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冰火的骑砍之旅 第182章

作者:风兮破地

大奖啊,两百万贯啊!就指望着靠这个翻身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司马相如忽然发现他自己欠了一屁股的债务,买彩票花的钱也越来越多。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一不小心就深陷在漩涡之中。他虽然有着关内侯的爵位,但那只是假侯,只能每年拿上一千多贯钱罢了。

在朝廷将铸币权收回去之后,发行了新的五铢钱,因为质量好成色足,很快就将市面上的各种钱币打的溃不成军。主要是科技水平提升上来之后,成本下降了。私人铸造的钱币要是和五铢钱一样的成色就要亏本,要是成色比五铢钱差,那大家伙也不傻,不会收质量差的钱啊。

现在一贯就是一千钱,一千贯也不过一百万钱,放在长安城里勉强能维持体面的生活,但问题是他不光把手里的几万贯钱给输光了,还借了许多高利贷,每年光利息就不止一千贯了。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司马相如很难受,他想不通,明明自己是这么的有才华,怎么会输掉那么多的钱?

在椅子上坐了好半天后,他又将报纸捡了起来。好歹是花了几文钱买的,可不能浪费了。将报纸上的脚印弹去,司马相如心不在焉地翻看,忽地,他的眼前一亮。

“咦?”

只见报纸上赫然写着“朝廷重拳出击打击民间非法高利贷”。之前朝廷出台了一项新的政策,说是所有的借款利息不能每年超过百分之三十六,也不许救出十三归或是利滚利等操作。当时李蔡等人还在报纸上写文章说这是“与民争利”。

是不是与民争利司马相如现在管不了,他看中的是新出台的补充政策。若是有人告发高利贷商人,而且有真凭实据的话,就可以得到被告发者一半的家产!

至于那些高利贷商人,自然是被流放到祖国的边疆去了。

司马相如捏着报纸想了好一会,终于下定了决心。敢顶着朝廷的法度放高利贷的,后面不可能没有人。但是有人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杀了他不成?他是朝廷的关内侯,最关键的,他可是丞相的人!

人要是没钱了,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在司马相如的指证下,放高利贷的那些人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接替赵禹当了廷尉的张汤很是能干,不光找到了人证,还找到了很多的物证,将这件事情办成了铁案。证据确凿,高利贷商人也没什么可抵赖的,全家去越南种地。听说那边蚊虫很多,传染病很厉害,刚到那边的移民至少要死掉三成。

高利贷者背后的朝廷官员也被挖出来了好几个,要不是顾璐说不能牵扯到两千石,张汤还能挖出更多大鱼来。

司马长卿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十多万贯钱财,不光是将他自己和司马迁欠下的债务给抹掉了,反倒还大赚特赚了一笔。在和张汤私下交流的时候,还明白了概率论的意义。按照彩票的模型来算,中头奖的概率比出门被陨石砸死的可能性还低。

“这么低?不会吧?”

张汤最是擅长揣摩人心,谁在中央他揣摩谁。丞相好像对司马相如不错,那他也不介意花上一点时间来给司马相如做科普,谁让自己是个公共知识份子呢?

张汤拿着纸张和铅笔给是司马相如演算了一遍,然后用戏谑的语气道:“买彩票玩玩就行了,千万别沉迷进去。我们抓了好些个因此败光家业的,都被送去南.....越南国了。”

司马相如不敢置信地看着那一长串的数字,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他可是从小被称作是神童的男人,张汤怎么能用看弱智的眼光看着自己?

但是张汤如今是真两千石,司马相如这个关内侯可不敢在廷尉的面前放肆,只能拿着写着一长串数字的纸张回了家。回家的路上路过彩票店,他习惯性地想要去买个几百上千注,但是一看手中拿着的纸张,就决定还是回去先把这个事情弄清楚再说。

司马相如回家开始啃《概率论》不提,朝廷推行银行业务并且清理地方上高利贷商人的行为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如今的朝廷里面,原有的外戚势力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勋贵和和诸侯王也被收拾了,就只剩下了地方豪强独大。

盐铁会议之后,儒家彻底失势,豪强们抛弃了儒家,转而拥抱新学,算是站到了丞相这边。但是他们依旧有着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诉求,放高利贷就是豪强们的最大利益之一。不光是能够从中得到大量的金钱,还能借着放高利贷的机会完成土地兼并,以及夺取各种产业。

现在朝廷大力清理高利贷商人,这就是动了豪强们的根本。《洛阳日报》上开始连篇累牍地说高利贷的存在是多么的合理,朝廷不许放高利贷又是如何的让许多良善之家陷入到了困境。地方贤达们在报纸上大声疾呼,要让人们有自由借钱的权利,

本来还有很多其他的报纸,但是朝廷推出了《报业管理制度》,禁绝了大部分的私人报纸,只剩下几家大型的正规的。《洛阳日报》是豪强们的大本营,自然是会帮着豪强们说话。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豪强们怎么吹嘘高利贷是多么的合理和富有人情味,百姓们还是纷纷出面告发那些高利贷商人。根据被采访的一些百姓说,他们并不是为了钱财,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正义!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关中地区的高利贷商人就被一扫而空,连同着被“扫黑除恶”行动卷进去的地下彩票贩子一起去了西域。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嘛,往西域输送货物沿途要用到很多人。他们这些人正好去西域都护府,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一百八十三章

未央宫里面,天子刘据正襟危坐,说道:“如今朝野间议论纷纷,朕心中深感不安。”

今日是给天子讲课的时候,但是现在董仲舒只能坐在边上旁听,因为丞相要亲自给天子上课。除了刘据之外,刘秀和刘裕也都跟着一起来上课。

顾璐道:“有议论是好事。国家这么大,怎么可能没有矛盾?如果什么时候朝野交口称赞,那才是危险了。”

“这.........”,刘据有些为难地望向董仲舒,后者却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模样,让年轻的天子有些不快。平时对丞相的政策说了那么多,怎么现在却一言不发了?

“作为皇帝,首先就不能做好人。孝景皇帝年少时砸死了吴国太子,出尔反尔背弃对梁王许下的诺言,后来又逼死了条侯周亚夫,他是个好人吗?不是,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好皇帝。即便是孝文皇帝,也有杀妻杀子的时候。身为皇帝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别用普通人的到的要求自己。”

顾璐对刘据道:“皇帝是最大的剥削者,理论上来说是所有人的敌人,你要牢记这一点。”

刘据惊讶得张开了嘴巴,看了看董仲舒,然后又看了看刘秀和刘裕,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因为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分成两个部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又可以称之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顾璐尽说大实话,狠狠地震撼了刘据的三观。刘秀和刘裕两兄弟平常没少受到这方面的荼毒,所以抗性比较高,但刘据那可是从小就被要求做明君的。他弱弱地道;“可是天子不应该爱护百姓吗?”

“是应该爱护百姓。可谁是百姓呢?统治阶层还是被统治阶层?”

顾璐毫不客气地道:“陛下去过关东,看到过农民是何等的贫苦,能够穿上鞋子的人都是少之又少。他们终日劳作,辛苦无比。要是风调雨顺也就罢了,一但出现天灾人祸,那就只能去借高利贷度日。借上一千钱,实际到手的只有九百,到了几个月之后却要还一千四五百钱,要是过上一年,光利息就要超过本金,还不上钱就要被收走土地。”

“开国之初,家家户户都有足够的土地。但是现在呢?失地的百姓是越来越多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兼并严重。那些商人和乡贤说什么土地流转,难道这就能掩盖土地兼并的事实了?”

顾璐说了很多,阐述了为什么要清洗高利贷商人,最后又说道:“我听博士说陛下不喜欢读书,那就不要读了。当皇帝不需要太聪明,要是能够知道自己不聪明,那也是一件好事。”

“啊?”刘据有些不知所措。边上刘秀和刘裕都笑了起来,特别是刘裕,他不喜欢读书,就喜欢舞刀弄枪,没少被平阳公主训斥。但是顾璐却觉得在这个野蛮的时代里面,不喜欢读书也没什么不好。知识是很重要,强健的体魄和勇气更加重要。

董仲舒睁开眼睛,开口说道:“陛下的学业有所进步,现在已经在学习微积分了。”

刘据说道:“朕只是不知道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顾璐淡淡地道:“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用处,只不过能够用来检测智商罢了。我去跟太后说一声,在西面的花园里面开辟一块田地出来,陛下先去种一年的地,然后去军营里面服役一年,到了后年就可以行冠礼了。”

“后年行冠礼?”种地什么的天子根本就没听进去。

在中国古代,行冠礼又叫成人礼。天子要是行冠礼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到朝廷的事物里面去。太后陈阿娇即便是要继续垂帘,天子也会拥有更多的权利。

“恩,今年清洗掉高利贷商人和一些地主豪强,明年再清洗掉一些刘氏宗亲,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屋子打扫干净,以后会怎么样就要看陛下的。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刘据心中纠结,脸上的表情复杂,“可是朕年纪还小,还需要丞相和母后多多指点。”

他说的母后是太后陈阿娇,而不是生母卫子夫。从宗法上来说,刘据现在是陈阿娇的儿子。这是历史的后遗症,天子心中未必没有想法,只是现在不敢表现出来。

顾璐笑了笑,“陛下将来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些错事和荒唐事也是难免的,但也不要觉得有什么不好,不要为自己的堕落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因为我们从来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尚。”

他站起身来,对刘秀和刘裕说道:“你们是要留在这里,还是跟我一起去骑马?”

刘裕从地上蹦了起来,“骑马,当然是要去骑马。”

“那就走吧。”

等丞相带着刘秀和刘裕离开后,天子刘据和董仲舒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刘据才问道:“丞相说的可是真的?”

“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顾璐说了很多,刘据最关心的是两年后行冠礼的事情,那代表着他的皇位是否稳固。

“陛下可以放心,丞相并没有其他的想法,不然也不会让卫青当太尉。”

刘据心中明白这一点,只是需要有个人帮他确认罢了。“孝文皇帝杀妻杀子的事情?”

董仲舒沉默了许久,叹息道:“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陛下又何必再问?”

在天子的追问下,董仲舒只好隐晦地说了当时的情况。吕雉活着的时候,将吕家的女儿嫁给了各个诸侯王。等到周勃等人诛杀了吕氏满门,刘恒为了当上皇帝,也有可能是为了自保,他的那个吕家的妻子和一起生的几个子女就在短时间内全部死了。

董仲舒叹道:“本不该让陛下听闻这些事情的。”

刘据又问道:“孝景皇帝不是好人?”

“这......”,董仲舒哪里敢说皇帝的不好?他又不是顾璐,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于是刘据换了个方式,问孝景皇帝刘启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刘据若有所悟,

第一百八十四章

地主豪强们和他们在朝堂上声嘶力竭的呼喊并没有起到作用,朝廷已经下定了决心,百姓也早就对高利贷商人恨之入骨,在广大百姓的踊跃参与下,先是关中,然后是关东各郡县,那些高利贷商人大多都被流放了。

即便是还有一些漏网之鱼,这是肯定的,也都不敢再继续光明正大的出来放印子钱。

在这件事情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顾璐真的在皇宫里面划了一亩地出来给天子刘据去种。农业是国家的根基,让皇帝去种地的事情传播开来后,虽然有不少人暗中嘀咕,却没人敢说这样不好。

只是这样一来就苦了刘据,他以前都是养尊处优。就算是有练武,可是哪里做过农活啊?顾璐又不许别人去帮他,即便是准备好了种子,耕牛,铁犁,镰刀等工具,刘据还是花了正常情况下两倍的时间才完成耕种。

将种子种下之后,他的手上打出了好些个血泡,脚上也划出了好几个口子。

卫子夫心疼儿子,说要找丞相说情,反倒被刘据劝阻了。他对卫子夫说道:“我明白丞相是什么意思,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只怕会让丞相失望。”

“从没听说过当皇帝还要会种地的!”

“孩儿以前觉得读书太辛苦,现在才发现,读书可真是太轻松了。”

“那要不回去接着读书?”

“不了,”刘据摇摇头,说道:“孩儿以后会继续读书的,但是不能将种地的事情放下。”

有着农业专家的指点,又有着最好的工具,刘据种植小麦和蔬菜的行动在磕磕绊绊中渐渐地变得顺利起来。他亲手给麦子浇水,施肥,拔草,除虫,麦苗长势喜人,很快就变得茁壮起来。

然后一场连续数天的大雨砸下来,田里的麦苗死掉了三分之一。放晴之后,刘据挨个去检查,想要补救,却是毫无办法。他坐在麦地边上,心中难受,差点掉下眼泪来。

卫子夫听说了之后,专门来开导他。“原本以为只是让陛下做做样子,没想到这些麦苗还能长得这么好,这比城外地里的要强多了。”卫子夫道:“丞相又不是要让陛下种一辈子地,只要能收上来三五十斤麦子也就够了。”

她见刘据依然是闷闷不乐,于是转移话题道:“上次给宴会时来的那些女孩子,可有中意的么?”

刘据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他颇为不好意思地道:“孩儿........”

两人聊了一会女孩子的事情,卫子夫心中有数了,便说还会再举办几次宴会,将那些女孩子再过来,给天子创造机会。

“陛下不能光看好不好看,还要考虑别的事情。”

在天子一边种地,一边忙着谈恋爱的时候,朝廷里面又有一些举动。之前为了对抗匈奴人骑兵,汉军也组建了庞大的骑兵军团,但是现在匈奴人已经不再是威胁了,对付其他敌人不需要保持庞大的骑兵编制。

另外,在红龙骑士团之后,顾璐又建立了另外的两只骑士团,分别配属于凉国公霍去病和韩国公卫青。火炮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机动性很成问题,骑兵依旧主宰者着战场。作为骑兵的高阶版本——骑士,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冲击力。

骑士团又比汉军的精锐骑士更强。那些红龙骑士个个都是身长八尺的壮汉,能够穿着数十斤重的钢甲激战一整天,或是负重六十多斤一天步行百里。在骑士团的面前,常规的军队就像是纸糊的一般。

在平定南越国叛乱的时候,红龙骑士从河北强行军到了广东,修整了一个晚上后立刻投入战斗,不到一个时辰就占领了番禺,证明了他们拿着高昂的军饷是有道理的。就算是下马步战,骑士团的战斗力也要比重甲步兵更强。

霍去病在红龙骑士团当过副团长,开府之后一直想要组建属于他自己的骑士团,但是一直都没能成功。后来去找顾璐帮忙,忙活了几年才算是有了一些收获。顾璐一看这能成,那就给卫青也整一个吧,以后要是可以,给刘秀刘裕刘备他们也都安排上。

骑士团的组建,选拔,训练等事情都要很长的时间,一晃就到了秋天,事情忙的差不多的时候,皇宫里面的天子收获了他今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手种下的麦子。他自己动手,花了半天的时间将麦子收割下来,然后又花了几天的时间晒干,脱粒,再磨成面粉,一称量,居然有将近五十斤。

看着装在袋子里的雪白面粉,刘据心中五味杂陈。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得到的就是眼前的一袋面粉。那些辛苦真的值得吗?他不知道,不过在脸上还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决定将亲手将这些面粉做成面条饺子等食物,然后请亲戚和大臣们来一起平常。包饺子的馅是大葱和韭菜,也是他自己种的。

因为面粉的数量不多,所以刘据只请了两千石以上的大臣们赴宴。在宴会上,不少大臣对天子交口称赞,说是有了这样的明君,又有丞相辅佐,定然能保我大汉江山万万年。

刘秀吃了一个韭菜饺子,对刘裕道:“饺子不加猪肉不好吃啊!”

刘裕深以为然,觉得天子做的饺子没自己家里包的好吃。顾璐品尝了一下天子的手艺,然后对刘秀他们说道:“再过几年,你们也去种地,然后就知道要不要加猪肉了。”

“什么?”刘秀惊呆了,“我们也要去种地?”

“当然。”

刘秀苦着脸道:“能不能换成打猎?农夫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歧视猎人啊!”

刘裕也叫道:“我可以和哥哥一起去打猎,我还会下套子!”

顾璐想了一想,“行吧,打猎也可以,但是你们一整年都只能吃自己打来的猎物,还要自己动手烤熟,想要用钱就要拿猎物去换。”

“这.........”,刘秀和刘裕面面相觑,听起来似乎不怎么美妙的样子啊。

“放心,又不是明年就叫你们去打猎,等你们长大了再说。”

第一百八十五章

在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压力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加快,反而变得缓慢了下来,技术进步的速度跟之前完全没有办法比。主要是顾璐懒得去弄新的东西出来了,现有的体系就足以吊打四方蛮夷,想要点出能够在铁路上跑的蒸汽机太麻烦了,暂时凑合着抽水就行。

霍去病在长安待了一年,不耐烦每天里处理各种事情,带着新组建的骑士团去了西域。他带着兵马往西边进攻,将周围的小国家都给踩了一遍,又和西匈奴打了几仗,把西匈奴撵到了更加遥远的地方。

在国内,顾璐依照约定,在天子种了一年的地,又在骑士团中服役一年之后,给刘据举办了冠礼,并让其参与到朝政中去。同一年,刘秀带着三分之一的红龙骑士团前往广州,也就是原来的番禺,成了越南国王。

此外,顾璐再次晋级,被封做魏王,然后将魏王传给了刘裕,并将魏国转封到了中南半岛上。新生的魏国地处蛮夷之中,虽然有着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国中却是一穷二白,想要发展起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也就是现在中国人口暴涨,有很多人移民了过去,这才让魏国坚持了下来,而不是被当地的蛮夷同化。

也是在这一年,丞相再次施展了“大清洗”的绝技,这一次被干掉的是孝昭皇帝的兄弟姐妹。他们既不肯转封到蛮夷之地去,又不肯遵纪守法,这让顾璐很为难,所以决定让他们去死好了。

天子刘据亲自前往丞相府上求情,却被拒绝了。

“陛下,你是皇帝,皇帝可不能做好人。诛杀了胶西王那些人之后,土地就归朝廷所有了。现在国中人多地少,你自己想想吧。”

“丞相究竟是因为他们犯法杀人,还是为了夺取土地杀人?”

“这有什么区别吗?”顾璐道:“过程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结果。”

在对宗室进行了一波大清洗后,剩下的人都学乖了,纷纷请求转封。于是顾璐大手一挥,将那些人要么送去了西域,要么用船送去了印度。在刘秀刘裕兄弟开拓印度之前,总要先打下一些基础。那些刘氏宗亲就是开路的先锋,要是他们坚持不下来,那就当是清除了国中的隐患,要是他们活下来了,正好方便刘秀他们前去接收。

又过了四年,刘备带着骑士团去了韩国,然后渡过对马海峡,到达了扶桑的九州地区,宣称整个扶桑为汉朝所有。顾璐交卸了丞相一职,让卫青当了新的丞相,他自己则是去了洛阳,不再过问朝廷的事情。

还有什么可过问的呢?刘据虽然比不上那几位开国皇帝,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开拓或许不足,守成是绰绰有余了。

平阳公主跟随刘裕去了魏国,卫子夫留在了长安,只有陈阿娇跟着一起来了洛阳。天子刘据拨出了大笔的钱粮,为太后在洛阳营建了庞大的宫室,不比未央宫差。

当陈阿娇乘坐马车到达洛阳的时候,本地的达官贵人争相前去拜谒。虽然太后不再垂帘听政了,但是却有个儿子是一国之主,手中握着十数万甲士,雄霸天南,威势更在昔日的吴王刘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