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额.......没有,札幌当地依旧不同意农会派人过去。”
幸德秋水写完了公文,将钢笔帽盖上,揉了揉手腕,说道:“给他们5000斤磷肥和5000斤钾肥,派几个同志过去做技术指导。”
“但是札幌和北海道的政府都不同意建立农会......”
“他们不同意,难道我们就不能建立农会了?让武工队的同志一起过去,把赤卫队也建立起来。让青森的部队做好准备,要是北海道的反
动派忍不住动手了,就要立刻采取断然措施!”
“哈依!”
北海道曾经独立出去,重新并入日本没两年,还保留了很高的自治度,对日本中央政府并不是那么的恭顺。但是北海道的官员们也挡不住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渴望,使用了优良种子和化肥农药后,粮食的产量最少也能翻上一倍,普遍产量能增加到三倍到四倍。但是日本没有大规模生产化肥的能力,只能花钱从中国购买。
中国这几年生产化肥的能力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是在结束了大规模战争,将生产炸药的产能转为生产化肥,以及使用了合成氨技术之后,氮磷钾这三种化肥的产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是中国的农田跳多了,几万吨的化肥根本就不够用,按照中国农业部的估算,中国的十多亿亩农田每年至少需要两千万吨化肥,嗯,差不多是现在化肥产量的七八百倍。
卖给日本一些化肥那是看在是同志的份上,数量也不可能太多。这一千多吨的份额掌握在以幸德秋水为首的农会手里,给谁不给谁可就要说道说道了。札幌和北海道的地方政府既不许农会总部过去建立支部,又想要得到化肥,世界上那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和其他大臣都对北海道有些不满,那些家伙截留了税款,只给中央交一点点。名义上是重新并入日本了,但实际上还是在搞独立王国。首相大人暗示农会可以先过去,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就能顺理成章地对北海道的地方派动手了。
幸德秋水知道伊藤首相的用意,但是他并不介意被利用,只要是对百姓真的有好处,即便在事后会被丢出来背锅,那也无所谓。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存粹的人,并不像是林主席所提倡的那样,部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将生命完全奉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人,但幸德秋水在尽力让自己向“存粹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方向靠拢。
沉醉不知时日过,忙于工作的时候,上午四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幸德秋水暂时停歇了下来,喘口气,顺便看一看今天的新闻。他先看了《朝日新闻》和几份日本国内的报纸,然后是中国的《人民日报》及........
咦?“批孔批林”?幸德秋水诧异了,他是知道林主席对儒家那一套很有意见的,对所谓的新儒家也很反感,早就在多个场合对儒学和孔孟之道进行了批评,这“批孔”能够猜到是什么,“批林”又是什么意思?
幸德秋水心中升起奇怪的预感,往下看去,就看到是林永昌又发了一大片文章,说是要在进行国家建设的同时,也要继续进行“社会革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现代工业化社会。“批孔”是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进行批判,“批林”则是号召人民党党员进行自我批评,要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之风,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的犯罪行为,也要与“懒政怠政”的不作为现象做斗争,林永昌在文章说自己违人民党的主席,共和国的总统,是所有官僚主义的源头,是最需要进行自我批评的。
原来是这个意思么?幸德秋水将全篇文章看了一遍,心中很是震动。中国在摆脱旧时代的束缚,大踏步地向着未来前进,日本呢?大正维新比明治维新更进了一步,可是还不够彻底。按照林主席的说法,就是有太多的封建残余。伊藤首相是调和主义者,希望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但是首相大人不知道,有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或许,伊藤首相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或者是看的太清楚了,矛盾永远都是会存在的,只要将矛盾压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能够糊弄过去也就行了。在大正维新以前,伊藤首相就是这么干的,现在他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政治光谱往左边移了一些。
而且有很多事情伊藤首相也没有办法,比如“九年义务教育”,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所有人都知道是好事,可是日本没有钱实行“义务教育”。在日本,只有陆军和海军的各类军校是免费的,其他学校的学费都非常高昂,不是寻常家庭能支付的,甚至连很多藩士之后都没办法供养一个大学生。
大正维新以前就是这种情况,大正维新以后,有钱上大学的家庭多了一些,但也就是多了一些而已,不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的有志青年因为家庭贫寒的缘故,只能在陆军和海军中选择一个。这样的做法倒是能保证陆军和海军的素质,可是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就很不利了。
现在很多日本的青年多了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去中国参加“高考”,只要分数够了,就能得到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这就跟化肥的配额一样,中国政府每年给日本的名额也不多,毕竟,中国政府也不富裕,没办法支撑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幸德秋水
再次将“批孔批林”的文章看了一遍,然后摇了摇头。日本不是中国,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日本未必能办的到。伊藤首相也不是林主席,林主席可以在报纸上尽心自我批评,但是伊藤博文不能这么干。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只有等到中国完成了四个现代化之后,才能反过来提携日本进入到新时代吧。就跟之前的维新一样,要不是因为中国的帮助,大正维新能够成功吗?多半是不可能的吧。
第四百七十七章 沉睡的巨人
伊藤博文比幸德秋水更早看到《批孔批林》的文章,相比于幸德秋水和高桥是清,伊藤博文的工作明显要轻松的多。作为首相,想要整天忙的脚不沾地是可以的,想要清闲一点也是可以的。伊藤博文选择的是“垂拱而治”,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干就行了,何必劳神苦思,活得那么辛苦呢?
再说,他的年纪也大了,要是像林永昌那样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怕是要不了几天就会把自己给了累死了。
“批孔批林?林主席还是将精力都放在了文化革新上啊!”伊藤博文笑着道:“浑然没将攻略夏威夷的事情放在心上呢。对了,联合舰队应该到檀香山了吧?”
“已经夺取了瓦胡岛,正在向檀香山发起进攻。”
檀香山,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美军排成了整齐的队列,以密集队形向近卫军的阵地发起冲锋。美国陆军被欧洲列强视作鱼腩,那是因为国会的老爷们不肯拨钱,所以武器装备不够好,数量不够多,战斗力不够强。但只要花钱,只要肯总结经验教训,美军的战斗力并不差,当然,也没有太多,能达到正常水平。
在菲律宾吃尽了苦头后,美军也开始了军事改革,但不管怎么改革,在现有的武器装备条件下,进攻都是要比防御更加困难的。况且时间太短,美国佬库的军事改革一时半会还看不出成效来。
以密集队形发起冲锋的美军在交叉火力面前死伤惨重,但是美军将领依旧没有放弃,似乎只差一口气就能突破中国人的阵地了,他们绝不愿意就这么放弃。
一个团被击溃了,那就再派一个团上去,敌人已经杀到了檀香山城外,美军已经是退无可退了。要么就在这里战死,要么就是被围困起来,落得跟马尼拉守军一个下场。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砰!”“砰!”“砰!”
美军一边开枪一边前进,不时有士兵被子弹击中,或是惨叫着倒下,或是浑身一震后无声地死去。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和伤兵,马克沁发出的声响让人胆战心惊,但最让人绝望的还是炮弹落下时的呼啸声和爆炸声。
在夏威夷的美军已经全部更换了温彻斯特1905型步枪,这种速射型步枪的火力不在近卫军使用的毛瑟步枪之下,综合来说,也就比最新的毛瑟系列差了那么一点点。而且他们的人数更多,几乎是近卫军的三四倍,还有不少的火炮,按理来说,只要肯流血,定然是能将从瓦胡岛过来的中国人全部歼灭的。
但是,美军失去了制海权,附近海面上停着的都是联合舰队的战舰,不管美国陆军表现的多么英勇,也都只是无用功罢了。随便一条轻巡洋舰的炮兵火力就能比的上一整个炮兵团,更不用说战列舰了。莱特湾海战证明了老式战列舰在无畏舰面前的脆弱,秋山真之也就不指望那些前无畏舰能在海战中有什么用了,干脆就两条老式战列舰派出来给陆军提供火力支援。
陆地上的野战炮兵一般也就150mm口径,而战列舰的主炮动不动就是280mm和305mm。要是运气好,一炮下去就能消灭美军一个连。当战列舰进行齐射的时候,空气为之颤抖,烟尘和火光冲上几十米的高空,大地就像是沸腾了一般。
纵然美国人再怎么野蛮悍勇,也扛不住舰炮的轰击。跟战列舰的主炮比起来,督战队的机枪也显得不是那么可怕了。美军的冲锋被击溃了,在天崩地裂般的炮击面前,美军彻底失去了士气和组织度,仓皇逃回了檀香山。虽然这样一来就被困在了城里,迟早落得跟马尼拉一样的下场,但好歹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而且中国人说了,只要他们没有犯下战争罪行,都能在战争结束后得到释放。刚来夏威夷的时候,美军的士气还算高昂。士兵们在国内听到的说法是中国人在菲律宾率先攻击了美军,美国是受害者。所以很多士兵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虽然干了很多坏事,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干的不错,对内宣传上做的很到位,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认同这个国家的,所以他们也有爱国主义精神,这不奇怪。
没有精神是不行的,但精神并不是万能的,三份的精神才能换算成一份物资。在夏威夷这个处于太平洋正中
央的地方,失去了制海权就失去了一切。就算美军在夏威夷的军队数量翻上一倍也没用。
驻守夏威夷的美军都知道,在一两年内,美国海军是没办法跟东亚联合舰队对抗的。除非他们能将登陆的敌人赶下海去,不然的话,檀香山的失守就只是时间问题。
美军的鲁莽出击导致了一场灾难,四千多人的伤亡算的上是伤筋动骨了。不过陆军的突击也并不是没有结果,在陆军发起冲锋的时候,隐藏在周围岛屿中的鱼雷艇和驱逐舰发动了突袭,用鱼雷击中了一条运输船和一条驱逐舰,代价就是美军在夏威夷的最后一点海军力量损失殆尽,再也没有了反击的手段。
在莱特湾海战之后,美军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人留着马尼拉,就是为了让海军舰队万里迢迢地赶往菲律宾。如果不是为了救援菲律宾的那几万陆军,海军也不会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与之交战,也就不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现在敌人又使用了同样的手段,围住了檀香山不进攻,同样是在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
这一次,美国海军是不会落入陷阱了。再说,美国海军现在连一条主力舰都没有,就算想要去夏威夷跟敌人决战,也没有那个本钱。往夏威夷派了那么多陆军,只是为了能多拖几个月的时间,等到新的无畏舰下水,美国海军就算是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要是能拖上八个月,美国海军就会有两条无畏舰,一年后能有三条,16个月后四条。
查尔斯总统在国会演讲上声称,“中国和日本唤醒了沉睡的巨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威廉二世的好主意
美利坚合众国无疑是一个巨人,所以林永昌不能让这个巨人在亚洲站稳脚跟。为了将美国从亚洲赶出去,中国和日本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在将来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但不管怎么说,东亚联盟打赢了,总比打输了要好。东亚联盟在将来还会为现在的战争买单,但美国已经为战争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近卫军登陆夏威夷,多先后解放了奥胡岛、卡胡鲁伊和胡洛普等岛屿,并在联合舰队的支援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四倍数量的美国陆军,随后兵围檀香山,以一万人兵力将三万多美军堵在了城里。
噩耗传回北美后,美国再次爆发了一波恐慌的高潮。
“......有人声称在.洛杉矶附近海面上看到了敌人的战舰,消息传出后,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洛杉矶的市民纷纷出逃,道路上挤满了仓皇失措的百姓........事后发现,那只是虚惊一场,是将荷兰的货轮当做了战舰.......”
“.......在加尼福尼亚,人们争相离开城市.......乡下人用铁丝网和木头加固他们的农场........有人砸破了博物馆的大门,将南北战争时代的12磅拿破仑炮拉了出去,说是要用大炮保卫他们的棉花田........”
“........一切都乱套了,到处都有坏消息传来,尽管政府再三辟谣,但总是有新的谣言冒出来........按照一些二流报纸上的说法,美国已经快要灭亡了.......”
“........最离谱的是,连东海岸也据说出现了中国和日本的军队.......有人信誓旦旦地声称他们看到了敌人在用大炮轰击纽约........”
新上来的查尔斯总统头大如斗,他根本不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现在的混乱局面,只能按照过往的经验,让各州多组建一些民兵。就算美国陆军战斗力不怎么样,只要爆出几百万的军队,堆也把敌人给堆死了。
在美国上上下下都惊慌失措的时候,英国和德国再次表示了愿意进行调停。大英帝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和非洲是竞争对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准备联手从美国的身上割几块肉。在这个世界上,弱小就是原罪。美国人在战场上打的那么难看,丢尽了帝国主义大家庭的脸面,英国和德国都不是善茬,见到了机会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夏威夷陆地上的战争分出胜负后,林永昌就让外交部跟英国人再次进行了接触。陆征祥在跟朱尔典的会晤中请求英国出现进行调停,并表示愿意将夏威夷交给英国。当然,真正的说法不是交给英国,而是重建夏威夷共和国,中国、英国和日本保证夏威夷共和国的安全。
朱尔典认为中国人这是包藏祸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林主席的气魄很大。将打下来的土地交给另外一个国家?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不会干这种事情,更不用说俄罗斯这种对土地有着非一般执着的国家。
中国人的条件很快传到了伦敦,英国首相和一些内阁大臣对中国人开出的条件非常感兴趣。夏威夷地处太平洋的正中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只要能得到夏威夷,就能得到非常大的战略优势。早在几十年前,英国就宣称过夏威夷的主权,不过后来被美国佬给抢走了。
但是也有一些内阁大臣和议员反对占领夏威夷。夏威夷对东亚联盟和美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对英国的用处并没有那么重要。英国在北美有加拿大这个属国,在东南亚有新加坡等地方,根本就不需要夏威夷,那里又不是盛产黄金。
“这是中国人的阴谋,他们是想要让我们承担美国人的怒火,并且帮他们挡住美国人!”
林永昌的确是这么想的,年产两千万吨钢铁对100年后的中国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年代真是有点吓人,要是英国人收下了夏威夷,中国就能安安心心地多种几年地了。美国差不多已经到达了极限,只要不能向外扩张,就只会在繁荣和危机之间不断震荡。中国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民路线”肯定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况且现在的“资本主义”还没有更新版本。
“美国现在同时开工了三条无畏舰!”反对拿下夏威夷的大臣们对中国人的打算看的很清楚,“要是我们获得了夏威夷,就将直面美国海军的挑战!”
但是赞同派也有他们的理由,“难道不拿下夏威夷,我们就不会面临美国海军的挑战吗?我们要保持绝对的海军优势,不会畏惧任何挑战!”
拿下夏威夷有好处,不要夏威夷也有道理,赫伯特*亨利首相和大臣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还是决定吃下中国人送出来的诱饵。大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制霸四海是长久以来的国策,怕什么美国的挑战?美国人会打仗吗?要不是法国佬失心疯了,一百年前就讲那些逆贼杀得干干净净了!
中国人既然敢把夏威夷送出来,大英帝国就敢吞下去!
英国政府因此全力支持东亚联盟对美国的战争,在调停谈判中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不光是要拿走夏威夷和中途岛等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还要让美国付出大笔的战争赔款。美国政府自然是不会屈服的,但是东亚联盟和英国人联起手来,有扶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家的意图。
东亚联盟没有足够的运力部署几十万军队到美洲,可是英国人有。东亚联盟也不需要运几十万军队到美洲,只要拍出个十万人,加上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陆军,说不定真的能把美国给肢解了。
林主席不赞同派十万大军去万里之外的美洲打仗,不是抽不出军队来,而是没有这么多钱和装备。如果英国人愿意出钱,也不是不行。但是英国人只想捞好处,不想费心费力地再跟美国打一场大仗了。英国政府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不光是因为对于陷入战争泥潭的担忧,也是因为德国在调停的过程中明显的偏向了美国。
英国的利益在全世界,德国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英国人在欧洲制造的牢笼。英国人对美国进行打压,德国就想要拉拢美国。哪怕因此而破坏了中日和德国之间的合作也在所不惜,东亚联盟是很强,但是美国更强。要是能调和中日和美国之间的矛盾,然后把中国、日本和美国都拉进同盟国,同盟国的实力立刻就能压倒协约国了!
只能说,威廉二世总是会想出一些好主意。
第四百七十九章 名将
德皇威廉二世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但是出生三天后护士发现,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以至于患上了厄尔布氏麻痹症,这导致他的左臂肌肉萎缩。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痛苦治疗,也未能改变威廉二世身体上的缺陷,这让他变得非常敏感,经常在自卑和自负之间反复横跳。
他第一个提出了“黄祸论”,后来又自己把黄祸论吃下去了,主动提出要跟中国结盟。威廉二世放弃了俾斯麦主导的“大陆政策”,转而使用“世界政策”,疏远了俄罗斯,自己解散了三皇同盟,后来又给沙皇尼古拉二世写信,想要把“三皇同盟”重新捡起来。
威廉二世在几年前还提出过“中德美”大联盟的构想,德国的科技水平、美国的工业实力、中国的人口数量,这三者加在一起,岂不是天下无敌?要真的能完成这一构想,“中德美”大联盟和“三国同盟”就能保证德国利于不败之地。
但是美国佬不敢挑战英国的霸权,中国也无意于向世界霸主发起挑战,因此威廉二世的好主意就这么流产了。现在东亚联盟跟美国打了起来,威廉二世看到了组建“中德美”大联盟的曙光。为了菲律宾和夏威夷那么点地方打生打死有什么意思呢?大家联起手来拆掉英法主导的殖民地体系,地盘有的是!
光是非洲就足够大家吃的满嘴流油了,还有澳洲、加拿大,新西兰,东南亚等地方,这都是肥肉啊!哪有放着肥肉不吃,非要啃硬骨头的?
威
廉二世的想法很好,要是几大列强联起手来,打败英法俄协约国不是问题。而且美国有很多的德裔,其中一些人进入了上流社会,美国跟德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还算不错,肯定要比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密切。大家都是被英国打压的对象,为什么不能一起反抗英国的暴政呢?
但是,威廉二世的想法也只是看上去很好罢了。
林永昌不介意跟美国结盟,但美国人现在对中国和日本是怀着恐惧和仇恨的,怎么可能突然跟敌人结成联盟?美国可是民选政府,哪怕是表面上的,也必须要顾忌民意。就算是君主制的德国和沙俄,皇帝也不是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
1907年的世界上,列强们在忙着造无畏舰,中国在忙着搞建设和文化革新,从“整风”到“批孔批林”,这也只是刚刚开始,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林永昌在文化革新上花了很多精力,取得效果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说好。因为有外挂在身,对林永昌来说,发展生产力会比较容易,想要改造思想却很困难。在生产力没有达到那一步之前,很多东西人民是不会理解的。
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相比于主席来说,他的优势有很多,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按照他自己的估算,至少还能再活个五十年,不需要像主席那样着急。只要活的够久,就能将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导师就是天不假年,这才导致后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人将苏联后夜袭群:六九四⑨,三陆①③伍来的失败怪罪到了导师的头上,但是导师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俄罗斯,最开始考虑的是能不能生存下去,毫无疑问,这个最大的问题是被解决了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能指望前人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林永昌现在一手抓生产建设,一手抓精神建设,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至于夏威夷的战争,他相信王虎和【近卫军】是能够对付的。毕竟,王师打仗的手艺很潮,现在还没有科技和火力上的优势,被按着锤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欧洲和美洲,人们不这么看。人民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几乎每次都是以多打少,才能取得了那些辉煌的战绩。即便总体上兵力和火力处于劣势,也要用机动和拉扯的办法,在局部战场上聚集起更多的兵力或是火力。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的兵法兵书和军事家教材,核心就只有一句话,“以强击弱”。不管是加强部队的火力、激励部队的士气、修建工事,还是增加兵力,都是为了在交战的瞬间能够“以强击弱”,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这个原则来的。
谁要是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付出血的代价。
但是,在夏威夷,人民军用一万人就打败了四万美军?好歹美军是列强之一,哪怕是垫底的存在,那也是列强。以一敌二并能战而胜之的,就可以称为名将。“即便是最伟大的将领,也只能以一敌三”,当然在,这是在交战双方的军事科技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以一敌四已经超乎了美国军方的预料,虽然是有海军优势,但好歹也不应该败得这么惨。
要是战斗力达到了1:4的程度,十万人民军就能抵得上四十万美军?将军们都知道战斗力不是这么算的,但是普通民众却不能不感到惊惧。民间的恐慌进一步的北加大,西海岸的美国人纷纷跑路去中部和东部。
经济危机差不多十年一次,在1907年的时候,美国本应该进入新的繁荣期,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西海岸的市面上一片萧条。有钱人纷纷跑路,没法跑路的人则是在家里囤积食物和武器,准备跟来袭的中国佬拼个你死我活。
即便德国对美国施放了善意,但是东亚联盟和英国给美国的压力太大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方面都面临着压力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强硬正在被一点点的碾碎。
“四万人被一万人打败了!斯内普就是个蠢蛋!”
为了美国的面子,麦克阿瑟和潘兴不能死在菲律宾,也不能成为俘虏,在马尼拉被围之后,美国政府想方设法把麦克阿瑟和潘兴给接了出去。美国军方原本认为麦克阿瑟和潘兴徒有虚名,在将这两人从菲律宾接回美国后,立刻对两人进行了审讯,然后将他们给边缘化了。
现在看来,麦克阿瑟和潘兴算是打的很不错了,能够以劣势兵力抗那么久,还一度将中国佬打的节节败退,这哪里是徒有虚名?分明就是盖世名将!
第四百八十章 赔款
斯内普四万人被一万敌军打的大败,美国军方这才醒悟过来,不是麦克阿瑟和潘兴无能,而是敌人太强了,于是又将老麦克阿瑟和潘兴请了回来。
阿瑟*麦克阿瑟年纪大了,只是给了他恢复了名誉和待遇,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潘兴。潘兴不光是恢复了待遇,还升了一级。美国陆军总
参谋部将潘兴请了过去,让他给将军们讲解敌人的战术特点,并让其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供陆军部队学习。
潘兴从马尼拉逃出来之后,就已经在着手检讨菲律宾之战的得失,对敌人的装备、编制和战术进行了总结,他还通过关系收集到了《民兵训练手册》和一些其他的资料,现在正好一并拿出来。
陆军参谋长詹姆斯*富兰克林*贝尔对潘兴十分满意,下令将潘兴总结的经验教训编入军事教材,并询问潘兴,“要是让你去接管夏威夷的部队,你能守多久?”
潘兴当然是拒绝了,他根本就不回答这个问题。刚从马尼拉那个火坑里面逃出来,现在又要去另外一个包围圈里面?他才没这么傻呢。就算陆军知道他的功绩,民众的口水也足以将他给淹没了。
“夏威夷已经是死地,换成我也不会比斯内普将军做的更好。”潘兴说道:“除非海军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补给和士兵过去,否则的话,檀香山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
潘兴不愿意去背锅,詹姆斯也不逼他。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几十年没打仗,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很少,挑大梁的都是南北战争后进入军界的,战争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几年前跟西班牙人作战的时候表现的很糟糕。潘兴算是美军新一代中比较出彩的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名将,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去夏威夷背锅。
因为人民军彪悍的战绩,埃尔文*冯*鲁登道夫的报告也被重视起来了,主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坚持。鲁登道夫带着军官团从中国返回柏林后,得到了组建一支实验性部队的机会。对军人来说,能打是唯一的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鲁登道夫得到了一个师的兵力,以及三个月的训练时间,等训练结束后,将会跟总参谋部安排的另外一个师进行对抗演习,以此来检验“步兵渗透攻击”战术是否有效。
学习强者是所有国家的本能,不光是日本,德国和美国也一样。普法战争后,美国就仿照德国建立了参谋部,现在被人民军胖揍了几顿,他们也开始学习人民军的装备和战术,不过军事上的战术可以学习,但是涉及到政治方面的事情就被通通都被无视掉了。统治阶级从来都不会放弃手中权利的,除非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
美国政府在紧锣密鼓地加强军备,并不想接受屈辱的条约,但是很快,他们的强硬就被彻底粉碎。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来自于夏威夷,在经过两个月的围城后,檀香山市内的美国守军放弃了抵抗,选择了投降。
【近卫军】的士气高达13.68,还有火力和机动上的加成,以及战舰的火力支援,对美军形成了近乎于碾压的局面。但这并不是美军投降的主要原因,即便【近卫军】再怎么强悍,也还是肉体凡胎,被子弹击中也会受伤,也会阵亡。美军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城中的粮食即将耗尽。
夏威夷不是盛产粮食的地方,这里的人口不多,也没有多少粮食储备。本地人吃点瓜果,打点海鲜,也就能对付过去。多了几万大兵,那就是多了几万张嘴,檀香山城中的粮食可支撑不了这么多人的胡吃海喝。
斯内普曾经多次派遣部队发起反攻,但结果都是以损兵折将而告终。后来他放弃了反击,整天朝华盛顿要援军和补给,但是美国海军现在没办法跟联合舰队决战,只能缩在港口里面,所以斯内普中将的求援电报室一点用处都没有。
没了粮食,没有援兵,这仗还怎么打?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