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220章

作者:通吃

原本招聘的职员在短时间内全被高薪挪到其他岗位,有些人走狗屎运进了体制内,就为了把无关人员挪出去。

也是由于案件特殊性,每一一个细节都必须搞清,‘中转点更是至关重要的秘密。

国务院那边已经问了,能不能别朝圣彼得堡发货啊?物流途径不在自己手中,总让人不踏实。

各种调研,各种研究,各种揣测,反复不停。特别是张梅说了句: "我早问过总裁,他说过很多次,因为他就在圣彼得堡。”

难道....这是某种时空道标?圣彼得堡开了扇时空之门?

国安国保闻风而动,立马派人去圣彼得堡出差。还有人想起周青峰搞过的直播,于是马林斯基剧院最近多了不少中国面孔的游客。

至于啥煤气罐炮弹"三轮战车双身恶魔',甚至赛博武士和鬼武士都被一帧一 帧的被人看,试图从中解读出具体含义。

这些调查全然无果。

被逼急了,联合专案组转而以客户身份在国内下单,从沿海到乌鲁木齐,全程可控,看看圣光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首先,一百车皮的西北特产被送进了位于乌鲁木齐西北的中欧班列仓储产业交易园,这是西北连同欧洲的铁路起点。

在货物入库后,专案组的人就盯着仓库里的货,想看看谁会来调运。仓库关门之前,一切正常。

关门之后,超自然的力量开始起作起用一-物流体系的所有电子单据发现改变。所有参与物流的人员,包括专案组成员,集体忘记此事,且事后-头雾水。

至于从沿海运一百车皮的快递到乌鲁木齐,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一遍。

货物入仓,运输目的地填写圣彼得堡周青峰所在位置,只要一个没看住, 货物就会消失。查单据是绝对没问题,但无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总之联合专案组针对‘圣光的调查陷入困境。他们和国外情报机构-样,察觉到了不对劲,但没法知道为什么?

明确的只有一点,‘圣光贸易’以及所有周青峰控制的企业在物流这个行当实在太高效了,高效到让人忍不住想把货物交给他运输。

能想象乌鲁木齐那鬼地方可以包邮是个什么体验吗?反正周青峰发现这个商机后毫不迟疑缩减了海外物流的运输量,转而杀进这个蓝海市场。

当1881年的圣彼得堡还处在城市攻防战的紧要关头,死要钱的周青峰跟邮政快递达成合作,抽空给西北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物流服务。

西北那地方有大片的无人区。全国最大的若羌县有二十万平方公里,比沿海的浙江省大...两倍。

周青峰按县来投送快递。每天花点时间,他和王弘毅能送两三千吨快递包裹--赚钱还在其次,就享受那种给人带来惊讶的快感。

新疆、青海、内蒙、甘肃、西藏,当地人首先发现邮政快递降费增效了。过去一星 期甚至半个月才能从沿海送来的包裹,现在下单居然能三天到家。

不管这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它就很神奇--网上一一个劲的传言,说邮政快递开通了沿海到内地的航空专线,就为了服务边疆老百姓。

还有自媒体就开始吹--中国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快递服务了,以后边疆几个省的购物会跟沿海省份一样方便。

这消息一出,编故事的公众号流量刷刷上升。网络上难得- -片欢腾,到处刷屏国内物流有了重大进步。

邮政快递不得不出来辟谣,表示自家最近确实使用些新技术提升物流速度,但物流网络正在建设中,尚未全面铺开,货运量还极其有限。

按说官方辟谣,热度好歹压-压。

但架不住自媒体为了赚钱,什么破事都喜欢联想--这年头骂政府危险性太大,但夸厉害了,我得国'是安全高效的财富密码

中亚水果进入沿海市场的消息随即被挖了出来,成了某种国家强大的象征。好些网民自发的跑到水果店去拍产地。

这不拍还好,拍了才让人吓一跳。

国内老百姓不但吃中亚的樱桃,还吃柬埔寨和斯里兰卡的香蕉、缅甸和老挝的西瓜、埃及和伊拉克的椰枣、南非和阿根廷的葡萄、赞比亚和乌拉圭的蓝莓。

中国也算享受全世界的服务了。

好些水果看着不起眼,-看产地在万里之外,产品有特色,价钱还便宜。好些人愿意买来尝尝,就当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了。

除了水果,还有各行各业的人跑出来发帖,尤其是进口原材料的中低端制造业。

有皮革厂的人表示最近来自中亚、南亚、非洲和南美的优质皮革暴增,价钱也是出乎意料的便宜。

便宜到现在国内汽车厂可以很随意的给国产车配真皮座椅-- 近亿张牛羊皮通过海关涌入,冲的国内皮革产业- -愣一愣,惊呼狼来了’。

普通皮革如此,高端货也如此。

索马里的羊羔皮,选三四个月从未剪过毛的小山羊宰杀而得,其毛面平整,皮感饱满,柔韧性极好,最最好的毛革一体产品原料。

这东西一贯被固定采购商订购,只出口到欧洲制成价值不菲的奢侈品,附加值提升百倍不止。

现在它出现在国内市场。

刚开始"圣光不识货,把它当优质皮革,千把块钱就卖了,后来才知道这不起眼的破皮子是顶级皮料,转而开始竞拍出售。

国内皮革产业的人士非常不解,表示这种高档料子过去是垄断买卖,只在很小的圈子内流通,从不便宜外人。

“这可是象征贵族骄傲和传统的好东西。什么原因让那帮欧洲佬没守住自己的地盘,让人给偷家了?”

109章死战

1881年12月7日。

作为苏维埃'中央政治局特别委员....勤务兵的阿历克斯获得了新的任命,成为苏维埃‘红旗第二师的中尉军官,带-一个连的步兵。

硝烟中,背着波波沙"的阿历克斯满脸愁苦,他是真没想到跟着周青峰这样的大佬并不改变要上一线战斗的命运。

在彼得格勒区的城市废墟中,苏维埃'红旗第二师二团六营挤在残垣断壁间修整。

全营满编应该有三百多人,经历几天血战后,现在不到两百。阿历克斯的连队只剩五十几号,灰头土脸的蜷缩在几条断墙后避风。

三轮车拉来了后勤的无烟炊事车,热腾腾的酱肉浓汤配大列巴,稍稍驱散冬日的严寒。

每个班轮流上去领伙食,顺带搬-桶大概两公斤的伏特加’, 给士兵们恢复士气。

通讯兵用刺刀撬开装伏特加’的铁皮桶,先给连长的酒壶倒满。阿历克斯靠着-堵倒塌的墙体碎石, 眯了一-小会,疲倦的四肢百骸都颓然无力。

“连长,营部让你去开总结会。”通讯兵推了推阿历克斯,递上酒壶的同时不忘提醒,"是‘马 上,所有连排级干部必须参加。

阿历克斯痛苦的头疼,晚饭都不吃,灌了一肚子六七十度的伏特加’,叫上还活着的排长,再对剩下的士兵吩咐几句,仓促前往营部。

天黑,废墟间黑咕隆咚的。居民早就撤离,街道已成为战场。

通往营部的道路坑坑洼洼,全是被重炮轰垮的建筑和路面。通讯兵拿着长长的强光手电提供照明,白天还下了雪,行走间难免深一脚浅一脚。

路过营部排的帐篷,阿历克斯稍作停留,从背包中取出自己的手电筒,拿进去要求维修。

营部排有专门的修械班,几个上年纪的工匠围着两盏煤油灯。见到阿历克斯的手电筒,有个老工匠二话不说接过来,凑到煤油灯前瞧了瞧。

手电筒的头部瘪了,镜片破裂,里头的灯珠也灭了。金属的圆筒上还有发黑的血迹,已经干成血痂。

"可以修,坏的不严重,换个镜片和灯泡就好。”老工匠拿出钳子之类的修理工具,再瞧瞧又高又壮的阿历克斯,问道:“你用这玩意砸了人头?”

阿历克斯无力的点点脑袋。

通讯兵则兴奋的补充,“我们连长可厉害了,白匪的哥萨克冲进阵地,他打空了弹匣,抓着手电筒就抡了上去。”

老工匠哈哈直乐,“这军用手电筒可硬了。你连长这么大个子,力气小不的,砸人头上非得开花不可。你们先去忙,半小时后再来拿吧。”

阿历克斯听这活,不多言语,转身就走。

通讯兵在后头向老工匠赔笑,“今天连里损失很大,我们指导员牺牲了,连长心情不好,不想跟人说话。”

老工匠面色一哀,点点头,表示自己不在意。

营部帐篷内,营政委正在总结当天作战情况,并跟营部参谋点评今天战斗中的得失。

营里十几个连排长只到了一半,全都跟阿历克斯-样疲惫不堪。有人带着伤,或者满身泥土。

就连讲解战况的政委和参谋也没啥好形象,特别是政委吊着膀子,脑袋上挂着绷带。

在场所有军事干部只有参谋上过军校,之前是个俄军见习少尉,被俘后加入苏维埃',现在被火线提拔到营部。

其他人都跟阿历克斯一样,是工人、教师、厨子、木匠、铁匠,当过兵的都没几个,更谈不上会打仗。

虽然大伙上战场才几天,但成长的飞快。

阿历克斯疲倦欲死也得打起精神来听课,反复回想自己白天的指挥那里对了,那里错了。

在残酷的巷战中,不会总结,不会进步的人活不长久。没人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到明天,却不得不拼劲每一-分精神和体力。

"阿历克斯中尉,你今天的战斗中勇猛有余,但沉稳不足。在进攻门门捷列夫街区时,你应该先呼叫营部的炮火支援。

“我呼叫了,但当时无线电就是不通。步话机在街道里总是不太可靠,联系不上营部。”

“那么有没有可能派个通讯兵来,要知道你后头就有营部的工兵排。让他们去爆破也比硬冲强。

“我派了,派了两个通讯兵。可他们都牺牲了。”

阿历克斯扭头看向在营部帐篷外探头探脑的小家伙,指了指,"那是我就任连长以来的第六个通讯兵,不知他能活多久。’

营部参谋一愣,看向因为好奇而在帐篷外满脸兴奋的小家伙,黯然道:“对不起,中尉,我向你道歉。"

“不,没必要道歉。或许以后进攻中还是带上有线电话比较好,至少比转个弯就容易没信号的步话机强。

我确实应该呼叫炮兵,或者让工兵帮忙爆破。这样我的好兄弟瓦西里就不会牺牲。我真该死,我应该想到的,我冲的太猛了,完全没料到敌人会反扑。”

阿历克斯痛苦的无以复加,抱脸痛哭。在场的连排长先是木然,然后轮流安慰几句。

可这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死人不会复活。

经验总结也就半小时左右,在场的连排长会简短的问几句,随后去领补充兵和弹药补给。

阿历克斯哭了一场,擦干眼泪领到一个排的补充兵,有老有少,全部都背着单发的栓动步枪。

每个新兵的面孔都显露着慌乱。少数几个较为沉稳的,应该是负伤归队的老兵。

看到自己的连的长是个凶狠的大块头,补充兵的情绪稍微稳定些。大家下意识觉着跟这样的军官总比跟娘炮强。

跑前跑后的通讯兵在宣扬阿历克斯的英勇,特别是他多次带队亲赴一-线,轮着工兵铲或手电筒跟白匪肉搏的事迹。

按说,连队接到新兵必须说点什么,鼓舞士气。平常这活是指导员干的,可.....

“同志们,你们即将加入残酷的战斗,现在可能是你们今后最轻松的一晚。原本应该由指导员来跟你们聊几句,说几句笑话。

但很可惜,我的指导员,也是我的好兄弟瓦西里中尉今天牺牲了。只能由我来说几句。

可惜我不会说笑话,只能实话实说,你们可别被吓着。首先,敌人很凶狠,非常凶狠。

特别是那些戴皮帽子的哥萨克有-一个师被我们包围在彼得格勒区,没有吃,没有喝,拼命想突围。

他们饿极了会吃人肉,渴急了要喝人血。我亲眼看着那群畜生将扒光衣服的妇孺推出来替他们挡子弹。

我的好朋友瓦西里就是死在敌人的突围中。

可我不会怕他们,我反而更加无畏。我逮住一个哥萨克就要弄死- 一个, 用枪杀,用刀捅,用牙咬,绝对不会放过。

绝不能让那些畜生逃走。我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别害怕,勇敢点。

记住,那些畜生也是人,他们饿着肚子跟我们作战呢。他们的枪膛里已经没子弹了。

天空已经由我们主宰,凛冽的寒风是最好的盟友,让我们干死那帮混蛋。苏维埃'万岁!'

阿历克斯越说越激动,带着-帮新兵乌拉乌拉°的喊。

苏维埃和沙皇俄国在圣彼得堡攻防战依旧是焦灼状态。

一方士气膨胀却仓促无备,一方惊惧万分又拼死- -搏;

一方心高气傲却缺乏经验,一方骄奢淫逸又体量巨大;

一方意志坚定却组织无力,-方千疮百孔又势能惊人。

总之,双方都在努力坚持,短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谁。只看各自后劲如何,会不会自己拖垮自己。

作为苏维埃革命的后勤大总管,周青峰慢慢的成了组织内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吃喝拉撒, 武器弹药,后勤补给,全靠他。

马特严科在内的党组织高层严重低估了革命暴动的残酷和烈度,更没料到人员和物资消耗的速度远超预期。

想要维持前线士气,就必须有物资补给。一旦出现补给中断或紧缺,高涨的士气会在半天内剧烈起伏。

没经历过残酷斗争的队伍都这样,打点顺风仗就气势轰轰,遇些挫折就垂头丧气。他们活像巨婴,要哄要鼓励要不断鞭策,要经历血雨腥风才能成长。

周青峰抵达城内的加里宁区后忙的像陀螺,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转。当他不眠不休的连续工作七十二小时,革命队伍里所有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钢铁同志"的名号不胫而走。这个称呼并非指周青峰身体好,工作能力强,更是对他坚强意志的贴切描述。

在加里宁区贝斯凯大街栋木头房子里,蜡烛和煤油灯撑起一一个又一个日夜的轮回,房间里时刻响起少年冷漠无情的命令。

“拜杜科夫少将,你是我的参谋长,是武装力量委员会任命的苏维埃高级将领。

你应该把精力投入到战斗中去,而不是时不时哭唧唧的跑来为那些胆小鬼求情。你对待逃兵逃将过于软弱了。”

“通讯兵,告诉列别得上校,别再给我越级上报战况,要有组织纪律。他必须服从参谋部的命令,不是来讨价还价。

我给了他空中支援,给了炮兵支援,让他的部队吃饱喝足,甚至调了苏维埃仅有的两艘护卫舰给他帮忙。

现在八小时过去了,赤卫队第三师为什么还没拿下彼得保罗要塞?别说什么敌人炮火凶猛,敌人在挨冻挨饿,比我们困难多了。让他动动脑子。”

"发电报给约翰汤姆森,天黑前必须消灭敌人在瓦西里岛的要塞炮阵地。别说什么没有重磅炸弹,飞行员缺乏训练之类的废话。

我给了他这世界上最好的战机,他就得完成任务,哪怕亲自出马去投弹,撞也得给我把那几个坚固的要塞炮位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