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75章

作者:风兮破地

  等待的时间变得如此漫长,郭松龄好几次看左手腕上的手表,微弱的光芒中,手表上的指针隐约可见。看了手表,他又摸了摸口袋里的火柴和熊猫牌香烟。他不抽烟,火柴和烟都是上面发下来的。作为一个沈阳人,郭松龄一直很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黑白两色的

  熊。但是很多战友说四川那边真的有,郭松龄也就信了。不过他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是熊,为什么要叫熊猫,而不是猫熊呢?

  郭松龄再次看了看左手腕上的手表,时间已经指向了五点五十九分二十七秒,只剩下了最后的几十秒钟。这时候郭松龄也不假装镇定了,他盯着表盘上的秒针,看着它一格一格地走向终点,或者说是起点。

  受到他的影响,士兵们都变的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紧闭着嘴唇,用力地握着手中的武器。

  “咔嚓”,“咔嚓”,“咔嚓”,“卡”,时间到了!

  郭松龄抬头望向黑蒙蒙的天空,远处传来火炮轰鸣的声响,几道光点升上天空,然后爆炸开来,释放出明亮的光芒。“滴滴哒滴滴........”,冲锋号的声响划破了黑暗,在沉闷的炮声中显得异常嘹亮。

  “进攻!”

  郭松龄用尽全力发出怒吼,然后一边跃出战壕,一边抓起胸前挂着的哨子吹了起来。士兵们跟着跳出了战壕,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向着不远处的李家庄冲了出去。

  比他们动作更快的,是炮兵阵地上射出的炮弹。为了在进攻的刹那对俄军造成最大的打击,人民军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囤积炮弹。远程炮兵会先轰击俄军的各级指挥部,炮兵阵地,弹药库,桥梁,道路等,最后才是俄军的步兵。

  对于俄军的重机枪和步兵,那就需要靠下放到连的步兵炮和迫击炮去解决。

  “轰!”“轰!”“轰!”

  爆炸声在远处,在近处,很多地方都爆炸开来,橘黄色的火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不断地闪耀。沉闷的炮声和震耳欲聋的炮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了爆炸的声响。李家庄并不是远程炮兵的第一打击目标,因此并没有炮弹落在村庄里面。

  驻扎在村里面的是俄国西伯利亚第二军第32师下属的一个团,炮声响起来后,村子里面先是继续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随后就变得嘈杂而慌乱起来。

  上面早就说中国人会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刚开始俄军很紧张,但都过了一个月了,中国人也没来,他们渐渐地也就松懈了下去。出去抢粮食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碰到人民军,但只要待在营地里面,那就是安全的。

  以前俄国人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他们大约就不这么想了,主要是炮声太过于密集和响亮,连大地都震动了起来。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大炮了?不少人从睡梦中惊醒,冲到房屋外面来,惊恐地望着远处明亮不定的天空。

  俄军中流传着“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大炮能壮胆”的话,但如果大炮是敌人那一方的呢?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斗

  “怎么回事?”

  “天哪,中国人有多少大炮?”

  “中国人打过来了!”

  “快上阵地!”

  五月份的东北已经不是很冷了,俄军士兵大多没穿外套就跑到了房间外面。听到村子外面传来的冲锋号后,他们没用多长时间就从震惊中反应过来,接着在军官们的呵斥和皮鞭下去拿步枪,也有去搬重机枪和操作大炮的。

  但还没等他们从混乱中反应过来,步兵炮和迫击炮的炮弹就落进了村子里面,将正在乱糟糟地到处乱窜的俄军炸翻了十几个人。远程炮兵和重型榴弹炮没有照顾李家村,但是人民军已经将迫击炮和步兵炮下放到了营连一级,营直属部队里面就有一个机炮连,配备有2挺重机枪,2门步兵炮和2门82mm迫击炮。

  在郭松龄带着步兵冲锋的时候,营属机炮连就对李家庄开火了。对于重机枪和步兵炮来说,五百米的距离那是指哪打哪,迫击炮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但肯定能把炮弹打进村庄里面。

  “哒哒哒,哒哒哒”,几名重机枪手都是老兵,并没有一梭子把子弹打光,而是控制着节奏,用长点射和短点射压制俄军。炮兵则不然,不管是步兵炮还是迫击炮,都是在用最快的速度发射炮弹,他们是要给冲锋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不需要打的那么精准,对着人多的地方就行了,俄军的火力点自有连队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去解决。

  对李家庄发起进攻的不是只有郭松龄这一个营,在南面还有一个营同时发起了进攻,两个营对李家庄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只在东北方向留了一个口子,这是经典的“围三厥一”战术。郭松龄知道,团直属的骑兵连就在等俄军从北边的生路逃走。

  进攻很顺利,因为人民军在野战中占据优势,俄军大多缩在各个据点,城市和阵地里面,对中国军队的兵力部署知道的不多。尼古拉*尼古拉斯从契科夫哪里知道了人民军即将发起进攻,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人民军始终没有大动作,俄军在紧张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地又松懈了下来。

  现在俄军受到了突然袭击,顿时就陷入到了慌乱中。炮弹

  不断地落在营房,马厩,粮仓等地方,到处都是火光和爆炸的气浪,还有俄军士兵的惨叫声。一些俄军士兵躲在营房里面,但是木头墙壁挡不住重机枪子弹,也挡不住迫击炮的轰炸,只有跳进战壕里面才是最好的选择。

  慌乱之下,很多俄军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下意识地就躲进了房屋和其他有遮蔽的地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俄军士兵在军官的呵斥下,拿着武器冲进了战壕里面,但还不等他们开枪射击,郭松龄就已经带着士兵冲到了战壕里面。

  李家庄属于辽阳防御圈的外围据点,挖了战壕,但是没有铁丝网,也没有地雷,当人民军冲进来后,俄军来不及打光弹仓里面的子弹,就被破进入到了白刃战的阶段。俄军在战壕里面向外面扔手榴弹,战壕的外面也有手榴弹扔了进来,这玩意在东北战场上都已经成标配了。

  便宜,好用,而且容易携带,不管是人民军,还是俄军,亦或是日军,都装备了很多的手榴弹。战争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催化剂,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学的很快。

  “轰!”“轰!”

  手榴弹在双方的对屋里面爆炸开来,各自有一些伤亡。郭松龄端着步枪跳进战壕中,迎面寒光一闪,他连忙向着边上避让,刺刀插入了战壕的泥土里面。敌人已经欺到了身前,这么近的距离上,郭松龄很难发挥刺刀的威力,拔出手枪也需要时间,情急之下,他一个头槌就砸在了敌人的面门上。

  “咔嚓”声响,似乎是将俄国兵的鼻子给撞断了。郭松龄来不及查看头槌的效果,他头昏脑涨地拔出左轮,对着惨叫不已的敌人连开数枪。手枪子弹打在俄国兵的身上,鲜血顿时就冒了出来。

  郭松龄接连扣动扳机,打死了一个敌人,又打伤了一个,没时间给手枪上子弹,只能换上了步枪,跟不断冒出来的俄军拼刺刀。

  现代战争是在火力的地狱中展开的,步枪和大炮的射速越来越快,重机枪装备得越来越多,但是白刃战依旧是战斗中的常见形式。人民军的训练中,“刺刀术”占很大的一部分。而俄军向来有白刃战的传统,双方围绕着一段段的战壕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郭松龄和其他士兵按照三人一组的形式,很快就击溃了当面的俄军。俄国人擅长拼刺刀不假,但是他们的士气不如人民军高昂,因为遭到了“突袭”,能够投入到战壕这边的战斗人员也不多,因此只交战了三五分钟,就丢掉了李家庄外面的战壕。

  人民军士兵追着溃退的俄军士兵冲进了村子里面,忽地一梭子重机枪子弹打了过来,将冲在前方的士兵打倒了数人。郭松龄立刻扑倒在了地上,口中还大喊道:“散开!趴下!”

  稻场边上粮仓里面,一挺重机枪正在对这边不断扫射。郭松龄看着己方的冲锋被打断了,高声叫道:“迫击炮在哪里!给我敲掉那个火力点!”

  跟随步兵前进的迫击炮组或是正在轰击其他地方,或是还没有跟上来,郭松龄这边被压制了好一会,他们使用了手榴弹和步枪进行攻击,但是收效甚微,依旧是被压制住动弹不得夜袭群:陆九肆⑨,③陆一③伍。

  好不容易等到那挺重机枪打光了弹链,趁着对方换弹链的功夫,郭松龄从地上一跃而起,高呼道:“跟我冲!”

  粮仓里面的俄军士兵正在手忙脚乱的更换弹链,见到中国人冲了上来,手中的动作越发的慌乱。明晃晃的刺刀越来越近,副射手忍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抄起铁锹嚎叫着冲了出去。重机枪手口中大骂,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跟着拿起武器上前去肉搏了。

  粮仓里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人民军伤了三个人,干掉了这里的一个俄军重机枪组。在被压制的动弹不得之时,郭松龄给左轮上满了子弹,然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左轮手枪是个好东西,就是装填弹药太麻烦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继续进攻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人民军在进攻的开始阶段进展异常顺利,在六天的时间里面就扫清了辽阳防线的外围,击溃了俄军的四个师和一个旅,击毙和俘虏超过两万人,并在野战中击退了俄军的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哥萨克骑兵师,可谓是战果辉煌。

  人民军走的是“步兵渗透突击”路线,但是因为林大帅自带“全图”效果,在发起进攻做了大量针对性的准备,那就又拥有了“决战计划学说”的优点,两大陆军学说伺候着,俄国人自然是被打的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郭松龄所在的营和其他兄弟部队配合,连续攻克了李家庄,王家屯,后沟等俄军据点,然后不等修整和补充完就在山道中轻兵疾进,直抵弓长岭下。

  到了山脚下后,郭松龄想要继续进攻,但是部队已经很疲惫了,副营长杨宇霆建议先休息一个晚上,等到明天凌晨再发起进攻。看着士兵们疲惫欲死的模样,郭松

  龄即便不甘心,也只能想让部队喘口气,“就地休息!侦察兵!”

  “有!”

  “带两个人去山上看看,小心点,宁愿得不到敌人的火力布置,也不能被发现了。”

  “是!一定完成任务!”

  侦察兵跟这个营中的其他人一样,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敬了一个军礼之后,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中。士兵们或是背靠在岩石上,或是躺在路边休息,很快,附近就响起了一片呼噜声。

  郭松龄也很累,但他是营长,这时候还不能躺倒。教导员去查看士兵们的状况,他则是就着手电筒查看地图。弓长岭上有一个营的俄军,不难对付,但是上面还有一个炮兵营,这就有点让人头痛了。要是让俄国人的那个炮兵营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人民军进攻的时候伤亡必然惨重。

  杨宇霆凑了上来,盯着地图说道:“弓长岭是个丘陵,南高北低,留一个连在南面牵制,主力从北面发起进攻!”

  他也是东北人,在蛇山沟出生的,16岁就考取了秀才,然后去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院,回来之后加入了人民军,因为有念过军校的经历,很快就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在人民军发起进攻前,杨宇霆被临时提拔为副营长,然后补充给了郭松龄这个营。

  郭松龄的目光还留在地图上,口中说道:“恩,我也这么想。不过还要看小杨他们侦查的情况。”

  在战斗最开始的时候,上面对俄军兵力的分布消息是准确的,但是打起来之后,一切都变了。俄军在不断地调动,或是溃散,或是增兵,或是移防,越往后,消息的准确性就越低。从战斗发起开始在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天,弓长岭上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很难说。

  不管岭上的情况如何,郭松龄都决定等巡查完部队,先睡一觉再说。他是二十岁的壮小伙不假,也扛不住这么连轴转。士兵们躺下就睡着了,他要是躺在地上,保准也是一样。他收起地图,打起精神准备去检查部队的情况,指导员走了过来,说道:“你先去休息,我看着就行。等打起来了,我再眯会。”

  郭松龄实在是累得不行,也不跟指导员客气,点了点头,然后找了一个地方随便躺下。刚一躺下,疲倦和困意就涌了上来,他打了一个哈欠,将手拢在袖子里面,立刻就进入了梦乡。

  不知道过了多久,郭松龄隐约听到有蜜蜂振动翅膀的声响,他心中一惊,要是蜜蜂还好,如果是马蜂那就糟糕了。猛地睁开眼睛,哪里有什么蜜蜂马蜂?是边上有人在低声说话。正说话那两人听到这边的动静,转头望过来,其中一人说道:“营长醒了,你去跟他说。”

  侦察兵小杨快步走了过来,说道:“营长上面的俄军数量有一个团,还有一个炮营!”

  “怎么这么多?”郭松龄脱口而出,“是不是搞错了?”

  但是随即他又说道:“俄国人增兵了,我们来的慢了一步!”

  指导员和副营长杨宇霆一起走了过来,杨宇霆说道:“敌人太多了,我看不如暂不发起进攻,等援军到了再说。”

  郭松龄抬头望着黑暗中的弓长岭,咬牙道:“我们有援军,俄国人就没有吗?小杨,俄军发现你们没有?”

  侦察兵只有十八岁,被称呼为小杨是名副其实,他骄傲地挺直了胸膛,“没有!我们摸到了俄国人的团部附近,也去看了他们的大炮,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他们是从【近卫军】中调过来的,身手比一般的精锐士兵更好。郭松龄好不容易才从团长姜登选那里要来了三个人,不舍得让他们参与战斗,只让他们做侦查的事情。

  “那就打!”

  郭松龄一拳砸在左手上,“杨宇霆你带一个连留在这里,我带其他人去北面。等到早上五点的时候,一起进攻!”

  指导员有些担忧地道:“我们的人太少了,他们还有炮兵,只怕......”

  “没什么可怕的!俄国老毛子打仗是很勇猛,但是没有韧性,我赞成营长的做法。”

  既然郭松龄和杨宇霆都赞成进攻,那指导员也就不反对了,“好,那这次进攻就是我们三人都同意的。等打完了仗,我来写战斗报告。”

  计议已定,郭松龄借着手电筒的光看了看左腕上的手表,“开始对表,现在是两点十三分。”

  “两点十一分。”

  “两点十三分半。”

  “都调到两点十四分。我带二连和三连去北面,小杨,还是你们走前面。”

  “是!”

  “小点声!是要把老毛子惊醒吗?”郭松龄瞪了小杨一眼,再次吩咐道:“尽量靠近敌人,但是不要被发现了。五点钟一到,同时发起进攻!”

  “五点钟发起进攻。”杨宇霆重复了一遍命令。

  郭松龄看了他一眼,杨宇霆这小子平时挺傲气的,但似乎喜欢耍小聪明,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挺有种。

  他对杨宇霆的感官好了一点,但到底怎么样,还要看打的怎么样。

  第二百七十四章 行军和战斗

  郭松龄先跟士兵们一起吃完了干粮,然后就扛着重机枪,抱着迫击炮进行迂回去了。要是没有重机枪和迫击炮,还有那些炮弹,行军会轻松很多。但是如果真的没有那些东西,步兵的进攻和防御能力都会降低许多。

  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是要灵活机动,还是要火力?

  或许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人民军现在也不是很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人民军的火力配置还是有些薄弱,只是比俄军和日军都要强。机动性是降低了不少,但还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

  林永昌准备过几年用轻机枪取代一部分重机枪,现在嘛,郭松龄就只能跟士兵们一起,扛着着重机枪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武器赶路了。六月初的东北晚上还有些凉意,要是躺在野外的地上大概会觉得冷,但是对于赶路的士兵们来说,那就是一点都不冷了。正相反,他们个个都是热的不行。

  郭松龄除了带着自己的武器之外,还背了一箱炮弹。他已经换了两次肩膀,浑身上下都是酸痛无比,可是除了咬牙继续坚持之外,什么别的事情都不能干。要是可以,他真想将肩膀上的几十斤东西给扔掉。

  可是不行,没有炮弹就没有支援火力。打仗的时候,有炮跟没炮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没有炮弹,打起来之后就只能依靠士兵们的血肉之躯去冲击敌人的火力点了。

  右肩越发的酸软,军装已经磨破,箱子跟肩膀接触的地方有鲜血沁了出来,郭松龄也只能忍着。边上的通讯员看到他“吭哧吭哧”的样子,低声说道:“营长,我来扛吧!”

  郭松龄“哼”了一声,咬着牙道:“你是瞧不起我还是怎么地?我还能行!”

  “但是......”

  “没有什么但是!不要说话,节省体力!”

  部队在侦察兵的带领下,沿着小路绕到了北面。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后,总算是到了。郭松龄脚下一软,箱子从肩膀上滑落,砸在了地上。肩膀上传来皮肉撕裂的痛苦,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嘶!”

  “营长你没事吧?”

  “没事,我没事!”

  郭松龄双手撑在腿上,讯速地喘息了几次,对赶过来的指导员说道:“我们去看一下部队,清点人数和武器。”

  指导员劝道:“我去就行,你还是休息一会。等下打起来,你还要指挥作战。”

  郭松龄站起身来,摆了摆手,“这还有什么好指挥的?到了五点,一起往上冲就是了!”

  经过清点,发现部队的状况还不错,绝大部分人都跟上来了,重武器都肩扛手提地搬了过来,只有一个班落在了后面,另外还有三名士兵不知道怎么掉队了,只能希望他们能在打起来后找到部队。

  在东北的老林子里面落单是很危险的,野生动物,像是老虎和狗熊之类的很危险,更危险的是碰上俄军。郭松龄不可能派人去寻找落单的人,手中兵力本来就少,每一名士兵都是宝贵的。

  清点完士兵后,郭松龄总算是能休息一会了。他将手表和手电筒都递给对身边的通讯员,说道:“看着表,4点55了叫我,你看的懂手表吧?”

  “看得懂!”

  “那你告诉我这是几点了?”

  通讯员将手电筒按在地上,再稍微翘起来一点点,让光线泄露出来那么一丝照在手表上,“4点过2分。”

  “行,记得叫我!”

  “恩,营长你就放心睡吧!”

  郭松龄还想再叮嘱几句,但是没有那个力气和精力了。他将身体蜷缩起来,疼痛也不能阻止他进入梦乡。仿佛只是闭上眼睛,刚刚才睡着,下一刻他就感觉身体在被摇晃。挣扎着站了起来,“干什么干什么?老子才睡着,你狗日的就推我?”

  通讯员低声道:“营长,时间到了!”

  指导员在一旁进行了确认,“马上就到五点了。”

  郭松龄就着月光和星光看了看通讯员递过来的手表,离五点只有四分钟了,他立马就清醒了过来,“那还等什么?命令士兵们准备战斗!”

  指导员道:“已经让他们准备了。”

  郭松龄捂着嘴巴打了一个哈欠,他先检查了一下手枪,里面只装填了四颗子弹,但是他没办法装填满,因为身上就剩下这四颗手枪子弹。郭松龄这个营使用的都是莫辛纳甘步枪和马克沁机枪,步枪子弹和机枪子弹都可以从俄军那里缴获,但是手枪子弹不行,俄国人不用左轮。或许也有军官使用的,但是郭松龄这个营的人没有碰到过。

  “把我的枪给我!”

  接着再检查步枪。莫辛纳甘是不是一款好枪?肯定是。莫辛纳甘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护,操作也很简单,对士兵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文盲也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