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77章

作者:风兮破地

接过亲兵们递过来的长剑,顾璐再次催马上前。

这次两人的战斗方式不像是刚才那样凶险而暴烈,战马往来盘旋,长剑不停地或是挥砍,或是直刺,剑光不断地撞击在盾牌上面,发出铿然之声。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用剑盾狗斗比用骑枪对戳要精彩许多,女人们都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在边上骑士们的眼中就没有刚才那么惊心动魄了。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知道刚才那才是真的危险,现在打的虽然激烈,但局势几乎是一边倒,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了。

交战几个汇合,两匹战马再次靠近的时候顾璐使出虚招,诱使霍去病发出攻击,然后以一招“挡反”把他击落下马。

“砰!”

霍去病摔落在青砖上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眩晕了不到零点一秒的时间,等清醒过来时,一点都不想动弹了。浑身上下到处都痛,就算是穿了钢甲,就算是用的是木剑,他也差点被打断了骨头。

边上马蹄声响,顾璐骑着战马来到霍去病的身边,居高临下地说道:“少年,想要败我,你还远未够班啊!”

他的表情并不是得意和兴奋,反而有些寂寥,“好生努力吧,我希望你在二十年后能够击败我。”

霍去病奋力站了起来,“叔父想要被人打败?”

“不,我只是想要一个更强的对手。大石砸死蟹不能说是无趣,但是不能让我感受到兴奋和颤栗。”顾璐微笑着道:“现在我可以说: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前面没有路了?霍去病想到了自己在军中的见闻。他早就知道自己的武力超群,但以前总想着世界上还会有一些更厉害的人,后来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叔父之外,已经找不到比他更强的人了。

即便是郭解和舅舅卫青,也不敢说比他的剑术更好。在带兵打仗方面,霍去病能瞧上眼的也没几个,更准确的说,除了顾璐和卫青之外,他认为其他人都是些庸人罢了。

所以他很明理解顾璐的心情,但是胸中那股不服输的火焰反而变得更加旺盛。他昂着头说道:“不需要二十年,我就能拿到那柄宝剑!”

顾璐大笑,“那我就等着你了!”

决斗完毕,霍去病带着霍光先回家去了,他现在是大将军,有了自己的宅邸,家臣,已经是朝廷的支柱,哪怕他现在还不到十八岁。十八岁,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年纪。

顾璐和陈阿娇卫子夫她们交谈了一番,在皇宫里面一起用了晚膳,接着洗漱了一番,然后披着宽松的浴袍往寝宫的方向走去。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宫殿中点起了许多蜡烛和熏香。蜡烛是放在如同花树一般的铜盘里面的,点亮之后非常好看,就像是花朵盛开了一般。

寝宫被烛光照亮,重重帷幕后面,传来女人叽叽喳喳的声音。太后陈阿娇也已经系数过了,她穿着华丽的衣裙,头上没有佩戴首饰,长长的头发如同瀑布一般垂了下来。她端坐在榻上,正在与平阳公主她们说着话儿。

顾璐大踏步的走进去,听到脚步声响,背对着他的那人正侧卧着,身体忽然有些僵硬起来。顾璐与她们调笑了几句,伸手掀开了绣着龙凤花纹的锦衣。珠光紫霞,雪白的皮肤有些微微泛红。

出于某些原因,太后陈阿娇和平阳公主她们的外貌这些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像是年龄停留在了二十来岁一般。相比与过去,只是多了一些妩媚。

细腻的皮肤抚摸起来宛如最上等的丝绸,顾璐一边和平阳公主她们说了一些最近长安城中的事情,一边开始探索山丘与河谷。等发现溪水潺潺之时,便知道是见机而动的时候了。

欢愉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等到顾璐尽兴的时候,平阳公主和太后她们已经是手足酸软,她们相拥在一起,很快就沉沉睡去。顾璐却并没有感觉开心。白天的时候和霍去病的比武并不够畅快,也就在骑枪互相刺中对方盾牌的那一刹那让他有兴奋的感觉,之后的战斗对他来说是泛善可陈。

而现在的床笫之欢也并不能让他觉得愉快。诚然身体上接触是很有趣的,但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情愫暗生,欲说还休的时候,让人激动的也只有紧密相连的开始和最后瞬间。但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能让人高兴的方式呢?

顾璐赤足走到了门口,仰望天上的星光。纵然美人在怀温香软玉,也不能减轻他心中的孤寂。无论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别的世界,他都可以找到很多的同伴,朋友,还有伴侣。但是到了最后,能够继续前行的只有他自己而已。

他就那么不着寸缕地站在冰冷的地面上,不以周围的寒风为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谁能够作为他的敌人了,即便是李少君的钉头七箭书,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厉害。

匈奴人已经分裂,又失去了河套与河西走廊,不再是中国之患。韩安国年纪大了,不是勋贵出身,只能依附于他的权势,而不能成为敌人。天子年纪尚幼,就算是长大了又能怎么样呢?被杀死的汉朝天子可不止一个两个。

其他的,无论是诸侯王,还是开国功臣,又或者是地方上的豪强,都不能和手握兵权的他相抗衡。一手掌握着大量的钱财,一手握着最为精锐的军队,再加上有先进的思想体系,碾压其他派系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想要将局面反过来,那就只能采取肉体消灭的形势。就像是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前,周围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威胁织田的势力。结果织田信长连同继承人一起被部下明智秀光干掉在了本能寺里面。

顾璐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想要击败太尉府的势力,那就只有将他杀死才行。但是这又谈何容易?这些年来他遭遇的刺杀有很多,但就算是能够杀到他的面前,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

除非他从现在开始忽然倒行逆施,将所有人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否则权利只会越来越向着他的手上集中。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顾璐看来,这只是职责罢了。虽然可以随便睡太后和公主,却反而没有和匈奴人打仗的时候来的快活。顾璐也知道,这只是因为自己能够轻易地得到这些,所以才会觉得并不如何有趣。如果能够轻易得到,反而不会珍惜,这是人的本能。

他再次抬头望向苍穹。那么,就再等上几十年罢,至少要比原本的历史上干得好才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

自从霍去病远征西域之后,匈奴人的颓势就再也止不住了。匈奴人的帝国正式分裂成了东西两个部分,分别由伊稚斜和于单统领。这些草原民族的内斗比汉人更厉害,新的单于通过政变兵变的形势上任之后,往往会把前任单于的儿子孙子杀的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伊稚斜和于单是决不能容忍对方活下去的,有机会肯定会杀了对方,这点他们自己清楚,也知道对方清楚,而且所有的匈奴人也都清楚这一点。

顾璐将原来匈奴左贤王庭的一些草场给了于单,让他安置部众,又拨给了他一些淘汰下来的甲胄和兵器,甚至还派霍去病率领精锐骑士助战,终于让于单在东部草原上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的伊稚斜也顾不得穿过河西走廊的汉军了,愿意联系西域就让他们联系去吧,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砍下于单的人头,将匈奴人重新聚集在同一面大纛下面。

此后数年间,西部匈奴向着东部匈奴发起了数次进攻,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于单一度只剩下了千多名部众。但就在伊稚斜带着本部兵马追亡逐北的时候,汉军大举出塞,卫青和霍去病分为两路主帅,麾下有苏建,荀彘,赵破奴,李严,严君实,周吉,高翔,李广,雷被等将领,将伊稚斜的疲惫之师杀得大败。

战后霍去病带着精锐骑士穷追不已,一直追着西匈奴的残兵败将杀到了祁连山附近,狂飙突进了四五千里,斩俘十万余,缴获牛羊马匹三十余万,成就了汉朝对匈奴作战以来的最大武功。

于单趁机又收复了东匈奴的地盘,还向着西边扩张,想要一口气将伊稚斜的余部给吞并下去。顾璐自然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不光撤走了所有的援军,武器和粮食的援助也给断绝了。

听说汉军断了给东匈奴的援助,于单刚开始还很硬气,说匈奴人不需要汉人的东西也能打仗,结果被缓过气来的伊稚斜迎头痛击了一顿。双方在漠北的草原上乱战了一番,各有损失,不得不各自退兵。

趁着匈奴人实力大减的机会,鲜卑,匈奴和扶余等部落趁机做大,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各自拥有了一块地盘。于单头铁地想要镇压这些杂胡,反倒被打得大败。到了这个时候,东匈奴的单于终于认清了现实,扭头就往南边找汉朝爸爸要援助去了。

汉军打穿了河西走廊,又夺取了西域的一些据点,然后就没有再向西边扩展。遥远的距离不仅带来的治理上的难度,也增大了行军路上的损耗,继续向着西边进军是能打赢,但是投入太大,收益太小,有那个精力何不去把朝鲜和南越给收拾了?

反正打通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贯通丝绸之路,现在匈奴人已经不能成为阻碍了,那就往西边卖东西呗。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的中心,把江南和蜀中的丝绸一直卖到了中亚去。

除此之外,还有陶器,瓷器,肥皂等商品跟着一起卖了出去。有东西卖出去,当然也就有东西买进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安城里就多了很多的胡人商贾,那些胡人的舞女颇具异域风情,不少的达官贵人家里都喜欢养上那么几个。

为了管理新打下来的辽阔疆域,朝廷在安东都护府之后又设立了北庭和西域两个都护府,实质上就相当于两个新的诸侯国。

因为匈奴人再也不是大的威胁了,汉军修筑要塞和边墙的速度也放慢了下来,在边境上的驻军数量也少了许多,这就节省了不少的军费出来,朝廷和太尉府的负担也就轻松了不少。

轻松闲适的时候,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什么匈奴这个一直让汉朝头痛的强敌突然就不行了。好像是一觉醒来,庞大的匈奴帝国就分裂衰落了。但朝廷上的大部分人还是清醒的,也很少有人再说什么“我上我也行”的话。

看人挑担不吃力,看着简单,但是“我上了真不一定行”啊。

匈奴帝国完蛋了,朝野中都在讨论汉军的下一个战略方向。一部分人想要南下去夺取两广之地,还有一些人想要先平了了朝鲜,然后攻入扶桑,接着殖民勘察加,然后走阿拉斯加去美洲。

地球仪已经传播开来,很多人都知道了世界的形状。继续往西边打的收益太低了,那边有几千里的荒芜之地,想要发展起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行的。即便是想要去印度次大陆,那也是南下两广比较方便。

朝廷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力,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既然风险小,收益高,那就有很多人想要继续打下去。将领们想要继续打仗,打仗他们才能升官发财,要是积累的战功足够,说不定还能拿到封地。朝臣们也想继续打仗,这年头的文武官员还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出将入相的例子有很多。

绛侯周勃是大将,当过丞相;曲逆侯陈平是谋士,也当过丞相。还有条侯周亚夫,那也干过丞相。现在的丞相韩安国,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梁王麾下的大将,不也是当上了丞相?

在汉朝,武将可以干文官,文官也可以转行去当武将。以前最强的敌人是匈奴,现在匈奴人不行了,剩下的还不是随便就能车翻?不少大臣也想转行去捞一些战功,封侯这种好事大家都是想过的。

就在朝野议论纷纷的时候,丞相韩安国却倒下了。韩安国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三十年前他就是朝野闻名的贤臣,三十年过去,他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去年的时候就有传闻丞相的身体不太好,只是一直强撑着,到了今年,他终于扛不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处理政务,只能向朝廷提出了辞呈。

天子给韩安国派去了御医,还从老君观请了道士过去,可是韩安国的身体一直不见起色,只能批准了他的辞呈。丞相的位置就这么空了出来,很快朝野的议论焦点就变成了谁会成为下一任丞相。

目前最有希望的是有两个人,一个是武强侯庄青翟,另外一个是李广的堂弟李蔡。这两人,分别代表了勋贵和豪强,都有不少人支持,但支持者都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所以长安城中游说的人就多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八章

庄青翟曾经当过御史大夫,还有着武强侯的爵位,门生故旧和亲朋好友很多,实力雄厚。年纪虽然有些大了,但是年纪大也是一种优势,这样就对太尉和皇帝没有威胁了不是?他就想干上一任丞相,一直干到干不动的那天为止。

李蔡则是陇西成纪李氏推出来的头面人物,是豪强势力的代表。他走的文官路线,但是在军中也有一些影响力。李广就是他的堂兄,那可是曾经被孝文皇帝亲口赞许过的男人。虽然现在被打压了,有些郁郁不得志,但迷路也不是他的错啊!

两伙人,还有更多的人拼命地造势,整天在长安内外鼓吹,想要制造出舆论氛围来。丞相是什么?那可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理论上比太尉还要高一线,是足以与天子分庭抗礼的!

哪怕太尉权势滔天,以前每次见到丞相韩安国的时候,也都是非常的恭敬,给足了百官之首面子。当丞相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整个派系的事情,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也。

当年田蚡当了丞相之后,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和故旧。韩安国没田蚡那么过分,却也任命了不少老朋友当两千石的大官。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能挡得住诱惑呢?

不断有人在太后和两位大将军面前游说,也有人求到了太尉府上。要是能够得到太尉的支持,那就十拿九稳了。

平阳公主问顾璐,“夫君觉得是庄青翟当丞相好,还是李蔡当丞相好?”

“一个因循守旧,一个贪婪无厌,都不是当丞相的料。”顾璐道:“还是我自己来吧。”

“哦。”平阳公主并没有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她也是这么觉得的。李蔡那些人怎么会认为他们有希望当丞相呢?也不看看现在朝野中谁的势力最大。

等太尉府中的风声传了出来之后,世界顿时就清净了。不管大臣们有什么想法,现在也都只能收起来了。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太尉权势滔天,但是说不定呢?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是人类的本性,这一点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不久之后,太后下诏,拜云中侯为丞相,许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后面这三条最有名的是曹操,如果再加上九锡,那妥妥的就是要篡位的前奏。不过朝野间并没有哗然,因为这并不是曹操创造出来的,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萧何早就有过这样的待遇了。

顾璐当了丞相,然后就让卫青当了太尉。朝廷上有两位大将军,霍去病或许比卫青更为擅长使用骑兵,但是他的性格太骄傲了,也太过刚烈了,简直就是周亚夫和李广加在了一起之后的加强版。

而且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也不会愿意在卫青之前当太尉,况且霍去病根本就不想当太尉来着。他喜欢带兵打仗,却不耐烦去处理文牍之事,也不愿意静下心来修订操典军律。他是不愿意受到拘束的人,才不想待在长安城里天天和文书打交道呢。

在顾璐当太尉的时候,太尉府凌驾于丞相府之上,韩安国有什么重要的政策,或是重要的人事变动,都要先征求太尉这边的意见。等顾璐当了丞相,以前的那一套当然是不行了,丞相府不但成为朝野的中心,反过来还侵夺了不少太尉府的权利。

对于这样的情况,卫青一点怨言都没有。之前顾璐把他扔到朔方去防备匈奴人,他就在河套待了好几年的时间,在那边又是屯田,又是修筑城池,还要建设邬堡,任劳任怨,几年下来皮肤又黑了许多。

现在被调回长安城里面当太尉,他也没有二话,认认真真地处理军务,没有任何的抱怨。看看周亚夫,李广,霍去病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性情暴烈如火的主。区别只是有的是真的有本事,有只是旁人吹嘘的有本事。

再看看剧孟,郭解,朱安世那些人,哦。郭解现在已经改了,不过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卫青这样即有能力又性格温和的人,可真是绝无而仅有。

顾璐当上丞相之后,以前很多挂在太尉府里面的机构都升了一级,变成了朝廷的常设机构。他也不说什么改革的话,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事情办下去。当然了,朝廷里面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还是要抵抗一番的。

这也好办,不是好好讲道理,而是胡搅蛮缠什么祖宗之法,亦或是“不可与民争利”的,通通革职了事。谁还不知道谁啊,韩安国那是真的为了百姓,特别是底层百姓着想,因为他自己就出身底层,深知百姓疾苦。

但是韩安国那样的人又能有几个呢?绝大部分人说的“不可与民争利”,并不是为了农民,猎户和工人说话,而是为了地主豪强和老板们说话。顾璐对这些把戏清楚的很,那些人说的“民”是不包括农民,猎户和工人的,甚至也不包括手工业者。

不管他们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也不管他们耍什么手段,比如说把占地上千倾的豪强说成是平头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再就是把“私人的”换成“民营的”,也掩盖不了其本质。既然他们不想好好说话,那就不用说话了。

我大汉朝自有国情在此,就是靠着对上层权贵和既得利益者的不断清洗,这才保证了国家的活力。以前的掌权者敢于发动清洗,顾璐同样也会,而且干的更好。

将朝堂上清理了一番之后,自然就空出了很多的位置,于是张汤,汲黯,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董仲舒等人占据了朝廷上的高位,又罢黜太守二十一位,全都换上了新学的人。

这些人里面,有些人开始就不是儒生,也有些人是从儒家那边跳车到新学这边来的。

主父偃在齐地的时候,因为家中贫寒,被那些儒生很是排斥。那个时候他想要当一个儒生,可惜因为家中穷困,人家不肯带他玩。他一怒之下就跑到了长安,转头开始学习新学,很快就自学到了很高的水平。

董仲舒倒是曾经被称作是大儒,但是当大儒不能当大官啊。太皇太后窦氏摄政的时候把儒家很是收拾了一番,好不容易天子亲政了,儒家迎来了春天。但是好景不长,天子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时任太尉的云中侯手里,儒家再次被打压了下去。

那个时候董仲舒就做出了决定,大儒还是大官,这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于是他就扔掉了儒学,转投到了云中侯的门下。也不说什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了,他现在杭口闭口的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仿佛他是云中侯最忠实的追随者。

他这样左右横跳的行为被齐地的儒生们很是鄙夷,但是顾璐却说这是“幡然醒悟”,“弃暗投明”,给他连续升了好几次官。

等顾璐挡了丞相,又办了一份《长安日报》,专门让董仲舒去批判儒家的落后思想。

第一百七十章

苏建说想要带兵去攻打朝鲜,顾璐没接这话,而是说道:“连续打了好几年仗,军费开支太大,将士们也疲惫了,让他们歇歇吧。”

他对边上的卫青说道:“太尉要做好士兵们的复原工作,边墙的修建可以放慢一些,把精力放在沿途兵站和道路的修整上。”

苏建急道:“我还听说朝鲜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正在重新加固他们的城池,不趁着现在打败他们,以后就更加的难打了。”

今日乃是家宴,来的都是军中将领。武人们在大堂上大呼小叫,举杯痛饮,好不快活。卫青,苏建他们这些地位最高的一批人则是在最靠里边的位置开小会。

卫青在慢条斯理地喝酒吃肉,边上霍去病说道:“我也想去会会朝鲜人,看他们有什么本事,竟然敢断绝与中国的交通。”

顾璐大笑道:“会让你去和朝鲜人交手的,不过不是现在。”

“唉,”苏建叹了口气,“丞相您也太偏心了。去病都已经是大将军加大司马,万户侯了,也该给我们这些人打仗的机会啊!”

霍去病小时候在太尉府住过一段时间,苏建那时候就跟他认识,关系还不错,所以说话显得很是亲近。苏建摸了摸大腿,叹息道:“从辽东回来之后,已经有两年没上过战场,再过几年,只怕就连弓都拉不开了。”

“老而不以筋骨为能。苏建你也不看看自己有多大了,该是让苏武撑起家门的时候了。在长安城里喝着美酒欣赏歌舞,不比跟士兵们挤在帐篷里面舒服?”

苏建道:“打仗的时候是想着回家了好生享受一番,但是回来了之后吧,又开始怀念在军中的时光。”他的话锋一转,笑道:“再说丞相府上也没有什么好的舞姬啊,要不我明天送两个胡女过来,那小腰.....啧啧........试过之后保证神清气爽!去病还没成亲,我也给你送两个!”

霍去病和田娥有了一个儿子,但并没有明媒正娶,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眼中,那个孩子就只是私生子。霍去病有些嫌弃地道:“胡人身上那么臭,你也能受得了。”

苏建哈哈大笑,“多洗洗就不臭了嘛。”

在苏建与霍去病说话的时候,顾璐问卫青,“仲卿以为,两年之后,我们是南下夺取百越之地,还是东进攻占朝鲜?”

卫青将手中的烤肉放下,想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南边瘴气丛生,北方人去了很容易生病。”

“这么说,你是支持东进了?”

“是。朝鲜与胶东不过一水之隔,我们并不需要从陆地上一路打过去,可以用水师搭载步兵直扑朝鲜的都城。”

顾璐笑道:“这也是一个办法。恩,咱们多攒些火炮,两年后可以用这个办法试试。仲卿到时候要不要担任东征主帅?”

卫青是知道火炮的,他看了看霍去病,然后摇头道:“还是让去病当主帅吧。”

顾璐笑笑,“到时候再说。”

太阳每天高高升起,然后在傍晚的时候落到地平线下去。世界每天这样重复,周而复始,仿佛没有尽头。不管离开了谁,地球都是照常运转。

前任丞相韩安国在病榻上熬了许久,终于在今年冬天的时候去世了,他生前的时候是文武百官之首,但因为打仗的手艺不够好,活着的时候没能封侯,所以韩家很快就不再是最顶级的豪门,而只是长安城中有点钱的小家族而已。

这件事情在长安城中被谈论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就被人们抛在了脑后。新的事物和新的热点太多了,在报纸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像是陡然加快了似的。各地不同的信息出现在报纸上,有风土人情,也有当地的特产与经济情况。此外,报纸上还有现在小说,像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很是受人们的欢迎。

因为连载小说的出现,长安城里还诞生了“说书人”这个新的职业。

长安城变得越发的繁荣,很多人都想在此长住。可是长安城内和附近的地价房价是越来越高了,与十年前相比,不是高了一成两成,而是高了一倍两倍。司马相如从蜀中来到长安的时候,就曾经感叹过“长安居,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