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第六百六十八章 皇帝会战
协约国最高司令部很快收到消息,德军在列日要塞附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英法美三国联军死伤惨重,三天内伤亡了六万多人,丢掉了七十多辆坦克和两百多架飞机。
据悉,前线新出现了十几个德军步兵师的番号,间谍传回来的消息称,德军总参谋部准备将最后的预备队都调往右翼(协约国的左翼)。既然这样,最高司令部同样加强了左翼的兵力,并且往比利时境内送去了大量的技术兵器。
能用炮弹解决问题的事情,美国佬都喜欢用炮弹解决。年产4000万吨钢铁的美国佬,就是这么的豪横。美军统帅潘兴宣称可以再来一次持续7天的炮击,将德军的抵抗融化在钢铁风暴之中。
潘兴之前指挥美军参与了南线的战斗,知道美军和德军之间战斗力的差距。所以他不跟德国佬硬碰硬地战斗力,遇到抵抗就呼叫炮火支援。
这种打法很无赖,但只要有用就行。
德军和英美法联军大量地涌入比利时境内,前线兵力和火力的密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协约国联军的火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100亿美元的贷款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美国舰队护送运输船带来了海量的物资,包括食物和炮弹。
德军的远程重炮数量并比协约国少不了多少,但是,德军可用的重炮弹数量没法跟敌人比。总参谋部往比利时战场运去了40万发炮弹,包括280mm和305mm的榴弹,而协约国方面光是重型炮弹数量超过了100万发,这还只是开始,协约国总司令部计划往比利时运去更多的重炮弹。
柏林,总参谋部。
“........在比利时战场上出现了30个英国师,30个法国师,还有12个比利时师........”
协约国军队杀回了比利时之后,很快就将比利时人武装了起来。那些比利时人在战场上很卖力,战斗力比从印度和非洲调来的军队强得多。
“.......敌军在比利时投入了至少3000架飞机和400辆坦克,而我军右翼只剩下1200架飞机,40辆坦克,大炮数量对比约为5000:4000,迫击炮数量比为2000:3200,.........”
“........我军的炮弹储备远少于敌军,飞机和坦克数量不到敌军的一半,如果不派出更多的援兵,列日要塞区预计在两天之后丢失........”
参谋们对着巨大的沙盘,汇报了右翼的战况。接着,鲁登道夫对元帅和将军们说道:“通过前期的调动,在战线左翼出现了最有利于我军的局势,这种机会以前不曾有,将来也不会再有。”
他沉默了一会,说道:“国内的情况你们都知道,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将所有的部队都派出去,如果
不能成功........”
鲁登道夫没有说不能成功会怎么样,但是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
在西线战场上,协约国的火力是超过了德军的,飞机坦克的数量也超过了德军,但是通过将近三个月的战斗,英美法联军损失了太多的部队和技术兵器,战线也被拉成了一条斜线。
德军的后备部队数量远超协约国的估计,当协约国在比利时战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后,德军得到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为了这最后一搏,德国搬空了银行中的黄金白银,换来了500多辆坦克,上千辆卡车,2200架飞机,还有大量的物资,包括重炮弹、面粉、大米和各种各样的罐头。
开战之后,中国政府发展了速溶速食产品和罐头产品。军队在前线作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没办法生火做饭的情况,罐头和各种速食产品就是为此而准备的。
速食产品包括压缩饼干、蜜饯、奶粉等,种类非常丰富。罐头则是主要有三种,牛羊猪肉、鱼类和水果。其中有很多鱼类罐头是从日本采购的,那些罐头以前是卖给协约国,现在则是运往了德国和土耳其等国家。
不管是面粉还是大豆,亦或是速食产品和罐头,从中国用铁路运到土耳其和德国,都要花掉大量的运费,加上是在战争时期,价格是平时的五倍以上。
但就是这么贵的食物,德国政府也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银来购买。因为德国人给的太多,中国将战略储备粮都给翻了出来。
德军用于西线战场上的总兵力超过了三百万,后备兵力20个师,加上伤兵复原和新征募的士兵,德军的总兵力超过了1100万人,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数量超过了400万,比协约国估计的最高数量多了80万。
这么多的部队需要大量的食物去喂养,从中国运来的大量物资并没有流向民间,而是全部配发给了作战部队。得到了充足的补给后,德军的士气恢复了不少。
正好,反攻的时机已经出现,德军便发动了开战以来的最大攻势。德军总参谋部将这次进攻命名为“皇帝会战”,又被称作是“鲁登道夫攻势”,“1915德国大总攻”。
为了这次反击作战,德军在左翼集中了125万兵力,2400架飞机,600辆坦克,10000门火炮,15000门迫击炮和42000挺轻重机枪。
从中国紧急运来的15000挺轻机枪被全部配属给了威廉(皇太子)军团,坦克和飞机也是一样。在比利时,德国空军只能在最危急的时候出动,而且滞空作战时间不敢太长,以免遭到协约国优势空军的围剿。
即便如此,德军总参谋部还是扣下了2000架新式飞机用于左翼。
所有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强化左翼的攻势。鲁登道夫不想再犯开战之初的错误,平均分配兵力就代表着处处挨打。他也没有将巴黎当做是第一目标,巴黎很重要,但是歼灭协约国的有生力量更重要。
“皇帝会战”计划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不过是反着来的。施里芬计划是右翼进攻,再通过侧击击败敌人。“皇帝会战”计划则是从左翼进行突破,然后直奔大海,将身处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协约国军队给做成一个大饺子。
挡在左翼德军面前的是美法联军,主要是美军。那些美国人的装备很好,补给非常充足,但是战斗的意志不如英国人和法国人顽强。
这也是德军选择在左翼发起进攻的原因之一。
第六百六十九章 恐慌
在东线和俄军的作战里,德军曾多次领教了俄军名将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将军的厉害,尤其是在1913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里,布鲁西洛夫那种在战线上分散兵力,但却集中使用炮兵的战术,在战争里起到许多不一样的作用。鲁登道夫长期和俄军交手,自然清楚俄军这一做法的优劣,对于他这种擅长机动作战和迂回包抄战术的将军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战斗方式参考。
但西线不同于东线,西线战场较为狭窄且有复杂的坑道体系,这一直是进攻方的噩梦,因为进攻方只能从正面发起强攻,并将自己的部队送到对方的枪口之下。
夜袭群:陆九肆⑨,③六①叁伍为了打破协约国的堑壕体系,以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军总参谋部在【步兵渗透】的基础上,为军队制定了新的战术。德军组建了若干个“突击队”,配备了MP18冲锋枪、Kar98b短步枪、WHL-03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因为突击队本身也要求速度,所以突击队也没有什么重武器,除去上述轻武器之外,就只有14式轻机枪和少量37毫米炮击突击火炮。
突击队的轻型火力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做出快速突击,并在近距离作战里占据优势地位。他们将在炮兵
的掩护下,对敌军阵地发起突袭,尽可能地在近距离的交火中消灭堑壕中的敌人,突破敌人的堑壕体系。
此时突击队或是已经占领了堑壕,或是重创敌方守军后,快速向英军阵地纵深方向的堑壕发动突击,这将为后续坦克部队的进攻赢得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而为了掩护突击队的行动,德国炮兵将会使用步炮协同战术,为突击队的进攻扫除障碍。
该战术旨在集中重型火炮对敌军的观察哨、火力点和前线指挥所进行短促的急速射击,利用有计划的炮击将英军前线阵地变成废墟,瘫痪其大部分机能,并尽可能的杀伤敌军。当任务目标达成之后,德国炮兵会以徐进弹幕的方式将炮火延伸,切断敌军增援部队的增援通道。此举将确保暴风突击队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一鼓作气冲进敌方阵地,为后续部队的进攻打开突破口。
德国总参谋部对“皇帝会战”做了精心的安排,制定了一套非常复杂的作战计划,这不只是“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而是步、坦、炮、空四大兵种的协同作战。
在1915年初,德国人就已经酝酿起了新的一场攻势,这场攻势由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上将策划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一口气把协约国打败,至少也要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为此,德军在1915年上半年储备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为的就是入冬后的这一仗。和俄国的停战让他们在东线的部队可以回调至西线,在实际兵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
通过将近三个月的作战调度,进一步放大了德军在左翼的优势。在反击发起之前,德军左翼的兵力激增到125万人,此外还有15个师的预备队,而协约国在西线右翼仅有95万人,优势的兵力足以让德军发动一场优势的进攻。
而反观协约国,则对于德军的计划茫然无知,最高司令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比利时。因为在比利时的胜利,协约国还在商量是否要在威廉港登陆。在协约国高层眼里,德军的威胁已经不算什么了。虽然俄国退出战争是个打击,可是美国加入协约国则是个优势,足以让他们打败德国人。
事实上,现在的协约国基本都认为,在美国人的远征军到达欧洲后,协约国在兵力上的劣势已经不复存在。德军已经不足为惧,那只是一只生病的老虎,随时可以将其打败。
但实际上,德国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调度,完成了战略欺骗,将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野战部队都给调往了西线,这使得德军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兵力和技术兵器的双重优势。
1915年10月29日,德军在长达180里的宽大正面上发起了进攻,到处都是德国炮兵制造的火海。德军的炮兵力量一直比英法联军强,即便是到了现在,德国炮兵也能在短时间内压制住协约国的炮兵,只是德国的炮弹数量比不上的协约国,没办法做到长时间的压制。
但是对德军突击队来说,只要短时间的压制就行了。德军按早已摸清的炮位猛烈发射高爆炮弹和毒气弹,美军士兵和法军士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5小时后,暴风突击队带着手榴弹和MP18冲锋枪等开始进攻,迅速地洞穿了美法联军军的防线。
美军将2/3的军队部署在了前线防御阵地上,因此主力部队在德军突击部队猛轰之下一片混乱。这样的部署也使美国第二集团军在一天内崩溃,防御工事和后方交通线变成一片废墟。
突击队解决了敌军的第一道防线,清理掉了反坦克炮,这为坦克集群的进攻打开了通道。在飞机的掩护下,在步兵的配合下,德军坦克集团在一天内前进了四十里,俘虏了超过12万敌军,夺取了美军的一个大型补给中心,缴获了堆积如山的食物和弹药。
协约国在西线的右翼主要以美军为主,法军的数量很少,当前线的美军部队溃败之后,法军未能形成有效的抵抗,被德军的坦克部队击溃了。
当德军突破了美军防线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最开始协约国的最高司令部还以为这是德军的“围魏救赵”之计,认为在右翼的进攻是德国人为了挽救比利时战役而做出的牵制进攻。
等到傍晚时分,协约国总司令部才弄清楚情况,巴黎和伦敦随即陷入到了混乱和恐慌之中。法国人再次高呼保护巴黎,但是德军这一次并没有以巴黎为首要目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主力。
要是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即便是拿下了巴黎也没用。反过来,要是歼灭了协约国的主力部队,即便是没有拿下巴黎,那也不要紧。
第六百七十章 打包
德军突破了美法联军的防线后,果断地将所有的后续兵力和预备队都给派了上去。其主力部队向着右翼进攻,所有的坦克部队都朝着海边狂奔
,计划占领兰斯、拉昂和圣康坦等地,然后一直冲到大海边上去。同时,德军还分出了偏师朝着巴黎方向进发,追着溃败的美军穷追不舍。
当鲁登道夫从睡梦中醒来后,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命令装甲师继续向前,在油料没用光之前不准停下来!”
“伞兵部队全部空降到阿拉斯!”
“C集团军群继续追击,一直到打到马恩河边上,然后据河防守!”
鲁登道夫一连下了数条命令,大多数都是在战前就已经计划好的,根据战况进行调整的很少。因为德国已经没有了人力的缘故,总参谋部没有在乎坦克部队在路上的损耗,而是让装甲部队一直向前。
现在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协约国军队还处在混乱之中,每过一个小时,德军好不容易打出来的优势就会减少一分。
虽然德军有了很多的新式战斗机,但是依旧没办法占据绝对的空中优势。飞机数量比不过协约国是一方面,德国的飞行员数量和航空燃油也比不上协约国,这就注定了德军只能夺取部分制空权。
不趁着协约国联军处于混乱的时候完成大合围,深入敌后的装甲部队就要被敌军反过来包围了。
“快!一定要快!要让敌军没有反应的时间!”
法军现在共有112个师,现在有93个师在比利时。英军60个师中的40个也都在比利时,这么大的一坨敌人,只要能将其歼灭,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A集团军群坚决地执行了总参谋部的命令,即便是有被英法联军的坦克切断后路的风险,也只是分出了三分之一的装甲部队回去救援阿拉斯,A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还是朝着加莱狂奔。
加莱是法国靠近比利时的最重要港口,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物资在港口中堆积如山,只要占领了加莱,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就是被关进了笼子的老鼠,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在德军达成了突破后,鲁登道夫紧急约见了人革联军事观察团的代表,要求联盟提供更多的坦克和飞机,还有粮食和燃油,不管什么东西都行,现在的德国什么都缺。
徐无忌为难地表示联盟的生产能力有限,一时半会间给不了太多武器装备了,倒是能给德国提供不少的粮食。莫斯科以东的地区已经恢复了百分之百的生产能力,因为土地改革和政府统一收购农产品的缘故,粮食产量比战前还高出了一成半。
不过乌克兰的农业生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目前还在恢复的过程中。但即便是如此,俄国能提供给德国的粮食也超过了一百万吨,不足以让所有嗷嗷待哺的德国人吃饱,短时间内满足前线军队的粮食供应不成问题。
问题是,德国用什么付账呢?
上一次的军火交易,联盟把现役装备都拿出来卖了,同盟国则是拿出了所有的真金白银。联盟是不会收马克的,现在连英镑和美元都不怎么收了。民间的交易不算,政府间的大规模采购必须要以人民币或是硬通货结算。
“我们用黄金付账!”
“不是说银行里已经没有黄金储备了吗?”
“我们从民间缴获了一些,另外,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也愿意拿出黄金来购买粮食。”
“有多少黄金?”
“570吨。”
570吨黄金是一大笔财富,如果是属于个人,那一辈子花天酒地都花不完,但是对于世界大战来说,这笔钱就不算多了。
徐无忌笑道:“联盟的外交部会很乐意将粮食运过来的。”
“一百万吨粮食不够。我知道中国今年是又丰收了的,德国政府希望能提供三百万吨食物。”
徐无忌在心中快速地算了一遍,然后摇头道:“570吨黄金可买不了这么多东西。”
因为战争的缘故,黄金的价格是走低的。同样因为战争的缘故,粮食价格是大幅度上涨了的。570吨黄金以现在的美元计价,大约是5亿美元左右。而300万吨粮食呢,就算是最便宜的面粉和大豆,价值也超过了25亿美元。
“我们需要食物。中国愿意接受什么样的付账方式?”
“不是中国,是【人类革新联盟】。”
徐无忌先反驳了而一句,然后想了想,说道:“俄罗斯的重建需要机床和工程师,也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老师,与其让那些高中生和大学生上战场,不如让他们去做建设性的工作。”
二十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嗯,这是林主席说的。
人民党在有了一块地盘后,就开始大力投资教育。夺取全国政权后,更是启动了九年义务教育计划。战争爆发之前,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将超过25%的财政预算花在教育上面,别每年的军费还高。
但是中国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教育时间毕竟还算,十五年的时间只够从头培养一名大学生。15年来
,中国有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但是在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这方面,还是有一些欠缺。
林永昌计划着开战很多新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才,光依靠联盟自己培养,时间上有些来不及。很多东西必需要有人教材性的,光是靠自己摸索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我可以把一些闲置的机床卖给联盟,但是,德国政府不会同意让科学家和工程师去俄国。”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但是有了市场才有用武之地。德国政府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便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挨饿,也不会同意将最尖端的人才放走。至于那些普通的技术工人,联盟也欢迎,不过就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了,给出的价码也就不会高。
鲁登道夫不愿意给人,这既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量,也考虑到了对他个人的影响。因此,他只能用机床换粮食了。
德国的机床保有量世界第一,比美国还多。在高精度机床方面,德国比美国强了不止一筹。当然,德国不可能把最好的东西卖给联盟,但是嘛,差一点的也能用。此外,德国还从法国掠夺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也都一并打包卖了。
徐无忌是很想给德国更多支持的,但是联盟不可能无偿的支援德意志帝国,除非德国向左转,然后加入到【人类革新联盟】中去。
但那是不可能的,容克们不会放任国家向左转。
第六百七十一章 陨落
徐无忌对鲁登道夫很尊敬,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德国抱有很深的敌意。他在士官速成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死在了跟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即便是没死的,也都因为残疾而退出了部队。士官速成班第一届的学员中,还留在军队中的只剩下了徐无忌一个人。
跟八国联军打过仗的那些指战员们,都对洋鬼子没有什么好感。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后,大部分人都对帝国主义殖民者怀有仇恨之心。
徐无忌也是一样,欧洲大战死了太多的人,整个欧洲都陷入到了饥饿之中,他是怀有不忍之心的,仅此而已。
想要给与德国更多的援助,那是因为,德国支撑得越久,对欧洲造成的破坏就越大。欧洲衰落的越厉害,联盟将来会受到的压力就越小。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即便如此,如果德国拿不出硬通货或者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联盟也不会无条件的给德国提供援助。
鲁登道夫对此也没有多少办法,只能将联盟许诺的100万吨粮食拿到手再说。之前联盟已经向同盟国输入了海量的食物,加上这次的100万吨,足够德军在前线支撑很久了。
德军的坦克部队还在向着加莱港狂飙突进,他们的推进势不可挡,路上遇到的法军部队大多是一触即溃。不能说法国士兵不英勇,在凡尔登,在索姆河,在马恩河,在巴黎城下,法军在进攻和防御中都表现得很好,比远东的殖民地部队强了两个档次不止。
特别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头三个月,怀着“复仇”信念的法军气势如虹,冲击之凶猛,让德军最高统帅为之震惊,小毛奇不得不从西线的右翼臭掉了大量兵力去加强左翼,不然的话,德军的防线就要被狂暴的法国人捅穿了。
但那都是1911年的事情了,开战半年后,法军的士气就低到了消极怠战的地步。一年后,法军爆发了兵变,贝当赶往凡尔登要塞救火的时候,杀了三百多多军官和士兵,并许诺会改善士兵们的处境,保证会有充足的食物和轮休,这才将兵变镇压了下去。
但事情还没完,为了防止老兵们闹事,或者说是对那些参加过兵变的部队心存怀疑,法军高层搞出了一系列的骚操作,最离谱的就是架起了机枪逼迫老兵们向德军的阵地冲锋。
然后,督战队就跟德军一起,将十几万法军变成了尸体。
既然法军高层都搞出这样的事情了,可想而知,法军的士气会低迷到何等程度。在开战之初,左翼反政府人士踊跃参军,愿意为国而死的情况是再也见不到了。
而且处于后方的法军部队没有多少技术兵器,他们缺少大炮,手中的轻机枪很糟糕,没有对付坦克的反坦克炮,连集束手榴弹都很少,若是有战壕或城池进行防守还好,在野战中等到德军坦克那真是打不过。因此,在面对德军坦克的时候,法军只能放下武器,举起了双手。
有些法军士兵甚至觉得投降未必就不是好事,比利时战场上一天要伤亡上万人,简直就是尸山血海。投降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至少免去了死无全尸的命运。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