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65章

作者:通吃

粗钢产量低完全是受技术限制,当前平炉炼钢的效率低,能耗大;转炉炼钢对生铁要求高,空气吹炼导致钢材含氮高,质量还不如平炉。

各国为了获得优质钢材想尽办法,穿越者迫切想要突破革命性的技术--纯氧气吹转炉。

首先得有足够多的‘纯氧'。在有‘未来”资料的情况下,想要想获得廉价纯氧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英国佬不亏家底厚实,靠砸钱砸人反复试验,从每小时几个立方的小批量制取开始,- -步步迈向工业化制氧。

位于曼彻斯特的桑达伊戈尔第一个解决了 工业化制氧难题。在举杯庆祝这项重大成就时,同伴笑问道:“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可以随便生产优质钢材了?”

钢铁即国家一-- -这是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说的。

新中国为了钢铁更是苦心孤诣奋斗几十年,走了不少弯路才成为世界最强。

在十九世纪末的世界,能大量生产钢铁的企业和个人注定拥有无上权势、威望和财富。无数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都跟钢铁有关。

站在窗前,伊戈尔望着自己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维多利亚女王画像,摇摇头道:“纯氧气吹转炉还有很多难关,制氧只是其中重要一一步。”

哦....房间内响起接连的懊恼声,庆祝的气氛被削弱大半。

马上有人不悦的喊道:“伊戈尔阁下,为什么每次都这样?这个难关,那个难关。该死的工业到处是难关。

桑达.伊戈尔更不悦,沉声道:“你们根本不知道低温精馏这项技术有多重要。它需要高效的空气压缩,在零下一百八十多度的精准分馏。

没有足够的纯氧,就别想有足够的钢材。全世界都在想办法掌握这项技术,但目前只有我们突破了。”

同伴们却根本不想听也听不懂,只- -个劲的嚷嚷。这逼得桑达伊戈尔大声喝道:“够了,别在我面前展现你们的无知。

知道为什么这个房间里只有我成为英国首富?为什么只有我被女王陛下封为勋爵?为什么我受国民爱戴?

你们与其在我这抱怨,不如在女人、聚会、庄园上少花点钱。多多资助英国的大学,去找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来为我们工作。”

房间里几人被怒喝压制住。

有人低声道: "桑达,你太激动了。我们是朋友,就是说说而已。印度人应该帮助印度人,不是吗?

“不,我改变主意了。现在我们不是朋友,从我办公室滚出去。"桑达伊戈尔脸皮发青,抓起手边的手杖在地板.上猛戳,戳的咚咚乱响,发泄心头火气。

仆人听到动静,在办公室外探头探脑却不敢进来,只见主人对着窗外的阳光,而他的朋友们或站或坐,就是赖着不走。

没一会,管家进来,递上今天的报纸。

《泰晤士报》头条,‘中日达成巨额贷款援助协议”。伊戈尔把内容仔细读了遍,心生警觉和危机。

伊戈尔的朋友们也拿了报纸,开始高谈阔论。

“该死的武田信繁,他手下有十几万军队,还有亚洲第二的海军。谁想到他只撑了三天就逃跑,还要向大英寻求庇护。”

“别担心,大不列颠受印度裔控制。伊戈尔阁下又搞出了重要的‘制氧技术,我们有绝对实力碾压中国佬。

“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多从印度拉些同胞到英国来。‘日不落帝国当属于印度,应该让盎格鲁撒克逊人给我们擦鞋。

“我们确实得努力,否则中国就要追上印属大不列颠了。不过有伊戈尔阁下在,我-点也不担心。毕竟印度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伊戈尔在报纸后抬起头,神情复杂的瞧着几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同胞穿越者。他能成为大不列颠穿越者的头领,全靠同胞支持。

后世的英国人口只有六千多万,于是正宗英国穿越者就六个。原本还要再加上加拿大的三个,但加拿大人坚决跟美国混。

当然,也可能是加拿大穿越者愕然发现两百多英国穿越者中有一百二十多南亚裔,二十七个印尼人,二十个尼日利亚人,十个埃及人,六个南非人,等等等等。

这还怎么混?

那帮阿三反客为主,奴才成了主人,愣是靠着人多,把正经英国穿越者挤的不是逃亡就是认命。

欧美穿越者对此不知是庆幸还是后怕?

不过桑达.伊戈尔算从养蛊环境中历练出来,愣是从印度起家,靠为英国提供先进技术和服务赚取巨额财富,并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勋爵册封。

几十年来,伊戈尔在英国政商两届拥有巨大影响力,到了可以左右大英国策的地步。在他的构想中,帝国中心不应该在英伦三岛,而应该在德里。

印属大不列颠必须囊括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东部,占据世界屋脊,将印度洋变成印度内海。

在这个构想中,最大的障碍就不是欧美,而是新中华。

《泰晤士报》的记者从东京发来报道,详细描述了日本当前的现状--贵族换血, 官僚臣服,民众欢喜,中国势力正在改造这个近在咫尺的岛国。

失去日本这个盟友让伊戈尔非常沮丧,他在远东的谋划不得不后退五六千公里,停在苦苦支撑的马六甲海峡。

“伊戈尔阁下,我们能对中国侵略日本做点什么吗?总不能放下不管吧。”房间内几个印度穿越者齐齐发问。

“可以做很多。"伊戈尔扒拉自己桌面数份备忘录,"搞定石油的催化裂化,提升钢材生产能力,研发大功率蒸汽轮机,制造更高效更安全的通讯电台。

看,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我只是个毫无名气的乡间小学教师,多希望你们这些蠢货能帮点忙。只可惜,你们啥也不愿干。”

发问的印度穿越者顿时嘻嘻哈哈,毫无愧疚之意,更没有奋发之心。他们对当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对远在地球另-端的中国只是看着不爽,并无切肤之痛。

“幸好我很有钱,可以招募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为我工作。那些智慧超群的家伙也很廉价,一千英镑就能让他们如痴如狂,效命终身。”

伊戈尔将关于中日的报道看了一遍又-遍,仔细思考其中每一一个字,每一种可能。他在想:

“我拥有这个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最雄厚的工业体系,最广阔的领土和最庞大的人口。任何人与我为敌都应该颤栗。

那么今后我在中国对手是谁?是哪位行将就木的马可世吗?不,他早退位了,只是名义上的头领。

是即将卸任的罗格?也不是,他应该只是傀儡,压根不是穿越者,这点我早已证实,绝不会错。

亦或者等待就位的萧金浪?关于此人的资料太少。现在的信息收集太困难,远隔上万公里的距离,一切消息都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真想知道,我的对手在干嘛呢?他也应该很期待与我展开生死对决吧,这注定将改变世界历史。”

此刻,曼彻斯特是下午两点半,长崎市夜里十点半。

周青峰准时躺下,准备睡养生觉。由乃跨坐在他腰间,轻轻解开衣带,调笑中露出饱满双峰,附身以供主人品尝。

由乃母亲掀开被角钻进去,黑暗中摸到少年两腿间,褪下短裤,准备向小主人提供晚安咬服务。

这个觉非常养生。

94章拼电子管

每天早上六点半,周青峰会在两张小嘴细腻而温柔的早安咬中按时醒来。他将立刻穿衣洗漱并在五分钟内解决到自己的早餐。

七点整,少年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干什么呢?

向新中华申请五万政工干部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完全满足,革命党只调了五千干部来支援日本维新党。

同时八千名维新党入党积极分子被派往大陆各省市党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和时政学习,结业后再到县乡单位实习二年。

目前不需要周青峰再到处视察,把各地基层单位搞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毕竟很多事靠长期制度,不能靠个人。

剩下的便是机魂”运用,从大陆海运到长崎的重型工件经过周青峰妙手施法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按工业部副部长向骁的初步统计,光为工件消除应力这一项就让'新中华各大重 工企业加快两年的生产进度。

比如船舶工业原本只打算在某五千吨级内河和近海货轮下两百艘订单。但有周青峰的‘黑科技’,建造成本将大大降低,相关订单增加到五百艘。

只此一点,相关产业在备料上便更放心大胆,能-口气增加两三万长期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国内在码头道路方面的基建。

但周青峰已经不满足于此。他除了每两天朝长崎码头跑- -趟,还打算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

“目前国内产业方面有什么痛点难点急需解决,而正好我又能帮上忙的? "周青峰问向骁。

“太多了。“副部长每次谈到痛点难点’,那就是满脸的苦大仇深,“真要列举一下, 你根本忙不过来。”

“找点耗时短,见效快的。’

”那就电子工业了,晶体管前置技术太多,现在搞不定。但电子管若是能大规模生产也是好的。"

“等等,难道现在新中华不能大规模生产电子管?这玩意不是三十几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么?”

“是可以生产,但存在太多手工环节。以至于产品一致性不好。这不是新中华’才遇到的问题,而是各国都遇到的问题。”

向骁的意思很简单,工业部想要廉价的高性能电子管,但目前电子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后果便是产量难以满足全社会需求,相关产品价格畸高。

至于为什么自动化程度低?等周青峰看到一套船运到长崎的电子 管生产线,就知道问题症结所在--当 前工业没办法提供成熟可靠的工控系统。

目前各国生产电子管都靠人力,工厂里坐着成排成排的女工,动手装配电子管零部件。原因说来好笑,因为人力便宜。

电子管体积大,能耗搞,在很长时间应用范围非常狭窄。民用方面了不起就是造个收音机,科研方面就面是电子管计算机。

但一台收音机只需要三五个电子管,能买得起的人非富即贵,产销量都很有限。几百上千万个电子管用人力堆也能很轻松堆出来。

科研方面就更可笑了,电子管计算机没什么大用处。

魔改世界,所有科研计算都有现成的未来”资料。那都是亿次,百亿次,百万亿次计算机算的结果。

各国列强造了电子管计算机后就发现--我要这又笨又重, 耗电大,速度慢,可靠性低的破玩意有个屁用。

也就是说在当前计算领域,电子计算机找不到运用场景。

当前工业电气化程度低,传感器精度差。复杂的产线运转起来,五分钟后就会乱套。各列强费心搞电子管生产线,最后发现还不如用人工算了。

新中华也搞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在试生产时发现问题太多,继续耗费巨资研究得不偿失,干脆放弃。

后世也没有这方面资料可以参考,因为真等工控能力提升,谁还要铺天盖地的造电子管啊?晶体管综合性能碾压电子管。

后世电子管成了情怀产品,只有极少数音响发烧友才会购买。

那为什么现在向骁希望周青峰搞定电子管生产线?

因为工业部用电子管设计了几款丐版半自动机床数控系统,同时还向军队推荐了丐版的炮兵火控装置。

原因是新中华'的机床数量比不上欧美,炮兵火力也有差距。那就只能想办法在质量上做提升。

要说'丐版’系统好用不好用?肯定好用,至少比用人快点,稳点。但如果电子管产量低,价格实在降不下来,综合计算成本还不如用人。

向骁希望周青峰用最短时间,最少成本,将全长数百米,集合国内十几家科研单位数百精英,耗费数年时间,巨资折腾出的半成品电子管自动化生产线修整好。

只要这生产线能稳定生产,向骁就敢砸钱造它几十条。哪怕没法压下价格,也要增加产量,推广应用。

对这要求,周青峰也没底,他花了三天学习生产线上千个运行流程,从热丝、阴极、电极、管芯、排气全套看下来,然后表示:“小爷我脑子不好使,看不懂这个。”

十几条传送带和数百个电机必须密切配合,还得让抽真空机和火焰喷枪丝亳不差,这其中的工控原理和参数太复杂。

周青峰抛开资料,只让生产线的研发装配人员将设备-个个开动起来,他凭感觉说出什么地方不对,需要修改调整。

当开动的设备越来越多,彼此间还相互干扰。周青峰越来越头大,可跟在他身边的研发人员却眼睛越来越亮。

因为这位大少爷总能莫名其妙的说出生产线上那个因素造成了扰动。

要么是某个电机运转速度不对,要么是某个时序控制偏差,要么是某几个继电器彼此互锁彼此干扰,要么是某个夹具出现震动。

很多问题在外人看来犹如玄学,可周青峰却仿佛思维与运转的机械联系在一起。 只要机械动起来,他就能说出问题所在。

调试第一周,过程跌跌撞撞。

研发人员找到向骁汇报,“副部长, 你给我们找的这位天才少年真是太厉害了,只花三天就搞定了钨丝自动喷涂加热工艺。

他修改了喷嘴外形和喷涂压力,采用旋转喷架,可以一-次性同时喷上百根钨丝。简单计算,喷料消耗量降低到人工喷涂的十分之一, 速度提升上千倍。

别的不敢说,但这喷涂工艺真是可以用在好多地方。"

向骁喜滋滋,觉着自己没找错人。

调试第二周,过程稀里糊涂。

研发人员哭丧脸汇报,“副部长,那小子把阴极产线给拆了,拆了个七零八落,把所有工序都打乱了。现在产线拼不回去,怎么办?

不过他改进了绕丝机,新机器可以调整绕距,还能用更细的高频栅极绕丝。这工艺真的好,等于突破宽频大电压放大管。”

向骁只能安慰,“小周是有大能耐的,他要怎么样,随他去。你们重点做好记录,方便以后复现。”

研发人员认真说道:“我们都记录了,但好多地方不理解。问他吧,他不说。也不知道是不是涉密什么的?”

向骁苦笑,暗想:“不是周青峰不说,是他不知道说啥。那小子就是个超级人形检测设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再过-周,研发人员失魂落魄的过来表示:“副部长,你给我们找的啥妖孽啊?他只花一天就搞定了管芯装配,可这问题难了我们半年。

过去这环节因为操作太多,只能靠人工。现在可好,他设计了全新夹具,装配一一个电子管只需一秒,包括点焊过程,还不出错。这效率完全碾压手工作业了。”

向骁也感叹,“妖孽,那家伙当然是妖孽?知道现在中日轻重工业多发疯么?一百亿人民币的新增订单带动了今后五年至少三百亿人民币的追加投资。

现在中日两边的海运极其繁忙,沿海好多小企业日子都跟着好过。船期和运费都上涨百分之三十。搞得国内好多船厂接满了订单。”

等到十二月底,研发人员又来汇报:“副部长,周大少居然要过元旦假期。他带着女仆踏雪寻梅去了。

不过最后的抽真空和封口工艺相对简单,我们自己搞定了。您要不要来工厂看看试运行的情况?”

向骁大喜,连忙赶往新建的长崎'中日友好"电子厂。数百米的生产线布置在回字形的车间内,正在稳定运作。

生产线没能做到全自动,但半自动还是有的。

车间顶部吊了大灯,墙壁刷的雪白,进去就显得非常高档。五个主要工序分开完成,中间还是需要人力转运零部件。

相比纯手工生产,机械化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