一大城市。

 按理来说,闯下这等滔天大祸的爱尔兰黑帮,本来应该成为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才对。

 但问题是,美国本来就是一个藩镇联盟的集合体,讲究的就是一个按闹分配,强者为尊。自从林肯遇刺之后,联邦政府就连南军余孽都没敢深究。对于「病在腹心」的爱尔兰帮派,就更不敢穷追猛打了。

 那么,意大利人又是怎么后来居上,赛过武德充沛的爱尔兰人,在美国黑道圈子里混出名堂的呢?

 很简单,因为爱尔兰人主动放弃了黑道生意,逐渐洗白从政,跻身上流了。

 比如,最初靠走私生意发家的肯尼迪家族,就是在二十世纪初逐步洗白,摇身一变成了商界大佬。

 由于爱尔兰人传统黑帮家族相继洗白从政,让出了很大一块黑道生意的空间。

 所以,美国的意大利黑帮,才在二十世纪初的禁酒令时代迅速崛起,顶替了爱尔兰黑帮的生态位。

 除了「旧日支配者」爱尔兰人和「新大佬」意大利人之外,犹太人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占据着美国黑手党的半壁江山——基本上,打打杀杀的低端暴力工作,由意大利人负责;洗钱诈骗的高端技术活儿,则是犹太人的领域;已经洗白的爱尔兰人主要在政治上提供保护伞,并借此从黑道生意之中抽成牟利。

 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三方之间有斗争也有联合,共同组成了美国的黑手党。

 当然,另一边的「波士顿婆罗门」,同样也有自己的打手和黑手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的三K党。

 ——最初的那一批三K党,确实是内战后不肯服输的南军残余,就像《乱世佳人》里描述的那样。

 但这批原版的正宗三K党,前后仅仅活跃了没几年,就随着战后秩序的恢复稳定,而销声匿迹了。

 至于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再次死灰复燃的第二代三K党,就是「波士顿婆罗门」的打手了。

 第二代的三K党,自诩为「最优秀、最纯洁的美国人」,极度敌视新移民,号称要「清洗美国」,主要针对的就是黑人、犹太人和天主教徒(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拉美人都是天主教徒)。

 嗯,后世的影视作品中,三K党仿佛是一个专门烧死黑人的暴力虐杀团体。

 但事实上,三K党在二十世纪重生之后,第一个私刑屠杀的对象是犹太人——有个叫弗兰克的犹太人移民,被怀疑谋杀了一个白人女孩。当警察还在审问时,一群蒙面三K党成员持枪闯入警察局,当着警察和律师的面抢走弗兰克并将其杀害,还把弗兰克的尸体挂在树上,然后拍照做成明信片,在全美公开发售。

 按照三K党提出的反犹阴谋论,犹太人正在不择手段地占领美国,破坏美国原有的自由和秩序。他们代表着「真正的美国人」,有义务净化美国社会,破坏可怕的「犹太人阴谋」。

 至于三K党烧黑人,那实际上不过是在反犹之余顺带为之,就像纳粹德国在把犹太人塞进毒气室,做成灯罩和肥皂之余,同样也把很多的吉普赛人给做成了肥皂一样——但后者几乎被彻底遗忘了。

 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后世的媒体宣传之中,有意无意地隐去了三K党活动之中,那些反对犹太人和天主教徒的内容,只是专注于突出描写三K党在迫害黑人方面的事迹

 黑手党和三K党的百年厮杀,构成了二十世纪美国社会地下斗争的历史暗线。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香港古惑仔那种等级的西瓜刀互砍。事实上,这其实是相当高端的血腥博弈。

 举例来说,肯尼迪总统的家族确实是出身于黑手党。但杜鲁门总统可是干脆亲自参加了三K党!

 ——由此可见,《赛博朋克2077》里面,荒坂公司太子混黑道的设定,也是有着历史原型的,美国可是真的出现过黑道总统!

 而三K党的衰败没落,也代表着自诩为「真正的美国人」的盎撒民族,被挤出了历史舞台的C位。

 总之,在联合了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

 人的势力,并且得到黑人团体作为炮灰之后。如今的肯尼迪总统,就在事实上成为了美国黑手党的总盟主——没办法,在二十世纪中叶,凡是有点势力的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豪族,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黑道背景,肯尼迪总统根本没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