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03章

作者:风兮破地

  夜袭群:六⑨四⑨,三⑥一叁五  “不,我还没有输!我还有四十万大军!还有英国人的帮助!”

  袁世凯立刻给段祺瑞和冯国璋打了电话,授予他们指挥前线部队的权利,然后又叫人去请朱尔典大使过来,但是很快,他就改变了主意,“不,我要亲自去见朱尔典先生!”

  不管金陵国民政府方面有什么样的应对,人民军依旧在按照准备

  已久的作战计划行动。人民军兵分三路,在宜昌到上海的一千八百公里长江上进行了强渡。李大眼是中路军的 前敌总指挥,指挥得到加强后的第四兵团,共计有三十万大军,一千五百多门火炮,一千二百挺重机枪。而这还只是第一波的军队,在后方还有更多数量的预备队。第四兵团准备由安庆、芜湖、金陵、江阴之线发起强攻,歼灭段祺瑞所部主力,夺取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金陵。

  东路军的兵力数量只有15万人,人数在三路兵马中最少,不过重炮兵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缴获的280mm榴弹炮除了有四门被部署在了青岛和大沽口,其他的都分配给了东路军。除了要解放上海外,东路军最主要的目的是用大口径要塞炮和重型榴弹炮封锁长江航道。英国和法国在远东的战舰就停在上海吴淞口外的海面上,威胁或者伺机阻碍人民军渡过长江。英法舰队控制着远东的制海权,那才是南路军的主要敌人。

  西路军的兵力介于中路和东路之间,有22万人,身管火炮只有不到一百门,但是有很多82mm和100mm口径的迫击炮,还有一些120mm口径的迫击炮。82mm迫击炮威力有点小,射程也不是太够,属于是步兵武器。120mm迫击炮又太重,按照前线战士和指战员的意见,还是配属给师部好了。100mm口径正好,能够利用骡子马匹进行机动,威力强大,既可以作为营属火炮,也可以作为团属火炮。

  除了【近卫军】和【蒙古铁骑】的猛将兄,大部分部队的战士还反映82mm迫击炮也有些笨重,最好是能再减轻一些重量,哪怕把口径减小一些也行。82mm迫击炮全重超过60公斤,分解成三部分后,单件最重的接近30公斤。这个重量用大牲口运输是在浪费运力,用人扛吧,又显得有些重了,不是太适合连以下的部队用。

  军队总是希望支援火炮的威力越大越好,重量越轻越好,但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82mm迫击炮威力不错,重量有点重。100mm口径的迫击炮也有着重量和威力上的取舍问题,120mm威力和射程都很好,但是将近200公斤的重量必须要用车辆进行运输,即便是【近卫军】也很难带着这种武器跟随步兵一起前进。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人民军的战士还是很喜欢这些武器的,打仗的时候,有炮跟没炮完全是两回事。西路军的作战目标是消灭冯国璋部,解放武昌城,以及湖北和湖南的广大地区,然后视情况,或是进入云贵地区作战,或是沿长江而上进入四川。

  第三百七十九章 狂奔

  【战争理由:统一中国】

  【统一中国:陆军士气+10%,陆军士气回复+10%;】

  【统一中国:海军士气+10%,海军士气回复+10%;】

  人民军的中路最先打响,李大眼不知道做过多少次沙盘推演,现在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金陵及其周边的地形,战斗一开始就从挑选的几处位置发起了强渡,用强大的炮兵力量将段祺瑞的部队打得晕头转向。

  段祺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炮兵专家,他这时候还没有去从政,整天泡在军营里面练兵,专业技能还没有丢下。段祺瑞指挥着国民军装备的英国大炮进行了反击,在他亲自指挥的金陵段防线上,英国大炮压制住了人民军的火炮,证明了他这个炮兵专家的含金量。但是,在他所不能顾及到的地段,人民军强渡成功,从好几个方向上包抄了过来。

  “什么?吴光新你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被敌人给突破了?”

  段祺瑞紧绷着脸,大声说道:“对面的敌人是谁?曹琨?曹仲珊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吴光新你给我顶住,不许后退,谁他妈的敢后退,老子就枪毙谁!”

  将话筒重重地拍在电话机上,段祺瑞大骂道:“狗日的曹老三,以前的时候怎么没这么能打?投了人民党后,倒是威风起来了!”

  痛骂并不能解决问题,长江防线有将近两千公里长,根本就不可能守住。之前金陵国民政府将希望都放在了英国人的身上,但是人民大军用巨炮封锁了靖江、海门,在英国远东舰队拒绝退出长江航道后,首先开炮轰击了英国人的舰队,打伤了三条战舰,打死了37人,包括一条驱逐舰的舰长。受到攻击后的英国远东舰队发起了还击,但是在280mm榴弹炮的威慑下,不得不退出了长江。

  相对于辽阔的大海来说,长江显得太过于狭窄了,英国皇家海军根本就施展不开。皇家海军有“逢敌必战”的光荣传统,但只有傻瓜才会用战舰去对抗炮台。法国军舰没有参与战斗,全程围观了英国战舰和中国人之间的炮战。他们在长江流域又没有特权,自然是可以作壁上观。

  收到英国远东舰队退出了长江的消息之后,林永昌并

  没有放松警惕。在【天朝日不落】的系统界面上,英国对人民政府的好感度已经变成了-112,随时有可能对人民政府宣战。从理智上来说,英国人是不可能独自下场跟一个陆军强国在陆地上打仗的,但人类历史上不讲道理,像是失去了理智的事情太多了,谁知道英国政府会怎么选择?

  大英帝国毕竟是世界霸主,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都不奇怪。人民政府释放了许多善意,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英国强硬地要求人民党承认《中英南京条约》,也就是将青藏变成中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区,林永昌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人民政府和英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再次宣告失败。

  段祺瑞并不是很清楚人民政府和英国在外交上的种种,他只知道说好的英国战舰的支援没有了,人民军像是潮水一般的涌了过来。吴光新、曲同丰那些人被打的节节败退,他不得不带着军队到处救火。

  “轰!”“轰!”

  “轰!”

  炮弹不断地落在匆匆构建的防线上,段祺瑞在几公里外的指挥部中都能感受到大地在颤抖。150mm重型榴弹炮的威力他再清楚不过了,凭借着两个团的兵力不可能挡住有重炮支援的敌人。他抓起话筒,大声叫道:“我是段祺瑞,邓团长.......邓团长?通讯兵,电话怎么打不通了?”

  “报告段将军,电话线被炸断了!”

  “还不快派人去修!”

  “已经派了三波人过去了!”

  段祺瑞想要骂娘,但是又忍了下来,“来人,去金陵城,找大总统要援兵!”

  金陵就在长江边上,是袁世凯的统治中心,主力部队都集结在周围,袁大头一边继续朝大英要援助要援兵,一边把部队都划拨给了段祺瑞,让“北洋之虎”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一个月。

  好不容易再次跟金陵打通了电话,段祺瑞在电话里面问道:“一个月后怎么办?”

  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说道:“一个月后,英国朋友援军就到了,只要英国人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段祺瑞对此表示怀疑,而且觉得袁大总统说的话好像在报纸上看到过。袁世凯又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孙文和黄兴已经同意了停战。”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见到人民军来势如此凶猛,不光是广州政府觳觫不已,就连云南和四川也放下了成见,对金陵的国民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云贵和两广兵马向金陵方向前进,四川的军阀们停止了内斗,准备集结十万大军出川援助冯国璋集团。但是他们的动作太慢了,当南方和四川的部队还在路上的时候,李大眼麾下的少将曹琨已经从撕开的防线上冲了进去,直接杀进了金陵城,在金陵总统府上升起了锤子镰刀的旗帜。

  曹琨表现得如此之神勇,不光是震惊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也出乎了李大眼、吴佩孚、王虎等人预料。曹琨向来都表现得很滑头,以擅长拉关系而闻名军中,要说他多会打仗吧,还真算不上。至少跟吴佩孚、王虎等后起之秀没得比。但是这一次,曹琨带着半个师的兵力在一天一夜内狂奔了160多里地,从国民军防线的缺口处直接冲到了金陵城下,用半天的时间打垮了上万守军,占领了整个金陵城。在金陵统筹全局的袁世凯仓皇出逃,带着卫队一路向南,据说是要乘坐英国的战船去香港。

  李大眼打仗是非常狂放的,防守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的细腻,但是在进攻的时候极为凶猛。在发现曹琨所部逼近金陵城后,他就果断地将手中的骑兵和预备队都投入了进去,对段祺瑞部进行了大包抄。战斗的进展比李大眼预想的还好,国民政府中有不少降临临阵起义,包括一些老北洋和李鸿章的旧部,这加速了段祺瑞集团的崩溃。

  李经方在金陵组织了维持会,热烈欢迎人民军入城。听到这个消息后,被包围在仪征、丹阳一线的国民军斗志全失。国民政府的很多将领和军官都是李鸿章的旧部,李经方是李鸿章的继承人,连李大公子都投了,那他们还打个什么劲?这又不是在抵抗洋人。

  此外,还有很多张之洞的旧部也不愿意给袁世凯卖命,打起仗来三心二意,一见情况不对,就来了个战场起义,气得段祺瑞连声痛骂。

  第三百八十章 打起来了

  “踏踏踏”,木屐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急促地响起,高桥是清举着电报冲了进来,尚未站定,就大声喊了起来,“人民党跟英国人打起来了!公爵......额,公爵大人,幸德先生......”

  房间中,伊藤博文正在跟幸德秋水等人商议事情,闻言挑了挑眉,对其他人说道:“你们先回去,把数据汇总,然后上交。”见到幸德秋水也跟着站了起来,又说道:“幸德君留一下。”

  因为拥立大正天皇登基,又有安定国家

  之功,伊藤博文再次当上了首相,并且从伯爵变成了公爵。现在日本的情况还不是很好,并没有完全从混乱中走出来,但是参与维新的有功之臣都已经拿到了他们红利,就跟上次维新一样。

  等到房间中只剩下了三个人后,伊藤博文揉了揉眉心和太阳穴,说道:“终于打起来了。具体情况如何?”

  高桥是清降到伊藤博文没有一点惊讶和激动,对他的养气功夫十分佩服,说道:“人民党使用巨炮轰击了英国人的舰队,英国远东舰队已经退出了长江!”

  “中国和英国有没有宣战?”

  “暂时还没有。”

  说完后,高桥是清抓着电文动来动去,显得很是激动。伊藤博文闭上眼睛想了一会,睁开眼来问高桥是清,“高桥君以为,中英两国会打起来吗?”

  高桥是清立刻高声道:“根据情报显示,英国国内的物价没有大的变化,股市上也没有大的波动,英国人还没有下决心!”

  “唔,”伊藤博文转头再问幸德秋水,“幸德君怎么看这件事?”

  “大英帝国正在走下下坡路,他们已经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英帝国还会是世界霸主,但是他们对整个世界控制力在不断地下降。”

  “世界霸主正在衰落,谁能取代它成为下一个霸主?”

  伊藤博文问了一句,不等两人回答,就自顾自的说了起来,“不会是中国,更不可能是日本。以日本现在的体量和实力,想要称霸只不过是痴人说梦,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他笑着对高桥是清说道:“人民党跟英国人打了起来,让海军的人做好准备,要是中英宣战,根据《东亚安全体条约》,我们也要跟着对英国宣战的。”

  高桥是清很是吃惊,“难道我们真的要对英国宣战?”他曾经游历过欧洲和英美,对大英帝国是既向往又畏惧。

  “这是好事。要是真打了起来,欠英国的钱就可以一笔勾销了,这可是大好事啊!”伊藤博文笑着道:“难道高桥君你不这么认为吗?”

  高桥是清连连摇头,“联合舰队挡不住英国皇家海军的,公爵,我觉得这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伊藤博文大笑道:“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线,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首鼠两端是不行的!幸德君,请将我的话带给林主席,日本将坚决地站在中国这一边。如果林主席决定对英国宣战,日本也会同样对英国宣战!”

  幸德秋水严肃地道:“我是农业部长,不负责外交事务,请首相大人通过外交部向中国转达消息!”

  高桥是清大骇道:“公爵,请三思啊!”

  “我意已决!这件事不用再考虑了!”伊藤博文站起身来,高声道:“让陆军和海军都做好准备,这种机会可不是经常会有的!”

  “这种机会不是经常有的!”

  “出云”号战列舰上,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厉声道:“陆军发动军事政变,囚禁了天皇陛下,我们海军要挺身而出,拨乱反正,还政于明治天皇陛下!天闹黑卡,板载!”

  “天闹黑卡,板载!”

  “板载!”

  “板载!”

  舰长指挥室里面,东乡平八郎跟其他海军将领一起举手欢呼。三呼万岁后,东乡平八郎对秋山真之道:“秋山君,你的兄长是死在中国人手里的。伊藤博文投靠了中国人,成了林永昌的走狗,他的性命就交给你了!”

  秋山真之跟秋山好古长得很像,但是看着明显要干净不少,而且看上去要更加壮实一些。小时候,因为家中贫困,父母要把秋山真之送到寺庙中当和尚,是秋山好古苦苦哀求,说将会来挣很多钱养活弟弟,秋山真之这才没有被送去当和尚。后来秋山好古找到了工作,薪水大部分都拿了出来供秋山真之读书。等秋山好古到了东京,又将秋山真之接了过去,将之抚养长大,还送秋山真之去读海军学校。可以说,秋山好古是真正的长兄如父,不光是兄长,更是“父亲”。

  听到东乡平八郎说起亡兄秋山好古,秋山真之的眼眶顿时就湿润了,他站起身来,用洪亮的声音道:“哈依!”

  东乡平八郎很满意秋山真之的表现,顾视左右,说道:“有英国朋友的支持,我们的计划必然是万无一失!等到推翻了伊藤博文的日本人民党,就能让大日本帝国重新回到正道上!我们也能跟英国签订同盟条约,有英日同盟在,帝国必然能重新进入朝鲜!”

  朝鲜,景福宫。

  身穿朝鲜传统服饰的大臣脚步匆匆地奔了进来,面带喜色地道:“陛下,大喜,大喜啊!”

  李熙在这里已经住了好几个月,闻言苦笑道:“还能有什么大喜的?难道是哪个嫔妃有了身孕?”

  大臣向前走了两步,低声说道:“中国人跟英国人打起来了!”

  “啊,跟英国人打起来了?”李熙先是露出惊讶的神色,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表情,“那又如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了?我已经不是皇帝了,你也不是两班大臣了!就算中国人跟英国人打了起来,我们还是只能在这里吃吃闲饭。”

  大臣再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说道:“英国人有意恢复陛下的皇位!现在中国人的兵力都在南边,只要陛下站出来振臂一呼,还不是从者如云?”

  “这.......会不会太冒险了?”李熙并不是那种性格刚烈喜欢冒险的人。能够重新当朝鲜皇帝当然好,可要是失败了呢?

  大臣信誓旦旦地说道;“有英国人的帮助,事情万无一失,而且金在熙是倾向于跟陛下的!”

  金在熙出身于两班贵族,现在是朝鲜人民共和国的总统,对李熙这个末代和开国皇帝一直都很照顾,不光是安排了景福宫给他居住,还播出了一大笔款子作为李熙和嫔妃皇子公主们的生活开支。

  第三百八十一章 川中

  段祺瑞感到很绝望,他已经尽力了,但是仍然被人民军砍瓜切菜一般的给打败了。手中的十几万大军或是被击溃,或是投降,现在还跟在身边得不过几百残兵败将。望着疲惫不堪,血迹斑斑的部下,听着外面安徽口音的劝降声,段祺瑞长叹一声,说道:“我们已经为大总统尽忠过了,事已至此,继续抵抗也是无益,咱们.....咱们........”

  他艰难地说出那三个字,“......降了吧!”

  副官恨恨地道:“要是大总统早点把兵权下放,何至于被敌人打得.......”

  “住口!”段祺瑞铁青着脸喝道:“指挥失当,那是我的责任,跟大总统有什么关系?把白旗挂起来,不会打仗,难道还不会投降吗?”

  白旗挂出去后,人民军的进攻很快就了下来。袁世凯都跑路了,国民军便失去了斗志,很多部队,特别是那些新组建的部队和非袁世凯嫡系的部队,经常是一触即溃。段祺瑞的本部多抵抗了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什么意义,在被切断了补给线,被包围起来之后,又没有援军可以指望,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人民军派来受降的军官是个年轻人,虽然满身的烟火,依旧掩盖不住他身上的勃勃英气。“段将军,之前两军交战,是各为其主。现在南京已下,袁世凯也逃走了,战斗已经结束,希望将军能出面号召其他部队放下武器,避免无谓的伤亡。”

  听着熟悉的口音,段祺瑞问道:“你也是安徽人?”

  青年军官摇了摇头,说道:“在下是江苏萧县人。”

  “那也离得不远,算是半个老乡吧。小将军怎么称呼?”

  “在下徐树铮!”

  “冯国璋那边情况如何?”

  徐树铮笑了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我不知道,但就算是知道,我也不会说,我们人民军是有纪律的。”

  段祺瑞沉默了一会,长叹道:“我们原来也是有纪律的。”

  随着段祺瑞的投降,国民政府在金陵附近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结束。在同一时刻,冯国璋则是被团团围困在了武昌。冯国璋是“北洋三杰”中排名最后的一位,以作战凶猛闻名军中。但是鄂军那帮家伙太不是玩意了,才顶了两天就有人向人民军投降了。投降就像是传染病,有了开头,后面就是一大片。双方的兵力本来就有差距,战斗力的差距更大,此消彼长之下,冯国璋要跟十倍的敌人打仗,就算他再勇猛也打不过十倍的敌人。

  被包围在武昌城中之后,冯国璋满心愤懑,同时也是胆战心惊。几年前他在山东跟人民军交过手,那时候北洋军的战斗力上还要略胜一筹,主要是他们的装备更好。现在却是不一样了。人民军的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炮打的又快又准。国民军装备的英国武器很好,步枪和大炮都是第一流的,但是数量根本比不过对方。人民军不停地穿插和绕后,有时候英国大炮来没得及展开,就被人民军的步炮兵给消灭了。

  冯国璋见势不妙冲进了武昌城里面,大炮给丢的七七八八,战斗力被削弱了一半。听说金陵那边的情况更糟糕,不用指望袁大总统会派援兵过来了。到了现在,冯国璋举目四望,发现能指望的居然只有川中的那些人。但是众所周知,川中诸侯的部队人数虽然多,可是装备很糟糕,别说大炮了,连重机枪都没几挺。

  指望他们?冯国璋还没心大到这样的地步。看着城外的大炮越来越多,又得到了袁大总统跑路,段祺瑞投降的消息,冯国璋也干脆地投了。内战就是这样,打不过了就投降。都是中国人,士兵们拼死抵抗的意志没有那么强烈,军官和将领也是一样。

  川中的诸侯的援军刚刚进入湖北境内,就听到国民军两大重兵集团覆灭的消息,大骇之下,川

  中军立刻掉头朝着来事的方向狂奔。人民军的西路军趁势掩杀,跟着一路杀进了蜀中。因为蜀中道路难行的缘故,重炮很难拉进去,赵二虎便扔下了所有的重炮,连野炮都不带,就靠着重机枪、迫击炮和一些山炮,一直杀到了重庆城下,然后才算是遇到了真正的抵抗。

  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已乱,天下已安蜀未安。大约是天府之国的地理环境太好了,既有沃野千里,又有山川之险,这样的四塞之地天然的就容易成为割据势力。每次天下大乱的时候,蜀地都有豪杰出来割据个几十年。这一次的乱世才开始没几年,蜀中的豪杰们还没有分出胜负,大大小小十几股势力合纵连横,彼此争斗,打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向外打,结果还失败了。

  向外扩张失败,立刻就引发了内部矛盾。重庆军政府和成都军政府这两大势力相互指责,都说是对方出工不出力这才导致了空前的惨败。以前川中的诸侯们内斗,那是士兵们在城外打枪,长官们在麻将桌上放炮。打完之后,大家依旧是好朋友。在台上的那些人,大都是同乡、同窗和同袍,斗来斗去就是那么回事,战事虽然激烈,伤亡却是不大,武器装备的损耗和弹药消耗也不多。

  可是跟人民军打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那帮人是真的会下死手啊。一战下来,重庆军政府的重装备丢了一半,实力和威望大减。因为靠近湖北的原因,重庆方面更希望能够打出去,而不是几十万人窝在四川这个盆地里面打来打去。这样一直内斗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往外部发展才行。成都方面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捏着鼻子跟重庆军政府联手,搞了一个诸侯联军出来,却又担心重庆方面做大,在出兵的时候拖拖拉拉,想要给重庆扯后腿。

  现在好了,重庆方面是倒霉了,都被外面的敌人杀到城下了。可是蜀中也因此而失去了地利天险,要时人民军由此大举入川,他们这些川中的实力派还不得被一网打尽啊?

  所有人都知道,依靠四川盆地割据的情况是不可能长久的,历史上那么多在四川割据的势力都完蛋了,现在也不可能出现例外。但是当土皇帝的感觉真是太爽了,想睡谁就睡谁,想杀谁就杀谁,生杀予夺的感觉是如此美妙,没有人想要将权利交出去。

  重庆被攻击后,川中的诸侯们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压力,空前地“团结”起来,各自都将压箱底的本钱给派了出去。十几万川中大军汇聚重庆,不光是挡住了赵二虎的攻击,还反过来击退了人民军,夺回了不少的失地。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气晴朗

  人民军被川军打退了,按理说这很正常。川军源源不断的到来,到了后来,赵二虎发现对面师级的番号超过了十五个。人数变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川军跟之前完全不同了。在石牌那边交火的时候,川军一触即溃,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但是到了重庆,还是同样的将领,同样的装备,川军就打的非常悍勇,经常整营整团地发起冲锋,被打退了之后,要不了多久就会换上生力军再次发起进攻。即便赵二虎是跟俄军和日军都打过的,但是他手中的兵力只有五六千,重火力大多被扔在后面,面对川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感觉非常吃力。

  在坚守了两天后,他不光是感觉吃力,而且觉察到了危险。川军的援军还在不断到来,己方的炮弹差不多已经打光了,再这么下去,就只能让士兵跟川军拼刺刀了。要是兵力相当,或者对面的兵力只有他的两三倍,拼刺刀也不是不行,人民军相当擅长白刃战。但是川军的数量已经是他的十几倍二十倍了。

  于是赵二虎只能向后撤退了。作为曾经击败过几倍沙俄军队的悍将,赵二虎对自己被川军打败了这件事深以为耻,但是被打败了就是被打败了。他先是退到了涪陵,就是榨菜非常有名的那个地方,在涪陵跟追上来的川军打了一仗,击退了川军后,赵二虎继续向后撤。从涪陵撤到了丰都,又从丰都撤到了忠县。在忠县,赵二虎得到了一个旅的援军,于是就不再撤了。

  川军从西面一路追上来,战斗热情消退了许多,不是一触即溃,但也不像是在重庆城下那么悍勇。赵二虎指挥着部队跟川军又打了几场,不由得感慨他真是搞不明白这帮四川人。还是那支军队,还是那样的装备,为什么战斗力起伏那么大?四川大大小小有十几股势力,军队数量加起来有五六十万。要都是像重庆城下那么能打,想要解放整个四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民军是一支善于总结和学习的军队,赵二虎被川军从重庆城下一直撵到了忠县,上上下下的政委和军官都要写总结报告。赵二虎作为师长,每天晚上也要抽时间出来写报告,包括战斗经过,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士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