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52章

作者:风兮破地

鞭子抽在于单的身上,将他从马背上打了下来。他昏头昏脑地从地上爬起来,说道:“我知道错了。但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汉人是不是真的有了防备?”

“哼,一个好的将军只需要通过观看就能知道敌人能不能打。你还太嫩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匈奴人去而复返,气势汹汹,在发现汉军早有防备之后,没敢发起强攻,而是灰溜溜地退回了草原上,可谓是虎头蛇尾。

顾璐本来打算带上两三万人衔尾追杀的。在草原上作战需要强大的机动力和侦察能力,正好这两样他都有。即便是匈奴人有十万之众,他也能保证只占便宜不吃亏。

“战术”能增强己方将士的战斗力,“向导”能加快军队的移动速度,“侦查”能发现几十公里外的敌人,“追踪和狩猎”不光能看到人类经过后留下的痕迹,还能发现附近可供捕食的猎物,还有其他一些技能,虽然对于提升个人的武力没有多大用处,放在军队里面却是意义非凡。

但是从长安传来的消息打消了顾璐顾璐的想法。就在他率军和匈奴人在上谷郡内鏖战的时候,居住在长乐宫内,把持了五年朝政的窦氏窦漪房没能吃上新麦,在子孙们的哀嚎哭泣中去世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窦氏刚去世,天子刘彻就立刻踢掉了丞相许昌,然后让他的舅舅田蚡当了丞相。除此之外,长安城中还发生了不少的变动。比如说天子征召公孙弘入京,提拔了董仲舒,据说天子心心念念了许多年的明堂也要开始动工了。

许昌当丞相的时候,基本上不怎么管事,虽然没少拿顾璐的钱,但是该配合的都配合的很好。顾璐在前方打仗的时候,不用担心什么别的事情。换了田蚡来当丞相,事情就不一样了。大军的粮草补给比往常慢了一些,送上去的立功人员名单也有很多没有被批下来。

这说明什么?从来就没有后方不稳,而大将还能在前线立功的。

顾璐于是按照先前的计划,以郡国兵守备边境上的关隘,将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太原和常山,他自己带着数千铁骑不急不慢地返回了长安。

他现在还是朝廷的太尉,既然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了,那自然是要回长安去的。

出兵的时候是四月上旬,等顾璐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关中的夏收已经结束,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骑士们脱去了甲胄,将长矛,盔甲等物品放在驮马的背上,或是放在随军的大车上。

告捷的露布已经提前送往了长安,沿途的州郡都知道太尉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杀了好几万的匈奴蛮子。因为军纪抓的很严,以及顾璐在沿途撒下大笔钱财购买食物的缘故,河东,长安等地的豪强和百姓纷纷将自家产的新鲜蔬菜和鱼肉禽蛋卖给得胜归来的汉军。

这样一来,军队就不用携带那么多的补给,将士们也能过的舒服一些。

回到长安后,军队各自回归建制,将士们拿了赏赐后各自还家,顾璐也回了太尉府。才刚进门,就见到平阳公主坐在凉亭中,显得闷闷不乐的样子。

“这是怎么了?不希望我回来?”

平阳公主上前抱住了他,将头埋在胸膛之中,忽地又将顾璐推开,“快去洗洗,身上好大的味道。”

顾璐哈哈大笑,“在外领兵打仗,十天半个月不洗澡是常有的事情,这气味能不大吗?”

太尉府上的澡堂又扩建了一番,好在有了锅炉,烧热水的速度也比以前快了许多,不然的话,想要将浴池里面注满热水也要费不老少的功夫。

顾璐在浴池里面泡了半个小时,然后又和平阳公主在浴池边上“一泊二日”了一番,等到他出来的时候,平阳公主早已经手足酸软,几乎不想动弹了。

侍女奉上准备好的食物,顾璐一边慢条斯理地吃饭,一边能问道:“是京城里面又出了什么事情吗?”

平阳工会主面色绯红,身上还有些隐隐作痛,她强打起精神来,说道:“夫君可听说过韩嫣这个人?”

“当然听过。不但听过,还见到过他和我们的陛下在一起,举止很亲密。”

韩嫣是韩信的曾孙——不是淮阴侯韩信,而是韩王信——他长得非常俊美,平常也善于打扮自己,身上有种阴柔之气,在京城中也是有名的美男子。在天子刘彻还是胶东王的时候,韩嫣就和刘彻一起读书,甚至于睡在一起。

等到刘彻挡了皇帝之后,也是经常和韩嫣一起睡觉。这种事情,从春秋时代就有,到了汉朝的时候,也是一样。

顾璐笑着道:“陛下喜欢男人也没什么,当年高祖皇帝不是也有宠信的宦官吗?”

平阳公主白了他一眼,说道:“陛下要是只喜欢男人也就算了,前几天的时候,我见到那韩嫣居然乘坐天子御辇,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顾璐挑了挑眉,“看来陛下当真很喜欢韩嫣。”

“另外,韩嫣还对陛下说,母后以前还生过一个女儿。”

太后王娡在侍奉汉景帝刘启之前就已经嫁过人了,并且还在民间留下了一个女儿,是刘彻和平阳公主同母异父的姐姐。

“陛下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去长陵将姐姐接到了宫里与母后相认,还命令我和南宫公主,林虑公主一起去拜见姐姐。”平阳公主有些慵懒地说道:“最后陛下还封姐姐做了修成君。”

南宫宫主,林虑公主和平阳公主一样,都是太后王娡所生,因此被天子刘彻叫过去一起认亲戚。虽然不是一个父亲,却是同一个母亲,也算是血亲了。

顾璐笑道:“你多了一个姐姐,也没什么不好。”

太皇太后窦氏一死,窦家算是败了下去,现在是王家人抖起来的时候了。田蚡当了丞相,王子以前生的女儿被天子亲自接到长安,种种迹象表明,皇帝要重用大用王氏外戚。平阳公主是皇帝的亲姐姐,也是太后王娡所生,照理来说,也是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才对。

平阳公主叹道:“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舅舅......”,平阳公主迟疑了片刻,说道:“前些天派人来了家里,说是想要多投些钱在咱们的生意上。”

“只要他肯投钱进来,也不是不行。”

平阳公主叹道:“夫君怎么就是不明白?丞相哪里会掏钱出来?他换了好些个两千石的官员了,听说都是收了钱的。另外,刘陵还经常出入丞相府上,我担心将来万一有什么事,只怕会牵连到我们身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陵经常出入丞相府上?”

顾璐若有所思地道:“我们的丞相和淮南王还有勾连?”

“可不是吗?淮南王之心,路人皆知。现在太皇太后去世了,他还和淮南王往来,真不知道是为什么。”

“大约是他有些把柄在淮南王手中吧。”

平阳公主思索起来,“夫君是说,丞相以前..........”

“天下间想要当皇帝的人多了去,敢于动手的却没几个。淮南王算是其中一个,田蚡大约是被套住了。”

“哼,他和刘安有什么勾当我不管,可是他不应该把手伸到我们的口袋里面来。”

平阳公主摇着顾璐的胳膊,“许昌当丞相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事,你得想想办法!”

“嘿,你还想着赚钱?我这个太尉估计都要当不长久了。等哪天陛下把我给撸了下去,家里的那些生意还不是得全部交出去?说不定即便是交出去了还不够呢。”

平阳公主愣了愣,“不会吧?朝廷里还有谁比夫君会打仗?”

“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现在掌权了,当然要用他自己的人。你看馆陶公主,以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有是什么样子的?至于说打仗,卫青足以担当大任,而且他还是陛下的亲戚。嘿,你说我这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你还笑得出来?陛下现在最宠爱王夫人,我明天就给王夫人娘家送上一份厚礼!”

顾璐漫不经心地道:“真要送礼,不如给韩嫣韩说他们也都送一份。不能厚此薄彼嘛,陛下的女人和男人应该同等看待。”

韩说是韩嫣的弟弟,和韩嫣一样,长得十分俊美。

平阳阳公主想要显露出愤怒的神情,但是她现在很是疲惫,打不起精神来,只能昂起脑袋,露出修长的脖子和锁骨,“我乃堂堂公主,怎么能给韩嫣韩说那样的人送礼!”

“哦,给王夫人家里送礼就可以,给韩嫣送礼就不行?人家韩嫣还是上大夫呢。”

“......我不跟你说了!”

顾璐哈哈大笑,唤来侍女将案几撤了下去,然后对气鼓鼓的平阳公主道:“别想那么多,就算我不当太尉了,咱们不是还有封地?足够让你过的很好了。”

“我又不是光为了我自己!光封地上的那些田地能收多少钱?”平阳公主泪眼婆娑地道:“你还不想跟我生孩子!”

“......这都是哪跟哪啊,刚刚还在说钱的事情,怎么一转眼就扯到生孩子的事情上去了?”顾璐觉得还是打仗更轻松愉快一些。和平阳公主成亲固然是帮他省了很多的时间,说是少奋斗十年也不为过,但是因此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算了,和女人没什么好分辨的。顾璐站起身来,将平阳公主抱进了卧室。半个小时候,呻吟声消失了,什么争吵也都没有了。平阳公主不堪挞伐,侧卧在床上,沉沉地睡去。

或许,让她生个孩子会更好?顾璐思索了片刻,决定还是日后再说。

抬头看了看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宵禁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他先将阵中日记和其他的文档整理了一下,等到长安城中燃起点点灯火之后,才悄无声息地跃出了高墙,随便找了个地方翻出了长安城,向着甘泉宫奔去。

奔行在夜间的路上,顾璐有种上班打卡的感觉。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哑然失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长安城外面都是勋贵,外戚和大臣们的庄园,修建了许多的亭台楼阁。按照这时代的风气,凡是高门大户多少都有些门客,蓄养剑客部曲的比比皆是。每处庄园中都修建有围墙,储备的有刀枪剑戟和强弓硬弩,甚至有些人家里还有不少的甲胄。

可以说,每一处庄园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庄园里面的人除了需要从外界购买食盐,铁器等货物外,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田地上的产出变得更多,庄园经济非但没有解体,反而变得更加繁盛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也给国家的征税征兵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或许只有等到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大庄园才会逐步消解吧。

经常有人在长安城中犯法后,就往城外的庄园里面一躲,官府也拿那些人无可奈何。这一任的中尉又不是一个肯得罪权贵的强项令,对百姓倒是重拳出击,对于这种情况也只能听之任之。

顾璐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很快就到了甘泉宫。他从宫殿的正门走进去,明亮的烛光中,皇后陈阿娇正盛装坐在铜镜面前,对着明亮的镜面描眉。顾璐走到她的身后,笑道:“还是我来帮你吧。”

陈阿娇浑身一抖,立刻从跪坐着的蒲团上跳了起来,欣喜地道:“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烛光下,她的眼中像是要放出光来一般。纯粹而炽热的感情在精致的面庞上流淌,让周围的温度都像是上升了许多。所谓小别胜新婚,平阳公主已经是非常的热情,但是皇后比平阳公主更热情了几分。她不知疲倦地索取,骑在顾璐的身上不停地奔驰,直到一波波的海浪将她吞噬。

如泣如诉的呻吟声持续了很久,陈阿娇知道外面的侍女和宦者都已经沉沉睡去,所以毫无顾忌地释放着积累已久的欲望。

波峰之后便是波谷,高潮之后是贤者时间。“波”,像是热水瓶的塞子被拔出,陈阿娇翻身下马,躺在床上不想动弹。许久之后,她开口说道:“母亲对我说陛下想要立卫子夫为皇后。”

顾璐坐在床榻上,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意料中事。太皇太后不在了,陛下肯定要收拾窦家的。”

陈阿娇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等卫子夫当了皇后,我就回家去住,以后你过来也不用这么偷偷摸摸的。”

“你倒是想的挺好。”顾璐摇了摇头,“但是你见过哪个后宫嫔妃能够回家长住的?即便是你回家了,我也不能老是去找你啊。被别人知道了,咱们都落不了好。”

“才不是呢!”陈阿娇从背后抱住了他,柔软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韩嫣经常出入永巷,也没见有什么事情!”

顾璐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韩嫣经常出入永巷?”

永巷是供宫女和嫔妃居住的地方,韩嫣就算是很得皇帝的宠爱,也不能这么肆无忌惮吧?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是说韩嫣和永巷的嫔妃有染?”

皇后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恩,就跟我们现在一样。”

陈阿娇在甘泉宫都知道这件事了,“其他人知不知道?”

“很多人都知道啦,母亲也知道。”

“陛下和太后知不知道?”

“陛下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根本就没管。”她用力地嗅着顾璐身上的味道,“今天晚上不要走了好不好?”

“你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顾璐站起身来,在陈阿娇的头上亲了亲,“好了,明天晚上我再过来。”

上谷一战,汉军再次大获全胜,斩首数万,朝野内外对匈奴人的恐惧之心少了不少,主战派的声音渐渐地大了起来。甚至还有齐地来的方士以功盖五帝为由,建议天子去封禅泰山。天子欣然同意,准备什么时候有空就去爬泰山。

顾璐在家中待了几日,将作战记录整理好,又核对了一边立功将士的名单,然后准备编写新的《步兵操典》和《骑兵操典》。之前汉军的主力是步兵,对步兵的装备,阵型,训练,行军,扎营,作战,奖赏,补给,还有军官将领的晋升都有很详尽的条例,对于骑兵也是一样,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

但那是旧式骑兵时代的产物,对于装备了新式装具的骑兵,自然要有新的编组方式和作战阵型。在上谷郡作战的时候,他已经发现匈奴人在仿造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了,那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只是以前没人想到而已。

要不了多久,匈奴人的武器就会变得更长,相应的,汉军的步兵也需要装备更长的武器。此外,为了应对和匈奴人的战争,需要组建骑兵军团,新的军团里面应该尽量减少步兵的数量。此外,三米的长枪可能不够用了,以后列装的长杆武器应该在三米五到四米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对匈奴人的装备优势。

不过编写操典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能够完成的事情,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顾璐还准备将卫青,荀彘等人召集起来一起商议,不过那要等朝廷的赏赐下来之后再说。

就在他一个人在家里琢磨的时候,管家阿福来报,“御史张汤求见。”

张汤原来是长安的一名狱吏,因为交好周阳侯田胜而逐步升官,还在中尉宁成的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宁成跑路之后,张汤去茂陵当了县尉。等到田蚡被拜为丞相之后,张汤被提拔成了丞相下属的御史。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张汤从一介小吏做到了御史,这种升官速度不算快,但也绝对不慢。这年头的中国还没有阶级固化的毛病,上升的途径很多,今天还是平头百姓,说不定过几天就是朝廷高官了。

在西汉前半期的时候,打破阶层不需要花几代人的功夫,有可能十年就够了。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可能性,所以西汉的社会上充满了活力,有活力的社会团体多的不行。

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和朝廷不时地对上层进行清洗有关。汉朝建国之初封了许多的功臣和诸侯王,到了现在,封臣少了一大半,几个大的和诸侯王被拆分的被拆分,被取消的被取消,还有几个诸侯国换了国君。

社会动荡保证了活力,使得汉军异常强大,但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造反叛乱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不过顾璐知道后世有一段时间是“稳定压倒一切”,大约掌权的人都是喜欢稳定的。

顾璐还知道张汤后来能继续升官,因为他有名的酷吏,在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最后的结局也跟大多数的酷吏差不多,不是自杀就是被杀了。

张汤将来可能会成为大人物,不过顾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见过的大人物多了,再大的人物一刀下去照样会死。听说张汤来了,不过是随口吩咐道:“带他去大堂。”

片刻后,他换上了黑红色的朝服,走上了大堂。

“张御史所来何事?”

张汤当过县尉,身上有着很浓重的武人气息。他身材健壮,手指关节粗大,跪坐在地上的时候腰杆挺的很直,一看就知道是个性格强硬的男人。但张汤即便是再强硬也比不上顾璐,在县里面捕捉盗贼哪里比得上在战场上厮杀?

“下官奉丞相之命,来太尉府上收取虎符。”

有了虎符才能调动驻扎在霸上细柳的北军主力以及守卫长安的南军,之前虎符一直都在已故的太皇太后窦漪房的手里。窦漪房病倒之后,匈奴人来犯,为了调动北军和南军将士,窦氏将虎符交到了顾璐手中。

或许是知道她自己快要死了,所以想要留下一份人情,也有可能是匈奴人分三路来犯的消息让窦氏觉得威胁很大,亦或是其他理由,窦氏没有把虎符交给天子刘彻,反而是交给了太尉。

现在匈奴人被击退了,按理来说,虎符是应该上交的,给丞相,或者是给天子。但是田蚡派了一个御史过来就想将虎符收走?

顾璐向外面的天空看了看,今天的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的。

“张汤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下官很清楚。”

顾璐不说话了,盯着张汤看了一会。张汤的后背被打湿,但是依旧挺直了腰杆,只是目光注视在地板上。冷汗一滴一滴的从他的额头上滑落,张汤的身体渐渐地颤抖了起来。

“哼,你也算是有些本事。丞相最近太得意了,不知道轻重缓急,他以为匈奴人退去了就没事了?不需要等到明年,到了秋收的时候,匈奴人必然还会再来。”

顾璐漫不经心地道:“丞相他既不会带兵,又不会打仗,要虎符干什么?还是留在我这里里吧。”

张汤深吸了一口气,道:“那下官就这么回复丞相?”

“恩,你就这么跟他说。还有,你去告诉他,今年要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投很多钱,就没有分红了。丞相要是不想跟投的话,他的股份可是要变少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