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4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求追读求票票啊,最近都没了

99.第99章 赵国朝堂

  99.

  几位重臣突闻如此消息,面容沉重,一个个匆匆赶往章台宫中,嬴政早已端坐高位,也不说话,众臣一个个看着嬴政的脸色也不由得心中悚惧,一个个行礼后坐下,也不敢发言,直到众人到齐。

  嬴政开口道:“诸卿,晋阳反叛投赵,何以教寡人?”

  吕不韦皱着眉:“大王,晋阳今日胆敢反叛定是觉得大秦刚刚遭遇危机一时无力反击,但是确实选的时间对大秦来说是颇为不利的,如今联军刚刚散去,大王又是刚刚继位,如今又是农忙,臣觉得最好还是先缓一缓,这只是一件小事,待朝中安稳了,再夺回不难。”

  蔡泽犹豫了一下,也是劝谏道:“大王勿怒,这不过是一时反叛,乃是司空见惯之事,待朝局安稳后再平叛不迟,小小晋阳对大秦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

  嬴政表情没有变动,一言不发。

  中苍站起身来,高声道:“大王,臣以为此风不可涨,要立即出兵平叛,并且要以雷霆之势在赵军增援前收回晋阳。”

  “大王乃是天眷之主,今初初继位,晋阳竟敢此时反叛,这岂止是普通反叛,分明是蔑视大王,蔑视大秦,此事绝不可轻饶,定要以雷霆之势扫灭一切叛党。”

  蒙骜王龁两位悄悄对视一眼,齐齐站出:“臣愿为大王扫平叛贼。”

  嬴政微微一笑:“大秦历代新君继位从未有过如此大辱,今晋阳竟敢如此羞辱寡人,先前大秦只是一时失利,竟然已经有人敢做出如此之事,今日若是再忍气吞声,难免会有更多人效仿。”

  言尽于此,吕不韦也不再劝,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大王所言甚是,是臣考虑不周,既如此可以断然出兵,既然打就彻底打下去那些逆贼异心。”

  嬴政点点头,看向蒙骜王龁:“小小一晋阳岂用大秦两位上将出马,蒙卿一人足矣。”

  对着蒙骜说道:“蒙卿可愿出战?”

  蒙骜拜下:“臣求之不得,定为大王彻底扫平乱臣。”

  嬴政点点头:“好,蒙骜听令,寡人令你率领三万大军扫灭叛党,在新年前收回晋阳,能否做到?”

  蒙骜断然道:“臣定不辱使命!”

  “好,那寡人就在咸阳为蒙卿备好庆功宴。”

  又看向吕不韦:“一应军需粮草就麻烦相国操劳了。”

  吕不韦拱手一拜:“臣分内之事,一定尽力。”

  “另预防赵国横生枝节,调王翦于赵国边境施压,阻止赵军支援。”

  “再派出使臣前往赵国,言说两国之好,外加恐吓赵王,若是胆敢接收晋阳直接开战。”

  “另外,吕相,蔡卿,派出罗网高手沿途保护好蒙卿,并且调用罗网和铁血盟细作为蒙卿传递最新消息。”

  最后嬴政看向蒙骜:“蒙卿,寡人曾闻主辱臣死,卿可愿为寡人洗刷此屈辱?”

  蒙骜听闻此话,心中一惊,大礼拜下:“臣定扫尽一切叛党,让世人知道大王威严不可侵犯,大秦不可侵犯!”

  几人离去后,嬴政秘密命令延瑾一定查清此次晋阳反叛内因,以及所有叛逆之人,延瑾领命匆匆而去,这是他升官后第一件大事,必须干得漂亮。

  战争开始了,在蒙骜三万大军猛攻之下,不过几日晋阳便岌岌可危,在晋阳苦苦支撑等待援军的时刻,赵国朝堂正在吵成一片。

  秦国使臣来赵请求和盟,说着愿结两家之好,但是王翦却陈兵五万在两国边界虎视眈眈,言里言外又威胁恐吓赵国,若是敢接收晋阳,必然导致当年上党之事重演。

  赵孝成王如今已经老了,近两年身体和精力都不行了,重臣平阳君、平原君和蔺相如这些年相继去世,虞卿也困于大梁,除了老将廉颇、李牧,朝中真没几个靠得住的了。

  可是也是不巧,廉颇此时在燕赵边境主持与燕国交换城池的事宜,这两家因为前番攻秦之事暂且和好了,廉颇一时脱不开身,而李牧更是久居雁门防备匈奴轻易脱不开身,朝中大将只有武襄君乐乘。

  赵孝成王看着台下众臣纷纷吵吵,绝大数人畏惧大秦,前段时间好不容易占点便宜,现在还是见好就收吧,真逼急了大秦,对赵国绝对不利。

  再者说了,魏国经信陵君合纵伐秦一事声威大震,如今魏国也不可不防,若是与秦冒然开战,很有可能使魏国渔翁得利。

  使臣也说了,秦国新君大怒,视为奇耻大辱,那秦国新君毕竟是个年轻人,真要是上头了要跟赵国血拼,赵国可没信陵君守着,现在平原君也没了,实在不智,即便武襄君乐乘,也是闭口不言。

  赵孝成王面沉似水,心中一片悲凉。

  赵国,并没有选择,只有坏与更坏。

  而这个选择,终究还是要自己做决定,到底是战是和。

  在赵孝成王思考的时候,还有人怀抱着其他的心思。

  危机中,往往蕴含着机会。

  这个人就是赵国建信君,如今的赵国相国。

  建信君年已三十,但是他修为颇高,一眼望去依旧极为年轻,他身材颀长,皮肤白皙,面如冠玉,极为英俊秀气。

  建信君是赵孝成王男宠,近几年赵孝成王身体越发衰老,建信君深知自己荣辱皆是大王赐予,若是大王不在了,自己的下场肯定堪忧,幸好的是,建信君和赵孝成王的儿子赵偃关系也很好,和他父亲一样好的那种好。

  但是很遗憾的是,如今的赵国太子是春平候,是赵偃的哥哥,同时春平候也是相国,而自己和春平候的关系,实在是不太好,春平候日后若是成为了大王,自己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太好。

  秦国派来使臣和盟,这就是建信君的机会。

  在所有大臣吵闹的时候,只有建信君一直在观察着赵孝成王的脸色,看着赵孝成王的脸色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该出口了,建信君对着大臣厉声呵斥:“够了,一群人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只可惜建信君威望不大,声音更是优美动人,一连喊了好几声都没安静下来,还是赵孝成王咳嗽几声才都安静下来。

  建信君起身对着赵孝成王一拜。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作者君努力码字中,从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三更,更新时间改为凌晨两更和午时一更,感谢支持,求追读,别养书啊

100.第100章 收回晋阳,杀

  100.

  建信君说道:“王上,依臣之见,晋阳不过小事,最重要的还是和盟,秦国新王继位,天下风传其天命眷顾,仁义爱人,想必不是什么好战之人,初一继位便派使臣和盟便是证明,如今强攻晋阳只是暴怒之举,况且也确实是晋阳反叛在先,初一继位便反叛,如此奇耻大辱,也怪不得秦王暴怒。”

  “前段时日联军虽然胜了秦国,但是秦国并未损伤元气,终究还是秦强赵弱,如今秦国新君愿意成和平之意,赵国若是一意孤行,于赵国社稷不利啊。”

  “况且秦国新君曾在赵国为质,大王一向以礼相待,不曾亏欠,更是派兵礼送秦王回国,这份情谊,以秦王仁义之名,想必也会感怀于心。”

  “王上,咱们还是和秦国盟约和平为好,秦王善意我等辜负,传出去对赵国名声也是不好,有损王上圣明啊。”

  建信君说完,台下一群人附和,倒不是给建信君面子,主要是确实不敢打。

  赵孝成王静静看着建信君说完,轻轻一笑:“相国所言有理,那就盟约吧。”

  建信君心中一喜,接着说道:“王上圣明!”

  “臣以为为表诚意,还是应如以往,两国交换质子,只有如此方可保两国长久太平,昔年赵国对待秦王不薄,现在咱们的质子在秦国,肯定也不会受到苛待,否则秦王脸面名声就要丢尽了。”

  赵孝成王沉吟不语,良久说道:“和盟之事寡人同意了,由相国去和秦国使臣谈吧,尽快拿出个章程,至于质子之事,容寡人再考虑一二。”

  建信君称是,心中已经有了七分把握,当场没有拒绝的意思,就意味着可以同意。

  只要同意,以秦国的地位,只能是太子去。

  找公子偃联合多找一些臣子,私底下再去吹吹风,此事可成!

  秦国虎狼之国,去了还能不能回来,就是另一码事了,即便在秦国没事,大王身体越发衰败,若是哪天不测,太子不在国内,天长路远,公子赵偃早就坐上王位了,再回来也晚了。

  很多道理赵孝成王不是不懂,只是有时候不得不为。

  所有道理都是虚的,秦强赵弱才是真的,自己最近身体越发不好,若是真起大战,指挥都指挥不了,朝中又没有什么靠得住的重臣,两个儿子又是明争暗斗,真打起来了,怕是就真的不妙了。

  真羡慕异人啊,有这么好一个儿子,也有一群人才辅佐,这么快就平定了慌乱。

  赵国啊赵国,寡人的赵国,当年就该杀了异人一家!

  果然,一切如建信君所料,在建信君串联努力之下。赵孝成王还是同意了太子春平侯为质入秦,而且秦国无需派质子入赵,秦国使臣非常理直气壮,我家大王尚未婚配,没有子嗣可以入赵,若是其他公族反而辱没了太子身份,还不如不派,即便如此,赵孝成王也同意了。

  至于晋阳,在秦赵盟约尚未签订的时候,已经被打下来了,毕竟,没有援军,赵国边军在没有王令的情况下不敢妄动,即便有了王令,也未必敢妄动,动了也未必能帮上晋阳,王龁的五万大军还在那里虎视眈眈盯着呢。

  晋阳

  蒙骜这次是下了狠手,前番攻魏不利,先王未曾罚处,并且托孤新王,此番新王暴怒,严令拿下晋阳,正是戴罪立功外加体现忠诚的好机会。

  再加上大王给的大力支持,蒙骜自然要拿出浑身解数打出漂亮的一仗,新王的初战若是再丢了面子,那自己就别回去了,直接战死就是自己最好的下场。

  蒙骜接令当天家都没回,带着虎符直接领兵向晋阳进发,日夜兼程,到了晋阳略加修整便直接强攻。

  在蒙骜的猛攻之下,外无援兵,加上晋阳内部不合,一个月不到已经被拿下。

  每次想起那天晚上嬴政的表情,蒙骜心中都不自觉发寒,新王绝不是外界盛传的宽厚仁义之人,或许是,但是绝不是只有仁义,新王的威严与狠辣也是惊人的。

  在蒙骜的命令下,此番晋阳所有反叛之人全部斩首,几个为首的人早已战死,其三族蒙骜原本想要押解进咸阳,想了想还是没有送往咸阳,直接在晋阳全部格杀,仅一众逆党领头人物及其家属,便一举杀了一千五百余人。

  咸阳

  嬴政早已是冷静下来,结合玄羽卫和罗网的情报,再三确定后,晋阳反叛一事确实没有什么阴谋,只是单纯的失了智,觉得大秦被五国联军已经打的不敢出关,这才想要反叛回归赵国。

  而这令嬴政内心更为愤怒,混账东西,寡人刚刚继位就敢这样打寡人的脸,不灭了你们,寡人还怎么震服朝野?

  在嬴政连环政治招数之下,赵王果不出意料,同意和秦国签订了合约,这也让嬴政心中暗出一口气,毕竟现在还真不是大战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蒙骜拿下晋阳的消息也传了进来,并且已经非常懂事的把脏活都干完了。

  所有叛党全家都没了,蒙骜的消消乐玩得不错,这种事若是送到咸阳令嬴政下令,就太不体面了。

  在经过商议后重新往晋阳派了官员和驻守军队,召蒙骜班师回朝。

  在蒙骜接到回朝旨意的时候,旨意中满是嘉奖,蒙骜就知道自己做对了。

  一个自诩仁义,动辄天下苍生为怀的大王,肯定是不想做脏活的,身为臣子,作为一个武将,杀点人是正常的,无可指摘,反正武勋只要有大王支持,什么都不重要。

  当然,这一年是非常热闹的一年,在蒙骜攻打晋阳的时候,其余各国也都没闲着。

  齐国还在攻燕要夺回聊城,魏国乘大胜之威正在打韩国,而魏国的声威也令其余诸国心中忌惮,魏国曾经也是天下霸主这事,大家是不会忘得,而且魏国身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百姓众多,兵强马壮,不能给魏国机会,对于韩、楚、赵、齐来说,魏国的威胁不比秦国小,甚至更大。

  尤其是楚国,两国接壤最多,现在最慌的就是楚国,楚国已经准备先下手为强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作者君努力码字中,从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三更,更新时间改为凌晨两更和午时一更,感谢支持,求追读,别养书啊

第101章 修缮秦法

  秦国朝堂,在蒙骜班师回朝之后,嬴政大大封赏了蒙骜,这一仗打的很有必要,蒙骜‘自作主张’的狠辣也是彻底压下了国内的一些浮动的人心。

  世人也知道了秦国的新王并不是什么软柿子,嬴政成功的给自己声望套上了一层威严。

  无威不成事,这次立威是必须的,当然也很成功。

  秦国终于缓过气了,嬴政也是缓过气了。

  在收复晋阳后,章台宫中,嬴政和一众重臣定下了基本国策,暂且低调,积蓄国力,慢慢蚕食三晋,先拿韩国开刀,韩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没有什么可以力挽狂澜的能臣,有的只是一群心怀鬼胎的虫豸,是最好的欺负对象。

  也是彻底定下了要修改秦法,秦策的逐步改变规划,这件事在子楚刚刚继位便已经提上了日程,由朝中重臣儒墨道法四家联合用了几年才拿出了一套方案,准备逐步慢慢推行,一点点改变风气。

  具体大的原则性还是不能改的,现在还不是大改的时候,只是略微放宽一点,让秦国上下都可以稍稍喘口气。

  秦法严苛不是假的,而这个严苛不只是针对普通百姓,对待官员和贵族也是极其严苛的,以前还好,打下来的战果极大,可以重赏重罚。

  现在不行了,秦国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而日后可以确定的是新吸纳的土地和人口会更多,严苛的秦法不利于新拿下土地人口的稳定统治,既然已经是弊大于利,那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可以将军功爵视为生存积分制,积分越高活得越好,积分不够会死。

  秦国耕战体系虽说耕与战都可以得爵受赏,但是还是主要靠军功。

  重赏与重罚,主要靠军功得赏,再以繁杂全面的秦法重罚压迫百姓,压榨出百姓所有的能力。

  这是一件要把握好尺度的事,而且很难把握,因为一个不小心,百姓就真的没法活了,真崩了就完了,必须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点,一个可以咬着牙接受的点。

  但是人民的承受是有极限的,当没有足够军功,就意味着没有重赏,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放弃繁杂全面的重罚,起码一些日常的事不至于要命。

  严刑峻法是为了逼迫百姓参战获爵,是为了保证生存和更好的生活,有足够立功的机会,重赏重罚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很明显没有那么多立功的机会了,既然‘收入’减少,那么‘支出’也要适当减少,否则就会死。

  到了现在积分的获取与失去已经不成比例了,必须适当修改这套积分体系了,赏的不能变,还要靠这个吊着所有人,原则性罚的也不能变,容易没动力,只能是先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严苛律法进行宽松修缮,待一统后再把减积分的非原则性法条大改。

  现在让上下可以喘口气,可以活下去就足够了。一定要给人活路,这条路可以不好走,但是不能不给,不给就没法活了,那就只能跟你拼了。

  另外嬴政也重点再强调了一点,在策划的新国策,必须保留现在所有人都要交税的原则。

  无论贵族还是官员赋税都要缴纳,只在徭役上根据身份地位给予减免。

  并且连坐和告举也都一定要保留。

  然后在日后的战争中,军功的计算也做出了一点改变,俘虏和斩获同等军功,敌方投降军功减半,给对方投降的机会,严禁杀俘虏,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以此减少弑杀,暂做试行。

  俘虏用处都找好了,大秦用苦役的地方多的是,当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希望,服苦役只要满足一定年限,暂定五年,给他们放归故里,并且可以享有秦人待遇,苦役五年也不怕作乱了,人都废了,不可能再有参战能力了,而且五年后,他们的故里大概率也是秦地了。

  五年苦役也够他们把自己的军功价值给挣回来了。

  无家可归的也可以移民安排,怎么都好处理。

  也允许赎回俘虏,就是比较贵,只要粮食,对应价值要是秦国军功的三倍以上,估计大概率各国王室贵族是不舍得的,这样也可以散布对他们不利的谣言,怎么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