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机仆会遇到宇宙猫猫吗 第46章

作者:一抹精致的灰

在太空中,关系到一款引擎的性能的重要指标有两个,分别是推力和比冲,简单来说的话,推力决定了一艘飞船的加速度,比冲则决定了一艘飞船的最终速度。

理论上来讲,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让一台引擎既有极强的推力,能够推动一艘飞船以一个G的加速度进行快速的提速,又有超高的比冲【注1】,能让飞船的DV达到上万千米每秒的亚光速。

然而遗憾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推力和比冲都是两个矛盾的属性。

想要提升比冲,就必须要增加燃料喷出的速度,即喷气速度,可以理解为提升每千克推进剂所贡献的总推力。

但对于聚变引擎,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引擎来说,在给定功率的前提下,如果想要提升喷气速度,就必须要降低每秒钟流过燃烧室的推进剂流量——它意味着这台引擎每秒钟所贡献的推力下降了。

而且是下降的非常非常严重。

这并不矛盾,尽管每秒钟贡献的推力降低了,但同样,每秒消耗的推进剂质量降低得更多,这样一来,尽管加速所需的时间上涨了数百倍,但飞船的最终速度依旧是提升了的——功率=推力乘以喷气速度,假设推力下降为原本的十分之一,那么喷气速度就可以增加十倍,在载荷比不变的前提下,Dv也就增长了十倍。

显然,对于动辄上千万乃至上亿千米的行星际转移来说,花费几百倍的加速时间来获得更高的最终速度自然是首选——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推力也不能太低,否则去一趟月球要一个月谁都接受不了。

这也是电推几乎不可能作为主力引擎的最大原因。

电推就是典型的超高比冲引擎之一——一款十千瓦的霍尔推进器,其比冲在达到接近100千米每秒的比冲的同时,推力则在毫牛到牛之间徘徊。

是的,不是多少千牛,是牛,甚至是毫牛。

一艘用纯电推为动力的飞船,推重比能上0.001G,那都是惊天的黑科技了——因此,就算电推的比冲十分优秀,最终速度相当之高,也基本没有人会考虑拿来做载人航天的。

这也是战舰需要搭载如此多工质的原因之一——为了提升推力,不至于去个火星都需要好几年,它们会选择性地往引擎内加入额外的工质,通过大幅度降低喷气速度的方式来换取更高的推力。

其实大气层内的飞机也是用的类似的道理,加力燃烧室就是一种通过降低比冲来提升推力的部件。

通常来说,一氧化二氢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工质——无毒,无腐蚀性,易于保存,制备异常廉价,同时其极佳的比热容和热稳定性还可以用来给战舰降温。

而且,这种物质在太空即可制备,无需占用宝贵的轨道运力,实乃是上上之选。

尽管这种物质的成瘾性极高,人类只要停止接触三天便会不治身亡,且根据医学研究,这种别名为氧烷的物质是几乎所有的疾病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极其优良的各种性质,各国依然罔顾人命地选择大量在飞船上装载这种物质。

停止使用一氧化二氢,从你我做起!

“原来您也喜欢看互联网。”尽管他对于外界消息很不灵通,但对于这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恶作剧还是颇有耳闻的,“人怎么可能离得开一氧化二氢呢?”

“别说了,快给老李端杯一氧化二氢来。”

副官点了点头,从边上的机器那里打来了一杯混杂着高浓度一氧化二氢的化学溶液来。

“大佬,喝茶。”

——————

【注1:比冲,又名比冲量,定义为单位推进剂的量所产生的冲量,发动机比冲越高,相同条件下推进剂能够产生的速度增量也越大,发动机效率也就越高。

由于卡图斯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不一样,为了避免频繁换算时产生误解或bug,文中均采用质量描述,表现为喷气速度,速度量纲,单位为米每秒(m/s)。

企鹅群文件里有表格协助计算,只要知道比冲,速度增量(DV)和燃料载荷比三者任意其二,就能计算出剩下的那个值,这里图片压缩的太厉害看不清,想看的可以进群自取。】

第二卷 抗灭绝战争 : 第八十二章 咱就真缺那点社会学点数呗?

它们来的很快。

距离关于“贝塔外星人”的讨论才刚刚过去一周不到,甚至还未等到他们召开对G2-139-d-a-L4-W虫洞的研讨会议,“敌人”的探测器就已经抵达了。

虽然经常有人斥责联合国“遇到什么事都只会开会去浪费时间”,事实通常也的确如此,不过至少这一次,锅还真轮不到他们来背。

因为,在智囊团的评估中,对方完全没道理在这个时候再派探测器来。

通常来说,一个文明对虫洞另一侧派遣探测器的目的无非两个,要么侦查星系状况,摸清其聚居区分布,要么试图和虫洞对面的文明达成通讯——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探测器完全不需要拥有和当地文明直接沟通的能力。

只要探测器飞过来,让当地人意识到“虫洞对面有技术文明”即可——只要知道了这一点,且科技树不歪得过于离谱,两个技术文明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达成通讯。

虽然往深了讲,目前的人类还对虫洞“扭曲”电磁波的原理几乎一无所知,但很多时候,利用一个事物并不需要真的明白它的原理。

就好像人类至今都解释不了升力产生的原理(现有理论均有漏洞,没有真正能完全解释的理论),但这不影响他们设计出越来越先进的飞机一样——“黑箱理论”才是现代科学的常态。

虽然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是这个值,反正你用就对了.jpg

甚至很多时候,在工程实际操作的时候,连猜测都懒得猜测了——反正根据经验,它就是这个值!

对于虫洞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理论几乎没有,但只要肯试,很快就能发现合适的角度来收听或发送信号。

在完成第一次校对后,结合虫洞表面的光学现象,多普勒效应等等数据,通过适当的算法计算出目标行星的位置和轨道参数,就已经成功了大半了。

接下来,只要能精确地根据参数将天线对准对方的行星,并成功收到对方照猫画虎的返回信号,剩下的语言破译环节就会变得异常简单了——无非是那老一套的数据分析,连进入星际时代之前的地球都能做到。

更别说,这个暂命名为“贝塔”的文明,几天前还成功顶着战损掩护卫星进入了属于铁心灭绝者的环G2-139-d轨道了。

这卫星都飞到家门口了,天线再对不准还当什么技术文明——这样一来,在明知道通讯建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人类自然也放松了警惕。

准确来说,是放弃毫无意义的资源浪费——在不需要拦截探测器的情况下,将战线整体朝远离虫洞的方向移动,避开空间畸变区才是更有利于作战的举动。

“所以,你的意思是,那艘飞船就这么冲过了三十多艘战列舰把守的虫洞?”

然而,见多识广的总指挥自然是直接抓住了重点。

“.......从结果上来说,是的。”

“那我还真是祝你们身体健康了。”

他“委婉”地祝福了一下电话对面的那位舰长——虽然从程序上来讲他们其实并没有犯什么错误,顶多是一点小小的“没有考虑周全”,但这时候的舰长自然不会选择头铁硬钢上司。

反正,上司一会儿也得回去挨骂,大伙儿都是挨骂人,何必呢。

“现在那个探测器在哪里?”

虽然总指挥知道,现在他们已经失去了拦截那艘飞船的可能——只要没在最初的舰队射程里拦下来,以对方60千米每秒的速度,是几乎不可能再追上的。

但管不了归管不了,信息还是要了解一下的——最起码,一会儿上报的时候要是一问三不知的,还得被骂得更狠。

“以62.7千米每秒的速度朝外行星移动,目前的轨道参数是......”

舰长立刻报上了数据——一个偏心率大于一的双曲线轨道。

由于其相对于恒星的速度已经达到了90千米每秒,远远超出了当事恒星位于该轨道43千米每秒的逃逸速度,这意味着这艘飞船并不会像平常那样进入虫洞所环绕的行星的轨道,而是直接冲向了行星系之外的广阔空间。

“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啊......”他随手在电脑上模拟了一下轨道,有些疑惑地说道,“史密斯,你不觉得这艘飞船好像根本不知道它在往哪飞吗?”

“......啊?”

很显然,这位史密斯舰长没看出来。

“你打开星图看一下。”指挥在模拟程序里测试了几个参数之后,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这条轨道是脱离黄道面的,而且全程都跟所有行星特别远。”

“您是说......”

尽管原先没有想到,但指挥这么一说,他好像也有了点感觉。

“只要将轨道稍微偏转一点,都能以相当合适的距离掠过G2-139-e或者f中的任意一颗,轻松的获取上面的情报。”

虽然知道位于二十多万千米之外的对方并不能看到自己的屏幕,但他还是下意识的拉动着画面,好全面的展示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新轨道。

“而且,若是上面载有足够的DV的话,还可以通过变轨的方式将两颗星球都侦察一遍——这并不会消耗太多,几千米每秒就够了。”

望着面前由各种线条组成的复杂星图,他摸了摸下巴,心中已然有了一个猜测。

他还需要一个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告诉观测部,我需要它们追踪代号为‘β039’的外星飞船的轨道实时数据,尤其是变轨操作。”

指挥官简短地交代完任务,转身拾起了和史密斯舰长的通讯:“史密斯,将你们观瞄设备捕捉到的所有有关‘β039’的图像上传回来。”

“明白!”

很快,在汇总了所有的相关数据之后,专家们在观察了几分钟之后,就做出了跟他预料之中相同的判断。

这艘飞船和此前跟他们交火的那些战舰,不是同一个文明!

“这艘飞船绝大多数的部件,都和贝塔文明有明显的不同不一样。”一名学者解释道,“尤其这里,你看这个机械臂,结构和贝塔文明目前那颗环绕G2-139-d的卫星上的设计思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还有这儿,这儿,以及这儿,都是相当明显的差异设计。”

“正常来讲,一个文明没理由设计出两种效果一模一样,但生产标准和结构完全不同的部件——哪怕是旧地球时代,两大阵营战争期间都不会专门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专家团给出了结论。

“这大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文明的载具。”

“明白了,感谢你们的分析。”

两边互相客气了一下之后,指挥官终止了屏幕投影的接收,会议室重归寂静。

“两个不同的文明......”

他仔细揣摩着这句话,喃喃自语道。

......

很快,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通过星堡百米级天文望远镜的超高清成像,以及对“β039”刚出虫洞时的姿态判断、天线指向等数据的分析,后方糕层也确认了他的这个猜测。

实际上,在判断它并非贝塔文明所属的之后,现在的它已经不再叫“β039”了。

按照人类的命名习惯,这个全新的未知文明依照顺位继承,获得了“伽马文明”的代号,自然而然,这艘飞船也按照顺序得到了“γ001”的编号。

是的,伽马外星人——和一款重制了两次之后如今很火太空SLG游戏里,炸掉地联殖民星的“海星”拥有相同的代号。

尽管这个不太吉利的名字一经宣布,立刻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吐槽,不过鉴于糕层们没人玩这款游戏,自然也就不知道它背后蕴含的特殊含义了。

“根据当前的情报,我们已经可以肯定,这个伽马文明跟贝塔文明是处于敌对状态的,至少也是冷战状态。”

负责伽马文明语言解析项目的科学家站在大屏幕前,一手端着笔记本电脑,一手拿着指示杆示意道。

“根据穿过G2-139-d-a-L4-W虫洞的探测器的侦测,我们目前已经锁定了伽马文明信号源的位置。”他切换到这个暂命名为“贝塔星系”的星图,指向了一个位于巨行星和内环行星之间空旷地带的红点,“距离虫洞一亿两千万千米的小行星带。”

“没有行星吗?”

“没有。”

几个高官面面相觑。

“内环行星是哪一方在开发?”

“没人在开发,至少没有大规模开发。”这名学者点了点屏幕,切换到了位于内环的两颗行星的照片,“虽然碍于探测器仪器精度,拍得非常模糊,但依旧能确认其表面没有任何大规模聚居区。”

“也就是说,这个星系的两个文明,一个在巨行星卫星带,一个在小行星带?”

“目前看来,是的。”

即使得到了图像的佐证,这名学者依旧没有给出太过肯定的回答——毕竟,这两个文明的居住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过于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这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英法联邦的副指挥感叹道。

要知道,不同于主要分布在地球、月球和火星这种大行星上的泛亚人,作为主要领星均是木星卫星的英法联邦人,他对于生活在巨行星卫星带和小行星带的难度可是深有体会的。

尽管由于较低的重力,生活在那里的人可以用相当廉价的方式将货物入轨,使得巨行星卫星带成为全太阳系工业潜力最高的星域。

但是,这并掩盖不了,那里是人类主要星区里生存环境最严苛的地带之一——远离太阳所带来的极端低温,木星强烈磁场所带来的超高辐射,人类难以适应的低重力,基础设施的极度匮乏,与内环行星极为漫长的交通时间,都让这里成为了“难以生存”的典范。

这并不是能用不同生命形式解释过去的事情——就算对方不是碳基生物,只要它还把物理定律放在眼里,就不可能避免除了重力和低温以外的其他问题。

虽说巨行星工业价值真的很高,但对于一个正常的文明来说,根本没必要放弃自己原本已经开发了上千年的母星。

这又不是个单选题,两个星域完全可以一起开发的。

“根据目前的测绘,我们小组做出的判断是,‘贝塔文明’的创造者应该不是像铁心灭绝者或者我们那样,起源于一颗岩质行星,更大的可能是起源于某颗巨行星卫星上的。”

“这样一来,随着科技发展,它们就自然而然的占领了整个巨行星卫星带,且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没有选择对其他星球进行大规模开发——这是最具有可能性的猜测,否则无法解释巨行星卫星带和其他行星之间开发程度的对比。”

“那伽马文明呢?”

泛亚的总指挥询问道。

“他们会不会就是贝塔文明的创造者?被智械叛乱之后赶到小行星带的?”

“这的确是一种可能。”科学家点了点头,“不过碍于探测器的观测设备太小,我们还无法对信号源进行清晰的成像,只能判断那里有高反光率的物体——而且是非常大的,长轴至少十千米级别的大型物体。”

“太空城?”

“星港?”

在场的人根据经验随便猜测了几个——虽说不知道具体是那个,但肯定是某种巨型人造物体。

结合在那里捕捉到的大功率信号,对于人类来说这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好消息。

已知双方很可能互相敌对,结合贝塔文明和铁心灭绝者都是以“消灭有机生物”为行动纲领的智械文明的消息,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个伽马文明极有可能是有机文明。

再怎么样,就算双方最后不结盟甚至转入敌对,只要它还是个有机文明,那出于生存的考量,对方也一定会主动和贝塔文明开战,从而缓解人类一方的压力。

更何况,从目前对方想方设法的想与他们沟通的情况来看,对方的结盟意愿恐怕也不弱——很显然,这是一个稳赚不亏的买卖。

“加大人手,务必尽快破译信号,与对方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