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255章

作者:风兮破地

  吴建民这厮曾经发表过许多奇葩的言论,至少在王修磬看来是很奇葩的言论。那也不算什么,人民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哪怕被证明是错误的。哪怕吴建民不是普通人,在媒体上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讲话时违反纪律的,但那终究跟王修磬没太多关系,应当由纪委去进行纠正。

  真正让王修磬和吴建民关系恶化的不是言论,而是利益。吴建民是那种典型的旧时代外交官,认为“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的插嘴只会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

  在吴建民和吴建民背后的那些外交系官僚的眼里,民众不能表达对外交的意见,否则就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外交学院的副院长曾经发表了一篇《几千年来中国为何愤青辈出?》的文章,将“愤青”定义为“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并将南宋的灭亡、明朝的消失归究于当时的愤青。

  这种缺乏起码常识的观点,竟然能得到吴建民们的热烈支持,可见有些人已经脱离群众很久了,他们已经不再将自己视作是人民的一员,而是变成了一个更高级的物种。

  王琦和陈天华这两任国家主席都是主抓经济工作,用经济发展来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发展也没办法解决的,反而会随着发展而变得更加的严重。

  有很多人不希望林永昌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像是吴建民,就隐晦地表达过一些类似的观点。但是有更多的人希望林主席能重新出来,全面地管理国家的所有事情。

  很多人怀念林永昌当中央人民共和国和【人类革新联盟】国家主席的时代,那个时候政治清明,干部们的作风要正派的多。很多人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向往几十年前的大扩张时代。

  但是吧,这只是一种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美好想象。二十年前的生活水平远远无法同现在的生活水平相比,猛烈扩张的【人革联】产生了非常多的时代红利,但是,能够吃到时代红利的终究只是少数。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革联】充满了躁动不安,人民渴望着国家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吴建民及他背后那些人的想法已经不能代表【人革联】的主流意见了。

  想要解放更多的人民,解放更多的土地,这不仅仅是军方的强烈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这些要求和期望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让人无法忽略的力量。

  在这样的力量面前,连陈天华同志都有点把握不住,更遑论吴建民这种人了。

  谈判破裂又如何?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用武力夺取就是了!

  反动派就像是角落里的灰尘和蜘蛛网,扫帚不到,是不会自己变得干净起来的。

  第九百二十五章 染红

  所有的国家部门天然地都有扩大权利范围的欲望,军方是这样,外交部也是这样。军方力量无限扩张,就会变成德意志帝国那种社会形态,这未必是坏事,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比其他国家的部队更强,这就是军国主义带来的好处之一。

  但是,有其利,必有其弊,从来便是如此。容克军官团渗透到了德意志帝国的方方面面,使得曾经以开明开放而著称的普鲁士变成了日渐僵化的德意志帝国。

  林永昌重新成为国家主席后,【人类革新联盟】的武装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解放了整个澳大利亚,将新西兰拉进了联盟的大家庭,又在埃及和印度摆出了进攻的态势,加上政治变得清明了许多,国内的凝聚力提高了不少。

  陈天华同志对于贪官污吏毫不留情,可是对与那些懒政怠政的干部就没什么好办法了。他又不像林主席,能够直接看到某个区域的行政效率和其他数据。

  林主席归来之后,仿佛一切都在变得很好,不过这些事情都是有代价的。陈天华同志任期结束的时候,国家财

  政有600多亿人民币的盈余。等到林永昌上来,这笔钱很快花光了,有的是直接花掉了,有的是作为启动资金打给了军工厂和相关的工程、工厂的账户上。

  【人革联】海陆空三军急速扩大规模,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钱。一辆最新的中型坦克要15万人民币,一架最新式的战斗机要11万人民币,一艘正航航母要4500万人民币.........除了武器装备,还有军队的服装,口粮,军饷等等,这些都要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埃及政府拒绝就苏伊士运河问题进行沟通后,【人革联】的中东军区部队数量陡增,数个王牌部队和精锐部队被调入了中东军区的战斗序列。联盟的船队日夜不停地向阿拉伯半岛运输军火、食物和其他物资。

  联盟的军舰和飞机频繁地出没于红海附近,调查当地的水文资料,驻军和交通道路等情况。在陆地上,也经常有蒙古骑兵和武装侦察车越境侦查,并且跟埃及的驻军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谈判既然已经破裂,那就到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

  战争是解决一切争端的最后手段,这一点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人革联】方面的战争准备令埃及政府感到惶恐不安,边境上的小规模交战确切无疑地表明了战争即将到来。埃及政府一边向德意志帝国求助,一边派出外交官同【人革联】进行交涉。

  同时,埃及政府还派人封查了一批联盟在埃及的企业。大约埃及政府是想要以此来威胁联盟,但是埃及人并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际局势。

  工团和轴心正在进行宿命中的对决,除非其中一个倒下,不然战争绝对不可能停止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革新联盟】获得了在全世界自由行动的权利。如果德意志帝国及其盟友对埃及的事情不闻不问,【人革联】将会在解放埃及后继续向前推进。如果德国人胆敢阻拦【人革联】的行动,那么联盟就会立刻对德国宣战。

  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家加入轴心后,【人革联】的外交官曾经明确地表示过,不允许埃及加入轴心或是工团,不然联盟将保持使用武力纠正埃及政府错误举动的可能性。

  这就太霸道了,【人革联】说不允许就不允许?

  德意志帝国明知道【人革联】的意图,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和退让。如果不退让,联盟的坦克就会冲进东普鲁士了。

  在解决西线的法兰西公社之前,德意志帝国需要忍耐。然而,德军并没有能完成杀进巴黎,肢解法兰西的任务。经过两年的激烈战争后,德军丢掉了前期的所有战果,英法同盟的装甲洪流将战火烧到了德国境内。

  在那之前,工团的重型轰炸机群已经对德国发起过多伦空袭,将鲁尔工业区和空军基地,铁路枢纽等重要地方炸了个稀巴烂。

  当然,德国的轰炸机群也经常光临法兰西公社,不光是炸烂了许多基础设施,还是用燃烧弹和毒气弹轰炸了巴黎。

  德军缺少重型轰炸机,但是有不少的战术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那些轰炸机的航程不够,够不着英国,轰炸法法兰西还是够的。

  毒气弹、白磷燃烧弹,细菌弹,什么好用用什么,只要杀人的效率够高,就能得到交战双方的青睐。工团和轴心的军事技术水平差不多,不管是哪一方拿出新式武器,另一方很快就能依葫芦画瓢地复制出来。

  工团和轴心之间的战争几乎就是世界大战的翻版,只不过使用了更多的高科技武器,杀人的效率变得更高,死于战争中的平民更多。

  埃里希*鲁登道夫在几十年前就写出了《总体战》,明确地指出了现代战争不光是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还要消灭敌人的生产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战争从前面蔓延到后方。对于敌方平民的轰炸能有效地削弱敌人的生产能力,以及持续作战中能力,能打击敌人的士气,可谓是好处多多。

  刚开始工团和轴心都还是重点轰炸对方的军事设施,到了后来已经是有什么就炸什么,要是能把柏林或是巴黎的人民全部炸死,那就真是太好了。

  可惜的是,工团没有这个实力,德意志帝国也没有这个实力,双方进入到了残酷而血腥的消耗战之中。每天都有无数人因为战火,疾病或是饥饿而死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意志帝国有什么办法阻止【人革联】将更多的土地染成自己的颜色了?

  1940年11月,【人类革新联盟】以埃及政府毫无道理地查封了联盟的公司、工厂和农场,妨碍了自由贸易原则,以及残酷压迫埃及人民等原因,以“吊民伐罪”为理由,向埃及政府宣战。

  早有准备的装甲部队越过了边境线,不顾一切地向着苏伊士运河冲了过去。比装甲部队行动更快的是空军,联

  盟的上千架重型轰炸机,轻型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飞到了埃及的上空,将埃及的空军、军工厂、基础设施和仓库等都给炸了个稀巴烂。

  十二天后,联盟的坦克进入了开罗,埃及的封建王朝政府宣告灭亡。在埃及的领土上,联盟建立了埃及人民共和国。

  第九百二十六章 速胜

  埃及军队在中东并不能算弱小,他们装备着德制武器,由德国教官进行训练,从各个方面来看,都能算是是一支劣化版本的德军。

  如果只是和中东,非洲等地的国家打仗,埃及军队说不定还能占据一些优势。但是很可惜,埃及军队面对的并不是非洲的土著,也不是土耳其新苏丹的军队,而是世界第一强国的钢铁洪流。

  埃及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德国的渗透,德国政府不能直接下场,但还是给埃及运来了大量的军火,主要以轻武器为主,没有飞机坦克,也没有汽车和重炮。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消耗非常大,亟需补充,没有余力对埃及进行更多的支援。

  但就算只是使用轻武器也好,埃及军依旧在德国军官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在守城战中给联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在联盟的坦克部队面前,埃及军很快就失去了野战的能力,只能躲在城市里面进行抵抗。人民军随即拖来了大口径重炮,对曼索拉和坦塔等城市进行了饱和式的轰击。

  炮弹如同雨点一般落在埃及军的阵地上,将所有的东西都给炸成了齑粉。铁丝网、沙袋、地雷、机枪、反坦克炮、掩体,还有楼房和其他建筑,都在人民军排山倒海般的炮击面前被炸碎。

  参与了开罗守城战的德军军官在事后这样说道,“.......每秒钟至少落下5发炮弹,所有的一切都被轰碎了.......战斗结束后,随手抓起一把沙子,能数出来二十多块弹片.......”

  联盟的空军在埃及战役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埃及军队尚未来得及跟人民军交手就被炸得失去了组织度和士气。

  埃及军队看起来像是德军,但毕竟不是真的德军,没有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埃及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主要机动兵力是骑兵,这是中世纪战争的配置,到了现代社会,已经远远滴落后于时代了。

  伊斯兰教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后,积累了无数的弊端,没办法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需要,也没办法提高军队的组织度,阿訇念经对多兵种合成能有什么帮助?对士气的加成倒是有的,但是在坦克的面前,古兰经带来的那点士气加成完全不够看的。

  【人革联】中亚军区只用了两个星期就灭亡了埃及的封建王朝,这么快的速度令周围的其他国家都跟震惊。波斯王朝和伊拉克的态度变得越发的恭敬了,意大利也不敢再说“黄祸论”之类的话了。

  红海军在大西洋多次打败了德国舰队,也在地中海重创了意大利舰队,意大利人引以为傲的地中海舰队只剩下了一半的舰船。如果不是几条新下水的主力舰加入了地中海舰队,意大利海军很可能会学德国海军那样,躲在港口里面当存在舰队。

  好吧,意大利人应该不会那样做的,意大利的工业实力不到德意志帝国的十分之一,陆军的战斗力没办法跟德军比,但是意大利的海军确实表现的不错。

  虽然在几次海上交战中损失了不少的战舰,还被英国佬的舰载机偷袭了塔兰托海军基地,意大利海军的战果还是很不错的,同样击沉了工团的几艘主力舰和一大票的轻型战舰。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海军有着旺盛的进攻精神,这是德国海军所不具备的。

  德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比意大利多,战斗力也比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更强,但是德国海军在吃瘪了多次之后,不愿意再离开岸基飞机的掩护范围,这极大地削弱了德国水面舰队所能发挥的作用。

  受到二十年前世界大战时“避战保船”战略的影响,二十多年后的德国海军采取了相同的办法,主力舰队放在港口里面吃灰,主要是派潜艇去给英法同盟制造麻烦。

  邓尼兹海军上将率领的“海狼”部队击沉了工团大量的运输船和商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多功勋潜艇连人带船消失在了大海波涛之中,被划入了失踪的行列。

  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失踪,实际上就是死了。德国政府将那些失踪潜艇上的成员归入失踪行列,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伤亡数字,另一方面是为了少发抚恤金。

  德国转入战时体制后,经济活动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了战争中,政府的财政是每况愈下,能省一点是一点。当然,将军们的牛排和红酒是不能省的。

  占领........解放埃及后,联盟很快就在埃及建立了新的秩序。德国政府对埃及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人类革新联盟】也同样对埃及政府进行了渗透,掌握了埃及的方方面面的情况。

  之前埃及政府是在两头要好处,吃了德国的援助,又找联盟要好处。那个时候,德意志帝国和【人革联】两大强国侍候它一个国家,小日子国的不知道有多么滋润。

  现在旧政府被摧毁了,【人革联】派出了大量的伊斯兰干部进入埃及,接管了各处的政权,并且从埃及本地提拔了不少人上来。

  虽然战争结束了没多久,可是埃及的新秩序已经被重新建立起来了。当然,联盟少不了要派上十万大军对埃及进行一段时间的军事管制。

  【人革联】扩充了那么多军队,除了堆在波兰西部和白俄罗斯等地,就是用在新解放区上面了。另外,像是新西兰,也有联盟的军队驻扎。不是说新西兰加入了联盟的的大家庭,长安就对新西兰不管不问了。

  不是那样的,既然已经成为了联盟的一部分,那么联盟中央就要承担起保卫新西兰的责任。在新西兰的各处重要地点建设军事基地,驻扎陆海空军队,这都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驻军的军费一部分来自联盟中央的拨付,剩下的则是需要新西兰支付。新西兰这么点地方,也没有多少重要的矿场和工厂,就不需要军队了,只要保留一些武装警察就行。

  第九百二十七章 永不停息

  埃及跟新西兰不一样,不能完全由联盟负责埃及的防务,将来还是要将国防任务交还给埃及人的。在那之前,联盟会对埃及进行现代化改造,给所有人都发放身份证和身份证号。

  严密的户籍制度能提供惠及全民的福利,能有效地降低埃及人的反抗意愿。即便是有人搞出了大新闻,也会比较容易地抓到犯罪分子。

  对埃及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事情。比如说,在拆除一些洋葱庙的时候,定然会跟本地的阿訇和信徒们发生冲突,这个不属于战争的范围,而是属于治安的问题。

  解决的问题也很简单,将所有在名册上的阿訇都给抓起来,送到沙特阿拉伯那边去种树就好了。

  阿訇必须要跟当地的百姓结合起来,才能有破坏力。只要将阿訇都给清理干净了,事情也就好办了。至于当地百姓有做礼拜的需求,就由从外地调来的神职人员带着百姓祈祷。

  马邦德在沙特阿拉伯传了很多年的教,一手拿着马刀,一手拿夜袭群:⑥九肆九,叁六①③五着《古兰经》,依靠武力掌握了对《古兰经》的解释权。现在埃及被解放了,第二代先知马邦德需要传教的地方又扩大了不少。

  镇压埃及的地方叛乱,改造埃及社会,用解放神学填补埃及人对宗教信仰的需要,这些都属于是埃及驻军和绿先知的任务,人民军的主力不会在埃及停下脚步。

  解放埃及后,【人革联】租借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运来了大量的工程机器,从国内直接运来了工程队,还在埃及本地招募了许多人受,对亚历山大港进行扩建,并在港口周围建设雷达站、机场、高射炮阵地和军营等设置。

  人革联仿造德什卡生产的“30式”重机枪在对低空目标的时候有很好的效果,对付步兵和装甲车的效果也非常好,联盟的多家兵工厂生产了成千上万的重机枪。其中大部分是自己使用,还有一些卖给了波斯帝国、拉丁美洲,美利坚太平洋国和美利坚公社。

  30式重机枪一开始就采用了最为成熟的设计方案,保留了德什卡重机枪的各种优点,并将后续改进型的长处也给一起吸纳了进去。

  这款重机枪口径为12.7毫米,原本采用的是弹鼓装弹,但是弹鼓容量只有30发子弹,在战斗中,由于这个弹鼓的体型很大,所以持续火力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战斗需求。

  因此联盟的军事工程师“设计”出了一种转鼓形的弹链,能够取代弹鼓,使得重机枪的火力持续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联盟在低空防空有“30式重机枪”,在中近距离上的防空炮则是借鉴了瑞典的博福斯40mm高射炮。当然,在这个世界里面,是瑞典人借鉴了联盟的设计.......

  30式40mm高射炮在联盟最开始是作为舰载高射炮使用的,不久后又推出了牵引式野战高射炮版本,两种款式的高射炮都很成功。毕竟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经受住了战争检验的,在这个世界中也非常的好用。

  联盟的30式40mm高炮在高射炮历史上堪称转折点。因为在它之前,40mm以上的高炮仅能单发射击,而40mm以下的高炮虽能连射,但威力较小。而联盟的30式40mm高射炮不仅能够连射,而且威力很大,加上配套的精准瞄准设备,哪怕是600km/h的高速战斗机也能打中。

  30式40mm防空炮最大射程达4.75公里,理论射速

  能够达到80至160发/分钟,其威力足以击毁这个时代所有的飞机,联盟的30式40mm高炮因此备受各国青睐。

  特别是德国,不光是从联盟购买了上千门30式40mm高射炮,并且购买了生产许可进行仿制。

  在大西洋上的几次大海战中,德国海军的37mm手拉机射速太慢,面对英法同盟的舰载机,德军战舰上的防空炮几乎成了摆设,被炸沉炸伤了不少战船。

  最开始,德国的工程师们还振振有词地说德意志帝国的37mm防空炮是最好的防空炮,但是连续几次海战中,37mm手拉机毫无建树,海军高层再也忍受不了,安排了德意志的37mm防空炮和联盟的30式40mm高射炮进行实验对比。

  结果么,自然是手拉机被吊打。

  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德国的工程师们只好承认德意志的军工产品确实是有些不足,并不是威力不够,只是射速慢了一些,而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造成的。

  德国的资源不足,有限的资源必须用在最重要的方面。德国海军和最高统帅部之前对防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给37mm高射炮装上自动装填设备,那的确不是工程师的问题。

  但是,海军方面指出了37mm高射炮射速太慢的问题后,德国的工程师却还是坚持说那些问题不存在,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了。

  诚然,德军的素质和战斗力都是很强的,可是德意志帝国的僵化也是存在的,而且很严重。这不是德意志帝国一家的问题,只是德意志帝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除了37mm高射炮外,德国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像是在军舰、坦克的设计和生产上,德国的就一直学不会【人革联】和工团那种多快好省的做法,德国的坦克造价昂贵,耗费的工时长,因此德国的坦克数量总是比不过英法同盟。

  纵然在不少战役中,德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取得了较好的交换比,却还是一点一点地丢掉了主动权。德均在欧洲战场上刷出了不少的王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能鼓舞人心的胜利,战线却是在朝着德国的腹地移动。

  亚琛战役后,德军几乎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从战略相持变成了战略防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继续打下去,德国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直到被工团彻底消灭。

  因为看到了德国的窘迫处境,【人革联】加快了行动的步伐。才刚刚解放埃及,就对摩洛哥的弗朗哥长枪党提出了建议。

  联盟的外交官员希望弗朗哥能认清现实,解散长枪党,退出战争,并接受联盟中央的直接领导。

  第九百二十八章 狠角色

  弗朗哥听到【人革联】外交官提出的名为“建议”,实际上是“要求”的那些条款后,他整个人都不好了。【人革联】的提议哪里是什么提议?那是想要一口将长枪党在摩洛哥的实力都给吞下去啊!

  但是很快,弗朗哥就转变了思想,觉得这是好事。现在的摩洛哥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德国和意大利都在摩洛哥有驻军,弗朗哥能够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少,手中的兵力也越来越少。丢掉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地盘后,长枪党的声势大不如前。

  要是能引来联盟的兵马,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要是操作得当,就算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弗朗哥哪边都不靠,他就是个西班牙人,不喜欢工团的做法,实际上跟法西斯也没有多少共同的语言。墨索里尼一心想要重建罗马帝国,弗朗哥就没有那么多想法,只想着“解放”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再守住西班牙在非洲的这点地盘就行了。

  不是说弗朗哥没有野心,而是他很清楚现在的西班牙没有争霸的实力。西班牙地盘够大,人口够多,可是工业实力很差,能够保住前人打下的基业就能算得上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摩洛哥的事情弗朗哥说了不算,要看德国和意大利的意思。德国有意“祸水西引”,将摩洛哥交给【人革联】,有可能会引发【人革联】和工团之间的战争,这对德国来说是好事。

  而且德军现在的兵力吃紧,资源也吃紧,将摩洛哥交给【人革联】,能将十多万德军解放出来,也不用再冒着危险向摩洛哥运输武器和补给了。

  这只是次要原因,要是【人革联】真的因为摩洛哥问题和英法同盟打了起来,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