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197章

作者:风兮破地

  于是林永昌抽出了一点时间,接见了来自印度的青年们。

  青年们就好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林永昌对钱德拉*鲍斯等人说道:“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朝气蓬勃;二,谦虚谨慎。”

  钱德拉*鲍斯等人一方面惊讶于林主席的年轻,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鼓舞。钱德拉*鲍斯振奋地说道:“有了联盟老大哥的帮助,我们一定能赶走英国人!”

  “英国的实力正在不断下滑,印度获得独立是迟早的事情。问题不在于怎么赶走英国人,而是要怎么建设印度。”

  “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印度会派人来联盟学习如何治理国家,但是,”钱德拉*鲍斯有些不自信地说道:“那要先让英国政府从印度撤走才行。”

  他和其他人并不相信靠着印度人的力量就能击败英军,这是在过去几百年中用鲜血证实过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惨痛失败,让钱德拉*鲍斯知道,必须要有外来的助力,才能帮助印度实现独立自主的目标。

  林永昌说印度迟早能获得独立,钱德拉*鲍斯却没有这个信心。要是联盟不肯伸出援助之手,这一次的印度大起义多半也是要被镇压下去的。

  林永昌笑了笑,然后问了钱德拉*鲍斯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于《林永昌思想》的理解。眼前的印度小伙回答得还算可以,但是也有很多死记硬背的东西。考虑到对方现在才二十岁出头,这已经很不错了。

  钱德拉*鲍斯在回答了几个问题后,显得越发的局促了。他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担心林主席会因此而拒绝援助印度人民党。

  “不要紧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光会背书是不行的,还是要跟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林永昌看出了几个年轻人的局促,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听不进去这些话,一想到印度同胞正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就觉得坐立不安,是不是?”

  钱德拉*鲍斯等人涨红了脸,连连点头。

  “这样吧,我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召集更多的同志,先留在联盟学习理论,同时通过实践来掌握更多的知识,等到下次机会来临,就能带着训练好的部队回去印度做你们想要做的事情。”

  “这.......”,钱德拉*鲍斯和同伴们的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我们不想等那么久,林主席,另外一个选择是什么?”

  “另外一个选择嘛,就是现在就回去印度,一边学习,一边开展武装斗争,这条道路可就要困难得多。”

  钱德拉*鲍斯和其他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说道:“我们选第二条道路!”

  “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选。”

  林永昌注视着青年们,“联盟公会给你们提供一些武器和资金,但是一开始并不会多。要是你们开辟了根据地,并且在英军的围剿下坚持下来了,联盟才会给你们提供更多的援助。”

  给印度提供武器装备是早就定好的事情,再多给一批强制弹药和一些资金,这只是顺手的事情。钱德拉*鲍斯这些人算是联盟在印度下的一颗闲子,或许将来会派上大用场,或许会在残酷的战争中被英印军消灭,林永昌暂时对他们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联盟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二五计划”,林永昌很快就将钱德拉*鲍斯等仍放置在了一旁,继续忙于国内的建设。但是没过多久,他又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站出来主持了伍廷芳同志的葬礼。

  伍廷芳同志生于1842年,就比伊藤博文小了一岁,在八十多岁的高龄去世,这也是喜丧。伍廷芳中年的时候就沉迷于各种“灵修”,等到退休之后,更是将对鬼神、方术、修炼之类的事情当成了人生最主要的事情。

  他常常对人说自己已经得道了,能活到200岁。但是很显然,伍廷芳同志的“道”并不能真的让他活到200岁。嗯,或许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修炼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八十多岁了,还通宵喝大酒,这并不是养生之道。

  最终,伍廷芳因为饮酒过度,在大醉后的睡眠中停止了呼吸。鉴于伍廷芳对人民党的贡献,林永昌亲自主持了追悼会,给这位

  得道了的老先生盖上了国旗,然后是告别、鞠躬、念悼词,对伍廷芳同志的一生做了盖棺定论的评价。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参与人民党建立和新中国的那批人中,有很多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者是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接替了前辈们的工作,开始对这个国家施加更多的影响。联盟的建设还在继续,历史的车轮也在不停地向未知的前方驶去。

  杨度对伍廷芳的离世非常伤感,等到伍廷芳德国刽被安放在秦岭上的国家公墓中之后,他还专门过去祭拜了一番。

  “唉,伍老啊,伍老,我早就跟你说了,老而不以筋骨为能,人老了就是要服老啊!”

  杨度给伍廷芳烧了一些纸钱,叨叨絮絮地说道:“现在你走了,就当是去打个前站,等过几十年,咱下去跟你见面的时候,再跟你说说国家的变化。”

  伍廷芳生前地位很高,作为新中国和【人革联】的创建者之一,他即便是退休了,也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去世后能盖着国旗,能让林主席亲自主持追悼会,能上《人民日报》,能被葬在秦岭国家公墓,算得上是倍极哀荣。

  杨度觉得这就很不错了,但是他依旧很是伤感。

  第七百三十三章 退出

  1922年10月29日,墨索尼里的“冲锋队”抵达罗马,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十绝了顾问们逮捕墨索尼里的建议,反而任命墨索尼里位总理,让其组建内阁。

  从此,墨索尼里摇身一变,从一名主编变成了意大利的总理大臣,以及法西斯运动的领袖人物。这就是政治的魅力,只要攫取了权力,荣誉和赞美就会随之而来,让人飘飘欲仙。

  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领袖懂得太多理论知识,只要拥有了权力,自然会有大儒来为他们辩经。

  因为对意大利的法西斯运动很关注的缘故,林永昌在11月1号就得知了墨索尼里上台的消息。墨索尼里是靠着镇压工人运动才得到了资产阶级的欢心,从而得到了“进军罗马”的机会,联盟当然不能跟这样的法西斯搅和在一起。

  【人革联】对意大利发生的一切保持了关注,但是并没有积极地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意大利和联盟的关系还算是不错,在“海原大地震”发生后,意大利政府和民间捐献了很多救灾款,双方从政府到民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但是自从墨索尼里上台后,政府层面的关系就急转直下。意大利政府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借口,提高了上百种联盟商品的税率,并且联络英国、美国和德国一起给联盟施压,要求联盟解散“上海统筹委员会”。

  “上海统合委员会”简称“上统”,是联盟对其他国家牵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科技的组织。随着联盟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军用和民用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潮流,为了防止这些先进技术流出,因此,联盟的前身中国人民政府组建了“上统”。

  “上海统筹委员会”并不符合联盟“交流与发展”的理念,但是这个组织还是一直存续了下来。除了极少数不是蠢就是坏的人之外,没有人愿意将联盟最高尖精的技术交给其他国家。

  墨索尼里叫嚣着要整合文明世界,对抗来自东方的洪水猛兽,英国、美国和德国都跟在意大利的身后摇旗呐喊。

  英国在和联盟合作研究反潜技术,但是英国人未必是真的想要跟联盟合作,很有可能只是想要借机了解联盟的造船技术能力和刺探其他的情报。

  德国和联盟有很多的贸易往来,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来自联盟的矿石和其他各种原料。联盟正在进行的“二五计划”也需要很多来自德国的机器,双方的贸易往来时对两国都有好处的事情。

  好处归好处,德国一直对【人革联】抱有警惕的心理。没办法,【人类革新联盟】的实力太强了,而且已经将手伸到了匈牙利,这不能不让德意志帝国感到警惕,以及畏惧。要是能有削弱联盟的机会,德国一定不会放过。

  至于美国,虽然有跟联盟联手肢解英国殖民地体系的想法,但是这也不妨碍美国给联盟使绊子。

  英美德意联手,基本上算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大联合,总实力已经超过了联盟。意大利总理墨索尼里为此非常得意,认为自己成了自由世界的领袖,对联盟的态度变得越发咄咄逼人。

  面对英美德意的联合,【人革联】也不得不给与重视。联盟外交部派出了精兵强将参与谈判。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说不通的。

  即便联盟愿意做出让步,表示愿意放开对一部分民用技术的管制,依旧不能让墨索尼里感到满意。

  于是,联盟宣布暂时停止谈判,并且撤回了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外交人员。这让美国政府非常不满意,认为一码归一码,不能说英美德意在“上海统筹

  委员会”的事情上对联盟施压了,就直接退出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由美国牵头,旨在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会议。联盟对于参加这个会议是无可无不可。条约这种东西嘛,有用的时候有用,没用的时候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人革联】的海军发展战略是小步快跑,因此参加华盛顿会议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

  现在既然自由世界联合起来了,那么联盟也就不陪他们玩了。法兰西公社一开始就没参加华盛顿会议,现在联盟也宣布退出,那就是两大列强没有参加,而且其中一个还是世界第一大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这样一来,华盛顿会议还有必要开下去吗?

  联盟要是建造了新式的战列舰,难道德国能对波罗的海上的威胁视而不见?德国海军不停止扩大主力舰规模,大英皇家海军难道敢停下脚步?

  要知道,在日得兰大海战中,公海舰队的命中率是超过了大英皇家海军的。面对德国扩充海军的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国政府不可能坐以待毙。

  所以,随着联盟退出华盛顿会议,这个旨在限制各大列强海军军备的会议立刻就完蛋了。

  美国外交部紧急约见了联盟驻美大使,恳请联盟不要意气用事,“.......限制海军军备是对各国都有利的事情,不能因为一时的好恶而........”

  联盟驻美大使表现得彬彬有礼,回答也很得体,“联盟没有争霸的意愿,发展海军是为了保护联盟百姓的利益,以及联盟的国家安全。众所周知,自1840年以来,中国屡次遭受从海上来的侵略,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联盟必须要有一支能够自保的海军力量。”

  这些话非常得体,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了,但是美国政府和媒体听起来却是非常的刺耳。美国是没有参加两次鸦片战争,但是八国联军那一次他们可没有落下。

  再说,联盟的海军是冲着自保去的吗?在波罗的海和里海那边,联盟的海军力量是很弱,但是在太平洋和南洋,联盟的海军是举足轻重的海上力量。

  联盟每年只开工一条战列舰,却都是超无畏战列舰,吨位越来越大不说,主炮还都换成了15英寸的大炮,怎么看,这都不像是为了自保的模样。

  第七百三十四章 稳当

  联盟海军在发展超无畏战列舰之外,对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也都很重视。德国潜艇在世界大战中每个月击沉超过六十万吨舰船,让英伦三岛都陷入了饥饿,这么辉煌的战绩,没人会看不到。

  所以各国都有大力发展潜艇,以及反潜装备。在现在阶段,用来对付潜艇的主力还是驱逐舰,装备了声呐的驱逐舰可以称得上是潜艇的克星。

  除了驱逐舰,水上水机和舰载飞机也能对潜艇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在很多时候飞机无法出动。在太平洋还会好一点,在风急浪高的大西洋,大量的驱逐舰才是反潜的主力。

  作为知道历史走向,兼且开了外挂的男人,林永昌知道未来航空母舰才是海战的主力,因此联盟也有尝试过建造大型航空母舰,只是这年头的飞机性能还比较落后,携带不了重磅炸弹,没办法对皮糙肉厚的战列舰造成真正的伤害。

  鱼雷轰炸机倒是可能对战列舰造成致命伤害,但是鱼雷机太迟钝了,在进入攻击航线后很容易被判断出飞行轨迹,容易被高射炮和战斗机给轰下来。加上空投鱼雷的定深和引信等一大堆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鱼雷轰炸机都没办法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尽管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克服,但是英国和美国都已经实验过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搭配的新式作战方式。英国海军和美国海军并不是认定了航空母舰会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但是他们都很乐意将新技术用在海军上。

  现在的舰载机没办法成为海战主力,用来侦查和校正却是非常好用。不过以前都是用巡洋舰搭载一两驾飞机,专门搭载舰载机的航空母舰还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个造出来的。

  不得不说,英国人在造船方面是很有几把刷子的,而且技术储备也很多,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第一次建造航空母舰就大获成功,“竞技神号”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沿用到后世。

  大英帝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一直不差,它的问题在于工业实力跟不上,这是因为英国的经济状况很糟糕,而经济状况糟糕又是由政治因素引起的。

  因为联盟退出了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无疾而终。德国宣布将会在明年开工新一代的超无畏战列舰,英国政府立刻跟上,宣布将会建造两条前所未有的强大战列舰。

  消息传出后,德国和英国都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工人们都快要活不下去了,政府还

  要大建,有那么多钱花在战列舰上,用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不好吗?

  然后,英国和德国的游行示威就被镇压下去了。

  联盟没有去理会德国和英国的事情,而是在又一次的救灾。汕头出现了几十年来最大的台风,据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风力达到了8.2级。汕头地区六县一市遭受了近乎于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次台风袭击中,共死亡7万多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汕头市5/6居民受灾,一半房屋塌毁,死难2000余人。澄海县4万人丧生,外砂村无一生还,灾后庐舍为墟,尸骸遍野,水面漂着腐尸,树木挂着衣履,山顶覆着破船,积秽逾月犹末清除。

  林永昌现在都已经不会因为天灾人祸而震惊,联盟太广阔了,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灾祸。像“海原大地震”和“汕头台风”这样的特大型天灾,几十年都不见得碰上一次,但就是这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民间有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大意就是有人倒行逆施触怒了上天,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灾祸。

  联盟中央一边忙着救灾,一边忙着在思想领域正本清源。文艺界的有些人,总是喜欢跟政府唱反调。“美国大流感”那是从美利坚传过来的,扯不到联盟政府头上,“海原大地震”的时候就有人明里暗里地进行了讽刺。到了“汕头台风”发生后,这样的事情就变得更多了。

  可以肯定,文艺界的那些人不是蠢,而是单纯的坏。

  林永昌曾经说过,宣传部就是阎王殿。宣传部那还算是好的了,文化界和传媒界那才是群魔乱舞。

  “叫我说,就应该把那些人都给流放到西伯利亚去!”

  “但是主席一直不同意这么做。”

  “我们应该让.......”

  很多同志都对那些喜欢乱说的文人骚客不满意,很早以前就有了将文化界收拾一顿的想法,但是林永昌一直不同意因为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把人给弄到西伯利亚去。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总不能不让别人说话。现在又不是战争时期。但是这一次,有些人算是触犯到法律了。

  造谣这种事,可是违法的。

  【人革联】对各种宗教一直都是不鼓励,乃至于打压的态度,林永昌是说了要“百花齐放”,但是跟封建迷信沾边那可就不行了。

  好些文化人和媒体人被当地的政府约谈,有几人因为传播封建迷信思想而被判刑。不过他们的运气不错,严打已经结束了,他们的罪行够不上枪毙,也够不上被流放,连“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都没有,只是被判了几个月到几年的监禁而已。

  林永昌始终认为需要有一点不一样的声音,哪怕是南方系和新京报那样的存在,也是有用处的。把在野的喉舌都给干掉是很容易,但是用什么来制衡日益膨胀的官僚体系呢?

  苏联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掌权的那些人都腐朽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要是像钢铁同志那样,隔几年就将干部队伍清洗一遍,保证不会有那么多的破事。

  当然,钢铁同志的做法也有弊端。这不,他才完蛋,赫鲁晓夫就迫不及待地搞反攻倒算了。

  联盟对文化界和传媒界的处理是“板子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不痛不痒地处理了一些人,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别的地方。

  救灾是第一位的,“二五计划”也要继续进行。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大台风,加上海原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缘故,国内建设的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

  不过问题不大,在编制“二五计划”的时候,林永昌就让计委的同志们要放慢脚步,要稳当一点,因此制定的计划不是很激进。他没有料到国内会连续出了两次特大级别的天灾,让同志们稳当一点是因为别的事情。

  现在看来,稳当还是有稳当的好处的,联盟中央能在灾难爆发后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进行救灾。

  第七百三十五章 天灾

  林永昌之所以在编制“二五计划”的时候变得保守了,是因为他知道1923年日本会发生“关东大地震”。从死亡人数和地震等级来说,“关东大地震”是比不上“海原大地震”的。但是,海原大地震发生在宁夏,而关大地震发生在东京及周围地区,关东大地震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海原大地震。

  在原来的那个世界里,林永昌看过不少的杂书,知道关东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却没几本书介绍过海原大地震,要不然的话,宁夏那次地震也不会死伤这么多人。

  上一次大地震是出乎意料,联盟中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对于关东大地震,林永昌已经做好了准备。

  转眼就到了1923年,距离大地震的时间越来越近。或许这个世界的地质板块运动会跟另外一个世界有些出入,可能关东就不发生地震了。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地震依旧会如期而至

  。

  虽然林永昌已经改变了人类世界的很多事情,但是相对于整个地球来说,他做的那些事情根本不算什么。海原大地震施放的能量比大伊万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后世有人说核武器能毁灭地球多少次多少次,其实并不会,最多也就是将人类消灭一大半,根本就没可能毁灭地球。想要毁灭地球所需要的能量,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的多。

  进入1923年以来,在联盟中央的明确要求下,日本地区政府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举行了多次防地震演习,并且在东京、神奈川、山梨、千叶和静冈等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

  整改的目的以防火防地震为主。日本的城市里面有着大量的木质建筑,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要是发生了地震,很容易就会引起火灾。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地震频发的地区,进行一两次大规模的防地震演习,日本地区政府是能接受的。但是,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是否有必要?

  地方政府有很多时候是要自负盈亏的,对城市进行现代化改造当然好,可是日本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啊。

  于是中央给日本地区政府拨了一大笔款项,与其在灾难发生之后补救,不如防患于未然。这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本政府不认为有必要拿出十亿人民币来进行城市改造,而且还要赶的那么急。

  发现日本政府拿了钱不干事,中央立刻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日本政府的领导班子觉得很委屈,他们也不是说真的拿了钱不干事,而是准备慢慢来。

  像长安城,修了七八年才算是有了如今的规模,而且还在继续扩建。东京虽然比不上长安,可是常住人口和临时居住的人口也有很多,想要进行改造,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见到日本政府的领导班子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林永昌只能透漏了一些口风,说是根据地震局的预测,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关东地区可能会发生一场大地震,因此现在必须做好准备。

  “大地震?有多大?”

  日本人对于地震是非常敏感的,何况还是大地震。“有宁夏地震(海原大地震)那么大吗?”

  “应该没有,但是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地震登基很有可能在7级以上。”

  按照严格的分类法,地震等级在7级以上,而又小于8级的,就被称作是大地震。8级以上的,被称为是巨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