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第五百七十二章 激战
德国统治者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道理的。
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虽然被击退了,但是在交换比上却大占便宜。英法联军损失超过了25万人,德军的伤亡不到二十万,协约国只是惨胜而已。
从人民军那里学来的【步兵渗透】战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德国总参谋部决定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彻底粉碎英法联军的抵抗。
德军的新一波攻击异常凶猛,在数千门大炮的轰击下,英法联军损失惨重。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军重点发展了速射炮,搞出了“75小姐”这种跨时代的野战炮。在将近一个月的战斗中,75小姐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这种速射炮在熟练炮手的操作下,最高射速能达到每分钟15发炮弹,简直就离谱。这是1911年,又不是2011年。
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就是依靠数百上千门速射炮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并在援军到后逼迫德国人放弃了进攻。随后,战争进入到了另外一个阶段。
当双方兵力密度大到没办法渗透的时候,速射炮失去了对战场的统治地位。德国的速射炮是没法国人那么变态, 可是德国却有更多大口径的重炮。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280mm口径榴弹炮射速不够快,但是射程远超野战炮,而且威力大得惊人。
后来德军还拉来了305mm口径的超重型榴弹炮,威力和射程都进一步的加强了。德国重炮把法军炸得尸横遍野,编制到连队的迫击炮在射速上也不逊色于发过的速射炮,德军一口气将英法联军又赶回了马恩河边上。
但是德国重炮的机动性很成问题,没办法跟随步兵师快速前进。在运动战中,迫击炮的威力和射程都比不上75小姐。英法联军和德军都想包抄对方的侧翼,却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倒是德军在混乱中发挥出了【步兵渗透】的威力,一度杀到了巴黎城下,据称德军的前锋已经能看到埃菲尔铁塔,但这是德军离巴黎最近的一次。德军装备了很多的机枪,还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英法联军也有同样的装备。
法国人在东南亚被锤了两次,付出了血的代价,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而且还有不少法国志愿者去过远东,在人民党的指挥下跟美军血战了一年。那些志愿者回来后,也带回来了人民军的战术。当德军推进到巴黎城下的时候,这些志愿者们站出来组成了一支支的作战部队,跟德军进行了殊死拼杀。
仓促成军的四千多人很快就伤亡殆尽,但是他们给法国争取了时间。
德国人杀到巴黎城下的时候,城中有很多人热血沸腾,要跟德国佬决一死战,但是也有很多人惊慌失措,并产生了畏战的情绪。在这个时候,约瑟夫*霞飞总参谋长发挥了定海神针一般的效果。
“法兰西绝不会屈服于德国人的武力!”
城中的上层人士在向南方逃难,霞飞却是以近乎残酷的冷漠组织军队。他用广播向整个巴黎发布命令,“国家需要每一个成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议员还是夜袭群:陆九四玖,三陆①三五工人,所有人都要加入到战争中来。”
“任何逃离巴黎的成年人都将被定为叛国罪!”
在战时,叛国罪可以就地枪毙而不经审判。约瑟夫*霞飞痛下杀手,上层人手都被他宰了上百个。这个时候,他就是最大的上层....之一。他将一支支部队扔到了德军前进的路线上,任由他们被德军的攻势所粉碎。所有的伤亡都是值得的,在法军承受巨大伤亡的时候,霞飞将巴黎城中所有的马车和汽车都搜集了起来,然后将部队和补给品运送到前线去。
法军在前线的兵力很快就超过了德国,他们缺少重炮,就将那些老古董从博物馆里面拖了出来,这让法国熬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天。随后,德军耗尽了进攻势能,并且有被包围的危险,只能向后撤退以拉平战线。
事实证明,在兵力密度和重火力太凶猛的情况下,【步兵渗透】战术也没那么好使。到了这一步,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算是彻底破产了,英法联军和德军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奔向大海”的成就。运动战已经结束,战争进入到了堑壕战的阶段。
英国和法国将大量的民用工厂转成了军工厂,用以武装越来越多的部队。前线的兵力密度和机枪大炮的数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每天都要消耗无数的弹药。开战才两个月,法国就打光了几十个军火库中的炮弹。法国开动了所有的机器制造军火,但是依旧不够用。而且重炮没那么快制造出来,前线又非常需要。
为了应对德军的重炮,法国决定从国外购买。美军有不少重炮,但是美国佬的大炮质量不够好,数量不够多,再加上潘兴将军正在攻打墨西哥城,同样需要重炮。现阶段,能够成批出售重炮的,就只剩下了东亚联盟。
英国和法国想要购买150mm重型榴弹炮,联盟
当然不会不答应。卖一门炮的价格够造上三门的,用过了的大炮还能卖上崭新的价格,简直就是暴利。
联盟不光是从部队和库存中搜罗了近一百门150mm榴弹炮,还把280mm口径的榴弹炮也打包卖给了协约国。其他的,比如炮弹,炸药和清理炮膛的猪鬃之类的东西,只要协约国想要,都是敞开了卖。
除此之外,中国还向协约国推荐了20mm高炮。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制霸了天空,给协约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无尽的恐慌。只要是能出动的时候,齐柏林飞艇就会出现在英法联军的头上扔炸弹。
英军和法军出动了双翼螺旋桨飞机去对抗德国人的飞艇,但是效果很不好,在“射击协调器”被发明之前,木头飞机的战斗能力很差,只能用来进行侦查和进行校射。
中国生产出来的20mm高炮其实没多少技术含量,但是胜在有一大批的存货,立刻就能用。英国掏钱将两百多门高射炮都给买了下来。就算不是用来打飞机打飞艇,用来打步兵也是好的。
西线战场上,每次战斗都是成千上万发炮弹开路,不管是有多少军火,都能被消耗得干干净净。
第五百七十三章 沙龙
得知中国开始向协约国售卖军火和其他战略物资后,德国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了外交部长唐绍仪。在会谈的时候,大使先生非常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表示抗议,“.......这会极大地损害中国和德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这只是生意。只要给钱,我们也可以卖给德国。”
“能负责送到德国港口吗?”
唐绍仪面带微笑,“中国只卖货物,不负责运输。”
大英皇家海军可不好对付,英国人杀红了眼,已经开始拦截所有驶向同盟国的船只了。那帮家伙连美国船都不放过,更不用说中国船了。外交无非就是威逼利诱,但是德国现在能怎么威胁中国呢?是派遣上百万大军横跨世界岛,杀到亚洲来,还是将德国的舰队开到南海?
利诱倒是有办法,中国欠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两亿多金马克,德国政府可以拿这个做点事情,但中国绝不会为了两亿马克就加入世界大战,做生意可比打仗实惠多了。
不光是英国和法国在向东亚买各种物资,俄国也是一样。俄国的工业实力比法国还差,根本就打不起世界大战。在战争爆发之初,俄国陆军大臣认为他们的弹药储备能支撑一年,但是并没有,实际上在一个月内就将前线的炮弹消耗完了。交战才两个月,俄军已经打光了2/3的炮弹储备。
之所以没有全部消耗光,是因为俄国的交通太啦垮了。俄国动员的时速是很快,但仅限于靠近欧洲的部分,在其他地区,俄军集结起来的部队没办法及时运到前线去,前线的炮弹打光了,武器弹药和粮食药品还堆在后方的仓库里面,或者是干脆露天堆放着。
英国和德国也不是没有腐败,但好歹还能维持国家正常运转。俄国则是腐败到了国家已经无法正常运转,必须要依靠英法的贷款才能活下去的地步。
德国开始总动员后,沙皇也签署了总动员令,动员了大批军队。在俄国西部地区有30个军,总计有96个步兵师和37个骑兵师,总数大约270万人,另外加上90万特种后备军和要塞部队。到动员第13天,原来驻扎在亚洲地区的军队加入序列,因而俄军总数增加到了1830个营、1250个骑兵中队和6720门大炮,总计大约500万人,这个数字中约有2/3为战斗人员。
看上去很好很强大,但是,俄军前期所能使用兵力的极限就是第一波动员出来的八十万大军,而其中有三十万人是基本上没有什么训练的新兵。八十万大军中的一半人用于进攻东普鲁士,另一半用于进攻加利西亚。直到一个月后,俄军的第二批部队才赶到了前线。这时候东普鲁士的战事已经结束,俄军损失了25万人,被迫退回了边境线的另一边。
沙俄帝国的腐败能跟前朝相媲美,政治、军事和经济都是一塌糊涂,但罗曼诺夫家族很有钱,俄国的那些大贵族也很有钱。据林永昌所知,高尔察克就带着500吨黄金跑路了,也有说是1600吨的。虽然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中的事情,但也可以作为参考。
俄国想要从中国购买武器弹药和药物,林永昌觉得可以,看在奥尔加和亚历山大的份上,还可以给俄国人打个九折,在价格翻倍之后。这是真的打折了,卖给英国和法国的军事物资都是翻倍后再加价几成的。
中国开价太高,俄国人认为太没有诚意了,然后拒绝了被敲竹杠。林永昌也不着急,等到德军杀进俄国腹地,沙俄政府的那帮官员就会知道好歹了。
因为沙俄帝国在东普鲁士遭遇了惨烈的失败,尼古拉斯大公和康德拉琴科等人离开了西
伯利亚大公国,返回俄国参战去了。他们带去了数千名精锐士兵,还有西伯利大公国的大部分将领和军官。这些士兵和军官都是按照人民军的操典训练的,战斗力很不错,就是人数太少,在动辄几十万人的世界大战中起不到什么作用。
随着大量的俄罗斯人前往欧洲,西伯利亚的人口比例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人已经下降到20%以下了。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没兴趣去保卫沙俄的,能响应尼古拉斯大公号召的都是俄罗斯人。
除了提供志愿军之外,奥尔加公主还在西伯利亚展开了募捐活动。契科夫和安德烈他们做出了表率,分别捐了一百万卢布和八十万卢布,居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及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踊跃捐款,很快就收到了三千多万卢布。
然后契科夫和安德烈他们买了一大批面粉衣服什么的,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了俄国。不过后来这批物资离奇的失踪了,谁也不知道落到了什么地方。沙俄的铁路系统一团糟,火车经常晚点,有时候还会停在半路。不光是西伯利亚大公国的捐赠物资会无缘无故的失踪,沙俄自己的物资也是一样。
前线的强势缺少武器弹药,还要饿着肚子打仗,后方的粮食和布匹却胡乱地堆放在野地里面。一场大雨下来,各种物资都会有不少的损毁。
在给沙俄帝国的捐款活动结束后,契科夫先生新买了两辆小汽车,安德烈先生则是在海参崴城外新买了一栋别墅。两位先生都是海参崴的头面人物,他们经常在沙龙活动中深情地表达对俄罗斯母亲的热爱,有的时候喝多了,还会当众朗诵普希金的诗歌。
不过林永昌对普希金不是很感兴趣,他派人给契科夫和安德烈传了个话,“你们怎么干都行,但是不能把主意打到奥尔加大公的身上。”
什么“士绅的如数归还,剩下的三七分账”,这都是中国人玩剩下的把戏,还有“火龙烧仓”,“阴兵借粮”,中国历史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
看完信件后,契科夫浑身冷汗直冒,醉意立刻就消失了。他取消了跟芭蕾舞女演员共进午餐的计划,赶着去将两处产业无偿转让给了奥尔加大公。安德烈和其他几位先生也是同样的操作,将名下的店铺和庄园纷纷献给了奥尔加大公或者是亚历山大世子。
“我们对奥尔加大公的爱戴无人可比!”
安德烈先生在又一次的沙龙上这样说。
第五百七十四章 自由
欧洲的战争已经呈现了长期化的趋势,协约国和同盟这两头巨兽互相撕咬,各有胜负。中央的常委们放下心来,决心将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外贸易(主要是对协约国)上面,别的不说,将外债都给还上就行。
既然要发展对外贸易,那就要重点投资沿海的城市。上海和广州都希望能承担这个责任,两地的领导都向中央表了决心,认为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上海曾经是十里洋场,广州有“十三行”,确实是有对外贸易的传统,但是林永昌决定还是先到南边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做决定。
“林主席说要看一看?”
“林主席南巡了!”
“那我们也要准备起来,要让主席看到我们最好的一面!”
林永昌已经不是国家主席了,却没有将党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交出去,这就使得中国的事情跟以前没什么分别,很多人还是习惯性地将林主席看成最高领导人。王琦倒是对此不怎么在乎,反而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
从长安出来后,林永昌沿途考察了南方的农村和城镇。时值十月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田野中的稻子沉甸甸的,看上去就叫人高兴。今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成。
“你们这里平均亩产能到多少斤?”
“要是有足够的化肥和农药,能到.......1500公斤!”
“1500公斤?”林永昌闻言皱了皱眉头,“平均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
“额........这是最高产量,平均亩产能有1000公斤!”
林永昌叹了口气,“亩产一千公斤?你怎么不说亩产一万公斤?再找个人站在稻子上拍照,就能作为证据了。”
人民党现在还处于潮气蓬勃的阶段,党内的同志都认同“能者上,不能者下”的规矩。但什么是“能”,什么是“不能”?
那就要看政绩了。粮食产量就是政绩的一部分,要是在任上将粮食产量提高个五六成,来自于翻倍,这么醒目的政绩就能让人继续进步。林主席对现阶段的成就都不是很满意,认为中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既然这样,就有人很多人想要做出更多的成绩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即便是到了新中国也是一样。有人说会与人打交道是情商高的表现,但一
个国家如果都是这种高情商的家伙,那还有谁去搞建设呢?
“主席,您.........”
林永昌将手中的泥土碾碎,任由其从指缝间落下。随后他拍了拍手掌,“让纪委.......算了,叫安全局的同志们过来查一查,要是真的能达到亩产1000公斤,那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
水稻能达到亩产一千公斤吗?这是有可能的。按照农科院的实验,在最好的田地里面种植,进行最好的照顾,最高产量能达到1200公斤。但那是最理想的状态,平均亩产肯定是达不到这个产量的。
林永昌在好些年前就提出了“水稻三系杂交”的理论,农科院的同志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使得水稻的产量提高了不少,但是离真正的高产水稻还有一些差距。林永昌是不相信现在一个县的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的。
他瞥了一眼跟在边上的县长和农业口的干部,见到几人都是面色如土的模样,不禁摇了摇头。弄虚作假,谎报政绩,主要负责人大约是可以开始收拾行装了。
或许刚才说“亩产1000公斤”的那人是受了下面的蒙蔽,或许不是,不管是不是,既然他敢这么说,那就要为说出来的话负责。
林永昌一路向南,先去了上海,然后又去了广州,最后抵达了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海边浪花飞溅,乱石穿空。极目远眺,岛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林永昌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说道:“就是这里吧。”
上海和广州不是不好,但就是太好了,官僚主义的作风盛行,还不如挑这个小渔村好了,空白的纸上才好作画。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没办法跟上海和广州相提并论的。但只要有政策上的倾斜,想要发展起来并不会很困难。
真正困难的是在战争结束后,到时候国际环境又会有一次打的变化。在大部分人还在为欧洲的战争而欢欣鼓舞,或是恐惧战栗震惊的时候,林永昌已经在考虑战后的事情。
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战争总是会有结束的时候,现代战争太烧钱了,没有哪个国家能一直全力以赴地烧下去。现在各国的民间都是支持战争的,上上下下都充满了狂热的气氛,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等到伤亡人数打着滚地往上翻的时候,厌战情绪就会弥漫开来了。
1911年的秋天,林永昌在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上海和广州的领导很失望,总体上来说,还是上海的领导和干部更失望。上海是直辖市,能管的只有上海滩及其周边地区。广州却不是直辖市,虽然最后重点投资的地点没有选在广州,但那个小渔村是在广东的范围内,这对广东省的领导们来说就是好消息。
中国卯足了劲在生产各种各样的物资,以填补英法等国永远填不满的胃口。而在美洲,潘兴将军统帅的美军终于杀进了墨西哥城。在长达两个月的激战后,坚守在城中的墨西哥人和志愿者死伤惨重,他们给与了美军以重大杀伤,在弹尽粮绝后,终究还是没能守住城市。
美军夺取了墨西哥城外的几处制高点,将大炮架在了山上,然后朝着市区猛烈开火,将墨西哥城炸成了一片废墟。到了这个时候,墨西哥城的失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继续打下去只是徒然增添伤亡而已。
王虎决定将部队撤出去打游击,但是一些墨西哥人和志愿者都不同意,他们坚称要与墨西哥城共存亡。然后,他们就跟墨西哥城一起在火焰中被焚毁了。
美军在攻入市区后展开了血腥的杀戮,并且在劫掠后将墨西哥付之一炬。王师向来喜欢杀人放火的,在墨西哥这里算是重操旧业。他们还算是进步了不少,没有像几十年前那样用墨西哥人的人皮做靴子。
就算有,也不多,至少美国的报纸上是这么说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时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声称美军是去解放墨西哥人的,说王师给墨西哥人带去了自由。
墨西哥人是得到了自由,死亡的自由。
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赚
美军将墨西哥城付之一炬后,并没有如同王虎预料的那样,一路杀到巴拿马去,反而是将大部分军队撤了回去,只留下了不到十万军队镇守墨西哥各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暂时停止建造新的战列舰,这是美英中三国谈判的成果。
在经过了三四个月的艰苦谈判后,终于得到了三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英国政府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给巴拿马政府,美国暂停《第二次海军扩大法案》,中国也会放弃建造超无畏战列舰的计划。
欧洲大战的激烈程度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协约国现在什么都缺,只要美国能生产出来,英国佬和法国佬就会用真金白银来购买。困扰美国许久的问题
就这么解决了,半个世界向美国敞开了市场。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在墨西哥打生打死?赶紧赚钱才是真的。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更是第一大工业国,相比于东盟,美国对协约国更重要。所以英国政府只能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拱手让出,但是英国政府从来都不会干人事的,就算是要撤离,也会留下很多后手。巴拿马运河不是直接给了美国,而是交还给了巴拿马政府,这样又来,美国想要重新开凿这条运河,就要先跟巴拿马政府进行谈判。
这对英国没有好处,但是,只要能让美国难受,英国政府就高兴了。英国要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保持世界第一的实力,对既得利益阶层动刀子进行改革太困难了,还是把其他国家也拖入到烂泥中打滚吧。
美军将主力撤离墨西哥后,当地的局势右边的动荡起来。当美国大兵的数量有六十万的时候,他们能勉强将墨西哥的反抗情绪给压下去,等到只剩下十万人时,美军就只能控制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其他的地方则是被游击队和各路豪强所占领。
这样的局面非常糟糕,让很多人想到了八年前的菲律宾。当时的情况跟现在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是也差不了太多。潘兴对华府的命令非常不满,要么就不撤兵,要撤就撤个干净。虽然攻下了墨西哥城,但是并没有完全消灭墨西哥的抵抗势力,现在打了一半撤兵,是想要把墨西哥变成第二个菲律宾吗?
潘兴乘坐着火车赶回华盛顿后,在国会大厦里面慷慨陈词,想要让国会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保证将墨西哥的事情处理的干干净净。但是国会的老爷们有别的主意,他们打算把墨西哥一分为二,西边的半个并入美国,剩下的半个让墨西哥人自己处理,那些反抗分子就让他们去东墨西哥,这样只用在边境上放几万人就行。
总之一句话,少花钱多办事。现在的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但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这时候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债务国,还欠着英法等国很多很多钱,总债务高达50亿美元。能够成为欠钱最多的国家也是一种本事,像是中国和日本,想找其他国家借这么多钱都不可能。
美国政府之所以勒令潘兴撤兵,主要是因为没钱。
战争刚爆发的时候,美国并没有获得超额的利润,反而遭受了当头一棒。欧洲开片后,全球股市大跌,金价飞涨,纽交所股票抛售剧增,交易量直接上升了3倍多。抛售风险资产,囤积硬通货永远是乱世求生的最佳选择,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纽交所的交易量创下纪录,巨大的抛盘导致很多美国股票的单日跌幅超过了30%,通用汽车的股价从54美元直接跌倒了34美元。
在伦敦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后,纽约交易所也很快关门了。要是不纽交所继续交易,那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没关门的交易所,欧洲倾泻而来的卖单将直接把美国股市砸垮。
但关了股票交易所不代表美国就能幸免于难,因为美国的银行还要正常营业,所以欧洲的存款人蜂拥前来提取存款,兑换黄金,美国各大银行遭遇了严重的挤兑,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向海外,部分银行还因为扛不住挤兑破产。
战争不但重创了美国的金融业,导致交易所关门,银行倒闭,战争也重创了美国农业,开战前的一个月,德国从美国进口了260万蒲式耳小麦,但开战后,德国却没进口一粒美国小麦,美国的棉花也同样卖不出去,为了避免南方的棉农破产,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带头买了一大包棉花,还呼吁每个家庭都买一包。
战火让美洲成为孤岛,美国农产品出不去,却要眼睁睁看着股市崩盘,大笔黄金外流。美国国内悲观情绪弥漫,经济好像很快就会万劫不复。说好的大发战争财呢?
经济状况是如此的糟糕,美国没办法继续打下去,华府连续几次下令从墨西哥撤兵,到后来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留在墨西哥。
要是经济状况继续恶化下去,美国政府就打算把所有军队都撤回去了。但是情况很快就出现了转机,转机是从英国皇家海军完全控制北大西洋开始的。随着英国海军控制了大西洋航道,欧洲与美洲的贸易终于再次畅通,打仗也要吃饭,而且会吃的更多,欧洲开始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青壮年应征入伍,欧洲农业在战争期间的歉收已成定局。
另外,德国控制了波罗的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达达尼尔海峡,另一个农业大国,沙皇俄国的农产品无法流入欧洲,战争期间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额涨了5倍多,棉农数钱数到手抽筋,总统再也不用帮着销棉花了。
除了农业的繁荣,欧洲的大规模战争,还给美国送来另一份大礼,战争创造了对钢铁、车辆、通信工
具、铁路设施和船只的巨大需求,美国工业迎来大发展。
在欧洲大战爆发之前,拉美与亚洲工业品市场都是被欧洲列强控制,战争期间欧洲国家自顾不暇,殖民地市场门户大开,美国商品席卷亚洲与拉美,再次大赚一笔。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