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第10章

作者:类星体

  你猜这个散热器巨大到什么程度?每边散热器占用的车体宽度比发动机本体宽度还要大!就问你怕不怕?如果不怕,继续往下看,总会让你怕的。

  你以为发动机一边放一组巨型散热器就把散热问题搞定了?别天真了,即使有了大到夸张的发动机散热器,HL230的过热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于是虎豹开着开着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报告车长,发动机爆缸了,我们不能动了!”

  “报告车长,发动机冒烟了!”

  “发动机起火,快扑灭!”

  “撤离坦克!”

  ……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迈巴赫给出的急就章是给发动机安装一个调速器,打开调速器就能把发动机转速限制在2600转。总算“完美解决”了发动机爆缸起火的问题,不过打开调速器后,虎豹的机动性优势也荡然无存了,此时虎式的极速从44千米降低到38千米,豹式的极速从55千米降低到46千米……

  所以买东西不能光看广告,包装盒底下的小字一定要看!

  迈巴赫的巨幅广告上写着:“700马力澎湃动力,你爱车的良心选择!”,但包装盒底下的小字写着:“最大功率仅供参考,天太热不能用、水温太高不能用、路不平不能用、拖曳友车不能用……,如果在以上工况不开调速器出现爆缸、冒烟、起火等故障,本公司概不负责!”

  高转速除了带来臃肿的散热器和高功率状态下的各种故障外,还给车辆的传动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要知道在同等功率下,高转速必然意味着低扭矩。HL230本身的扭矩不足,为了让足够的扭矩能传递到主动轮上,这个包袱只能甩给车辆的传动系统了,于是传动系统的可靠性也被迈巴赫拖下了水!

  为什么虎王要配备前8速后4速的复杂变速箱?为什么黑豹的主动轮末减速器总是容易损坏?迈巴赫的HL230可谓功不可没!虽然锑矿(锑是制造高质量机械齿轮的必备元素,中国的锑储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的缺乏也是造成黑豹末减速器寿命短的原因之一,但迈巴赫HL230扭矩不足的锅是甩不掉的。

  总结一下就是:迈巴赫小排量、高转速、低平均有效压力的技术路线死路一条。其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在战车上完全无法体现。相反,其高热负荷、低可靠性、低扭矩的劣势对于战车来说则个个都是旷古神坑!

  说完了“坑德奇侠”迈巴赫,我们再来看苏联的传家宝B-2。

  为什么说是“传家宝”?因为诞生于1936年的B-2一直到21世纪还在魔改,虽然80年来B-2系列的变化很大,但其基本技术路线一直是没变的。从T-34上500马力的B2-34到T-90AM上1130马力的B-92S2F都可以视为B-2的徒子徒孙。

  那么B-2的技术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详细道来。

  在排气量、转速、平均有效压力这三个指标中,增加排量无疑是最容易的,提高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则有相当的难度。在海伦娜看来,B-2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B-2从一开始就果断采用了大排量、长活塞行程路线,B-2的排量高达38.88升,这个排量使得B-2有了充足的回旋余地来平衡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这一点对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苏联来说尤为重要。B-2的180mm的活塞行程相对于其150mm缸径来说也比较长,长活塞行程使得发动机在活塞运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转速降低,这对降低热负荷,提高扭矩都有好处。

  第二点是B-2通过巧妙的设计,尽可能地回避了大排量路线所可能带来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一方面B-2的气缸夹角较小,为60度,这就使得B-2的宽度较小;另一方面,B-2的缸径为150mm,但其缸心距(相邻两个气缸中心的距离)却只有175mm,密集排列的气缸使得B-2的长度也控制得不错。

  总结起来就是B-2依靠大排量和长活塞行程平衡了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靠巧妙甚至极端的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排量发动机在重量和体积方面的失控。在苏联的国情背景下,B-2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设计!

  不过B-2适合苏联并不等于适合德国,海伦娜并不准备照搬B-2的设计,因为在海伦娜看来B-2为了同时实现大功率、高扭矩,小体积采用了不少比较极端的设计,这些极端设计其实还是为未来苏联/俄罗斯的坦克发动机发展埋下了很多坑的。

  首先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超小的缸心距导致机体强度不足,这不仅仅妨碍了日后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也妨碍了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的提高!

  其次就是活塞行程太长,活塞行程长本身或许不是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和小缸心距导致的机体强度不足的问题一结合,马上就变得非常麻烦了。长活塞行程需要更高强度的机体和曲轴,需要运动速度更快的活塞,否则的话转速就无法进一步提高 。所以在B2-34的转速就已经达到1800转的情况下,B-2一直改到21世纪,转速依然在2000-2100转/分徘徊。

  上个位面的共和国坦克发动机,开始时师从苏联,引进B-2系列并改进出所谓“老150”系列柴油机,应用在从59式到96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上。

  但当共和国接触到西方尤其是德国的发动机设计理念后,就开始逐步舍弃纯苏联路线。此后共和国对苏德发动机技术兼收并蓄并进行了自主创新,最著名的成果就是99式和99A式坦克上的150HB系列发动机。150HB系列将缸心距从B-2的175mm,增大到184mm,活塞行程从180mm缩短到160mm,这一改进使得B-2上机体刚度不足和活塞行程过长相互制约的情况有所改善。

  这一改善使得共和国设计师能适度提高发动机转速并提高平均有效压力,让99A上的150HB能爆发出1500马力的强劲动力。150HB系列不管是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升功率还是可靠性,都将死抱着B-2系列不放的熊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海伦娜看来,后世共和国设计师在的150HB系列发动机上的设计思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本位面的德国借鉴的,那就是中庸而不走极端。我们来看12缸150HB的技术指标:排量34.6升,转速2200转/分,平均有效压力1.39Mpa。单看起来在同时代发动机中每一项都不出众,但组合起来效果却出奇的好。

  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太极端的设计虽然可能获得一时的优势,但总会留下各种各样的隐患。如果中庸一点,每一项分指标都不那么极端,那么翻车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而且每一项指标的实施难度都不会特别大,并能给未来留下更大的升级潜力。

  所以在德国未来战车发动机上,海伦娜采纳的同样将会是一个非常均衡的技术路线,而且这个均衡做得甚至比150HB更加彻底(150HB上毕竟还是有一点苏联B-2的影子的)。

  较大的排气量,中等转速,中等平均有效压力,较高的机体强度,较低的热负荷。以上这就是海伦娜为未来德国战车柴油机制定的大体技术路线。

  作者有话说:明天开始具体讲解海伦娜对德军战车用发动机的详细规划,剧透一下,未来德国主要战斗车辆的发动机只有一个系列,适用吨位从10吨级一直覆盖到50吨级。

第四十一章 万车一心

  “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联合提出的柴油机系列化方案,看起来有点意思啊。”拿起最终竞标成功的未来战车发动机设计方案,海伦娜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经过两年的激烈争夺,德军未来战斗车辆发动机的选型工作总算在1929年初落下了帷幕,为了慎重起见,武器局甚至让各个竞标方的样机在名为“轻型拖拉机”的早期试验车上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对比测试,最终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联合投标的方案脱颖而出。

  当然,对于失败者,国防军倒也也没有一棍子打死,只是表示依然鼓励各厂商自筹资金完善自己的设计,军方控制的“和平基金”也继续对落标者保持少量投入。这样对于竞标的获胜者也是一种压力和鞭策,可以让胜利者不至于懈怠。

  让我们来看看未来战车发动机竞标的胜利者——弗里德希哈芬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相比戴姆勒-奔驰的大名鼎鼎,“弗里德希哈芬”这个名字可能没有那么广为人知。但海伦娜知道,弗里德希哈芬公司可不是等闲之辈,如果按照上个位面的历史轨迹,这家公司将会在193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涡轮增压柴油机。

  不过这还不是弗里德希哈芬公司的最巅峰,上个位面弗里德希哈芬的光辉时刻是在战后的1960年和戴姆勒-奔驰合并后,弗里德希哈芬公司改名为“发动机及涡轮机联盟弗里德希哈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MTU!MTU何许人也?豹1坦克、豹2坦克、美洲狮步兵战车的发动机生产商,其推出的“欧洲动力包”几乎成了西方阵营应用最广泛的战车动力总成。

  当得知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合作的消息时,海伦娜是非常震惊的,她不知道是自己的哪一个举动引起的蝴蝶效应让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提前三十多年擦出了爱的火花。不过言归正传,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的系列方案确实是完美贯彻了海伦娜对德国新一代战车动力的全部期许!

  这一方案的采用严格的系列化发展路线。整个系列准备规划六个子型号,分别是直列三缸(L3)、直列四缸(L4)、V形六缸(V6)、V形八缸(V8)、V形十缸(V10)和V形12缸(V12)。

  所有子型号发动机的箱体均采用铸铁材料,海伦娜不是没有考虑过更加轻便的铸铝气缸,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较为保守的铸铁气缸,只在气缸盖上使用了铝材。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战车和战机争夺宝贵的铝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铸铁缸体强度更高,成本更低,寿命更长,抗热负荷的能力更强,对提高战车发动机的可靠性颇有好处。

  所有子型号都采用相同的165mm的气缸直径、相同的205mm缸心距、相同的分体式气缸盖和基本相同的配气结构,零件的通用性高达80%以上。各子型号之间不同的主要是气缸数,气缸排列方式和活塞行程。

  其中L3和L4采用150mm的短活塞行程(主要是为了控制高度),V6、V8、V10和V12均采用180mm的长活塞行程(主要是为了提高扭矩)。V6、V8、V10和V12的气缸夹角均为各方面都比较均衡90度夹角。

  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在0.6Mpa到0.7Mpa之间,目标转速2200转,当转速为2200转时,预期输出功率如下:L3输出功率150马力,L4输出功率200马力,V6输出功率360马力,V8输出功率480马力,V10输出功率600马力,V12输出功率720马力。在海伦娜的规划中,结构更为简单的L3和L4发动机主要用于后勤及运输单位;结构更紧凑,功率和扭矩更大的V6、V8、V10、V12主要用于战斗车辆。

  由于这一发动机系列几乎无缝覆盖了从150马力至720马力的宽广功率范围,今后德军所有的主力战车和中型以上的后勤车辆,都只会装备这一个系列的发动机。

  将发动机统一为一个系列带来的潜在好处无疑是巨大的,按照海伦娜的话说就是:“今后我们的机械师只需要学会修这一这种发动机,后勤部门也只需要提供一套发动机备件,因为我们所有的战车都将拥有同一颗心脏!”

  事实上使用系列化的发动机的好处还不仅仅是方便后勤维修,还有个重要的好处海伦娜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如果日后发动机需要改进,比如需要提高转速或者加装涡轮增压,那么只要对这一个系列的发动机进行改进,所有的子型号都能从中受益,这就大大节约了发动机的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

  和上个位面的历史相比,弗里德希哈芬和戴姆勒-奔驰自是大获全胜,所谓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这次发动机竞标工作损失最大的就是迈巴赫。

  虽然迈巴赫此时还不知道一笔多么庞大的订单从自己眼前飞走了,但是痛定思痛的迈巴赫还是决定拼一把。由于中型和重型装备发动机选型大局已定,于是出于占领市场空缺的考虑,迈巴赫只好把目光锁定在了150马力以下的小功率发动机上。不久之后,迈巴赫拿出了自己的发动机系列:由L3、L4、L6三款发动机组成的小功率发动机谱,并在小功率发动机竞标中一举夺旗,总算从军用车辆发动机市场中捞回了一点残羹剩饭,此是后话了。

  不过此时海伦娜的注意力早已经从陆军装备又转回到了海军,因为时间进入1929年3月,对德国海军来说有一件大事要办,这件大事就是自一战以后,德国新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战舰就要开工了。

第四十二章 副炮口径

  截至1929年初,德国海军的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四艘6800吨级的“埃姆登”级轻巡洋舰已经悉数服役,分别是一号舰“埃姆登”号、二号舰“德累斯顿”号、三号舰“不莱梅”号和四号舰“吕贝克”号。

  四艘9600吨级的“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也已经全部下水,分别是一号舰“柯尼斯堡”号、二号舰“卡尔斯鲁厄”、三号舰“科隆”号、四号舰“纽伦堡”号。其中“柯尼斯堡”号已经服役,余下三艘预计也将在1929年底前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柯尼斯堡”号在海试中跑出了108000马力的强劲输出功率,在这一输出功率下,“柯尼斯堡”号的航速达到了比“埃姆登”级更快的37.2节。37节这个航速对于巡洋舰来说可谓非常惊人,在海伦娜的记忆中,上个位面的巡洋舰中也只有藤本喜久雄设计的“最上”级有37节的设计航速!

  不过话说回来,上个位面的“最上”级服役后并未达到37节的设计指标,因为藤本改改在对军方的要求照单全收之后,最上的舰体超重了!结果“最上”级服役时实际航速掉到了36到37节之间。后来由于藤本的设计暴露出重心过高、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最上”级不得不回厂改装。又是补强结构,又是加压舱水,一番折腾之后,“最上”级的航速再次掉到了35节左右。

  在完成了四艘“埃姆登”级和四艘“柯尼斯堡”级之后,德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所取得的份额还剩下四艘主炮口径不超过283mm、排水量不超过12000吨的战舰,以及24艘排水量不超过2100吨的驱逐舰。

  之前德国在建造“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的时候,副炮一直因陋就简地采用从一战老舰上拆下来的破烂玩意充数,这一方面是为了在排水量上耍心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个尴尬的事实:德国没有靠谱的可以高平两用的中口径舰炮可用!当然,尴尬的可不仅仅是德国,这个时代对于高平两用的中口径舰炮该怎么搞,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海伦娜大脑中有后世的经验可用,但所谓知道的越多,纠结的越多海伦娜自己在高平两用舰炮的问题上也患上了选择困难症。

  对于这个问题,德国海军心里更是没有底,于是在德国海军内部组织了一次非正式的技术研讨会,海伦娜这个“海军的老朋友”也被邀请出席。不过由于海伦娜自己也没想好,所以在会上任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海伦娜却只是一直躲在角落里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地打哈哈。

  “海伦娜,你怎么看?”海军总指挥贝恩克上将突然开口了。刚才还喧闹的会场一下子鸦雀无声,几十道目光刷地一下聚焦到了海伦娜身上,这些年来海伦娜对技术表现出惊人的敏锐度和前瞻性,这让大家对海伦娜的意见有一种特殊的重视度甚至信任感。

  海伦娜不禁想捂脸:干嘛问我怎么看啊?我又不是元芳!面对贝恩克的突然提问,海伦娜感觉自己就像突然回到了上辈子学生时代,上课时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虽然这辈子也去学校上学,但由于三天两头地翘课,海伦娜并没有体验到重回学生时代的感觉,反正穿越者是不至于被小小的中学考试难倒的。

  “事实上,我也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只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看到避无可避,海伦娜只好开口了:“既然是高平两用舰炮,那么就必须做到“两个兼顾”,第一是兼顾高射和平射功能,第二是兼顾驱逐舰主炮和大型战舰副炮的职能。”

  理顺了思路,海伦娜的话匣子也被打开了:“这就要求我们高平两用炮的口径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口径太大,对空射速缓慢;口径太小,对海威力不足,加上《华盛顿条约》对驱逐舰舰炮口径的限制,事实上在我军新制定的口径标准中,只有105mm和130mm两种口径基本符合要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补充说明一下了,由于海伦娜的蝴蝶效应,本位面德国海军在简化舰炮口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法国靠拢,导致上个位面中很多知名的德国舰炮口径都被海伦娜炮灰掉了!除了149.1mm口径变成了155mm之外,还有128mm变成了130mm,88mm变成了90mm!

  由于陆海军在军用标准上的协作,连带德国陆军也被带歪了,历史上著名的88炮、128炮还没来得及出生就变成了90炮、130炮。这个变化和上个位面共和国在口径改革过程中,将100mm、152mm的火炮口径淘汰,换成105mm、155mm口径大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让海伦娜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会场:

  海伦娜继续说道:“我咨询过船厂的设计人员和克虏伯以及莱茵金属的专家,如果都使用带随动扬弹机的双联装炮塔结构,并配合半自动装填机构。40倍径130mm舰炮的单管最大射速能达到每分钟20发左右,而60倍径105mm舰炮能达到每分钟25发左右。如果都使用甲板炮座,那射速将分别落在每分钟13发和每分钟16发的样子。

  不过130mm舰炮的弹丸重量可达25千克左右,而105mm炮的弹丸重量为15千克,每座105mm舰炮的投射能力大约是130mm舰炮的3/4,不过如果我们的驱逐舰采用105mm舰炮,在2500吨标准排水量的舰体上我们能安装四座双联装炮塔,而如果采用130mm舰炮,我们只能安装三座炮塔,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口径,对我们的驱逐舰来说,单位时间的投射量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舰炮在‘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上是否适用。

  ‘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上都预留了五个副炮安装位,其中四座以一边两座的方式排列在两舷,另一座位于舰桥后部与三号炮塔形成背负,由于130mm舰炮炮塔过重,安装5座炮塔对于‘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来说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排水量只有6800吨级的埃姆登级,可能影响到其航海性能。”

  扫视了一眼会场,海伦娜给出了最后结论:“所以现阶段我们其实别无选择,采用105mm舰炮是必然的选择。我认为,所有的双联装105mm舰炮都必须有随动扬弹机,并且必须炮塔化,炮塔应该装备拥有至少15mm厚度的轻装甲护罩,以抵御近弹破片和战机上机枪的扫射!

  另外有人提议在我们即将开工的12000吨战舰上使用155mm的大口径副炮和高平两用炮搭配使用,以增加对舰火力,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设计高平两用炮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高射炮和平射炮的界限,通过一炮多能简化舰炮结构。如果用更大口径的副炮和高平两用炮搭配,这和我们的设计初衷是相违背的,如果把那些155mm副炮的安装空间用来安装更多的高平两用舰炮,我们就可以得到强得多的对空能力,而对海能力并不会比两个级别的副炮混装差多少。”

  海伦娜一口气说完,感觉有些口干舌燥,看到会场依然寂静无声,海伦娜不大淑女地端起杯子灌了一口,说道“以上都是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各位接着聊啊。”这时会场才像如梦初醒一样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海伦娜的发言使得海军很快就统一了意见,双联装105mm新型高平两用炮的标书不久后就会发出。

  不过海伦娜同时建议双联装130mm高炮的研制工作虽然不必着急,但也不应该中断,因为海伦娜知道,当德国拥有了更加大型的战舰时,130mm舰炮的重量将不再是桎梏,而在同等投射量下,130mm舰炮占用甲板面积小的优点将会凸显出来,毕竟在海伦娜眼中,战列舰和航母还是用5英寸级的高平两用炮更好。

第四十三章 擎天重剑

  虽然最终还是选择让巡洋舰和驱逐舰装105mm高平两用炮,但是对于海伦娜来说,130mm级别舰炮的大威力依然是难以拒绝的诱惑,而105mm口径只是巡洋舰排水量受限下权宜之计。毕竟130mm高平两用炮的重量和体积都太大了。

  要知道在上个位面中,即使美国的MK12系列这样非常注重控制重量和体积的5英寸炮依然遇到了适装型问题。要知道MK12身管倍径只有38倍,即使采用24.5千克的轻型弹丸,初速也仅有792米/秒(如果不考虑VT近炸引信的加成,这门炮的性能其实也就那样了)。

  上个位面的二战前后,美军的战列舰和舰队航母一个个欢天喜地加装或者改装了MK12型双联装127mm舰炮,但那些条约型巡洋舰就没有改装空间了,美国“威奇塔”级之前的重巡洋舰们只能扛着老旧的甲板炮座型单装25倍径127mm炮混日子,“威奇塔”级上虽然装了比较新的38倍径127mm炮塔炮,但依然是单装炮,只有5门能向同一侧开火!看着一战前后的老爷爷辈的战列舰都用上双联装的完全体38倍径127mm舰炮,条约型巡洋舰看着自己的小身板,心里那个苦啊……

  总之,130mm炮的重量和体积让它在作为副炮时,对万吨级以下的条约型战舰并不友好。海伦娜认为与其强行搞出一款性能缩水版的130mm炮给“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用,还不如将双联装105mm炮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随动式扬弹机?这个必须有!

  自动推弹和退壳机构?这个必须有!

  水冷炮管?这个必须有!

  电力回转仰俯?这个必须有!

  自动定时装置?这个必须有!

  自动摆弹机?海伦娜认为这个在105mm炮上就不必了,摆弹这事还是靠水兵哥哥们的人肉摆弹机吧。反正虽然105mm炮采用的是整装弹,但不到30千克的重量也不算很大,把炮弹放入推弹槽这点小事完全在人力可以操作的范围内。

  而且在105mm这个口径上,只要扬弹速度跟得上,人肉摆弹机的爆发摆弹速度可能比机械摆弹还要快。至于持续摆弹速度,你难道不会换人吗?海伦娜甚至在幻想今后是不是应该专门引进一批黑叔叔当摆弹手,有了黑叔叔的肌肉摆弹机,两秒一发的爆发射速不是梦啊!不过汉斯们能不能接受黑叔叔上舰恐怕是个问题,所以这事暂时只能想想……

  海伦娜暂时选择了105mm高炮作为驱逐舰的主炮和巡洋舰的副炮,但这并不等于海伦娜不知道130mm炮的优势。在重量和体积限制不那么严格的场合(比如大型战舰和陆上要地防空),还是5英寸级火炮防空效能更好一些。这一点不需要怀疑,否则上个位面的第三帝国在柏林防空塔上就不会放弃88mm和105mm高射炮,转而采用更大更重的Flak40型61倍径128mm高射炮了。

  在海伦娜的设想中,德国未来的130mm舰炮不会搞成上个位面山姆大叔那样的38倍径短喷子,拥有60倍径长身管的擎天重剑才是海伦娜的心之所向!事实上,上个位面的Flak40型61倍径128mm高射炮已经基本上符合了海伦娜的要求,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一下。

  如果要问上个位面的Flak40型61倍径128mm高射炮有什么缺点,海伦娜认为,除了价格不菲之外,Flak40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于人的体力来说,其采用的47.7千克的整装弹药实在太重了,这削弱了其发射速率;而相对于其61倍径的身管来说,其弹头重量和发射药量又偏少了,这制约了其单发威力。不过这个小问题根本难不倒海伦娜,在海伦娜的设想中,未来德军的130mm高射炮将会发展出炮座型和炮塔型两种形态。

  炮座型主要用于陆上的要地防空,采用分装式弹药,弹头和药筒重量分别增加到27千克和24千克。依靠人力运输弹药和摆弹,射速可达12-15发/分。

  炮塔型主要用于海军舰艇的高平两用舰炮,采用整装式弹药,其整装弹重达51千克。拥有随动式扬弹机,并依靠机械摆弹(有人力备份,不过要将50多千克的整装弹连续放入推弹槽,没有麒麟臂是不行的),依靠机械摆弹时,射速可达20-25发/分。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大口径、长身管、高度自动化的重型高炮太昂贵了,对此海伦娜只想说:重型高炮贵,但是其所要保护的目标更贵,只要能保护需要保护的目标,再贵也是值得的;如果保护不住需要保护的目标,再便宜的高炮也是垃圾。

  上个位面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的SK-C/33型65倍径105mm高平两用炮在海伦娜看来就是这样一坨垃圾,倒不是说炮本身烂(SK-C/33的炮本身的弹道性能其实非常不错),主要是该炮的伺服系统太烂了:比如没有随动扬弹机,运炮弹靠甲板上的小推车;比如没有自动定时设备,给炮弹引信定时靠手工;比如操作人员露天作业,缺乏防护等等。这一切带来的最终后果就是俾斯麦号在面对慢吞吞的“剑鱼”式双翼攻击机时战果寥寥。海伦娜认为,上个位面俾斯麦号的沉没,低效的防空系统至少要付一半的责任!

  就在海伦娜还在为规划德国海军未来的高平两用舰炮殚精竭虑的的同时,德国海军装备283mm重炮的万吨级装甲舰的首舰也在位于基尔的德意志船厂铺下了龙骨。

  作者有话说:其实德国的高炮用的电磁近炸引信也是个坑,不过这个得等到以后再填了。等写完万吨级装甲舰,1929经济危机也该到了。

第四十四章 铺设龙骨

  说到万吨级装甲舰,就不得不说在上个位面中,德国其实也造过一款万吨级装甲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意志”级。“德意志”级在标准排水量仅10000余吨的舰体上安装了两座三联装283mm炮塔,火力凌驾于所有重巡洋舰之上,防护也强于当时大部分重巡洋舰,八台曼恩公司的九缸柴油机赋予了其28节的航速,比当时绝大多数战列舰要快。

  一艘标准排水量一万吨出头,并拥有283mm重型火炮的战舰应该怎么分类?这对于当时的海军研究者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挠破头的问题。你说它是巡洋舰吧,它拥有口径达到战列舰下限级别的主炮(一战时期德国早期无畏舰主炮口径正是11英寸),远远超过了重巡洋舰的8英寸标准;你说它是战列舰吧,它的排水量偏偏并不比重巡洋舰大多少。

  由于传统的战舰归类方法放在“德意志”级身上很难适用,经过各国海军研究者的一番争论,最终“袖珍战列舰”这个新分类得到了海军研究界普遍认可,其意为小型化的战列舰。不过在海伦娜看来,和上个位面带有海盗船特质的“德意志”级相比,本位面的万吨级装甲舰或许更能配得上“袖珍战列舰”这个称号。

  在华盛顿会议上,德国以建造数量减少一艘的代价,将万吨级装甲舰的单舰吨位上限从10000吨,提高到12000吨。不过德国海军是不可能这么老实的,毕竟这年头大家都在排水量上玩超标,谁不超标谁最傻!继日本和意大利之后,原本在吨位上相对老实是英美法都加入了排水量超标的行列。

  本位面的德国在之前的“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的排水量上都超标了13%左右,看见《华盛顿条约》的其他缔约国没什么反应(大家自己都在玩超标,谁有心思管你啊?),德国人的胆子也变得更大起来了,新舰的设计标准排水量直接蹦到了15200吨,超标25%以上(超标幅度快赶上日本了)!其实海伦娜认为即使新舰排水量超标被发现了也没啥,鲁尔危机后,英国主导了“凡尔赛体系”,而英国现在正忙着扼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是绝对不会为了排水量超标这事和德国人翻脸的。

  此时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圆膛增压锅炉已经在日本这只小白鼠身上得到了验证,加上新型装甲舰有15200吨的标准排水量打底,相比螺狮壳里做道场的“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这次德国设计师能做文章的空间就大多了。

  在这个吨位上,新舰的火力系统其实没有太多花样可玩,基本上就是在上个位面的“德意志”级的基础上优化的产物:

  主炮为两座三联装55倍径283mm炮,首尾布置,由于采用了重量较轻的隔断螺闩,重量相比上个位面“德意志”级的52倍径(实际是49.1倍径)283mm主炮增长并不明显。该炮依然采用高速重型弹,可以将400千克的重型弹丸加速到825米/秒的高初速,可谓威力十足。

  副炮取消了上个位面“德意志”级将150mm、105mm、88mm口径混装的模式,统一为10座正在研发的60倍径105mm双联装炮塔,两舷各布置四座,首尾各布置一座,和主炮形成背负。这样新舰的单舷副炮火力可以达到12门105mm炮,比“埃姆登”级和“柯尼斯堡”级的6门提高了一倍!

  和之前两型轻巡洋舰一样,万吨装甲舰依然没有装备鱼雷,这一点也和上个位面的德国在大中型战舰上装备鱼雷的做法不同。在海伦娜看来,鱼雷这种危险的玩意还是交给小学生去玩比较好。大型战舰如果能让舰炮解决问题,何必冒着风险贴脸放雷呢?

  况且根据上个位面的历史经验,德国大中型战舰上的鱼雷实战中其实基本上没什么用武之地。日本的重巡洋舰倒是凭借重型氧气鱼雷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日本鱼雷殉爆炸死自己的例子也不少,这种伤人亦自伤的打法海伦娜表示还是算了吧,德国水面舰队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根本赔不起啊。

  机动方面,新舰没有采用上个位面“德意志”级的柴油机动力。船用柴油机为了延长活塞行程,都做得异常高大,虽然就重量而言并不比蒸汽动力重,但柴油机对动力舱空间的利用效率却不是很好。由于海军总指挥贝恩克上将对拿大型战舰做远洋破交的主意并不感冒,所以柴油机节省燃料的优点也就无从彰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