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54章

作者:风兮破地

  “那些问题可不是容易解决的。不过你说的有道理,”

  林永昌思索了片刻,觉得王琦说的对,现在是【人革联】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刻,可以从斯维尔德洛夫和王虎等人之中挑选出新的国家主席,也可以自己重新走到台前。

  不过这件事还需要问问中央同志们的意见,【人革联】在政治上采用的是民主集中制,既要民主,也要集中。国外有些人将联盟的政治架构比作是贵族共和,这其实是很没有道理的。

  民主集中制当然跟贵族共和制不是一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希望自己再站到台前来,林永昌知道这一点,但是肯定不会有人表示反对,就算他们心里面是不愿意的,也要表现出热烈欢迎的架势。

  王琦连连摇头,“同志们是真心希望你出来主持工作的。”

  陈天华同志严于律己,对其他人也很严格,不像是林永昌,对老同志和党内的同志经常愿意多给一些机会。而且陈天华同志向来是有一说一,对做的好的不吝啬赞美,对出了差错,犯了错误的同志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这使得下面的同志往往是报喜不报忧,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形成了信息茧房。虽然陈天华是国家主席,有着近乎于无限的权力,但他终究还是肉体凡胎,每天只有24个小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了解的很清楚。

  下面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不需要违法乱纪,就能让陈天

  华同志只能看到他自己想看到的,只能听到他自己想听到的。

  王琦的个性是“嫉恶如仇”,在国家主席的任上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不管是谁在上面,都免不了要被人给架起来。只有林永昌不会,但那是因为他有外挂,能清楚地看到各地的真实情况。

  “林主席在看着你”,这句话在联盟可是流传了很久来着。有很多人不太愿意林永昌重新主持工作,原因便在于此。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有不少同志希望林主席继续领导国家前进。在林永昌全面主持行政、外交和军事工作的时候,有才能的人能更容易地得到提拔,做出了成绩也不会被埋没。没有人能够蒙蔽林主席,党内以及党外的很多人都知道。

  1940年,陈天华同志在国家主席主席职位上坚守最后一班岗,党内的高层已经知道了林主席即将“如闪电般归来”的消息。外界也渐渐地获知了消息,不过没有什么媒体对这件事进行讨论。

  公开的场合上看不到任何消息,只在口口相传中有这么回事。国外的媒体上有一些风声,不过讨论的并不多。现在到处都在打仗,战争可比联盟政坛上的风声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在工团和轴心全面开战后,美利坚联盟国面临着被夹击的局面。美利坚公社在北方,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在南方,南北夹击,让美利坚联盟国非常被动。

  休伊*朗定下了南守北攻的战略,在南部,美利坚联盟军在夺取了墨西哥大片的领土后,依托马德雷山脉进行防守。道路难行的山脉中不是装甲部队的用武之地,美国中部的平原才是机械化部队发挥的地方。

  美利坚公社和美利坚联盟国的军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强烈的暴力行为:美国红军将所有被认为是法西斯党徒的战俘不认定为俘虏而直接就地枪毙,而美利坚联盟军军将俘获的政委以“无神论的工团匪徒蛊惑元凶”为名加以虐杀的状况也大量发生。

  在南北两条战线上都发生了激战的时候,西部的太平洋国部队在总司令马歇尔的指挥下也开始趁工团和联盟国激战之时向东蚕食。

  美利坚联盟国必须要同时应对三个敌人,这简直跟几年前麦克阿瑟的军政府的处境一模一样。很多人认为美利坚联盟国要不行了。

  但是,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变化。

  战争进入到1940年,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美利坚公社重要领导人约翰*里德因为积劳成疾去世,他活着的时候,不少人认为他对大家的约束太多。等到里德同志去世后,其他人才发现,没有了这位重要领导人的从中转圜,美利坚公社和美利坚红军的效率明显地降低了。

  在一次临时而紧急的会议后,先锋派的白劳德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领导权,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白劳德就会在之后成为美国革命的掘墓人。

  好大喜功的白劳德一边大肆打压异己,一边鼓吹“速胜”与“和反动派决一死战”,并且不顾实际地对美国红军指挥部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擅自进行指挥,这样的行为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嘲讽为“微操”。

  在他的军事方针下,美国红军的优势一点点被消耗殆尽了。一次军事会议上,总司令巴特勒公然批驳了白劳德给军队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和与战斗计划的违背。他之后却被白劳德及其同党指责为“反抗党的领导”和“企图成为第二个麦克阿瑟”,并深陷牢狱之灾,悲愤不已的巴特勒将军在狱中遭受迫害,不久溘然长逝。美国人民解放军也因此陷入了极大的混乱。

  与此同时,美利坚联盟国军队在休伊*朗的命令下果断发动进攻,美国红军在南线被彻底击溃了。在新奥尔良,人们在报纸头条上看到士兵们在白宫和五角大楼前合影的照片,并且欢呼雀跃。

  战场上的惨败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北方的加拿大政府磨刀霍霍许久,趁着工团红军战败的机会,加拿大军队趁机出击,发动一部分旧联邦政府的支持者占领了纽约。这是加拿大第一次正式介入美国内战。

  之前吞并阿拉斯加只能算是擦边球行为,阿拉斯加地广人稀,狗熊比人还多,加拿大政府占了也就占了,美国人并不是很在乎,但是纽约所在的新英格兰州跟阿拉斯加可不是一回事,那里曾经是美国的经济中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美利坚联盟国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彻底消灭北方的红军,对加拿大政府的小动作,只能提出了“抗议”,以及“严重抗议”,仅此而已。

  第九百二十二章 准备

  昔日象征着革命的美利坚联合工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分崩离析只在顷刻之间。英法同盟正在与德意轴心交战,没有继续援助美利坚公社的力量。

  失去了外部的支援后,美利坚红军的战斗力明显地下降了。更糟糕的是,美国遭

  受了天灾,出现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美利坚红军开始饿肚子了。

  埃文斯*卡尔逊将军和从白劳德的监狱中逃脱的莫里斯*罗斯将军在太平洋军队的欢迎下率领残部加入了他们,太平洋国军队一路直达威斯康辛州,而伊利诺里州和另外半个密歇根州都变成了美利坚联盟国的囊中之物。白劳德则被美利坚联盟国军逮捕,不久后在芝加哥被审判并枪毙。

  一些法西斯党徒开始烧杀抢掠和大肆施暴,幸运的是,在休伊*朗总统的命令下,他们很快阻止并且逮捕。不久后,美国法西斯党的另外一个领袖佩利也被逮捕了,因为他企图政变并被发现。另一个企图发动政变的阴谋家、反犹主义者乔治*范*霍恩*莫斯利则是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因为佩利尚未吐露更多的信息,就死在了监狱之中。有说他是被毒死的,也有说他是用鞋带把自己吊死在了门把手上的。不管怎么样,佩利死了,这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美利坚联合国的内乱给了北方的美利坚公社以喘息之机,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另外一支强大力量的援助——【人革联】将古巴拉入了自己的阵营,重新介入到了美国的内战中。

  陈天华同志当了两届国家主席,主要是发展经济,他本人是不太喜欢打仗的,对军委和总参的工程、计划等会有一些掣肘,还说出了“军队需要忍耐”之类的话。

  要是换在旧日本帝国,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肯定是要被“天诛”的。

  好在陈主席终于结束了第二个任期,林主席“如同闪电一般归来”。归来后的林永昌在人民党扩大会议上宣布,“国际形势日益严重,战火已经烧遍了半个地球,为了保证国内民众的生命不受到威胁,为了保证人民的基本权益,联盟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如今发生的一切!”

  讲话结束后,掌声雷动。林永昌可不只是随便说上几句,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他所说的“主动”,“积极”,具体体现就是将陆军扩充到了480万人,并且还会在未来的一年中继续扩大规模。海军、空军、情报机构,第二炮兵,还有一大堆公开的或是秘密的部门得到了更多的编制与资金。

  许多人简单地将林主席分为主战派,将陈天华同志划到主和派里面,这种划分法太粗暴,也太简单了。陈天华同志算经常说“要用谈判而不是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几次三番地呼吁建立联合国,但是他未必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想法,林永昌也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好战如狂。

  不过嘛,林永昌刚刚上演王者归来,就扩充军备,并且再次介入到了美国的内战中,不能不让人想起【人类革新联盟】早期的那段扩张史。

  林主席重新掌握所有权柄后,显得侵略性十足,在介入美国内战之余,还向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发出了照会,要求开放巴拿马运河,并且还提出派出武装警察帮助当地政府维持治安。

  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之前连续多次拒绝了【人革联】的要求。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跟苏伊士运河不相上下,要是【人革联】能自由通行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几乎能比肩于昔日的大英帝国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跟之前不同,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利坚公社从咄咄逼人的进攻方变成了苟延残喘的防守方,急需要【人革联】的支援。

  而且【人革联】又在夏威夷和古巴都囤积了重兵,大有谈不拢就开战的架势。在经过几轮谈判后,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终于同意了【人革联】的军舰能和货轮一样自由通行于巴拿马运河的要求。

  当然,【人革联】的战舰每次通过都是要缴纳费用的。另外,【人革联】还跟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签订了一些商贸协议,并答应会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对中美洲进行大量投资,用以开发当地的矿藏资源。

  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实行的是工团主义,但是跟英国和法兰西的工团不同,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国都有着各自的政府和军队,名义上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是一个国夜袭群:陆⑨肆玖,叁⑥一③⑤家,实际上并没有整合到一起。

  英法同盟给过他们一些援助,但是那些援助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被露天放置,长时间得不到保养和维护,几年的时间下来变得锈迹斑斑。

  现在英法同盟陷入到苦战之中,没有办法给中美洲提供援助了,本地的政府很快就生出了不满。没有了英法同盟给的化肥和机械,以及更主要的现金,中美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得很快,这又导致了当地人对工团更加的反感。

  【人革联】和英法同盟都很看重巴拿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认为这条运河具有非常大的战略价值。【人革联】已经做好了出动

  几十万陆军和大部分海军战舰,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准备,但是巴拿马政府,或者说巴拿马军阀只是收了5000万人民币,就同意了让【人革联】的战舰自由通行。

  5000万人民币很多吗?对个人来说确实很多。按照【人类革新联盟】最新的统计,联盟工人的平均工资是550元/月,5000万人民币差不多是9万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但如果是放在国家层面,5000万元又算不上什么了。一条最新的战列舰要6500万人民币,一条正航航母要4500万元,如果需要配上作战人员和舰载机,5000万是绝对不够的。

  而现在,【人革联】只花了5000万人民币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联盟和巴拿马,还有中美洲工团主义联盟的其他几个国家都觉得自己赚到了。

  当然,联盟只是暂时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通行权,将来少不得还是要动用军事力量的。林永昌对此很清楚,已经为将来的事情做好了准备。

  第九百二十三章 不知何故

  1940年九月,英法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收复了比利时大部分地区,并将战线推到了莱茵兰。英法同盟的战略轰炸起到了作用,德国的飞机坦克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削弱德国战争潜力,英法同盟向【人革联】发出了要求,希望【人类革新联盟】能停止给德国提供石油。德军的机械化装备需要大量的石油,如果【人革联】不再提供石油给德国,德军的战车至少有一半要趴窝。

  【人革联】没有拒绝英法同盟的提议,但是也没答应。英法同盟在失望之余,登陆了挪威。在登陆的过程中,由于英法同盟没有能够掌握制空权,在中部登陆的英法军队进攻受挫,但是在北部登陆的英法军队进展顺利,攻占纳尔维克并重创了匆忙赶来的德军。

  挪威在工团和轴心的战争中是保持中立的,并不想加入到任何一方。可是挪威当局向德国输送了大量的铁矿石,战争爆发后,运往德国的铁矿石数量激增,有力地保障了德国的铁矿石原料供应。

  于是,工团便派出军队踏平了挪威,并且在挪威数次击败了德军。

  这个时代的战争比上次世界大战时更加激烈,很多之前保持中立的国家也不得不选边站。荷兰被德军占领了,挪威则是落到了工团的手里。

  在英法同盟艰难,缓慢,但是不可阻挡地向着德军腹地推进的时候,【人革联】也没闲着。

  到了十月,【人革联】的陆军数量已经达到了650万人,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中。北澳大利亚自治政府议以自卫反击的名义,派兵向东南方向进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南澳大利亚政府。

  发起进攻之前,北澳大利亚自治政府主席林继业给南澳大利亚政府写了一封战书: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事故好色者未尝不损,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弊。

  尔势虽盛,其政闷闷,军事雄张于外而纲纪废弛于内,不忠不信不仁不义,故天命已绝,人心已去,但一独夫尔。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偎,奚有于深?

  实乃不敌而妄于我朝,必贻后至之诛,为天下笑。”

  这封战书用古汉语写成,别说是南澳大利亚的殖民者了,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没几个能看得懂的。

  “.....不知何故,他们将其是为侮辱。我们以他们的粗鄙为乐,他们却似乎很不高兴。”

  林继业的母亲是蒙古人,但是他对古汉语却是非常有兴趣。给南澳大利亚政府首脑写信只是一时兴起,对战局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南边的澳大利亚军队这一次表现得是在太拉胯了。

  第一次澳洲战争的时候,澳大利亚人表现得非常凶猛,攻击欲望强盛,那些澳洲殖民者的后代残暴嗜血,从来不留活口,不管是军队还是平民,都会被他们杀个干干净净。

  等到了第二次澳洲战争的时候,澳大力亚人不管是残暴程度还是战斗意志都有所下降,拼命作战不过是绝望的反抗罢了。

  这一次作战,南澳大利亚政府的军队是一触即溃,不到一个月就亡国了。但是这并不令人奇怪,两次澳大利亚战争打下来,南澳大利亚政府的人口减少了90%以上,许多人携家带口地逃离了澳洲。

  有的去了欧洲,不是被卷入西班牙内战,就是被扔到了工团和轴心的战场上。有的去了美国,美国的内战同样是激烈而血腥。

  跑不了那么远的,则是逃亡去了不远处的新西兰。新西兰的气候和澳大利亚差不多,只要肯卖力

  气,或者卖别的,总还是能活下去的。

  南澳大利亚政府缺少武器装备,缺少兵力,士气低落,面对驻澳军的海陆空联合进攻,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不到一个月就亡国并不值得惊讶。令人惊讶的是,南澳大利亚政府既然还能坚持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有几支部队打得还不错。

  不过单独一两支部队的奋战不能改战场上的局势,再精锐再能打的部队也需要补给,只要切断了他们的补给,围起来打上几天,精锐部队也同样会思琪崩溃,组织涣散。

  如果不想投降,那就只能突围。然而驻澳军有许多装甲兵和骑兵,突围的部队会被轻易地消灭在追亡逐北的过程中。

  北澳大利亚自治政府灭掉了南边苟延残喘的殖民者政权,解放了整个澳大利亚,正式更名为澳大利亚自治政府。

  更南边的新西兰在【人革联】的热情感召下,加入了【人类革新联盟】的大家庭。【人革联】的成员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联盟中央便将【人革联】内部的成员国分成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是直辖领、直属州,譬如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波兰,都是受联盟中央的直接管理;第二种是南洋、芬兰、西伯利亚大公国、澳大利亚自治政府等地,拥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权力,可以实行与联盟不尽相同的法律法规;第三种则是匈牙利和新西兰这样的,联盟并不干涉其内部的政治......好吧,只是表面上不干涉,实际上控制一个国家的政治有很多的办法。

  新西兰加入【人类革新联盟】是不得已的事情,驻澳军解放了整个澳洲后,并没有解除动员,而是屯兵于马斯塔尼亚岛上。

  面对着马斯塔尼亚岛上的二十万陆军和四十多条战舰,还有在悉尼的驻澳军部队,新西兰果断地选择了最为争取的道路。

  如果战火烧到了新西兰,新西兰人拿什么去抵挡?新西兰有牧场,有牛羊,可是并没有多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连人口都很少,没办法跟战意旺盛的驻澳军打仗,于是只能热烈地欢迎王师到来了。

  旧日的王师是大英帝国,接棒的本来应该是美利坚,但是美利坚自爆了,如今接过“王师”这面旗帜的是【人类革新联盟】。

  第九百二十四章 毫无余地

  【人革联】的兵力在进一步的膨胀,三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50万人,这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武装警察部队和地方民兵。

  将军队扩充到这样庞大的地步,自然不只是为了解放南澳大利亚,也不只是为了让新西兰加入【人革联】的大家庭,而是有着更加伟大的目标。

  十月,南澳大利亚的战事刚刚平息不久,【人类革新联盟】外交部向埃及政府提出建议,将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方式更改为两国共管。

  埃及外交官听到【人革联】的这个要求后,又是震惊,又是愤怒,“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

  “我们并不否认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只是想要让运河更加有效率地运行。联盟有运作和管理大型项目的经验.......”

  埃及外交官断然拒绝道:“此事绝无可能!”

  “难道连一点讨论的余地都没有吗?如果联盟向埃及提供30亿人民币无息贷款.........”

  “其他的事情可以讨论,苏伊士运河不可以!”

  王修磬于是收起了备忘录,“既然这样,那就不讨论了吧。”

  联盟的外交官中有不少是军人转业过来的,这一点经常受到诟病。在那些学习、钻研国际法十几年,几十年的外交官们的眼中,外交这种事情,就应当让专业的外交官处理,而不是让转业的军人来干。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这是没错的,可是,很多时候,专业就代表着封闭,代表着利益输送,代表着学阀和近亲繁殖.......很多事情原本是可以不用这么麻烦的,但是,又不得不变得复杂起来。

  王修磬以前是隶属于军队系统的,后来转业到了外交部,主要业务是抓间谍。林主席“如同闪电般归来”后,军队数量猛增,军方势力大涨,王修磬负责的业务也就变多了。

  像是跟埃及政府进行谈判的事情,就有很多人认为让王修磬来干最好。当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还有好些专业的外交官一同参与了谈判。

  王修磬对于谈判并不怎么上心,只是按部就班地念了一下条件,在埃及方面表示拒绝就苏伊士运河进行谈判后,他就放弃了继续谈下去的努力,宣布了谈判破裂。

  这种不专业的行为,让同行的外交官很是不满。“王团长,我们应当在谈判桌上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王修磬笑了笑,问道:“怎么争取最大的利益?给埃及更多的贷款?还是说干脆送给他们算了?”

  “外交不是这样做的.......

  .”

  “那你来教教我,应该怎么做?”

  王修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吴建民副团长,你要是认为我做的不对,可以向上级反应。等外交部免除了我的职务,你再来主持埃及的工作!”

  “我.........”,吴建民涨红了脸,手臂上青筋暴起,怒目瞪视王修磬,好像是要挥拳砸在对方的脸上。但是,他终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转身,走了。

  王修磬冷哼一声,轻蔑地说道:“无胆鼠辈!”

  要是吴建民这厮敢动手,自己倒是会高看他一眼,但是他不敢。当然,要是吴建民敢先动手,必然是要被打个半死。

  从军队转业到其他部门的那些干部,作风都很粗暴,一言不合就饱以老拳的事情经常发生。身为军人,可以技战术水平差一点,胆气一定要雄壮!就算打了人之后要被关禁闭,那也绝不能忍受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