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第90章

作者:通吃

一旦空气分离这个科技树点开,能做的可不仅仅是炼钢,更重要的是化工业也会跟着大发展。比如化肥和炸药将拥有廉价原料,产能将暴增。

“英国佬已经够强了,可他们爬科技树的速度反而是列强中最快的。有钱有人又有基础,碰到这样的对手,光喊口号是没用的,真是很麻烦。”

萧金浪对南海战况的电报只瞄了眼,随即丢在一边不管。 海军要怎么打,他插不上手。他是主席,主管工作在政治上,说白了就是用人。

战争最忌讳外行胡乱插手,前线的事必须由前线将军负责。这方面典型反例就是喜欢微操的运输大队长常凯申--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

桌面上还有向晓从日本发来的报告,他最近连续发了好几次,无例外都是要求对周青峰的情况特事特办,-定要将那个拥有机魂能力的小家伙弄回来。

抓起桌上话筒,萧金浪给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声,问下赵汉东副主席有没有空,我想请他来谈谈。”

过了半小时,身材高大的赵汉东走进雨花台的菊香书屋',在办公室主任的陪同下向萧金浪打声招呼,“萧主席, 有事找我?”

“汉东同志,坐坐。"萧金浪自己从办公桌后转出来,请赵汉东到沙发坐下。他比对方年轻几岁,以晚辈自居。

办公室主任帮忙沏了茶,关上办公室房门。

萧金浪闲聊问候几句,随即将几份关于各国列强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备忘录递给赵汉东,“汉东同志应该看过这些资料吧?”

“看过,形势不容乐观。"赵汉东眉头紧皱,“中国缺课太多,积累太薄。虽说我们追赶的很努力,但敌人进步的更快。

萧金浪随即沉声道: "说的没错。我有个提议,能不能跟周青峰那小子和好?他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极大,流放在外实在可惜。”

赵汉东当即大怒,“你们以为我是那种只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国家大局的人吗?我跟周青峰没有个人恩怨,我要杀他是因为马可世生前时跟英国佬签了一份密约。

马可世老糊涂了,他想执行那份密约,我不同意。但马可世偷偷摸摸就把人送出去了,我想拦都来不及。你信不信,周青峰那小子根本不知道密约的事。

我们应该控制那些穿越者,而不是被他们控制。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我们的,他们属于外来者。”

赵汉东六十好几的人,说话怒气冲冲。

尽管对赵的观的点不完全认同,更知道对方言不由衷,但萧金浪也不生气,等对方发完了火,他才低声道:“我知道那份密约,也曾经考虑过。

如果能分化英国穿越者和印度穿越者,把周青峰送出去也不是不可以。当然了,现在我们意识到周青峰能力真是我们所需,可以不执行这条密约嘛。

真要把周家兄弟杀了,闹不好会把日本那边逼反的。这就得不偿失了。”

赵汉东更恼火,却又无力反驳。最近-一个月, 他也受到革命党内诸多压力,特别是新中华'穿越者群体跟他彻底撕破脸。

向晓在内的工业党完全拒绝跟赵汉东的派系合作,双方闹得势同水火。这让赵意识到自己还没办法完全拿捏'穿越者"群体,不妥协就下不来台。

萧金浪继续道:“周青峰那小子还在马尼拉呢,英国佬对这事也不敢声张,深怕被印度穿越者知道。我们还是有可能把他弄回来嘛。”

赵汉东借坡下驴,故作埋怨道:“现在知道那小子不能随便送啦?那就要尽快拿下菲律宾。”

“是的,海战已经开打了。

57章是龙是虫,要见分晓

1881年5月7号,13点整。

在西沙群岛海域游弋的丹阳’号驱逐舰接到无线电里的上级命令--南海舰队第三驱逐分舰队立刻向吕宋岛方向进发,搜索英国远东舰队主力,并迟滞其行动。

隶属第三驱逐分舰队的丹阳’号随即转向,和同队其他三艘驱逐舰拉开十五海里距离,一起向东搜索。

对于作战命令,舰长原力和航海长任天民都沉默不语。无线电里也没有其他战友的呼叫,所有人保持无线电静默。

可在内心,舰队每个指战员既亢奋又忐忑- -- 现在是白天,靠近吕宋岛就有被岛上英国空军战机发现的危险。- 旦被发现就很难跑掉。

要知道最近英国佬也跟疯了似得朝吕宋运输物资,从马六甲来的货船一艘接一艘,护航的驱逐舰来回跑。

可哪怕敌人有护航,新中华海军的潜艇依旧肆无忌惮,最近几天战果飙升,一口气击沉了大大小小三十几艘货船,排水量超过十万吨。

对于小国来说,十万吨的商船损失几乎倾家荡产。可英国佬顶着如此惨烈损失还是不在乎,或者说印度穿越者不在乎,继续朝吕宋增兵提供武器装备。

对寄生在大不列颠躯体上的咖喱佬而言,他们想要的势力范围是整个印度洋。东边囊括东南亚,西边拿下非洲东海岸。

作为英国穿越者头领的桑达.伊戈尔肆意挥霍英国的国力,印度裔的水手就跟地里长的韭菜,培训半年就送上货船来前线。

印度果阿造船厂的船台上排满建造中的三千到五千吨级货船,每天都有新船下水等待舾装。很多船连油漆都不刷,就当一次性物品送上前线。

就连飞行员这种技术兵种,英国佬也能做到成批训练,成批送上战场当炮灰。毕竟这年头战机比货船便宜多了,货船都能随便送,战机更是不在乎。

在无线电里,位于高雄的南海战区司令部会实时通报战况。

第三驱逐分舰队是一支远离主力的炮灰舰队,对战场信息格外关注,从字里行间就能意识到英国佬要拼命了。

“我舰最高速三十五节,天黑前必定进入英军在吕宋的飞机作战半径。希望我们加的新装备能派上用场。”

白天目视效果好,为节约雷达寿命和修理时间,对海搜索雷达压根没开机。

可原力舰长坐在舰桥的雷达显示屏前,两眼恨不能贴到阴极射线管里头去。做他搭档的任天民沉默不语。

自打前次利用雷达成功夜袭金刚号战列舰,“丹阳’号 在海军内部算是小有名气,全舰立功受奖不说,有啥好装备也先给它安排上。

最近一个月,丹阳'号最大改变是舰内射击指挥仪有个小升级。海军装备部和海军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搞了点新玩意。

原有的指挥仪机柜十几块板卡换了过半,据说是提高可靠性,将雷达探测距离提升到十八海里,同时给指挥仪增加些新功能。

比如在计算炮击提前量时识别目标速度和尺寸,把那些低速的角反射器剔除。还有把二三十米长的鱼雷艇,七八十米的驱逐舰,以及一百五六十米的主力舰区别开。

不过根据丹阳号自己测试,新的射击指挥仪在识别低速目标时确实有用,但根据回波强度识别舰种的功能就不太行。

现在的军舰上层结构杂乱的很,全是强雷达反射体。况且还可以将角反射器挂在桅杆上,鱼雷艇都能冒充战列舰。

“所以主力舰个个都是强反射源,强反射源却未必是主力舰。十八海里已经可以在桅杆上目视看到,这雷达还是没什么太大作用啊。

原力在默默吐槽,任天明怼他一句,“探测距离能从十二海里提升到十八海里,你就说喜不喜欢吧?

“当然喜欢,天黑就指望它保命呢。

天空上,一架海鸥'水上飞机正飞过丹阳号上空。原力和任天民知道,在他们屁股后头有-艘自家的水上飞机母舰在提供空中侦查。

水上飞机能在大海上使用,这点让其使用灵活性大大增加。可这种飞机笨拙的很,-旦碰到敌方陆基战斗机就是送死的货。

战争就是如此,明知道危险也必须执行任务。

任天民在舰桥舷窗举起望远镜,望着飞向敌方空域的海鸥',只能祝愿它啥也没发现,否则在劫难逃。

入夜前,那架海鸥发回讯息,通报在吕宋西北海域发现远东舰队的六艘铁甲舰。不到两分钟,它就从无线电通讯中消失。

第三驱逐分舰队没空为战友的陨落难过,只能加速朝敌方所在海域前进。它们的任务很简单,迟滞骚扰英国佬的外围舰只,为舰队决战创造更有利条件。

“敌人铁甲舰速度慢。”

"我知道,远东舰队的战列和战巡应该就在铁甲舰更北面些。”

“打灯语吧,告诉其他三舰集体转向,雷达开机,进入战斗状态。

丹阳号是第三驱逐分舰队领舰,指挥同舰队另外三艘。原力知道在自己下命令时,吕宋西北海域还有其他分舰队在活动,像狼群般将敌人包围。

18点24分,借助天黑前最后一抹余光, 桅杆上的晾望手看到海天线的远方有+几根淡淡的烟柱,应该是燃煤锅炉的烟囱冒出来的。

很快,天就黑了,再也看不到对面是个啥情况。

原力的脑门立马紧张的冒汗--十几根烟柱肯定是大部队,但鬼知道具体是个啥啊?是带三根烟囱的六艘英军铁甲舰?还是十几艘英军杂鱼驱逐舰?

英国巨人级铁甲舰有上万吨的排水量,主炮口径305毫米,速射副炮用的127毫米,采用重点防护,炮塔和轮机舱等要害位置的装甲超过400毫米。

就丹阳”号的100毫米口径小水管,冲上去只能给对方挠痒痒。

可如果是桅杆上挂角反射器的‘杂鱼’呢?

原力很清楚一一点,己方最大优势就是在短期内电子管产能暴增,普通驱逐舰近期都快速加装雷达,且可靠性较好。

英国距离东南亚太远,想给战舰进行改装都难。其千把吨的驱逐舰没雷达,至少要三千吨以上的轻巡才有。

相对老旧的巨人级铁甲舰有没有雷达?情报上说似乎有,但性能不咋地。

“冲上去看看。"原力咬咬牙,他必须确认对面到底是英军什么舰艇,如果是杂鱼就绝不能放过。

很快,敌我距离拉近。

‘丹阳’号的雷达发现了海面目标。在计算双方相对速度后,原力确认自己找到了远东舰队拖后的铁甲舰分舰队。

雷达屏幕上显示对面有二十个亮点,全部以十六节速度做’乌龟’爬。

虽然从反射强度判断都是大舰,但看这个速度就知道里头肯定是六艘铁王八和他们的护卫舰只。

丹阳号立马打破无线电静默,对外公布自己的战场发现,并表示将冲上去撕咬对方的外围舰只。

电文很快传到在东沙群岛南面游弋的新中华'南海舰队,在旗舰“江苏’号上坐镇的叶秋林中将接过电文,苦笑-声。

“我们真是要感谢这艘丹阳号。要不是它壮胆给了‘金刚号一发鱼 雷,我们今晚要面对的可就是五艘全重型火炮战列舰了。”

在水上飞机发报后,丹阳’号确认远东舰队的铁甲舰因为航速跟不上而脱离其战列舰主力,前后拉开十五海里以上的距离。

这十五海里看似不远,却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才能追上。对手这一下就少 了二十四根305毫米的粗管子,火力输出大大削弱。

从炸弹’超算提前预警,到丹阳”号确认敌舰主力所在,新中华南海舰队总算抓住对手为了赶路而出现的一丝战机。

在江苏号身后是中日两国海军主力的大集结。

两艘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四艘同等火力但速度快的战巡,八艘火力装甲航速都稍差的重巡,十几艘轻巡,几十艘杂鱼驱逐舰。

这就是‘新中华建立四十六年来辛苦积攒的家底。

马可世统治的前三十年,被满清祸害的中国满目疮痍,社会落后,民众愚昧,不存在任何近代文明成果。国家炼不了钢,挖不了煤,真真正正的一穷二白。

新中华穿越者空有技术却没人才,更没办法从国外引进,只能从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步步从头培养。

当时的英国是什么状况?盛世啊!

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死了- -百 多年,瓦特也刚刚去世不久,法拉第正当壮年,达尔文和焦耳正年轻,麦克斯韦出生没多久。

牛津大学创办已经快一千年, 剑桥大学也有八百多年历史。

优秀的大学为英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光这一点存量就能让充当教书匠的新中华穿越者嫉妒到死,更别提还有巨大增量。

人家开局就是神装,这还怎么打?

等罗格上台,国家好歹有了第一-批大学生, 能让老百姓吃饱饭,能搞些最简单的工业,能利用列强矛盾加以分化。

可中英差距缩小了吗?没有,反而拉大了!

全国上下只能继续扎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不敢消费,把大部分产出拿来发展教育和工业。少部分用于对外扩张,阻止敌人逼近自己家门口。

等到罗格卸任,中国体量优势逐步显现,才有一艘艘钢铁巨舰在大海中劈波斩浪,有无数战机在天空遮天蔽日,有战车和重炮在大地上碾压战场。

中日海军联手对决英国的远东舰队。这是大不列颠最弱的一支远洋殖民地舰队,却已经给新中华莫大压力。

近半个世纪的披荆斩棘就为挑战压力的一刻。

是龙是虫,要见分晓!

58章南海海战

日落前,远东舰队以之字型航线向北赶路。

三千多吨的悉尼号轻巡走在最前头,充当舰队的前哨侦查舰。

炮战即将打响,舰上每个官兵早早清理战位,检查炮膛。从舰艏到舰艉,三座双联装炮塔在缓慢转动,127毫米口径火炮始终指向北面。

‘悉尼号的沃顿舰长在舰桥想象着即将碰面的敌人,脑海中模拟可能的攻防演练。航海长艾尔上尉从前炮塔的顶部舱室往下走,- 直来到最底层,处处巡视。

军舰内所有东西看来都安放的井井有条,包括床铺、电缆、便桶、饮水和损管物资。人员各就各位,没有喧哗和跑动。

上尉回到舰桥向舰长报告,很开心的说:“长官,我告诉船上的小伙子们,大不列颠的战舰有最狠的火炮,最厚的装甲,最强的动力,还有最棒的水兵。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黄皮猴子快点出来,方便我们狠狠的予以痛击,让小伙子们赢得胜利后回家跟心爱的姑娘好好吹嘘-番。”

沃顿中校只嗯了声,没做回应。他手里端着一-杯咖啡, 举着望远镜看向黑沉沉的海面,尤其盯着大海上不时亮起的闪光。

那是水上飞机在投掷照明弹,搜索敌舰踪影。

此刻悉尼号的八台锅炉升到最高压力,全舰以二十八节航速在黑暗中前行,舰艏激起巨大浪花。

在三海里外是同样执行前卫任务的“伯明翰”号轻巡。当沃顿中校将望远镜转过去,看到对方正在打灯语。

“164Y1V方位,发现敌舰!”

不需要桅杆上的嘹望手通报,沃顿中校自己读出了灯语的意思。舰内通讯官反应还慢半拍,半分钟后才收到伯明翰’号在无线电中发出的明码警示。

'悉尼号的雷达没能发现目标,但沃顿中校在望远镜中看到大概二十海里外一片发亮的海域。

那是一艘被空投照明弹发现的新中华轻巡,其防空炮火正拼命对空射击,不一会就在天空制造一团爆焰。

水上飞机往往单发,哪怕用上最好的发动机,他们机体阻力太大,时速一般只有区区一百二三十公里。

它们打照明弹的同时也必然暴露自己。敌舰也会朝天空发射照明弹,随后用二+亳米或四十毫米的防空炮轻松将其击落。

随着照明弹缓缓落下,新中华的轻巡再次被黑夜包裹,消失在海面上。但它的位置已被远东舰队探知,双方很快将进入火炮对决。

开战前的宁静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沃顿中校向全舰发战斗指令,“纳尔逊的英灵正在浪尖出没,女王陛下在注视我们的一一切。全舰自当战斗到底,忠于职守。”