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第37章

作者:类星体

  相比在提高潜艇水下机动性和水声对抗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在武备方面II型潜艇就显得相对平淡无奇了,它并没有装备早期潜艇上常见的甲板炮,只在艇艏安装了四具55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些发射管中最多可以携带四枚550毫米重型鱼雷或者八枚大威力水雷。

  由于艇体长度的限制,II型潜艇没有鱼雷装填机构,也没有备用鱼雷。也就是说II型潜艇是无法在海上进行鱼雷再装填的,发射管中的四枚待发雷发射完毕后就该回港补充了。不过对于一型小型近海潜艇来说,没有备用鱼雷也属正常现象。比如历史上的XXIII型近海潜艇,甚至只有两具鱼雷发射管中的两枚待发鱼雷可用,但在有限的几次出击中,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战绩。由于没有长期公海作战的需要,II型潜艇携带的四枚鱼雷其实也算勉强够用。

  而且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日后如果确实有必要增加备雷量的话,II型潜艇还可以插入长度为8米左右的中间舱段模块。在这一模块中,不仅有鱼雷再装填机构和四枚待发雷,还有地板下的蓄电池舱。该模块可以让II型潜艇的鱼雷携带量增加一倍并获得更大的水下续航能力,代价则是如果不升级动力的话,潜艇的机动性会有所下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I型潜艇可以使用鱼雷发射管布雷,但为了不让水雷占用宝贵的鱼雷发射管,实际作业时将更多地采用舷外挂载的方法携带水雷。使用这种方法时,II型潜艇最多能以每舷外挂六枚的方法携带十二枚水雷。这种布雷方式的缺点是在水雷布设完毕之前,由于外挂物破坏了潜艇的水下线形,机动性会有明显的下降。

  在潜艇的操纵性方面,相比之前的型号,II型潜艇既有继承也有发展。采用单壳体结构的II型潜艇储备浮力只有10.5%,这在潜艇中处于很低的水平。从理论上说,低储备浮力会降低潜艇在遭受攻击时的抗损余度,但海伦娜认为水下排水量只有400吨的小家伙没有必要考虑这个,储备浮力小一点还有下潜快的优势。

  毕竟大中型潜艇如果储备浮力足够高的话,即使有部分压载水舱因遭受攻击而破损,潜艇也有不小的概率幸免于难;但小型潜艇的身板不可能那么抗揍,一般来说只要压载水舱被打坏,就算你储备浮力设计得再高,也是大概率直接领盒饭下线。

  不过凭借较低的储备浮力和大流量排气阀门,在舱门关闭的状态下,水面航行的II型潜艇最快可以在10秒钟之内完成下潜,这个下潜速度仅次于上个位面XXIII型潜艇的9秒,多少也算是对抗损能力差的一种补偿吧。

  II型潜艇的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180米,高于它的所有一战前辈,但不如上个位面德国的主力潜艇VIIC型的220米。这主要是因为近海作战对于最大潜深的要求相对有限,而且潜艇增加要潜深需要付出不低的代价,要么使用屈服强度更高的钢材,要么增加耐压壳的厚度。

  前者不仅对冶炼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对板卷和焊接工艺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这会对海伦娜设想的分段建造,船厂总装的生产模式带来负面影响;后者则会增加潜艇的结构重量,挤占其他设备的搭载能力,这对身量较小的II型潜艇影响更大。所以在II型潜艇上海伦娜并不准备追求极致深潜能力,而是尽量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

  除了调整压载水之外,II型潜艇最主要的操纵方式就是靠各种水动力舵面了。II型潜艇的水动力舵面主要包括艇艏的一对不可收放的水平舵和一组位于艇艉的十字形艉舵,这些都属于比较常规的配置。唯一比较有特点的是十字形艉舵的位置,它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很多潜艇一样放置在螺旋桨后方,而是像大多数后世潜艇那样被安装在螺旋桨之前。这对缩短潜艇全长和改善螺旋桨流场都有一定的好处。

  II型潜艇的主要技术参数总结如下:

  主尺度:长度约37.2米,吃水深度约3.6米,耐压壳直径3.88米。排水量:水面排水量约380吨,水下排水量约420吨。动力:一台曼恩公司的800马力6缸中速柴油机、一台西门子公司的1250马力主电动机、一台西门子公司的60马力巡航电动机。航速:水面最大航速不低于12节,水下最大航速不低于15节,水下经济航速约4节。续航力:水面3900海里/8节,水下200海里/4节。武器系统:艏部四具5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4枚550毫米重型鱼雷或8枚大型水雷,另可在舷外加挂最多12枚大型水雷。

  事实上在II型潜艇的设计中,海伦娜并未采用任何超越时代的技术。通过压榨同时代工业技术的能力极限,让武器达到高性能的设计思路,从来就不是海伦娜现阶段的优先选项。从根本上来说,II型潜艇整体性能上的先进性,首先是体现在设计思路的跃升上,其次是体现在系统整合的功力上。如果仅就制造工艺本身的难度而言,II型潜艇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上个位面德国在1936年开始建造的VII型潜艇还要低一些。

  海伦娜的极端阴险之处就体现在:通过设计思路的转变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德国立刻就可以让潜艇的生存能力获得巨大的提高。反潜方想要反制德国的新型潜艇,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声呐的性能,而声呐技术的提高又非常依赖于晶体加工技术以及电子工业技术的进步。

  非常不幸的是,这两者都无法通过超常规地整合现有资源获得,也就是说无论你往里面投入多少资源,都很难在短时间里看到效果。更加不幸的是,如果反潜方的声呐技术不能在短时间里获得飞跃,光靠增加反潜舰只的数量将是非常低效的。毕竟原来一艘舰船就能控制的海域,如果声呐的作用距离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就至少需要4-5艘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了,如果考虑到潜艇的机动性和攻击能力的增强,这个数字还得上涨。

  但由于能否遏制德国潜艇的活动关系到英国的生死存亡,所以即使效费比再低,英国也必须接德国打出去的牌,不接就等于直接投子认输。这就会造成一种让海伦娜喜闻乐见的局面:德国每将一单位的资源和生产力投入到潜艇战中,对手就可能需要需要投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源和生产力来应对。

  这其实是一种极端不公平的兑子游戏,只不过这次兑换的是双方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而如果不能有效扭转这种对资源和生产力的不对称的消耗,即使不考虑潜艇战中因商船被击沉而损失的海量物资,英国也一定会是首先吃不消的一方。

  这就是海伦娜的阳谋,你知道我的全部意图,甚至你知道德国潜艇的技术细节都没关系:只要你的晶体加工技术和电子工业技术没有在短时间内取得飞跃式突破,你就不得不继续和德国玩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和产能兑换。所以,在这种兑子游戏中德国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即使英国有本事再次将美国拉下水也是一样,美国的工业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并不足以帮助英国拉平这种不对等消耗。

  更何况等日后英国撕毁与犹太人的协议后,英国和犹太人的关系是必然急剧恶化的。到时候美国的犹太金融集团还会不会像上个位面一样为英国提供大规模融资甚至游说政府,恐怕还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一百九十章 萨尔公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对德国的惩罚措施之一,协约国将德国西部的萨尔区划为自治地区,并规定自《凡尔赛条约》生效之日起,法国对萨尔区的煤炭资源拥有十五年的开采权,待法国的开采权到期后,再由萨尔区居民公投决定这一地区的归属问题。

  由于《凡尔赛条约》是在1920年1月10日起正式生效的,所以法国在萨尔区的十五年煤炭开采权也正好在1935年1月到期。而萨尔区居民也有权通过投票决定这一地区的命运:是回归德国,还是并入法国,或者干脆谋求独立。

  虽然无论从面积还是从人口上说,萨尔区都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但由于3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力量对比剧烈重组的时期,萨尔区的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政治风向标的意义,所以这次公投依然引起了许多国际政治观察家的重视。

  1935年1月13日,萨尔区公民投票在国际联盟的监督下举行。最终计票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528005人中有93.7%的人希望回归德国,而希望归属法国和希望独立的加起来也只占6.3%,国际联盟和法德这两个当事国都对这一投票结果表示没有异议。

  这一方面是因为萨尔区从历史上说一直是德国领土,从文化上说是传统的德语区和德意志文化区,从民族结构上说德裔居民在当地居民中占了绝大多数,从民族情感上来说是天然偏向于德国的,而过去十五年中法国对当地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又加剧了这种倾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在的法国正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之中,根本无法给当地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反观德国这边的经济状况就要好很多了,不仅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且并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工人失业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所以这样的投票结果并不让海伦娜感到意外,毕竟上个位面中的萨尔区投票也有90.8%的人支持回归德国。本位面由于政府反危机措施更加得当和有利,德国的经济复苏势头更猛,赞成回归德国的人比上个位面更多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经济危机中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政府能保护他们免于失业,这一点对于那些民族倾向相对淡薄的人群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上个位面当地的部分少数族裔或许还会对德国的极端民族政策有顾虑,本位面由于海伦娜的影响,这一顾虑也显得不大站得住脚了。

  虽然法国方面承认了公投结果,但法国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担忧的声音,主要是担心德国会借着这次公投的胜利,进一步要求在《凡尔赛条约》中已经划给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也举行类似的公投,毕竟这两个地区也是德语区或半德语区,受德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如果真要在这两个地区举行公投的话,法国人还真没有信心让这两个地区留在法国。

  为了打消法国人的顾虑,早日将萨尔地区落袋为安,希特勒马上信誓旦旦地对法国保证:德国并无意改变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现状,今后也不会试图通过公投的方式改变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主权归属。得到了希特勒的保证之后,法国终于在萨尔问题上放心了,经过一番协商,法德两国最终确定德国将从1935年3月1日起,正式恢复对萨尔区行使主权。

  萨尔地区是自《凡尔赛条约》签订以来,德国从协约国手里收回的第一块失地,自从萨尔区即将回归的消息传来,仅仅在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外,海伦娜就已经看到过不下十场大型庆祝活动了。在海伦娜的记忆中,她上一次看到这样的盛况,还是上辈子在中国看到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候。

  无可否认的是,萨尔区的公投回归事件,极大的提高了希特勒在德国国内的政治威望。这也让大多数德国人更加确信:他们在五个月前的国民选举中,将总统和总经理的职权合并为元首,并且将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交给希特勒的做法是明智的。甚至在很多德国民族主义者眼里,与法国谈判收回萨尔区的希特勒简直成了活着的当代民族英雄!

  与此同时,正在巴伐利亚州的希特勒也对全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言说。在演说中,他首先热情地称赞萨尔区的人民“用流淌在鲜血中的声音说出了有力的言语”,接着又表示他很高兴看到这个“持续了十五年的错误”的结束。

  虽然从字面意思上讲,这里的“持续十五年的错误”指的仅仅是萨尔区问题,不过希特勒这话在有心人的耳朵里,还是能听出几缕弦外之音的。包括海伦娜在内的很多人都听得懂,希特勒在这里说的“持续十五年的错误”,其实是将矛头暗暗指向了整个“凡尔赛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萨尔区问题。

  ……

  不过就在希特勒正在为萨尔区即将回归而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差点被一份海军的年度预算案砸晕过去。“什么?仅是建设两座甚长波电台的预算,竟然就需要1.8亿马克的经费!这该不会是成本核算时多写了一个零吧?这么多钱都足够建造一艘全新的战列舰了。”希特勒一边看着海军递交上来的年度预算,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然而即使把海军新递交上来的年度建设预算案翻来覆去地看了三遍,希特勒还是没能完全消化这份提案的冲击力。因为写在“甚长波电台建设预算”后面的那串长长的预算数字,实在有些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希特勒还是没有直接对海军提交的预算案提出质疑,对于这件事情,他决定先私下里咨询一下海伦娜。

  “我知道你最近手头紧,元首阁下。”听完希特勒请自己来的用意,海伦娜狡黠地转了转眼睛,然后笑着说:“如果我说建设甚长波电台这个预算项目是我塞进海军预算里的,不知道沙赫特部掌会不会打我。但是请相信我,元首阁下,这1.8亿马克可能是今年海军预算中效费比最高的一笔投资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甚长波台

  “这两座甚长波电台造价如此昂贵是有原因的,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值得这个价格。”海伦娜觉得有必要让小胡子对两座电台的战略价值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于是她进一步向希特勒解释道:“元首阁下,您知道这两座电台的建设规模有多么庞大吗?”

  “每座电台都有由一根主天线和更多的辅助天线组成的发射阵列,这些天线被数十座高度超过二百米的钢结构塔架高高挑在半空中,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前后绵延,光是主天线长度就超过二十公里,而以上这些还仅仅是发射基站的地面部分而已。”

  

  海伦娜并没有用夸张的修辞去渲染工程的庞大,但白描般的话语不仅没有削弱表达效果,反而更加突出了数据本身的的震撼力。面对海伦娜所描绘的巨大工程蓝图,饶是对庞大工程抱有异乎寻常的热情的希特勒,此时也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电台基站的心脏部分包括大功率无线电发信机、电源设备、终端设备等,它们和各种用于冷却、控制、监测的辅助设备一起,被布置于庞大的核心机房之中。核心机房被掩埋在深达90米的土层之下,建筑面积超过两千平方米。”

  海伦娜没有理会希特勒脸上不断放大的震惊表情,继续不疾不徐地说道:“除了90米厚的土层之外,核心机房的顶部还有纵深达7米的的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保护。这样的防护强度在可预见未来,都足以抵挡敌人的任何物理攻击。”

  “另外,由于这些年我们在电子管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两座甚长波电台的发信机技术上,我们也有很多革命性创新。”海伦娜接着介绍道:“这两座电台将不再采用老式的电弧发信机或者交流发电机式发信机,而会代之以性能更先进的大功率电子管发信机,这也是建设成本大幅攀升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两座电台比一艘战列舰还贵的原因。而且1.8亿马克还只是初始造价而已。今后我还准备向海军建议进一步扩展它的规模,提高它的冗余度和抗打击能力,并且在它周围修建完善的防空设施,这样算来,日后大概还得再砸一艘战列舰的造价进去吧……”

  眉飞色舞地将自己的计划一口气说完,海伦娜端起面前的杯子刚准备润一润喉咙,却发现坐在对面的希特勒头上冒着冷汗,这会都已经快要从椅子上瘫倒下去了。就在海伦娜犹豫着要不要喊门外侍者,给元首拿速效救心丸是时候,希特勒终于悠悠地缓过了气来。小胡子轻轻拍了拍自己那瘦弱的胸膛,长长吁出一口气,脸上还带着副吓死宝宝了的表情。

  “好吧,海伦娜小姐,必须承认你刚才吓到我了。”希特勒坐直身体,摆摆手说:“现在请告诉我,这些需要花掉一艘战列舰造价,未来可能还要再花掉一条战列舰造价的电台,今后都能做些什么吧!之前我咨询过海军方面的专家,但是你知道的,海伦娜小姐,他们通常会对我说一大堆艰深的专有名词,但兜兜转转却总是抓不住重点。”

  海伦娜放下杯子,想了想说道:“元首阁下听到过野地里的狼嗥吗?当狼的首领召集领地里的群狼围捕猎物时,会对着天空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嗥叫,这种声音可以在旷野中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任何人或者动物在野外听见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

  “在狼的猎物当中,有的体型远比单只的狼庞大,有的还会结成群落完成迁徙。但是狼群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的是耐心和决心,它们会在头狼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它们会花很长时间潜行接近猎物,然后在时机成熟时,比如某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发动总攻。届时再强大的猎物也会被撕碎,再庞大的群落也会被冲散。”

  “海伦娜小姐方才说的可是潜艇吗?”希特勒可谓一点就透:“在筹备重建潜艇部队的时候,贝恩克将军向我推荐了卡尔·邓尼茨中校,我想你应该认识他的。”

  见海伦娜点头表示自己认识这位中校,小胡子又接着说:“不过他现在依然是‘埃姆登’号轻巡洋舰的舰长,贝恩克将军现在正在为‘埃姆登’号物色新舰长,等交接工作一完成,海军就准备把邓尼茨中校调回潜艇部队。听说邓尼茨中校还挺舍不得‘埃姆登’号的,不过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样的调度。”

  “哈哈哈,这倒是不奇怪。”一听到邓尼茨还有这等八卦,海伦娜笑得没心没肺:“对于自己的初始舰,提督们有点别样的感情也是正常的嘛。要不了多久邓尼茨中校就会发现,相比水面战舰这种蛮夷,还是潜艇更香一点。”

  虽然海伦娜随口冒出来的二次元词汇让希特勒有点懵逼,但他也能大致猜出海伦娜要表达的的意思,于是接着说下去道:“听说上次世界大战中,邓尼茨中校就在潜艇部队服役过。这次由于贝恩克将军的大力推荐,前一段时间我刚刚接见过这位邓尼茨中校。他向我简略阐述了一些他关于潜艇战的新战术,其观点非常大胆也非常新颖。”

  “对于邓尼茨中校的新战术,我们之前一直没有一个形象的命名,今天听海伦娜小姐这样一描述,我倒是觉得‘狼群战术’这个名字不错。海伦娜小姐觉得呢?”希特勒似乎对自己突然想到的新名词很满意,这一点从他唇上抖动的小胡子就能看出了。

  “你的命名恰如其分,元首阁下,我们就叫它‘狼群战术’吧。”海伦娜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举了个例子,就直接让邓尼茨还在襁褓中的新战术获得了和上个位面相同的命名。

  不过战术具体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眼前海伦娜的关键任务,还是要让小胡子深刻理解甚长波电台的作用,并且愿意全力支持这个项目。事实上,上个位面德国在战争后期也开始了甚长波电台的建设,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发挥作用了。

  “元首阁下,狼群战术想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首先解决三个问题。”海伦娜郑重其事地对希特勒说:“第一是对海上敌军数量、位置和航向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第二是对己方潜艇的统一指挥和调度,第三是潜艇如何在向作战海域集结和向对手接近的过程中保持隐蔽。我们对这三个问题交出的答卷,将直接关系到狼群战术的有效性。”

  “建设甚长波电台就是我们交出的答卷之一,由于甚长波在大气中衰减很小,所以这两座甚长波电台的通讯范围足以笼罩整个大西洋,也就是说,我们在整个大西洋上的兵力都能接受它的指挥,不仅仅是潜艇,还包括水面舰船,伪装袭击舰、伪装补给舰乃至飞机。”

  “不过以上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对我们来说,甚长波电台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海水层,这是中短波乃至普通的长波电台都做不到的。潜艇要接受普通的无线电信号,必须要浮出水面,或者上浮到潜望镜深度。而有了甚长波电台,我们的潜艇就不必经常浮出水面,在不超过三十米深的水下依然可以接收到信号。”

  “所以元首阁下,你完全可以将甚长波电台理解为狼王的喉咙,随时可以向着天空发出低沉的嗥叫,召唤领地里的狼群围捕猎物。只要听到狼王的长嗥,隐蔽中的狼群就不需要暴露自身的位置,立刻就知道猎物在哪里,围猎的地点在哪里!这样除了狼王外的其他狼就可以在完全静默的情况下协调行动了。”

  “当然甚长波通信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由于甚长波发射基站过于庞大,潜艇只能接收甚长波信号而不能发射甚长波信号,对外发报还是得依靠中短波;再比如甚长波的信息发射速度非常缓慢,一段简短的电报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发完。”

  “但是元首阁下,只要我们有了甚长波电台,再配合上我们正在研制的装备闭循环柴油机的远洋潜艇,今后我们的潜艇部队从接受作战指令,到向设伏海域集结,再到发动攻击,全部都可以在水下完成。这样敌人护航编队中的航空兵力对我们潜艇行动的威胁,将会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说为甚长波电台花费两艘战列舰的经费值不值得?”

  海伦娜这里可不是吹牛,即使后期开始装备声呐浮标一类的新型探测设备,但二战期间的反潜飞机对于处于潜航状态的潜艇,搜索效率依然是非常低下的,更遑论有效攻击了。

  所以等海伦娜将甚长波电台,闭循环柴油机,主动/被动声呐全部部署到位后,像上个位面的护航航母这种矮穷矬的玩意,对潜艇的威胁就基本上可以降低到能够忽略不计的程度了。如果近海反潜封锁带不起作用,集中护航体制也不能有效保护商船队,海伦娜倒是很想看看英国人还有什么牌可以出。

  “我想你说服我了,海伦娜小姐。”经过海伦娜这么一说,小胡子看起来已经明白为什么这笔钱咬着牙也必须花了“不过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甚长波电台的价值是如此之高,难道不会成为敌人集中攻击的对象吗?”

  “其实我正等着他们来呢!怕的就是他们不来,元首阁下。”海伦娜咧开嘴笑了,露出她白森森的牙齿。看到海伦娜的这个阴险表情,希特勒也不禁打了个寒战。

第一百九十二章 衡量标准

  海伦娜紧紧盯着希特勒的眼睛,语调忽然变得认真起来:“元首阁下说得没错,对于我们潜在的敌人来说,甚长波电台的威胁是如此之大,大到足以动摇他们国家的生存之本,不是吗?”见希特勒郑重其事地点了一下头,海伦娜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口,抬眼看着窗外晴朗的天空,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半晌之后,海伦娜终于收回了游离的目光,她从窗子边转过身来,然后走到希特勒的办公桌对面坐下,用一字一顿的语气说道:“所以为了消灭我们的甚长波电台,甚至只是为了暂时中断这些电台的工作,敌人也会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是的,任何代价。”海伦娜又强调了一遍,然后她的语速重新恢复了正常:“这是因为与近在眼前的国家生存危机相比,所有的付出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这就好比当一个旅客快要饿死在野外时,他一定愿意用所有的钱去换一片干面包。”一口气说完这些,看到对面的希特勒一脸若有所思的神色,海伦娜也不去打扰他思索,只是重新端起自己的茶杯,貌似漫不经心地用杯盖拨动着浮在水上的茶叶。

  “我想我明白你的意图了,海伦娜小姐是准备通过潜艇战给对方施加巨大的压力,从而迫使敌人集中空中力量打击我们的甚长波电台,最终达到牵制对方空中力量的目的吗?”虽然现在历史才刚刚进入1935年,朱里奥·杜黑的空权理论还没有经过实战经验,但希特勒还是很快抓住了其中的关键。

  “是这样的,元首阁下。”海伦娜肯定地点了点头。要想摧毁德国腹地的甚长波电台,除了直接从地面攻入德国本土外,空中打击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攻击手段。

  “但我们该如何对付敌人的空中力量对甚长波电台的攻击呢?”在得到海伦娜的肯定后,希特勒先是思考了几秒钟,然后忽然皱起眉头,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如果我们的甚长波电台遭受攻击,我们的潜艇在大西洋上的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吧?靠这个来牵制对手的空中力量,我们需要付出代价会不会太大了?”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元首阁下。”海伦娜说:“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执行潜艇战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的战舰和商船。不过恕我直言,这种观念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确实远远没有触及到潜艇战的本质。”

  “那么在你的眼中,潜艇战的本质应该是什么呢?海伦娜小姐。”希特勒微笑着问道。非常明显,海伦娜的话成功引起了希特勒的兴趣。

  “潜艇战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战争资源的不对等交换游戏,元首阁下。”海伦娜平静但是有力地回答道。

  稍稍停了一下,海伦娜接着说:“潜艇战中运用的所有具体手段以及具体技术,其终极目的都应该是加剧双方战争资源的不对等消耗,从而让胜利的天平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倾斜。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的,我们在潜艇战中可以使用的具体手段很多,不过通过抽象整理,我们可以将这些手段大致归纳为三种基本途径。”

  “第一种途径就是直接摧毁敌方的战争资源。这种途径对于潜艇来说,主要就是击沉敌方的战舰和商船。我们以损失多少潜艇的代价击沉敌方多少商船和舰船,以数学形式统计出来就是战场交换比。战场交换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局限在战场交换比上,认识就未免太过狭隘了。”

  “第二种途径是降低敌人获取战争资源的效率。对于潜艇战来说,这种途径可以认为是第一种途径的自然延伸。为了降低商船的损失,对手必然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来维持海上运输。但无论敌人采用哪种非常规措施,我们都可以确定其运输效率会比正常情况下低得多。如果敌人不加大对运输领域的资源投入,其从外部获得的资源输入必然大幅缩水。

  这时敌人当然也可以选择加大对运输领域的资源投入,来尽可能保证海上运力,比如增加商船的建造数量或者提高商船的平均航速。然而一个国家可以动员的战争资源都是有上限的,而且这个上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大致稳定的。如果你选择把更多的战争资源用在了保持海上运力上,那么其他部门所能分得的战争资源就只能减少了。”

  “第三种途径是降低敌人使用战争资源的效率。在潜艇战中,双方的资源投入存在极大的不对等性。发动潜艇战的进攻方往往只需要投入相对较少的资源,防守方就必须投入海量的战争资源用于反潜,才能让战争的天平恢复平衡。

  由于各国战争资源总量存在约束,这种不对等的资源投入将会成为敌人的巨大包袱,使得敌人无法腾出足够的战争资源,投入到对我们更具威胁的领域。因为敌人只有先保证自己的国家能够活下去,才有资格去讨论战争资源的使用效率。”

  “元首阁下,我认为是否能够通过以上这三种途径,实现双方战争资源的不对等交换,今后应该成为衡量潜艇战中一项技术该不该采用,一项工程该不该建设,一种战略该不该实施的唯一标尺。”可能是受到了小胡子的传染,说到激动处,海伦娜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

  “这种衡量标准不仅限于潜艇战吧?”希特勒忽然若有所思地问道。

  “没错!在总体战的背景下,我认为这个标准可以适用于和战争相关的所有领域。我们不应该害怕损失,也不应该害怕资源的消耗,如果我们用一单位的战争资源消耗,能换取对方多得多的战争资源消耗,那么除非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否则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们。”海伦娜说得信心满满,在如何增强自身和削弱潜在对手这方面,她还有的是牌可打。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元首阁下刚才的问题上,敌人如果全力攻击我们的甚长波电台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损失和消耗?当然是会的,毕竟战争哪里有不损失不消耗的呢?”说到这儿,海伦娜话锋一转,说道:“不过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围绕甚长波电台的攻防,我们和敌人对战争资源的消耗哪个多?对双方战略意图的影响哪个大?”

第一百九十三章 防御优势

  “在空中攻防作战中,如果我们单看战机和战斗人员的损失,只要双方装备和人员素质相差不是太大,本土作战的一方一般都能占到一定的便宜。”海伦娜开门见山地说:“这是因为本土作战的一方有地面信息的引导,还有地面防空火力的支持,战机有更长的留空时间,被击落飞机的飞行员也有更大的机会重返部队服役。”

  海伦娜这番话可不单单是基于逻辑推演,更是基于上个位面的实战数据。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英伦空战之外,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战后有数据显示,在对德国的作战行动中,盟军光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就损失了超过一万架,其中包括B-17轰炸机4754架、B-24轰炸机2112架、兰开斯特3922架。也就是说即使不包括护航战斗机损失,盟军空中力量的装备和人员损失也是德国空军的好几倍。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空中进攻方愿意顶着巨大的损失,前往对手的本土作战呢?”海伦娜抛出了一个问题,但她没有等待希特勒回答便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在进攻方看来,通过空中进攻作战摧毁的敌方重要军事节点的价值,加上包括工业设施在内的战争支持系统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多损失的那些飞机和人员。”

  “所以元首阁下,我们在建设防空体系,乃至整个工业和军事设施体系时,如何系统性地降低对手空中力量的攻击效率,减小我方军事节点和战争支持系统的损失,必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加以考虑,甚至作为一个比单纯杀伤多少敌机更重要的环节加以考虑。”将自己的见解亮出之后,海伦娜将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希特勒。

  从双手交叠的十指中抬起头来,希特勒若有所思地问道:“对了,之前在全国电网的改造工程中,你建议采用多层次的直流环形电网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吗?这个工程改造项目可让我们多花了不少钱,到现在都没全部完工呢。”

  “元首阁下猜得没错。”海伦娜回答,随后她举起一只手说:“不过这里我必须声明,这个电网改造项目虽然花费不少,但今后的潜在收益也非常大。至少就工程效费比而言,比起今天国家雇佣工人挖个大坑,明天再雇另一拨工人把坑填起来要高多了。”

  希特勒所说的这个电网改造工程,是本位面的经济危机期间,德国在海伦娜的建议下上马的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工程费用仅次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改造工程完成后,德国的输电系统将会被划分成一个个环形直流输电线路构成的基本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又通过输配电线路互联构成网络结构。

  

  这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输电结构,当环形输电单元中的某一节点遭到破坏时,只要通过开关切除故障段就不会影响电力在单元中的输送。即使某个单元中的大部分节点遭到摧毁,各个单元之间还可以通过双向功率互换来维持基本供电能力。

  这种全新的电网结构的建设,再配合更加分散的新建发电设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德国电力系统在和平时期的供电质量,也让德国的电力系统在战争时期的抗打击能力成倍增长。面对这样的去中心化电网系统,对手如果还想通过集中空中力量摧毁部分重要节点,来让特定地区的电力供应中断,将会变得更加难于上青天。

  “在这里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的防空作战中,如果能让敌机平均每架次出击的效率减半,我们从中获得的战略价值将会相当于直接击落半数的敌机,甚至超过直接击落半数的敌机。”海伦娜再次语出惊人:“只要能够好好利用甚长波电台这块轰炸机磁铁,我们就能达到这样的功效。”

  “首先甚长波电台这样的目标对于攻击方是非常不友好的,它的核心部分深埋在90米厚的土层之下,还有厚达7米的高强度混凝土保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坚不可摧的。”海伦娜的这句话中可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规划中的甚长波电台的核心机房防护标准非常之高,高到即使放在冷战时期,都可以用来抵御像B-61这样当量不超过50万吨的钻地热核炸弹。虽然这还没法和美苏建造的那些可以硬抗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热核炸弹的末日堡垒相媲美,但在二战中确实没有任何武器能从外部摧毁它的核心机房。

  “所以敌人要想阻止我们的甚长波电台发挥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攻击它暴露在地面上的脆弱部分,也就是塔架和发射天线。由于细细的天线几乎不可能被直接命中,摧毁支撑天线的塔架基本上就是敌人唯一的选择了。但是如果他们真要这样做的话,恕我直言,攻击效率将会变得非常低下。”海伦娜继续娓娓道来。

  “首先,从空中看来,我们的甚长波电台塔架的投影面积是非常小的,而要想击毁塔架,就必须将炸弹扔到离塔架基座非常近的地方。这对轰炸机的投弹精度要求非常之高。”在海伦娜的记忆中,上个位面盟军轰炸机使用的诺顿瞄准仪,已经算是二战期间性能最好的水平轰炸瞄准设备了,该瞄准仪拥有30米的理论投弹精度,但实战中的命中率与理论精度相差甚远。况且就算能达到理论精度,普通重磅航弹的爆炸威力也是不足以在几十的距离上摧毁钢结构塔架的。

  “其次,即使对方通过密集投掷大量航空炸弹,或者使用特殊设计的超重型炸弹,击毁了一部分天线塔架,也不意味着我们的电台就会失效。我们的电台天线采用了多根辅助线的高冗余度设计,即使部分塔架被毁,剩余的天线还有相当的概率能够继续维持发射能力。等到下一阶段的扩展工程完成,这个冗余度还会进一步升高。况且我们有两座这样的电台,如果对手只是让其中的一座失效,并不足以中断我们和潜艇间的甚长波通信。”

  “再次,即使对手让我们的两座甚长波电台同时失效,我们也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它的运行。虽然发射塔架高达200米,但由于塔架只需要把发射天线挑在空中,不需要承受重力,所以修理起来并不比修理一座被暴风吹倒的超高压输电塔困难多少。再加上塔架的结构都是预制钢结构件,即使甚长波电台的地面部分遭到最严重的损毁,我们也有足够的把握,在半个月内基本恢复它的正常运行。”海伦娜说。

  “半个月时间?”希特勒喃喃重复了一遍,随后又对海伦娜询问道:“甚长波通讯中断半个月,敌人也能利用这段时间做不少事情了吧?”

  “是的,元首阁下。”海伦娜回答:“如果没有甚长波电台,我们就只能通过普通的长波电台召唤潜艇了,潜艇必须至少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才能接收到普通的长波信号,这会增加在对手的航空力量面前暴露的概率。不过我们还规划了一些临时手段,可以部分恢复甚长波通讯,比如用连到地面的钢索固定热气球或者飞艇,作为发射塔架修好前的替代措施。”

  “但这还是会损失通信质量,对吧?”小胡子又问。

  “确实是这样的。”海伦娜无奈地回答:“但是元首阁下,这些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要是敌人的空中力量顶着巨大的损失和伤亡,累死累活地拼杀了半天,我们这边却毫发无损,这也不符合科学规律啊,战场上出现一边倒的单向杀伤的概率是很小的。”

  “但关键问题就在于,在敌人对空中进攻力量的投入的上限大体稳定的前提下,如果他们不攻击我们的甚长波电台,就必然会腾出力量攻击我们的工业设施了。请问元首阁下,比起工业设施的潜在损失,几个电台塔架的损失又算的了什么呢?比起工业设备的恢复难度,几个电台塔架的修复难度又算的了什么呢?”

  “敌人可能需要付出数倍于我们的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却只能暂时性地削弱我们和潜艇的联络能力。而我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土防御优势消耗对手的空中力量,还可以间接减少工业设施的潜在损失,这笔交易我们怎么算都是不会亏损的。”

  “再说了,我们的工业区那么大,城市数量那么多。如果对手对手的空中力量将主要精力放在打击我们的工业设施上,其战术的灵活程度就可以高很多,虽然我们有本土作战的优势,但对手的空中力量也可以选择任意攻击目标集中突破,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防御难度。”

  “相比之下,甚长波电台虽然占地面积庞大,但比起工业区来说,需要我们防御的面积还是要小很多的。而且甚长波电台的数量只有两个,敌人的空中力量根本无法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只能依靠蛮力硬闯防空圈,这无形中剥夺了对手选择攻击路径和目标的天然权力,而我们本土防御的优势将会被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