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兮破地
太原这个新首都里面充斥着山西和河北人,也有不少从南方过来的,像是秋瑾,杨度,王闿运,陆征祥等人,都是南方人。伍廷芳跟那些人就算没有见过,也肯定是互相都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俗话说的好,老乡见老乡,背后........咳,两眼泪汪汪,南方人在人民政府里面天然地会跟山西老表与河北好汉有隔阂。政治倾向和学识不同,口音也不相同,有时候南边来的同志跟北方的官员交谈的时候还要连笔带划,交流起来那叫一个费劲。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来的那些人自然而然地靠拢在了一起
。伍廷芳来了之后,这些南方的同志想要打听老家的情况,对他的拜访就没有拒绝的。秋瑾还做主,在太原最好的酒楼里面定了几座宴席,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吃饭。
第一百六十九章 席间
“秩庸兄!”
“伍才!”
“文爵兄!”
这时候的中国人有名有姓,有外号,有字,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个叫法。当然,只限于大人物和有头有脸的人,穷人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闲情逸致去搞这些东西?
伍廷芳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1882年进入北洋大臣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筑铁路、办交涉,改法制、争国权。期间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毫无疑问,伍廷芳是有能力有才华有背景的大人物,即便是到了太原,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他笑容满脸地跟房间中的众人打招呼,在一阵寒暄后坐在了次席的位置,“鉴湖女侠今天做东,我们可要好好地打打牙祭了!”
人民党正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按理说大吃大喝是不应该的,还容易被纪律委员会的人给盯上,但是秋瑾根本不在乎,她将随身携带的军刀解下放在一旁,顾盼左右,说道:“先吃饭,吃好喝好了咱们再说正事!”
伍廷芳和其他人都知道秋瑾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也不以为意,便在席间说了些家乡的轶事和变化。王廷均为人没什么主见,在吃吃喝喝上还是称职的,跟众人觥筹交错,气氛很快就活络了起来。夜袭群:⑥玖肆⑨,叁六①叁⑤
秋瑾喝了几杯绍兴老家的黄酒,转头看到杨度在慢条斯理地吃着黄河的鲤鱼,便问道:“皙子你怎么又不喝酒?”
其他人跟着起哄,“杨度他要遵守党纲党纪,说是戒酒啦!”
“不喝酒那或者还有什么意思?”
秋瑾给杨度倒了一杯,“我敬你!”
杨度无奈地抿了一小口,“我身子骨弱,还想多活几年,所以不能饮酒。”
“扯淡!七年前在北京的时候,虎禅你可是通宵痛饮,这才几年,就变得不能饮酒了?”
有人阴阳怪气地道:“人家现在是大总统面前的红人,当然要做出表率了!”
秋瑾柳眉倒竖,“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皙子受大总统看重又怎么了?那是他自己有本事!”
林永昌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要用,但是也要改造,他可不是会对专家盲从的,“路线要是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不是空话白话,而是事实!
但是很多人却是想要来当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整天对政府的工作指手画脚,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言语间高高在上,仿佛是如果不听他们的话,中央人民共和政府顷刻间就要完蛋一样。林永昌刚开始还会试着说服对方,后来发现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劳动改造相结合,才能将一个人的观念给扭转过来,而这个过程往往是要很长时间的,还不一定会成功,于是也就放弃了。
南方来的那些人里面,因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缘故,大多被安排了工作。但林大总统明显更加偏爱学习理工科的同志,对于文科方面和想要投身军旅带兵打仗的并不怎么上心。即便是秋瑾这样的巾帼英雄也是被安排去了妇女部,让其负责妇女解放运动。
唯有杨度是例外,哦,应该还有陆征祥。林永昌不光经常将杨度带在身边,有时候还会跟杨虎禅商量一些事情。据说有些政策和法规就出自于杨度之手,其他人对此自然是羡慕嫉妒恨。不过羡慕嫉妒恨的人里面不包括秋瑾,鉴湖女侠虽然更想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对工作上的安排并没有什么不满。
现在有人对杨度阴阳怪气,秋瑾当场便发作了起来。
这边秋瑾发怒,那边伍廷芳跟陆征祥正在窃窃私语。两人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在思想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秩庸,留在太原吧,这里才是你能发挥才干的地方。”陆征祥低声道:“南北分治的情况是长不了的。”
伍廷芳沉吟片刻,问道:“可是大总统有意南征?”
他是来搬救兵的,但是并不愿意看到人民党的军队大军南下。先不说北军能不能打,五十万大军的体量听着就吓人。而且林大帅是能车翻八国联军的猛人,南边的诸侯们对上了洋人都是恭恭敬敬,不敢炸刺,两相对比,不需要开战就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子了。
陆征祥摇了摇头,说道:“我只管外交部的事情,没听到这方面的消息,
即便是有,也不能对你说。我只是从实力对比上说的,不光是我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可都看到了。那边几个,明明对大总统很不满,为什么还要留下?因为当今的中国,只有大总统才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和志向!”
伍廷芳表示不同意这个意见,“黄兴大元帅和孙中山大总统也是有实力和志向的。”
但是随即,他就低声问道:“陆兄为什么说只有林大总统才能统一中国?”
“秩庸兄不看报纸的吗?太原钢铁厂现在已经能月产两万多吨钢,还有差不多同等数量的铁了!我虽然不太懂经济和军事,但也知道,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南方有多少钢铁?有多少铁路?差的太多了!”
“武器可以找外国买.........”,伍廷芳先分辩了一句,然后说道:“等战争结束了,我们也会建钢铁厂,也会修铁路的!”
“一步慢,步步慢.......”
“秩庸,子欣,你们在说什么呢?一起来喝一杯!”
席间的气氛已经缓和了下来,秋瑾端着酒杯,爽朗地地说道:“皙子不喝酒,你们两位不会也要喝白开水吧?”
伍廷芳和陆征祥相视而笑,一起举起酒杯。
房间中气氛融融,众人一边吃喝,一边谈论,热闹的很。他们这些人,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一个个都成为了政府官员,虽然大多数还处于中层的位置,但是他们有信心,能够在未来走得更快更好!
第一百七十章 从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二收拾了菜盘子和桌面后,又奉上了香茗。众人一边喝茶,一边开始谈论正事。正事就是伍廷芳来搬救兵的事情,作为从南方来的干部,秋瑾他们当然想要打回老家去。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些人里面有不少加入了人民党,觉悟是有的,但是觉悟到了哪个程度不好说。不管是不是做到了林主席要求的“为人民服务”,人类的某些本能和社会环境培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伍廷芳,还有他背后的黄兴孙中山等人需要人民军对国民政府发起进攻,以此来减轻湖南战场上的压力。但是他们又不希望人民军大举南下。要是前门拒狼,后门又来了猛虎,那才叫得不偿失。
孙中山和黄兴,还有陈炯明,郑士良等人一直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车翻李鸿章张之洞那些鸟人,问题是军政府不给力,差点被反推了。要不是黄兴将一只又一只的军队扔上了战场,还亲自在一个又一个阵地上鼓舞士气,连长沙都要守不住。
要不是因为真的打不赢,谁会想着要去请外援呢?
伍廷芳很好地掩饰了军政府如今面对的困境,只是说要推翻腐朽的国民政府,创造一个两党轮流执政的共和国。孙中山,伍廷芳他们这些人不是在美国待过,就是在英国及其殖民地香港待过,有的是欧美都去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目标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了欧美的影响。
虽然人民党说了要以“工农联盟”为主体,但是口号这种东西,喊喊也就得了。历朝历代喊了那么多口号,有几个是真的落实了的?乱世的时候武人强人上台,等到了天下太平,就轮到文人来治理国家,什么时候有过农民和工人的事情?
即便是有出身农民的天子和将领,也都很快转变了身份,变得跟以前没什么不同。
秋瑾,陆征祥,还有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只有杨度不这么认为,在林主席身边待的越久,就越是知道林主席对于党务工作的重视。国家总是要有一个统治阶层,统治者是谁,来自于哪里,依靠什么,这些都是关键性的问题。
杨度也不看好林永昌的那套理论,但至少那套理论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自洽的,而且看上去很美好,最关键的是林主席有着坚定的意志和灵活的手腕将理论转化成政策推行下去。杨度曾经跟秋瑾等人说过人民党理论的事情,但是并没有人重视,他也就不说了。
跟聪明人说话,闻弦而知雅意;跟蠢人说话,不过是对牛弹琴。
林永昌自认为不算聪明,杨度却不一样,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很聪明,所以他实在是懒得费力气跟其他人解释,好话只说一遍,第二遍就不说了。跟秋瑾陆征祥这些人混在一起,那只是希望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在内心深处,他就没觉得自己跟在座的人是一伙的。
两党轮流执政?根本就是个笑话。且不说林主席会如何,就说孙中山,真的能把权利交出去吗?这一年来他都在北方,对南方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关注,经常跟老家的亲朋好友通信,对广东和湖南之间的明争暗斗清楚的很。
孙中山能鼓动人心,但是没有驾驭军队的能力。黄兴能带兵,但是手中没钱,广东那边的军头们连孙中山的话都不怎听,怎么可能对黄兴俯首帖耳?孙中山说白
了就是个被推举出来的盟主,真正能指挥得动的就几百人的卫队,其他人都是各有各的想法。
一旦掌握了权力,便能生杀予夺。无限自由的感觉太好了,谁也不喜欢受人约束。摘桃子的时候大家是兄弟,到了要拼命的时候,当然是以保存实力为最重要的事情。打了败仗不要紧,只要手中的实力还在,依旧能找到一块地盘作威作福。要是没有了实力,那就只能去上海当寓公了。
杨度面带微笑,得体地跟众人周旋,但是绝不给出承诺,最多是同意在林大总统面前提上一句。席间伍廷芳说了不少话,慷慨激昂,让不少人也跟着激动起来,仿佛天下事皆不足道。
面容俊朗的汪兆铭尤其激动,扬言要带领众人一起给大总统上书,请求人民政府发兵湖北,最后还对杨度说道:“皙子,你来跟我一起署名!”
对于汪精卫的表演,杨度只是想笑,拿他杨虎禅当梯子使?汪精卫还是太年轻了啊,这点小把戏也敢在他面前耍。“还是你们一起联名吧,我现在是专门搞理论研究的,外交和军事上的事情不好插手。”
“唉,虎禅你太谦逊了,谁不知道大总统对你另眼相看?”
杨度只是笑着摇头,他的年纪虽然不算大,但是经历的事情不少,早就已经历练出来了,甚至可以说,在场的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跟他过招的。人民党的法度越来越严密,制定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多,还像以前那样是不行的。
但是看起来,在座的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连秋瑾也是一样,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种运动现在是没有落到他们身上,但是以后呢?林主席连以前的那些老班底都批评过了,会对他们这些知识分子例外?
中央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他们会吸收知识分子,但并不会真的信任知识分子,而是要培养工农自己学习知识。或许将来事情会发生变化,林主席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个人,终究会老,会死,人民党将来也会逐渐变样。
但那至少会在几十年之后,秋瑾也好,陆征祥也好,他们继续这样呼朋引伴,上蹦下跳,指手画脚,终究会有倒霉的那一天。杨度面带微笑,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要和这些人做出切割。他杨虎禅是多么聪明的人啊,怎么会被汪精卫这种小朋友带到沟里面去?
天要下雨,爱作死的人就让他们作死,就是可惜了秋瑾。
秋瑾发现了杨度看向她的目光,她的眉头向上扬起,表示疑惑。杨度微微一笑,表现得体而从容。
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乡
“想要扩大有色金属的生产和制造无机化学肥料,就必须要扩大硫酸的生产。一万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只是不得已情况下的替代品,还是要进行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才行!”
林永昌头上戴着安全帽,正在现场给化学系的学生们作动员,“这批美国装备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但有总比没有好,你们不光是要掌握这些装备的使用方法,还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以后才能设计出我们自己的,更好的装备!”
“是!”
学生们的年纪从十五岁到四十多岁都有,老师也是一样,有年纪很小的,也有年纪较大的。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每个人都带着钢盔,穿着粗布衣服,手上拿着铅笔和作业本。化学系跟冶金业是太原大学最大的的两个专业,其他专业都是只有小猫三两只,这两个专业去有好几百人,下面还各设有一个培训中心。
等到学生和老师们敬礼离开后,杨度这才走了过来,“大总统。”
“哦,是杨度啊,有什么急事?”
杨度是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他的才能没有放在工业,化学,物理这些东西上面,反倒是对传统的农业,还有经济学比较感兴趣。不过林永昌主要是让他搞理论研究,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都很重要,但政治问题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本。
林永昌自己有一套理论和三观,还有熟悉的法律和规则,那些东西还需要跟中国现在的具体环境相结合。要让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百姓都接受,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变。能够做这种事情的人不多,杨度算是其中一个,而且杨度算是经历过“历史检验”的,所以才选了杨度来搞这个事情。
“孙中山的特使伍廷芳求见总统。”
“伍廷芳?是他啊。”
林永昌想起来了这个人,之前他曾经几次派人去广东相请,但是被伍廷芳给拒绝了。那时候广东军政府刚刚成立,孙中山和陈炯明那些人都以为能趁势杀进金陵,冲进上海,说不定还能打过长江去,将整个中国都占下来。伍廷芳那个时候以为孙中山马上就能席卷南方了,当然不愿意到北方来。
北京当了五六百年的首都,林永昌却将首都给迁到了太原。放弃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华
北平原,却要跑到山比地多的晋省,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当时伍廷芳以为林秃子是沐猴而冠,也担心洋人会采取报复行动,但是他想错了,洋人挨过打后,反倒是变得和善了许多。
恩,只是对北方的人民政府,对南边的国民政府和军政府则是加紧了搜刮。英国人现在是在打“七伤拳”,把布尔人打的嗷嗷叫,自己也在吐血。每天的军费要烧掉几十万英镑,简直是太离谱了,普法战争的时候也没见普鲁士和法国烧钱烧得这么厉害。
等到十几年后的世界大战,英国人就会发现布尔战争也只是小意思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会变成一个越来越烧钱的游戏,各种军事装备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大,以往用贵族充当军官的做法会越来越不合时宜,只有能动员出更庞大的军队,才能在这个冷酷残暴的世界上生存下来。
历史就是一个圈,最开始的时候,战争是贵族们的游戏。之后平民也参与了进来,军队的组织形式从质量向数量变化。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到了少量的精锐就能镇压几十倍上百倍杂兵的时候,骑士制度之类的精锐战术复活,战争重新变成了皇帝国王和贵族的游戏。
现在的英国和德国等国家都是用贵族来控制军队,但是军事技术进一步的提升了,人民军队重新占据了优势,而英国佬和德国人,还有其他列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在另外一个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军总参谋部在沙盘推演中发现他们的兵力不够,在两线开战,同时面对法军和俄军的情况下,“施里芬计划”很有可能不能顺利实行。
有人提议扩充陆军,将军队数量的上限提高一百万,那样兵力不足的困境就会得到解决。但是这个提议被控制军队的容克贵族们否决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容克去当军官,扩充军队就是给了平民以掌控军队的机会。相较于让普通人掌握兵权,容克们宁愿赌一把,赌他们能在当时已有的兵力条件下先打垮法国。
战争打响后,德军前期进展还算顺利,成功地将战火烧进了法国境内,然而就在即将击溃法国人,再一次占领巴黎的紧要关头,俄军攻入了东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参谋们在那种情况下只能从西线上抽调了几十万大军去东边对付俄国人。
就是这么一哆嗦,给了法国人以喘息之机,英国人也咬紧牙关派出了更多的军队,战斗随后进入到了漫长而残酷的堑壕战。从后来人的角度,要是二德子不建造那么多战列舰,把资源分配给陆军,多武装一百万陆军,或者减少一半,多武装五十万陆军,在战争的一开始挡住俄军的三板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说不定就你赚了过来。
但即便是德国不建造那么多海军玩具,德国佬也不会组建更多陆军的,容克军官团不会容许。谁要是敢那么干,就是所有容克的敌人,就是陆军的敌人。就算是威廉二世,也不敢对抗整个陆军。
后来战争失败了,容克们将威廉二世推出去当了替死鬼。到了三德子的时代,容克们依旧掌握着陆军,跟小胡子的明争暗斗贯穿了整个第三帝国。等三德子也完蛋了,曼斯坦因就写了一本《失去的胜利》。
诚然元首有不少的问题,但是那帮容克就真的是白莲花?不见得吧。无非是元首失败了,所有的脏水都往他身上泼呗。中国的古人早就说过了: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杨度在边上等了一会,见林永昌陷入到了思索之中,也不敢催促,就那么站在原地等待。没过多久,林大总统就回过神来,“既然他来了,你就先去招待招待他嘛,说起来你们还是老乡。”
“伍廷芳是广州人,我是湖南人,这可称不上是老乡。”杨度有些哭笑不得。
“也不太远,中间就隔了一个江西。也算得上是老乡。李大眼个邯郸人现在还自称他们中原人怎么怎么样呢,哈哈!”
第一百七十二章 信仰
杨度说了伍廷芳的事情,也说了秋瑾在东城请陆征祥,汪精卫和伍廷芳他们吃饭的事情。林永昌听了也没说什么,只是说:“再晾他几天。杨度你来了正好,晚上我说,你写,发篇文章。”
“是,题目是什么?”
“就叫实事求是。”
“楚狂人”这个笔名一直没有丢,在写完了英国篇,德国篇之后,又写了法国篇和俄国篇,并且介绍了德法矛盾和欧洲的政治生态,并且将现在的世界局势比作是战国时代。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林永昌还用真名在人民报上发一些文章,算是对政策的解读。
“写文章的事情我拿上再说,先一起看看我们的化工厂。买这些东西加配套设施花了三百二十万美元,运回来,安装加调试,又花了一百多万美元,今年的预算绝对是超标了!”
林永昌问道:“你说这么个工厂,值不值五百
万美元?”
杨度笑道:“肯定是值的,不然的话总统也不会花这么多钱给买回来。”
“唉,明年财政部就要没钱咯。钢铁厂虽然赚钱了,但实际上钱不过是从银行里面转了一圈,铁道部那边欠了一大堆钱。下个月我们去铁路线上看看,詹天佑干的不错,但我们还是要给他加加担子,从太原到北平这条线路明年四月份前一定要完工,年末的时候张家口和归化城的段路也要修完!”
洋人工程师预估这个“三角铁路”计划是要修四年,但是林永昌等不了那么久,于是将组建的十几个工兵团都给投入到了工程之中,钢铁厂,木材厂,煤炭厂等企业也都先紧着给铁路那边的提供各种物资。光有物资和人还不够,还要时时刻刻盯着铁路工程上的事情。
在【天朝日不落】系统里面,铁路跟大运河这样的工程,或者是紫禁城,报恩塔等建筑一样,都属于“伟大工程”,能够用多投入金钱或者人力的方式加快进度。林永昌组建了那么多的徒手工兵部队,正好投入到铁路修建之中。
修铁路的投入看上去不比化工厂更多,但是更容易从中捞钱,那么多的钱财在其中流淌,经手的人真能忍的住?在内务部的监控之下,大部分都是不敢伸手,但总有那么几个人,或者是那么一些人,会受不了诱惑。
为了保证铁路的进度和质量,必须要将那些硕鼠给抓出来!
腐败滋生的问题到处都有,是一个需要长期不间断肃清的事情。但是政府的人手,经费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每一个领域都保持重点关注,只能优先将人手和经费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化工厂和铁路,其他的事情都要往后排一排。
当天晚上,林永昌口述,杨度执笔,写下了“人民党党员要实事求是”的文章。文张内容大致上跟李德胜同志写的差不多,就是将相关的名词和对应的环境都给换了一下。不过这只是林永昌在记忆中翻出来的,还需要杨度修改修改,转换成这年头百姓能听得懂的大白话。
在这个时代,白话文跟文言文之间有争论,不少文化人士争论要用文言文还是要用白话文,也有些人在呼吁要废除汉字,全面改用拉丁文字母。人民政府内部也有不少的讨论,林永昌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管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推行。
他所来的那个国家或许有种种不好,但不可否认要比这个操蛋的世界好的多!他更希望看到报纸上在讨论的是光速不变和真空涨落,而不是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有很多人看到了实业救国,看到了洋务救国,还有说要搞军国主义的,大部分的说法都是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无稽之谈,但也有一些是值得称道的,这很好,总比闭门造车,寻章摘句要好的多。
上一篇:海贼王:全员女团,觉醒青龙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