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24章

作者:风兮破地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目前对外最主要的事情是解放夏威夷。东亚联盟的远程投放能力很弱,没可能部署几十万陆军去北美,往夏威夷派几千上万陆军还是能办到的。但是美国已经运送了两万多陆军到夏威夷,为了尽快地解决岛上的美军,林永昌出动了【近卫军】。

  林永昌是很喜欢夏威夷这个名称的,中国当然是华夏,美国佬英国佬之类的殖民者自然就是夷人了。历史上,英国和法国先后宣称过夏威夷的主权,但最后还是美国人最先动手推翻了了夏威夷政府,在那几个岛屿上成立了一个共和国,随后又将夏威夷共和国给吞并了。美国吞并夏威夷是在1898年,距今还不到十年的时间。

  在东亚联盟向菲律宾派出志愿者后,美国往夏威夷运输了不少陆军部队,那些陆军本来的目的并不是防守夏威夷,而是准备投放到菲律宾群岛上。两个月前,没人认为杜威特级海军上将会打不过远东的黄皮猴子。等到乔治*杜威兵败身亡,美军这才慌忙地在夏威夷修建防御工事。

  东亚方面得到的情报是美国人在夏威夷部署了两万多人,但那是两个月前的事情。莱特湾惨败后,美国政府在继续编练军队,各地的州政府在训练更多的军队,据说北美大陆上正在训练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之众,而且计划中还会武装更多的军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担心东亚联盟会从太平洋上杀到美国本土,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担心。

  第四百七十二章 山巅之国

  莱特湾大海战的结果是美国海军损失了所有的战列舰,消息通过电波传回华盛顿后,性情高傲的西奥多*罗斯福先是不敢置信,在反复确认了消息无误后,他的面色变得十分苍白,脚步踉跄着跌坐到了椅子上,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将会是美利坚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打了败仗而被记住的总统!”

  国务卿和其他高官也被噩耗震得几乎不嗯呢该言语,两倍于日本的主力舰,怎么会打不过的?就算打不过,也不至于败得这么凄惨吧?

  消息来源于好几个方面,包括残余战舰上的电台,以及从英国和德国方面得到的消息。英国人声称东亚联盟和美国的舰队都遭受了重创,双方的战列舰一搜接一艘地沉没,惨状无以言表。英国人的报纸上充满了幸灾乐祸的语气,甚至有些二流报纸认为到了收复北美十三州的时候了。

  “不,你不

  是第一个。”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西奥多*罗斯福连喝了两杯白兰地,压了压惊,“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他重复了一遍,“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军队,更多的无畏舰!美国精神不能屈服于野蛮人的武力!”

  以美国的实力,一旦转向战时体制,必将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军工生产力。罗斯福总统深信这一点!

  国务卿咳嗽了一声,说道:“是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战列舰,但是........”

  “但是什么?”

  “只怕民众不会理解。”

  西奥多*罗斯福陷入了沉默,葬送了所有的战列舰,民众肯定是陷入到愤怒和恐慌中。失去了海军,在菲律宾群岛的上的陆军肯定也支撑不了多久.........民众的愤怒不是问题,有办法扭转过来,问题是参议院和众议员会不会给他机会。

  总统先生并不在认为美国输了,那些老旧的战列舰沉了就沉了吧,以美国的工业实力,再造十几条无畏舰就是了。只要四五年的时间,美国就能重新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但若是参议院和众议员对他发起弹劾.........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西奥多*罗斯福再次说道:“不能让战火烧到本土来!”

  罗斯福想要做点什么,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海军主力尽丧的消息像是惊雷一般炸响,愤怒的民众自发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国会山被围得水泄不通,激动的人群高呼着让罗斯福谢罪的口号。民众的意愿不可忽视,更可怕的是众议员和参议院都确定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弹劾,一旦弹劾通过,西奥多*罗斯福还将成为第一个在任上锒铛入狱的总统。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英国和德国愿意进行调停,我可以先做完这件事。”

  西奥多*罗斯福可是个狠人,绝不愿意就这么认输。但是国务卿的话粉碎了他的幻想,“只剩下辞职这一条路了,不然的话.........”

  这是议员们共同的想法,罗斯福是美国的总统,还是要留一些体面的。但如果西奥多*罗斯福不想要体面,那就会有人帮他体面。

  “都怪国会的那些人!要是早点通过海军扩大法案,要是我们有三条或者更多的无畏舰,杜威绝不会打输!”

  西奥多*罗斯福发出了咆哮,将锅都甩了出去,后来他还专门在回忆录重点描述了一番。但不管他怎么甩锅,该辞职还是得辞职。辞职了能保全面子,还能保留离职总统的待遇。在懊悔和愤怒中,罗斯福发表公开讲话,宣布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不得不辞去总统的职务,将由查尔斯副总统代为处理政府事务。

  走了罗斯福,换上查尔斯,事情也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民众的愤怒倒是消退了下去。这就是民主政府的好处,出了问题就让总统鞠躬下台,换一个人上来。总统都给赶下台了,还想怎么样?游行,还是罢工?

  今天鼓动游行罢工,明天是不是还要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议员,拦截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这还不弄得友邦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国会的老爷们决不允许发生这样事情!

  美国的宣传机器开动了起来,成功地将话题从“美国怎么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定是国家的体制出了问题”这些方面,变成了对东亚联盟入侵的担忧。英国表示愿意进行调停,但是陷入到恐惧和恐慌中的美国还是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动员,各大军校提前招生,数量激增百分之五百,军营里面塞满了前来报到的小伙子们,各州的国民警卫队和民兵都开始大规模的扩编。

  报纸上进行了各种分析,像是敌人可能在哪里登陆,会炮击哪里的造船厂之类的,这加深了民间的恐惧和不安。美国人可是把印第安人杀的快绝种了,根本不需要宣传,就会觉得敌人也会对他们干同样的事情。民众纷纷自发地购买武器,特别是那些红脖子们,人手一杆枪还不够,都是在家中备着好几把。

  在这个“至暗时刻”,军火商和相关的军工企业迎来了美好的时代,枪械弹药销售一空。工厂里面加班加点地生产武器,军队向各大公司下了很多的订单。到处都在抢购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刺激了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在打了败仗后,美国国内竟然迎来了经济繁荣。

  查尔斯按着圣经宣誓后,成为了美国总统,随即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包括新的海军法案,以及扩大陆军的法案。中国人有四百万陆军,美国不说四百万,两百万总是要有的吧?日本人有十条战列舰,美国需要二十条,不,二十条远远不够,至少要四十条!

  国会议员们难得地放开了手脚,给陆军和海军增加了许多军费

  。以往美国人仗着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作为屏障,以为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战火不会烧到北美大陆来,所以他们非常有安全感,并且产生了“山巅之国”的幻觉。现在幻觉被打破了,美国人像是被人用鞭子抽了一般,飞快地转动了起来。

  第四百七十三章 调停

  美国的工业实力举世无双,但是此前的军工实力并不算强,想要在短时间内武装起百万大军是不可能的事情。民用工业转换成军工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非进入到战时体制,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不然的话,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没办法转化成军事实力。

  整个北美都陷入到了恐慌之中,很多地方都在自发地或是由地方政府牵头扩大军火生产,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没必要进行总动员,也不应该进行总动员。组建那么多的陆军,生产那么多的军火,是想要跨越整个太平洋去打仗?

  商品是要经过那“惊险的一跳”,才有价值的,生产那么多军火,要是不打仗的话,每年都会贬值不说,还需要额外花钱去存储。一些经济专家认为,现在的不理智行为,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然后,这些经济学家就被军工复合体给骂成了“美奸”,说他们是收了中国人的钱,才会阻止美国人民武装起来。

  美国的统治阶层一直在阻止中央集权,要是中央政府的权利大了,对大公司大财团的威胁会极大地增强。西奥多*罗斯福一上来就搞“反托拉斯”法案,现在罗斯福被搞下去了,就应该回到之前“小政府”的状态。但如果发展起来了大陆军,中央的权威肯定会不断地增强,这可是很多自由派无法忍受的事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自由”可都是无比的看重,“自由”才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根本,是“美国梦”的核心啊!

  可是经济学家们的话现在不好使了,在恐慌的气氛下,美国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拼命地增强军事力量,什么繁荣不繁荣的,自由不自由的,敌人都要杀过来了,谁还理会那些东西啊。再说,现在市面上明明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哪里不好了?

  失去了大舰队保护,现在的美国就像是没穿衣服一样,光不溜秋的暴露在列强的面前,大英帝国已经在试探了,要是美国没有保护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工业力量反倒会引来更多的觊觎。

  英国提出了要调停东亚联盟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德国也想要插手。大英帝国和德意志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英法俄抱成一团,德奥意有三国同盟,协约国和同盟国即将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双方看上去势均力敌,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没有拉开很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多拉拢一个列强,优势就能够多上一分。

  美国一边扩军备战,一边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政策,美国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但是英国佬的要价太高了,明明是来调停的,结果却是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几亿美元的“调停费用”,还想把美国变成英国的被保护国。还是德国的要价比较实诚,只是让美国开放市场,但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当旅顺和青岛等地在加班加点地修复战舰的时候,英国、德国、美国和东亚联盟之间展开了频繁的外交,公开的,或是秘密的谈判不下二十次。不过谈判并没有取得什么有用的结果,各方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几乎谈不到一起去。美国自诩为世界第一强国,不肯做出实质上的让步,割地赔款什么的,美国一条都不答应。

  太平洋就摆在那里,中国人就算再能打,也没办法把主力部队全都给运到北美来。英国倒是极力怂恿东亚联盟去登陆北美。日本国内有不少人也喊出了解放北美,争取印第安人独立自主的口号,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考证出了印第安人是华夏后裔,说是商朝灭亡的时候,有一部分殷人走白令海峡那边去了美洲,印第安人都是殷商后裔。

  这就离谱,整个考证过程就跟欧洲那些历史学家根据《荷马史诗》考古一样,充满了很多荒谬的东西。但是这套说法在东亚民间却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奇闻怪谈总是比正儿八经的科普更能吸引人,不少人是当真信了这一套。

  林永昌觉得殷商人跑路去北美多少有点不靠谱,但是有证据表明很久之前白令海峡那边是可以路桥直通美洲的。几千年以前的温度要比现在温暖的伛,河南都能跑大象,400mm降水线在更北的地方,外东北和阿拉斯加不会像现在这么寒冷,说不定跟真的有人类,或者是史前人类通过路桥往来两个大陆?

  现在没有证据说有,也没有证据说没有。

  不过他并不是很看重这些所谓的法理,现在还是帝国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要是能解放整个美洲,说什么都行。要是不能打败美国,说什么都不行。是非只

  在乎实力,就像是八国联军在北京制造大屠杀,中国人又有什么办法呢?说理是没用的,只有把那些洋鬼子按在地上使劲地摩擦,才能让他们听得懂人类的道理。

  另外一个历史上,为什么“抗美援朝”被称作是立国之战?就是靠着跟洋鬼子硬碰硬地打了一场,让敌人承认了中国的实力,这才能让对方坐下来讲道理。

  现在也是一样,解放夏威夷依靠的不是法理,而是大炮。

  为了解放夏威夷,联合舰队触动了所有能出动的战舰,为此中国和日本都发行了新的债券,战争债券在欧洲卖的很好,英法德及其他列强都购买了不少。事实摆在这里,美国佬的主力舰都完蛋了,想要重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至少要五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只要联合舰队打下了夏威夷,就能以夏威夷为基地炮击美国西海岸的任何一个城市,还能派兵去占领正在建造中的巴拿马运河。

  美国政府已经在夏威夷部署了超过四万的陆军,还有一些驱逐舰和炮艇,向德国购买了潜艇,看上去兵强马壮,但是欧洲列强都不看好美国能守住夏威夷。美国海军以前还有点看头,陆军真的是一塌糊涂,现在美国的海军都完蛋了,难道还能指望他们的陆军大发神勇不成?

  列强们纷纷购买东亚联盟发行的战争债券,就等着夏威夷失守后,美国扛不住认输了,好大赚一笔。现在买到就是赚到,法国的金融家们主动跟中国进行商谈,希望能发行更多的战争债券,他们可以帮着销售,保证能全部卖完。当然,忙不是白帮的,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第四百七十四章 科学

  王长昊肉痛地将鱼肉夹了出来,放在铁盒里面和米饭一起搅拌,等到鱼肉和饭几乎不分彼此后,才将铁盒放下。他蹲在地上,轻声地呼唤起来,“喵呜——”

  一只中华田园猫回应了他的呼唤,口中发出“喵呜——喵呜——”的声响,从小树林里面窜了出来。这是一只半岁左右的橘猫,但是跟大橘不同,这只小猫并不是通体黄色,它的身上是橘黄色的,但四只爪子却是雪白的颜色,胸口也有一部分是白色的,看上去很是灵动。小猫三两步跑到了铁盒边上,先是拿鼻子闻了闻,然后咬了一口,小脑袋跟着摆了起来。

  猫咪吃东西就是这样,吃的时候脑袋脑袋会晃来晃去。

  王长昊伸手想要去摸小猫,小猫咪立刻警觉地蹦到了边上。但是没过几秒钟,又竖着尾巴走了过来。它跟王长昊有些熟悉了,只是还没有熟悉到被撸的程度。

  这只小猫是大约一个月前出现在宿舍周围的,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警惕和怕人,见到人就蹭蹭蹭地跑到树林里面去了。王长昊天天将口粮省下来喂它,这才慢慢地熟悉了一些。他现在每天只有那么一两块鱼或是肉,给猫吃了,自己就没得吃。

  不比在战舰上能够经常吃到大鱼大虾,现在的伙食没那么好,他感觉自己又瘦了一点,肚皮上也没有了脂肪,没有以前那么富态了,这让王长昊有些忧郁。而且他还变白了,这就更加不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了。膀大腰圆,皮肤黝黑,这才是劳动人民应该有的样子。

  小猫咪不知道蹲在边上的少年正处在迷茫之中,它在忙着干饭。忽地,猫咪的耳朵抖动了几下,猛然窜向边上的小树林。随即,有人在不远处喊王长昊,“王老师,王老师!”

  “啊?什么事啊?”

  王长昊现在是一边学习,一边在学校里面教书,有的人喊他王同学,有的人喊他王老师,还有叫他王同志的。

  “普朗克先生到了,正在参观学校的实验室,校长叫你过去呢!”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了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

  之所以普朗克先生会出现在太原,是因为看到了《王长昊的猫》那篇文章。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非常广泛,不光是在军事和经济上有往来,两国科学界的关系也日渐紧密。德国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只要公开发表,三四个月后就会被中国的科学家们讨论。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在化学上的新成果很快就会被德国的工业界所应用。

  林主席曾说过“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但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除了核物理之外,中国的科学界跟欧美的科学界有很多的交流。不过中国现在跟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大部分在美国求学和交流的专家学者及学生都被转移到欧洲去了。美国人做事往往没有下限,在战争结束之前,中国政府是不会派人去美国了。

  普朗克先

  生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来了好几个学生,其中包括年轻的薛定谔,到中国来是为了跟王长昊先生进行学术上的讨论。虽然已经有了电话和电报,但是信息的传递还是太慢了,中文翻译成德文,德文翻译成中文,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和错误,还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方便更直接。普朗克和薛定谔等人不会汉语,但王长昊是会德文的,国防科技大学里面也有不少老师会德语。

  王长昊赶到实验楼的时候,普朗克先生正在跟其他人低声说着什么。“王老师,快过来!”校长拉着王长昊,笑呵呵地说道:“这位就是王长昊王老师!”

  普朗克转过头来,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惊讶神色,薛定谔刚刚二十岁,已经算是非常年轻了,但是王长昊看上去更年轻,十七岁?还是十六岁?

  “额,我今年十八岁了!”

  “那也很年轻!”普朗克说道:“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做出的成果,但是我没想到王先生居然这么年轻。”

  双方说了几句,很快就开始讨论起学术上的事情来。校长和黄处长,以及翻译都插不上话,只能看着普朗克和王长昊他们一边交谈,一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着各种公式。

  黄处长有点头痛,“校长,这.......”

  校长笑了笑, 低声说道:“科学家嘛,都是这样,咱们就不要在这里打扰人家了。”

  普朗克他们没有注意到黄处长等人悄悄离开了,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在意,不管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科学家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激烈的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普朗克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王,黑体辐射定律虽然是我总结出来的,但我并不喜欢它。”普朗克的表情很严肃,“它太复杂了,远远不如牛顿力学简洁明了。在科学上,简单的才是美的,只有充满美感才会是正确的。”

  “.........”,王长昊抓了抓头发,“科学不需要美感。

  “怎么能不需要美感呢?如果一个公式没有充满美感,那它就一定是错误的!”

  “.........”,王长昊很是不能理解,美学就那么重要?难道我们不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吗?

  两人争辩了几分钟,谁都不能说服对方,但是普朗克却是对王长昊越发的看重了,他对王长昊发起了邀请,“王,要是可以,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去德国,去欧洲。”

  “啊?可是我去欧洲干什么呢?”

  “我们可以跟玻尔兹曼、瑞利和詹姆斯他们一起解决量子力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是......我还在念书呢。”

  “你已经不需要读书了,王,我不认为还有谁能够当你的老师。嗯......”,普朗克先生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可以让普鲁士科学院授予你一个学士学位,还可以让柏林大学给你一个教职。”

  “额,这个,我需要向党组织进行申请。”

  “我会给林先生写信,他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应该不会拒绝。”

  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均

  林永昌在东亚的威望如日中天,让人不敢直视,在国际上也是威望与日俱增,【红色拿破仑】、【东方亚历山大】之类的名头很是响亮。对力量和强权的崇拜在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夜袭群:⑥⑨四九,叁陆壹叁五连续的胜利让林大帅的名声响彻世界。但是他的名声不光是来自于战绩,还来自于在科学,特别是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上的成就。

  另外,林永昌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政治理论,并且付诸于实践,现在看起来好像还运转的不错,这简直就是《柏拉图》中的哲人王出现在了现实世界里面。

  而且林永昌有着博大的胸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能说出这样的话,很多科学家都将他看做是了科学家的一份子。不少人认为,林永昌花了太多的花时间在打仗和处理政务上,耽误了在科学上的研究。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要是不分心在别的事情上,林*大科学家*永昌肯定能在科学上有更多的成果。

  普朗克先生对林永昌很是推崇,虽然不是很赞同“林永昌主义”中的某些观点,但是他认为那些都只是哲学上的分歧,是对世界认知的不同,算不上什么大事。作为一个德国人,还是著名的,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也是研究过哲学的。

  普鲁士以好战而闻名,但是实际上普鲁士王国时代国内的政治氛围非常宽松,对各种宗教采取的是“容忍”,而不是一刀切地搞“统一信仰”,不管是哲学还是学术,都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加上对于教育的重视,所以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才会有那么多的著名科学家,才会后来者居上,在很多方面追上,乃至于超过了大英帝国。

  收到普朗克先生的信后,林永昌立刻就同意

  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去走走,肯定是能有些收获的。在德国人到来之后的第六天,林永昌从长安乘坐火车返回太原,接见了普朗克等人。在欧洲,国王大臣公爵什么的,经常资助科学家和冒险者,普朗克等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里是中国,德国人还是觉得很新鲜。

  跟宫崎滔天、秋山真之那些人见到林主席就“几乎不能呼吸”不同,普朗克和薛定谔等科学家对林永昌的感觉完全不同。

  “........林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穿着很简朴,对所有人都很客气.......他的德语很流利,带着柏林西区的口音,跟我们探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也既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林盛赞了相对论,认为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但还未能解决力和惯性系的问题,他拿出了一些手稿,说是对相对论的拓展.......”

  “......很难让人相信,管理着如同整个欧洲那样大国家的人,还能在科学上有如此惊人的成就,但事实就在眼前,不由得我们不承认.......”

  “........林将爱因斯坦先生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将他自己对相对论的拓展称为广义相对论.......根据广义相对论,能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

  普朗克对林永昌非常推崇——没办法,开挂的人就是这么厉害——认为对方已经能够自成一派了,就像是哥本哈根学派那样,同时也很惋惜林永昌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科学事业上。在最后,普朗克还谈起了东亚联盟跟美国之间的战事,发表了一番反战的言论。

  “普朗克先生,不是我们选择了战争,而是美国的殖民统治和对平民的血腥杀戮导致了战争。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认为人类应该摆脱过去的那种愚昧而野蛮的生存方式。菲律宾人也是人,人人生而平等,不是吗?”

  “您说的对!”普朗克非常赞同林永昌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德国人大多是反对殖民主义的,特别是英法对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

  或许,是因为德国没有几块殖民地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德国也在非洲和其他地方拥有大片的殖民地,说不定就会变成“我有一条牛”了。不过科学家中有很多人是真的反对战争,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在报纸上看到,人民的军队已经在夏威夷登陆了,林先生,你们准备打到什么程度?是要占领纽约和华盛顿后才停下脚步吗?恕我直言,那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中国人和亚洲人并不想去占领美洲的土地,我们只是要将解放夏威夷,并且斩断美国伸向亚洲的触手。夏威夷,中途岛,这些岛屿差不多正好处于太平洋的正中央,是美国殖民者入侵亚洲的桥头堡,我们不希望在十几年后再跟美国人在亚洲的什么地方打仗,所以必须拿下夏威夷,以避免再次遭受入侵。”

  林永昌的语气很诚恳,“人民军是一支防御性的军队,我们并不想要去侵占其他国家的土地,也不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人民政府的首要目的是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或许您在来太原的路上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还处于很贫穷落后的状态,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人民党的同志准备用十年的时间,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如果可以,我们不希望跟任何国家发生战争。”

  要是丘吉尔、莫里循或者是罗斯福、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等人,肯定是不会相信林永昌说的这些话的,年产钢铁三百多万吨的农业国?这样的工业实力放在欧洲也能算得上强大了。不过林永昌喜欢算人均,中国这么多人,再多的钢铁和粮食,只要用上人均,那就不值得一提。要是人均不好使了,还可以用“历史人均”。总而言之,中国还很弱小,没有争霸的意思。

  但普朗克却似乎是信了,他很是感动地说道:“要是各国的君主和统治者都能像您这样想就好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批孔批林

  “会长,札幌那边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化肥。”

  幸德秋水手中钢笔不停,“哦,他们同意建立农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