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吃
“多少?”
“半个月。总裁要是着急的话,三五天也行。
周青峰原本被自己的脑补构想吓的不轻,听到杨秋转述的设计时限,没好气的再问一句,“要多少钱?”
“导弹院那边说不收钱,只希望后续的研发推进任务能交给他们。我估计他们就是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技术从故纸堆里翻出来,说实话真没啥成本。
他们还说别急着量产,毕竟这东西打好基础,技术推进会非常快。也许到明年下半年就可以批量生产国内九十年代水平的导弹,没必要屯些派不上啥用场的过时货。”
周青峰心说:“我还以为这活很难,没想到对方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与圣光集团合作,全面推进双方互利共荣的指示。
这么算起来,项目不给对方都不好意思了。至于说什么'批量生产',不就是把仓库里那些已经过时的库存转卖给老子么。”
为了卖库存,导弹院真是很努力!
“导弹院目前打算搞什么性能的空空导弹?”
“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就类似一枚会飞会转弯带无线电引信的火箭,有个五公里射程,最大过载十个G。用来打螺旋桨~飞机是再好不过。”
"行,设计好了造一千枚, 我拿去战场试试手。这样也挺好的,小步快跑,每次都比对手领先-点。
对了,核武器跟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和制造也该提上日程。常规武器再好,也得有根杀手锏。
31章脱胎换骨的巡航导弹
当周青峰在伦敦勾搭御姐女王,他采购的装备出了点小岔子,也在一支 意想不到的敌方部队上验证了作战效能。
出岔子的是由兵工”兵装集团拿下的简约版巡航导弹。
这东西最简单,两家集团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导弹样品,但在测试时发现这玩意过于简陋,别说实战,在靶场的攻击效能都很低。
原因就在于廉价的机械式惯导在飞行上千公里后圆误差概率远大于预期。
虽然它很便宜,可以用数量堆。但军工人员实在手痒,决定对其导航系统做点小小的改进- -加装电视制导。
人类最早的电视机诞生于1925年。用'二战末期的技术,是可以造很不错的小型摄像机。用晶体管则可以跳过模拟信号直接转入数字信号传输,还减轻重量。
‘兵工"兵装’集团的几个菜鸟完成了这次升级,他们在弹头上装了台摄像机加发射器,传到一千公里外的发射点予以显示。
这就是‘人在回路"中的制导,可以极大的提高攻击效率,能将圆误差概率- -口气缩到三十米内,从而节省弹药用量。
正因为‘人在回路’,巡航导弹真正可怕之处也体现出来--它可以设定航路,利用地形地貌躲避对手的雷达探测,打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骤然提升。
如果担心发射距离太远导致电视制导的信号太弱。几个菜鸟工程师还设计了多枚导弹前后发射,彼此进行信号中继接力的功能。
菜鸟们还向圣光建议,现在国内民用的航模级涡喷发动机其实很便宜,技术含量也不高。
如果去掉雷达反射面极大的螺旋桨,改用涡喷发动机,那么就可以对导弹外形进行调整,去掉阻力很大的飞航式机翼,降低敌人探测距离,达到一定的隐身效果。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用普通技术就可以做到的。
另外淘宝上八十公斤推力的小涡喷’重量不到十公斤,烧汽油的,零售价格还不到十万块钱。
贵方用的涡喷肯定要三百公斤以上的,但一次性使用的产品,批量生产的价格其实也....
‘兵工”兵器集团原本是让菜鸟'练练手,等知道他们居然开始列出材料价目表,急的大声喝止,“你们几个王八蛋快闭嘴啊,怎么可以跟财神爷说这些?”
这事闹得颇尴尬,最后是圣光将那几个说实话的菜鸟高薪聘请到自己内部,转而让兵家两兄弟按调整后的方案生产。
考虑到加装电视制导带来的成本和效能提升,‘圣光以连级作战单元进行整体采购。-一个发射连配十几台车,带一-百五十枚备弹,总价三千五百万人民币。
等兵家两兄弟搞出全套这玩意后,其内部忍不住吐槽,“这东西看 着技术水平低,但若是能卖到俄罗斯那边,普大帝都要笑死。”
就这么着,首批生产的十个发射连在半个月就交付了。很多部件直接用民用标准,‘兵家两兄弟也是想知道这东西成本究竟能多低。
十个发射连被集中使用,组成一个导 弹团,全部给了1882年已经大半兵力前进到喀山的新中华欧洲远征军。
按王弘毅的想法,喀山地处俄国欧洲领土的腹心,巡航导弹一千 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莫斯科等沙俄余孽占据的几个重要城市。
可谁也没想到,第一一个品尝这种武器攻击的不是俄国,而是‘土鸡’。 土耳其穿越者试图挑战新中华的欧陆构想,并- -头撞了上来。
一个月前,德国佬觉着靠自己支援沙俄余孽的成本太高,到处搜刮炮灰投入战场。于是大批波兰人、芬兰人、乌克兰人被招募并武装起来。
德国表示:“我支持诸位独立建国并提供物资条件。诸位就应当组织起来阻止苏维埃在欧洲的扩张。’
波兰等民族对此群起呼应。但最让欧洲列强没想到的是,土耳其的穿越者对这场战争最积极。
‘土鸡认为俄国内乱,到了痛打落水狗’的好时机。在派出空军和炮兵等诸多技术兵种支援莫斯科后,他们还干了一件壮举。
三十万土鸡'大军突入高加索地区,占领了俄国最重要的油田巴库'并进入里海。
1882年五月,指挥土鸡大军的恰克马克元帅弄来大量百吨级的炮艇,以空军做掩护,水陆并进,从里海向北杀入伏尔加河,沿河北上。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可以从里海一路通往莫斯科。 它是俄国最重要的河流,控制了它等于控制了小半俄国的欧洲领土。
为了让土耳其提供足够多的炮灰,德国向其提供了超过百万吨的物资,有最先进的飞机火炮和装甲车辆。在控制巴库后,‘土鸡大军的油料供应也安然无忧。
德国对此大为高兴,立刻要求土耳其开采当地石油,以时空运输的方式送往2023年的时空,换取资金。
‘土鸡元帅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利用伏尔加河的水运便利攻击被苏维埃占领的喀山,顺带阻止新中华伸向欧洲的魔爪。
对这场变故,周青峰完全不知道,但目前正乘坐火车陆续抵达喀山的新中华欧洲远征军却对此如鲠在喉。
因为抵达喀山的远征军也有沿河南下控制巴库油田,乃至进而控制整个里海和高加索地区的打算。
当‘土鸡'大军利用水运的便利跃进千里抵达伏尔加河中游城市萨拉托夫,欧洲远征军下属第七军第11机械化师和第55摩托化步兵师正在南下。
五月中旬,‘土鸡'第五军两个步兵师布置在萨拉托夫。德国穿越者来了一趟,丢下二十几万吨的军需物资。
这其中包括从未来的印度采购了大批钢筋和水泥交给土鸡’,并且有上千台工程装备投入到萨拉托夫用于快速施工。
德国援俄军事顾问团特意向‘土鸡'元帅发出警示--中国人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了,你们得做好准备,先防守再反击,千万别浪。
恰克马克元帅是土鸡八个穿越者之一,对新中华‘及其背后未来中国的实力有清醒认知,对加强防守的意见万分同意。
于是当新中华的侦察机闯入萨拉托夫周边进行高空拍照,发现城市周边三十公里构建了七道环形永久或半永久工事。
防空阵地,要塞炮兵,伪装网,指挥所,地下式仓库,S型的壕沟,三米深的反战车壕。工事是德国佬设计,‘土鸡施工。
土鸡元帅对此非常得意,向前来采访的战地记者放出豪言--在德国盟友的支援下,我们火力充足,阵地极为坚固。中国人若想进攻,一定会碰的头破血流。
根据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欧洲远征军司令部也是极为讶然一-原以为‘土鸡军队是个软柿子,现在眨眼成了硬核桃。
对方在萨拉托夫城内布置了不下十万兵力,周边还有二十万机动力量在虎视眈眈--这就是三十万头猪, 要全抓起来也很费劲啊!
远征军南下的两个师属于野战部队,攻坚不是其长项。发现情况不对,它们立刻停止南下,转而也构建工事。
确认新中华军队没有撞上来,‘土鸡'元帅高兴的向记者宣布-- -中国人已经感到害怕了。他们在犹豫,怀疑,惊讶,并很快将认识到来欧洲作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这条消息迅速传遍欧洲各大媒体的头条,‘土鸡俨然成了抵御新时代黄祸’的屏障,也是保护欧洲各国免于战火的守护。
《泰晤士报》-- “土耳其第五军站在抵御中国人的第一线, 期待他们能传来胜利的消息。
《费加罗报》--"恰克马克元帅亲口保证,他将重创中国人的野心,并将对方赶出欧洲。”
《镜报》-- “在德国军火的武装下,土耳其军人获得了明显的战场优势。中国人以及他们支持的俄国小丑难逃惨败命运。”
《土耳其自由报》--“伟大的怡克马克元帅是世界第一流名将, 中国人已经在他指挥的大军面前一-败涂地。我们将一路向东,打到长城去。”
对于媒体报道,‘土鸡元帅非常开心。
5月25日,在对峙快半个月后,他亲临萨拉托夫城慰问一线官兵,巡查防线构筑情况,并在被命名为‘奥斯曼的核心堡垒群上用望远镜俯瞰完全要塞化的城市。
“我们坚决不野战,守住此地就好。中国人若是敢来攻击我们,一定碰的头破血流。他们若是敢去攻击莫斯科,我们就去捅他们的屁股。”
元帅的一番话,说得大票士鸡'高级军官开怀大笑。
然而当他们坚固的永备工事内享受双倍加糖的土耳其红茶,-枚不知什么弹药破空而来,-头扎在要塞西面的防空阵地上。
弹药在俯冲时很准确的盯上阵地内的德制防空雷达。但它没有去攻击转动的雷达天线,反而瞄准了距离天线大概五十米外,挂着灰色伪装网的雷达车。
两百公斤的战斗部将雷达车炸了个稀巴烂,车内的雷达操作员集体见真主。而雷达居然毫无反应!
32章亏大了
萨拉托夫的城区被伏尔加河分为东西两岸,‘土鸡构建的核心堡垒在东岸的河湾凸起处,命名为'奥斯曼'要塞。
其最强火力是十二门德国造305毫米要塞炮,使用四百公斤重的高爆弹,最大射程可达到三十公里,使用二百五十公斤的轻量弹药,可以覆盖五十公里范围。
为抵御航弹攻击,要塞的炮塔顶部先覆盖两百毫米厚装甲钢板,然后是足足三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再压了两米厚的覆土,并做了精心的伪装。
当土鸡'恰克马克元帅视察要塞防御,很自信的向随行记者表示手下的工兵多么出色,修筑的堡垒将是永不可攻破的防线。
此外有情报显示,新中华'欧洲远征军的两个师停在三百多公里外的萨马拉,双方只有空军彼此接触,陆军并无交火。
可就在军官团和记者团联合参观时,'奥 斯曼'要塞的防空阵地却遭到袭击。数枚重型弹药凌空而至,将覆盖伪装网的多个防空雷达车炸毁。
爆炸发生时,天空阴云密布。
低沉的轰鸣被云层反射,形成久久不息的回音。
烟柱缓缓腾空,又随即被气流吹散,向整个要塞堡垒区弥漫。
元帅和军官团正好在要塞指挥部的伪装网下,听到动静,齐齐抓起望远镜。来自欧洲各国的战地记者更是兴奋,相比沉闷的战场对峙,他们更喜欢激烈的生死对抗。
有经验的军人从烟柱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爆炸的威力,在场众人无不变色。‘土 鸡元帅更是恶狠狠的一回头,对身边的要塞司令喝问道:“快查明发生了什么?”
-名'土鸡’上校亲自带了几名警卫和通讯兵赶往爆炸现场--那是 奥斯曼要塞西侧的贝塔炮台,炮台外侧布置了雷达引导的高炮阵地。
为了隐蔽,高炮和雷达车都拉了土绿色的伪装网,唯有布置在高处需要旋转的雷达天线必须直挺挺,无遮无挡。
德国顾问团在设计时就考虑防空阵地一定是对手空袭的主要目标,索性将显眼的雷达天线跟雷达车分开,并设立多个假目标,宁愿天线被炸,也不要车辆被炸。
可土鸡'上校到达现场,发现被炸的就是雷达车。
地面有巨大的弹坑,直径二十多米,是两百公斤战斗部造成的结果。隆起的土层还冒着青烟,但现场已经完全看不到雷达车的残体,早就被扬到一百多米外。
被毁的车辆不是一一部,是包括电源车在内的五部- - - -这等于一口气摧毁了‘贝塔炮台的防空阵地,让作为炮台核心的305毫米要塞炮完全暴露。
若是没了雷达天线,换上一个到不难。
可没了雷达车,连车里的操作人员都死了,阵地上的高炮就无法统-指挥,只能目视瞄准攻击,作战效率暴跌两三个数量级。
来调查的‘土鸡’上校急得额头直冒冷汗,他反复询问现场幸存者,事发时有什么异常?敌人是怎么发起攻击的?
没人说得清具体情况,大部分土鸡'官兵表示这不过是很平常的一天。
没办法,‘土鸡'上校只能安排人手在现场寻找答案,收集来袭弹药的残体。
百来号‘土鸡’士兵折腾一上午, 总算有所收获。他们在防空阵地的弹坑附近找到五具扭曲发黑的发动机残体。
德国顾问团派人来瞄了眼,发出惊讶的低呼: "这是小型涡喷发动机,是用在最新的长航程巡航导弹上的。我们德国也在秘密研制当中。没想到...
没想到新中华提前装备了。
随着'土鸡"军官团的重视,有更多残破弹体被找到,被忽略的细节逐渐浮现--来袭弹体的外形并非圆柱形,而是菱形结构。
“这绝不是新中华'自己生产的弹药,而是来自百年后的中国。”身 为‘土鸡穿越者的怡克马克元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关于几家列强打通联系未来的时空通道,这在穿越者内部已经不是秘密,否则各家没法解释如何获得巨量高科技’装备。
“百年后的中国军工人员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用了非常先进的理念。比如这弹体的外形设计就必须用专业空气动力学软件和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
这种菱形结构可以大幅减少反射的雷达波,从而让雷达难以捕获目标,大大缩短其探测距离,获得一定程度的隐身效果。”
当土鸡'元帅想明白这点,心里头是破口大骂,“中国人,你们至于吗?居然在十九世纪末玩隐形弹药的防区外攻击?
知道你们百年后有隐形技术,但没必要如此炫耀吧?在这方面,也就中美走在前头,德国佬也没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啊!”
除了弹体和发动机透露的秘密,‘土鸡和德国军人还找到了被炸飞的弹体制导装置- - -很粗陋的摄像机加机械式惯导。
这就解释为什么雷达天线没事,反而是雷达车被炸--导弹很可能在攻击前盘旋许久,躲在几百公里外的中国军人可以优哉游哉的判断地面目标的。
如果是战机投弹空袭,高速飞掠时发现隐蔽的地面目标已经够难了。飞行 员面对猛烈的防空火力是没空仔细辨别地面目标真假和重要性的,能把航弹丢下去就阿弥陀佛。
”
可巡航导弹的操控人员却不担心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借助弹体良好的隐形特性,慢悠悠的在空中盘旋,通过观察地面车辆痕迹和人员的走动来确定目标。
“马.上将这些残体部件送回德国本土并请求援助。告诉德国人,我们急需电子对抗设施干扰中国人的电视制导。否则萨拉托夫的防御将受到严重威胁。”
恰克马克元帅在下达命令前瞄了眼找到的弹体内电路板,忧虑更重。
板上已经没有电子管,全是晶体管。说明这很可能是数字电路而非模拟电路--数字信 号天生抗干扰能力强。
“麻烦大了,这场军备竞赛,新中华暂时跑在前头。我们要受苦了。”
在另一面,新中华'欧洲远征军在萨马拉的指挥部内,几十名中方高级指挥官也同样发傻,国内提供的新装备性能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
对军人而言,更好的机枪飞机大炮战车,这些都好理解。
但巡航导弹则将战争的维的度提升到全新层面--士兵们不再需要面对面的搏杀了,导弹操作员盯着电视屏幕,隔着几百上千公里就能给敌人致命- -击。
“所以我们刚刚摧毁了-个防空阵地?至少让它二十四小时内无法再运作。”
上一篇:自带世界修改器的我是个反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