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吃
可苏维埃为了树立典型,愣是矮子里拔高个,在军队里找了一圈,发现别洛夫是唯一有不小战功的‘自己人。
别洛夫是不是真的很厉害,这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把他这个‘刚强、勇敢、无畏、无敌形象树立起来。
盯了半天地图,别洛夫一无所获。 他其实完全看不懂什么战局变化,也不知道该如何布置防线。让他指挥一一个营 都磕磕绊绊,指挥-个师就属于开玩笑了。
奈何这个圣彼得堡师还是苏维埃'的王牌师,已经被宣传部吹的‘攻无不破,战无不胜',天下无敌。
真要打起来,别洛夫只能指望来自新中华’的副师长,以及师部的几十名参谋。他自己么..负责当好传声筒,别添乱就行。
给别洛夫当副手的是李健鑫大校,就是曾经在日本担任外交武官,'东京事变被周青峰关在地下室的那位。
这两年李大校-直在日本协助整编日军,成绩斐然。他把日军七八个师团拆的七零八落,日本人还得念他的好。
可普通日军士兵比较容易再就业’,大批日本军官却没了生计:原本只能靠国家养着。
现在新中华'要扶持苏维埃,自家军官都不够用,干脆启用一大票日本军官顶上去。
日本的将官能力一般,打仗缺乏灵性。但作为中坚的校官能力却挺不错,个个都接受过正规军校学习和训练,却大多有十几年的指挥经验,非常好用。
在喀山训练'苏维埃'后备力量的就是一千多号日本人,十万灰色牲口'脑门上绑着白布,在板载'板载的口号下学习如何作战。
日本人和俄国人也算绝配。
这年头没日俄战争,俄国士兵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搞不清这些矮墩墩却极其凶蛮的家伙到底来自何方,看着军营伙食不错,对机械的命令倒挺适应。
日本军官则认真负责,新中华国防部让他们来欧洲指挥俄国人,他们为了抢名额快要打破头--这种好事是可以记入家谱的。
‘圣彼得堡师也有两三百号来俄国再就业的日本军官,参谋长就是跟李大校在东京事变相互看不顺眼的柳川中佐,现在人家升任'大佐’了。
相比在东京偷偷摸摸的赌命,现在李大校和柳川大佐可谓是扬眉吐气,圣彼得堡’师全员一 万五千人, 下辖三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一个机械化装甲团。
这个王牌师接受三个月整训,日前接到命令南下,作为主力加入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肖塔科维奇指挥的南方集群,准备迎击正在来犯的尼古拉王储。
中日两个校官在为下一步作战安排吵架,说的日语。别洛夫听不懂,也不想听,眼睛就飘向窗外。
列车前进,景物快速倒退。
按照尼古拉王储在广播里的宣传,他已经获得全欧洲的支持,武器装备无穷无尽,兵员数额突破百万,有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点并没吹牛,从圣彼得堡在南面和西面两条主要战线的状况来看是真的。苏维埃'的爆兵效率低了点,到现在军队数量远远落后于对手,战线非常吃紧。
按说兵力落后,装备好歹得有压倒优势才行。
可苏维埃的装备似乎也被压制一- -双身恶魔在前几个月名噪-时,可现在德国也拿出类似战机,宣传中说必定比双身恶魔更好。
在俄国人眼里,德国的工业显然是更强的。
双方在炼钢、炼焦、发电等诸多领域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尖端的机械加工领域,英国都没法说比德国更好。
此外还得再加上法国,又-个实力不弱于德国的列强。这两家明确表示会支持沙俄的亲王和王储,- 定要将苏维埃消灭。
去年末暴动发生的太突然,很多俄国人仓促间卷入战乱,毫无选择之下只能跟着苏维埃拼命。
现在敌人越发强大,战争步步逼近,反而给了普通人思考和逃离的机会。正因此,最近-个月,圣彼得堡内人心浮动。无论官僚或者平民,心里都没底。
苏维埃没法宣传自己最大的助力是什么,只能一-个劲宣传别洛夫这种'英雄', 宣传阶层仇恨,宣传奋战到底。
可被宣传的别洛夫自己都心里打鼓--我行吗?我肯定不行啊。我就是个水货,打仗全靠运气。现在敌人憋足了- -股劲要来复仇,我就要原形毕露了。
军列以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打算在抵达大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编组站后稍作休息,再继续南下。
‘圣彼得堡师主力已经在前头,别洛夫这是跟着师部在后头。在靠近大诺夫哥罗德时,副官走进指挥车厢,提醒道:”别洛夫同志,我们要关闭车窗了。”
“出什么事了?”
“敌人的战斗机时有出现,发现军列肯定会攻击。”
军列所有车厢自带装甲,指挥车厢也不例外,外头挂了超过一厘米厚的钢板格栅,放下就能抵御中小口径的子弹。
“敌人战斗机来了,我们能躲开吗?
"躲不开,列车行进时冒着浓烟,目标很大。不过别担心,军列有十二组双联装高射机枪,防卫火力很强的。再说了,附近有空军的战机巡逻,可以呼叫来帮忙。
一听躲不开, 别洛夫就怕。他可是见识过周青峰架机带队突袭的场景。陆军在面对战机时极其无力,对方飞来飞去,发现时基本来不及作出反应。
可这怕什么来什么,当军列靠近大诺夫哥罗德,就听到天空上响起刺耳啸叫,这是战机俯冲的独特声响。
很快副官前来报告,说前方的铁路编组站遭到敌军空袭空,地面防空部队正在拼命抵抗,要求别洛夫所在的军列暂时别靠近。
“编组站遇袭?”别洛夫惊到了,“我们这距离莫斯科五百公里呢,这里真能遇袭?”
不等这话得到回答,尚未停下的军列响起嗵嗵嗵的密集枪声,是搭载的高射机枪在疯狂开火。指挥车厢的桌子跟着哐当响,所有不固定的物件也跟着抖。
正争吵的李健鑫和柳川不约而同的向车头方向跑。
一个跑出车厢,扒拉过道竖梯朝天空观察;另一个抓起指挥车厢的对讲机,向车头司机下令加速,靠近正遭受攻击的编组站。
火车司机拉响汽笛,宣告全车进入战备。
两台前进’式火车头受命同时加压,锅炉工拼命的朝炉内添加煤炭,火车时速向八十公里提升。
爬到车厢过道的是李健鑫,抬头就能看见确实有两架双发战斗机一前一后正朝自己扑来,列车上的高射机枪也左右开弓,对着敌机疯狂输出火力。
几公里外的编组站正冒起剧烈的浓烟,还伴随爆炸声。很可能是运载弹药的军列被击中,正发生殉爆。
守卫编组站的是两个高射炮防空营,对着天空打个没完,但看不到有击落战果--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这是事实。
两架敌机应该已经丢了炸弹,交错而过时只有机枪扫射地面。当面对密集的高射火力,其飞行员无不在最后关头偏转航行进行躲避。
攻防双方越是靠近,彼此角速度越快,人力操控的高射机枪很快丢失目标,无法跟随。来袭敌机也徒劳无功,大概是已经打空了弹药,飞出一段距离后准 备爬升。
可不等军列上的官兵松口气,又有三四组敌机飞过来,轮流俯冲攻击。枪炮声持续近半小时才停歇,硝烟被火车抛之脑后。
等军列进入编组站加煤加水。装甲格栅再次打开,别洛夫得以看到遭受袭击的大诺夫哥罗德编组站。
编组站至少被三枚航弹命中,当场炸毁一辆运载弹药的军列。
军列本身在殉爆中像被拧乱的麻花,化作古怪的模样。车厢破烂乌黑,车轨断裂扭曲,连带上百吨的蒸汽车头飞出几十米外。
受殉爆影响,编组站损失惨重,两列靠近的军列也被炸毁,不但运输货物全部损失,连带军列上的人员尸骨无存。
死伤暂时无法统计,预计不会少于五十人。
“巡逻的空军战斗机呢?”别洛夫问副官。
副官又去问编组站,得到的回答是:“敌人空军低空偷袭了附近两座前线机场,摧毁了十几架停在机库的闪电,也牵制了赶来支援的我方战机。
可敌人真正目标是铁路编组站,地面防空指挥出现疏漏,导致编组站被偷袭成功了。站内工人说前方轨道被炸断了,需要维修。我们暂时走不了。”
别洛夫听得骇然,颇有些打退堂鼓的意思。
副师长和参谋长一合计,联合反对,“走不了也必须走。前线大战即将开始,我们是师部,必须追上部队。”
20章产能
深夜里,大诺夫哥罗德的铁路编组站开始修复白天空袭中遭受的损伤。
工人们首先在爆炸的现场搭起能遮光的工棚,避免敌人的夜航战机发现自己。接着启动柴油机发电,在工棚内点亮灯光,方便施工。
对于被炸毁的列车,能拖走的先拖走,丢到编组站外的空地。没法拖走的,比如上百吨的火车头,则赶紧用乙炔气割分解,再用吊车拖车拉走。
至于被炸开的弹坑反而简单,先用碎石填满,再上压路机压实,最后铺设路基和铁轨。一个十几米直径的弹坑顶多两小时就能处理好。
只要人手够,动作快,天亮前就能撤掉工棚,编组站恢复正常运转。
别洛夫在军列重启前一直盯着修复现场,对修复速度极为惊讶。他以为这种惨烈的损失至少三四天才能清理干净。
可分工合理,工具趁手,工人们只需三四个小时就弄好了。他们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等状况, 已然非常熟练。
倒是现场清理出几十具焦黑的尸体,让人望之悲痛。
这其中过半是随车押运货物的士兵,大多十几岁而已,来自圣彼得堡周边的村镇,刚刚入伍几个月。
很多士兵牺牲的过于惨烈,形体分离,无法找到证实其身份的物件,连他们的上级和同僚往往也牺牲,无人知道他们是谁,来自何方,亲人何在?
尸体没办法长时间摆在编组站的站台上,只能稍作清理后送到附近的墓地掩埋。墓地也是临时的,用挖掘机挖的几个坑而已。
别洛夫想起临行前去拜访周青峰,对方告诉他,即将发生的战争必然极为惨烈,希望他保重。
苏维埃'目前爆兵速度慢,其实是重点培养干部。没有足够干部的军队是没法有效指挥的,也自然谈不上战斗力。
两个沙俄余孽爆兵百万,可他们招募的全是充当炮灰的乌合之众,光是喂饱这些乌合之众的肚子就是天大难题。
以沙俄官员的尿性,有德法列强给的粮食也未必有用,毕竟运粮发粮才是关键,不在面包里掺木屑就是他们良心发现。
按照周青峰的预估,战争要在冬天才彻底爆发,届时苏维埃短期培训的干部将上岗,军队数量会从十几万膨胀到百万以上。
这是个可怕的数字。
因为圣彼得堡周边就一千 五百万人口,刨除一半女性, 再刨除一半老弱病残, 剩下的适合征兵的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苏维埃若不想把自己拖死,绝对会扩张,绝对会把战火推到敌人那边去。所以别洛夫目前的任务就是到前线防守,偶尔实施短促突击,打乱敌人部署就够了。
“可后方若是老这么挨炸,前线如何能稳住?”
别洛夫并不乐观,依旧觉着压力山大。
“"真要扩军百万级别,这得消耗多少军需物资?苏维埃撑得住么?光是每天炸掉几个火车头就够麻烦了。没有车头,拿什么运补给?”
在信息化到来之前,衡量一国国力有很多指标,这其中铁路里程很重要,而代表货运能力的火车头和列车数量更重要。
偏偏沙俄是五大列强中国力最差的。
凌晨一点,编组站轨道修好,前方通畅,站台准许军列出发。两台蒸汽机车加满水煤,锅炉压力提升,拉着十几列车厢上路。
别洛夫担心苏维埃’会在长期战争中越打越失血。可就在他的军列离开,编组站的仓库里开出来几台半新半旧的蒸汽车头和车厢,填补白天的损失。
编组站会向圣彼得堡方向报告损失具体情况,要求补,上多少设备和物资。
仓库开出的车头明显用过多年,但维护保养的还不错。车头的标志被拆掉,但有些地方还保留汉语的‘工人变体字样。
由于铁路编组站是交通要点,打击编组站能有效瘫痪敌人的后勤。大诺夫哥罗德编组站更是苏维埃'军队南下的重要节点,导致此地三天两头的遭受空袭。
为了保卫此地,苏维埃在附近开辟多个野战机场,布置多个防空营,调来了防空雷达负责对空警戒。
可交手几个月,敌人也学聪明了,利用雷达低空盲区进行突破,先瘫痪机场,再来攻击编组站,甚至发动夜袭轰炸。
总之,敌我双方在斗智斗勇中都快速进步。编组站的俄国工人也是在惨烈的伤亡中学会了灯火管制,快速修复,布置假目标诱敌,等等。
可随着战事越发激烈和残酷,所有人都担心补充跟不上消耗,特别是被敌人重点打击的车头一-铁路的路轨其实很好修,但车头损失了就不是马上能造个新的。
但让工人们很意外,不管空袭摧毁多少火车头,苏维埃上级都会很快给与补充。开战五个月,补充的比损失的还多,运力反而提升。
圣彼得堡机车厂的库存早就消耗光了,工厂的工人却并不是特别紧张,因为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突破'敌人封锁。
中国的前进型机车最近补充了五百多台。后来还出现建设型和‘上游’型。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车头改过轨距,以便适应俄国的宽轨。
从性能上看,这些蒸汽车头属于世界-流,牵引功率都很大。特别是前进号近三千马力的功率,拖曳能力令人满意。
不过最近这些二手的蒸汽机车似乎停止供应,中国的库存全耗尽。
后续送来的则是全新制造,工艺更好,材料更强,锅炉压力随之大幅提升,牵引功率上涨-倍有余。
周青峰其实可以供应内燃机车头,但他算过。内燃机车头的造价是蒸汽车头的三到五倍。内燃机得烧油,蒸汽机烧煤就行,所以还不如供应后者更划算。
战争中,数量够多也是优势。
况且内燃机的技术要求高,蒸汽机就低多了。只要提供零件图纸,百年后的中国有大把工厂可以提供相应部件。
考虑到新中华'自己就需要大量火车头,周青峰已经向’圣光'的高管下订单--给我来一-万个新的蒸汽火车头,十万不同货运客运的车列。
你说铁路总公司还有些库底子?打扫打扫全便宜卖给我吧,我帮你腾仓库空间,也省得送去卖废铁。
而在另- -边,尼古拉王储控制的莫斯科,从柏林专程赶来的德国穿越者则有点发愁,因为他们同样面临货运的问题,也需要火车头。
从20203年的德国购买低技术的火车头,不是不行,但价格会涨到让穿越者都觉着贵。那就只能找工业产能大,价格又便宜的。
韩国?有工业能力,但它造蒸汽机车的价格便宜不了多少。
印度?有一-定工业能力,造价也便宜,但交期就不好说了。
越南?工业能力比印度都差,它甚至没有完整的产业链。造是能造,但产能和价格么,是个障碍。
剩下还有谁?墨西哥还是土耳其?有或者是泰国、马来西亚之类的。仔细看看,会发现能多快好省造低端产品的国家真是屈指可数。
现在打仗呢,指挥官恨不能一一个月,一个星期,一天就把产品做好送过来。否则等战败了,还送个屁货。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一一个国家。
可现在这个国家的商业部和海关居然开始对出口货物设定限制。它允许蒸汽机车和内燃机机车的出口,但必须接受审核。
这年头正常的企业不会买卖蒸汽机车,特别是不会下几百上千的订单。一旦碰到这种’稀奇古怪’的需求,商务部直接就给毙了。
没法购买整机,那就购买零部件呗。毕竟蒸汽机车的核心部件就是锅炉、气缸、曲轴和轮轨。
上一篇:自带世界修改器的我是个反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