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皇子三岁半 第82章

作者:风暖日迟迟

  张赞禹走到夏景身前,从袖子里抽出一卷书,放在男孩桌上。

  夏景一翻,居然是一个描红本,用朱砂印的。

  这古代启蒙教育还挺像模像样。

第116章 这个公主我要了

  夏景提着毛笔,薛昭矩为他研墨。

  张赞禹看了两眼,转身检查其他四个皇子的寒假作业,然后分别对每个人展开教导。

  夏景觉得挺有意思,这上书房,就像乡下小学,学生不足教师同样不足,一个屋子里坐着好几个年级,老师教完一个年级,再去教另外一个年级。

  不同的是,教皇子们的老师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这大儒还有小助手——那些伴读们。

  张赞禹教导别人的时候,伴读监督和指导皇子们完成作业。

  难怪需要一个伴读。

  夏景专注描红,薛昭矩看了会儿,确定没有问题后,听起其他年级的课,听得入神。薛府学堂的老师只是个老举人,讲的远不如张赞禹精深。

  清晨的凉意被日光蒸尽,光芒透过纸窗,照在案桌上,投下夏景不停歇的笔的影子,又给熟睡的宁承睿披上一层金色的毯子。

  宁承睿的伴读不敢唤醒前任后宫拳王,只能紧张地看看张赞禹,再看看宁承睿,期盼八皇子自己醒来。

  宁高祥虽然没睡,但也没专心,想偷偷把玩木雕手串,又怕自己的宝贝被没收,于是摆动毛笔,看着地上的影子发呆。学习的时候,就算身边只有阳光和影子,也能玩得有滋有味。

  剩下两个大些的皇子,宁文焕还算认真,宁源中正被张赞禹抓着提问,不敢说对答如流,起码是一问三不知。

  “坐下吧。”张赞禹摇摇头,转身走向了夏景。

  九皇子很专注,笔走游蛇,连张赞禹的靠近都没有发觉。

  张赞禹往纸上一瞧,嚯,这小乌龟画得可真不错。

  仔细看,小乌龟站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旁边还有它的四兄弟,一个在睡觉,一个在玩影子,一个在乱涂乱画,还有一个倒是认真在看书,只是那张脸,怎么看都有点儿呆。

  张赞禹叹口气,拿起夏景的本子,将那一页撕下。这五只小乌龟,就是五个皇子的真实写照。

  【亲密度:50(-1)→50(-2)】

  临时亲密度又下降了一点。这个没有爱心的老大爷,居然不喜欢小乌龟!

  夏景心想,之前的-1,多半也和这次一样,是张赞禹听说了九皇子的顽劣。

  张赞禹将撕下那一页塞入袖子里,将描红本往前翻了翻,眼眯了眯。

  九皇子没在每一页画乌龟,之前是正经的毛笔字,仔细瞧瞧,无论是运笔还是字形,都中规中矩。

  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描红描得中规中矩,已经难得。

  【亲密度:50(-2)→50(-1)】

  你搁这儿仰卧起坐呢!夏景在心中吐槽。

  画小乌龟是有意为之。他可不准备表现成神童模样,没有用。

  康宁帝不会因为他学业出色,就将皇位传给他,相反,别的皇子和妃嫔会因为这个心生忌惮,这风头不出也罢。

  绝不是因为看着作业本手痒!

  张赞禹取出戒尺,在薛昭矩手上打一下:“看好九皇子!”

  薛昭矩愧疚地低下头,懊悔自己光顾着听课,忘了九皇子。他又羞愧,今天第一次来,就遭了师长的戒尺,同学们要如何看他?

  同学们毫无反应,习以为常。

  敲了薛昭矩手心的戒尺,又敲醒了八皇子沉睡的心灵,敲碎了七皇子身旁的影子。再加上刚刚一问三不知,遭了骂的宁源中,短时间内,五个皇子有四个遭了罚。

  剩下宁文焕,张赞禹站一会儿,指出了他文章里的七八个错误,踏着沉重的步子走开。

  薛昭矩眨眨眼,刚刚的羞愧烟消云散。

  看完皇子们的功课,张赞禹开始检查伴读们的学业,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了。

  正午,到旁边的偏屋里用了午膳,学习继续,直到日轮偏西。

  从上书房出来,张赞禹直接去了养心殿。

  “这是什么?”康宁帝看着张赞禹手上的纸页。

  “九皇子的画作。”张赞禹回答。

  徐忠德接过纸页,恭敬地递给康宁帝。

  康宁帝展开一瞧,有些乐:“这画的什么?龟?”

  “五龙勤学图。”张赞禹回答。

  小乐成了大乐,康宁帝哈哈大笑:“你这嘴还是这么毒!”

  五只乌龟开小差,变成了五龙勤学图,可真够辛辣的!

  徐忠德跟着笑,但不敢接话,这可是五个皇子。

  他倒也不担心,九皇子第一天上学,只是画了几个小乌龟,没有别的错事,可以说大获成功。

  当初七皇子八皇子那会儿,可是哭着闹着要阿母的!

  “朕当初可没这画技。”康宁帝忽然有所感慨,放下画,看向张赞禹,“张师,朕那时候画了什么?”

  张赞禹也是康宁帝皇子时期的老师,不过那时候,他只是在上书房打下手的小官,现在,他已经是上书房的负责人,是名满天下的前任首辅。

  “回皇上,您小时候,画的是弓箭、长枪和马匹。”张赞禹当然记得,要不是康宁帝提拔,他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闲官。

  “没错,弓马和长枪。”康宁帝露出笑,话题一转,“东域战事又有推进,燕国那帮软骨头怕了,答应献上广平城,求朕嫁一个公主给他们。”

  张赞禹辞去了朝堂里的职务,但辞不去康宁帝的信任。康宁帝问他和燕国的谈判条约。

  张赞禹思索片刻:“嫁公主可以,但燕国也应该有所表示。”

  “怎么表示?”康宁帝追问。

  “以我宁国一个公主,换他燕国一个皇子。”张赞禹回答。

  这话正中康宁帝下怀,尽管上位后,康宁帝在文治方面颇有成效,但他最爱的,还是弓马和长枪。

  现在的宁氏王朝无法全面进攻燕国,但不代表康宁帝不想夺下燕国。向燕国要一个质子,等到时机成熟,就能用这个质子插手燕国。

  关于质子的人选,康宁帝和张赞禹有分歧。

  康宁帝想要一个世家之子,生母是燕国三大家族里的最好,不行就中等家族的。

  “除了三大家外的皇子,家族势力没什么作用,不如寻一个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张赞禹劝道。

  他解释:“当我朝有能力启用这个质子,燕国普通家族的助力只是锦上添花,倒是质子本身更为紧要。”

  康宁帝沉思良久,赞同了张赞禹的话,放弃了世家的皇子,在剩下的皇子里挑挑拣拣。

  好在燕怀帝能生,子女不少。

  “就这个了。”康宁帝指着燕怀帝第二十一子的名字。

  “皇上圣明。”张赞禹点头。

  除了上面提的那些,质子还得年纪小,年纪小,才好洗脑,第二十一子五岁,正好。

  第二十一子的生母只是个民女,康宁帝觉得有些亏,补充道:

  “他还有个同母的姐姐,正好,一同要来!”

第117章 我以一敌三的丫鬟呢

  放学后,宁高祥跑得飞快,夏景一时疏忽,居然没能追上。

  但跑得了皇子,跑不了宫殿,夏景到颐和宫逛了一圈,顺走了一只羚羊木雕。

  他将羚羊木雕给了宁雪念,女孩因为夏景开学的苦闷,顿时被可爱的木雕冲散了。

  在永华宫玩了会儿,夏景马不停蹄,赶到水云殿练了会儿武,泡了药浴。

  等回到静怡轩,已是傍晚。

  这样下去不行。夏景吃着饭,计算日程。辰正上课,申初放学,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一下子占去了一天的大半,而且,上书房只有过年的时候有假期。

  好在作为脆弱的皇子,生个病感个冒都是日常,不溶于水就算成功。

  于是第二天,九皇子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病倒在养和轩。

  娴妃、宁雪念和宁守绪都在,还有一个听闻九皇子病了,来给他弹琴解闷的孙静竹。

  在徐忠德的操作下,孙静竹从外教坊司调到了内教坊司,在福清宫当娴妃的专属乐师。

  “九皇子想听什么?”孙静竹问着夏景,目光瞥过宁守绪。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两方的情绪都很平稳,平稳到似乎真的毫不认识。

  夏景斜靠在娴妃怀里,报出曲目名:“长门怨。”

  宁守绪斜他一眼。

  “长门怨是什么?”宁雪念贴着夏景的肩膀,同样依在娴妃怀中。

  “一个女子被冷落,丢在长门宫,所以很幽怨的曲子。”夏景意有所指。

  琴声响起来了,宁守绪坐在轮椅上,平静地喝茶。

  他没想到,母妃居然将孙静竹弄进了宫来。但没有关系,宫里严禁男女私情,就算皇子也不例外,被抓到了,得记入史书鞭笞。

  母妃一定会将孙静竹送出去,事情会回到他的计划上。

  他能想到这一点,夏景怎么可能想不到。九皇子不会让他得逞,自己的小任务,还等着他来完成呢!

  宁守绪漏了一项因素,他们这种‘聪明人’总会忘记将这项因素加入计划考虑,那就是情感。

  就像每个学生,放假前都将作业计划安排得很完美,每个网文作者,前一天就将何时码字码多少字安排得很完善,但实际上,这两项事务都要拖延到最后期限,并且完成度大打折扣。

  宁守绪和孙静竹本就有感情,之前能克制,是从未见面,现在朝夕相处,再能忍下来,夏景得给他竖一个大拇指,并合理怀疑他是不是伤到了第三条腿。

  不,不只是第三条腿,徐公公没那一条也知道寻找爱情呢,得检查检查脑袋。

  在养和轩玩了一阵,正午,宁雪念被唤回了永华宫。夏景在养和轩用了餐,求娴妃放他出宫玩。

  “呵,才上了一天学,就想着旷课玩去了,你折腾这个上书房名额做什么?”宁守绪心有怨念,嘲讽男孩。

  “三哥有所不知,若说出宫玩的快乐有八分,那么,逃课出宫玩的快乐就有了十二分!”夏景回答。

  娴妃眨眨眼,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确如此。

  她看向孙静竹,思索要不要假装看得紧,让这两个小年轻有点儿偷感,添些儿刺激。

  宁守绪停下毯子下面偷偷转魔方的手,思索男孩是不是在嘲讽自己。

  “去吧,我让薛家人去接你,正好,瞧瞧你的铺子去。”娴妃拍拍夏景的脑袋。

  这正是夏景的目的。

  他九皇子辛苦打拼多年,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九死一生,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当然要去瞧一瞧。

  娴妃送信的速度,比夏景出宫的速度快。

  夏景和小田子换好衣裳走出皇宫,薛家的马车已经在巷子里等着了,薛仁礼随行。

  夏景先去瞧了云嫔给自己的院子。院子不大,但能在京城有个带院子的居所,已经是许多京官的人生目标。大部分小官,还租着房子住呢。

  院子四周邻居,基本是外地来京城的官员,因此治安极好。

  可惜,没见到漂亮的邻家大姐姐。

  离开院子,夏景又去了西市。

  西市是西边的市集,是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百姓都喜欢来西市采购。

  西市里,有九皇子的一间书铺,兼卖笔墨纸砚。

  夏景对笔墨纸砚没兴趣,瞧了瞧铺子里卖的书,全是各种圣贤文章,看着直叫人犯困。

  通俗讲,这是一家卖教辅书的店。

  离开西市,夏景来到东市。

  东市是东边的市集,不如西市繁华,但过来逛街的达官贵人很多。用前世的话说,虽然客单量不多,但客单价高。

  这里有他的一间铺子和一个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