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日不落 第96章

作者:风兮破地

  第三百四十七章 理论

  幸德秋水将伊藤博文草拟的停战条件放在了桌面上,“林主席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要是林主席不满意,可以提出新的条件,但日本实在是没办法拿出3亿两白银。”伊藤博文说道:“日本百姓的税负已经够重了,要是再加上3亿两白银的赔款........”他摇了摇头,“会出很大乱子的。”

  这些理由不是假的,不过伊藤博文有更深层次的打算,现在还不方便说出来。

  高桥是清说道:“幸德先生,拜托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可以将这个条件传递给林主席,除此之外,我什么都做不了。”

  “幸德先生您太谦逊了,大家都知道林主席对您的器重,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谈判中专门提出来。”

  面对高桥是清的恭维,幸德秋水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见到幸德秋水油盐不进,伊藤博文也不再继续往下说,而是让高桥是清跟他说一些理论和学问上的事情。高桥是清跟伊藤博文一样,也是赞同向外扩张的,就日本这个状况,不向外扩张就要自爆,因此非得扩张不可,不过他并不赞同陆军部的扩张的手段和方式。要是伊藤博文和他的意见的能够被采纳,也不会出现目前这种极端糟糕的情况。不过事已至此,再抱怨也是无用,只能尽力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

  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战争,日本真的已经打不下去。联合舰队是很强,中国海军见了只能退避三舍。便是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也只能先躲在青岛的港口里面,不敢出来。可是战舰只能在海上往来,是上不了岸的,中国又不是日本,就算被封锁了也能支撑下去,大不了给英法德美等国家的商船涨些运费就是了,难道联合舰队还敢对列强的商船动手不成?

  黑木为桢的第一军和奥保巩的第二军在朝鲜战场上苦苦支撑,眼看的就要步大山岩和乃木希典等人的后尘,日本明治政府现在最要紧的是跟中国停战,停止交火也行。要是黑木为桢跟奥保巩也被消灭了,光靠日本国内新组建的那些师团,很可能没办法镇压国内越来越汹涌的浪潮。

  高桥是清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不管是哪一方上台,都需要他打理财政,也只需要他打理财政。就算朝鲜全部丢失了,人民军一时半会也打不进日本本土。退一万步说,就算人民军杀进来了,也还是需要他这个经济和财政专家的。跟中国谈判是元老们的事情,他有些别的事情想要请教幸德秋水。

  “听说幸德先生以前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

  “是的。”

  高桥是清饶有兴趣地问道:“为什么现在不信了呢?”

  日本现在人心浮动,各种主义和理论都有,就是因为执政的那些人没能拿出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来,所以才会出现一副群魔乱舞的景象。中国则是不同,人民党的主席林永昌拿出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不光是自洽,而且很有可行性,最主要的是已经在北中国证明过了。五年前中国还被八国联军打的差点亡国,就是采用了“林永昌主义”,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能接连车翻沙俄和日本。

  幸德秋水说道:“马克思主义有其先进性的一面,特别是对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描述,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在其他方面尚有些瑕疵。马克思

  先生毕竟是德国人,他所搜集到的资料都是欧洲的,最多只到了中亚,对东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一点马克思先生自己也承认,认为他对历史和政体的总结只适合欧洲的情况,后来马克思先生还想研究东方的历史和政治,但是天不假年,马克思先生还没来得及做这件事情,就已经离世了。”

  “林主席说他写的文章和提出来的理论里面,有很多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幸德秋水说道:“就我个人的理解,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方面,的确是是这样的。但是林主席又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更加适合我们亚洲的国情。”

  高桥是清很感兴趣,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倾,“具体在那些方面?”

  “比如说,马克思先生将人类社会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但这都是基于欧洲和中亚的历史总结出来,按照马克思先生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几千年来的特诉情况。自从秦始皇在全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中国两千多年来是封建社会吗?有几个时代是有封建君主的?即便是有封君,也都只是虚封而已。如果不是封建社会,那又是什么呢?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就无法解释这些事情。”

  幸德秋水平时沉默寡言,那是在思考问题,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现在的日本,能跟他讨论更深层次理论的人太少,就连好友宫崎滔天和穿越文富也没办法讨论,那两个人一个是武术家,一个是行动派,对理论上的东西看不进去。眼前的伊藤博文和高桥是清却不同,伊藤博文被称作是全日本最聪明的人,高桥是清则是被称作日本首屈一指的财政专家,虽然大家的立场不同,幸德秋水认为还是可以跟他们进行一些学术上的讨论的。

  “那么林永昌先生要如何解释中国和亚洲的特殊情况呢?”

  幸德秋水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他从不喝酒,一方面是穷,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他也很少喝名贵的茶叶,只能尝出来是好茶,到底有多好就不知道了——然后接着说道:“林先生说他也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将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社会体系分割成神圣价值、中层组织、基层治理的三个主要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对各种不同的社会进行划分。”

  伊藤博文也来了兴趣,亲手给幸德秋水添上了茶水,“幸德先生请慢慢说,我等下再叫人去准备宵夜。”

  第二百四十八章 神圣价值

  “ 林主席将“神圣价值”定义为——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社会,在意夜袭群:六九④⑨,③六一三伍识形态上的最高统治力量,这股力量既可以是某个或某种意识,也可以是具象化的某个人或某些人,在人民政府中,“神圣价值”便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神圣价值”极其体现,并不一定是拥有实际统治权力独裁者,但在大多群众的意识与思维之中,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例如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中,神圣价值的体现便落在了“功盖五弟,地广三皇”的皇帝们身上;而在我们日本国,神圣价值的体现则落在了“天皇”的身上。”

  幸德秋水侃侃而谈,“中层组织”,林主席也将其称之为“中坚统辖”或“中层管理”等称呼,其代表的,便是古今社会之中拥有实际权力的众多中层代表,其代表可以是古代王朝之中的宰相、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也可以是西方宗教社会中富有权力的教皇。

  至于“基层治理”,便是扎根于地方,可以利用权力与地位,甚至道德绑架的方式,以此来直接管理民间平民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到,在某种社会生活中,基层治理的力量越开明、越优秀,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则越强,反之,社会便越是动荡不安。”

  理论是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当出现实际情况跟理论不符合的时候,就应该去修改理论,但也有些人喜欢修改事实。林永昌现在“写”出来的大多是李德胜同志的思想,在具体的政策上,也大多是教员早期制定的那些政策。比如说“士兵委员会”、“均田减税”等。中国现在最多的阶层是农民,很多农民,甚至可以说这时代的绝大部分农民都是文盲,他们不懂这理论那理论的,但是懂土地,给他们分了田,减了税,立刻就能得到绝大部分人的拥戴,这比什么理论都好使。而只要解决了农民的问题,人民党的统治便牢不可破,其他的事情也就都好说了。

  听完幸德秋水对于“神圣价值”、“中层组织”和“基层治理”的解释后,高桥是清击节赞叹,“了不起,真是了不起,这样一来,便将古今中外所有的国家和社会都给囊括进去了。再加上《矛盾论》和《人民路线》,林永昌先生有资格成为当代的圣人。这些内容将会出现在《林永昌文选

  》第三卷中吗?”

  “应该是。据说杨度先生和一些人正在进行润色,你们知道的,林主席很忙,精力都放在大事上,没有时间进行做那些琐事。”

  伊藤博文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林永昌这是要废黜百家?以他现在的威望,倒也不是不行,但是........”

  高桥是清问道:“但是什么?”

  伊藤博文叹气道:“这样一来,我们日本以后就只能跟在中国的身后了。”

  “你是说?”

  高桥是清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伊藤博文却不多说了。他转头对幸德秋水道:“我让人安排了船,还请先生尽快出发,要是能早一天达成和平都是好的。”

  “容我写封信,现在就可以出发。”

  “倒也不用这么急。”

  “能少死一个人也是好的。”幸德秋水问道:“伯爵家中可有纸笔?”

  伊藤博文家中自然是备有笔墨纸砚的,幸德秋水很快写完了信,拜托伊藤博文交到好友手中,“这就可以了。”

  等幸德秋水离开后,高桥是清说道:“幸德君是位正人君子,君子.........。”他将“可以欺之以方”这几个字咽下,问道:“伯爵,你刚才说人民党的林永昌要废黜百家,是什么意思?”

  伊藤博文笑道:“幸德秋水就不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论智谋,我不如幸德君。”

  “不然,高桥君只是志不在此。”

  日军在外东北和朝鲜战场上的崩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山崩海啸般的震动,明治政府想方设法隐瞒前线的惨败,但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岂是能完全封锁住的?【近卫军】和【蒙古铁骑】杀入海参崴后,立刻就将外东北日军全军覆没的消息用广播发了出去,日本有不少听到了这个消息。不少往来朝鲜和日本本土的商船也带回去了零星的噩耗,中国军队在朝鲜兵分两路,一路将黑木为桢的第一军围困在了汉城,另一路运用防守反击的战术,用强大的火力把日军打的溃不成军,追着奥保巩的第二军一路向南,差不多就要杀到釜山了。

  刚开始没几个人相信中国人的宣传,可是随着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整个日本都差不多要沸腾了。“天诛国贼”的呼喊声响彻云霄,山县有朋再一次的躲进了艺伎的家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打他的黑枪。大山岩元帅已经死了,还是战死在沙场上的,想让他背锅也做不到,黑锅就只能扣在山县有朋这个陆军第一人的头上。他有心在艺伎——这次换了一个更年轻的女孩子——家里多待几个月,等到风头过去了再出来,但是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是说装鸵鸟那些事情就不存在了。

  因为有联合舰队的火力支援,汉城和釜山还在日军的手中,而且还能是时不时的从海路运一些补给过去,但终究不能长久。现在是最冷的时候,中国人在开展冷枪冷炮运动,日军的伤亡并不大,还能支撑下去。要是中国人把那些缴获的280mm榴弹炮给拖了过去,就算是有联合舰队提供火力支援,汉城也不可能守得住。况且联合舰队的主力还要防备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现在已经改名为太平洋舰队了,沙俄的战舰虽然比联合舰队的新锐主力要差一些,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如果一心跟日军在海上打游击,联合舰队是撑不了多久的。

  别的不说,每次舰队出动就要一大笔钱,加上保养、维修,那也是一大笔钱。沙俄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不需要跟联合舰队决战,只要出来晃荡几圈就能把日本给拖死了。日本不是英国,没有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可以吸血。而且据说中国人还紧急向俄国订购了一条“无畏舰”和一条巡洋舰,同时还跟法国展开了海军联合早间疾患,准备在法国购买四条驱逐舰。

  山县有朋想要拖几天,可是明治天皇和其他元老等不下去了,在隆冬深寒的时节,再一次的召开了御前会议。

  第三百四十九章 办法

  参与御前会议的依旧是九个人,大山岩元帅死了,明治天皇提拔了旧公卿出身的西园寺公望加入到元老的队伍。光从元老们的组成来看,就可以看到陆军的势力大为缩水,而天皇这一派的实力增长了许多。西园寺公望手中没兵没权,但这都是暂时的,他能参加御前会议,影响力必然会不断地增强。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明治政府也召开过御前会议,与会的众人个个信心满满,仿佛只要伸出手,就能把沙俄和中国都给推倒。即便是伊藤博文,在那个时候也觉得军部的计划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所以他并没有极力阻止陆海军的行动。当然,他就算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日本的资源太过贫乏,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不往外扩张的话,日本就要把自己给饿死了。

  明治维新的本质是中央集权,对内压迫,

  借钱打仗,向外扩张。在甲午之前,日军一系列的军事冒险都失败了,但是因为有英国和美国的支持,日本还能借到更多的钱,发起更大的战争行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光是英国人支持日本人对朝鲜下手,美国人也是一样。美国曾经派遣战舰闯入朝鲜的水域,想要逼迫朝鲜打开国门,却被炮台给击退了,在那之后,美国也是日本的大金主之一。

  英国是世界霸主,美国是工业最强的国家,两大列强伺候着,日本想不抖起来都难。遥想甲午年,日军追着北洋军到处跑,从汉城杀到了平壤,又从平壤杀入了辽东,要不是被另外的三个列强给吓了回去,日军能一直杀到北京城去。

  但是现在日军遭受了失败,还是非常惨痛的失败,参与御前会议的众人都是面色暗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想要说话。看到气氛如此的压抑,明治天皇不得不先开口,“因为和中国方面的误会,大山岩元帅和二十万将士已经成神,接下来该怎么办,还请众卿家畅所欲言。”

  桂太郎哀叹道:“现在还能怎么办?只能赶紧议和了!”

  他是山县有朋的弟子,将来是要接掌陆军的,在他之后则是儿玉源太郎。现在他还活蹦乱跳,儿玉源太郎却已经病死在外东北了。但这是好事,至少不用像大山岩、野津道贯、乃木希典等人那样,脑袋被人拿去当成了战利品。

  西乡从道冷哼一声,“都是你们陆军丢人现眼,二十万大军说完蛋就完蛋了!就算是二十万头猪,也要抓好几个月吧?你们倒好,不到一个月就没了!”

  “八嘎!你说谁是猪?”

  桂太郎被气得满脸通红,跳起来握着拳头,怒气冲冲地道:“要不是你们海军炮击了大沽口,怎么会引来这样的祸事?陆军的主力都在外东北,你们就挑起战争.......”

  “是你们陆军战斗力孱弱!”

  “都是海军的错!”

  “要不是中国人背后偷袭.......”

  眼看得陆海军就要在天皇面前打起来,伊藤博文不得不重重地拍桌子,“够了!国事如此艰难,你们还要添乱吗?”

  桂太郎哼了一声,恨恨地坐下。弟子跟海军方面吵了起来,山县有朋却依旧是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伊藤博文看着山县有朋这幅样子,心中很是不满,敲着桌子喊道:“山县,陆军还能继续打下去吗?”

  山县有朋是参谋总长兼兵站都督,是战争的总谋划着和指挥者之一,他就算是想要装死也是不行的。“打,是打不下去了的。”山县有朋抬起了头,说道:“必须要立刻停火,重新整理部队,并将援军派往前线,这样才能.....才能保住朝鲜。”

  明治天皇皱起了眉头,问伊藤博文,“伊藤,英国那边怎么说?能调停成功吗?”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很难。中国人现在占据了上风,他们不会轻易停手的。”

  “人民党连英国人的话都不听?”

  “英国强在海军,皇家舰队举世无双,但就算是再强大的战舰也是上不了岸的。中国人处心积虑地想要打仗,英国并没有多少约束人民党的手段。”

  “美国呢?美国人难道就这么看着中国重新占领朝鲜?”

  伊藤博文道:“美国政府虽然拒绝了人民党的贷款请求,但是因为中国方面答应开放市场,所以他们还在观望。”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是很想干涉中日战争的,但是美国的陆军才刚刚更换了装备,数量也不多,对于动辄几十万人的远东战场是无能为力。

  “英米鬼畜是靠不住的!”

  “但是现在只能依靠他们了!”

  “还是陆军无能,不然何以至此?”

  眼看的又有争吵起来的趋势,伊藤博文不得不再次站出来阻止。陆军一败涂地,海军捅出来了大篓子,伊藤博文的权势和威望于是又提高了一大截。虽然伊藤博文没有提起之前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在心里想着“要是听伊藤的就好了”。

  “陛下,这是中国人开出的停战条件。”

  伊藤博文将几份文件传递给天皇和元老们,“这是外交部提出的停战条款。”

  “八嘎!这分明就是《马关条约》!中国人是想要羞辱我们吗?”

  “外交部提出的条款才是切实可行的!”

  “不错!我们还有联合舰队!要是中国人想要继续打下去,那就继续打下去好了!”

  “好了,现在就不要说这些话了。”伊藤博文不得不再次敲了敲桌子,“不管是战是和,都需要钱,国家财政已经濒临崩溃,诸位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日本是借钱打仗的,战争失败了,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不说,还要再花上一大笔钱重建陆军。说到钱,所有人都焉了下来。财政问题一直困扰着明治政府,为了扩大和维持陆海军,每年都要投

  入巨额的军费。明治政府对国内的压榨已经到了极限,在过去的几十年了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大的一次甚至有三十对万人参与其中。那些拿着镰刀和竹枪的农民当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很容易就能镇压下去。但每一次镇压都是要花钱的,还会把地方打成焦土,好几年都收不上钱,从经济上算非常亏。

  西乡从道在海军大臣的位置上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海军要钱,对于如何变出钱来时一窍不通。同样的,山县有朋也没办法变出钱来。加税?已经不能再加了。再加税,肯定又要闹出大乱子。日本人忍受着敲骨吸髓的压榨,几乎是挣扎在死亡线上。因为还能挣扎着活下去,所以没有起来造反。但若是大面积的饿死人,不反也得反了。

  陆海军都没办法弄到更多的钱,其他的元老也是一样。明治天皇叹了口气,对伊藤博文说道:“伯爵,你有什么办法就直接说吧。”

  第三百五十章 国进民退

  在人民党崛起后,伊藤博文就组织了人手专门研究人民党的各种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和征税政策。他并不是想要给日本的农民谋福利,也不是想要在日本搞“工农联盟”,但是人民党的那套消灭中间商的做法有太多的好处,能够大幅度提升国家的税收,也能让军队的士气上涨一大截,所以伊藤博文很是心动。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消灭了各地的藩主,补上了中央集权的过程,将各藩的钱财收上来集中搞军事工业,以此来实行富国强兵的计划。人民党的政策更进一步,不光是消灭了地方上的军阀,连大地主大商人都给消灭了,所以能够动用更多的资源进行重工业建设。如果不考虑颜色的问题,仅仅只从税收和经济上考虑的话,人民党的政策就是明治维新的加强版本。在伊藤博文看来,日本依靠压榨农民完成了最开始的积累,人民政府实际上也在压榨农民,因为干掉了中间商,分了一些好处给农民,所以还变成了农民的救世主。

  伊藤博文是实用主义者,既然人民党的那一套有这么多好处,拿来用用也不是不行啊。在某次的御前会议上,他试探着提了一句,然后就被其他元老联手逼得当众道歉,承认是他自己考虑不周。人民党的土地改革首先要消灭当前的基层组织,然后重起炉灶另外搞一套。元老们都是既得利益者,哪里能对自己动刀子?伊藤博文因性格外向而受人拥戴,但是他自傲,不太提拔别人,对没有能力的人弃之不顾,所以形不成自己的派阀。所有人都承认伊藤是精英,但极少人成为其心腹。

  其他元老就不一样了,手底下都是有一大票人跟着混饭吃的。伊藤博文可以拿着刀子大挥大砍,山县有朋和西乡从道他们不行。不过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陆军惨败,海军好一点,但是因为捅出了大篓子,声势也大不如前了,伊藤博文觉得可以将之前的计划拿出来说一说了。

  听着伊藤博文再次提起了“土地改革”的事情,元老们的脸色都很凝重,连明治天皇也是一样。人民党那一套的本质是消灭食利阶层,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日本最大的食利阶层就是天皇和那些大财阀,而大财阀的背后站着陆海军和元老大臣,伊藤博文说的这些东西,首先就是要砍向在座的众人!

  要是换了一个时候,要是情况不是如此的糟糕,大伙儿肯定是一拥而上,再次逼迫伊藤博文当众道歉。但是现在他们只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然后一起保持沉默。

  “诸君,现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不改革是不行了!要是你们有更好的意见,可以现在就提出来!”

  西乡从道左顾右盼,期期艾艾地说道:“这个,也不用这么着急,我们可以先等等,说不定英国人能逼迫人民党做出让步。”

  “对!可以先等等,没必要这么着急!”

  “可以请列强从中调停!”

  “没钱可以找英国人贷款!”

  自古以来就是善财难舍,元老们之中,有那么几个跟伊藤博文走的很近,在思想上也跟他靠拢,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不想引进人民党的那一套。找列强借钱要付很高的利息,但那是国家的财政问题,也能转嫁到所有国民的头上。土地改革和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可是从大伙的口袋里面掏钱,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伊藤博文有些失望,但也只是有一点,到了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山县有朋他们想阻止就能阻止的。要是情况继续恶化,就算是再不情愿,那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御前会议没能得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能达成一致共识的,无非是继续往朝鲜运输兵力,好歹不能让奥保巩的第二军完蛋,黑木为桢的第一军也要保下来才行。新组建的师团没有经验,没有大炮和机枪,甚至连老旧的步枪都没有几支,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中国人吗?估计很难,但是挡

  不住也要挡。

  从二重桥上出来后,伊藤博文正待上马车,身后西园寺公望赶了过来,“伯爵大人,不知道能不能捎我一程?”伊藤博文自然不会不同意。

  西园寺公望是旧公卿出身,现在是政友会的总裁,虽然被视作是天皇的人,但是他在政治立场上跟伊藤博文很接近。

  “伯爵,”西园寺公望带上了车门,压低了声音道:“只怕黑木为桢和奥保巩可能.........”

  伊藤博文伸手打断了西园寺公望的话,吩咐车夫了几句。等到马车离开皇宫后,伊藤博文才说道:“你说的我都知道,在朝鲜的第一军和第二军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这一点不但我知道,天皇陛下和山县有朋他们也都知道。”

  “既然知道,为什么.........”

  “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甘心的,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伊藤博文自嘲地道:“别人都说我是全日本最聪明的人,但实际上我跟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

  西园寺公望叹气道:“事情怎么会到了这个样子?”

  伊藤博文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而是问起了别的问题,“会中对募集公债是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