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29章

作者:风兮破地

第九十章

顾璐交代完了事情,便带领骑兵向着西北方向进发。为了行动迅速,这一次并没有带上战车,所有的补给,武器,衣服等装备都要依靠骑兵自己携带。士兵们使用的武器除了刀剑长枪之外,远程武器就只有弓箭。强弩是好,但是并不适合在草原上狂飘突进的时候使用。

三千多骑向北一路小跑着奔出了四十多里后,天色将黑,顾璐是追着匈奴人的踪迹一路过来的,见到时候不早了,本来打算让士兵们停下来歇歇脚,但是却发现在西北方向三十里的位置有大群的匈奴人聚集,数量有七八千人。

是重新聚集起来的溃兵,还是得知消息后赶来的生力军?

卫青道:“单于王庭的主力已经被击溃了,左右两部的援军就算要来也没这么快。”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看法,都认为应该趁夜发起攻击。正在说话的时候,脸上忽然一凉,他抬起头来,就见到鹅毛般的大雪落了下来。顾璐轻叹道:“下雪了啊。”

周吉等人不禁脸上变色,相顾骇然。北边的寒潮比南边来的更早一些,有时候八月份就开始下雪,但是白天的时候明明还是个好天气,怎么晚上就下起了大雪?随即他们又想道顾璐命令所有人带上厚实毛皮的事情,心中稍安。

莫非太尉事先就知道要下雪了?

“太尉,天降大雪,还是先让士兵们安营扎寨。”

“不然,天降大雪,匈奴人定然不备,正是发起攻击的好时候!”

随即,将领们就分成了两派。一方说要先找个地方避雪,另外一方则是说要趁机发起突袭。倒是没有人对三十里外有匈奴人聚集的消息产生疑问,太尉不是寻常人,身上有许多神异的地方,这是大家的共识了。

“卫青你怎么不说话?是先休息,还是连夜发起攻击?”

卫青道:“我们连续战斗两天了。”

“哦,你是赞同找地方过夜了。”

“士兵们有些疲惫,但是匈奴人更加疲惫。”卫青道:“而且匈奴人不知道我们来了,看到天降大雪,定然是在扎营,说不定还准备好了晚饭。只要击溃了他们,食物和住宿的地方不就都有了?”

顾璐大笑,拍了拍卫青的肩膀,“说的好!”

卫青做事是谨慎,但是在关键时候也不乏奋力一击的勇气和胆略。光是谨慎是成不了名将的。顾璐跳上马背,下令道:“跟我来!”

风雪越来越大了,吹得人遍体生寒。军臣单于坐在帐篷中铺设的熊皮上,心中满是悔恨和懊恼。他拿起酒囊往口中倒去,却只有几滴白色的浊液,于是狠狠地将酒囊往地上一砸,冲着大帐外喊道:“混账,拿酒来!要渴死本单于吗?”

从他出生的时候开始,匈奴人就一直吊打周边的所有国度,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那些什么月氏,什么乌桓,鲜卑,都是他们匈奴人的奴仆。十几年前大月氏的国王起兵反抗匈奴人的残暴统治,结果呢,那个国王的脑袋被制作成了酒器。

在所有已知的世界中,唯有汉人一直没有臣服。但就算是汉人,也只能靠着和亲的方式来祈求匈奴人的怜悯。就算是和亲了,他们匈奴人还是会去汉人的地盘上抢劫。

军臣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所有的一切都会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就像是日月星辰那样,直到世界灭亡的那一天。那些可恶的汉人,怎么就敢对匈奴大单于的军队发起攻击?他竟然还被那些卑劣的家伙给打败了!

狼就是要吃羊,这是上天注定的!匈奴人就是要抢劫汉人,这也是上天注定的!

他们怎么就敢还手?

可恶,可恶啊!

军臣单于的喉咙中发出咆哮,“该死的,还不快把酒拿进来?”

我要杀进长安去,把汉人皇帝的脑袋做成酒器!

打了败仗之后,部众们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劲了。要不是他当了十几年的单于,威望还在,说不定现在就有人要造反。营地中人心惶惶,有人正在图谋不轨,军臣对此心知肚明,但是却无可奈何。弱肉强食就是匈奴人的道理。匈奴单于就跟畜生首领一样,只能一直保持强势和残暴,要是露出一丁点虚弱的状态,就要面临接二连三的挑战。

狼王失败了还可能不会被咬死,而是被赶出狼群,匈奴单于被赶下台之后,只有死亡一个结果。不光是单于要死,单于的嫡系子孙也会死的干干净净,他的财物,羊群,宝马还有女人都会被下一任的单于接手。

我决不能落到那样的地步!军臣恨恨地想道:必须要报复,这是必须的!不然那些人就会以为本单于已经老了!

“中行说!”他朝大帐外呼唤忠犬的名字,喊了几遍之后外面没有任何的反应,这时候士才想起来,中行说在战场上不见了,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逃到了别的地方。

该死!

军臣再次往口里灌着劣质的马奶酒,心中的火气越烧越是旺盛。该死,这里连个女人都没有!

外面忽然喧哗起来,还夹杂着惨叫和刀剑劈砍的声响。军臣心中本就绷着一根弦,这时候心中一惊,猛然从地上跳了起来,“是谁发动叛乱了?”

侍卫冲了来,大喊道:“不好了,大单于!汉人杀过来了!”

“怎么可能!”

军臣失态地狂乱叫喊起来,“外面在下着大雪,汉人是飞过来的不成?”

草原上很少有城池和固定的居住地点,牧民们都是赶着牛羊马匹到处游荡,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的时间。现在外面还下着大雪,掩盖了行动的踪迹,这么大的草原上,汉军是怎么找到他们的?

就算是匈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难找到其他部落的踪迹,更何况是汉人?

军臣绝不相信汉人能杀过来,他一脚踢翻了侍卫,抓着弯刀就冲出了帐篷。刚一出来,风雪就迎面吹到脸上,让他浑身打了个哆嗦。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冷,而是恐惧和害怕。

出来之后,喊杀声变得更加响亮。黑暗中战马嘶鸣,火光四起,汉军骑士挺着长枪往来冲突,将一个又一个的匈奴人杀死。地面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将白色的大敌染红。

军臣咽了咽口水,心中的恐惧无以复加。

“大单于,我们该怎么办?”边上的侍卫们也害怕起来,乱糟糟地在那里胡乱发问。

军臣没有回答,他拉住一匹战马的缰绳,跳上马背,冲进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第九十一章

顾璐的突袭再次大获成功。匈奴人逃到这里之后,本就是惊弓之鸟,被攻击后立刻就陷入到了混乱中。即便是有些贵族军官想要聚集军队反抗,也都被他射杀了。

只要匈奴人有集结起来的迹象,他就会带着亲兵部曲上前将之击溃,两三次之后,匈奴人也不敢再抵抗,打马逃入了风雪夜色中。连大单于都跑了,他们还抵抗什么呢?就算是在大雪中可能会被冻死饿死,但那至少是以后的事情了。

有着“十级”的战术加成,顾璐麾下的将士都能够得到一些战斗力上的提升。如果只是一级的话,效果也不是很大,无非就是力量强了一些,速度快了一些,耐力好了一些而已。但是当“战术”技能升满之后,获得的加成效果就十分可观,而且这些加成是在“受到伤害减半”的BUFF上提升的,战斗力的提升就更为可观。

击溃了匈奴人之后,汉军占据了匈奴人的营地,驱使匈奴的战俘杀牛宰羊,还有受伤了的马匹也都被杀来吃了。汉军士卒如狼似虎,匈奴人稍有慢下来就要结结实实地吃上一皮鞭。

打仗固然是很辛苦的事情,仗打完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顾璐忙着给己方的伤员治疗,卫青和周吉等人则是忙着统计战功。士兵们还能轮流睡觉,但是那些将领却是忙了一整个晚上,直到天亮之后才眯了一会。

仅有的几口铁锅被架了起来,锅里面住着大块的牛羊肉。顾璐往里面扔了不少的胡椒粉,食盐,八角,茴香,大酱等调料。匈奴战俘用钢锯锯倒了不远处的树木,然后在皮鞭和钢刀的威胁下将树木拖进了营地里面。

加上酒精之后,大火很快燃起。外面的风雪还是很大,但是各个帐篷里面却是暖和无比。

顾璐精力超群,忙活勒一整晚之后依旧若无其事。天色明亮了起来,香味也从铁锅里面弥漫了出来。帐门被挑开,卫青走了进来,说道:“太尉,那些俘虏怎么处理?”

汉军以首级记功,那些匈奴人当然都可以被做成军功。但是他们现在是在草原上奔袭,看顾璐的意思是要继续追下去,难道他们要带着这么多臭烘烘的脑袋去打仗?

就算现在天气冷,不容易传染疾病,带着总是不方便。

“问他们愿不愿意投降,愿意投降的给他们一匹马一把刀。”

“不愿意投降的呢?”

哪个民族都有勇士和懦夫,匈奴人也一样,有被压迫的牧民,也有作威作福的贵族。前者自然是对匈奴没什么归属感,有机会自然愿意换个活法,后者就不一样了。

“不愿意投降的当然是杀了万事大吉。恩,让那些投降的匈奴人去杀,不肯动手的也一样砍了。千长以上的脑袋留下,其他的尸体都挖坑埋了。”

向来都是二鬼子比真鬼子更狠,在顾璐大块吃肉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惨叫声。但是很快的,惨叫声就消失了,只剩下了北风在呼号。片刻后,卫青再次掀起帘子走了进来,公孙敖和周吉跟在后面。

“都处理完了?”

“处理完了。”卫青道:“有四百三十七个匈奴人愿意投降,我将他们打散配属给几个曲军侯了。”

“都坐下来吧,锅里的肉已经煮了几个时辰,可以吃了。”

周吉和公孙敖拿出随身带着的筷子,在身上擦了擦,就开始捞肉吃。卫青则是先道了声谢,然后才开始动筷子。

顾璐摸出一个酒瓶子,喝了一口后递给卫青,“一人一口,不许多喝。”

喝酒是为了驱寒,不是为了享乐。现在天寒地冻了,吃点热乎的,再来上一口,那真是再美妙不过了。卫青和公孙敖他们一人喝了一口,然后大快朵颐,吃的不亦乐乎。等到吃的差不多了之后,顾璐让亲兵将剩下的食物分了。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准备给卫青等人倒茶,却被卫青将茶壶接了过去,“怎敢劳烦太尉?”

对于大帐中出现的茶具,案几等东西,卫青他们虽然心中惊讶,但是都没有表现出来。跟着太尉总有些奇怪的事情,刚开始会非常惊讶,等到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才怪啊!

正常人谁能习惯这个?

军中早就有了不少的传言,不过大家都不敢在太尉面前说起罢了。

卫青给几个茶杯中注满了沸水,然后弄了一些冰雪放在铜壶里面,接着将铜壶放在火堆上。等他再次坐下来之后,顾璐开始说话了,“让士兵们在这里休息一天,能吃的都吃掉,不能吃的打包带上,明天我们继续向北追击。”

几人都没有意见,现在补给还算充足,趁着匈奴人混乱的时候多砍几个人多捞些军功,这没问题。匈奴人的战斗力很强,但那要看跟谁相比。对付西域的那些小国,或是辽东的那些蛮族部落,匈奴人自然是无往而不利。就算是汉朝的诸侯国,匈奴人大约也能打的有来有回。

和汉军的精锐相比,匈奴人武器装备差,组织度低,战术水平差的缺点就完全暴露出来。同等兵力作战的时候,匈奴人从来就没占到过便宜,汉军的强弓硬弩不知道射杀了多少匈奴人。

但是汉军的缺点也很明显,太过于依赖阵型和装备,对补给的要求很高,到了草原上,汉军的步卒行动缓慢,行军过程中又不能展开阵型,遭遇骑兵突袭之后会有很大的伤亡。等到步兵列好阵势,匈奴人的骑兵又早已经跑的没了踪影。

草原是如此的广阔,又没地方补给,所以汉军也拿匈奴人没有办法。

历史上汉武帝和匈奴人打仗,那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底,拼消耗把匈奴人耗垮的。在没有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大名将之后,汉军和匈奴人打仗败多胜少,在将匈奴人耗死之前,差点没把自己先耗死。后来还是到了汉宣帝的时候,才彻底解决了匈奴人的威胁。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顾璐带着三千多名精锐骑兵就杀到了草原上。他完全无视了弥漫在草原上的战争迷雾,也不怎么担心后勤补给,就算是有士兵受伤,也是睡上两天就好了。

这样一来,汉军反而占据了机动性的优势,相当于用匈奴人的战法来对付匈奴人。

他领悟的剑理是“引进落空”,也有借力打力的技巧,用在兵法上那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现在用匈奴人的战术来对付匈奴人,感觉那真是好极了。

第九十二章

一个月前,在长安附近的山麓中,有人修建起了一座小型的营寨。营寨中竖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扎着草人,草人的头上和脚下还分别放着一盏灯。

当刘陵来到营寨中的时候,李少君正在高台上盘膝而坐。

“匈奴人出兵十万,正在攻打马邑。”刘陵在台下站了一会,说道:“云中侯带兵北上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好?”

李少君消失了二十天,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找他。老君观中的其他人可没有李少君这样的卖相,也没有他舌绽莲花信口开河的本事。

“李先生?”

李少君缓缓地睁开眼睛,长身而起,“现在就可以了。”

他抄起放在一旁已经上好弦的硬弓,对着两三步外的草人就射了过去。这么近的距离上,箭矢自然不可能射偏。就听得“嗤”的一声,箭矢已经插在了草人身上。箭矢刺穿了干草,随即便有红色的痕迹从中箭处滴淌了下来,仿佛是在流血一般。

当今天下流行神仙方术,淮南王还撞门召集了上千宾客编写神仙的故事,但刘陵对这些东西都是将信将疑,这时候见到草人身上流下血来,不由得面色一白,心道:这人莫非真是有本事的?

李少君面上露出疑惑神色,但随即放下弓箭,站在高台上带笑道:“沙加魂魄已散,现在又中了我一箭,合当他中箭而死!”

刘陵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被射穿的草人,“当真会如此?”

“自然是真的,此事日后便知。”

刘陵心下对李少君佩服不已,但是转念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不由得叹息道:“只是可惜了那数万名将士,要跟着沙加一起陪葬了。”

李少君笑着道:“那些不是太尉的私人部曲,就是郡国兵,一伙子临时征募来的乌合之众,全军覆没了也不甚要紧。北军精锐都在霸上细柳,匈奴人掀不起浪来。”

汉文帝的时候,军臣单于曾经拒绝过汉朝的和亲,并且派遣了军队分别攻打上郡和云中郡。汉文帝派遣周亚夫,张武,苏意等将领带兵攻击匈奴,最终将匈奴人击退。其中周亚夫斩获最多,自身的伤亡最少,所以一战成名,后来更是做到了太尉。

得胜归来后,周亚夫的所部就驻扎在细柳,因此他的部队又被称作是细柳营。即便是到了刘彻当天子的时候,细柳依旧有北军驻扎,只是周亚夫已经去世,驻扎在细柳的汉军不再被称作是“细柳营”了。

刘陵知道汉军的主力正在动员,不日就将北上马邑,心中转过数个想法,脸上露出了笑容,“云中太过心急了,他应该等援军到达之后再出兵的。看来,他并不会打仗啊。”

李少君笑道:“云中侯年纪不大,是靠着和平阳公主成亲这才当上高官的,不会打仗也是正常。若是换成淮南王领兵,定然不会这么沉不住气。”

刘陵道;“可惜朝廷是绝不会让我父王当太尉的。”

两人说说笑笑,同乘一车返回了长安。此后的连续几天,刘陵都在和京城中的贵人们联系,特别是那些有可能成为新任太尉的达官贵人,都收到了淮南王之女送去的重礼。她还去了皇宫几次,面见了从骊山汤泉宫赶回来的太皇太后。

“云中侯太轻敌了!”窦氏拍着桌子道:“只带了三万郡国兵就去和匈奴人打仗,只怕会吃大亏!”

平阳公主面有忧色,“奶奶,您得让北军快点去马邑啊!”

窦漪房道:“打仗事情我不懂,你也不懂,不能胡乱下旨,得让带兵的大将自己拿主意。当年吴王和楚王他们叛乱,我和先帝连续给周亚夫发了好几道懿旨,你们猜周亚夫是怎么回复的?”

刘陵对这件事知道的很清楚,毕竟她的父亲就是当年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不过此时也只是假装不知道,“怎么回复的?”

窦氏道:“周亚夫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她对平阳公主道:“云中侯的武艺很好,就算是吃了败仗,他也会平安无事的。他身边还有那么多的部曲,平阳你就不要担心了。”

平阳公主脸上依旧有着挥之不去的担忧神色,闻言勉强露出笑脸,“希望如此吧。”

刘陵拉住平阳公主的手,假意道:“要不我去姐姐家里住几天,晚上陪你一起睡觉,免得姐姐作噩梦。”

平阳公主看了看刘陵,胡乱地点了点头。昨天晚上她还真的做了噩梦,本来正在抵死缠绵,突然之间云中侯的脸上就满是鲜血,吓得她后半夜都没睡着。有个人陪着也好,至少心中安稳一些。

几人正在说话,忽然外面喧哗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窦氏不由得发怒道:“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在宫中也敢这样喧哗?”

一名宗室贵女小跑着奔了过来,脸上有着掩盖不住的喜色,“太皇太后,大喜啊!”

窦氏有些懵了,大喜?喜从何来?“莫非是皇后有喜了?”

“皇后?不,跟皇后没关系,是太尉在马邑打了个大胜仗,听说杀了好几万个匈奴蛮子呢!”

这下不但是窦氏懵了,周围的所有人都懵了。太尉好像才带了三万人北上吧?就算加上马邑那边的守军,能有三万五千人就不错了。军报上说的是匈奴人出动了十万大军,她们虽然不会打仗,但还是会数数的。三万五千和十万相比,哪个更多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匈奴人那么凶恶,十万个匈奴人就更是让人心惊胆战。太尉带的又不是朝廷的精锐部队,怎么就能打赢了呢?

窦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军死了几万人也不要紧,只要云中侯没事就行。太尉回来了吗?”

来报信的女孩子也懵了,“不是,是杀了好几万个匈奴人,云中侯打了个大胜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