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政 第55章

作者:想吃就吃牛肉

  民心不是一下子失去的,但是失去是很难再得到的,慢慢占领大义,这是同战场胜利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

  针对如何稳固打下来的新城池也做出了大改变,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给予新吸纳的百姓同关中秦民同等待遇,别的不说,成年分地以及大秦合理的晋身机制,就是远远胜过六国。

  百姓之心好收,和秦国官员比起来,六国贵族才是最拟人的生物,秦法严苛,起码还有法,其他贵族统治比较严重的地方,那可真是无法无天。

  只有一点还要慢一点才能和关中秦民相同,那就是参军做官,只有三年以内此地未曾反叛以及没有反叛记录的人,才可以参军拿军功当官员。

  说白了只要当三年老实人,就成彻底的秦民了。

  主要是六国老贵族,这群人掌握一座城池最多的资源,也不能一开始就把人给逼死,毕竟这群人投降的动力还是很足的,要给他们投降的希望。

  直接全杀是不行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以后攻城会容易招致拼死抵抗,不利于日后扩张,但是这群人不去死又不行,没有那么多资源分给百姓和立功士卒,只有干掉大贵族灭族抄家,秦国手里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封赏扩张,才能良性循环啊。

  当然一些小贵族也是愿意真心投秦的,毕竟即便是小贵族在本地也很难有晋身机会,但是秦国是真有,再怎么样,秦国的机会是比六国大太多了,他们底子怎么都比平民强,只要有机会愿意干,晋身机会怎么都是比平民强太多,毕竟他们无论文武受教育的资源都胜过平民太多了。

  贵族专政专治的时代,世卿世禄制的阶级固化,是后人难以想象的,王侯将相,是真的有种才行,现代九州的阶级固化起码乘以十倍,才能看见世卿世禄制的车尾灯。

  即便现在是战国末期了,上升通道也只是松了一点缝隙,想要上升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六国士子人才为什么明明知道秦法严苛,也多投秦而来,因为没办法,就大秦给机会。

  他们最怕是不给机会,但是现在给了机会,只要好好做事,秦国连年扩张,多的是晋身机会,能看透的聪明人多的是,这片土地上,不甘寂寞、不甘平凡,愿意搏一搏的人,也多的是。

  政治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变得多多的,敌人变得少少的,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敌对一面,太愚蠢了。

  要针对的是那些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大贵族,以及部分中小贵族,愿意投效大秦的中小贵族和士子,是可以吸纳的。

第102章 积蓄国力,内外双修

  嬴政想了个方法,现在是先给了他们一点希望,大秦法律严苛,军功爵位下,什么爵位什么待遇,是不允许享受与爵位不等生活的,但是现在投降的贵族可以不剥夺现有的待遇和财富。

  但是想要再拥有更多,包括后代能否拥有相等待遇,只能按照秦法了,立功得爵才行,这是给他们投降的心理安慰,促使他们愿意投降。

  只要投降了,放下了枪,那后面就由不得他们了,当然,不会直接杀的,大秦是讲法的。

  刚才的三年也是给他们挖的坑,秦法修缮的再宽松,也不是这群贵族可以忍受的,越是大贵族越是难以忍受,太了解这群贵族了,让他们老实做人比让他们去死还难,但是你犯法被处理可就别喊冤了,毕竟你要是真能好好做人,那还真就给你机会。

  主打的就是以法治国,公平!

  嬴政立下了标准,以后派往新地的官员只派顶尖酷吏,只派狠角色,加上重兵驻守,并且宽民严贵,百姓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可以放宽。

  贵族嘛,往死里杀,犯法就杀,连坐着杀,这群人不把资源让出来,怎么分出去收买人心,反正这个年代的贵族伱要是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十个杀九个,还有落下的。

  倒也不至于真那么绝,主要针对大中型贵族,以及声名狼藉的贵族,毕竟名声不好,杀了也只会得到好名声,小贵族是没必要揪着不放的。

  而且还采用了刘彻发明的绝招,参考告缗令,当地贵族犯事,举报者尽皆重赏,无论举报人身份,尽皆可以升爵拿赏,贵族也可以,奴仆也可以,一跃成为自由人并且有钱有爵的诱惑不是常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那为了报仇的,可以说这一招真是效果斐然,而且再次说明,赏赐极重,反正拿贵族的家产,也不心疼;毕竟对国来说,只要统治稳定,百姓老实缴纳赋税,承担徭役就是最大的财富。

  这一招令当地人狗咬狗,秦军反而可以做好人,依法办事谁能说些什么,屠刀又不会对准百姓,普通百姓才是多数。

  不用担心当地贵族挑动舆论,只要杀得够快够多,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死的是少数群体,百姓才是多数的,百姓还得了实惠,自然拥护,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很低,而且,普通平民甚至奴仆是不可能真跟贵族一条心的,那怎么可能?

  普通百姓甚至奴仆去心疼贵族,那是多贱啊,没那么多人贱的难受。

  人们永远在不团结这件事情上非常团结。

  这招可以很快瓦解当地贵族豪强势力,并且在有意无意引导下,不怎么毁大秦名声,起码比直接杀强太多了,再说了人性总是恨背叛者更恨敌人的,在六国贵族眼睛里,告举的六国百姓就是叛徒,是比秦军更可恶的存在。

  而百姓做了这些事,也再没有其他路可走,只能跟着大秦一条道走到底,这一套连招下来,基本不会再反叛,可以彻底收入治下,这一招,稳得很。

  自从有了纸和书,普通基层管理人员是急速增长,本身基层工作就是只要经过锻炼就可以胜任的,会读会写足够了,再过几年,中低层管理官员就不会缺了,也不怕现在杀一些贵族知识分子没人做事,贵族最大的用处就是拥有管理能力,只要不缺管理人才,随便杀!

  原本的嬴政就是只能用这群人,还是太宽容了,贵族还是杀得太少,但那是知识分子不够,没办法的妥协,现在不用惯着他们了,该杀就杀,想当贵族和官员的多了去了。

  最后就是,对于官员的律法也要适当放松,过于严苛只会令官员想方设法的钻漏洞,得不偿失,当官是为了过好日子的,不是为了一点小事就跟着死翘翘的,既然怎么都是死,那就不怕了,还不如放开了牟利,兴许还能用足够的钱财买条出路。

  当然也不是放任官员,而是放松一点,秦法太严了,现在已经有严重钻漏洞贪腐以及各种违法乱纪的迹象了,不改不行了。

  对于官员过于严苛,只会逼得他们欺上瞒下,甚至为了脱罪肆无忌惮。

  但是过于宽松也不行,会导致贪腐横行,并且还会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导致民不聊生。

  这个度,只能慢慢调整啊,国家发展每个阶段都不一样。

  对于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也提前做好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拿出了大秦考成法,逐渐推行全国,秦法一向摆明车马,实际上这样大家反而放心,有法可依。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积蓄国力,打仗就是打国力,以秦国的体制,可怕的动员能力可以把每一分国力都压榨出来供应战争,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积蓄国力,以堂皇大势征服才是长久之道。

  对于其他一些具体实施方面,对内,让墨家与公输家开动马力生产功成器械,防守?不需要。

  鼓励生产和耕种,这也是大秦一直在做的,毕竟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当然,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有着农家的相助,也是事半功倍,田光及几位长老现在可是干劲十足,他们也算是潜邸之臣了,现在太子当了大王,只要做出成绩,那还不是前途无量。

  同时大力培养管理人才,以咸阳学宫为最高学府,在诸郡设立官学,也只能郡一级设立,县还不太可能,但是现在也够用了,这一世管理基础一定打好!

  有了纸和印刷术,培养人才没有那么艰难了,而且给中低层群体一个新的阶级上升机会,也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帝国只要有足够的基层管理人员,真正属于帝国的基层官吏,就不可能二世而亡。

  现在知识分子不足,暂时不需要那么规范的科举,只是先打好了基础,通过一定的测试考试就可以入仕,为日后科举制度暂且先做准备。

  对外,不只是赵国,和其余诸国都派出了使臣签订和约,以放松他们的戒心,又派出大量说客携带重金挑动诸国争乱,现在就是挑动打魏国的好机会,各国的仇恨与利益纠葛不挑拨都会打起来,何况专门挑拨。

  嬴政暗暗下定决心,再缓缓,明年就拿韩国开刀。

  西戎诸羌也没忘记,诸羌不过是疥癣之疾,现在这群人依旧臣服大秦,和一群野人也没啥区别,还是以六国为重,他们不敢闹什么乱子,现在还是以经济控制为主,这是吕不韦的拿手好戏,对付这群野人,闭上眼都够耍他们的。

  一边挑拨西戎羌人、胡人、匈奴争斗,一边采取经济控制,双管齐下,够他们老实的,羌人还是只能依靠大秦的,否则多面夹击立时就会完蛋,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蛮夷都不足为惧,随随便便按着锤,也就匈奴彻底统一之后才算是大患,那时候早就一统天下了,随便摁着锤。

第103章 正式继位,秦王政元年

  结束了一天政务已是深夜,嬴政回到兰池宫,以他的精力也不免感到有些疲惫,不是身体上,主要是精神上。

  也是这段时间彻底亲政,嬴政才知道治理大国多么耗费心神,做昏君倒是容易,但是想要做一代明君甚至圣君,实在是不容易啊。

  老子说的真是千古不变之至理,治大国如烹小鲜啊。

  火大了会糊,过犹不及会坏事;火小了不行,火候不到事难成。

  盐多了不行,太重了难以承受;盐少了不行,太轻了不解疲劳。

  只能说不容易啊。

  做老大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分蛋糕甚至比做蛋糕还重要,不容易啊。

  幸好,真不好分还可以杀人,适当杀一些就会好分了。

  依旧老样子,惊鲵跪坐在榻上,嬴政躺在她腿上,惊鲵十指纤纤,掌中运功为嬴政按摩头颅舒缓精神,离舞在为嬴政揉捏小腿。

  这时甘泉宫有人来报,太后惊悸难眠。

  嬴政连忙起身,在春华秋实服侍下穿好衣服,急忙赶往甘泉宫。

  赵姬自从子楚薨逝后,伤心非常,夜间难眠,全靠念端开出安神药才能休息,嬴政最近又是过于忙碌,废寝忘食,莫说陪赵姬,即便是以前每日陪同赵姬共进晚餐之事也是许久没有了,这段时间吃饭也是直接在章台宫进食,甚至直接在章台宫就寝。

  每日里嬴政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赵姬,赵姬也是知道嬴政忙碌,也不曾打扰他,只是让念端多开些药物,只是长久依靠药物也非善事,更怕产生药物依赖。

  最近一段时间念端慢慢减少药物,希望赵姬可以靠时间缓解心情,只是谈何容易,今日赵姬便是难以入眠,心悸不畅,庚影手足无措,急忙派侍女前来请嬴政。

  嬴政匆忙来到了甘泉宫,大黄跑着迎上来,嬴政没空搭理它,不等人通报,脚步匆匆进了寝殿,只见赵姬躺在榻上面容憔悴,脸色苍白,急忙上前握住赵姬小手,掌心相对用自己先天内炁调节内息。

  赵姬见嬴政来了,心中欢喜,展颜笑道:“政儿,你怎么来了?母亲没什么事,这么晚了,你最近劳累的厉害,快回去休息吧。”

  嬴政一边为赵姬调理,一边笑道:“最近没什么事了,空闲了许多,特意来看看母后,是政儿不好,最近忙于国事没有好好陪陪母后。”

  赵姬摇了摇头:“胡说,这么晚了还没睡,你哪里得了空闲,母后没事,别费功夫了,回去休息吧,一会母后再喝一剂汤药就好了,念端大师的药还是好用的。”

  嬴政感受到赵姬现在舒缓了过来,这才放心,收了功力,帮赵姬整理了一下鬓角凌乱的发丝,笑道:“老是吃药怎么可行,母后,放宽心吧,有政儿在,政儿永远在伱身边,有我在,没什么可担心的。”

  “从明日开始,政儿有时间就来陪你,你也多出去转转,咸阳宫城大的是,别整日里在甘泉宫待着,你现在这个样子政儿可不喜欢了,都不漂亮了,养好身体政儿才高兴。”

  赵姬悠悠一叹:“母后已经老了,当然不漂亮了。”

  嬴政佯做不悦:“哪里,母后美丽冠绝天下,哪里老了?是你最近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太多了。”

  嬴政握住赵姬双手,温声道:“以后好日子还久着呢,政儿已经是大王了,母后也要享受太后的幸福生活,放开心怀,迎接未来。”

  赵姬轻轻点了点头。

  在嬴政的安慰下,陪在一旁,良久赵姬才勉强睡去,赵姬睡着后过了好大一会,见确实睡安稳了,嬴政这才回了兰池安寝。

  接下来的时日,嬴政也是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赵姬,果然,有嬴政陪伴,赵姬很快就恢复了精神。

  不知不觉守孝一年就要过了,嬴政也是到了真正继位的时间,天下诸国尽皆派来使者,西戎诸羌,蜀中巫族也都派使者携带重礼前来祝贺。

  公元前贰佰四十六年,六月初一,嬴政正式在蕲年宫举行继位大典,正式祭告天地,成为自襄公以来大秦第三十一位秦君,同样也是最后一位秦王,是为秦王政元年。

  从嬴政以后,九州这片土地上,最尊贵的称谓就只有一个。

  时间的河流在这一天流向未知的方向,同样嬴政这一天的继位,大秦一片安宁,无乱发生。

  同时在这一天夜里,在嬴政睡梦中一条巨大黑龙自整个咸阳城盘旋环绕着猛然附着到了嬴政身上,嬴政猛然惊醒,一时好似并未发现什么。

  章台宫,嬴政正式继位的第一次大朝会,嬴政一身玄衣纁裳,头戴玄鸟九旒冕冠端坐正上高位,身前殿中大秦文武群臣齐聚。

  一众大臣推金山倒玉柱齐齐拜下:“拜见大王,大王万福金安。”

  接连高呼三遍,嬴政看着跪下的群臣,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缓缓道:“众卿平身。”

  “谢大王。”

  “众卿落座。”

  “谢大王。”

  众臣起身落座。

  嬴政微笑道:“过去一年大秦危机四伏,寡人全仗诸卿辅佐,今寡人继位,在此多谢诸卿了,今后还望诸卿再接再厉,共铸大秦。”

  众臣齐齐再次起身下拜:“臣等皆仪仗大王鸿福,臣等定用心竭力,报效大王。”

  嬴政点点头:“诸卿请坐。”

  接下来嬴政施恩大赦天下,厚赏朝堂文武众臣和一众宗室亲戚,安定朝野上下之心,同时也是让百姓可以舒缓一下。

  众臣纷纷谢恩,嬴政接着说道:

  “寡人平生大愿就是一合天下,安定苍生,若成此愿,务平六国。”

  “欲平六国,必要贤才,大秦虽人才济济,但是依旧不够掌控这偌大九州,寡人欲向天下发布招贤令,诸卿以为如何?”

  吕不韦身为百官之首,率先开口:“臣附议,凡争天下,莫不以贤才为先。”

  众臣纷纷附议,嬴政点头:“既如此,此事便交由吕相负责。”

  “臣遵旨。”

  “另外,寡人继位,其余诸国只派使臣前来祝贺权且罢了,韩王为何不来朝拜?”

  “韩王自先昭襄王便已经臣服大秦,如今寡人继位,韩王竟敢不亲来庆祝,去年又是胆敢参与魏国联军攻秦,这是臣子之道吗?”

  “蔡相,派遣使者入韩,让韩王给大秦一个交代。”

  “臣遵旨。”

  (秦时明月和天行九歌关于韩国的剧情时间线都是乱的,我秉持的原则是要符合逻辑,起码能解释清楚,所以后面按照本书设定吧,我尽量圆好剧情,希望大家理解,谢谢。)

第104章 韩国朝堂

  去年五国伐秦,魏国声震天下,诸国惊骇,楚赵燕齐都在蠢蠢欲动,绝不许魏国可以恢复壮大,楚国是第一个动手的,和魏国正在打的不可开交。

  赵国也在蠢蠢欲动,若非赵孝成王身体不好,早就动手了,赵孝成王怕是不长久了。

  齐国还没敢动手,但是也没闲着,正在和燕国打的不可开交,安平君田单历经数月,也终于把聊城夺回来了,虽说齐国武备荒驰,但是燕国没打过田单,也不算丢人。

  现在山东六国最强的五国都腾不开手,正是欺负韩国的好时候!

  自己做事一向占据大义,只要以后也维护好,不做师出无名之战,这一点也可以麻痹其余诸侯,至于理由,那可太好找了。

  至于现在,欺负韩国的理由是现成的,师出有名,看他韩国怎么说,最差的结果也是要把去年被抢走的再给要回来,吓一吓,尽量不动手,能让韩国主动还回来是最好了,实在不行再打他。

  希望韩国硬气一下,现在虽然不是大战的时候,但是小战打你韩国让你出出血还是轻而易举的。

  韩恒惠王原本客客气气的接待秦国使臣,哪想到秦国使臣一上来就是问罪。

  当时就懵了,仓促之下,只能请秦使暂时休息,连忙召集文武众臣议政。

  韩国倒是想硬气,但是真的硬气不起来,韩国先天发育就不良,地域狭小就不说了,更是位处四战之地。

  一开始被霸主魏国包圆,好不容易魏国不行了,嘿,秦国起来了,而且比魏国还狠。

  在韩恒惠王在位的这将近二十七年里,基本就没踏实过,一直处于挨打状态,偶尔能还还手,但是次数实在少得可怜,大多数还是跟着人家后面一起上的,若非赵魏楚都想拿他当秦国的缓冲,时常帮衬着,怕是早就没了。

  韩恒惠王气得不行,你们秦国不要脸的,还好意思说我,我之前臣服了,也没见伱们就不打我了啊,时不时就抢劫殴打臣子,这也不是为君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