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144章

作者:通吃

“包萨先生,你儿子是个优秀的孩子,我也愿意为他向司法学校写一封推荐信。 我希望你以后能常来我这里,像朋友般喝杯咖啡,聊聊天,这占用不了多少时间。”

“阿西莫夫,我会派人去调查你说的情况。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愿意为你主持公道,惩戒那些恶棍。但在商言商,我不会白干。你必须交出一半的利润,同意吗?”

别洛夫阁下的言辞总是像父亲般温和而凌厉。等在办公室外的人总是心生怯意,既希望这位苏维埃'代言人能帮忙,又担心受他的责骂。

矛盾的心态让前来求助的居民在获得救助后很容易感激涕零,进而答应向别洛夫阁下献上自己最大的崇敬。

每次获得感激,别洛夫总会在办公桌后淡然道:“感谢苏维埃"吧。我们为了人民的福祉而来,也希望你们能了解’苏维埃的宗旨和理念。"

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活生生逼的成为苏维埃的代言人,别洛夫在享受权力和责任的同时也承受莫大压力。每当休息时,他总会苦恼的向女儿奥莉加抱怨几句。

“维克多给我找的大麻烦。我这辈子都没有穿着西装坐在阴暗的办公室里,仿佛某个邪教头子在聆听信徒的忏悔。”

“那些来求助的人总是提出些匪夷所思的诉求。他们求我这个,求我那个,我必须绞尽脑汁的思考该如何处理,搞得梦里都里是类似画面。

“神奇的是,当千奇百怪的诉求凑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有联系,只要砸足够的钱进去推动一下。大量诉求就能像机器齿轮般彼此啮合。

“知道吗?我现在连区里的警察局长都能说上话。过去政务官见到我颐指气使,现在也要赔.上笑脸。

每当听父亲如此抱怨,奥莉加也觉着魔幻。大胸毛妹习惯了受苦,仿佛好日子永远跟自己无缘,可现....

周青峰将自己赚的钱很随意的花出去,只需要给穷人几十戈比就能吸引他们围绕在市场找活。

人一多就能搞点产业。

比如机床店原本主业是改造前膛长枪做后膛,现在换了个新活-- 将长枪管截短,生产小尺寸的中折式后膛单管'德林杰'手枪。

这枪若用来抢劫则火力偏弱,但用于自卫却足以让任何匪徒掂量掂量。而且它价格低,操作简单,女人小孩也可以使用。

每支才五卢布,-经推出就广受欢迎一-普通人居家外出就需要这种安全可靠又廉价的武器。

斜堤市场能提供生活物资,提供就业和安全保障,俨然一副小型地下政府的架构。

别洛夫过去是穷忙,累到死也不得半点好处。现在他每日处理社会事务,真有那么点权力在手,忙不过来。

为了给别洛夫减轻工作压力,在发现奥莉加读写能力挺不错后,秘书这个职位就落在她头上。大家都放心她干这活,除了别洛夫自己。

向女儿抱怨几句,别洛夫朝身后的百叶窗瞄了眼。窗外就是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正成为他权力的根源。

“维克多在干嘛?”

“他好像在隔壁房间算账。”

“算什么?”

“算市场这一星期的收益?”

“这小子不是一贯不在乎钱么?”

“不知道,他已经算了一整天。我中午去看他,他连饭都不吃。”

父女俩正在议论,周青峰确实就在隔壁算账。助手是已经在圣彼得堡待两三个月的荣格和汤姆森。

算了一天,喜忧各异。

“维克多,天大的好消息。我们投资这破市场终于挣到钱了。”

“难得啊,我花掉了五百多英镑,总算看到盈利。不得不说花钱拉客的手段虽然离谱,但确实有效。”

"灾难啊,老子赚了钱,可联盟力量’的信任度居然在下降。这破技能就见不得我有半点好么!

周青峰之前是口袋空空来到圣彼得堡,好不容易把荣格和汤姆森两位‘天使投资人’忽悠来才缓解了兜里没钱的窘境。

早期投资改造斜堤市场的钱全是两位‘大善人提供的。现在市场终于扭亏为盈,荣格和汤姆森欢呼雀跃,周青峰却瞪眼抓狂。

“怎么搞得? "周青峰看着账户上的盈利,百思不得其解,“我已经用苏维埃"的招牌帮了那么多人,可信任度怎么会下降?我做错啥了?

难道我不该恣意妄为?不该独断专行?不该助人为乐?总不能是苏维埃那帮人嫉妒我太能干吧?

正这时,会计将市场每天营收送到财务室准备盘点入库。当装财物的钱箱放在周青峰面前的桌上,信任度又降低了零点零几。

“格老子嘞,原来是我不能从俄国市民手里挣钱。

40章维克多,你为什么不开心?

劳动生产会产生剩余价值。

对苏维埃而言,谁拿走剩余价值是个很要命的问题一-政府拿走叫社会主义,私人拿走就是资本主义。

中国在改开早期对此也很苦恼,硬性规定外资不能拥有控股权。可外资赚不到钱就不会来投资啊,于是用特色社会主义绕个弯子。

现在周青峰跟苏维埃合作赚钱后愕然发现,"操蛋嘞,老子竟然成了资本家? !这是逼着我不能发财啊!”

财务账单上,斜堤市场九月第一-周成功实现盈利,赚了不到一百卢布。这已经刨除了人工、材料、折旧等等,全靠周青峰把渠道给玩明白才达成。

照目前的趋势,市场后期盈利将快速提升。

荣格和汤姆森哈哈大笑,就差开香槟庆祝。周青峰却呆坐在椅子上琢磨怎么把盈利给抹掉。

“维克多,你为什么不开心啊?”

“要不要今晚在市场搞个趴体?大家吃吃喝喝庆祝一下。 ”

“好啊,就开个趴体’,市场所有员工都参加。这-一个月大家辛苦了,我把我的分红预支出来犒劳一番。

周青峰很爽快的答应,并让两个队友负责此事。他则急匆匆跑掉,说还有其他业务要办理。

荣格和汤姆森对此很奇怪。

"我敢肯定,维克多对这份盈利不满意。

“两三个月时间把个要倒闭的市场救回来,还能实现盈利。这能不满意?”

“你得要对比他之前干过的事啊?不管是在马尼拉还是在淡马锡,他啥时候赚过这么点钱?”

“啊..... 你说得对。维克多在马尼拉时把德里克总督和驻防英军坑的太惨了。我作为一个英国人表示义愤填膺。”

“少装了,你当时跟着维克多赚钱赚的可开心了。我怎么没看出你有什么愤怒的?”

“你这一说也能解释的通,维克多肯定是嫌目前盈利太少。-周不到一-百卢布,折合不足十英镑。换我也会觉着这点钱连吃顿饭都不够。”

两个队友深入反思,细致检讨,彼此批判各自落后的思想境界,剖析内心对财富的理解过于肤浅。为区区一百卢布的盈利而过于兴奋,他们对此倍感羞愧。

“其实我现在不缺钱花。“汤姆森挠挠下巴,“中国政府为了表彰我在淡马锡的所作所为,奖励了几千英镑呢。我决定跟着维克多加大投资。

“我同样有不少闲钱。"荣格也算 个小富翁。他看看桌面上的账目,“圣彼得堡还是有发财机会的,维克多的投资眼光和手段也值得信任。

“我们不能拖维克多后腿,对不对?

“当然,我们是伙伴嘛。从马尼拉到淡马锡再到圣彼得堡,这可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两人一合计,对着桌面的账目作出重大决定--我们不能让在投 资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维克多吃亏啊,必须保持他赚钱的积极性。

-定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给与的巨大支持和鼓励。所以改一- 下分红比例吧,让他可预见的时间内多赚点。

荣格和汤姆森觉着自己让出分红还不够--市场又不仅仅是我们的,股份大头在别洛夫那里呢。我们出了血,也要让别洛夫出点。

别洛夫就在隔壁办公室扮演深沉仁慈的苏维埃教父,周青峰给他定制了不少有逼格又极具威严的台词,不得不说演出效果极好。

只是这山猪吃不了细糠’,别洛夫长期在底层混,被有权有势的官僚欺压惯了。突然之间被大量市民抬上高位,他不但不高兴,反而很是坐立不安。

根基不牢,背景不深,骤然上位就像案板上的肥猪,迟早有天被更有权势的上位者宰了吃肉。

别洛夫见多了类似案例,前不久被周青峰屠了的‘黑金航运就是典型--没遇到狠人就横行霸道,遇到了就变菜鸡。乍一看背景深厚,人一死连哭丧的都没有。

当荣格和汤姆森提出给周青峰多些分红,别洛夫没多少思虑,就跟急着撇清关系似的,很痛快的答应将市场所获得的利益让出大半。

这仿佛能给别洛夫带来些许心理安慰--若是 有天事发曝光,少分点钱或许能减轻点罪责。

“好,没问题,我同意,这个想法极佳。在斜堤市场建设上,维克多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把分红向天才少年倾斜,这种奖励非常重要。”

“斜堤市场虽然是我创建的,但我并没有把它经营好。其实我一直有给市场另找一名管理者的想法,但久久未能如愿。”

“目前斜堤市场的成功都是维克多的功劳,我在其中并未有多大影响。如果有天警方前来调查...不对。如果我们要分红,维克多自然占大头。”

通过翻译转述,荣格和汤姆森非常欣慰的发现别洛夫居然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双方激动的拥抱,赞叹彼此的大方--是啊,是啊,把分红多给点维克多吧。

有责任让那小子背,有牢房让那小子蹲,有断头台也让那小子上--他出人头,我们出人头地,多好!

-拍即合,市场三位股东-致决定要知人善用,重视人才,在鼓励创新方面要有大胆举措,戒躁戒贪,沉稳冷静,在背锅送死问题上要勇于实践。

于是在斜堤市场投资上不足十分之- -的周青峰在分红上获得超过百分之五+-的绝对优势--大家都很慷慨,让他拿大头。

周青峰此刻正坐车前往马林斯基剧院,无聊的盯着电商页面刷来刷去,冷不丁看到联盟力量的信任度再次骤降--他的资本家成色更深了。

"卧槽,这是怎么回事?

我没剥削谁啊,怎么这么个帽子越扣越大?

难道我获取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可我没雇佣谁啊?

到现在为止,我都没在俄国做什么生意,顶多是投资了斜堤市场,投资的资金都还是找两个队友借的。

周青峰抓狂了,他真越努力越倒霉,好不容易把苏维埃的信任度刷到4',现在又回到'3',近-一个月努力全白废。

“气死我了,谁在背后坑我? "现在没手机,周青峰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么否则铁定要大骂三个猪队友‘给自己没事找事。

“要尽快把剥削这个概念甩掉,- 定要把赚的钱花出去。”周青峰想了不少花钱的主意,但没一个是容易的。

随便乱糟蹋钱是没办法消除剥削的恶名,连用于自身享乐都不行,必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否则资本家的帽子会被扣的死死。

到了马林斯基剧院,周青峰兴冲冲的找到梅厄夫人,询问采购无线电器件。这破事已经问好几次了,总算有了回应。

梅厄夫人介绍了一位艾伦先生,犹太人,七十好几了,穿一身古典西装,精神矍铄。剧院上演歌剧'胡桃夹子,老少俩在二楼包厢见面。

寒暄几句,老先生单刀直入的笑问道:“维克多,听说你跟苏维埃'关系很深,被称作扛梯子的苏维埃死神',有这回事吗?”

“是不是死神不好说,但能不能把扛梯子这个词去掉?”

周青峰心说:“当初就为省点事,扛了把梯子当伪装。谁知道这竟然成了某种标志,就像超人胸口的字母'S'。”

艾伦老先生哈哈大笑,又问些关于苏维埃'的话题,但周青峰-概说不清楚。 这不是托词,地下活动的苏维埃"本就神秘,其流传的故事多是以讹传讹。

“维克多,我其实观察你有一段时间了。 特别是你改造的斜堤市场,我亲自去看过。苏维埃的经营模式让我非常惊讶。”

“这都是集体的智慧和努力,我只是出面做了一点点小小的推动。”

“不不不,你们市场有很多细节值得好好研究。所以我打算免费给你提供几部电台,拉近我们彼此的关系。”

免费?

想当"冤大头‘的周青峰当即拒绝,"等等,我愿意高价购买,不需要免费。

“我对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理念非常推崇,-直希望能与之建立联系。请一-定不要推辞我的赠与。”

“不行。您愿提供赠与,我非常感激。但我们是有纪律的,绝对不拿群众-针一-线,买卖更是讲究公平自愿。”

周青峰心说:“电台这么贵,正好用来抵消我在市场的剥削盈利。我买这玩意就是为了销账。赠与?我不需要赠与。

老先生也是惊奇,“孩子,你真有趣。我从未见过谁会推辞我送出的礼物。

“老先生,您还是太年轻。我就不喜欢被人硬塞礼物,情愿掏钱购买。”

两个在谈合作的人居然针锋相对,-个要送’,-一个要'拒",进而大眼瞪小眼。

“维克多,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拒绝别人的友谊?”

“在商言商的事,花钱解决更轻松,我不喜欢欠人情。

"电台可是违禁货物,你向我采购本身就是欠我人情。对了,我已经派人把电台送到你的斜堤市场。如果你真不需要,可以退回。但我们以后就没啥交情可言。

老先生脸上笑眯眯,态度却很强硬,非要送,还主动送货上门了。

见鬼,竟然还有硬送东西给别人的。周青峰有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东京事变前,好像也发生过类似状况。我的钱居然能越花越多。”

这可太糟了!

41章搞点艺术

自从苏维埃'那位列宁‘女士去了南京,南京方面也派人来圣彼得堡联系上周青峰。

可受限于新中华之王的任务限制,这种联系无法提供直接帮助,只能算紧要关头提供一份保障。比如动乱时刻把人撤走。

倒是犹太人嗅觉敏锐,借助商业网络察觉到苏维埃近期风头渐起,在俄国各地进行半公开的活动。

在马林斯基剧院的后台休息室,作为犹太商会高级成员的老艾伦缓步走进。梅厄夫人正准备演出,起身问道:“您和那小子聊的如何?

老先生拄着单手拐,扶着休息室的桌沿,放松的坐在靠背椅上,苦笑道:“我见过很多天才少年,但没见过这么难缠的孩子。

我说要送他电台,他第一反应是拒绝,情愿花钱买也不愿欠人情。我只能说东西已经送出,随便处置,他才不高兴的默认收下。

我又提出想包揽他的首饰货源,他再次拒绝,并公开表示低价出售珠宝首饰就是想结交中产阶层,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我还说可以帮忙疏通于政府那边的关系,免得'苏维埃"这个名号惹来内务部的调查。他更是断然拒绝,表示会亲自做此事,不要外人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