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07章

作者:风兮破地

过了一会,房间中没有任何的声音响起。但是廷尉知道,那人已经离开了。他跪坐在桌子面前,将文牍整理好,然后又抬头打量了一下大厅。这里是廷尉府,掌管全国刑狱的地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他一生中的信念,但是信念终究只是信念,大多是会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撞得粉碎的吧?

廷尉正了正头上的獬冠,不急不忙地拿起桌面上的刻刀,反手割开了他自己的脖子。“嗤”,他的身体缓缓倒下,匍匐在桌面上,鲜血汩汩流出,将堆在一起的竹简染红。

这是西汉,是皇帝会被推到小巷子里面砍死,诸侯王和大臣动不动就自杀的年代,廷尉这样的高官自杀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廷尉的死讯被传入宫中之后,皇帝刘启并没有觉得有多么惊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

等太监离开之后,刘启咳嗽了几声,又忍不住道:“真是荒唐!”

荒唐?什么荒唐?跪坐在边上的小猪有些茫然。他现在不过还是个孩子罢了,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并没有显示出异像来。既没有龙趴在他妈妈的身上,也没有长着和常人不同的重瞳。不过王美人说她在怀孕的时候梦到过有一轮太阳落入了她的怀中。但是这种类似的梦很多人都做过啊。

第二十五章

天子刘启下令道:“速召程不识!”

因为在边境上的抵御匈奴人的功劳,程不识被授予了长乐卫尉的官职。长乐宫是窦太后居住的地方,天子居住在未央宫。过了一段时间,程不识全身甲胄地走进了未央宫的宫殿。

“程不识拜见陛下。”

刘启和颜悦色地道:“起来说话。”

“是。”

“卿出任长乐卫尉有多长时间了?”

程不识不知道皇帝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恭敬地回答道:“有十个月零七天了。”

天子刘启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程不识居然连天数都记得这么清楚。他愣了愣,赞叹道:“程不识将军果然严谨细致。”

程不识道:“此乃臣份内之事。”

刘启无意识地用手拍了拍桌面,一时间没有说话。程不识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低眉顺目,似老僧入定。忽地,刘启说道:“廷尉自杀了,你可知道?”

程不识回答:“不知。”

刘启皱了皱眉,“廷尉死前,留下遗书,说他被人用剑架在脖子上,被逼问周亚夫是怎么死的。”

程不识的心中生出了惊涛骇浪,面上却是依旧如常。刘启怒道:“当真是荒唐!”

哦,原来是因为这个才说荒唐的啊。太子刘彻这才明白了。

“以后不仅是长乐宫,未央宫的防卫你也要管起来。”刘启道:“无论是轻车,骑士还是材官,都要挑选最好的。我听说李广将军极为擅长射术,军中可有能与他媲美的?”

程不识思索了片刻,报出了几个名字,“这些人的射术即便比不上李广,也不会太远。”

“难道就没有比李广更擅长射术的吗?”

“或许有比李广将军更擅长射术的人,但是在骑射上,臣没有听说过能出其右者。除非......”

“除非什么?”

程不识迟疑了片刻,说道:“陛下可曾听说过沙加此人?”

刘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好像在哪听过,他是谁?”

程不识道:“当年吴楚兵乱,太尉派遣轻兵绕道攻取徐县和淮阴,以切断叛军的粮道。”

“我记得就是卿领兵断了吴王和楚王的粮道,只是可惜斩获的首级太少,因此没能封侯呐。”

“当日臣领兵和剧孟一起固守徐县,抵挡吴楚联军。占据南面淮阴的则是沙加,此人骑射无双,以一千之众击破了数万叛军,并且在万军之中射杀了吴王麾下的大将周丘。”

“噢,原来是他!朕想起来了。”刘启饶有兴趣地道:“据说那时候沙加还是个少年,本想把他叫到宫里面来见上一见,可惜后来此人不知所踪了。他的射术,能胜过李广将军么?”

“臣以为,是能胜过的。”

“可惜,这样的英才居然不能为国家所用。”

程不识低下头,说道:“一个月前,沙加曾经出现在长安,还给臣和太尉..........”

“周亚夫已经不是太尉了。”

“是,沙加在一个月前给臣和周亚夫府上送来了一些奇珍异宝。”

天子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把那个沙加带来未央宫,朕要见他。”

“.......是。”

刘彻在边上好奇地问道:“真的还有比李广将军更擅长齐射的人?”

程不识抬起头来,回答道:“臣亲眼所见,沙加在八十步的距离上,一箭射穿了箭靶。”

“八十步?”刘彻想了一下,他现在也就能在二十步的距离上射射兔子什么的,大约跟“兔子毁灭者”差不多的水平,实在是不能想象有人能在那么远的距离上射中箭靶,更不用说是射穿了。

“父皇,要是沙加来了,儿臣也想见识他的射术。”

刘启咳嗽了一声,说道:“好,等他来了,你也过来。现在给你奶奶请安去。”

顾璐这些天以来,白天都在长安游玩,品尝这个时代的美食,搜罗一下可以买到的书籍。晚上则是将白天见到的景色画下来,他并不是想要画一幅汉朝的《清明上河图》,只是觉得这些巍峨的宫殿,还有这般繁华的景象不能让后人知道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是有了条件,就去敦煌多挖几个大洞,然后将画藏在里面。恩,《周公兵法》也可以放几份进去。这么一想,就会觉得很有趣啊。

程不识很快就派人找到了顾璐,并且向他说明了情况。

“去未央宫面见皇帝?天子为什么想要见我?”

顾璐对当今天子并没有太多意见,刘启不能算是好人,但却能算的上是个好皇帝。在他的治下,百姓不能说过的很好,但是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人吃人的现象。朝廷每年都在治理河道,出现天灾后也都有及时的赈济。对一个封建时代的皇帝还能要求什么呢?对比我大清的那些酋长,这已经是好到天上去了。

“你可听说了廷尉自杀的事情?”

程不识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顾璐听了之后啼笑皆非。感情事情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行吧,什么时候有空就带我进宫去。”

进宫.......进宫是不可能进宫的,就算是烂尾也不会进宫,除非遇到了不可抗力因素。

程不识看着有些飞扬跳脱的少年,心中生出一些忧虑,“进了宫之后,须得谨慎小心,万万不可冒犯了陛下。”

呸,你才进宫呢。顾璐笑了笑,说道:“放心,你看我是那种会乱来的人吗?”

程不识不知道少年会不会乱来,但是他也有一些好奇心,“为何你的面貌几年中都没有变化?”

“恩,因为我学了一些道家的养生之法,就是气功,所以驻颜有术。”

如今黄老之学大行其道,是朝廷上指定的官方学说。道家的导引术也并不是什么秘而不宣的法门,达官贵人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程不识于是释然。

气功这东西,肯定是有。就算是在顾璐来的那个世界里面,也有硬气功这种玩意。至于能不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能够练出内视,打通大周天之类的,顾璐不知道,他原本也没有练过气功。

但是这个世界里面气功还是有一些效果的,让他变得耳清目明,身轻如燕。好吧,这些都是外挂带来的效果。

第二十六章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由丞相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秦末的长期战争,国内百业凋敝一穷二白,刘邦本来不想建造宫殿的,认为这太浪费了。

萧何则说:“宫殿巍峨方可威远人。”刘邦这才同意了。

萧何说的大概意思就是说:陛下,咱们修个奇观,这样就可以吓唬其他人,免得他们动不动就想造反。刘邦一想,奇观不得误国吗?但是经不住丞相萧何的劝说,最终还是同意了。

这座奇观一般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远远望去,虎踞龙盘,气势磅礴,的确能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畏惧。因其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朝的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未央宫成为汉帝国政令中心,所以很多时候未央宫就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顾璐跟着程不识来到了未央宫。宫殿外面布满了手持长兵的武士,三步一哨,五步一岗。顾璐不知道这里是原本就这么如临大敌,还是今天才这样,他只是左右张望了一番,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了。

“陛下驾到!”

没一会,皇帝带着太子出现在了园林中。程不识身着甲胄,只是拱手行礼。顾璐就不一样了,他当然听说过“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却毫不犹豫地就拜伏于地。我们心中要有所坚持,但是做事却不妨圆滑一些。

“沙加是吧?起来说话。”

皇帝的声音有些中气不足,刘启坐在了凳子上,打量着顾璐,“程不识将军说你的射术天下无双,朕和太子都想看看是不是真的。”

顾璐脸上挂着微笑,心中却是叹了一口气。虽然说汉军以弓弩为先,但是这动不动就要看别人射箭的习惯能不能改一改?他都已经表演过多少次射箭了?一个人啊,射箭射得好,不光是能升官发财,还能取个好老婆。像是李渊,雀屏中选就是这么来的。

照例表演了一番惊世骇俗的射术,又骑着马在校场上来回奔驰,手中的角弓不停地发射,将几十步外的箭靶射的像是刺猬一般。

“好,果然是神射无双!”刘启也曾经是飞鹰走马的少年郎,自然能看出顾璐这般武艺是有多么厉害。“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沙加你这样的武艺,足以抵得上一千名士兵了!最难得的是你还如此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啊!”

看着少年矫健的身手,天子咳嗽了几声,心中忍不住生出了羡慕嫉妒之情。如果朕也这般年少,天下之事何足道哉?可惜,可惜!他暗中叹息,面上露出笑容,说道:“这样的武艺当立功沙场,去做一介商贾实在是太可惜了。沙加,你可以愿意从军去边境上对付匈奴人?”

顾璐笑着道:“自然是愿意的。”他离开台湾回到中原,就是想要参与对匈奴的战争,不然为什么要留在长安呢?

“那你就去云中郡吧。”天子刘启转过头来,对程不识道:“你带沙加去领盔甲武器,再给他一匹马。”

刚才顾璐演示武艺的时候,刘彻的眼睛中像是要放出光来。等到程不识和顾璐离开后,他终于忍不住道:“父皇,儿臣本来想要向沙加讨教骑射的,怎么您将他给打发到云中郡去了?”

刘启道:“难道你不知道他和周亚夫的关系?”

“儿臣听说周亚夫送了他一张上好的弓。”刘彻道:“儿臣不吝惜珍器重宝,定然能让他为我所用。”

“那也要先去边境上历练一番才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个人是不是有才,要看他做了什么。如果沙加真的是良将,自会脱颖而出。但是朕估计是看不到了,就留给你去用吧。”刘启抚着刘彻的后背,说道:“国内的诸侯已经没有能够威胁你的了,但是匈奴人一直都是国家的危害,他日你做了皇帝,切不可忘了高祖皇帝白登之围的耻辱!”

“儿臣听闻:百世之仇,犹可复也。绝不敢忘记了对匈奴人仇恨!”

刘启注视着小猪,唏嘘道:“很好,你真的很像朕。若是朕还能多活几年,等到你长大就好了。”

“父皇您这是什么话?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哈哈........咳咳,”刘启大笑的岔了气,他咳嗽了几声,脸色涨的通红,于是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好生读书,剑术也不可落下。”

汉景帝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继续着汉朝初年“无为而治”的理念,将田租由十五税一改成了三十税一,虽然地方豪强因此进一步的做大,但是对中国百姓来说,这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间。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到新世纪到来之前,都没有比这更低的赋税了。百姓们虽然依旧困苦,好歹能够填饱肚子,既不会被大规模的屠杀,也不会大规模的饿死,算是坐稳了的年代。

虽然有砸死吴国太子,腰斩晁错,逼死周亚夫,将梁王用过了就扔掉等事情,显得刘启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景帝刘启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于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皇帝。

他活着的时候极大地削弱了国内诸侯王的势力,积累了国力;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光是属于官府的马匹就发展到了40万匹;废黜了和外戚功臣勾连太深的刘荣,立刘彘,也就是刘彻为太子,将身后事也处理妥当。

刘启扫清了大部分的障碍,准备将一个朝气蓬勃的帝国交到继承者的手上。

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为太子刘彻主持加冠(成年礼)典礼。不久,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谥号“孝景皇帝”。

皇帝驾崩,按照汉家制度,迁天下富户于阳陵。南郡朱家家财数百万,也是榜上有名,被强令迁去了阳陵居住。汉朝初年无为而治可不是真的无为而治,这就是打的补丁。地方豪强是在做大,但是每次皇帝驾崩就是一次大清理,保证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朱安世跟着家族一起去了阳陵,依旧当他的游侠,依旧干些铸私钱的事情,依旧扶贫济困,因此很快就在阳陵打响了名头,被称作是“阳陵大侠”。

第二十七章

云中在战国时代就被赵国纳入了中国的版图,秦灭六国之后,在此设立云中郡。汉朝初年这里一度被匈奴人占据,后来又被汉军收复,现在是汉匈对峙的最北方前线。

顾璐到了这里后一看,霍,这里差不多就是大同嘛。这年头,出了大同就是匈奴人的地盘了?

实际上吧,匈奴人的威胁比他想象的更大。大同......云中这里说是汉匈对峙的前线,不如说是双方的交战区,汉军是占据了这里的城池,还在附近开辟了不少的农田,但是匈奴人也经常冲过来抢劫。

占领这里不但没有任何的收益,反倒每年都要往这里扔不少的钱粮和兵马,才能将这块地盘维持下去。不过这里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效益,但是却有国防上的利益。除了云中之外,陇西,北地,上郡等地也都是这样,驻扎了能够防御一般性进攻的兵马,每年的收益抵不上驻军的花销,却保证了国内的安全。

但是这么老是被动挨打总不是办法,一直防御是不能击败敌人的。

匈奴人正面作战的能力比不上汉军,但是他们有着更强的机动性,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立于不败之地。汉军想要击败匈奴,像以前那样靠步兵作为主力作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更加强力的骑兵部队才行。

因此,汉景帝刘启在位的时候,大力发展官办的马场,将军马的数量提高到了四十万匹。就是想要发展骑兵军团,用以抵消匈奴人的机动优势。步兵追不上匈奴人,骑兵总可以了。但是现在皇帝死了,太皇太后摄政,国家暂时不能对外开战。所以汉朝对匈奴的政策还是积极防御,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想法。

顾璐是被皇帝直接安排过来的,到了云中之后,却也一样也是从小兵开始做起。汉朝初期的时候,各种规章制度还没有被大规模的打破,纪律还是比较严明的。像是曾经的云中太守魏尚,因为多报了六颗斩首军功,就直接被免职夺爵,还判处了一年的徒刑。

皇帝派来的人能让太守对他刮目相看,却不会打破制度让他一来就领兵。好歹也要先砍几颗匈奴人的脑袋回来再说。有了军功才能往上升,军功爵的制度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用到现在,好使的很。

虽然朝廷打着镇之以静的主意,也不是没办法捞取军功。汉军不去打匈奴人,但是匈奴人可是年年都要来找茬的。每年到了秋高马肥的时候,匈奴人就会大规模的寇边,除了抢夺粮食财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掳掠人口回去当做奴隶。

这也太不和谐了。顾璐拍着胸脯向太守表示,凭着咱手中这张弓,匈奴人是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太守壮其言,就让他带着几名骑兵出城哨探,务必要打探清楚匈奴人的数量和进军路线。

匈奴人每年入寇的地方不定,有时候是在陇西,有时候是在右北平。匈奴人的兵力和战斗力都比不上汉军,但是他们往往能在局部地区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这才是匈奴人,以及所有游牧民族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匈奴人今年是冲着云中郡来的,那就要提前将百姓撤到城池里面,并将来不及收割的粮食都给烧掉。那样一来,今年大家就都要饿肚子了。在冬天的时候少不得要饿死一大批人。朝廷是会运来粮食,但是从陆地上运过来路途上的损耗太大,即便是运来了,也不过是让大伙不要饿死,而不是为了让大家吃饱。

所以,侦查是重中之重,决定了太守今年将会采取何种措施应对匈奴人。

“太守请放心,必定不负所托!”

顾璐现在不过是一名骑卒,按理说他上面还有伍长,应该是伍长来说这话的。但是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武艺,认为他也一个人就能打几十个,所以和太守对话的机会也就让给他了。

五名骑兵带着弓矢,长枪和环首刀出了城,向着北面奔去。云中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都是山峦,可供大军出入的道路就只有那么几条,山间小道倒是有不少。有的时候,匈奴人的大部队没来,却会有些小股部队闯进来劫掠村子,也是不可不防。

太守当然不会只派了顾璐他们这一伍人出去侦查,在西边和东边也一样派出了不少的人手。在顾璐他们出城的时候,至少还有二三十组侦查力量被放了出去。七国之乱结束后,朝廷再也不用担心来自国内的反叛,于是加强了边境上的军事力量。

云中郡这里地势险要,骑兵的机动性被限制了不少,所以骑兵不算太多,不像是陇西和北平那样有七八千乃至于上万名骑士,但是也有三千多名骑兵,派出几百骑打探情况也只是寻常。

顾璐他们向北奔出几十里后,人烟渐渐稀少,树木也渐渐地变得稀疏起来,放眼望去,杂草丛生,野兔和狐狸在灌木丛中出没。

伍长周吉指着远处的山头道:“我们今天晚上在那里休息。”

众人都没有意见,他们骑马奔到山下,然后牵着马匹爬上了山峦。这座山峰不是太高,大约也就是两百多米。上面怪石嶙峋,杂草遍地。几人找到了一块大石头避风,然后开始进食。

食物是早就准备好的,又干又硬,咬起来非常的考验牙齿。周吉先掰下来一块,含在嘴里用唾液打湿了,然后才咀嚼,吞咽。其他三人也是一样,对付这种干粮,硬来是不行的,只能先让它变软,这样才能下口。

顾璐就没这么麻烦了,他向来都是蛮干硬干的,直接就将一块饼“咔嚓咔嚓”地就咬碎了。周吉等人看的目瞪口呆,以为自己是看到了大牲口。荀彘拿着手中的饼往石头上敲了敲,依旧是铿然有声。他不禁羡慕地道:“沙加,你的牙口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