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人民军是用来对抗外敌的,不是用来镇压人民的!”
“林主席,我们不是要镇压人民,而是问题已经严重到了需要进行军事管制的地步。”
王琦说道:“还是以广州为例,曾经有警察同志抓到了正在偷窃的犯罪分子,但是那些人都是团伙作案,发现同伙被抓后,他们居然敢持械反抗,打伤了进行抓捕的警察,然后逃之夭夭。”
“很
多同志认为,有必要重启流放制度。”
在五年前,中国停止了大规模流放犯人的制度。这其中还有香港报纸的功劳,虽然并没有像保至善该说的那样,在流放过程中死了上千万人,但是被流放的犯罪分子及其家属的死亡率很高。
漠北和西伯利亚那种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被流放过去的人身上没有什么财产,没等适应当地的环境就可能丢掉了性命。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被流放人员在头三年的死亡率高达四成。在林永昌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十年中,因为被流放而死亡的人有好几十万。
当时人民政府将瞎吉尔乱写的香港报纸给封禁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事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党内的很多同志认为动不动就流放有些过分了,”一人犯罪,全家流放”,这也太不讲人权了。于是等到王琦当上国家主席后,流放制度中的很多条款就很废止了。
“我记得,王主席你也是反对流放制度的吧?”
林永昌知道流放制度导致了很多人死亡,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也不会因此而后悔。要是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是王琦就不一样了,“现在看来,废止流放制度是错误的。既然认识到了错误,就应当及时的改正过来!”
第六百八十八章 螺旋
王琦这十几年来都身居高位,担任的职位不是总理就是主席,早已不是昔日的落拓江湖人士,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嫉恶如仇”的性格。现在居然当着第三人的面承认自己以前做错了,这哪里像是一个政治人物?分明还是一身的草莽气息!
徐世昌对此表示震惊,但是看到林主席满脸笑容的样子,他也就收起了震惊的神情。
“你啊,还是跟以前一样,只要是自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不管不顾。”林永昌笑着说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既:你以前没有做错?”
王琦皱着眉头说道:“以前怎么可能没做错?”
“徐总理,你觉得王主席以前做错了吗?”
“啊?”
徐世昌是典型的官僚,八面玲珑,滑不留手,他只想安安稳稳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从来不想去做得罪人的事情。这个“得罪人”中的“人”不是指农民和工人,而是指同僚和其他有能量的大人物。
他才不会说王琦以前做错了,因此模棱两可地说道:“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我相信王主席在五年前有自己的考量........”
“看到没?我敢说,党内的绝大部分同志都不会说你以前做错了。”
“但是........”
“先不要着急下结论,我们先听听同志们怎么说,听听人民怎么说,要对中国........联盟现在的社会和阶层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才能做出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你说是不是?”
王琦点了点头,“主席说的是。”
他更习惯于接受命令,去处理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站在最高的位置上做战略规划。现在好了,林主席回来了,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做社会调查的时候,也不是说什么别的事情都不做,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也得先做起来,那就先从整风和严打开始吧。”
王琦补充道:“流放制度也要重新启动。”
林永昌看了他一眼,“嗯,就这么办。”
长安城中这两年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论调。即便都是人民党员,也不意味着政治立场完全一致。有站在农民立场上的,又站在工人立场上的,又站在商人立场上的,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家庭作坊式的小商人和托拉斯大商人,最多的是站在干部立场上的。
在人民党成立的早起,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压力,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才能将力量集中起来打败内外的一切反动派。
等到战争时代结束,开启了国内建设后,林永昌又要求党员讲奉献,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在十年的时间里,人民党开开展了四次整风运动,开始“一五计划”的同时,还开始了“文化革命”。
这么多年来,党员干部一直过得不太舒服,要受到各种监管,而且工资水平不高。像是王琦,身为主席,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两百三十多块,在这个物价水平高涨的时代,养活家庭显得有点吃力了。
而在沿海的大城市里面,身家数万,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的商人比比皆是,这无疑是不合理的。一部分干部希望回到十年前那种一切都有政府管理控制的时代,另外一部分则是希望彻底放开。
这只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世界大战带来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长安作为【人类革新联盟】的政治中心,比其他地方更显感受到情况的变化,
这里的争论和斗争也最为激烈,但所有的斗争都随着林主席的归来戛然而止。
作为人民党、人民军和【人革联】的开创者,作为一直以来从未出错的最高领袖,林永昌在联盟内部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说一句话抵得上别人说一万句。
在某些偏远的地方,比如说像是青藏高原和西伯利亚,林主席已经成了神明的化身,或者干脆就是神明在世。
林永昌知道他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因此做事越发的谨慎,但并不会因此而畏首畏尾,只是会在事前做更多的调查和准备。这次他回到长安,不仅仅是要解解决联盟在亚洲区域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完成政府机构的重组,让【人革联】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而不是欧洲和亚洲各玩各的。
俄罗斯、中国和日本,这是【人类革新联盟】版图中最大的三块,其他的西伯利亚、朝鲜、菲律宾,还有芬兰、蒙古等,只能算是点缀,他们也很重要,但重要性肯定比不上前三者。
在俄罗斯、中国和日本这三块拼图中,重要性从高到低是中国、俄罗斯和日本。之所以这样排名,不是因为林永昌是中国人,而是中国的实力最强,人口最多,理所当然的要成为联盟的中心。
定都于长安,以军事、经济和文化影响俄罗斯和日本,用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初步完成“书同文,车同轨”的工作,这就是林永昌在接下来得了两个十年中要做的事情。
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经济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不管用什么做“神圣价值”,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要是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说破天了去都是没道理的。
对于保持经济增长,林永昌并不担心。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大不了再多找些女孩子,多生些孩子,这样就有足够的点数去购买各种科技了。
对于联盟内部的宗教、民族和政治矛盾,他也不担心,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加上有【天朝日不落】系统在手,他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只要耐心些,只要不犯大错,【人革联】的发展必然会比其他政治实体更快。
虽然有些坑必然是要去踩的,有时候甚至会有人刻意挖出坑来让人踩,但那些都不是问题。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
第六百八十九章 停战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承认联盟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永远都是存在的.....”
第一流的政治家能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次一等的政治家能将主要问题掩盖下去,拖到将来;至于政客,那就只关心自己和自己所在的派系的利益。林永昌认为自己应该算得上一流的政治家了。
“........坚持为人民服务,在欧洲战争即将结束的新时代,人民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思想懈怠、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种种背离党的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人民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人民幸福的道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林永昌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很多人都知道,林主席在发表长篇大论后,接下来政府会有什么举措。
果然,每过两个月,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就开始了。林永昌重申了“整风运动”的主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最好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抓”。
在整风运动期间,林永昌接见了不少干部和群众,多次宣称“整风”不是“整人”,对于那些能够主动交代问题的干部,还是要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还是要重新安排工作的。
这既是处于对同志们的爱护,也是出于冷酷的计算。“党和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这句话并不只是调侃,而是事实确实如此。
联盟不光是缺少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也缺少管理人才。一流的管理人才和一流的科学家一样难得,如果不是更珍贵的话。
为了让联盟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之间减少隔阂,林永昌调了不少俄罗斯的同志到长安任职,让斯大林、布哈林等人作为【人革联】中央的调查员,巡视各地,检举不法,并对亚洲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
同样的,【人革联】中央也从中国这边调了不少的干部前往莫斯科。
对于原布尔什维克的高层,除了列宁和托洛斯基外,林永昌给其中的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布哈林对政治理论和经济原理都很有研究,斯大林是个冷酷的.........好吧,这个时候的斯大林还没有那么冷酷,而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工作狂。
据考察斯大林的那些同志的报告,这位约瑟夫同志在私底下好像有些小动作,但是在被调到亚洲之后,每天的工作足以将他淹没,就算有什么想法,大概也是用不出来了的。
要是这样还不行,那就只能让斯大林去跟托洛斯基同志作伴了。
林永昌坐镇长安,“事无拥滞,决断如流”积累起来的事情被一个个地解决。哪些地方有问题,那些地方的数据有出入,【天朝日不落】系统上都有显示。因此他能够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行政跟军事和外交一样,都是有成本的。林主席就是能在节约行政成本的同时,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好,这种本事——其实是外挂的功劳——就算是导师和教员也比不上。
很快,“林主席在看着你”这句话又在干部之中流行起来。
林永昌在亚洲忙着处理各种事情和到处巡视的时候,欧洲的战争正在走向尾声。在同盟国和法兰西公社结束战争后,英国和美国也打不下去了。虽然大英帝国的舰队还是将德国公海舰队封锁在了港口里面,并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击沉了不少的德国潜艇,可是德国的潜艇战依旧给英国造成了重大损失。
英国每个月损失的船只一度达到了60万吨,即便有美国的援助,英伦三岛仍然陷入了饥荒。在法兰西公社退出战争后,美国政府为了止损,还停止了向英国提供物资,并中止了美元贷款。
英军和美军没办法在陆地上杀进德国本土,德国海军没办法打败协约国的海军舰队,继续耗下去,不过是两败俱伤而已。
在1916年的2月末,德军外交人员和英国外交人员在荷兰再次进行了接触,就停战事宜进行谈判。
同盟国在世界大战中被榨干了元气,迫切地需要从协约国身上大捞一笔来回血,但是同盟国甚至没办法逼迫法兰西公社给出战争赔款,又能拿英国和美国有什么办法了?
因为美军大量囤积在意大利的缘故,德奥联军甚至没办法给意大利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在西方世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打炮够不着的地方,就没有真理,也不可能捞到战争赔款。
在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谈判后,同盟国和协约国达成了和平协议,英国和美国都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同盟国方面也是一样,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白和”。
德国没有捞到任何东西,反倒将之前从法兰西公社手得到的海外殖民地还给了国民法国。法兰西公社背后有【人类革新联盟】撑腰,国民法国是协约国的成员,德国只能忍气吞声,咽下了苦果,获得了“苦涩的和平”。
消息传出后,协约国方面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伦敦、飞利浦、纽约和华盛顿都出现了骚乱,特别是在纽约和华盛顿,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砸毁商店,焚烧汽车,高举横幅喊着口号,然后遭到了军队的镇压。
同盟国方面也同样出现了抗议活动,跟协约国方面不同的是,柏林和法兰克福等地的民众抗议的不是无条件和平,而是要求食物,他们打出的口号是“反饥饿”。
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对战争的结果非常不满意。在条约签署的当天,就有人做出预言,“这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二十年的停战!”
或许吧,谁知道呢。
第六百九十章 赢家
大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强国大国都觉得自己亏本了。法国一分为二,变成了法兰西公社和国民法国。美国劳师远征,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什么都没得到。也不能说是什么都没得到,前期还是赚了不少的,可是后面一波全给吐了出来。
大英帝国花的钱更多,死的人更多,结果却是“白和”,现任首相和内阁已经是摇摇欲坠,很快就要倒台了。其他的意大利、德意志、保加利亚和土耳其,都是濒临崩溃,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就要完蛋。
那么中国呢?中国不是大赚特赚了吗?
中国是赚了不少,但是在加入【人类革新联盟】之后,为收拾俄国的烂摊子花了太多资源。后期动员了三百万军队,万里迢迢地开赴俄国作战,把财政部的钱花光了不说,中国政府还不得不发行了两期债券,这才算是将坑给填了下去。
幸运的是,人民军只是在平定俄罗斯内乱的过程中出了把力气,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世界大战中去,不然的话,就要学美国那样将经济转向战时体制了。
俄罗斯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还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国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现在俄罗斯不存在债务这一说,所有的债务都被【人类革新联盟】接了过去。
难道俄罗斯是这场世界大战的最终赢家?
也不是,俄罗斯虽然没了外债,但是经济被中国全面渗透,现在被绑在了【人革联】的战车上,想下车那是门都没有。绝大部分俄国人对于加入【人革联】是持赞同态度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不是【人革联】做的有多么好,才两年的时间,改变不了太多的东西。之所以俄国的绝大部分人感觉生活变好了,是因为之前的沙皇政府做的太差,【人革联】砍掉了贵族和教士两大阶层,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加上大量的中国廉价商品涌入,这才让俄罗斯人觉得生活陡然变好了。
事实上,【人革联】从农民和工人身上获得的劳动剩余远超沙俄政府。【人类革新联盟】的政府拿走了大头,人民只吃到了点汤汤水水。
【人革联】榨取了剩余价值,然后用在了修筑道路和基础建设,以及发展工农业生产上面。所以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俄罗斯的农业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90%,工业产值则是达到了战前的1.2倍。
虽然【人类革新联盟】做了这么多事情,但还是有一些俄罗斯人很是忿忿不平,他们认为所谓的【人革联】只是个幌子,实质上是中国吞并了俄罗斯,就跟之前吞并朝鲜和日本一样。
这么说也不能算是错的太离谱,林永昌在整个联盟内部推行汉语,很多技术资料也都是用汉语写的,俄罗斯的语言和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压制,变成了联盟内部的第二语言。
对【人类革新联盟】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大商人和贵族,还有遍布村镇和乡间的官吏,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反对派的立场上。
这很合理,就算是树上的鸟雀,要是窝被人给掀了,也是要叫嚷几声的,何况是人呢?
俄罗斯在世界大战中总共动员了超过1500万人,伤亡、被俘和失踪在900万人左右,相对于以前的战争来说,这个伤亡真是太惨重了。但若是放在世界大战里面,好像还能接受。沙俄没有在战争中损失一代人,可是也失去了太多的青壮年,搞得现在俄罗斯到处都缺少壮劳力,不得不从中国调了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到俄国。
俄国也不算是世界大战的最终赢家。算来算去,居然是日本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获益最多。有一部分日本人是这么认为的,还有一部分日本人认为并不是如此。
总的来说,还是【人类革新联盟】获得好处最多,其次是美国,其他参战国都是亏本了的。因为没能彻底打倒对手,所以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没办法靠着啃食敌人的尸体来度过难关,德国和英国在战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
在德国,上千万大军被迅速裁撤到只有一百万人地步。回归社会的很多军人找不到工作,又在战争中获得了药物成瘾的DEBUFF,在社会上制造了很多的恶性事件。
与此同时,刚刚领导德意志艰难地打赢了世界大战的鲁登道夫遭到了弹劾,兴登堡和提尔皮兹在帝国议会上当众声称鲁登道夫与【人革联】有秘密勾结,因此导致了德意志的重大利益损失。
鲁登道夫能够当上总参谋长,依靠的是德皇威廉二世和小毛奇的支持,现在小毛奇已经病逝,威廉二世又对鲁登道夫早就心怀不满,于是他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人类革新联盟】在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对德国发出了战争威胁——没有直接的威胁,但是动员军队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导致德国不得不放弃了碾碎法兰西公社的打算。虽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别的考量,但是在明面上,是因为【人革联】的军事动员才使得德国没能从法国获取大量的战利品。
兴登堡和提尔皮兹便抓住了这一点,对鲁登道夫大加攻讦。面对指控,鲁登道夫进行了辩驳,他须发皆张地逐条驳斥指控,但就算他有德摩斯梯尼那样的口才,又能如何呢?
即便他在辩论中赢了兴登堡,最终也只能辞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心灰意冷地回家写回忆录去了。不过他也是容克,倒不用担心人身安全的问题,也不用为生活问题操心。
兴登堡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新的总参谋长,随即开始了他对德国的治理。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理论上首相是政府首脑,但总参谋长才是最有权势的那个人。
新的德国政府对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压制国内的各种运动和思潮,努力恢复生产,勉强算是维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只要等最艰难的时候过去,接下来德意志就会好过了........吧?
第六百九十一章 炸裂
鲁登道夫沮丧地返回家中,对妻子讲述了今天
所发生的事情。他没有破口大骂,只是觉得浑身无力,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他跟很多容克一样,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军队,现在被剥夺了军职,那他还能干什么呢?真的回家去写回忆录吗?
实际上他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军队中拥护他的将领和军官非常多,比兴登堡还多。至于提尔皮兹,光基尔港水兵叛乱这个污点就足以将其打倒。
可是鲁登道夫并没有反扑,而是顺从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主动辞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他当总参谋长的时候干了不夜袭群:六玖④九,三陆一③⑤少独断专行的事情,几乎把得换个威廉二世给架空了。
他曾经迫使奥匈军队接受德国的统一指挥,并进一步提出要改组奥地利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结构,以加强德国对奥地利的政治事务影响;还曾经强硬地在国内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迫使首相贝特曼同意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并使得贝特曼首相去职。
干了这么多事情的鲁登道夫在德国实际上处于独裁者的地位,他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一大批德军将领和军官的意见,受到了容克军官团中大部分人的热烈欢迎,并且他还带领德意志打赢了世界大战。
要是他不辞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就算鲁登道夫再不情愿,也只能离开了军队。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