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47章

作者:风兮破地

  问题上,蜀中的豪杰们有不同的意见。

  在整个南方打成了一锅粥的时候,川中的豪杰们也打成了一锅粥,各种合纵连横,还有正义的背刺,鸿门宴也上演过了好几次,着实是让人惊叹不已。

  英国人对南中国的动荡非常蛋疼,英格兰来的绅士们是很有兴趣吞下整个中国的,只是没有那个实力。为了将印度吞下去,英国人用尽了各种手段,花了几百年的时间,好几次差点破产,后来是靠着从中国抢到了大量的白银,这才算是撑住了在印度的统治。

  印度那个稀碎的地方都这么麻烦,想要吞并中国的难度会更大。最关键的是英军的主力正在南非打烂仗,扔了三十万大军上去还连吃败仗,唐宁街的老爷们杀人的心思都有了。英国是大海军和小陆军,三十万精锐差不多是英军常备军的总数量了,要不是临时征召了不少军队,英国人连镇压苏格兰人的军队都凑不出来了。

  按照英国人一贯的尿性,他们最喜欢玩的是势力平衡,在欧洲他们这样玩,在中东也是这样,在东亚,在中国还是这样。北方的林大帅毫无疑问是个实力强大的军阀,南方要是联合起来,说不定还能跟北方打一打,要是南方继续这么乱下去,人民军毫无疑问地是要南下的。

  要是人民军打过了长江,英国在华的权益可都要完蛋了。为了保住在华特权,英军不光是派出了战舰在长江上巡航,还让战舰在大沽口附近的渤海里面晃荡。但是中央人民共和政府对英国人的战舰根本就不在乎,都把首都搬到太原去了,英国人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么就是派出三十万大军远征中国,要么就学会“陆地行舟”的本事。将工业中心和首都放在表里山河的晋省,就是为了避免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讹诈。在最艰难的1900年撑过去之后,钢铁厂顺利地投产了,林大帅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战战兢兢,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了。

  最坏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把华北打烂,绝不会像一年前那样,要做上太行山打游击的准备。

  英国人讹诈人民政府不成,转过头来就给广州的临时政府和金陵的国民政府施压,让他们放弃内斗,一致对外。那些人要是真的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肯定是先把南边的法国人和在长江里面搞事的英国佬给赶出去。

  所以英国人即希望南中国的各派势力联合起来,又不希望他们真的联合起来。唐宁街给的指示也往往摇摆不定,一会说要严厉,一会说要宽容,让在中国的外交人员大呼精分。

  说到底,还是英国的国力不行了,他们的海军依旧能纵横四海,但是在陆军上已经落后于时代,科技也不再全面领先于世界。要是英军能干脆利落地将布尔人干掉,说不定还能维持住世界霸主的虎皮。然而在南非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使得所有列强都看清楚了英国佬外强中干的本质。

  现在的大英帝国比以往更加依赖外交手腕,偏偏好些国家都不是很吃外交的那一套了。威廉二世将俾斯麦赶回家了之后,就舍弃了原来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强大陆军的同时,开始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按照威廉皇帝的说法,要足以应对英国人的本土舰队。在另外一个历史上,公海舰队的确是足以压倒英国人的本土舰队了,但是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英国佬果断地把在全世界的主力舰都给调了回去,直接将公海舰队给堵在港口里面了。

  这就让人很蛋疼了,花费了那么多钱造出来的公海舰队在打了一仗后就变成了存在舰队,一点用处都没有。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把那些军费投入在陆军上面不是更好?

  但是站在威廉二世和容克贵族的立场上,他们选择发展海军舰队夜袭群:陆⑨四玖,三⑥一叁伍也不能说是错的。不能因为后面的结果来否认之前的决定,对于世界大战,谁都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人预料到会是那样一场惨烈和漫长的战争。

  英国人的大陆平衡政策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代价就是英国的实力再次遭受重创。在二十世纪刚开始的现在,英国人已经感受到了德国的咄咄逼人,新上任的英国大使看到了德国人的危险,然后他就给唐宁街出了一个好主意。

  鼓动威廉皇帝派出大军远征中国,消灭威廉二世口中的“黄祸”,岂不妙哉?

  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生意

  从1895年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就所谓的“黄祸”问题不断通信、交流。威廉二世还特意请画家克纳科弗斯创作了一幅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又称为《黄祸图》(The Yellow Peril)赠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黄祸图》的画面上象征日耳曼民族的天使手执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经降临。悬崖对面,象征黄祸

  的佛祖(日本)骑着一条巨大的火龙(中国)正向欧洲逼近。而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则不安地注视着。乌云密布,城市燃烧,浩劫就要降临。威廉二世还在画上题词:“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沙皇宣传“黄祸论”是出于现实的原因,沙俄每次在欧洲扩张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就必然会转头向东方扩张。一百多年来,每次都是这样。不管是英国要对俄国围追堵截,欧洲大陆上的强权都不愿意看到沙俄这个庞然大物冲进西欧,沙俄只好一路向东,推行他们的“黄俄罗斯”计划。

  打仗和扩张都需要有个借口和理由,“黄祸论”就是沙俄为自己找的理由。

  那么德国又为什么要大肆鼓吹“黄祸”呢?一方是威廉二世也想在东亚进行扩张,不光是美国需要殖民地,德国也需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德国发展起来的时候,瓜分世界的殖民浪潮已经进入到了尾声。世界上还剩下的肥肉就只有中国了,还一直被英国佬把控着,只有法国人能跟着喝两口塘,其他国家都只能干瞪着眼。

  为了找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内抢肉吃,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弄出了“黄祸论”这东西,想要将列强一起拉进来,逼迫英国人做出让步。此外,要是沙俄将注意力放在东亚,将百万大军调往远东,那么德国人在欧洲US噢面临的局面就要好的多。

  德国总参谋部的那些人这些年来最担心的就是被法国和俄国夹击,“法俄同盟”就是为了对付德国才建立起来的。要是沙俄跑路了,那么“法俄同盟”也就不破自破。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提出“黄祸论”就不难理解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则是打蛇随棍上,将威廉二世递过来的借口攥在了手里,作为在远东扩张的借口。

  八国联军的形成就有德国人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现在八国联军覆灭了,证明了威廉二世的先见之明,他也以此进行宣传,但是让他出兵去远征中国?可拉倒吧,他只是坏,又不是傻。没看到连向来骄横狂妄的俄国佬都没有向中国腹地进军吗?

  当别人声称某个国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那个国家最好真的有。道理是一样的,当德国人和俄国人鼓吹“黄祸论”的时候,中国最好真的有杀进欧洲的实力。额,现在的中国还没有,但是林大帅全剪了八国联军,这就让俄国佬不能不小心谨慎行事了。

  他们在东北的统治也并不安稳,可恶的中国人不敢跟他们正面决战,尽搞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今天烧掉几个哨卡,明天袭击一处伐木场,让俄国人一直不得消停。有心派遣大军进攻吧,那还真不行。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个实力,为了维持二十万大军的补给,俄国人已经是用尽了全力,而且外交上会非常被动。

  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想要独占中国的东北,然后就出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事情,将日本人的爪子给拍了回去。现在俄国将东北给一口吞了下去,所有的国家,除了德国之外的所有列强都对此很是不满。德国人当然希望俄国佬在东方越陷越深,要是能把军队主力的大部分都调往远东,那就更好了。

  要是只有法国这个一个强敌,德国人会很乐意再来一次色当会战。

  现在沙俄在全力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暂时没了动作,英国人居然鼓动德军去远征中国?这是威廉二世给尼古拉二世挖的坑啊,他怎么会自己跳下去?

  当然,要是中国还是以前的那个中国,那也不是不行,随便派个三五万人,就能在远东阁下一大块肥肉来,那样的美事能让容克贵族们欢欣鼓舞。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了,能全灭五万八国联军一次,就能再来一次。要征服那么野蛮的国度,少不得也要派出二十万大军才行吧?

  要是英国人不让德国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也不准许德国的船只在英国的港口停靠,没了补给的二十万大军难道要游回德国?德国在青岛还有一处据点,能够跟北中国做生意,一旦德军有了远征中国的迹象,青岛就要先丢了。

  在青岛的外面,中国人修了许多攻势,放了几万大军,很多都还是跟德国人有仇的山东人。只要战争一爆发,那些山东的好汉们会很乐意把德国佬的脑袋都砍下来。

  说实话,威廉二世对于要不要出兵还是有些犹豫的。现在英国人的陆军主力都在南非,要是真能用二十万大军征服中国,也不是不行啊。容克军官们对于远征中国的计划并不感兴趣,他们最想做的是打垮对面的法国人。

  普法战争后,法国人就一直在憋大招,想要车翻德国佬一雪前耻。普鲁士人欺人太甚,打赢了割地赔款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在凡尔赛宫里面登基称帝?是可忍,孰不可忍?法国上下弥漫着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德军要是派出几十万大军远征中国,法

  国人会不会趁机打过来?

  德军当然是天下第一,可是法国佬也不是吃素的,要是被法国人杀进来烧杀掳掠一番,容克地主们可都要亏大了。那些容克都是目光短浅的家伙,才不愿意让自己有一丁点的损失呢。出个万把军队也就算了,出动二十万大军去大陆的另一端打仗?有那个力气把法国给推了不好吗?

  外交部和商业部的人则是坚决反对朱尔典提出的荒唐计划,打不打得赢他们不管,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人口一万万五千万的大市场,缓解了国内的压力,战事一开,那些加班加点生产的工厂立马就要爆了。除非皇帝保证两三个月就能打完,不然的话,还是先做生意吧。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反五反

  1901年,英国佬还在南非痛苦地跟布尔人打仗,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半,英国人已经是骑虎难下,每天的军费就要几十万英镑,这么大的消耗让唐宁街的老爷们目瞪口呆,现代战争要花很多很多的钱,远超他们的预料。

  就算是把布尔人镇压下去了,得到的也远不能和战争的花费相提并论。但是英国人又不能就这么算了,就算是为了大英帝国的颜面,英国人也得撑下去啊。南非的事情不光是南非的事情,还牵动着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

  这不,布尔战争陷入泥潭后,澳大利亚就趁机要求自治了,英国政府在考虑再三后,同意了澳大利亚自治的要求。不同意也不行,澳大利亚那都是罪犯的后代,比布尔人还难搞,英国要是不同意,澳大利亚人就要跟布尔人学了。

  所以现在的英国人是不想打也得要打下去,不然大家都有学有样那还得了?澳大利亚自治也就打算了,反正在那里收不到多少钱。就算是自治了,还是处于英联邦这个大家庭里面,实际利益并没有损失多少。

  要是印度也跟着闹起来,那问题就严重了。英国的皇冠就来自于印度,印度要是自治,英国的霸权可就要坠地了。在战争的泥潭中艰难挣扎的英国佬使出个各种各样的手段,因为各大列强关注的缘故,英国人不能使用大屠杀的手段,便在占领区域内搞“集村并寨”,效果还算是不错,但是并未能使布尔人屈服。

  布尔人已经伤亡了好几万人,但是他们依旧在战斗,而且将战火烧到了英国人的开普殖民地上。在4月到9月的战斗中,布尔人游击队对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军发动多次偷袭,并屡屡得手,俘获大量军火、给养和大炮。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交战双方都是精疲力尽,欧洲各国对英国的抨击和指责也日益激烈。在2月份的时候,交战双方就进行了秘密谈判,但是因为双方的要价差的太远,所以没有谈拢,战争还在继续。

  英国人的苦难就是中国人的幸福,至少是北方中国人的幸福。英国人被布尔战争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对于北中国的压制就减轻了许多。林永昌趁着这个机会从英国进口了大量的旧枪炮和废旧机械,不是不想买新的,一个是太贵,另一个是英国人不卖。

  就跟后世的美国佬一样,英国人在输出技术的问题上很敏感,一点都不想将先进的技术扩散出去。为了筹集军费,英国人想找人民政府要赔款,还要人民政府为前朝的贷款买单,但那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得不出售了一批老旧军火和废旧机器回血,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两海关银才能折算0.15英镑,就算人民政府拿出了五六百万两银子买军火和机器,也不过100万英镑,这点钱只能烧个两三天,毛用都没有。

  英国人在战争的泥潭里面挣扎,这对人民政府来说是好事,林永昌巴不得英国佬多死一些人,要不是没有能力他都打算给布尔人提供援助和志愿军了。看着英国人倒霉让人身心愉快,但也并不是的没有碰到不顺心的事情。

  在1901年春节刚过之后,林大总统就召开了大会,会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目标是继续推行“土地改革”的政策,要“包产到户”,同时大力推行“三反”,“五反”运动。所谓的“三反”“五反”,指的是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才刚打退了洋人的第一次围攻,就有不少人认为已经胜利了,开始作威作福,耽于享乐。按照林大总统的说法,那是“三分人样并未学会,七分官位栩栩如生”。前朝留下来的那些旧官僚跟新的老爷们勾搭到了一起,将旧时代的那一套东西又捡了起来。内务部查出来的情况触目惊心,让林永昌很多时候都有学习“慈父”好榜样的冲动。

  但最终他还是压制住了杀个干干净净的想法,在展开运动的时候,又派出了不少的工作小组

  到情况最严重的的地方去进行调查。有外挂在身,哪里经济下滑,哪里商品产出减少,哪里人口流失,哪里荒无度上升,哪里的百姓不满上升,等等,都能在【天朝日不落】系统的界面上看的清清楚楚,所以每次几乎每次工作组出动,都能拔起萝卜带出泥,一抓就是一大串。

  有了外挂,为什么还是“几乎”,而不是全部?因为调查组也是人,是人就会出问题。

  要是哪次派出去的人说当地没问题,林大总统的反应不是欣慰,而是愤怒,接着就让内务部的人把调查组成员全部抓起来,然后一个个地审。随即再派出宪兵重新进行调查,宪兵的工作态度可比调查组粗暴简单的多。在宪兵的眼里,除了大总统之外,所有人都是罪犯,或者是预备犯罪份子,到了目的地首先就是抓人,从一把手开始往下刷。

  内务部还会派出特别法庭配合宪兵工作,抓到了就审问,审问完了就判刑,差点就跟慈父的大清洗差不多了。不过林主席,林总统说了,“我们开展运动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要妥善地解决,要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要给同志们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承认了错误,改正过来之后还是好同志嘛。”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被判流放西域的人也不少,往往是一人犯罪,全家流放,有时候还会连亲朋故旧都给搭进去。是没杀人,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流放西域跟杀头也没什么区别了。

  到了下半年的时候,只要工作组一出现,当地的官员和豪强就两股战战,有不少人直接就卷款跑路了。不让大爷们快活,大爷直接就不干了!在北方待不下去,还不能跑去南方么?

  要只是跑路,那还算客气的,在江苏那边发生了更加恶劣的事情。工作组下去的时候,住的招待所失火了,十几个工作人员一个都没跑出来,全给烧成了焦炭。

  这么恶劣的事情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林永昌的面前,王琦总理愤怒地表示要将那些人全部抓起来砍头。平时深沉大度的河北大侠认为林永昌杀人太少,处理事情不够果断,“对那些坏人仁慈,就是对百姓作恶!”

  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果韭菜能长腿

  林大帅杀人太少?洋人大概都不会同意。在《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报纸上,林永昌已经被形容成了“杀人魔王”,“远东屠夫”,洋人的报纸上只会说有几千名战俘被杀了的事情,对于北平大屠杀,公审之类的事情就不会提了,最多一笔带过。

  就算是在中国,也没几个人认为林永昌杀人太少。在土地改革中,难免会要杀人,会杀很多的人,而且还会有错杀的情况。历朝历代,也不能说是历朝历代,应该说大多数统一王朝开始的时候,都是要大杀特杀,杀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造成了地广人稀的后果。

  朝廷为了增加税收,就会开展一轮均田免税的行动。只要搞了均田免赋的,都能有个两三百年的王朝生命。《人民报》上对这种原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刚开始的时候新王朝会迸发出强盛的活力,等到陈平日久,人口增长,渐渐地就开始了土地兼并,在一百年左右的时候差不多就开始出现“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但是因为惯性和国家机器还没有安全腐朽的原因,往往还能维持个五六十年,然后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这个阶段就会出现各种改革,变法,但是利益阶层是没办法消灭利益阶层的,最多能续命几年,然后就到了王朝末年。

  到了王朝末年,那就跟得了癌症一样,叛乱起义此起彼伏,外敌也会趁机入侵,要是运气好还能支撑个十几年,几十年,运气不好两三年就完蛋了。

  现在人民党成了执政党,成了新的统治者,但是并没有对以前的统治阶层进行大清洗,难免会留下很多的残渣。王琦王总理的思想经过了好几次大的变动,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林大帅杀人太少,后来认为林大帅的行事太过激烈,认为义军中有很多人并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胡乱杀人,到了现在,王总理悟了,还是杀人太少!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前朝欲孽要杀,新政府中的那些坏分子也要杀!

  王琦杀气腾腾地说道:“你要是下不了手,就让我来做!”

  “人头不是韭菜,割了是不能再长出来的。”林永昌叹了口气,“但是这一次,不杀人是不行了。我之前在报纸上说不杀一人,看来是要自己打自己嘴巴咯!”

  “那又如何?那些人就该杀!”

  “行了,这些事情你就不要管了,还是我来,免得别人恨你。我知道你不怕,但是总理是干大事的,今年我们的头等大事是钢铁的产量,这关系到国防安全,你必须要时时刻刻关注,要是有什么问题,

  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那江苏那边的事情?”

  “派宪兵过去吧,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才半年的时间而已,该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我林永昌改行吃素了吧?”

  团灭了工作组的那个县很快就被宪兵接管了,宪兵还带去了整整一个团的主力部队。在宪兵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人在城中放火,然后带着细软跑路。过了长江就不是人民党的天下了,怕个锤子!

  但是人民党早就有了准备,连人带财物全部都给抓住了。经过了好几次叛逃事件,边境上的部队和内务部人员都有了经验,村镇里面都有民兵巡逻,没有介绍信几乎是寸步难行。

  人赃并获之后,接着就是在兴化进行大搜查。国家平时是管不过来,但只要将行政资源集中起来,连祖上三代都能给查个底朝天。兴化当地的官员被抓了将近一半,监察部门,文化部分,教育部门都有人被抓,经过紧急审判后,枪毙了四十多号,剩下的的要么去了西域,要么去了热河,亦或是进了山西的矿坑。

  一般没人选最后一个,下坑挖煤不是个好工作,挖煤非常艰苦,常年不见天日,还会有生命危险,即便是山西当地人也不是很待见这样的工作。要不是家中赤贫,大约是没有人愿意下矿坑挖煤的。要是哪个月矿上没有死人,那是能发奖金的。

  王琦知道工业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行,林大总统那是月月讲,天天讲,重工业对于国防的重要性所有人都知道。没有钢铁和火药就不能制造枪炮和子弹炮弹,就不能打赢装备了洋枪洋炮的敌人。几百门大炮一起开火的时候,声势惊天动地,大地都像是沸腾了一般,跟八国联军打过仗的人都有火力不足的恐惧症。

  拳法武功什么的,真的打不过洋枪洋炮。要是说一个空手的拳法大宗师对上拿着步枪的胆小鬼,大概率会赢。但是不能这么比较,不可能我军的将士都是大宗师,而敌人都是胆小鬼吧?

  作比较的时候要选择“单一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这才有比较的意义。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北方的“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等运动是越来越激烈。林大总统说是不杀人,但是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很多北方的大地主大商人和帮派首领都游过了长江,投奔李鸿章的国民政府去了。

  也有很多南方人选择了北上,加入到了人民政府这边。其中又以长江边上的农民居多,北边农业税只有五分之一,要是家中有人当兵——青壮年当兵是很容易的事情——农业税会降低到十分之一,这种好事别说是没碰到过了,就是连听都没听说过啊!

  刚开始很多人对北边的宣传是不以为然的,官府的德行大家都知道,那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哪里有什么为民请命?只有盘剥到让人欲仙欲死的事情。地主,官僚,帮会,宗教,等等,每年从头辛苦到尾,不说吃不上白米饭了,有时候连用红薯玉米等东西糊口都做不到!

  但是事情就真的那么发生了,长江那边的亲戚忽然就过上了好日子。对这年头的绝大部分百姓来说,能够填饱肚子,过年的时候还能有点荤腥,那就算是好日子了。

  北边的亲戚和邻居们自己能吃饱了,少不得要救济一下南边的穷亲戚,然后就有很多人知道了北边均田免税的事情居然是真的!这下子很多人就心动了,百姓们纷纷逃亡,每个月跑去北方的穷苦百姓数量达到了好几万。

  特别是在秋收之后,很多百姓抢收了粮食,然后就全家老小一起上船跑路了。有时候甚至是整个村子的人一起跑了,这让南边的官员们愤恨不已。玛德,韭菜居然长腿跑路了,这不能忍啊!

  第一百六十八章 股票

  从南方跑到北方的不光是长江沿岸的老百姓,还有不少从湖南,广东,广西,乃至于从云南等地方过去的。广东和湖南军政府干的还不错,军队士气很好,但是他们的装备不行,技战术水平也不行,最主要的是他们不像国民政府那样,能拉下脸来卖国。

  李鸿章答应了将广西划入法国人势力范围,同意了让英国人的舰队在长江上自由通行,换来了法国人大批的援助和英军舰队的支持。广州那是就在海边上,面对英国人的舰炮一点办法都没有,南边的水师舰队有那么几条战舰,但肯定不是英军舰队的对手。

  得到了英法的大批援助后,国民政府的军队一度在战场上击败了军政府,湖北新军杀到了汨罗江边上,眼看就要夺取湘阴,接着就会杀进长沙。黄兴将所有军队都给压了上去,加上广东和云南过来的援军,这才挡住了国民政府军队的进攻。

  为了对抗李鸿章张之洞那些鸟人,黄兴向孙中山提议请北军南下,林大帅那么能打,连八国联军都干掉了,踩死李鸿章

  还不是轻轻松松?

  孙中山深以为然,然后就将伍廷芳派去了北方。孙中山最忠诚的小弟,陈其美,也很想要去会会林大帅,但是他的脾气不好,而且好喜欢抽大烟赌博玩女人。赌博玩女人也就算了,抽大烟在北方是禁忌,人民党对于吸食鸦片是零容忍,不管是谁,除非是快要死了的人,只要被发现吸食鸦片,那都会被捉去劳动改造。

  要是改造之后再被发现还在吸鸦片,那都是通通送进了山西的矿坑里面工作一个月。在矿坑里面的工作非常繁重,连壮汉都扛不住,更何况是鸦片鬼?一般只要三天就会开始尿血,能撑过七天的人是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能活过一个月的。

  也不是没有,但是太少了。而且出来后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个个都是又黑又瘦。人民政府的规定不光对北方人适用,对从南方过去的人也是一样,要是陈其美过去了,多半要给捉去劳动改造。

  陈其美是不是好同志?肯定是的!他跟孙中山一样,都是好同志!为了起义造反的事情,陈其美经常流连十里洋场,跟各路民团豪强喝花酒的时候有,跟朝廷官兵密探干仗的时候也有,陈其美组织暗杀了不少前朝的官员,为广东军政府的建立出了很多力。

  但是陈其美也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恶习,抽大烟玩女人只是一方面,在军政府成立后,他还不忘继续搞暗杀那一套,甚至派人暗杀了光复会的首领陶成章,使得很多人对广东军政府很是不满,甚至有人因为这件事投靠到了国民政府那一边。

  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李鸿章和张之洞那些人,而是更加的厌恶陈其美。

  孙中山对陈其美很是头痛,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最后只能让他继续待在上海。陈其美也乐得待在十里洋场,他最近迷恋上了炒股,指使着小弟蒋志清买了很多的橡胶股票和橡胶期货,大大地赚了一笔。陈其美将赚到的钱拿出了一部分给孙中山当做是军费,剩下的钱除了供个人享乐之外,又全部投入到了橡胶生意里面。

  不光是把赚到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还借了不少高利贷一起扔进了股市。按照蒋志清的说法,现在股市大好,闭着眼睛都能挣钱。陈其美写信给所有的亲朋好友,借到了一大笔钱,将他自己的房产也给抵押了出去,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赢了继续醇酒美人,输了就去广州当官。

  蒋志清因为帮着陈其美操盘,也跟着赚到了不少钱。男人有了钱,肯定少了不酒色财气,不过他的运气不好,在逛窑子的时候染上了花柳病,命根子快要烂光了。为了治病,他听从了西医的办法,用水银以毒攻毒,于是得了个外号叫“水银JJ”。

  “大哥,新到了一笔款子,是青帮的烟土钱,要不明天给青帮送过去?”

  陈其美在炕上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哼哼唧唧地说道:“给个屁,先去买股票,我看过两天又要涨!等赚了钱,再给他们不迟!”

  蒋志清也是这个想法,“大哥说的是!前天报纸上说了,北边从美国佬那里买了一个拖拉机厂,以后北方的那些农民都要用拖拉机耕地了。按照一个村子一台拖拉机算,那得是多少拖拉机?要用多少轮胎?这橡胶的价格还得再涨一波!”

  陈其美陶醉地吸了一口“英镑”,美美地说道:“就是这个道理!橡胶是汽车上必须要用的,以后汽车越来越多,橡胶也要用的越来越多!但是生产橡胶的地方就只有东南亚和少数几个地方,物以稀为贵,这橡胶的价格可不就上去了么?”

  蒋志清深以为然,就将那一大笔烟土钱也给丢进了橡胶市场。

  就在上海的股市如火如荼的时候,伍廷芳快马加鞭,然后换乘渡轮,再快马加鞭地到了太原。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林大帅,林永昌现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偶尔还要出下面实地考察,有时候连王琦,阎书勤等人都找不到他在哪里。

  因为被刺杀过太多次的原因,总统,总理和各部门的首脑人物行踪都是保密的,谁要是瞎打听,内务部的人就要上门了。伍廷芳求见大总统被晾了几天,在太原到处找关系。他是难得的外交人才,虽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