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7章

作者:通吃

经济压力陡然增加,逼得周青峰不得不天天跑到学校图书馆里笔耕不辍。他还幻想着能靠码字解决自由和生计问题。

由于没有电脑,连打字机都没有,所以少年这写作效率就高不起来。

经常是他从早累到晚,垃圾篓里塞了十几张废稿,能交给上杉小百合拿去‘发表’的也就三四千字。

每次周青峰都问,“上杉姐姐,你的渠道那边反馈如何?能不能尽快登报?到底给多少稿酬?我希望能尽快得到答复。”

上杉小百合每次都说,“青峰阁下还请暂时忍耐,渠道那边反馈非常良好,几个主编和责编很有兴趣。

但想登报还需时日,毕竟编辑们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内部讨论也有些分歧。至于稿酬,相信他们一定会出最高价格。”

周青峰其实就一个意思——我现在穷的口袋瘪瘪,什么时候能看到钱啊?

上杉小百合的意思是——我父亲正在认真考虑科阳财团的合作意向,改革派几个骨干对成立政党也很有兴趣。

对于如何合作,改革派内部是有争论和分歧的,但合作的大方向不会有任何动摇,也一定会给科阳财团足够的好处。

双方都觉着自己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却又都会错意。周青峰急也没用,只能把自己新的键政文给上杉姐姐代为转交。

都是些没啥营养,只顾口嗨打鸡血的文章。但上杉昌幸以及他拉来的同伙却仔细研读,解读出来的意思能写几本书。

少年说日本人民苦难深重,改革派解读为‘中方愿意支持自己改变当前国家局面’;

少年说日本官僚体系和买办资本势力极强,改革派解读为‘不宜正面对抗当前统治阶级,需要先积蓄力量’。

少年说解决日本当前困境,必须利用列强彼此间的矛盾,改革派解读为‘新的政党必须有新的外交策略,从‘讨好欧美,遏制中国’改为‘亲近中国,对抗西方’。’

上杉昌幸搞的小团体在琢磨新政党的党章和路线问题,每天都问女儿:“青峰阁下有什么最新指示吗?我们抓紧学习一下。”

可对于少年催‘稿费’的事,上杉昌幸又认为,“这是一种施加压力的谈判技巧,我们不能跟随对方的节奏,越是紧急越要稳重,否则会犯大错。”

结果就是周青峰每天码字码到夜里十二点,死活看不到文章发表,更别提钱了。眼看一个月的发薪期限马上就要到,他就要被拉回家去配种。

另一边,霍曼自觉抓住周青峰的把柄,每天等学校图书馆政经阅览室的灯光熄灭,他都带人溜进来捡垃圾篓。

垃圾篓里的所有废稿交给姓‘野比’的日本学生翻译。每次看到翻译内容,霍曼都会狂喜,转而安排针对性的阴谋。

可在背地里,野比同学拿了霍曼的钱,招募同学翻译的同时也顺带看到了周青峰废稿中的原文。

废稿嘛,自然有许多语句不通,有思路不清之处,但也有许多太过激让周青峰觉着不适合公开发表的内容。

比如周青峰有时候写嗨了,会在稿件上直接写‘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居然要屈从于欧美诱惑对抗中国,执行这种政策的官僚不是愚蠢,而是太过贪婪。

一个不能为全体国民谋福利的统治阶层没有合法性,有什么资格继续占据高位对民众敲骨吸髓?他们应该被推翻,被践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唾骂一千年。’

还有‘中国正对外大规模移民,其粮食产量很快将突破三亿吨,只需拿出两千万吨,足够全日本所有人顿顿吃上大米饭。

日本国内有上千万失地农民,与其在国内饿死,不如跟随中国政府去东南亚移民。去不了东南亚可以去远东,去不了远东可以去中亚,累死总比饿死强。’

这话太过政治不正确,很自然不能发,成了废稿。

但野比等日本学生都十几岁,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看文稿痛骂官僚,无不拍掌高呼;看百万移民,心生向往;看顿顿白米饭,半夜里能饿的睡不着觉。

学生们私下彼此议论商讨,觉着文章里描写的很有可行性,比在日本内卷强多了。他们纷纷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按原文的意思进行拓展,把废稿补全。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要想靠键政赚到钱,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周青峰胡说八道写的越多,这帮日本学生就越嗨

周青峰说日本资源匮乏,但人力资源丰富——野比等学生赞同。

周青峰说日本想要获得解放,必须打破旧体制的束缚——野比等学生大声赞同。

周青峰说日本最大的敌人不在国外而在国内,不是列强而是官僚,改革不是将来而是现在——野比等学生拍桌子表示赞同。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革命者就缺个理论指导啊!

一帮学生夜里翻译,白天讨论,连课都不认真上,把所有时间全用来研读周青峰的文章,从字里行间挑出自己想要的语句,填充自己的思想。

小团体的内部讨论很快不能让人满足,每个学生迫切想跟他人交流。

野比把文稿偷偷给朋友中村看;中村如获至宝,于是抄录后给同乡工藤看;工藤欣喜若狂,再抄录给友人铃木;铃木备受震撼,上课时被老师藤野查抄。

藤野看过后极度惊骇,严令学生不许再传播这等‘非国民’思想。可他在酒后大哭一场,告诉同僚高桥,说自己最近思想受到巨大刺激。

高桥捂住藤野的嘴,先是痛骂其思想幼稚。可看过手抄本的稿件,他也忍不住灌了几瓶寡淡的清酒,对着空气痛骂不休。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一周,手抄的键政小报在成城学园的校舍内传播。

这学校本就是日本为培养官僚和技术人员设立的,就像清末建立的新军,天然具有革命性。

学生们茶余饭后本就喜欢讨论如何变革,如何自强,拿到键政文稿犹如饕餮发现珍馐美味,欲罢不能。

在周青峰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打算换钱的键政文向周边蔓延。最开始还只是知识分子之间流传,但很快就传播到民间普通人耳朵里。

作为百年后来的穿越者,还是专门搞键政的家伙,周青峰没意识到他的文章有许多当前时代缺少的‘后知后觉’。

动荡的社会从来不缺流言,但没谁能把清楚的把社会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直指问题本质并从理论上做出解释。

这些是需要时间积累,需要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进行事后分析。

当前的流言会把农民的穷苦归结为懒惰愚昧贪婪,明明社会需要粮食,可农民却宁愿流浪乞讨也不好好种粮。

周青峰却知道这是日本太落后,政府为发展工业筹集资金,实行工农业剪刀差导致种粮成本太高。

再加上廉价进口粮食的冲击,农民种的越多亏的越多,最终破产——就好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所描述的场景。

光这一条总结足以杀爆当前日本所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流言,正常学者不可能有如此深刻又简洁的认识。

周青峰搞过东京港区的社会调查,虽然粗陋但很清楚进口和零售粮价的差别。他只要列上一串经济数字,就能让各行各业的质疑通通闭嘴。

也正因为太超前,这些东西成了废稿,可现在超前的废稿重新整理编撰后像病毒般传播,社会面很快在文章内容面前形成共识。

这是日本官媒拼命宣传却从未做到的,也是日本政府无比恐惧的。

周青峰一个月前还能骑着自行车看到东京街头有年轻人抗议中国的霸凌和经济入侵,可一个月后街头示威的标语直接变了。

“反饥饿,反压迫,反官僚。”

“要生存,要尊严,要自由。”

“卖国都卖不出个好价钱,内阁大臣是吃猪食长大的吗?”

“国家将亡,民生凋敝,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痛苦吧。身处这腐败的时代,我们已经没有出路,唯有尊皇讨奸,诛杀国贼。”

今天东京帝大的学生上街游行,明天横滨造船厂的工人为支援学生而罢工。后天小商贩备受鼓舞,联合起来罢市,阻断交通。

日本负责反谍的公安很自然查到了四下流传的手抄键政文,一开始他们没太在意,毕竟类似的地下文稿数不胜数,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

当民众在键政文稿的影响下逐渐思想统一,日本公安的压力就大了。

可这时候已经没办法对文稿溯源,不仅仅是因为传播太广,还因为大批日本知识分子开始了二次创作。已经有人提出废除天皇,把日本并入中国的激进想法。

这看上去像是中国的情报和外交部门发起的颜色革命,急得日本当政者向中国连发抗议,要求停止这种危险的渗透行为。

中方对此不予理睬,但严密关注事态发展。

对于内乱,东京的警察一开始还拼命镇压。没几天警察内部传播手抄键政文,觉着民众的诉求合情合理,对于罢课罢工罢市的活动睁只眼闭只眼。

这逼得日本内阁不得不调军队来构筑街垒,维持东京秩序。可用不了几天,连军队都出现不稳,毕竟底层士兵大多就是农民子弟。

急转直下的形势让明治天皇也坐不住,一面发脾气要求严查‘秘密政治文抄’,一面对外宣布削减一半皇族花销,跟国民共苦难。

除此之外只能是内阁总辞职,宣布鞠躬谢罪。

看到外界流传的手抄本,上杉昌幸无比震惊。他自然认出这正是周青峰写的东西,既感叹科阳财团暗中搅动日本政局的手段高明,又惊讶于中方出手之大胆。

改革派内部聚会,做出判断,‘现在革命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非常有利于我们成为影响日本政局的一股力量。’

上杉昌幸迅速做出决定,要亲自跟周青峰接触一下。

与此同时,整个东京乃至整个日本的热血青年发现自己的抗议游行真起到了一定作用,既振奋又无比困惑——在背后指导这场街头革命的领导人到底是谁?

成城学园的野比等学生则无比惶恐,他们没想到事态发展如此严重,每天都有学生在游行中被捕,每天都有人急切的询问键政文到底是谁写的?

只有天天码字的周青峰无比的郁闷,他待在安静的图书馆消息蔽塞,只有上杉小百合会来看他,压根没谁告诉他外头已然天翻地覆。

少年只哀叹一件事,“我的稿费啊,我啥时候才能拿到稿费啊!堂堂亿万财团的继承人,赚点钱怎么就这么难?我是不是走错路了?早知这样还不如回家配种。”

10章 被白嫖了 2

通吃 著

3477字

2023-02-05 06:00:02

1880年4月10日。

周青峰陷入困境。他在学校宿舍住了快一个月,靠食堂的免费三餐活命,每天躲进图书馆不出来。

学校师生察觉到他的怪异。这位喜欢骑自行车上学的富家子以校当家了。

住在上原町的家族豪宅时,少年根本不用担心吃饭穿衣的小事,女仆会办妥一切琐碎事务。可现在他的衣服只能自己洗自己晒,且没有更换。

为了省钱,周青峰的社交活动为零。虽说他平日朋友也不多,但学校的风云人物变成在图书馆码字的死宅,落差还是蛮大的。

最可恨的是键政文已经写了十几篇,更新超过十万字。上杉小百合始终没能给他拿来稿费,只在催促下一个劲的说抱歉。

傻子也知道肯定是出问题了——但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上杉昌幸就是此刻来的,与他同行的还有几人。

“这位是池田先生,曾经在外务省担任次长幕僚,现在是东京法政大学教授,也是我的同僚。”

“这位是今川先生,他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工作过,后来担任驻美使馆商务参赞,对日本的宪政改革有诸多想法,出过两本经济学书籍。”

“还有这位河野先生,他是位旅行家,不但熟悉日本四岛,还去过中国、俄国以及欧美,他写的游记在多国出版,眼界非常开阔。

河野先生原计划这个月要去东南亚的,但我力劝他留下,因为现在的日本更需要他。这几位都是日本的改革派成员,也是我的朋友。

我今天邀请他们跟我一起来,就是希望能跟青峰阁下有个正面的沟通和了解,也希望通过阁下向科阳财团以及中方传递信息。”

当上杉小百合带着父亲几人走进图书馆的政经阅览室,周青峰就意识到麻烦上门。

这几个老头子严肃的很,穿正装,板着脸,不苟言笑,乍一看像教务处主任亲自来查寝室违规用电,再一看像领导干部开大会动员大家主动降薪。

反正有那么点不怀好意的感觉,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介绍几人身份时,周青峰一一与他们握手,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想:“这什么阵仗?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们要来找我?”

“今天能见到诸位,我非常高兴。请坐。”周青峰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沉住气,笑容满面,“不知诸位有什么指教?”

上杉昌幸是领头的,轻咳一声,说道:“半个月前,百合子转交了阁下的文章,我和几位朋友反复研读,再考虑当前局势变化,非常激动也非常感慨。

半个月来,一直是百合子在跟阁下沟通,可能存在某些偏差。我现在正式问一句,阁下所代表的势力是否支持日本进行变革?”

变革?

周青峰心想:“我写了那么多键政文,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啊。”他很肯定的说道:“你问我支不支持,我当然支持。”

但话出口,周青峰又觉着不对,反问道:“诸位问这个干吗?”

上杉小百合连忙道:“我父亲和朋友们打算组建一个改革党派,希望能获得青峰阁下以及科阳财团的支持。”

“就你们几个?”周青峰更惊讶,他忽而意识到些什么,但还不通透。

上杉昌幸等人略微尴尬,上杉小百合继续道:“日本支持改革的人士还是非常多的,只是今天能来的只有这几位。

但现在日本的形势非常好。特别是经过阁下这半个月的宣传,全日本上下正被动员。

人民找到了进步的方向,社会有了进步的共识,迫切希望有人进行领导。我们相信推动日本全面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宣传?

什么宣传?

周青峰一头雾水,担任记录的上杉小百合取出准备好的一叠文稿。有的是手抄本,有的是印刷本,内容无一例外都是键政。

其中一半是周青峰键政内容的复制,另一边是对他思想的拓展,洋洋洒洒,内容丰富。

少年一看这玩意就知道不是报纸,而是街头传单,还是粗制滥造的那种,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这些......?”

“您的文稿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剖析堪称精准而犀利,令人叹服。它已经在全日本流传开了,反响非常强烈。

学生们受文稿思想的号召,正不断发起罢课,工人和商人也纷纷呼应。就连警察和军队中也有很多同情者。

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为改革发声,文稿影响力越来越大。现任内阁昨天宣布对当前事态负责,不得不向天皇提出总辞职。

天皇陛下已经接受内阁辞呈,但要求首相维持看守内阁,并宣布将举行全国大选,尽快让国家恢复正常。

我父亲认为贵方发动这场变革的方式非常巧妙,用最平常的手段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在反动政权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把民众的思想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