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41章

作者:风兮破地

骑士跳下马来,大笑道:“你不是号称是神仙吗?难道就没有提前算到今天的事情?”

李少君后背剧痛,手足发软,“要杀就杀,何必说这么多废话?”

骑士笑道:“你可以大声呼救,说不定会有人来救你呢?”

他举起了手中的长矛,却不忙着扎下,而是慢慢地往李少君的身上捅去。杀人会让他血脉膨胀,但是快感却只有那么一瞬间。将这个过程放慢,慢慢地戏耍猎物,得到的快感何止十倍?

长矛的尖端是用百炼钢铸造的,锋锐无比,而且还反射着寒光。骑士看到了猎物眼中绝望的神情,越发的开心。只是地上那人不肯大喊救命,让他觉得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见到锋刃越来越近,李少君的心也沉了下去,他正待闭目等死,忽地惊呼起来,“咦?”

骑士停了下来,“怎么了?是想通了要喊救命了吗?”

李少君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动作牵动了后背上的伤口,但是这个时候也顾不得疼痛了,他张嘴喊道:“他们要谋害太尉!”

骑士愣了愣,心中忽然明白过来,于是将身子一矮,长矛从腋下穿过,刺向身后。这一招突如其来,长矛刺向身后时,骑士扭转身体,口中大喝道:“着!”

长矛如同毒蛇一般刺出,带起“呜呜”的声响,显然劲力非凡。骑士对自己的这一招非常满意,自付身后那人便是身穿鱼鳞甲也要被捅穿了。然而长矛才刺出去不到两尺就停了下来,望着被握住的矛杆,骑士心中惊骇,喝问道:“你是什么人?”

朱安世用右手抓着矛杆,赞叹道:“你的力气倒是不小。”

李少君躺在烂泥地面叫道:“朱大侠,他们要谋害云中侯啊!”

朱大侠?骑士顿时想起一个人来,“你是朱安世?”

“是我.......好胆!”

却是骑士忽地松开了长矛,拔出腰间的环首刀向朱安世刺了过去。朱安世口中大喝“好胆”,手中一抖,矛杆后发先至磕在了环首刀上。骑士手中酸软,心中暗暗叫苦,正待抽身后退,准备和将要赶过来的同伴联手,将朱安世斩杀在此地,却见到眼前寒光一闪,长矛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

“怎么可能这么快?”

骑士胸前一痛,世界的色彩和声音迅速远去。在生命的最后一课,他没有关注左胸的疼痛,而是陷入到深深的怀疑中:怎么可能这么快的?

在李少君眼中,朱安世先是用矛杆磕飞了环首刀,随即以更快的速度往前一捅,就将骑士的左胸给刺穿了。他并不知道这一招叫做“挡反”,却也明白这样神乎其技的招数并不是人人都能用出来的。

“朱大侠.......后边还有几个人.........”

朱安世身长八尺,满脸虬髯,身形和当日的剧孟很有几分相似。他咧嘴朝李少君一笑,“不过几个杂碎而已,某家去料理了就来。”

李少君躺在沟壑里面无法动弹,只能听到不远处先是响起了大骂声,然后是金属碰撞的声音和惨叫。但是没过一会,这些声音就消失了。他心惊胆战地躺在沟里里面,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

要是和朱安世杀了那些追兵还好,要是和朱安世被杀了,他肯定也活不了。

脚步声逐渐靠近,李少君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第九十五章

李少君听到自己的剧烈的心跳声,仿佛那颗心脏就要从胸膛中蹦出来一般。他屏住了呼吸,暗中向所有知道的神明祈祷,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长着一把络腮胡子的脑袋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见到是朱安世,李少君用力地呼吸了几次,喃喃自语道:“八神终究是没有抛弃我。”

所谓八神,指的是在齐地流传的八位主神,分别掌管天,地,兵,阴,阳,月,日以及四时。齐国人最喜欢弄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封禅泰山也是他们弄出来的。从汉武帝开始,后面的很多皇帝在做出一番功绩之后,都会去封禅泰山。直到宋代的某位皇帝也厚着脸皮去了一趟泰山,后面的皇帝们这才停止了齐国人弄出来的这种把戏。

徐福,李少君,还有很多方士都是齐国人,齐地就是有喜欢神仙的传统。在危急关头,李少君向八神祷告,除了是没有别的办法之外,也是因为他们齐人相信这些东西。

朱安世咧嘴笑道:“救你的是阳陵大侠,可不是八神。”

说着,他伸手将李少君从沟壑里面捞了出来。李少君被他这么一摆弄,身上疼痛更甚,“朱大侠.......朱大侠轻些!”

朱安世哈哈大笑,“啪啪”两耳刮子就抽了上去。这两巴掌抽得李少君眼冒金星,差点没闭过气去。他被打蒙了,好不容易缓过气来,叫喊道:“为什么打我?”

“啪!啪!”又是两巴掌,李少君的脸肿了起来。

朱安世道:“为什么打你,难道你自己不清楚?”

李少君被打的头昏脑涨,心中却是立刻就转过了许多念头。他是心思通透之人,不然也不能在长安城里混的风生水起。碰到了朱安世这种动手比动口更快的男人,他这时候也不敢多说,只是喊道:“我有重要的事情告诉太尉!”

朱安世的手掌停在了半空,“哦,有重要的事啊。”手掌落了下来,又是正反两记耳光,“那就先留你一条狗命!”

李少君被打的昏死过去,但在昏迷之前,还是听到了朱安世的话。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必然能逃过此劫.....他这么想着,然后就人事不知了。

辽阔的草原上,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地面被冻得硬邦邦的,非常适合战马奔驰。顾璐掀开帘子,从臭烘烘的帐篷里面走了出来。天气太冷,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人和马匹挤在一起,那气味就好不了。

前些天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被人射了一箭。不过顾璐也没怎么在意梦的内容,打仗的时候他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哪里只会被射一箭?经常是一仗打下来,身上就插满了箭矢。

梦醒之后。他又额外得到了一点力量值。这也不是很值得关心的事情,45点力量和46点力量差距不大,对普通人都是碾压效果。他所关心的是天气,现在风雪终于停歇了,地面也冻上了,那么就可以继续对匈奴人发起攻击。

因为带了很多光环BUFF,汉军的非战斗减员很少,所以士气非常的高昂。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身躯变得更加粗壮,力量和武艺和都变得更强了。有“物品栏”在,保证了这支三千多人的骑兵不会饿肚子,能吃饱,能睡个好觉,对于士兵来说这就很好了。

唯一不好的消息是前天晚上有几个匈奴人偷偷地逃走了,估计是给阴山脚下的匈奴人报信去了。但是前几天风雪那么大,那几个匈奴人未必能找到回去的道路。就算他们找准了道路,将消息告诉了匈奴人,那又能怎么样呢?

暴风雪挡住了汉军几天的时间,同样也让匈奴人不能自由地移动。别说是左贤王庭和右贤王庭的部落武士了,就是单于王庭的绝大部分部众也只能在山脚下躲避风雪。只有极少数的精锐才能在这样的天气里面行军,敢于在这样的天气里面打仗的,不是疯子,就是不世出的名将。

顾璐想来想去,在中国几千年的冷兵器战争史上,好像也就只有唐初名将李靖这么干过。在西方,也有汉尼拔干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汉尼拔在大雪中翻越高山直接损失了一半的人马,五万大军有一半葬身在了行军的途中。

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面打仗,就不能带太多的军队。李靖奔袭阴山那一次,也就只带了三千精骑,和顾璐这次带的军队数量差不多。李药师那是实打实的绝世名将,但是顾璐是开了挂的,大约也不会比李药师差了。

出帐篷后,他先是洗漱了一番,然后就着冰雪啃了一张大饼和一块熏肉。等到士兵们也都吃过饭后,大军立刻向北继续进发。

顾璐知道单于王庭的大部分部落都是去了阴山脚下避冬,但是他这次的目标并不是阴山,而是在鄂尔浑河东边的龙城。那里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也是匈奴人的政治中心,许多匈奴的贵族都居住在那里。要是打掉了龙城,就跟匈奴人杀进了长安一样。

他现在所面对的情况和李靖不一样,李靖奇袭阴山的时候,突厥已经被唐朝打的没脾气了,所以李药师能够一战功成。现在的匈奴帝国却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虽然在马邑附近损失了几万人,却无损于匈奴的根基。反正每年冬天都是要冻死一大批人的。

如果杀到阴山脚下去,固然能杀死杀伤更多的匈奴人,又如何比得上将龙城一把火给烧掉?

“卫青!”

裹在厚实毛皮中的将领打马奔了过来,“末将在!”

顾璐并不像是其他将士那样用毛皮裹得严严实实的,依旧穿着一身红色的战袍,在雪地中极为显眼。他伸手戟指前方,眼中异彩连连,“龙城就在前方十里的地方,去给我拿下它!”

卫青大声应道:“诺!”

一刻钟后,雄浑的号角声在辽阔的大地上响起。数千名强横的铁骑兵神兵天降于龙城,向匈奴人昭示着“凛冬已至”!

第九十六章

龙城已经变成了杀戮之地,到处都是喊杀声和惨叫声。汉军将士纵马冲了过来之后,一部分人手持弓弩占据了高处,但是更多的人是用刀剑和长枪将一个又一个的匈奴人杀死在石块和木头堆成的简陋房子里面。有一些匈奴人拿着武器冲了出来,也很快被结阵而战的汉军砍翻。

匈奴男子被杀死,女人和小孩被汉军用绳子捆着,扔进了牲口棚里面。这一切都和匈奴人入寇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匈奴人和汉人的位置换了过来。匈奴人的抵抗很软弱,这里是龙城,能够在这里过冬的都是匈奴中年老体衰的贵族,城里的男子全部加起来也就七百多人,还大多是老的不能骑马了的。

而且龙城说是城,也就是个乡下土寨子的水平。卫青指挥军队很轻松地就攻破了这里,将里面的匈奴人碾成了齑粉。随后顾璐才带着亲兵施施然地进来。

他不是不能亲自带兵杀过来,但他都已经官拜太尉,升无可升了,难道还想把现任丞相许昌给挤下来不成?人家许昌的丞相干得多好啊,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管,这不是挺好吗?

所以他得给下面的将士们立功的机会,不能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的身上。

“太尉!”

“万岁!”

看到顾璐打马过来,汉军将士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能带领大家打胜仗的就是名将,就能得到军官和士兵们的拥护。顾璐能带他们打胜仗,还能公平地分配战利品,武艺也是勇冠三军,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被将士们热烈拥戴呢?

卫青的身上满是鲜红的冰碴,大战过后显得杀气腾腾。“太尉,匈奴人的男丁已经全部被斩杀了!女人和孩童全部都关了起来。此外,还解救出了一百多我朝的百姓。”

“把那些百姓编入辎重队,缴获的财物和女人跟以前一样,让有功的将士先挑。”

军队是暴力机器,想要保持战斗力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秩序。就算是抢劫了匈奴人,也要按照规矩来。军中的主簿和司马拿起纸笔开始核对军功,将士们忙着处理匈奴人的脑袋。以前是“千长”以上的贵族才保留首级,现在光是“万骑”以上的脑袋就收获了一大堆,什么大将,大当户,骨都侯之类的大贵族都砍了十几个,够士兵们忙活一阵子了。

虽然现在天寒地冻,但是首级不处理好也是会很麻烦的。一般是处理首级是用硝制的办法,这里没那么多硝,士兵们便将那些脑袋都用盐腌制了,然后挂在屋檐下面。一颗颗龇牙咧嘴的首级挂成了一长排,景象十分的猎奇。

卫青对那些挂起来的首级视若无睹,以前或许会觉得恶心,看多了也就觉得跟挂着的猪头没什么区别了。他跟在顾璐的身后,问道:“太尉,我们已经打下了龙城,是不是应该按照计划撤兵了?”

士兵们或许舍不得抓到的女人和奴隶,但是卫青没什么舍不得的。他对什么都看的很淡,无论是治军的方法还是为人处世,都跟程不识很像。

顾璐想了想,说道;“先在这里休息几天。让那些百姓养养身子,然后放火把这里烧了,我们就回去。”

这里是匈奴人祭天的地方,不但有许多的财物,还储存着许多的粮食。棚子里面挤满了牛羊马匹,有一些在打仗的时候跑了出去,剩下的也足以让将士们胡吃海喝很多天了。现在他们占据了龙城,自然不会客气,当即就安排那些俘虏杀牛宰羊。又从库房中找到了一些面粉,那还是从马邑买过来的,也都一并用上,大家伙就只管敞开了肚皮吃喝。

就在将士们享受胜利者的荣耀和特权的时候,卫青领着顾璐进了一个华丽的帐篷。顾璐进去后一看,地面上堆满了珍器重宝,都是匈奴人历年积累下来的,其中就包括一尊三四百斤重的金人。

匈奴人有以金人祭天的习惯,那尊金人通体用黄金打造,虽然做工很是粗糙,但是意义重大,放在中国那就是传国玉玺般的存在。话说顾璐也见过传国玉玺几次,玉玺还没有被摔坏,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太尉,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理,还请示下。”

普通的财物都会分给参战的将士,但是这些东西一来是比较贵重,二来都太大太重,动不动就是好几百斤,士兵们就算拿了也没办法运回去。

顾璐对这些宝物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他对钱不感兴趣。伸手摸了摸那个金人,外表十分冰冷。“除了这尊金人,剩下的都给将领们分了。”

士兵们能分钱财和女人,将领们也是一样。这些大宗的宝物拿回去也是上交给朝廷,总不能说全部留着自己用,他也不喜欢这些做工粗糙的东西来着,干脆分给将军们算了。

“卫青你先挑两件。”

“这......有些不大合适吧?”

“嘿,你是这次攻下龙城的首功,拿几件宝贝怎么了?我已经吩咐周吉挑了两个漂亮的女人,送到你屋里面去了,都是匈奴的公主,等下你回去就能看到。”

卫青大吃一惊,“这怎么能行?”

“你不喜欢匈奴的女人?”

“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卫青连连摇头,早就知道太尉胆大妄为,又是有也会心生羡慕,但他可不是那样的人。

“不过是几个野人罢了。匈奴人的公主也算是公主么?”

卫青跳过了这个话题,问道:“过几天我们就会离开,那些俘虏该怎么处理?”

之前在长途奔袭的路途中,汉军也攻破了好几个匈奴人的部落,愿意投降的男丁就编入匈奴义从里面,不愿意投降的就实行“车轮斩”,也就是将超过车轮高度的男子都杀了。这是匈奴人的规矩,他们在对付其他部落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汉军将同样的方法用在了匈奴人的身上。

对于男丁是不投降的都杀了,但是此前他们对女人和孩童都是没怎么理会,每次都是留下一些马匹牛羊什么的,然后任由她们自生自灭。

“到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离开的就带走,不愿理跟我们走的,就跟以前一样,给她们留下一些帐篷和牛羊马匹,至于能不能活下来,那就要看老天的意思。”

卫青道;“太尉仁德。”

顾璐似笑非笑地问道:“卫青你认为我仁德么?”

“太尉仁爱之心,世所共知。”卫青认真地回答。

啧,会带兵打仗,武艺又好,最主要的是还这么会说话,这样的下属是所有老板都喜欢的。大部分有本事的人,都是眼高于顶,脾气大的不行,像卫青这样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第九十七章

这些天来,长安内外议论的声音一直就没停过。先是匈奴人进犯马邑,百姓们义愤填膺,不少人都鼓噪着要对匈奴人开战。不光是爱国的百姓和唯恐天下不乱的游侠们这样说,连一些军中将领和官员也掺和进去了。

然后是马邑大捷,斩首三万,可谓是开国以来对匈奴人斩首数量最多的一次,而且自身的损伤还没有太多。这么一算,至少能有四五个人封侯啊!

关中的百姓才高兴了一天,接着又有消息传来。当朝太尉,云中侯沙加打了个打胜仗还不满足,居然带着几千名骑兵就去追杀匈奴人去了。在出发前还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出塞》,其诗曰: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很快就在长安城内外流传开来,继而又风靡于关中地区,随即传播到了关东的广阔地域。这年头物资比较匮乏,精神上也是一片荒漠,会写诗的比后世的大明星更加受欢迎,而且顾璐“写”的诗又不是《离骚》那种上等人才能看明白的阳春白雪,所以流传度反而比正儿八经的文学博士们做的诗词更广。

《侠客行》和《少年侠气》那些都太长了,老百姓们就喜欢《出塞》这种简短,听起来又很有力量的诗。单于都夜遁逃了,还不够有力量么?

百姓们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匈奴人年年来犯,实在是太可恶了。要是边郡被攻占了,匈奴人就能直接冲进关中平原来啊。游侠们和将士们则想着砍些匈奴人的脑袋升官发财,不过他们所说的和匈奴人开战指的是在边境上和匈奴人打上几仗,而不是像云中侯那样带着几千名骑兵就冲到草原上去。

那不是勇敢,那是送死!

那数千骑兵冲进草原之后,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人知道他们怎么了。百姓们议论纷纷,朝堂上也是争吵不休。有人说云中侯太轻佻了,打仗不是儿戏,怎么能够这么蛮干硬干呢?

有人说应该立刻派出使者去和匈奴人交涉,将云中侯给赎回来。也有人说匈奴人死了那么多人,明年一定会来报复。朝廷应当任命新的太尉,统一管理全国的军队,好应对匈奴人的进攻。

还有人说太尉之前在马邑大胜匈奴人,又亲自率军追击,肯定能再次获得辉煌的胜利。大家不要吵,等太尉得胜归来再说。只不过朝臣们大多不相信这种说法,在家门口击败匈奴人是一回事,远征草原去匈奴人家里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

真当匈奴人不会打仗吗?三千骑就能取得辉煌的胜利?我们还是来说说应该让谁接任太尉比较好。

作为三公之一,太尉居于御史大夫之上,而位于丞相之下,位高权重,掌握着全国的军权。当年周亚夫任太尉的时候,让孝景皇帝睡觉都不安稳,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拿掉了周亚夫手中的兵权,然后才敢干出后面的那些事情来。

现在虎符都在窦氏的手里握着,太尉的权利比不上以前,但那好歹也是太尉,御史大夫庄青翟就很想要更进一步,在朝会后特意前去拜访丞相许昌,想要得到他的支持。

“你真的想要当太尉?”许昌摇了摇头,说道:“要是以前也就算了,匈奴人在马邑吃了那么大的亏,我朝和匈奴人之间的和平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就算想要继续和亲,那也要先打一仗再说。眼见得又要打仗,这个时候当太尉未必是好事。”

庄青翟道:“沙加都能靠着三万郡国兵击败十万匈奴人,我堂堂武强侯,先祖曾经追随高祖皇帝诛暴秦,灭强楚,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江陵来的野人吗?”

许昌叹了口气,说道:“你真当云中侯只是南郡来的野人?”

“难道不是?”

“你还记得当初赵绾和王臧的事情吗?”

庄青翟怎么可能不记得?那可是他们这些勋贵老臣的得意手笔,一举搬倒了儒家学派,将朝堂中的儒生扫荡得干干净净,让朝廷又回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除了太尉的位置被那小子给抢走了!

“你以为,太皇太后为什么会让我当丞相?又为什么会让云中侯当太尉?”许昌朝着长乐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她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并不糊涂。”

庄青翟道:“因为丞相提前一步将赵绾的奏章呈递给了太皇太后.........”

说到这里,他心中一动,沉吟片刻后问道:“莫非,当日赵绾的奏章是那人拿给丞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