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43章

作者:风兮破地

在两汉时期,特别是在汉武帝没有改革朝政之前,丞相的权势很大,在理论上甚至足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不过理只是理论,具体还要看实际情况。

许昌还是将所有该拜见的人都拜见了一遍,然后才入座。等他落座后,窦氏说道:“老身并无大碍,丞相要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就回去歇着吧。”

许昌看了看边上的天子和馆陶公主等人,沉吟不语。窦氏道:“丞相有什么话不好说?”

“臣想说的是,今岁匈奴人吃了这么大的亏,明年汉匈边境上必将会有大战,不论是陇西,上郡,云中,还是辽东辽西,都需要增加兵力,加强防备。增强兵力就需要用钱,朝廷的收入虽然多了,但也只能支撑一时。若是和匈奴人只打一年,臣还能勉力维持。如果战事迁延时日,朝廷定然是入不敷出。臣惶恐,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有些为难。”

闻言,天子刘彻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又忍住了。

窦氏问道:“国用不足,那就少派些兵去边境上不就行了?”

“这..........只怕匈奴人大举来犯,边境上的守军不足以抵御。”许昌道:“匈奴人都是骑兵,来去迅捷,可以在边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集结起数十万大军来,若是守军数量不足,很难等到北军前去救援。”

窦氏皱起眉头,还没说话,馆陶公主就道:“既然是太尉惹出来的事情,就让太尉去解决好了!”

第一百零一章

说起来馆陶公主也在顾璐的生意中占了不少的干股,什么都不用干就能收到大笔的钱财。但是人心总是不足的,一成的干股就能收到这么多钱,要是两成,三成,乃至于五成,那将会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

她暂时还没想过要拿大头,好歹窦家,田家,还有不少勋贵都在里面分润生意,馆陶公主一个人可压不下这么多的豪门,堂邑侯陈午,也就是她的丈夫家里虽然也是勋贵的一员,但是并不能给她很大的帮助。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勋贵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封邑,每年能收到一些粮食,但是那点粮食够干什么的呢?除非是像丞相许昌,或是御史大夫庄青翟那样的高官,才能有额外的收入,来维持家族的排场。

其他的勋贵们要是没有官职的,又想要在长安继续住下去的,大多都过的比较窘迫。这些开国功臣之后看着豪商们前呼后拥一掷千金,怎么可能心里没有怨气?有些人能够忍住怨气,积极地投到云中侯那一派里面去,多少也能分到一些利益。也有一些人在反对云中侯和“重商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馆陶公主对“重商主义”没有意见,她有意见的是平阳公主现在的派头比她还大。凭什么啊?她才是太皇太后最宠爱的女儿,她还是当今皇后的母亲!

所以很多时候,有意无意之间,馆陶公主都会忍不住地要给平阳公主和云中侯使一些小绊子。顾璐连续大胜匈奴人,眼见得平阳公主家会变得更加的炙手可热,馆陶公主终究是难掩心中的羡慕嫉妒之情,甚至还有一些恨意。

“让太尉去解决?”

窦氏没有看到馆陶公主流露出来的羡慕嫉妒恨,即便是看到了,也不会在意,一个是她的亲女儿,一个是她的亲孙女,手背手心都是肉,只要不在她面前争吵起来,她也就只当做是看不见了。

窦漪房道:“也好,云中侯和平阳等会就到,我们听听他有什么好办法。”

馆陶公主笑着道:“太尉有点石成金之能,又会带兵打仗,我看呐,朝廷上没有任何人能比的上。就算是朝廷拿不出钱来,平阳公主家里也一定能够拿的出来。”

窦氏皱了皱眉,横了馆陶公主一眼,正待训斥几句,顾虑到边上还有皇帝和皇后等人在,又不想把话说得太重了。她往边上看了看,就见到天子刘彻坐在那里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像是小鸡在啄米。

“陛下昨天晚上又在读《道德经》?”

“啊?”皇帝猛然醒过来,“奶奶您说什么?”

“陛下昨天晚上又在读《道德经》?”

“回奶奶的话,孙儿昨天晚上并没有读《道德经》,而是在读《黄庭经》。”

许昌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大摇其头,皇帝装得太过了,反而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窦氏却是满意地笑了起来,“陛下一心向道,这是好事。说起这个,老身倒是想起一件事情,许久不曾见到李少君,他怎么不进宫来了?”

许昌挺直了身子,说道:“李少君已经有数月不曾露面,据说是闭关修道去了。”

“闭关修道?”

“是。”许昌正色道:“听说李少君在山中建了一个寨子,竖了高台,一心清修,不见外人了。”

“既然李神仙想要清修,那就不要去打扰了。”

“诺。”

窦氏咳嗽了一声,对皇帝刘彻道:“陛下既然没睡好,就先回去,不要在这里撑着了。”

刘彻连忙笑着道:“孙儿要在这里陪着奶奶。”

“有馆陶公主和皇后在就好了,回去睡觉吧,陛下的身体要紧。”

刘彻迟疑了一下,见窦氏很是坚持,便说道:“那孙儿就先告退了。”

天子进来,出去,都没跟皇后陈阿娇说过一句话,甚至连看都没看。馆陶公主将这些看在眼里,脸上几番变色,这时候终于忍不住伸手掐了皇后一把。陈阿娇叫道:“疼....母亲你掐我干什么?”

馆陶公主盯着周围的目光,对皇后说道:“你还不去送送陛下?”

“我又不困,我要在这里陪着奶奶!”皇后摸着腰间软肉,抱怨道:“母亲你下手太重了!”

陈阿娇是窦氏的外孙女,皇帝刘彻是窦氏的孙子,这要是放在后世,肯定是不能结婚的。不过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三代以内不能结婚的说法。即便按照周礼,也只是同姓不婚。皇帝和皇后一个姓刘,一个姓陈,所以并没有违背这个时代的习俗。

就在陈阿娇对馆陶公主抱怨的时候,宦者高声唱名,“太尉与平阳公主到!”

窦氏对进来的平阳公主说道:“平阳你和馆陶,还有皇后她们几个去后边说说话,我有事要和丞相与太尉商议。”

平阳公主刚走进来,就热的忍不住脱去了外套。她笑着道:“我也正好有事情要和姑姑说呢。”

窦氏笑着问道:“哦,你们有什么事情瞒着我的吗?”

“是关于纺织工场的事情,以前就和姑姑提过的。”

馆陶公主道:“平阳是和我提过这件事情,现在就可以可以办了吗?”她前一句话是对窦氏说的,后一句话则是对平阳公主说的。

听到又是商贾之事,窦氏就摆摆手,说道:“你们好生去商议吧,这种事情就不要告诉我了。”

馆陶公主笑道:“知道母亲不喜欢听这些,可刚才不是您要问的吗?”

也就只有她还敢和窦氏拌几句嘴了,窦氏假装发怒,脸上却是带着笑容:“我连问都不能问了?”

“您当然能问。”刘嫖陪着笑,转头对平阳公主说道:“我们快去后边吧,免得惹老太太生气。”她拉了拉盯着顾璐看个不停的皇后,转身离开。

等平阳公主和馆陶公主离开后,窦氏脸上的笑容渐渐地褪去,她沉着脸看了看顾璐,然后一拍桌子,“云中侯做得好大事!在马邑打败了匈奴人也就算了,怎么还杀到龙城去了?你这是杀痛快了,明年匈奴人大举来犯,朝廷该如何应对?”

第一百零二章

太皇太后发怒,顾璐却是不慌不忙,他笑了笑,说道;“臣这不过是道法自然罢了。”

“胡说!打仗杀人还能是道法自然?”

“当然是了。”顾璐一本正经地道:“狼比羊强大,所以狼可以吃羊。猛虎胜过饿狼,所以老虎可以吃掉狼。以前匈奴人比汉军强大,所以他们来中国烧杀抢掠,现在汉军比匈奴人强大,那么当然也可以到龙城去杀匈奴人。”

他摊开双手,说道:“弱肉强食,这就是自然界道理。臣的作为,当然就是道法自然了。”

听闻此话,窦氏陷入了沉思。边上丞相许昌道:“太尉此言差矣,匈奴人是禽兽,难道我们也要去学禽兽?这就好比一个人走在路上,被狗咬了一口,难道还要咬回去?”

“要是我手中有武器,那就宰了那条咬人的狗。要是没有武器,为什么不能咬回去?”

“人之异于禽兽者.......”

“够了,别吵了!”窦氏再次拍桌子,丞相和太尉就都停了下来。她问顾璐道:“我汉朝的将士现在已经能胜过匈奴人了?”

“当然。马邑一战,臣以三万人击破匈奴单于本部十万大军,然后又用三千铁骑横行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这便是明证!”

“但是丞相说和匈奴人打起来要花很多钱,朝廷最多只能支撑一年半载。我记得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才打了两个月,军费就有些不够了,老身还组织宫中的嫔妃们捐了一批金银首饰。”

“这是一个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顾璐笑着道:“臣家中颇有余财,愿意全部捐献给朝廷。”

“什么?”

不光是窦氏,连许昌也震惊了。这年头,还真有破家为国的?不是说没有,但是顶级权贵里面肯这么做的,那真是很少见到。他摇了摇头,说道:“就算云中侯将家中的产业都捐献出来,也只够大军数月之用。”

“那我们还可以建银行。”

“建银行?”

“对,建银行,然后发行债券。”顾璐解释了一番“债券”的概念,然后说道:“国家有难,想必朝臣和大臣们都会慷慨解囊的。”

许昌哭笑不得,“云中侯的想法很好,但是........”

但是后面他就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大家善财难舍,就算是国家有难也不肯购买债券吧?他连连摇头,“一个政策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行不行的通,云中侯太想当然了。”

顾璐道:“丞相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五年一成利的债券会没人买?还是认为勋贵之家连一千金都拿不出来?”

许昌不能对,干脆闭上了嘴巴不说话了。

窦氏道:“云中侯不要咄咄逼人,丞相是实诚人。”

许昌拜伏于地,“太皇太后圣明。”

窦氏又道:“丞相说了,即便是云中侯将家产全部捐出来,也只够大军数月之用。太尉能在一年内击败匈奴人吗?”

“不能。”

“那需要几年?两年?三年?还是十年?二十年?”

顾璐挺起胸膛,慷慨道:“若要彻底平定匈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如果只是夺取河套地区,使匈奴不再为患,只需要五年就可以。若是朝廷全力支持,臣便能五年平辽!”

“恩?”

“咳,臣说的是五年内平定匈奴,夺取河套与河西。这样关中就不用时时刻刻面对匈奴人的威胁。”

顾璐曾经有过疑惑,明明关中一直都在匈奴人的兵锋威胁下,为什么西汉前期的几位皇帝都没考虑过迁都?如果迁都洛阳,会不会战略状况更好?现在他明白那几位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想法了,不迁都是因为没必要。

没人会认为匈奴人能杀进关中腹地来。要是匈奴人真的敢那样做,只需要将几处关隘一堵,就是关门打狗的局面。长安附近囤积着朝廷的七八万精锐部队,就算是匈奴人杀过来了,也能靠着这七八万人把匈奴人车翻。

汉军对上匈奴人的时候,因为主力是步兵,所以最头疼的事情是匈奴人跑的太快,追之不及。将兵力平摊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又会造成每一处的兵力都不足。要是真的打上十年八载,匈奴人固然讨不了好去,汉朝多半肯定是早就破产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汉军已经有了充足的马匹和钱粮,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用来在草原上与匈奴人一争高下。顾璐认为,其实也用不了五年,给他三年时间,就能夺取漠南,把匈奴人赶到漠北去。

然后在阴山脚下的河套之地屯田放牧,漠南比漠北的环境要好的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和牲畜。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春天的时候出动大军去草原上扫荡,等到秋天了就转入防御。也不用搞什么合战会战,就这么给匈奴人放上几年血,再收拾他们还不是轻轻加愉快?

想法是好的,可惜太皇天后窦漪房与丞相许昌都不想和匈奴人打的太大,他们还想着息事宁人。最好是继续和亲,然后两边都过自己的好日子。

顾璐对此实在是不能理解,他提醒窦氏和许昌,“我军可是把匈奴人祭天的圣地都给烧了的,还在那里杀了几百个匈奴人的大贵族。虽然都是些不再掌握实权的贵族就是了。都打成这样了,还能与匈奴人和亲?”

柏至侯,丞相许昌自然有他的道理,“能战方能和。云中侯轻取龙城,让匈奴人知道汉军之威武,此时再与之和谈,正当其实。”

这话听着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把匈奴帝国彻底肢解掉不是更好吗?

窦氏道:“丞相所言极是。朝廷应当派遣使者去匈奴人的单于王庭,申以修好之意。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好说,大不了多给匈奴人一些赏赐就好了。”

“.......”,顾璐忍住了没说话。

老太太固执己见,丞相因循守旧,他们不明白,时代已经变了。但是很多时候,想要让新的观念占据主流地位,靠的不是传播和事实证据,而是要等到旧时代的人死光,要等到接受了新思想和观念的人上位之后,才能完成新旧观念的替换。

他注视着看起来气色不是太好的太皇太后,心中暗道:或许,是时候了?

第一百零三章

当窦氏和丞相,太尉讨论对匈奴人该用什么策略的时候,平阳公主和馆陶公主正在讨论建立纺织工场的事情。

馆陶公主刘嫖以前都是只管收钱的,但是这种方法渐渐地不好使了。一方面是那些大豪商个个背后都是有人的,很多人还投入到了太尉的门下,那么给馆陶公主的孝敬自然就少了。另外一方面,她也算是看出来了,不抓点产业在手里,是不可能成为长安城中最有钱的人。

是的,馆陶公主的眼界很高,人家的想法是不光要做最有权势的人,还要做最有钱的人。很多时候,这其实是一回事。有权势了还怕弄不来钱财?有钱了能不想着把权势也抓在手里?这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放心,“那个纺织工场真的能赚大钱?”

平阳公主笑道:“这个我不知道,但是云中侯既然说是能赚大钱,想必是不会错的。如果姑姑愿意出钱出人的话,可以在纺织厂里面占两成的份额。”

顾璐给过馆陶公主一些干股,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馆陶公主的排场越来越大,出入车骑成群,原先的那些股份已经填不饱她的胃口了。后来她又旁敲侧击想要更多的好处,顾璐都是打着哈哈糊弄过去。

真以为云中侯,当朝太尉的干股是那么好拿的?真以为太尉的幕府中养着上千部曲是吃干饭的?还有那些动不动就拔剑杀人的剑客游侠,许多都愿意为太尉效死。馆陶公主说白了不过是仗着窦氏的宠爱罢了,和顾璐这种胆大包天的狂徒对上,一点便宜都没占到过。

现在愿意捎上馆陶公主,有部分原因是可以从她这里得到一些人手,还有些别的原因。

刘嫖还是有些犹豫。大部分人都是喜欢呆在舒适区,他们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馆陶公主能擅长什么呢?向太皇太后撒娇,再就是躺着等人送钱。这如何做生意,她还是大姑娘上花轿,是头一回。

平阳公主见刘嫖犹豫,心中不禁哂笑。她本就不想带着馆陶公主一起,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姑姑呢?是顾璐说大家毕竟是亲戚,有好处还是要分润一些,再加上“统一战线”什么的,这才愿意把赚钱的行当拿出来的。

“如果姑姑觉得不好,那这件事就当时没说过好了。”平阳公主看了看边上很是不耐烦的皇后,掩口笑道:“老是说做生意的事情,皇后都不高兴了呢。”

陈阿娇道:“是你们说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馆陶公主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平阳公主,心中哀叹:自己的女儿和人家根本就没法比。平阳以前看着也不怎么样,现在却是将宗室里面的其他人都给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要说现如今长安城中最有钱的,不是馆陶公主,也不是云中侯,而是平阳公主。顾璐需要养兵,还有一众豪侠需要养着,不然朱安世那些人为什么会对他死心塌地?此外要是哪里出现了灾情,少不得还要捐上一大笔钱。

这些事情都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要花大钱。顾璐赚钱很多,花钱的地方更多。苏建去辽东之前,从他这里弄走了数百万钱。给一万铁骑换装,他自己也贴了不少钱进去。

打仗就是在烧钱,拿破仑曾经说过,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钱,其次还是要有钱。这句话说的时候有其特殊的背景,很有道理,但是不能说全对,不过用在现在汉朝倒是很合适。

顾璐到处都需要花钱,而平阳公主却不需要。她自己另外还有在平阳的封地,总收入可是比顾璐还要多,不光是将平阳公主府邸修建的豪华无比,还在长安城外不远处的地方买了许多天地,修建起了连绵的庄园。

刘嫖每次去甘泉宫的路上,都能看到平阳公主家的庄园,每看一次就气闷一次。她本来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参合进纺织工场的事情,听到平阳公主不想带她了,刘嫖反而下定了决心。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给你的时候犹犹豫豫,不给了反而心急火燎。

“姑姑可以多出一些钱和人,能不能占到三成?”

平阳公主摇了摇头,“最多只能给姑姑两成,还要给其他人分呢。”

“两成就两成,但是我要派个人去工场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